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有机化学复习题讲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66.01 KB
- 文档页数:12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医用化学的基本概念、常用药物的性质和作用,以及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医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医用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医用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药物的性质。
2. 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3. 常见药物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1. 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2. 常见药物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化学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酒精灯、滴管、药匙等3. 实验药品:氢氧化钠、盐酸、硫酸铜、葡萄糖、维生素C等4. 教学案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通过播放医学影像,引出医用化学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2. 提问:什么是医用化学?它在医学领域有哪些应用?二、讲授新课1. 医用化学的基本概念- 解释医用化学的定义和范畴。
- 介绍医用化学在医学研究、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应用。
2. 常用药物的性质- 以实例介绍常用药物(如抗生素、镇痛药、抗病毒药等)的性质。
- 讲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
3. 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介绍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 分析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三、课堂练习1. 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分组讨论,解答练习题中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医用化学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什么是医用化学?它在医学领域有哪些应用?二、讲授新课1. 常见药物的制备方法- 以实例介绍常见药物的制备方法(如抗生素、维生素等)。
- 讲解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实验操作- 介绍常用化学实验操作(如滴定、萃取等)。
- 演示实验操作过程,强调安全操作规范。
三、实验演示1. 实验教师演示常用药物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
2. 学生观摩实验过程,记录实验步骤。
《医学有机化学教案》课件第一章:引言1.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医学有机化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医学有机化学的应用领域。
1.2 教学内容医学有机化学的定义和概念。
医学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医学有机化学的应用领域,如药物化学、生物化学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医学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医学有机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医学有机化学概念的理解程度。
通过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医学有机化学应用领域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2.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团。
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2 教学内容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如碳链、碳环等。
功能团的概念和性质,如羟基、羰基等。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度等。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如反应类型、反应机理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功能团和反应类型。
2.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基本结构的理解程度。
通过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功能团和反应类型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3.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原则和方法。
3.2 教学内容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原则,如碳链长度、取代基位置等。
有机化合物命名的方法,如IUPAC命名法、习惯命名法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原则和方法。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练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3.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的理解程度。
通过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命名方法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4.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常见反应类型及其机理。
4.2 教学内容有机化合物的加成反应,如亲电加成、亲核加成等。
有机化合物的消除反应,如E2消除、消去反应等。
医用化学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医用化学教材的第四章“血液与循环”。
具体内容包含:血液的组成、血型的分类以及血液循环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的功能。
2. 学生能够掌握ABO血型的分类及特点。
3. 学生能够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血液的组成,血型的分类,血液循环的过程。
难点:血液循环的具体路线和作用,血型的交叉配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血液组成模型,血液循环图。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医院输血的场景,引发学生对血液和血型的兴趣。
2. 教材讲解:利用多媒体展示血液的组成,血型的分类,以及血液循环的路线。
详细讲解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ABO血型和Rh血型的特点。
3.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血型的交叉配血原则,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以实际病例为例,讲解血型不符导致的溶血反应。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实验手册上的相关练习,如绘制血液循环图,判断血型等。
6. 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血液循环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血液的组成;血型的分类;血液循环路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血液的组成,并说明各部分的功能。
(2)绘制血液循环图,并标注主要器官。
(3)简述ABO血型的分类及特点。
2. 答案:(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2)血液循环图见板书设计。
(3)ABO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A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B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AB型人的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没有,O型人的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病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血型不符导致的溶血反应,加深学生对血液和血型的认识。
《医学有机化学教案》课件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讲解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医学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性质和反应类型,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医学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医学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和性质。
3. 熟悉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及其应用。
4. 能够分析和解决医学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医学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和性质。
3.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及其应用。
4. 医学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医学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反应类型。
2. 实验: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性质验证和结构分析。
3. 案例分析:分析医学领域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有机化学知识进行解决。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分析。
3.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医学有机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案示例:第一章:医学有机化学概述1.1 医学有机化学的概念1.2 医学有机化学的研究内容1.3 医学有机化学的应用领域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2.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2.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2.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关系第三章:有机化学反应类型3.1 加成反应3.2 消除反应3.3 取代反应3.4 氧化还原反应第四章:医学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分析4.1 药物设计中的有机化学原理4.2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关系4.3 医学实验中的有机化学应用第五章:实验技能培养5.1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与表征5.2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验证5.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医学有机化学教案》课件六、第六章:有机化合物的光谱分析6.1 红外光谱(IR)6.2 核磁共振光谱(NMR)6.3 质谱(MS)6.4 紫外-可见光谱(UV-Vis)七、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7.1 碳碳键的形成7.2 碳氢键的7.3 碳氧键的形成7.4 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八、第八章:生物有机化学8.1 生物大分子结构8.2 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8.3 药物设计与有机化学8.4 天然产物合成途径九、第九章:有机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9.1 药物化学基础9.2 药物设计实例分析9.3 生物标志物与有机化学9.4 疾病机理与有机化学十、第十章:综合案例分析与实验技能提升10.1 案例一:抗病毒药物的合成与分析10.2 案例二:抗癌药物的设计与合成10.3 实验技能提升:有机合成实验的设计与优化10.4 实验技能提升:现代有机分析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医学有机化学教案》课件十一、第十一章:有机合成策略与方法11.1 碳骨架的构建11.2 官能团转换与修饰11.3 立体化学控制11.4 现代有机合成方法学十二、第十二章:药物化学中的有机化学12.1 药物分子设计原则12.2 药物作用机制12.3 药物合成路径设计12.4 药物化学案例分析十三、第十三章:生物活性分子的有机化学13.1 天然产物与生物活性13.2 生物合成途径与有机化学13.3 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13.4 结构优化与活性提升十四、第十四章:有机化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14.1 有机化合物在生物探针中的应用14.2 有机化合物在生物材料中的应用14.3 有机化合物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14.4 有机化合物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十五、第十五章:实验项目与研究案例15.1 实验项目一: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15.2 实验项目二:药物分子的设计合成与活性测试15.3 研究案例一:基于有机化学的药物发现与开发15.4 研究案例二:有机化合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 )1. 属于醇类化合物的是A .B .C .D .( )2. 环己烷的椅式构象中,12个CH 键可分为两组,每组6个分别用符号表示为A .α与βB .σ与πC .a 与eD .R 与S( )3. 2—丁烯,2—丁炔,乙醇,乙醛在酸性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氧化得到的主要产物都是A 甲酸B 乙酸C 丙酸D 丁酸 ( )4. 下列烯烃中,有顺反异构的是:A. CH 3CH=CH 2B. CH 3CH=CI 2C. CH 3CH=CHCH 3D. ClCH=C(CH 3)2( )5. 下列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无反应的是A 乙炔B 乙烯C 环丙烷D 乙苯E 苯甲醇 ( )6. 下列化合物中碳原子杂化轨道为sp 的有A .CH 3CH 3B . CH 2=CH 2C .C 6H 6D .CH≡CH ( )7. 下列哪种化合物能与氯化亚铜氨溶液作用产生红色沉淀 A. CH 3CH=CHCH 3 B. CH 3CH 2C≡CH C. Ph-CH=CH 2 D. CH 3CH=CH(CH 2)4CH=CH 2 ( )8.能增加HCN 与乙醛加成反应速度的是A 干燥HClB 无水AlCl 3C H 2SO 4D NaOH( )9. 下列各名称中正确使用了系统命名法原则的是A 1-甲基丙醇B 3-乙基丁醛C 3-甲基-1-丁烯D 4-甲基-2-苯基-4-戊烯( )10. 下列化合物含有伯、仲、叔氢的是A .2,2,4,4-四甲基戊烷B .2,3,4-三甲基戊烷CH 3CH 2CHO CH 2OH CH 3CCOOHOOH1C .2,2,4-三甲基戊烷D .正庚烷 ( )11. SN 1表示什么反应A .双分子亲核取代B .单分子亲核取代C .双分子消除D .单分子消除( )12. 下列化合物,不能起碘仿反应的是A .CH 3COCH 3B .CH 3COC 6H 5 C .HCHOD .CH 3CHO ( )13. 下列化合物进行硝化反应时最容易的是A 苯B 硝基苯C 甲苯D 氯苯 ( )14. CH 3C CH 和CH 3CH=CH 2 不能用下列哪些试剂来鉴别?A .托伦斯试剂B .Ag(NH 3)2NO 3C . Cu(NH 3)2ClD .酸性KMnO 4( )15. 下列化合物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有A .对甲基苯酚B .苄醇C .2,5-己二酮D .丙酮( )16. 下列化合物与硝酸银/ 乙醇溶液反应的活性最大的是 A. 2-甲基-2-溴丙烷 B. 2-溴丙烷C. 2-溴-2-苯基丙烷D. 1-溴丙烷 ( )17. 与Lucas 试剂反应最快的是A .CH 3CH 2CH 2CH 2OHB .(CH 3)3COHC .(CH 3)2CHOHD .(CH 3)2CHCH 2OH( )18. 下列化合物中是手性分子的是A 、B 、C 、D 、H HCH 32H 5Cl HCH 33OH CH 3C OOH3Br HC H O3( )20. 下列化合物加入托伦试剂,有银镜出现的是A .CH 3COOHB .CH 3CHOC .CH 3COCH 3D .CH 3CH 2OH( )21. 3-丁烯-2-醇能产生的立体异构体为A .无顺反也无旋光异构体B .无顺反异构体,有旋光异构体C .有顺反和旋光异构体D .有顺反异构体,无旋光异构体 ( )22. 醛酮与氨衍生物的反应属于2A .亲电加成B .亲核加成与消去反应C .亲核加成D .亲电取代E .亲电加成与消去反应 ( )23. 能够发生歧化反应的化合物是A .2-甲基丙醛B .乙醛C .2-戊酮D .2,2-二甲基丙醛E .苯乙醛( )24. (2R , 3S )-2, 3-二氯丁酸的结构是A .B . C. D . ( )25. 马尔科夫尼科夫经验规律应用于( )A . 离子型反应B . 游离基的取代反应C . 亲电加成反应D . 不对称试剂与不对称烯烃的加成 ( )26. 下列化合物,属于半缩醛的是A CH 3CH(OH)CH 3B CH 3CH 2CH(OCH 3)CH 3C CH 3CH(OCH 3)CH(OH)CH 3D CH 3CH(CH 3)CH(OH)OCH 3( )27. 下列化合物进行硝化反应时最容易的是A :苯B :硝基苯C :甲苯D :氯苯 ( )28. 下列化合物哪个能与FeCl 3溶液发生颜色反应A :甲苯B :苯酚C :2,5-己二酮D :苯乙烯( )29. CH 3CH 2C≡CH 与CH 3CH=CHCH 3可用哪种试剂鉴别A :硝酸银的氨溶液B :Br 2的CCl 4溶液C :三氯化铁溶液D :酸性KMnO 4溶液 ( )30. 下列化合物不能被酸性KMnO 4作用下氧化成苯甲酸的是 A : 甲苯 B : 乙苯 C :叔丁苯 D :环己基苯 ( )31. 下列化合物能形成分子内氢键的是?A :对硝基苯酚B :邻硝基苯酚C :邻甲苯酚D :苯酚 ( )32. 能区别五个碳以下的伯、仲、叔醇的试剂为A :高锰酸钾 B: 卢卡斯试剂 C: 斐林试剂 D: 溴水( )33. 下列化合物中的碳为SP 3杂化的是:A :乙烷B :乙烯C :乙炔D :苯 ( )34.下列正碳离子最稳定的是 。
(A) CH 3CHCH=CH 2 (B) CH 3CH=CHCH 2 (C) CH 2=CHCH 2CH 2(D)CH 3CCH=CH 23+( )35. 下列化合物与AgNO 3的乙醇溶液作用,产生沉淀最快的是: A : B : C : D :( )36. SN 2表示什么反应。
A :双分子亲核取代 B:单分子亲核取代 C:双分子消除 D:单分子消除H CH 3COOH Cl H Cl H CH 3COOH Cl H Cl H COOH Cl H Cl CH 3COOH CH 3Cl H H Cl CH 2CH 2BrCHCH 3BrCH 2Br CHCH 3( )37. 检查煤气管道是否漏气,常用的方法是加入少量哪种物质?A:甲醛B:低级硫醇C:乙醛D:甲醇( )38. 下列自由基中最稳定的是(A) CH3· (B) C(CH3)3· (C) CH(CH3)2· (D) CH2CH3·( )39. 丙醇分子内脱水的主要产物是( )40. 下列化合物中构象最稳定的是A、B、C、D、HC2H5C2H5HHC2H5C2H5H( )41..按S N2反应速度最快的是()42.下列化合物与溴水反应立即产生沉淀的是CH2CH3ACH2OHBClCOHD()43. 能与亚硝酸作用生成难溶于水的黄色油状物—N-亚硝基胺化合物的是A. 二甲基苄基胺B. N,N-二甲基甲酰胺C. 乙基胺D. 六氢吡啶A. 油脂的不饱和程度越大B. 油脂的不饱和程度越小C. 与油脂的不饱和程度无关()45.D –葡萄糖和L –葡萄糖是下列那种关系A. 对映体B. 非对映体C. C5差向异构体()46下列化合物能发生互变异构现象的是()47把精氨酸(pI=10.76)、谷氨酸(pI=3.22)、缬氨酸(pI=5.96)、丙氨酸(pI =6.00)分别溶解在PH=7.00的缓冲溶液中进行电泳,向负极移动的是。
()44.油脂的碘值越大,说明A. B. C. D.CHCH3BrCH2Br C BrCH3CH3BrCH3CCH2CCH3O OA.CCH2CH2C OCH2CH3OOCH3B.(A) 缬氨酸 (B) 精氨酸 (C) 谷氨酸 (D) 丙氨酸( )49. 下列物质中仅存在于RNA 中而不存在DNA 中的是A 核糖B 胞嘧啶C 腺嘌呤D 脱氧核糖E 磷酸 ( )50. 下列化合物能发生变旋现象者A. 果糖B. 蔗糖C. 淀粉D. β– D –甲基葡萄糖苷 ( )51.光照下,烷烃卤代反应是通过哪种中间体进行的A 、碳正离子B 、自由基C 、碳负离子D 、协同反应,无中间体( )53. 下列脂肪酸中,人体内能合成的是A. 亚油酸B.油酸C.亚麻酸D.花生四烯酸( )54.核酸链是通过下面什么键连接而成的A .肽键B .苷键C .磷酸二酯键D .氢键E .二硫键 ( )55.α-卵磷脂完全水解产物中没有的是A .高级脂肪酸B .甘油C .磷酸D .胆胺E .胆碱( )56.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为A α-氨基酸,D 型B β-氨基酸,L 型C β-氨基酸,D 型 D α-氨基酸,L 型( )57人体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酮体,包括三个化合物,它们是 A 丙酮酸,β丁酮酸和α酮戊二酸 B 丙酮,丁酮和3-戊酮C 丙酮,β羟基丁酸和β丁酮酸D 丙酮,α羟基丁酸和β丁酮酸 ( )58.1-己烯在碘化钠存在下与溴反应,其反应产物是A 只有1,2-二溴己烷B 1,2-二溴己烷和1,3-二溴己烷C 1,2-二溴己烷和1,2-二碘己烷D 1,2-二溴己烷和1-溴-2-碘己烷 ( )59在叶绿素和血红素中存在的杂环基本单元是A 吡咯B 呋喃C 噻吩D 噻唑 ( )60下列化合物中有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是A 、2,2,3-三甲基丁烷B 、2,2,3-三甲基戊烷C 、2,3,4-三甲基戊烷D 、3,3-二甲基戊烷 ( )61下列酸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对硝基苯甲酸 (B) 苯甲酸 (C) 邻硝基苯甲酸 (D) 间硝基苯甲酸 63麦芽糖的基本组成单位是D —葡萄糖,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
( )47.下列羟基酸加热脱水产物为不饱和酸者为( )48下列结构哪个是R -4 -溴-E -2 -戊烯C C HH CH 3H CH 3Br A. B.Br CH 3H CH 3H H C C C.Br CH 3H CH 3H H C C C C HH CH 3H CH 3BrD.A. CH 2CH 2CH 2COOHB. CH 3CH -CH 2COOHC. CH 3CH 2CH -COOH OH OH OH(A )α—1,4—苷键 (B )α—1,6—苷键 (C )β—1,4—苷键 (D )β—1,6—苷键 ( )62。
Saytzeff(查依采夫规则)适用于 反应(A) 亲核加成 (B) 自由基取代 (C) 亲电取代 (D) 消除 ( )64.下列酸中能进行脱羧反应并生成CH 3COOH 的是 。
(A) 丙二酸 (B) 乙酸 (C) 草酸 (D) 己二酸 ( )64、下列化合物中碱性最弱的是 。
(A) (CH 3)2NH (B) CH 3NH 2 (C) C 6H 5NH 2 (D) (CH 3)3N( )65 在体内,脂肪进行消化吸收过程中,起乳化作用的是A 胆汁酸B 胆甾酸C 胆盐D 胆酸( )66.下列化合物加入托伦试剂,有银镜出现的是a 、 CH 3COOHb 、CH 3CHOc 、CH 3COCH 3d 、CH 3CH 2OH( )67.下列化合物用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一元芳香酸的是( )68.鉴别伯、仲、叔醇的有效试剂是A 、NaNO 2 / HClB 、无水ZnCl 2 / 浓HClC 、斐林试剂D 、I 2 / NaOH( )69.下列化合物能与托伦试剂反应的是A 、蔗糖B 、葡萄糖C 、淀粉D 、 纤维素( )70.下列化合物中属于酮酸的是A .酒石酸B .柠檬酸C .草酰乙酸D 苹果酸E .乳酸( )71.吡咯比吡啶碱性弱的原因是A 吡咯分子比吡啶分子小B 吡咯是芳香性化合物C 吡咯性质象环戊二烯D 吡咯N 上未共用电子对参与环上π共轭体系( )72.乙酰乙酸乙酯能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产生黄色沉淀,也能与三氯化铁起显色反应这是因为A 对映异构体B 顺反异构体C 互变异构体D 构象异构体( )73.蛋白质变性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