2018届高三语文小说的题目与线索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27
2018届高考小说阅读各类题型规范答题技巧【第一部分环境类题型】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从历年高考题来看,重点考查自然环境描写。
通常以下列两种方式出现,一是环境描写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总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环境本身:①突出季节特征;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反映、暗示社会环境;③营造氛围,渲染、烘托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映衬人物形象;②表现人物身份、地位、心理、性格等;暗示人物心理转变;③象征、暗示人物命运;揭示人物命运的必然性;④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
3、情节方面:①换转或展开情节;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③设置、制造悬念,产生波澜,激发阅读兴趣。
④前后多次描写,成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4、主题方面:①表达、寄托、象征、暗示、揭示主题;②丰富、深化主旨。
温馨提示:联系段落位置环境描写所处的段落位置不同,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也会有所区别。
比如首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交代地点、渲染气氛、明确基调等作用,处在文本中间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承上启下、转换情节等作用,处在末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呼应前文、营造余韵等作用。
环境描写的常见技巧主要有: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有: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明暗对比,色彩搭配,渲染、衬托、烘托;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描写;④选取某某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等等。
2、从写景角度看,有: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角度);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仰视、俯视、平视;③写景顺序——分层写景(由远及近,由近到远;由高及低,由低及高;由内及外,由外及内等等)。
技巧(手法) + 特点(二或四字形容词) + 表达效果 + 作用【第二部分情节类题型】考查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能力,一般以两种方式出现:1、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答题时要注意按照情节(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表述,按照主谓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形式组织,切不可纠缠于细节,面面俱到。
概括情节,分析线索(时间:45分钟分值: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分)天地生周海亮一生里,王做过两件残暴的事情。
那两件事常常将王折磨,夜里,王噩梦不断。
头一件事发生在很多年前,那时候,王刚刚成为王。
王从父亲手里接过王位,如同接过一件玩具般顺理成章。
父亲传给王的不仅是一个威严并且舒服的座椅,还有秩序、顺民、军队、江山……因了父亲的威望,王一呼百应。
王那天心情不好,骑马郊游打猎。
孤身一人的王穿着粗衣,穿着粗衣的王与寻常百姓毫无二致。
王射落一只飞雁,待近前,雁却被山野刁民捡走。
王试图与刁民讲道理,刁民一拳将王击倒。
王爬起来,亮剑,一剑刺穿刁民。
王受到侮辱,受到恐吓,遭遇不公,遭遇危险,王认为他完全有理由这样做。
后来王赔偿给刁民之妻一大笔钱,王认为,那个刁民几辈子都赚不到这些钱。
第二件事发生在三年前。
那时候,邻国开始强大,王的国家开始衰败。
一群蛮夫揭竿而起,试图用木棍、石头、铁锹和血肉之躯逼迫王下台。
王当然不能答应,王仅用一百多人就将这群乌合之众杀得精光。
王惧怕他们的儿孙报复,有了诛九族灭三十里的想法。
但最终,王还是饶恕了他们。
不是王动了恻隐之心,而是因为,王对自己太过自信。
可是夜里,王仍然噩梦连连。
王国还是王国,却不再是王的爷爷和王的父亲之国。
王国愈加衰败,百姓叫苦连天。
王想出各种办法,可是所有办法都不能阻止王国的日渐没落。
夜里,王愁眉不展,心急如焚。
终有一天,邻国对王国发起进攻。
他们高歌猛进,很快拿下大半个王国。
正是秋收季节,百姓扔掉镰刀和镢头,拿起刀枪和盾牌,在田野里为王筑起一堵堵血肉之墙,但没有用。
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
高粱成熟了,红彤彤的香气也不能遮掩血腥和尸臭。
王的军队且战且退,半年过去,终于退到都城近郊。
那是王最后的军队,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战败,然后,替王死去,替王国死去。
王去看望他们。
潸然泪下。
王意外见到刁民的妻子,她正替王的部队挖着壕沟,十指磨出鲜血。
王对她说,你可以逃命。
专题能力训练三小说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最后一位客户周海亮他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里,等待他的客户,那客户将会带过来15万元现金。
他们合作过好多次,彼此早以兄弟相称,好像这并不夸张,因为客户对他已经深深信任。
他的公司开了好几年,似乎一直运转良好。
只有他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只有他知道自己赔了多少钱,又欠下多少债;只有他知道自己已经接近崩溃;只有他知道,明天,公司就将不复存在。
现在他等待的,只有这最后一位客户。
他将收下这位客户的15万元现金,然后在黄昏,携款潜逃。
他知道他肯定可以做到,因为这位客户对他毫无戒备,他知道这是犯罪,他知道后果的严重性,可是他想博一把.客户在约好的时间敲响了门。
他把客户让到沙发上,递烟递茶,聊些无关紧要的话.太阳在窗外从容且温暖地照着,他却不停地打着寒战。
终于他们聊到了正题,客户打开密码箱,他看到15摞码得整整齐齐的百元钞票。
这之前,他见到过太多次15万元。
每一次都代表着一笔不错的生意,可是这一次不同.这一次,他没有生意可做.他根本不打算、更没有信心完成这单生意。
他只想骗下这15万元钱,然后,开始东躲西藏的日子。
他已经订好了机票。
他知道自己一旦跟客户说了谎话,就将变成贼,就将开始逃离.可是他认为自己没有别的办法,他认为自己只能这样做。
客户问:“这次有问题吗?”他说:“没问题.明天早晨,您过来提货。
”这时电话响了.很突然的声音,把他吓了一跳。
是母亲打来的,上一次他和母亲通电话,还是一个多月前。
母亲问:“你还好吗?"他说:“还好。
”母亲说:“晚上回家吃饭吧。
我买了很多菜。
排骨已经炖好了,晚上回回锅就行。
”他说:“不了,今晚,忙……”母亲问:“生意不顺心吗?”他说:“没有.生意很好。
刚接了一笔大单子,15万。
”母亲说:“那就好。
晚上回来吧,你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家吃过饭了.”他说:“怕真的没时间。
”母亲在那边沉默了很久,然后,母亲突然问:“是不是生意不顺心?”他说:“没有。
2018届高三小说知识点整理疏理情节:一、理解角度1、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寻找贯穿小说的线索;3、抓住小说中的重要场面、重要事件。
二、情节作用题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
内容上是指情节本身、情节对环境、情节对人物、情节对主题、情节对读者的作用;结构上是指对其他情节的作用。
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1、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2、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线索,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3、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等;4、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设置悬念,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三、情节安排(艺术)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安排的艺术技巧和特色的辨析鉴赏能力,对于这类题型的回答,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思考:(一)线索的安排1、结构全文的线索:人物、事物、事件、情感、时间、空间。
2、分析线索的特点:单线结构、双线结构。
A、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双线必须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
B、寻找途径:抓小说标题、抓小说中的中心词。
(二)情节安排的技巧1、就全文看:一波三折。
作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2、就开头结尾看:首尾呼应。
作用:使小说结构紧密完整;3、就开头看:A、倒叙式。
作用:制造悬念,引人入胜;B、设疑式。
作用: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C、写景式。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心情;4、就结尾看:A、出人意料式结局(突转式结局/欧·亨利式结尾)。
小说阅读(2018 ·全国卷Ⅲ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15 分 )微纪元 ( 节选 )刘慈欣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
那事已经发生过了。
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
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100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
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
飞船航行了23 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过去了两万五千年。
飞船继续飞向太阳系深处。
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
啊,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眼。
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
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结的岩石,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
飞船进入低轨道,从黑色的大陆和白色的海洋上空缓缓越过,先行者没有看到任何遗迹,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
这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幕上。
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群,镜头降下去,出现了一个广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
镜头最后停在广场正中的平台上,那儿站着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
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娇滴滴地喊:“喂,我们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在旅途的最后几年,先行者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虚拟现实的游戏中度过的。
在游戏里,计算机接收玩者的大脑信号,构筑一个三维画面,画面中的人和物还可根据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动。
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构筑过从家庭到王国的无数个虚拟世界,所以现在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可能来自大灾难前遗留下来的某种自动装置。
“那么,现在还有人活着吗?”先行者问。
“您这样的人吗?”姑娘天真地反问。
“当然是我这样的真人,不是你这样的虚拟人。
”姑娘两只小手在胸前绞着,“您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话⋯⋯呜呜⋯⋯”姑娘捂着脸哭起来。
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
“您怎么不问我是谁呢?”姑娘抬头仰望着他,又恢复了那副天真神色,好像转眼就忘了刚才的悲伤。
第四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要求命题趋势专题十一小说阅读一、(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天嚣赵长天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
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
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
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
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
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
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
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
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
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
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门别开得太大!”“找根棍子撑住!”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练习(四)理清线索,明确作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善心①小区院里有几只流浪猫。
到底几只是不确定的。
因为,五分钟之前,在草坪里见到一只灰黑相间的狸猫,五分钟之后,在楼头便利店的外置货架上又看到一模一样的一只蜷在那儿假寐,你不知道是刚才的那只漂移过来了,还是它的同胞兄弟。
这都是可能的。
但是,涛子一家三口搬走之后,邻居们很快就搞清楚了,一共五只。
它们的关系有点复杂,院里人现在也没有真正看透,不过,数量是明晰的。
②涛子一家搬走时正值初冬,不会是他——第三次中风的半残人,估计是他老婆或者儿子,把一扇窗户打开,在纱窗上剪出一个小方口——方口的最上边没有剪,就像一个小方门帘。
五只流浪猫竟然明白那是专门给它们预留的绿色通道,当天就迁进新居了。
③猫们进进出出。
有时候,只有一个小脸儿躲在纱窗后面,端庄威仪,就是一只小脸老虎嘛!有时候,“呼咙呼咙”从窗台上滚下来两只,打得难解难分。
另外一只猫蹲坐在窗下自行车旁淡然地看了一眼身边激战正酣的一对儿,又冷静地转移了视线。
屋里毫不相干的那只却突然冲了出来,直接坠到窗下加入了战斗。
而窗对面墙根儿一辆落着积雪的电动三轮车下面,一只猫爬了出来,拖着长尾巴慢腾腾横过便道,一副吃饱喝足的慵懒样子,却瞬间起动,一溜烟儿完成跑、跳、抓、爬、钻的动作,回屋里去了。
邻居就是通过这样的观察,知道这是个五口之家的。
④涛子一家三口搬走之后已经一年多了吧,无论大雪咆天,还是春雨绵绵,这个房子的主人一直都是五只猫。
涛子被送走之后再没回来过,老婆儿子也不见了踪影。
这五只猫,从外观上能看出它们一两处绝然不同的地方,和少许显性的因果关系。
其中三只大猫,一只纯白色,至少给它洗个热水澡之后一定是只雪白的美猫。
一只灰黑均匀相间的大狸猫。
一只大块黄白色杂糅的。
两只半大猫。
看起来身长和三只大猫没有差别,但显然没有三只大猫强壮,而且似乎面嫩,像是缺点儿见识——没有证据,就是一种感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