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菇
- 格式:doc
- 大小:976.50 KB
- 文档页数:22
双孢菇发展调研报告引言双孢菇,又称为双孢蘑菇、油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被广泛种植和消费。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双孢菇的发展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以期为种植者、市场参与者和消费者提供有关双孢菇行业的全面情况和未来趋势的信息。
背景双孢菇是一种生长迅速、产量高、适应性广泛的真菌类。
它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广泛用于烹饪。
双孢菇的市场需求量大,且有稳定的消费群体。
市场现状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双孢菇是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食用菌之一。
其在各大超市、农贸市场和菜场都有销售,且价格相对稳定。
根据统计数据,双孢菇的市场需求量每年都在稳步增长,销售额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产业链分析1. 种植环节双孢菇种植是双孢菇产业链的起点,决定着产业链的成败。
种植者需了解气候和土质要求,掌握种植技术,合理施肥灌溉,关注病虫害防治等。
另外,对于合理的种植面积规划和品种选择也至关重要。
2. 加工环节加工环节主要包括采摘、分级、清洗、包装等。
充分保证食品安全和质量是这个环节的核心任务。
加工企业应建立标准作业程序,提高自动化程度,加强质量管理,确保产品的新鲜度和口感。
3. 销售环节销售环节是双孢菇产业链的末端,直接关系到双孢菇产品的消费能力和市场份额。
销售渠道多样化、宣传推广力度加大是提升销售额的关键。
农贸市场、超市、电商平台等都是销售双孢菇的主要渠道。
潜在机遇与挑战1. 机遇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双孢菇作为一种低脂肪、低热量、高纤维素的食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这为双孢菇的推广和销售提供了机遇。
2. 挑战双孢菇市场竞争激烈,品种繁多,如何保持产品的竞争力是一个挑战。
种植者需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加强与加工企业的合作,依托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发展趋势1. 品种的细分化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双孢菇的品种细分化趋势将会持续加强。
根据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差异,种植者和加工企业需根据市场需求研发新的品种,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要求。
双孢菇的栽培技术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也是市场上最常见的蘑菇品种。
双孢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同时生长速度较快,容易栽培。
下面是双孢菇的栽培技术要点。
1.培养基准备双孢菇的培养基主要是由牛粪、蘑菇渣、秸秆等有机物组成。
首先将这些原料进行堆堆发酵,使其温度可以达到50-65℃,并保持在这个范围内发酵10-15天。
发酵完成后,将堆料整理平整,制成层叠的菌棒。
2.菌棒灭菌将菌棒放入大型高温灭菌锅中,将锅内的温度升至110-120℃,保持2-3小时以杀灭有害细菌和真菌,为真菌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3.菌棒接种将灭菌的菌棒移入接种室进行接种。
接种一般采用稀缩孢子悬液或菌丝糊进行。
悬液和菌丝糊的制备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以防止杂菌的侵入。
将接种好的菌棒放在栽培箱中,然后进行下一步的栽培。
4.栽培环境控制双孢菇的栽培一般需要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的控制。
菌棒接种后,将栽培箱放置在温度为22-25℃、湿度为80-90%的环境中。
保持适当的湿度可以促进双孢菇的生长,同时避免过高的湿度对真菌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双孢菇对光照的需求不高,一般在栽培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半阴暗状态即可。
5.喷水保湿双孢菇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保持适当的湿度有助于真菌的正常生长。
在栽培过程中,可以定时进行喷水保湿,但避免过多的水分积聚。
当发现菌体表面有结露时,应立即停止喷水。
6.通风换气通风换气是双孢菇栽培中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排除污浊的空气和增加新鲜空气的流通,可以提高菌丝生长的环境。
在栽培箱中设置通风口,定时进行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7.收获和储存双孢菇一般在菌棒接种后的20-25天左右可以开始收获。
当菌盖完全展开,并且菌褶开始裂开时,说明双孢菇已成熟。
收获时应将整个菌盖割下,避免菌丝破损。
收获后的双孢菇可以用湿纸巾包裹,放入塑料袋中进行冷藏保存。
总结:双孢菇是一种较容易栽培的食用菌类,只需要进行一定的环境条件控制,就可以获得丰收的成果。
双孢菇怎样繁殖种植方法简介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一种常见的蘑菇,也是市场上最常见的食用菌之一。
它的特点是颜色洁白,肉质鲜嫩,口感丰富,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介绍双孢菇的繁殖种植方法,帮助菇农了解如何培育出优质的双孢菇。
材料准备- 菇菌种:双孢菇栽培基质或切花菇- 栽培基质:蘑菇的生长介质,一般选用蘑菇菌床或蘑菇菌包- 培养设施:温度、湿度和光照控制设备- 菇棚:存放和种植双孢菇的专用设施- 养料:用于给菇菌提供养分的有机肥料或化学肥料- 工具:铁叉、草笼、水桶、喷雾瓶等步骤1. 准备基质双孢菇的主要基质有蘑菇菌床和蘑菇菌包两种选择。
蘑菇菌床由麦秸、稻草、沙子和有机肥料等材料混合而成,最适宜的PH值为7.2-7.5。
蘑菇菌包一般由菌丝、麦麸和其他物质制成。
无论选择何种基质,都需要在培养前进行消毒处理。
2. 菇菌接种将菇菌种均匀地撒在基质上,并用铁叉稍微翻动一下,使菌种更好地与基质接触。
接种后,用草笼覆盖住菌床或菌包,保持湿度,有利于菇菌的生长。
3. 维护环境- 温度:双孢菇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8C-24C,菇棚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可根据菌种生长习性进行调节。
- 湿度:双孢菇生长期间需要保持适宜的湿度,一般在85%-95%之间。
可使用喷雾瓶进行喷水,或者设备自动喷水系统进行湿度控制。
- 光照:双孢菇属于性喜光菌,需要适度的光照,但不能直射阳光。
可以通过调整菇棚的窗帘或使用人工灯光来控制光照。
4. 施肥和管理双孢菇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可以定期使用有机肥料或化学肥料进行施肥。
同时,定期进行通风,保持菇棚内空气流通,有助于菇菌生长。
5. 收获和储存双孢菇的生长周期为90-120天左右,菌盖张开后可进行收获。
要注意采摘时不要将菌褶损坏,最好在菌伞完全张开后进行采摘。
采摘后,将双孢菇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以免影响其食用品质。
总结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实现双孢菇的繁殖和种植。
双孢菇的特性双孢菇(俗称圆蘑菇,洋蘑菇),属草腐菌,中低温性菇类,我国稻草、麦草丰富,气候比较适合双孢菇的生长,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养料:双孢菇是一种腐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配料时,在作物秸秆(麦秸草、稻草)中加入适量的农家粪(如牛、羊、马、猪、鸡和人粪尿等),还须加入适量的氮、磷、钾、钙、硫等无机养分。
合理的配方是获得高产的一个重要基本条件。
温度:双孢菇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4℃-32℃,最适温度22℃-25℃;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5℃-25℃,最适温度14℃-18℃。
湿度: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覆土的含水量16%-20%。
菌丝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温度60%-70%,子实体生长阶段85%-95%,过干或过湿对菌丝体生长都不利。
酸碱度(PH):双孢菇宜偏碱性,偏酸对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都不利,而且容易产生杂菌。
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是5—8,最适7—8,进棚前培养料的PH值应调至7.5-8,土粒的PH值应在8—8.5。
每采收完一期菇喷水时加少许石灰,以保持PH值,抑制杂菌孳生。
空气:双孢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因此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光照:双孢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均不需要光,但在一般散射光的条件下还是可以生长的,但不能强光照射。
子实体在阴暗的环境下长得洁白、肥大,若光线太强,长出的子实体表面硬化,畸形菇多,商品价值差。
双孢菇鲜食最佳,不宜久放,规模种植时,可做成罐头,出口换汇。
大面积发展双孢菇,必须考虑深加工问题,否则,产品积压变质,就会造成损失。
双孢菇的价值和效益双孢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效果。
鲜菇蛋白质含量为35%—38%,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核干酸,烟酸,抗坏血酸和维生素D等,营养价值是蔬菜和水果的4—12倍,享有“保健食品”和“素中之王”美称。
双孢菇所含的蘑菇多糖和异蛋白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可抑制肿瘤的发生;所含的酪氨酸酶能溶解一定的胆固醇,对降低血压有一定作用;所含的胰蛋白酶、麦牙糖酶等均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双孢菇第一节概述一、生物学特征双孢菇又名白蘑菇、洋蘑菇、蘑菇,在分类学隶属真菌门,担子亚门、层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伞菌目、伞菌科、磨菇属,学名为Agricas bisporus(Lange)Sing。
双孢菇经过长期选育又朽白色、棕色和奶色三个变种。
白色变种俗称白蘑菇,来源于法国,其色泽纯白,外观好看,鲜食及加工罐头都很适宜,历来各国栽培甚多,棕色、奶色变种色泽欠佳,虽刘外界布较强的抵抗力,但质量较差,因此较少进行人工栽培。
双孢菇栽培历史悠久,范围广泛,是目前唯一进行全球性栽培的食用菌,产量居世界之首位,以美国、中国、法国、英国、韩国栽培最多。
我国的双孢菇栽培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改革和创新,近20多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并且有相当的规模,产量逐年提高。
二、生活条件(一)营养双孢菇是草腐菌,生长发育需要的碳素营养可通过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获得。
所需要的氮素营养可通过腐熟的牲畜粪等获得。
因此,各种农作物秸秆和各类粪肥,可作为栽培双孢菇的养料。
(二)温度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6~32℃,最适22~24℃,25℃以上菌丝虽然生长很快,但纤细无力,且易早衰。
32℃以上菌丝发黄,倒伏,以至停止生长。
10℃以下,菌丝生长缓慢。
子实体形成的温度是6~22℃,最适14~16℃,低于12℃子实体生长缓慢,16℃以上,子实体生长快,但菌柄细长、皮薄、易开伞,质量差,产量低。
(三)湿度菌丝体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60%~65%,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培养料含水量低于50%时,菌丝生长缓慢,绒毛菌丝多而纤细。
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60%~65%,覆土含水量保持在18%~20%,空气相对湿度85%~90%,超过95%,菌盖易发生各种细菌性病斑,若低于70%,菌盖表面变硬,易空心、白心;低于50%,停止出菇,菇蕾会枯萎死亡。
(四)空气双孢菇属好气性菌类,菌丝体阶段、子实体阶段都需要充足的新鲜空气。
出菇阶段,CO2浓度应控制在0.1%以下,否则子实体菌盖小,菌柄细长,易开伞。
双孢菇具体需要什么生长环境?有哪些种植技术要求?双孢菇,也叫白蘑菇。
广泛分布在欧洲、北美和亚洲温带地区,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
有白色棕色、奶油色之分。
它肉厚盖大、味道鲜美、适口性强,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多种矿物质元素和氨基酸,提高特别是硒含量尤为丰富,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病毒的功效,是深受大众欢迎一种食药用菌。
一,双孢菇喜爱的生长环境。
双孢菇的生长有着它自身的特点,也有着其自身生长所喜爱的环境这环境主要有因素组成。
【1】温度。
双孢菇属中温型品种,孢子萌发温度在24~26℃之间,菌丝体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4~26℃,子实体发育和生长温度为16~20℃。
【2】湿度。
双孢菇菌丝体生长最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70%左右,子实体生长的最适湿度为80~90%。
【3】光照。
双孢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均可在黑暗中生长,受到光照射的子实体会发黄。
【4】空间氧气含量。
双孢菇是好气型真菌,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的氧气,喜欢含氧量充足的空间。
【5】土壤。
双孢菇喜欢在弱碱的土壤环境中生长,最适宜的PH值为7~7.6,土壤含水量在65%左右生长的最好。
土壤的营养结构即碳氮比达到17~18:1时,就能完全满足双孢菇的生长对营养的需要。
在以上各环境因素达到双孢菇最适宜生长状态时,双孢菇生长状态也最好,这样空间温度、湿度、光照氧气含量和土壤,就是双孢菇最需要的环境。
双孢菇的种植,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这种技术要求从培养料制作开始,直至采收完毕。
一,培养料制作的技术要求。
双孢菇属草腐菌,用作双孢菇种植的培养料原料很多,棉籽壳、米糠、麦糠、稻草、麦秸、玉米芯、豆饼、牲畜粪便、石膏、生石灰等等都是种植双孢菇的好原料。
【1】掌握培养料质量。
制作种植双胞菇的培养料原料,必须保证质量,也就是无腐烂,无霉变,不带虫卵,不带杂菌。
这样的原料才能保证所含营养富足,保证杂菌和虫卵不能进入种植过程,降低染菌和遭受虫害的风险。
【2】调节好培养料的营养结构。
双孢菇(又称香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其种植方法相对简单。
以下是双孢菇最基本的种植方法:
1. 材料准备:
-菇种或菇种子:可以在农场、市场或者线上购买到合适的双孢菇种子。
-菇床或培养基:可以使用菇床、菌袋或者其他适合种植的培养基,如玉米秸秆、麦秸、木屑等。
2. 菇种培养:
-准备菇床或培养基:将培养基(如玉米秸秆)处理好,确保清洁和消毒,然后装入菇床中。
-接菌:在培养基上均匀撒播菇种或菇种子,然后轻轻压实,覆盖一层适当厚度的表层培养基。
3. 环境管理:
-保持湿润:保持菇床表面湿润,但避免过度浸水。
通常使用喷雾器喷水以保持湿度。
-通风和光照:提供适当的通风,保持菇床内空气流通。
双孢菇喜欢充足的间接光,但不要暴露在强烈阳光下。
4. 生长和收获:
-生长周期: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双孢菇通常会在接菌后一段时间内开始生长,直至成熟。
生长周期取决于种植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等因素。
-收获:当菇盖成熟后,使用清洁的工具将其小心地采摘下来。
及时采摘可以促进下一波生长。
注意事项:
-保持卫生:在种植双孢菇时,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非常重要,以防止细菌和其他污染物的滋生。
-控制温湿度: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于双孢菇的生长至关重要。
以上是双孢菇的基本种植方法。
成功种植双孢菇需要耐心和细心的照料,并根据菇种的特性和环境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双孢菇的栽培方法双孢菇,又称白玉菇,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食用菌。
它具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被誉为“菌中的珍珠”,深受人们喜爱。
双孢菇的栽培方法相对简单,只需一些基本的操作和技巧即可在家中或农田里进行培育。
以下是关于双孢菇的栽培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栽培基质的准备双孢菇的栽培需要合适的基质,常用的基质包括玉米秸秆、麦秸秆、稻壳等农作物秸秆。
将秸秆浸泡在清水中约12小时,使其吸水膨胀;然后将泡发后的秸秆晒干,使其含水量在65-70%左右;最后将秸秆切成长约15-20cm的段,备用。
二、种菌和培育1. 种菌:将双孢菇菌种用50℃左右的温水泡发10-12小时,待菌种充分吸水膨胀后取出,挤干水分备用。
2. 培育:将泡发好的秸秆放入培养袋中,每层秸秆之间撒上菌种,然后叠加起来。
堆叠好后,用胶带将袋口封严。
将封好的培养袋放置在通风透光的环境中,温度控制在24-28℃之间,适当投放水份保持培养袋内湿润。
三、培育后期管理1. 通风:每天对培养袋进行适当的通风,保持内部空气流通。
2. 湿度控制:保持培养袋内的湿度适宜,不要让秸秆干透。
3. 温度控制:控制培养环境的温度在22-26℃之间,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双孢菇的生长。
4. 防治病虫害:定期检查培育环境,发现有关病虫害立即进行处理,以防影响双孢菇的生长。
四、收获和保存通常情况下,双孢菇的培养周期为25-30天左右。
当培育袋表面出现白色丝状物时,即可开始采收。
用小刀切开培养袋,将菌体连同秸秆一起取出,剪去根部即可食用。
采收后的双孢菇应及时食用或冷藏保存,以免影响口感和品质。
以上就是关于双孢菇的栽培方法详解,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双孢菇的栽培过程相对简单,只要掌握好关键的环境条件和培育技巧,就能在家中或农田里进行成功的培育。
期待您有一个丰收的季节!。
双孢菇的保鲜技术双孢菇又名白蘑菇、洋蘑菇,分布于欧洲、亚洲的温带地区。
双孢菇中含有人体必须的6种氨基酸,其营养价值是蔬菜和水果的4倍~12倍,享有“保健食品”和“素中之王”美称。
双孢菇子实体在采后贮藏及加工过程中极易产生褐变,直接影响双孢菇的感官品质和内在质量,大大降低了其商品价值,已成为双孢菇贮藏、加工、销售及产业发展瓶颈。
一、耐藏性双孢菇鲜菇子实体含水量极高,肉质脆嫩,生命活动旺盛,呼吸作用很高,导致子实体内营养物质消耗快。
同时,在没有明显的保护结构、常温贮藏的情况下,水分极易蒸腾,菌膜会发生破裂,菌盖开伞、流失水分、子实体萎缩,再加上不能阻止外界的机械损伤和物理伤害、有害微生物或致病菌侵染,采摘后非常容易腐烂和褐变,导致风味劣变,从而失去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
双孢菇与市场中的其他新鲜果蔬相比,货架期短,仅能保存3~4d。
二、采收双孢菇在现蕾后的5~7d,菇盖大小3~4cm左右,菌膜未破时采收。
1级菇:菌盖直径1.8~4.0cm,柄长不超过1cm;2级菇:菌盖直径1.8~4.5cm,柄长不超过1.5cm;3级菇:菌盖直径1.8~5.5cm,柄长不超过1.5cm。
采收期间要注意卫生,以防病虫害的传染,另外采收要及时,否则会影响成品的质量。
三、预冷真空预冷是指在真空条件下,水分快速在真空室内于低温蒸发,同时带走热量,达到快速制冷的效果。
果蔬收获后,通过真空预冷可快速消除田间热,使中心温度接近贮藏温度。
双孢菇在真空压力为0.3kPa时预冷后于0℃下贮藏,可将呼吸高峰延迟2d出现。
四、贮藏方法1.保鲜剂保鲜保鲜剂保鲜是通过使用化学试剂(如酶钝化剂、生长抑制剂、保鲜剂等)和植物生长激素(如细胞分裂素、矮壮素、萘乙酸等),从而改变双孢菇细胞渗透压,同时抑制酶活和新陈代谢并抑制或杀死微生物,达到延长货架期的目的。
10g/L的焦磷酸钠和柠檬酸、0.3g/L的抗坏血酸和0.8g/L的氯化钙处理过的双孢菇在3℃条件下用聚乙烯包装,保鲜可达10d。
2024年双孢菇市场规模分析1. 市场概述双孢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其品种丰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被广大消费者喜爱。
2024年双孢菇市场规模分析主要通过对市场规模、发展趋势、竞争格局等方面的分析,来揭示双孢菇市场的潜力和发展机会。
2. 市场规模分析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双孢菇市场在过去几年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对健康、营养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双孢菇作为一种天然、健康的食材,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根据统计数据,双孢菇市场在过去五年中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0%。
预计未来几年内,双孢菇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3. 市场发展趋势分析(1)消费升级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食品的品质、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双孢菇作为一种营养丰富、无污染的食材,具有受众广泛的特点,将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追捧。
(2)多样化需求增长:双孢菇具有多种品种,如香菇、平菇、金针菇等,每种品种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消费者对于双孢菇的需求也逐渐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烹饪方式,而是开始尝试更多创新的做法,如火锅、沙拉、炒菜等。
(3)线上线下融合趋势: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线上购物逐渐成为人们购买生活用品的主要方式之一。
双孢菇市场也逐渐意识到线上销售的机会,许多品牌开始在电商平台上开设官方旗舰店,提供在线选购和配送服务。
4. 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双孢菇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大型农业企业、菌类种植农户、食品加工企业等。
其中,大型农业企业具有较强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供应链管理,占据市场的一定份额。
菌类种植农户则通过小规模、精细化的种植方式,提供高品质的双孢菇产品,较深受消费者喜爱。
此外,食品加工企业也是双孢菇市场的一股竞争力量,他们通过将双孢菇加工成各种产品,如罐装菇片、调味品等,满足了一部分消费者对于便捷食品的需求。
5. 市场机会和挑战双孢菇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一定的机会和挑战。
双孢菇双孢菇是我们生活当中经常食用的一种菌类,双孢菇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对病毒等都有免疫的作用,而且双孢菇还有医用价值,能降低血压等等,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双孢菇的营养价值以及食用方法。
双孢菇的简单介绍双孢菇,菌丝银白色,生长速度中偏快,不易结菌被,子实体多单生,圆正、白色、无鳞片,菌盖厚、不易开伞。
双孢菇的菌柄比较粗,很短,孢子呈银褐色。
最常见的食用菌种之一,肉质肥厚。
原生于欧洲及北美洲,人类至少自古希腊时代起便开始食用,人工栽培则约始于17世纪的法国等地,现在则已经广泛在世界各地栽培。
双孢菇的医用价值现代医学表明,双孢菇对病毒性疾病有一定的免疫作用。
双孢菇含有的蘑菇多糖有抗癌性,可以有效防止肿瘤的发展。
双孢菇所含的酪氨酸酶能溶解一定的胆固醇、降低血压,是一种降压剂。
双孢菇所含的胰蛋白酶、麦芽糖酶、解朊酶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中医认为,该菌味甘平,有提神、消食、平肝阳等作用。
英国的蘑菇营养学年会的科学家认为,蘑菇中有很多的抗病毒成分。
这些成分对治疗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据英国媒体报道,参加此次会议的科学家说,蘑菇很早就被用于中药。
具有镇痛功效,对关节炎等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现代研究发现,双孢菇里含有多种抗病毒成分,有些蘑菇能增强人体免疫机能,甚至能降低接受器官移植手术的病人产生排异反应的危险。
不过,对其中机理人们尚不清楚。
科学家希望能提炼出蘑菇中的有效成分。
这样好用于治疗病毒引起的疾病,如慢性疲劳综合症、丙型肝炎甚至艾滋病等。
双孢菇的营养价值营养成分:00克鲜品中含蛋白质2.9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4克、粗纤维0.6克、灰分0.6克、钙8毫克、磷66毫克、铁1.3毫克、维生素(B1)0.11毫克,维生素(B2)0.16毫克、维生素C4毫克、烟酸3.3毫克。
双孢菇蛋白质含量为35%—38%,含有人体必须的6种氨基酸。
双孢菇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核苷酸,烟酸,抗坏血酸和维生素D等。
2023年双孢菇行业市场规模分析双孢菇是指一种种植于土壤中的可食用真菌,又称蘑菇。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美食的追求,双孢菇已成为高端餐饮的常见食材之一。
据统计,全球双孢菇的消费量每年以5%的速度增长,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本文将从全球市场、国内市场和未来市场三个方面,对双孢菇行业的市场规模进行分析。
一、全球双孢菇市场规模双孢菇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均有种植的食用菌,其全球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悉,全球双孢菇消费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2362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2804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为3.5%。
其中,中国和美国是全球两大最大的消费市场,占据全球市场规模的50%以上。
而在亚洲地区,日本和韩国的消费也有较大的增长。
二、国内双孢菇市场规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双孢菇生产国和消费国。
根据行业报告显示,中国双孢菇市场规模在2019年达到194亿元,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261亿元,平均年增长率为6.1%。
双孢菇种植业是一个快速扩张的行业,近年来逐渐形成了以河北、山东、辽宁、黑龙江等地为中心的产业聚集区。
与此同时,一些创新型公司也在出现,推动着双孢菇行业的发展。
三、未来双孢菇市场前景双孢菇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鲜美、价值高的食用真菌,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其需求也不断增加。
未来几年,双孢菇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首先,健康饮食的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注意饮食的健康与均衡。
其次,社交媒体的发展使得厨艺技能得以普及,消费者更愿意在家中品尝精致的美食。
因此,双孢菇在家庭烹饪中的应用也将不断增加。
总之,双孢菇是一种前景广阔的食用菌,其市场规模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大。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美食的追求,双孢菇行业的发展前景不容小觑。
河南农业大学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标题热风处理时间对鲜切双孢菇褐变的影响学院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专业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2013-1班学生姓名杨珍珍指导老师徐超撰写日期:2015年5月15日热风处理时间对鲜切双孢菇褐变的影响摘要:以双孢菇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温度40℃湿度85%的热风处理不同的时间对双孢菇采后褐变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温度40℃湿度85%的条件下,与其他处理时间相比,热风处理30min,能较好保持双孢菇的外观品质和感官品质。
降低了与双孢菇褐变有关的PPO、POD酶的活性,同时也抑制了使双孢菇木质化的PAL酶的活性,有效地抑制了双孢菇的褐变。
关键词:处理时间;双孢菇;褐变Effects of hot air treatment time on browning of fresh-cut Agaricus bisporusYangZhenzhenClass 2013-1,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Abstract:In the double spore mushroo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tudied at a temperature of 40 DEG C humidity of 85% different hot processing time of Agaricus bisporus Post harvest browning effects. Research shows that, at a temperature of 40 DEG C 85% humidity conditions, compared with other processing time, hot air treatment 30min, can better maintain the Agaricus bisporus the appearance quality and sensory quality. Reduced PPO, POD enzyme and the activity of Agaricus bisporus browning, but also inhibit the PAL enzyme of Agaricus bisporus lignified activity,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browning of Agaricus bisporus.Key words: processing time; Agaricus bisporus; browning1、引言双孢菇因其担子上通常生着2个担孢子而得名,在分类上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学名为Agaricus bisporus[1],又名洋蘑菇,是世界各地广泛栽培的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在我国,双孢菇早已被作为药食同源的功能性食品,《中国药用真菌图鉴》中记载了其药用功能:“含有胰蛋白酶,麦芽糖酶等多种酶类,可以治疗消化不良。
子实体内含有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盐,是不愧为健康食品[2]。
”然而,双孢菇在采后贮藏和加工过程中,极易发生褐变,褐变不仅影响产品外观质量,而且降低其感官品质和内在营养价值[3-4]。
(赵东海,张建平,候菊花.蘑菇中多分氧化酶的酶学特性研究[J].食品机械,2004,20(5):12-13.)在贮藏过程中,底褐变不仅影响产品外观质量,而且对风味和应用品质都有一定程度的损害。
造成双孢菇褐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本质上可分为两大类: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其中酶促褐变的因素有三个:底物浓度、酶类物质和氧气。
(杨光宇,牟德化.果蔬汁多酚氧化酶酶促褐变机理及酶促褐变抑制研究进展,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 2009,12(8):4)物浓度对双孢菇褐变的影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可以控制的因素只有有酶和氧气。
而在双孢菇内,PPO主要存在于完整细胞的质体(包括叶绿体、有色体和白色体)和微体中,而PPO的底物存在于液泡中,处于潜伏状态,在完整的细胞中作为呼吸传递物质,在酚-醌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不发生酶促褐变。
当双孢菇切开后组织被损伤,氧气大量侵入,酶原被激活,酚类物质经酶的催化作用氧化为醌类物质,从而引起褐变反应。
为了延长鲜切双孢菇的贮藏,就要有效的抑制酶促褐变的,从酶的活性控制的方法来看,酶促褐变的抑制方法有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和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会给双孢菇带来一定的化学污染;生物方法会涉及植物的抗病和抗虫等生理活动,利用反义RNA技术虽然降低了酶的活性,增加了该植物对病虫害的敏感性;而物理方法不仅可以避免化学方法给食物带来的污染,又不会增加植物对病虫害的敏感性。
不同热风处理是在温度40℃湿度85%的条件下热风处理不同的时间,抑制双孢菇中的与褐变有关的酶,从而有效抑制双孢菇的褐变。
将鲜切后的双孢菇分别处理0min、1min、5min、10min、20min、30min,比较能有效抑制双孢菇褐变的热风处理时间,从而得出最适合的处理时间,为鲜切双孢菇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2、材料与方法2.1主要实验材料:2.2主要仪器与设备2.3试验方法2.3.1双孢菇的前处理将买来的双孢菇从4℃的环境中取出,选择表面光滑、新鲜的双孢菇作为实验材料。
切去菌柄剩下可食的子实体,用水冲去子实体上的培养料,将子实体切成5cm厚的薄片,取6片带有菌褶(颜色不能太深)的薄片放在6个筐里待用。
每个筐里的双孢菇的重量达到350g左右;将每个筐里的双孢菇薄片在RH85%40℃的恒温恒湿箱中分别处理0min、1min、5min、10min、20min、30min。
达到处理时间1min 后立即将双孢菇片从恒温恒湿箱中取出,用电子天平称取50g左右的双孢菇片放在6个保鲜袋中,处理5min、10min、20min、30min的方法同处理1min的方法相同,控制好时间,编号分别为0500、0502、0504、0506、0508、0510,1000、1002、1004、1006、1008、1010,2000、2002、2004、2006、2008、2010,3000、3002、3004、3006、3008、3010;处理0min的双孢菇片不在恒温恒湿箱中处理,直接分装到保鲜袋中,标号分别为0000、0002、0004、0006、0008、0010;将装封好的双孢菇片放在4℃的冰箱中冷藏保存。
2.2.2双孢菇褐变指数的测定在前处理当天将编号分别为0000、0100、0500、1000、2000、3000的双孢菇片从冷藏室中取出,若双孢菇表面有水分,应当将双孢菇表面的水分晾干。
打开色差仪,用白板校正,分别测量不同处理时间的双孢菇片,每测三片取其平均值,记录L*、a*、b*、△E* 。
测量后的双孢菇片用液氮迅速冷冻后装在有相应编号的保鲜袋中,放在-80℃的冰箱中冻藏。
在处理后的第3天将编号分别为0002、0102、0502、1002、2002、3002的双孢菇片从冷藏室内取出,处理同上。
余下的样品每隔一天进行一次测定,方法同上。
直到测定完毕。
将样品从冷冻室内取出,用粉碎机进行粉碎(在此过程中动作要迅速以防止双孢菇发生褐变影响实验结果的测定)。
粉碎后的双孢菇再装入有相应编号的保鲜袋中放入冷冻室待用。
2.2.3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酶液提取:取1g果肉,与50mmol/LPH5.5乙酸缓冲液(含0.8g/LPVPP)冰浴研磨后,定容至7mL,10000r/min离心20min(4℃),上清液即为酶液,用于酶活性的测定。
POD活性的测定[5Xu et al.2009]:0.5mL酶提液加2 mL8mmol/L愈创木酚(用50mmol/LPH5.5乙酸缓冲液配制),在30℃水浴中平衡5min,然后加入24mmol/L H2O2,摇匀,立即计时。
测定460nm处的增加值,每30s记录1次,记录5min。
以1min内A460nm增加为1个酶活力单位(U),POD活性表示为U·mg-1蛋白。
2.2.4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测定酶液提取:同POD。
酶活性测定[6Zheng et al.2007]:0.05mL酶提液加入2.45mL100mmol/L邻苯二酚(50mmol/LPH5.5乙酸缓冲液配制),摇匀,立即计时。
测定398nm处吸光度值的增加值,每30s记录1次,记录5min。
以1min内A398nm增加0.01为1个酶活力单位(U),PPO活性表示为U·mg-1蛋白。
2.2.5总酚(TP)含量的测定标准曲线的制作:将没食子酸配成浓度为0.5mg/mL的标准液制作标准曲线。
酶液提取:称取1g果肉,加入8mL无水乙醇,90℃水浴10min,取出,冷却,4200r/min 离心10min。
上清液转入25mL容量瓶中,沉淀重复以上步骤在提取1次,合并上清液,用无水乙醇定容至25mL,即为样品液。
总酚含量的测定:取上述上清液0.5mL于试管中,加2.5mL福林试剂和2mL0.75%Na2CO3溶液,25℃水浴35min后测定760nm处吸光值,用蒸馏水做参比。
样品和对照敢各重复3次,取平均值,依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的总酚含量。
2.2.6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测定酶液提取:1g果肉与10mL含5mmol/ L巯基乙醇的0.05mol/LPH8.5硼酸钠缓冲液和0.4%PVPP,冰浴研磨,10000r/min离心15min(4℃),上清液即为酶液。
硼酸-硼砂缓冲液(0.1mol/L)的配制:将两种母液混合后,用蒸馏水稀释至200mL。
母液A(0.2mol/L硼砂溶液):称取19.07g硼砂(Mr=382.43), 溶解,稀释至1000mL。
(硼砂已失去结晶水,必须在带塞的瓶中保存。
)母液B(0.2mol/L硼酸溶液):称取12.37g硼酸(Mr=82.04),溶解,稀释至1000mL。
PH 0.05mol/L硼砂溶液/mL 0.05mol/L硼酸溶液/mL8.2 35 658.4 45 558.7 60 409.0 80 20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测定:0.3mL酶提液、3mL0.05mol/LPH8.5硼酸钠缓冲液、0.7mL0.02mol/ L L-苯丙氨酸(0.05mol/LPH8.5硼酸钠缓冲液配制),总体积为4mL。
摇匀后置40℃水浴保温60min,加0.1mL5mmol/ LHCL终止反应。
以蒸馏水代替酶提液作为对照(调零),在290nm处测定吸光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