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基础护理学,生命体征
- 格式:ppt
- 大小:4.63 MB
- 文档页数:61
基础护理学第六版生命体征名词解释基础护理学第六版生命体征名词解释第一部分:引言生命体征是评估患者健康状况和监测疾病进展的重要指标。
在基础护理学第六版中,生命体征被详细讨论,并提供了一系列与其相关的术语和定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生命体征的名词解释,从简单的概念到更加复杂的主题,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其意义与用途。
第二部分:体温1. 体温(Temperature):这是人体内部的热量测量,通常以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体温是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之一,帮助护士或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发热或体温异常。
2. 发热(Fever):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通常表明身体在应对某种疾病或感染。
发热通常是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的正常生理反应。
3. 体温调节中枢(Thermoregulatory center):位于大脑的下丘脑,负责调节体温。
它可以通过调节血液循环、汗液分泌和新陈代谢等机制帮助身体保持恒温。
第三部分:脉搏1. 脉搏(Pulse):脉搏是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通常在动脉中感知到,如在腕动脉、颈动脉或股动脉等部位。
2. 心率(Heart rate):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
正常成人的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钟,该值可受年龄、性别、体位、情绪等因素影响。
3. 脉压(Pulse pressure):脉压是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差异。
通过测量脉压,可以评估心脏的收缩能力和血管床的阻力。
第四部分:呼吸1. 呼吸(Respiration):呼吸是人体通过肺部交换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正常成人每分钟呼吸12-20次。
2. 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一分钟内的呼吸次数。
呼吸频率的改变可能是呼吸系统疾病或其他病理性状的指标。
3. 呼吸深度(Respiratory depth):呼吸的深度或幅度,通常被评估为浅、中等或深。
第五部分:血压1. 血压(Blood Pressure):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对血管壁的压力。
它通常由收缩压和舒张压两个数字表示,如120/80毫米汞柱。
《护理学基础》项目九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生命体征是评估患者生命状态和疾病进展的重要指标,对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四个方面阐述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首先,体温是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护士在评估患者体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选择合适的测温方法和设备,如腋温、口温、耳温或额温。
二是确保测体温的环境适宜,如避免室内温度过低或过高,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三是注意患者的舒适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一次性使用的体温计,准确记录温度值,及时报告异常温度变化。
其次,脉搏是反映心脏搏动和循环系统功能的指标。
护士在评估患者脉搏时应多角度进行观察。
一是观察脉搏的强度和规律,如弱强和有无间断。
二是观察脉搏的速度和频率,如过快或过慢。
三是观察脉搏的节律,如有无心律失常。
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触摸脉搏的方法,可选用有手感的动脉进行触摸,并记录脉搏的速度和节律,及时报告异常脉搏变化。
再次,呼吸是人体呼吸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护士在评估患者呼吸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观察呼吸的深浅和幅度,如有无急促或快速。
二是观察呼吸的频率和节奏,如过快或过慢。
三是观察呼吸的规则性,如有无不规则呼吸。
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观察患者呼吸的胸廓运动情况,识别有无异常的呼吸音,及时记录呼吸数据,如频率和节律,及时报告异常呼吸变化。
最后,血压是评估人体循环系统压力和功能的重要指标。
护士在评估患者血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选择合适的测压方法和设备,如直接测压或间接测压。
二是确保测血压的环境适宜,如避免气温过高或过低,保持患者舒适。
三是给予患者合适的支持和指导,如让患者坐位或平躺,并保持放松状态。
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正确包裹血压袖带,准确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及时记录血压数据,如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数值和差值,及时报告异常血压变化。
综上所述,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对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护士应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设备,确保环境适宜,提供患者舒适的感受,观察指标的强度、规律、速度、频率、节奏、深浅等情况,准确记录数据和变化,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基础护理学第六版生命体征名词解释一、引言生命体征是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基础护理学第六版对生命体征提供了详尽的解释。
本文将从身体温度、脉搏、呼吸和血压等方面,对生命体征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二、身体温度身体温度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通常以摄氏度(℃)来表示。
2.1 超温•定义:超温是指人体温度高于正常范围的状态。
•常见原因:感染、发热性疾病、环境温度过高等。
•监测方法:体温计测量,通常在口腔、腋下或直肠测量。
2.2 低温•定义:低温是指人体温度低于正常范围的状态。
•常见原因:寒冷环境、体温调节障碍等。
•监测方法:体温计测量,通常在口腔、腋下或直肠测量。
三、脉搏脉搏是指血液通过动脉血管时产生的脉动。
3.1 脉搏速率•定义:脉搏速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
•正常范围:成人正常脉搏速率为60-100次/分钟。
•影响因素:年龄、身体状况、活动水平等。
3.2 脉搏强度•定义:脉搏强度是指脉搏的振动力量和质量。
•分级指标:强、正常、弱、消失等。
•评估方法:使用手指触摸动脉,判断脉搏强度。
3.3 脉搏节律•定义:脉搏节律是指心脏跳动的规律性。
•正常节律:正常脉搏节律呈规律性,间隔相等。
•异常节律:脉搏不规律,如有漏搏等。
四、呼吸呼吸是指人体通过呼吸系统进行氧气摄入和二氧化碳排出的过程。
4.1 呼吸速率•定义:呼吸速率是指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正常范围:成人正常呼吸速率为12-20次/分钟。
•影响因素:年龄、体育锻炼等。
4.2 呼吸深度•定义:呼吸深度是指每次呼吸时吸入或排出的空气量。
•分级指标:正常、增强、减弱等。
•评估方法:观察胸廓运动、听觉评估等。
4.3 呼吸节律•定义:呼吸节律是指呼吸的规律性。
•正常节律:正常呼吸节律呈规律性,间隔相等。
•异常节律:呼吸不规律,如快速浅表呼吸等。
五、血压血压是指心脏收缩和舒张时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
5.1 收缩压•定义:收缩压是指心脏收缩时对血管壁施加的最高压力。
基础护理学第六版生命体征名词解释基础护理学第六版生命体征名词解释生命体征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通过观察和测量可以得到有关个体健康状况的信息。
基础护理学第六版对生命体征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以下是对各个生命体征的分层次、优美排版的详细解释。
一、体温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组织和器官产生的热量与失去的热量之间的平衡状态。
正常成年人口腔测量法下,正常体温范围为36.5℃至37.5℃。
常用测量方法包括口腔、腋下、直肠和耳道测温。
二、脉搏脉搏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一次时在身体某处感受到的搏动。
脉搏可以反映心脏收缩力和节律是否正常。
通常在动脉上进行触诊测量,常用部位有颈动脉、桡动脉和股动脉。
三、呼吸呼吸是指人体通过鼻子或嘴巴将氧气吸入肺部,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
正常成年人每分钟呼吸12-20次为正常范围。
常用观察方法包括观察胸廓起伏、听取呼吸音和计算呼吸频率。
四、血压血压是指血液在动脉内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
通常用两个数值表示,收缩压(高压)和舒张压(低压)。
正常成年人的收缩压范围为90-140mmHg,舒张压范围为60-90mmHg。
五、心率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正常成年人静息时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钟。
可通过触诊动脉或使用心电图仪测量心率。
六、疼痛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是身体对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作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疼痛可以通过患者自我描述、面部表情和行为反应来评估。
以上是基础护理学第六版对生命体征的详细解释。
通过测量和观察这些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可以了解个体的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这些生命体征的监测对于评估疾病进展、调整治疗方案以及预防并发症都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学基础之第九章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1.体温也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
皮肤温度也称体表温度。
2.弛张热体温持续高于正常,24小时波动在1℃以上,多见于败血症等患者。
3.间歇脉在一系列正常均匀的脉搏中出现一次过早发生的搏动后,有一段延长的代偿间期,称之间歇脉。
4.脉搏短绌在单位时间内脉律少于心律,称为脉搏短绌。
5.二联律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过早搏动,称为二联律。
二选择题(一)A型题(C)1.患者,女,28岁,感冒发热,T 40℃,神志清楚,此时应选择A.头部用冰袋B.头部用冷毛巾C.酒精擦浴D.头部置冰槽内E.足部放热水袋(D)2.患者,肖某,呼吸由浅慢逐渐加快加长,后又逐渐变浅变慢,然后暂停数秒,又出现上述状态呼吸,周而复始,该患者呼吸为A.间断呼吸B.浮浅性呼吸C.长大呼吸D.潮式呼吸E.吸气性呼吸困难(B)3.患者张某,入院7天,每日体温波动在37.8℃~40℃,其热型为A.间歇热B.弛张热C.波浪热D.稽留热E.不规则热(D )4.患者因感冒使原有支气管哮喘发作,呼吸困难,有轻微紫绀,神志清楚,通常属于哪种呼吸困难A.喘息性B.吸气性C.浮浅性D.呼气性E.混合性(D)5.支气管哮喘患者为了减轻呼吸困难,给予氧气吸入,其吸氧方式为A.加压给氧B.酒精湿化C.高浓度间断吸氧D.低浓度持续吸氧E.低浓度间断吸氧(C)6.一氧化碳中毒最好的氧疗措施是A.静脉注射双氧水B.低流量持续吸氧C.高压氧D.高流量间歇吸氧E.氧气湿化瓶内加酒精(C)7.患者林某以发热待查入院,体温39℃左右,有时高低不一,日差在2℃左右,持续五天不退,脉搏96次/分,查体口腔粘膜干燥,左颊粘膜有一溃疡面,基底潮红,该患者的体温属于的热型是A.不规则热B.间歇热C.弛张热D.稽留热E.回归热(C)8.为患者测量血压时,血压计袖带下缘距肘窝的距离是A.1cm B.1.5cm C.2cm~3cm D.3.5cm~4cm E.5cm( A )9.护士需要重复测量血压,要驱净袖带内气体,使汞柱降至“0”点,其目的是A.避免连续加压使肢体循环受阻B.避免连续加压使肢体循环加快C.避免加压过度给患者造成不适感D.避免袖带长时间接触肢体造成不适E.避免输气球加压过度造成气球损坏(二)X型题(CDE)1.疾病与热型不符的是A.弛张热见于败血症B.不规则热见于肿瘤C.稽留热见于疟疾D.间歇热见于肺炎E.波浪热见于伤寒(ABCDE)2.病情与脉搏异常相符合的是A.高热可出现速脉B.洋地黄中毒可出现二联律C.心房纤颤可出现绌脉D.颅内压升高可出现缓脉E.间歇脉多见于心脏病患者(ACE)3.测量血压时能使血压偏低的因素有A.袖带过紧B.袖带过松C.水银不足D.充气过高E.衣袖过紧三判断改错题(√)1.皮肤温度也称体表温度。
基护护资生命体征的评估生命体征是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准确评估生命体征是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
在基础护理(基护)和护士资格考试(护资)中,生命体征的评估都是重要的考点和实践技能。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生命体征的评估。
生命体征通常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首先是体温。
正常人体温一般在36 37℃之间,但会因年龄、性别、活动、昼夜等因素而有所波动。
测量体温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腋下测温法、口腔测温法和直肠测温法。
腋下测温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使用前要先将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 35℃以下,然后将体温计的水银端放在腋窝深处,用上臂将体温计夹紧,测量 5 10 分钟后取出读数。
需要注意的是,测量时腋窝要保持干燥,并且手臂不能乱动,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口腔测温法适用于神志清楚且能配合的患者。
将体温计消毒、擦干后,将水银端斜放于患者舌下,让患者紧闭口唇,测量 3 分钟后取出读数。
但对于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腔疾患、口鼻手术、张口呼吸者,不宜采用口腔测温法。
直肠测温法一般用于昏迷患者或婴幼儿。
测量前要先在体温计的前端涂上润滑剂,然后将体温计轻轻插入肛门 3 4 厘米,测量 3 分钟后取出读数。
在进行直肠测温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直肠黏膜。
接下来是脉搏。
脉搏反映了心脏的搏动情况,正常成人的脉搏在 60 100 次/分钟。
测量脉搏时,通常选择桡动脉进行测量。
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按压在桡动脉上,计数 30 秒,将所得数值乘以 2 即为每分钟的脉搏数。
如果脉搏异常或病情危重,应测量 1 分钟。
同时,还要注意脉搏的节律、强弱和紧张度等。
在测量脉搏时,要保持环境安静,患者体位舒适,手臂放松。
如果患者刚进行过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应先休息 15 30 分钟后再测量。
呼吸也是生命体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为 16 20次/分钟。
观察呼吸时,要注意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和呼吸的声音等。
一、摘要生命体征是评估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本报告通过对生命体征的测量与评估,探讨了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异常表现及护理措施,旨在提高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对生命体征的观察与处理能力。
二、实训目的1. 掌握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2. 了解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异常表现及护理措施。
3. 培养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对生命体征的观察与处理能力。
三、实训内容1. 体温测量(1)测量方法:口腔、腋窝、直肠测温。
(2)正常范围:口腔(舌下)36.3~37.2℃,腋窝36.0~37.0℃,直肠36.5~37.7℃。
(3)异常表现及护理措施:- 低热:体温在37.3~38.0℃之间,可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冷敷等。
- 中等热:体温在38.1~39.0℃之间,需给予药物降温,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高热:体温在39.1℃以上,应立即给予药物降温,同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冰帽、冰毯等。
2. 脉搏测量(1)测量方法:触诊法、听诊法。
(2)正常范围:每分钟60~100次。
(3)异常表现及护理措施:- 速脉:脉搏每分钟超过100次,可能由发热、疼痛、贫血、休克等原因引起。
应查明原因,给予相应处理。
- 缓脉:脉搏每分钟少于60次,可能由药物影响、心肌疾病、严重脱水等原因引起。
应查明原因,给予相应处理。
3. 呼吸测量(1)测量方法:观察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
(2)正常范围:每分钟12~20次。
(3)异常表现及护理措施:- 呼吸过速:每分钟超过20次,可能由发热、疼痛、贫血、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
应查明原因,给予相应处理。
- 呼吸过缓:每分钟少于12次,可能由药物影响、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酸中毒等原因引起。
应查明原因,给予相应处理。
4. 血压测量(1)测量方法:袖带法。
(2)正常范围:收缩压90~120mmHg,舒张压60~80mmHg。
(3)异常表现及护理措施:-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基护护资生命体征的评估生命体征是评估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对于护理工作来说,准确评估生命体征是至关重要的。
在基础护理(基护)和护士资格考试(护资)中,生命体征的评估都是重点内容。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生命体征的评估。
一、生命体征的概念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健康状态。
体温反映了人体的代谢和产热情况;脉搏反映了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循环;呼吸反映了呼吸系统的功能;血压反映了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二、体温的评估1、测量方法腋温: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将体温计的水银端放在腋窝深处,紧贴皮肤,测量 5 10 分钟。
口温:将体温计的水银端放在舌下热窝,闭口测量 3 分钟。
但对于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等患者不适用。
肛温:适用于婴幼儿、昏迷患者等。
将体温计的水银端插入肛门 3 4 厘米,测量 3 分钟。
2、正常体温范围腋温:360 370℃口温:363 372℃肛温:365 377℃3、体温异常发热:体温超过正常范围。
根据发热程度可分为低热(373 380℃)、中等热(381 390℃)、高热(391 410℃)和超高热(41℃以上)。
体温过低:体温低于正常范围,常见于早产儿、重度营养不良、极度衰竭的患者。
三、脉搏的评估1、测量方法通常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按压在桡动脉处进行测量,测量30 秒,乘以 2 即为每分钟的脉搏数。
2、正常脉搏范围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搏为 60 100 次/分钟。
儿童的脉搏较快,新生儿可达 120 140 次/分钟。
3、脉搏异常心动过速:脉搏超过 100 次/分钟。
心动过缓:脉搏低于 60 次/分钟。
脉搏节律异常:如早搏、心房颤动等。
四、呼吸的评估1、测量方法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的起伏,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测量 30 秒,乘以 2 即为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2、正常呼吸范围成人在安静状态下,呼吸为 16 20 次/分钟。
儿童的呼吸频率较快。
3、呼吸异常呼吸过速:呼吸频率超过 20 次/分钟。
基护护资生命体征的评估生命体征是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在基础护理和护士资格考试中,准确评估生命体征是一项关键技能。
体温是我们身体内部的“热度表”。
测量体温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腋窝测温、口腔测温、直肠测温。
腋窝测温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将体温计水银端放在腋窝深处,紧贴皮肤,屈臂过胸,夹紧体温计,测量 5 10 分钟。
测量前要确保腋窝干燥,没有汗液。
口腔测温则适用于神志清楚且能配合的成年人,将体温计水银端斜放于舌下热窝处,紧闭口唇,测量 3 分钟。
但需要注意,刚吃过冷热食物、喝过水或者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进行口腔测温。
直肠测温则多用于婴幼儿和昏迷患者,需先润滑体温计,插入肛门 3 4 厘米,测量 3 分钟。
不同部位的正常体温范围也有所不同,腋窝温度一般在 360 370℃,口腔温度在363 372℃,直肠温度在 365 377℃。
脉搏反映了心脏的跳动情况。
通常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按压在手腕部的桡动脉处来测量,测量半分钟,若脉搏异常则需测量 1 分钟。
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的脉搏为 60 100 次/分。
脉搏的频率、节律、强弱等都能反映出身体的健康状况。
例如,发热、运动、情绪激动时脉搏会加快;而某些心脏疾病、药物影响等可能导致脉搏减慢、节律不齐。
此外,我们还要关注脉搏的紧张度和动脉壁的情况。
呼吸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通过观察胸部或腹部的起伏来测量呼吸频率,同时注意呼吸的深度、节律和声音。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为 16 20 次/分。
呼吸频率的变化可能提示各种健康问题,呼吸过快常见于发热、疼痛、贫血等;呼吸过缓则可能与麻醉剂或镇静剂过量、颅内压增高等有关。
呼吸节律的异常,如潮式呼吸、间断呼吸等,也往往是疾病的信号。
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测量血压通常使用血压计,包括汞柱式血压计、电子血压计等。
测量前患者需休息 5 10分钟,采取坐位或卧位,手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生命体征测量的基本方法,了解生命体征在人体健康监测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10月15日三、实训地点XX医学院护理实训室四、实训对象XX医学院护理专业2021级学生五、实训内容1. 生命体征的基本概念及测量方法2.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3. 生命体征异常的观察和处理六、实训过程(一)生命体征的基本概念及测量方法1. 生命体征是反映人体生命活动状态的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2. 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 体温:口腔、腋下、肛门- 脉搏:桡动脉、颈动脉、股动脉- 呼吸:鼻翼、口唇、胸部起伏- 血压:袖带法、指测法(二)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1. 体温测量:- 选择合适的体温计,将体温计放置于患者口腔、腋下或肛门。
- 观察体温计读数,记录患者体温。
2. 脉搏测量:- 选择合适的脉搏测量部位,如桡动脉、颈动脉或股动脉。
-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轻轻按压动脉,观察脉搏跳动。
- 记录患者脉搏次数和节律。
3. 呼吸测量:- 观察患者鼻翼、口唇或胸部起伏。
- 记录患者呼吸次数和节律。
4. 血压测量:- 选择合适的袖带,将袖带绑于患者上臂。
- 选择合适的血压计,打开电源。
- 将袖带对准患者上臂,将袖带中的空气充入,使袖带压力高于患者血压。
- 缓慢放气,观察血压计读数。
- 记录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
(三)生命体征异常的观察和处理1. 体温异常:- 高热:给予退热药物,保持患者舒适体位,监测体温变化。
- 低热:加强保暖,注意营养摄入,监测体温变化。
2. 脉搏异常:- 脉搏过快:给予镇静药物,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 脉搏过慢:给予药物治疗,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3. 呼吸异常:- 呼吸困难:给予氧气吸入,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 呼吸过快:给予镇静药物,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4. 血压异常:- 高血压:给予降压药物,观察患者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