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364.22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1.地基:为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在结构物基础底面下,承受由基础传来的荷载,受建筑物影响的那部分地层。地基分为天然地基、人工地基。

2.基础:将结构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基础依据埋置深度不同划分为浅基础、深基础。见课本P1图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1.土的砂粒、粉粒、粘粒界限范围

粒径范围:砂粒(0.075—2mm );粉粒(0.005--0.075mm );黏粒(<0.005mm) 2.土的颗粒级配:土中各粒组相对含量百分数称为土的粒度或颗粒级配。 粒径大于等于0.075mm 的颗粒可采用筛分法来区分。 粒径小于等于0.075mm 的颗粒需采用水分法来区分。 3.不均匀系数的概念及用途 ♦ 颗粒级配曲线

斜率: 某粒径范围内颗粒的含量。陡——相应粒组质量集中;缓——相应粒组含量少;平台——相应粒组缺乏。

特征粒径:(1)d 50 : 平均粒径;(2)d 60 : 限定粒径;(3)d 10 : 有效粒径;

♦ 工程中,通常用不均匀系数Cu 表示颗粒的不均匀程度:C u = d 60 / d 10 ,Cu 越大,表示颗粒分布范围越广,越不均匀,其级配越好,作为填方工程的土料时,比较容易获得较大的干密度;Cu 越小,颗粒越均匀,级配不良。Cu <5的土称为级配不良的土,Cu>10,的土称为级配良好的土。

4.土的三相比例指标——反映三相组成间数量关系的指标称为三相比例指标。它是评价土体工程性质的基本参数。

m ——水、土总质重,kg ;m s ——土颗粒质量,kg ;m w ——土中水质量,kg 。且m=m s +m w 。 V---土体总体积,m 3;Vs---土粒体积,m 3;V w ---土中水体积,m 3;Va---土中气体体积,m 3;V V ---土中孔隙体积,m 3。且V=V s +V V ;V V =V a + V w 。

♦ 土的九个三相比例指标及其换算(哪三个是试验指标?四个重度指标的大小关系)详见P12-16页

5.液限、塑限、液性指数、塑性指数的概念及用途

♦ 液限WL ——粘性土从可塑状态转变到流塑状态时含水量的分界值,称为粘性土的液限。 ♦ 塑限Wp ——粘性土从可塑状态转变到半固体状态时含水量的分界值,称为粘性土的塑限。

♦ 缩限Ws ——从半固体状态转变到固体状态时含水量的分界值,称为粘性土的缩限,记为Ws 。

♦ 塑性指数I p :粘性土液限、塑限的差值(去掉百分号)称为粘性土的塑性指数,记为Ip 。 Ip = W L -Wp ,W L 和W p 用百分数表示,计算所得的I P 也应用百分数表示,但习惯上不带百分号。塑性指数反映的是粘性土处于可塑状态时含水量的变化范围。塑性指数越大,说明土体处于可塑状态的含水率变化范围越大。用塑性指数Ip 可对粘性土进行分类。Ip 17 为粘土;10

♦ 液性指数I L ——粘性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塑限的差值和塑性指数之比,记为I L 。稠度指标,

反映粘性土的软、硬程度p p L I W I -=ω即p L p

L W W W I --=ω当天然含水量ω小于等于塑限Wp 时,

土体处于固态或者是半固态,此时I L 小于或等于零;当天然含水量ω大于等于液限W L 时,

土体处于流塑状态,此时I L 大于或等于1.0;当天然含水量在液限WL 和塑限Wp 之间变化

时,I L 值处于0~1.0之间,此时粘性土处于可塑状态。各类规范根据IL 值的大小,将粘性土的软硬状态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等几种状态。

♦ 粉土和粘性土的分类标准 ♦粉土是指塑性指数Ip 小于等于10、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的50%的土。可根据颗粒级配分为砂质粉土(粒径小于0.005mm 的颗粒不超过全重的10%)和黏质粉土(粒径小于0.005mm 的颗粒超过全重的10%)。♦粘性土是指塑性指数Ip>10的土。按塑性指数分类,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等几种状态。按形成年代分类分为老黏性土、一般粘性土和新沉积的粘性土。 第二章 土的渗透

1.达西定律——水在土中的渗透速度与土的水力梯度成正比v=kh/L=k ·i 或Q=vA=kiA (k 为比例常数,称为土的渗透系数;h 表示试样两端的水头差,cm ;L 表示渗径长度,cm ;水头梯度i ,即沿渗流方向单位距离的水头损失;Q 表示渗透流量,cm3/s ;A 表示式样截面面积)注:达西定律适用于层流,不适用于紊流。对于密实的粘土,需要克服结合水的粘滞阻力后才能发生渗透,同时渗透系数与水力坡降的规律还偏离达西定律而呈非线性关系 。详见课本P30图2-3。

2.土的渗透系数的测定

(1)常水头试验——操作过程详见课本P32,整个试验过程中水头保持不变,,该方法适用于透水性大(k>10-3cm/s )的土,例如砂土。V 表示t 时间内流经试样的水的体积

Q=V/t=kiA=kAh/L 即V/t=kAh/L 亦即k=VL/Aht

(2)变水头试验——整个试验过程水头随时间变化。适用于透水性差,渗透系数小的粘性土。 任一时刻t 的水头差为h ,经时段dt 后,细玻璃管中水位降落dh ,在时段dt 内流经试样的水量dV=-a ·dh ,注a 为测压管截面面积,在时段dt 内流经试样的水量,dV=k.I.A.dt=k.A.h/L.dt ,管内减少水量=流经试样水量 -a.dh=k.A.h/L.dt 分离变量,积分得 2

1

12ln )(h h t t A aL k -=

常水头试验 变水头试验

L I 0 坚硬 .2 0.25 硬塑 0.75 可 可塑 1.0 软塑 流塑 Q 面 面积a

♦ 补充:水平的渗透系数约是竖直的渗透系数的10倍,水平向渗透系数由渗透系数最大的说了算,竖直向渗透系数由渗透系数最小的说了算。

3.渗透力的定义:渗透水流作用在单位体积土骨架上的拖曳力称为渗透力。

j=ωγi 由此可知,渗透力的大小与水力坡降成正比,其数值等于水的重度与水力坡降的乘积,单位kN/m3,是体积力。作用方向与渗透方向一致。

4.渗透变形:分为流土和管涌两种基本类型。(1)流土是指在渗流作用下,黏性土或无黏性土某一范围内的颗粒或颗粒群同时发生移动的现象。(注:向上的渗透力大于土体的重度)流土发生在渗流出逸处,而不发生在土体内部。流土的破坏一般是突然发生的,流砂现象属于流土类型。流土的临界水力坡度以i cr 表示,其取决于土的物理性质。流土形成原因:实际水力坡度i ≥i cr (2)管涌是指在渗流作用下,无粘性土体中的细小颗粒,通过粗大颗粒孔隙发生移动或被水流带出的现象。其发生部位可在渗流的出逸处,也可在土体内部,故称之为渗流引起的潜蚀现象。管涌是缓慢发生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管涌。管涌形成原因:内因——有足够多的粗颗粒形成大于细粒直径的孔隙;外因——渗透力足够大。

5.流土与管涌比较: ♦ 现象:流土土体局部范围的颗粒同时发生移动;管涌土体内细颗粒通过粗粒形成的孔隙通道移动。 ♦ 位置:流土只发生在水流渗出的表层;管涌可发生于土体内部和渗流溢出处。

♦ 土类:流土只要渗透力足够大,可发生在任何土中;管涌一般发生在特定级配的无粘性土或分散性粘土。

♦ 历时:流土破坏过程短;管涌破坏过程相对较长。

♦ 后果:流土导致下游坡面产生局部滑动等;管涌导致结构发生塌陷或溃口。

♦ 防治措施:1)水工建筑物渗流处理措施——水工建筑物的防渗工程措施一般以“上堵下疏”为原则,上游截渗、延长渗径,减小渗透压力,防止渗透变形。①垂直截渗 ;②设置水平铺盖;③设置反滤层;④排水减压。2)基坑开挖防渗措施①工程降水②设置板桩 ③水下挖掘。

第三章 土中应力计算

1.土中自重应力——土体自身的重量在土中引起的应力称为土的自重应力。又称常驻应力,自重应力不会使土体产生变形。 (1)单一土层条件下自重应力的计算

设所切取的土柱体总重为P ,根据竖向力之和为零有: 则有:

cz σ——土中某点的竖向自重应力,kPa ;γ——土的天然重度,kN/m 3

;Z ——考查点至天然地面的距离,m ; 该点处的水平向自重应力,根据广义虎克定律:

0=⋅

-⋅

-=

E

E

E

cz

cy

x

x σμσμσε且y x σσ=则有:

cz cz cx K σσμ

μ

σ⋅=⋅-=

01其中:Ko 为土的侧向压力系数;μ为泊

松比。也就是说,竖向应力乘以水平向应力系数Ko 即为水平向应力,土体一定,水平向应力系数为常数,竖向应力已知时,水平应力即确定。在今后的应用中,水平向应力应用的数量较少,一般情况下,有了竖向应力之后,不作特殊说明;经常用到的是竖向自重应力,为简单起见,一律简写成c σ,即z c σσ=。

(2)成层土条件下自重应力

设各层土的土层厚度分别为h 1、h 2、h 3,容重分别为γ1、

γ2、γ3,如图。分层不影响对称性,仍用前述的方法截取土柱体,分段求合力,得P=P 1+P 2+P 3

Z F P ⋅⋅=γZ F P c z ⋅==γ

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