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管理思想发展史
- 格式:ppt
- 大小:127.22 KB
- 文档页数:11
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思想与特征-东方哲学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各种相应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特定环境与条件的产物,都与当时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既是对管理实践的反映、概括与总结,也是管理认识与理念的理论化、系统化与体系化。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同样如此。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思想进行必要的梳理、承启与阐释,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与方面。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思想与特征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孕育了辉煌的文化内涵,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历史遗产。
管理思想作为文化与实践的函数,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同样极为灿烂。
(一)管子的管理思想管子(公元前770~前476 年)是我国春秋时期齐国杰出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辅佐齐桓公实现了称霸诸侯的理想,政绩卓着,。
《管子》一书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是战国中后期管子的学生们托老师之名写成的一部论集,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经济学、管理学巨着,也是世界上最早涉及并阐释管理理念及管理思想的着作,可谓管理之祖。
《管子》今本实存76 篇﹐分为8 类,其主要管理思想可概括为:第一,天地为心的治理论。
管子提出,人君应以天地为楷模,以天地为心,无私无。
天道产生权,权产生法,以法治国;地德产生义,义产生礼,以德治人。
管子的治理论还衍生了宽猛相济、刚柔并举等管理理念。
自利的人性观。
管子认为,自利是人所共有的情节。
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
民之从利也,如水走下,于四方无择也。
但管子并未走向极端,他认为自利与利人不仅可以调和,甚至自利本身就是一种内在的善,既有自利之德,又有利人之德,唯其如此,才不至于有二心。
第二,民富与国富相统一,以民为本和与时变思想。
管子强调,国富不民富,民富才有国富,民富是国富的必要条件。
民富可以多收税,税收增加国家就会富裕。
国家要兴盛,一定要民富。
国富兵强,诸侯就服从国家的政令,藏富于民并不是以牺牲国富为条件。
东方管理思想论文:论东方管理思想在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中的运用摘要:随着东方国家经济的迅速崛起,东方的管理思想逐渐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以中国管理模式为代表的东方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研究领域。
在西方管理思想发展进入瓶颈的关键时期,东方管理思想以一种崭新的角度与思维为管理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管理要想获得成功,不仅仅需要根植于一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当中,他与一国的企业管理进步也息息相关。
本文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将东方管理思想与企业管理创新紧密结合,针对各自的优缺点提出对策建议,以供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今后的发展。
关键词:东方管理思想企业管理创新运用一、东方管理思想的内涵与发展东方管理思想的研究最早始于复旦大学的苏东水教授,他认为以中国传统主导的东方管理文化注重辩证、系统和综合,因此不同于西方管理的原则与特征。
东方管理学应该注重“东方文化和东方当地经济发展条件下普遍适用的管理原理和方法是什么?”这一问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东方管理学说的得以正式创建,成为以研究东方国家古今管理文化的理论与实践及其运行规律为内容的新学科。
相对于西方管理学而言,它根植于东方管理文化,汇集了东方各族人民智慧,其研究范围覆盖渊源于亚洲黄河、长江流域、印度恒河、印度河流域和两河流域,以及非洲尼罗河流域的一切人类管理活动的精华。
东方管理不能认同西方管理学将管理等同于“企业管理”的看法,以体现东方管理文化本质特征的“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三为”原理为基础,形成了治国、治生、治家和治身的“四治”体系,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和贵、和合、和谐的目标。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提出经济学家熊彼特 (joseph alois schumpeter)最早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创新”的概念,将创新定义为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而ray stata首次提出了企业中的管理创新问题,明确指出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瓶颈。
管理思想史要点总结管理思想史要点总结第一章、早期管理思想国外早期的管理思想中国古代名家管理思想中世纪管理思想第一节、西方早期管理思想一、古代埃及人和巴比伦人的管理思想埃及人懂得了分权并且是最早的“管理幅度”的实践者。
《汉漠拉比法典》的编制表明古巴比伦人意识到了——法律方法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二、古希腊人思想氏族部落采取的是“一长两会”制。
(一)苏格拉底认为管理具有普遍性。
(二)色诺芬-《家庭管理》1、首先提出了管理的研究对象2、首先提出了管理水平的判别标准问题。
3、首先认识到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加强人的管理。
(三)柏拉图:《理想国》《理想国》第一等:治国贤哲第二等:卫国的武士第三等:民间艺工,商人、农民等组成柏拉图建立了“亚加德米”-大学的雏形。
人的灵魂理性意志欲望三、古罗马人和希伯来人的管理思想(一)古罗马的管理思想1、首先意识到了现代企业的某些性质。
2、在罗马帝国的建立过程中具有了集权、分权的经验。
恩与威——从古罗马军威到现代管理在第一次服役时,古罗马的士兵要在庄严的仪式中宣誓,保证永不背离规范,服从上级指挥的命令,为皇帝和帝国的安全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宗教信仰和荣誉感的双重影响使罗马军队遵守规范。
队伍金光闪闪的金鹰徽是他们最愿意为之献身的目标;在危险的时刻抛弃神圣的金鹰徽既是邪恶的又是可鄙的。
某种更有实质内容的敬畏和希望加强了这种力量来源于想象的动机,在指定的服役期满之后享有固定的军饷、不定期的赏赐以及一定的酬报等减轻了军队生活的困苦程度;恩与威——从古罗马军威到现代管理当然,另一方面,由于懦怯或不服从命令而企图逃避最严厉的处罚,那也是办不到的。
军团百人队队长有权用拳打作惩罚,司令官则有权处决死刑。
古罗马军队的一句最固定不变的格言是,好的士兵害怕长官的程度应该远远超过害怕敌人的程度。
恩与威——从古罗马军威到现代管理在西方,这种管理方法终于总结为一句格言:“胡萝卜加大棒”。
拿破仑说得更形象:“我有时像狮子,有时象绵羊。
东方管理思想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管理思想,统治者们根据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制定出各自适合于各自的管理法则,因此管理思想是多变万化而不是一沉不变。
管理思想史通过在实践中得到的理论,东方管理思想可分为一、国家管理实践二、大型工程管理实践三、管理实践的行政性和经验性中国古代的管理实践是一种经验管理。
古代管理实践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管理者或决策者的素质高低。
管理者的个人知识、能力和经验越丰富,越有可能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活动,否则,管理就可能缺乏成效,甚至失败。
因此,管理实践是和个人经验分不开的,是一种典型的经验管理。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的通过变革提高国家管理水平的一个范例。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又怕老百姓不相信他,就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很高的木头,并说,谁能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谁十金。
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开玩笑。
商鞅知道老百姓不相信他,就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
人们在木头旁议论纷纷,终于有一个人把木头扛起来,一直扛到了北门。
结果商鞅真的赏给那人五十金。
这件事在秦国引起了轰动,商鞅说到做到,在老百姓中有了威信,于是商鞅就把新法令公布了出去。
可是,新法令刚刚开始推行,就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的反对。
太子的两个老师鼓动太子反对变法,商鞅就处罚了那两位老师,一个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了字。
这样,大家就不敢反对了。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得到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在古代的东方管理体制是专制与民本相互依存的。
中国农业社会是由大量分散、小型、雷同的,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村落和城镇组成的,要维持这种社会结构的稳定就必须有一个高高在上、君临一切的集权管理体制和万众臣服的管理思想。
我们都知道如果一套新法令的公布没有得到很多人的信任,那么这套法令将不会得到成功。
商鞅通过这样一件小事让老百姓看到他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人,来增加他在来百姓心中的可信度,对反对派的制裁来压制反对的声音,让人感觉法令实施是势在必行的,给人以不容反抗,从而达到新法令的实施,新的法令的颁布使得统治者对百姓的管理水平跟上一城楼。
2012年3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Mar.2012第29卷第3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Vol.29No.3东方管理,古义今说:评《秦汉管理思想》周远成a ,b(衡阳师范学院a.经济与法律系;b.学报编辑部,湖南衡阳421008)收稿日期:2011-10-10作者简介:周远成(1956-),男,湖南衡山人,教授,研究方向为管理哲学。
中国管理思想史不仅是管理学的基础学科,又与哲学、历史学、文学等学科存在着密切联系。
中国管理思想史的研究不仅是推动当代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也是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和软实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总体上看,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管理思想史研究经历了“冷”到“热”的过程,今天发展势头更加迅速,从学术交流到研究成果,从学科建设到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984年,杨先举、覃家瑞合编的中国大陆第一部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营管理方面的专著《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出版。
1986年国内第一部系统论述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发展的专著,赵靖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论》出版。
之后,何炼成、叶世昌、滕显间、严清华等知名学者都从不同角度来考察中国管理思想史的发展问题,并发表了一系列论著。
近年来,中国管理思想史研究成果显著,较具代表性的如潘承烈等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之今用》,吴照云的《中国管理思想史》,许康、劳汉生的《中国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朱仁显的《中国传统行政思想》,田广清的《中国领导思想史》和黎红雷的《儒家管理哲学》,成中英的《C 理论:中国管理哲学》,葛荣晋的《中国管理哲学导论》,周远成的《大成管理哲学与<老子>今说》,孙聚友的《儒家管理哲学新论》,郭济兴等的《三国演义与经营谋略》,等等,计不下五十余部。
而且,近五年以来,每年都有百余篇这方面的论文,并在逐年增加。
但是,在中国管理思想史研究中,资料发掘整理还远不够,许多基础性研究还有待深入。
东方管理思想的渊源东方管理思想的渊源: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道、释为中心,在法、墨、农、名、兵、纵横、阴阳为副线,形成一个多元文化体系。
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吴起、商鞅、韩非子等,以法律高于一切为主旨,提倡愚民政策,强调雷厉风行的伤风和严肃无情、激烈强制的手段。
其管理的核心是以奖惩的强制性来求得公平并以此实现其最高的社会思想。
法家管理思想奏效的前提条件在于其整个体系的完整、科学和高效、特别是其监督执行和考评环节将最终决定其管理是否取得成功。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即墨子,战国时人。
1、主张平等和兼爱。
代表劳动者的思想,维护劳动者的利益。
2、个人的成功与幸福和集体状况是息息相关的。
3、随时对工作进行研究不断进行改革。
农家学派:代表人:许行。
1、每一个人都应该去从事他力所能力的生产劳动,通过生产劳动才有权利在社会上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
2、而领导者就应该比普通人劳动得多,才能起到带头作用,为人民树立榜样,以鼓励和带动人民的劳动热情。
3、不能浪费,同时不劳者不得食。
名家学派:代表人:惠施(惠子)、公孙龙等。
制定完美的计划和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完成这一计划。
1、在一个组织中,从事任何一种活动,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信息交流的,而交流的质量如何在于对所说的每个词语的概念和定义要有明确的规定,要使得双方都明白。
2、运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也许是比较理想的。
纵横学派:特点:是以口舌为武器进行外交对抗。
代表人物:苏秦、张仪。
主要通过谈判来达到预定目的的。
谈判就是管理。
阴阳学派:1、因果规律为主要的理论依据。
宇宙所有的物质都可以依照他们的特性归成5类。
即为五行。
五行是各依其特征产生的相互间的特定关系。
再依其特定的机能,找出正反两个循环的圈,下循环圈上它们彼此依存的“生成力”,这个力是向上生长的。
所在是阳性的,相反,另一个反向的循环圈是互相递减的“破坏力”的圈,这个力是起关降低或阻滞生长,这个力是阴性的。
宇宙这所以平衡动力,即阴阳平衡。
东西方管理哲学思想比较(二)引言概述:东西方管理哲学思想是在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它们拥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管理实践。
在本文中,我们将继续探讨东西方管理哲学思想的比较,重点关注五个方面:目标导向与关系导向、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权力与权威、决策与共识、变革与守旧。
正文:一、目标导向与关系导向1.1 东方管理哲学思想强调人们应该注重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1.2 西方管理哲学思想则注重目标的实现,强调结果的取得和高效率的追求。
1.3 东方注重集体利益,强调团队合作和集体智慧。
1.4 西方管理哲学思想更加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主性,追求个人成就和自我实现。
二、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2.1 东方管理哲学思想倾向于集体主义,强调群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2.2 西方管理哲学思想则更加偏向个人主义,注重个体的自由和自主权。
2.3 东方管理哲学思想强调家族和社会的利益,注重共同体意识和道德责任。
2.4 西方管理哲学思想更加注重个体的权利和自主性,追求个体自由和竞争优势。
三、权力与权威3.1 东方管理哲学思想强调权力的合法性和权威的认同,注重领导者的权威性和威望。
3.2 西方管理哲学思想更加强调权力的合法性和权威的合理性,强调领导者的能力和专业性。
3.3 东方管理哲学思想中的权力体现为家族或社会的权威,追求稳定和秩序。
3.4 西方管理哲学思想中的权力更加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责任,注重民主和公正。
四、决策与共识4.1 东方管理哲学思想强调决策的过程,注重共识的形成和团队的一致性。
4.2 西方管理哲学思想更加注重决策结果的准确和效率,追求理性和客观性。
4.3 东方管理哲学思想中的决策过程通常是集体讨论和共识形成的结果。
4.4 西方管理哲学思想中的决策更加强调个体权威和专业能力,注重个体决策的结果。
五、变革与守旧5.1 东方管理哲学思想更加倾向于守旧,注重保持现有的秩序和传统。
5.2 西方管理哲学思想则更加倾向于变革,强调创新和变革的重要性。
中外管理思想史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管理思想对各个国家和组织都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管理思想的发展和演变中,中外各国都有各自的贡献与特色。
本文将从中外管理思想史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外管理思想的演进,以及它们对现代管理的影响和启示。
一、古代管理思想的起源和发展古代管理思想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兴起。
早期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中。
希腊古代哲学家柏拉图提出了“哲人统治”思想,认为社会应该由智者和哲学家来管理,而不是由民主或独裁来进行。
罗马帝国的管理则注重法制和组织,通过完善的行政机构和法律制度来保持社会秩序。
二、近代管理思想的崛起与发展近代管理思想的崛起始于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
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分工的概念,强调劳动者专注于某一特定任务的分工,提高劳动效率。
这对组织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后,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的理论,通过对工作过程的科学分析和标准化来提高生产效率。
这种管理思想为现代管理奠定了基础。
三、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与演进在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学派和理论。
哈佛商学院的管理思想注重组织行为和领导力的研究,强调组织文化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行为科学学派通过对行为和动机的研究,揭示了员工行为和组织运营之间的关系。
现代管理学派则注重组织变革和创新,强调灵活性和适应性。
四、东方管理思想的传承与创新与西方管理思想相比,东方管理思想注重集体主义和家族观念。
古代中国孔子提出了伦理道德与管理的理念,主张以仁爱为核心的管理方式,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而近代日本的管理模式也受到了深远的影响,如丰田生产方式和质量管理的推行,注重员工参与和精益求精的理念。
五、中外管理思想的融合与发展在当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中,中外管理思想开始相互融合和借鉴。
跨国公司的兴起,使得管理理念和实践从一个国家传播到全球范围,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如日本的“和式管理”、韩国的“宗族资本主义”等,都是中国管理者可以借鉴和学习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