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与基本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17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一、构成的含义构成:以事物或形态为素材进行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感受和分析,对所选择素材按照一定的想法和秩序进行分解与重新组合,从而建立一种理想的事物结构关系,或再造成为一种新的形态组合形式。
二、构成的分类1、根据应用的范围分:广义构成-- 各个学科领域中狭义构成-- 视觉艺术领域中(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2、按构成的作用分:目的构成--指目的直接、具体,并且功能也直接、具体的构成活动及成果。
纯粹构成--相对而言,研究造型要素、要素关系,探索造型可能性的活动及其成果。
三、构成的由来一战时期“构成主义”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在世界各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和纯粹美术教育中得到推广20c80年代初,引进到我国四、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舞台设计。
第二章平面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形式美指的是客观事物和艺术形象在形式上的美。
平面中的结构与形态的对称、连续、重复,形状的大小、位置、肌理等形式因素所体现的美就是形式美。
以点、线、面为基本形态要素,运用比较简练的基本形,采用各种骨格和排列方法,加以构成变化,可以组合成无数新的图形。
点、线、面基本元素,如何加以构成会产生更美的效果,人们在生活经验中,已形成一套美的形式观念。
这套被总结出来的规律经验就是构成美的形式法则。
一、对称与平衡对称与平衡被称为最基本的美学原理。
艺术中的对称原则不是艺术家随心所欲的产物,而是客观世界的实际规律在艺术中的反映。
对称的形态在视觉上有自然、安定、均匀、协调、整齐、典雅、庄重、完美的朴素美感。
对称所具备条件:(1)具有左右(或上下)两个在形、量关系上一致或近似的形态。
此时的形态关系构成左右对称(或上下对称)。
(2)具有六个以上在形、量关系上一致或近似,围绕圆心的形态,此时的形态关系构成中心对称。
平衡:与对称不同,对称是通过形式上的相等、相同与相似给人以“严谨、庄重”的感觉。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概念平面构成就是在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或是将既有的形态(具体形态和抽象形态)按照一定原理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多种理想的视觉形式的设计基础课程。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发展平面构成的发展必须从包豪斯及其风格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开始讲起。
1919年在德国,建筑师格罗佩斯将魏玛手工艺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创办了一所设计学府——包豪斯。
图三为1910年德国魏玛。
第三节平面构成的特点平面构成不是以表现具体的物象为特征的,但它反映了自然现象运动变化的规律。
它有两方面的特点.第一,它以直觉为基础.平面构成不是简单的摹仿具体的物体形象,而是以直觉为基础,强调客观现实的构成规律,把自然界中存在的复杂过程,用最简单的点、线、面进行分解、组合和变化,以反映客观现实所具有的运动规律.第二,它是一种高度强调理性活动的、自觉的、有意识的再创造过程。
平面构成运用了数学逻辑、视觉效果重新设计和构成空间深度,并突出它的运动规律,表现出具有超越时间、空间的图形效果。
第四节平面构成的分类根据构成的原理,任何形态都可以进行构成。
构成对象的形态主要有自然形态、抽象形态。
因此平面构成可以分为自然形态的构成和抽象形态的两大类。
自然形态的构成自然形态的构成是以自然本体形态为基础的构成。
这种构成形式保持了原有形象的基本特征。
通过对形象整体或局部的分割、组合、排列重新构成一个新的图形。
抽象形态的构成抽象形态的构成是以几何形为基础的构成,即以点、线、面等构成元素进行几何形态的多种组合。
其构成方法是以集合形态为基本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排列。
抽象形态的构成是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第一节点点的概念点只表示位置,不具有大小,及无长度也无宽度,是最小的单位。
现实中的点是各式各样的,有圆点·椭圆点·方点·三角点·锯齿点·梯形点等.点是最简单的构成单位它不仅指明位置,而且使人能感觉到在其内部具有膨胀和扩散的潜能,并作用在周围空间。
平面构成中的主要美学原理在上一讲中我们曾经说过,对比与统一的规则加上对称与平衡的原理,就共同形成了平面构成的美学基础。
的确,对称与平衡可以看作一切美学原理的基础,其它的原理都可以看成是这一基本原理的派生。
这一讲我们主要讲对称与平衡原理,以及比较重要的由此而派出出来的韵律与节奏、渐变与突变原理。
一、一、对称与平衡对称与平衡之所以被称为最基本的美学原理,是因为它发源本心,符合我们最为朴素也最为古典的审美规范,最能使观看者的心理得到慰藉,感到舒适与安全,就好象我们党中央常常说的那句话:“稳定是压到一切的基础”,有了对称与平衡,美丽的基础就有了。
其它的美学原理,都是在这一基础上,产生的变异和衍生。
什么是对称呢?这很好理解,就是以中心点或者中心线,在点的四周或者线的两边,出现相等、相同或者相似的画面内容(如下图所示)。
我们回想一下中国古典的建筑,那些壮丽的宫殿、恢宏的庙宇,无一不是严格对称的典范,而这一建筑方式所透露出来的威严气势、壮重的氛围、严谨的风格,都是别的建筑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其实不独中国,欧洲的古典建筑一样有这样的风格,比如哥特式教堂,严格到门窗都要遵守对称的法则。
(如下图所示)对称的设计是非常常见的,但并不是说只要对称就完全一样,对称有绝对对称与相对对称。
绝对对称是完全一样,古典的对称方式大凡如此(如下图所示)。
绝对对称的方式看起来非常匀称,自然也会觉得漂亮。
而相对对称则可以允许有更多的变化,如等形不等量(例图)等量不等形(例图)这些设计在严谨的风格中求得了变化,更符合现代人灵活的审美观点。
什么是平衡呢?我们在画画时,有时候会说,这里太空了,那里太重,整个画面不稳,其实,我们就是在寻求一种平衡。
平衡是通过各种元素的摆放、组合,使画面通过我们的眼睛,在心理上感受到一种物理的平衡(比如空间、重心、力量等),平衡与对称不同,对称是通过形式上的相等、相同与相似给人以“严谨、庄重”的感受,而平衡则是通过适当的组合使画面呈现“稳”的感受。
第一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构成的含义 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将即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点、线、面、体)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的训练方法。(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平面构成在于探求二度空间世界的视觉文法,形象之建立,骨骼之组织、各种元素之构成规律与规律之突破,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第二章点、面、线三要素 形象在构成设计中是表达一定含义的形态构成的视觉元素。形象是有面积、形状、色彩、大小和肌理的视觉可见物。在构成中点、线、面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形象。由于点、线、面的多种不同的形态结合和作用,就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和形象。
一、点 点在人们头脑中是一粒尘埃,一个分子。一个标记点在几何学中是不具有大小只具有位置的。但在构成中是有大小、形状、位置和面积的。如人站在辽阔的海滩上就会小得像一个点,由此可以联想到一个物体在他周围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1、点与位置 一个圆点在平面上,它与平面的大小关系以及与周围环境位置的不同,也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觉。在一个正方形平面上,一个黑圆点放在平面正中,点给人的感觉是稳定和平静。如果这个圆点向上移动就会产生力学下落的感觉。点的位置移动到左上角或右上有,都会产生动感和强烈的不安定的感觉。反之将点移到正方形的中部以下,则给人一个非常平稳安定的感觉。
两个大小相同的点,放在平面内与底边平行的位置上,两个点会相互吸引,由于张力的作用会产生线和形的感觉。
大小不同的两个点,放在平面内平行于底边的位置上,大的点吸引小的点,人们的视觉将会从大到小移动。 多个点的近距离设置会有线的感觉,从而多点的不同安置相应会使人产生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感觉。
2、点与周围环境 被周围密集的线包围或者被某些形所包围的空白就变成了点。点的密聚组合下,可以 形成面,从中可利用挖空的空白来表现你所需要的形态和字体,并有一种精致的纤细感。
点由于周围环境变化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如周围是小的点子,中间点就会显得大;如周围
的点大,则中间的点就会显得小;上下两个同样大的点,上方的点显得大于下方的点。 3、点的密集 点的密集靠近,就形成了线的感觉,距离较近的点的吸引力比距离较远的点更强,点 的间隔小,它的线化就十分明显。不具趋向性的点的集合也会形成线化现象,从大到小的
线化的点群,产生从强到弱的运动感,同时也产生从近到远的深度感。因此点的集结就能
加强空间变化效果。密集的距离相同的点会形成面,随着点的大小疏密变化很容易产生深
度感。按照光照射在物体的亮面、暗面来分布,将会出现凹凸的立体感。 二、线 点移动的轨迹形成了线。线在空间里是具有长度和位置的细长物体。在数学上来说,线不具有面积只有形态和位置,在构成中线是有长短、宽度和面积的,当长度和宽度比例到了极限程度的时候就形成了线。
从构成的角度来看,具有长短、宽度的线,随着线的宽度的增加就会使人感觉到面的感觉,但如它周围的都是类似线的群体,那么宽度较大的线也会认为是粗线。线的长短形状不同,我们把它分成各种不同的线。由于各种线的形态不同也就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
1、线的分类: 直线、曲线、虚线、锯齿线…… 2、线的特性 直线的特性:一般从直线得到的感觉是明快、简洁、力量、通畅、有速度感和紧张感。 曲线的特性:丰满、感性、轻快、优雅、流动、柔和、跳跃、节奏感强。 曲线可分为圆和圆弧形态的几何曲线,圆规画出的曲线,用手工画出的自由曲线和用曲线
规画出的曲线。 几何曲线具有现代感和准确的节奏感。 自由曲线具有柔和自由感和变化的节奏感。 细线的特性:纤细、锐利、微弱、有直线的紧张感。 粗线的特性:厚重、锐利、粗犷、严密中有强烈的紧张感。 长线的特性:具有持续的连续性、速度性的运动感。 短线的特性:具有停顿性、刺激性、较迟缓的运动感。 绘图直线的特性:干净、单纯、明快、整齐。 铅笔线和毛笔线的特性:自如、随意、舒展。 水平线的特性:安定、左右延续、平静、稳重、广阔、无限。 垂直线的特性:下落、上升的强烈运动力,明确、直接、紧张、干脆的印象。 斜线的特性:倾斜、不安定、动势、上升下降运动感,有朝气。斜线与水平线、垂直线相
比,在不安定感中表现出生动的视觉效果。 3、线的不同方向运动在视觉上得到的印象 线在构成中,由于运动的方向不同也会给人不同的印象。左右方向流动的水平线,表 现出流畅的形势和自然持续的空间。上下垂流动给人产生力学自由落体感,它和积极的上
升形成对照,可产生强烈的向下降落的印象,由左向右上升的斜线,给人产生明快飞跃的 一种轻松的运动感。 由左向右下落的斜线,使人产生瞬间的飞快速度及动势,产生强烈的刺激感。 由于焦点透视的近大远小的原理,线的疏密排列,前疏后密产生深度,前边的愈疏愈近,
后边愈密愈远,这样就形成了远近空间。 4、线的紧密排列产生的视觉印象。 线如按照一定的规律等距离排列会形成色的空间并置产生出灰面的感觉。 线如不同距离间隔排列,或线的粗线变化,将会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 线的形状不同的等距离排列,将会产生凹凸效果。 线的等距离排列产生出灰面,线如断开后会形成点的视觉效果。 5、线的组合 (1)规则的组合 在平面构成中,线为造型要素,若用粗细等同的直线平等设置组事,按照数学中 固定的数列来进行构成,这一类的构成图形在造型上比较能够得到统一、有秩序、但 变化较少显机械性,因而比较单调和缺少感情。 (2)不规则的组合 若用粗细长短不同的各种线条依照作者的构想意念自由的排列,这一类的构成图 形,画面较活泼而富有感情,由于画时手法或者笔法不同会产生很多偶然的效果。 (3)规则和不规则的组合 按照某种固定的形式进行线的组合,在组合图形中作者加以部分变化,使其产生 不同的造型方式,也就是规则和不规则的组合造型方式,使构成变得丰富而有创意。 (4)线的分割 以线为造型要素,先组合成一张具有整体感的线的组合画面,再把整体的画面上 用直线或是曲线作有规律的和无规律的自由分割。有规律的分割常要用数列关系来推 算,无规律的自由分割可根据作者的意念来进行分割。 线的分割可分成:平行线分割,直线分割,弧线分割,垂直与水平线分割,放射状分 割。 三、面 面是线移动的轨迹。在平面构成中,不是点或线的都是面。点的密集或者扩大,线的聚集和闭合都会生出面。面是构成各种可视形态的最最基本的形。在平面构成中,面是具有长度、宽度和形状的实体。它在轮廓线的闭合内,给人以明确、突出的感觉。
各种不同的线的闭合,构成了各种不同形状性质的面。 1、面的分类 (1)几何性的面、直线性的面、有机性形态的面、不规则性形态的面、偶然性形态的面、
由特殊的技法意外偶然得到的形态。如敲打、泼撒。徒手性形态的面。从大小到的线化的点群,产生从强到弱的运动感,同时也产生从近到远的深度感。因此点的集结就能加强空间变化效果。客密集的距离相同的点会形成面,随着点的大小疏密变化很容易产生深度感。
第三章骨格与基本形 一、骨骼的概念:一切使形有秩序的编排或感觉上经过刻意的编排,这就是骨骼的本能,而形式上像如建筑楼宇中的钢筋骨架,音乐的五线谱等。
自然界也有骨骼的存在,如鱼鳞、树的树叶与树枝的编排、人体的骨骼等。而画家和设计家将形在画面中的各种编排,是有一定的限制或管辖的方式,这种方式或限制,就是骨骼。
平面构成中,骨格是支撑构成形象的最基本的组合形式,使形象有秩序地经过人为的构想,排列出各种宽窄不同的框架空间,把基本形输入到设定的骨格中以各种不同的编排来构成设计,骨格既起到编排形象和管辖形象的空间作用。
二、骨格的分类 骨格分为有规律性和非规律性骨格。 1、规律性骨格:是以严谨数学方式构成的。基本形依骨格排列,具有强烈的秩序感。如 重复骨格、渐变骨格、发射骨格。规律性骨格有水平线和垂直线两个主要元素。若将骨格
线在其阔窄、方向或线质上加以变化,可以得出各种不同的骨格排列形状。 2、非规律性骨格:没有一定的规律,是由规律性骨格随意和自由地衍变而成,随作者在
一定的平面框架内进行划分,因此它具有极大的任意和自由性。 三、基本形 (一)概念 (在平面设计中借以表达意图的视觉元素,它是表达构成意图的主要手段,是构成设计的基本单位。)设计由一组重复的或彼此有关联的“形”构成,这些形称之为基本形。基本形由一组相同或相似的形象组成,在构成内部起到统一的作用。基本形设计以简为宜。基本形有助于设计的内在统一,在构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包括点、线、面。基本形的形状、大小、色彩和机理受方向、位置、空间和重心的制约。
(二)基本形之间的关系 在基本形与基本形相遇时,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关系供设计者选择,创造出更多的形象。
1、分离:形和形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不接触,呈现出各自的图形。 2、接触:形和形的边缘恰好相切。 3、覆叠:一个形象覆叠在另一个形象上,覆盖在上面的形象不变,而被覆叠的形象就有所
变化,覆叠的位置不同也就产生出不同的形象,并产生上与下、前与后的空间关系。 4、透叠:形象与形象相互交错重叠,交错重叠部分为交叠、。重叠部分具有透明性,不掩
盖形象的轮廓也不定分出前后或者上下的空间关系。 5、差叠:两个形象相互交叠,交叠部分成为新的形象,其余部分被减去。 6、减缺:形象与形象相互重叠,覆盖产生了前后上下关系,保留覆盖在上面的形象,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