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考研西综之贺银成内科学讲义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免费114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2019考研西医综合内科考点之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
(七)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
1.掌握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感染和遗传的共同作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关节的晨僵、关节痛、对称性关节肿胀、晚期关节畸形、特殊表现、关节功能障碍、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肺部表现、心包炎、神经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等;实验室检查、诊断:诊断标准结合辅助检查和YA的特点综合考虑;鉴别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休息、药物治疗(NSAID、SAAYD、糖皮质激素)、关节置换术或滑膜切开术。
2.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遗传、环境因素、雌激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全身症状、骨关节与肌肉、皮肤与粘膜、肾脏、心血管、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干燥综合征、眼底病变;实验室检查:血沉、ANA、抗Sm抗体、抗YNP 抗体等自身抗体检查、补体CH50、CC降低、狼疮带试验、肾活检、CT、G线、超声心动图等;诊断:诊断标准11项中超过4项阳性可诊断,应判定SLE活动的严重程度;鉴别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皮炎、癫痫病、精神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等鉴别;治疗:根据病情轻重区别用药。
1。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第一章总论第二章类风湿关节炎第三章系统性红斑狼疮第一章总论【风湿性疾病分类】风湿性疾病根据其发病机制、病理及临床特点可作以下分类:风湿性疾病主要包括:①弥漫性结缔组织病(CTD)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系统性硬化病(SSc)、多肌炎/皮肌炎(PM/DM);②脊柱关节病如:强直性脊柱炎(AS)、Reiter综合征、银屑病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关节炎;③退行性变如:骨性关节炎(OA);④痛风、假性痛风;⑤感染因子相关性如:反应性关节炎、风湿热;⑥其他如纤维肌痛、周期性风湿、骨质疏松症等。
【实验室检查】1.抗核抗体(ANA)谱ANA 包括抗双链(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谱。
抗dsDNA抗体多出现在活动期SLE,其特异性强。
2.类风湿因子(RF)见于RA、pSS、SLE、SSc等多种CTD,但亦出现于急性病毒性感染如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流行性感冒等,寄生虫感染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3.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对血管炎病尤其是Wegener肉芽肿的诊断和其活动性有帮助。
4.抗磷脂抗体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磷脂抗体包括抗心脂抗体、狼疮抗凝物、梅毒血清试验反应假阳性等。
本抗体与血小板减少、动静脉血栓、习惯性自发性流产有关。
5.抗角蛋白抗体谱是一组不同于RF而对RA有较高特异性的自身抗体。
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AKA)的靶抗原为细胞骨架的基质蛋白,即聚角蛋白微丝蛋白,其抗体AFA与APF、AKA 均可以出现在RA的早期。
【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改变病情抗风湿药。
另有些辅助治疗可应用于某些病况。
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二、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是许多结缔组织病的一线药物但非根治药物。
第二章类风湿关节炎【病因】一、感染因子尚无被证实有导致本病的直接感染因子,但一些病毒、支原体、细菌都可能通过某些途径影响RA的发病和病情进展。
西医综合(研究生考试)内科学-第八章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题库[单选题] 1、患者,女,28岁。
既往有习惯性流产史,1年前因脾梗死行脾切除。
近1月出现散在双下肢瘀斑、瘀点。
查外周血:PLT 4.5×109/L。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B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C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可出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活动期,临床表现:①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
②习惯性流产。
③血小板减少。
根据患者习惯流产史及脾梗死病史,结合其血常规检查结果,考虑诊断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可能性大。
[单选题] 2、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标准之一就是:每天晨僵持续时间至少1小时,病程至少()。
A 1周B 3周C 6周D 12周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①晨僵持续至少每天1小时,病程至少6周。
②有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至少6周。
③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6周。
④对称性关节肿至少6周。
⑤有皮下结节。
⑥手X线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
⑦血清类风湿因子含量升高。
有上述7项中4项者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单选题] 3、在风湿疾病中,下列哪一种疾病肾脏受累相对较少见?()A 系统性红斑狼疮B 系统性硬化症C 类风湿性关节炎D 干燥综合征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在风湿病中,①SLE和系统性硬化症均可在疾病的早期累及肾小球导致蛋白尿或血尿的出现。
②结节性多动脉炎的45%~83%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肾损害,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和高血压。
③干燥综合征可累及肾间质,出现肾小管酸中毒或低钾血症。
C项,类风湿关节炎很少侵犯肾。
[单选题]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抗ENA抗体的是()。
A 抗Sm抗体B 抗RNP抗体C 抗SSA抗体D 抗dsDNA抗体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抗ENA抗体谱包括:抗Sm抗体、抗RNP抗体、抗SSA(Ro)抗体、抗SSB抗体和抗rRNP抗体。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第一部分西医综合复习方法及解题技巧众所周知,对于大多数医学类考生来说,顺利通过每年国家组织的西医综合统考实在太难。
从199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科目实行全国统考以来,多数年份的及格率甚至比英语还低,实在令人吃惊和难以接受。
事实上,每年都有许多考生仅仅因为西医综合未能达到国家划定的分数线而名落孙山,实在可惜。
从2007年开始,西医综合满分增加至300分,占总分值的60%,因此对于立志攻读硕士学位的学子来说,考好西医综合、获得高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西医综合难考的原因每年考试成绩如此糟糕的原因,作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考生重视:1.对西医综合考试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同学错误地认为:西医综合都是多选题,到时候花几个月时间看看书,考试就能轻松过关。
因此为了考研,许多同学可以花两到三年时间准备英语,半年时间准备政治,就是不情愿多花时间来复习西医综合。
事实上,要想在西医综合考试中获得好成绩,不花半年以上时间,不花大力气是绝对不行的。
因全部试题都是多选题,因此考点广泛,让人防不胜防。
如果复习时仅仅记住书本上一些梗概就想轻松过关,那是一种天真的想法。
其实,只有那些作了充分准备,对基本僦念、基本病理、疾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深刻认识的考生才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
2.西医综合内容繁多所考内容从前期的生理、生化、病理,到后期的诊断、内科、外科共六门课程。
学习这六门课程的时间跨度达四年之久,等到研究生入学考试时,绝大多数考生对前三门基础课早已忘得一干二净,复习时只有从头再来。
而内、外科学由于受考研复习的影响,许多同学未能认真地进入临床实习,对许多疾病的认识只能从书本到书本,没有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因此对备种疾病都“似曾相识,似是而非”,即使当时死记硬背下来的东西,由于没有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台,波过几天就忘得无影无踪了,更不用说能记住几个月,坚持到考研结束。
也没有弄清楚各疾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对一些关键考点更是不能准确把握,而这正是多选题考试的大忌。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第一章总论第二章类风湿关节炎第三章系统性红斑狼疮第一章总论【风湿性疾病分类】风湿性疾病根据其发病机制、病理及临床特点可作以下分类:风湿性疾病主要包括:①弥漫性结缔组织病(CTD)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系统性硬化病(SSc)、多肌炎/皮肌炎(PM/DM);②脊柱关节病如:强直性脊柱炎(AS)、Reiter综合征、银屑病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关节炎;③退行性变如:骨性关节炎(OA);④痛风、假性痛风;⑤感染因子相关性如:反应性关节炎、风湿热;⑥其他如纤维肌痛、周期性风湿、骨质疏松症等。
【实验室检查】1.抗核抗体(ANA)谱ANA 包括抗双链(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谱。
抗dsDNA抗体多出现在活动期SLE,其特异性强。
2.类风湿因子(RF)见于RA、pSS、SLE、SSc等多种CTD,但亦出现于急性病毒性感染如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流行性感冒等,寄生虫感染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3.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对血管炎病尤其是Wegener肉芽肿的诊断和其活动性有帮助。
4.抗磷脂抗体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磷脂抗体包括抗心脂抗体、狼疮抗凝物、梅毒血清试验反应假阳性等。
本抗体与血小板减少、动静脉血栓、习惯性自发性流产有关。
5.抗角蛋白抗体谱是一组不同于RF而对RA有较高特异性的自身抗体。
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AKA)的靶抗原为细胞骨架的基质蛋白,即聚角蛋白微丝蛋白,其抗体AFA与APF、AKA均可以出现在RA的早期。
【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改变病情抗风湿药。
另有些辅助治疗可应用于某些病况。
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二、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是许多结缔组织病的一线药物但非根治药物。
第二章类风湿关节炎【病因】一、感染因子尚无被证实有导致本病的直接感染因子,但一些病毒、支原体、细菌都可能通过某些途径影响RA的发病和病情进展。
[医学类试卷]西医综合(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模拟试卷11 患者,女,17岁,面部蝶形红斑1年,伴双手指关节、腕关节疼痛,经检查诊断为SLE∞请问下列哪一种自身抗体是SLE的标志性抗体(A)抗Sm抗体(B)抗dsDNA抗体(C)抗SS-A抗体(D)抗磷脂抗体2 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栓形成的抗体是(A)抗磷脂抗体(B)抗SSA(Ro)抗体(C)抗ENA抗体(D)抗核抗体3 SLE最常累及(A)肝(B)肺(C)肾(D)结缔组织4 关于SLE皮肤黏膜受损的叙述,错误的是(A)80%患者出现皮疹(B)可有雷诺现象(C)仅累及表皮,不累及皮肤深层(D)以颊部蝶形红斑最具特征性5 对于育龄妇女的“肾小球肾炎”,应高度警惕的疾病是(A)狼疮肾炎(B)尿道综合征(C)肾病综合征(D)干燥综合征6 治疗SLE时,若大剂量激素+免疫抑制剂使用4~12周后,病情仍无明显改善,则应加用(A)环孢素(B)非甾体抗炎药(C)青霉素(D)羟氯喹7 按风湿性疾病的分类,不属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是(A)系统性红斑狼疮(B)类风湿关节炎(C)风湿热(D)系统性硬化病8 疾病主要累及的靶器官以非炎症性病理改变为主要特点的风湿病是(A)骨关节炎(B)类风湿关节炎(C)系统性红斑狼疮(D)原发干燥综合征9 不属于抗核抗体谱的抗体是(A)抗核因子抗体(B)抗组蛋白抗体(C)抗ENA抗体(D)抗双链DNA抗体10 患者,女,45岁,“胃溃疡”病史20余年,因类风湿关节炎需服用NSAID,最不宜选用的药物是(A)萘普生(B)罗非昔布(C)塞来昔布(D)美洛昔康11 不属于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的是(A)抗疟药(B)吲哚美辛(C)吗替麦考酚酯(D)来氟米特12 关于类风湿关节炎晨僵的叙述,错误的是(A)晨僵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症状(B)持续时间常在1小时以上(C)持续时间与关节炎症程度成正比(D)多发生于夜间或日间静止不动时13 女性,20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临床特征有下列几项,哪一项不是(A)近端指问关节肿痛(B)远端指间关节肿痛(C)掌指关节肿痛(D)腕关节肿痛14 类风湿关节炎最常受累的关节是(A)髋关节(B)肘关节(C)腕关节、掌指关节(D)膝、踩关节15 关于类风湿关节炎关节X线检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见“日光射线”现象(B)临床应用最多的是手指和腕关节片(C)可见关节端骨质疏松(D)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阴影16 女性,47岁,双手指近端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对称性肿痛2个月,ESR 42mm /h,CRP 100mg/L,WBC8.2×109/L,血红蛋白110g/L,RF(-),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强直性脊柱炎(B)骨关节炎(C)风湿热(D)类风湿关节炎17 HLA-B27阳性最常见于(A)类风湿关节炎(B)系统性红斑狼疮(C)强直性脊柱炎(D)骨性关节炎18 男性,40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其作用机制是(A)抑制滑膜炎(B)增强NK细胞活性(C)抑制B细胞(D)抑制前列腺素合成19 类风湿关节炎对症治疗的常用药物是(A)布洛芬(B)泼尼松(C)甲氨蝶呤(D)柳氮磺吡啶19 某女,40岁,低热,双手腕、掌指、近端指问关节肿痛,伴晨僵每天2小时以上,病史5年,加重2个月。
西医综合(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1.(2007年第75题)下列属于退行性变的疾病是A.强直性脊柱炎B.骨性关节炎C.Reiter综合征D.银屑病关节炎正确答案:B解析:风湿性疾病分类为(1)弥漫性结缔组织病(12TD):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硬皮病、多肌炎、重叠综合征、血管炎病等。
(2)脊柱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炎性肠病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等。
(3)退行性变。
(4)与代谢和内分泌相关的风湿病:痛风、假性痛风、马方综合征、免疫缺陷病等。
(5)和感染相关的风湿病:反应性关节炎、风湿热等。
(6)肿瘤相关的风湿病:A.原发性(滑膜瘤、滑膜肉瘤等);B.继发性(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瘤等)。
(7)神经血管疾病:神经性关节病、压迫性神经病变(周围神经受压、神经根受压等)、雷诺病等。
(8)骨与软骨病变:骨质疏松、骨软化、肥大性骨关节病、弥漫性原发性骨肥厚、骨炎等。
(9)非关节性风湿病:关节周围病变、椎间盘病变、特发性腰痛、其他痛综合征(如精神性风湿病)等。
(10)其他有关节症状的疾病:周期性风湿病、间歇性关节积液、药物相关的风湿综合征、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知识模块: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2.(2008年第75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改变病情的抗风湿药物是A.青霉胺B.氯喹C.萘普生D.甲氨蝶呤正确答案:C解析:改变病情抗风湿药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青霉胺、氯喹(抗疟药)和甲氨蝶呤均属于改变病情的抗风湿药,而萘普生属于非甾体抗炎药。
知识模块: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3.(2010年第76题)混合结缔组织病患者自身抗体阳性率最高的是A.抗Jo-1抗体B.抗RNP抗体C.抗SSA抗体D.抗着丝点抗体正确答案:B解析: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体内都有不同的自身抗体。
混合结缔组织病患者自身抗体是抗RNP抗体;抗Jo一l抗体主要见于多肌炎/皮肌炎;抗SSA抗体主要见于干燥综合征;抗着丝点抗体主要见于系统性硬化病。
西医综合(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女,28岁。
11天前排尿时疼痛,尿道口红、肿、溢脓。
2天前出现多关节肿胀、疼痛。
检查:右手食指红、肿,有压痛,左踝、左腕、右膝关节肌腱附着处明显压痛,结膜轻度充血。
ESR 35mm/h,HLA-B27(+)。
该患者最可能诊断为A.强直性脊柱炎B.反应性关节炎C.Reiter综合征D.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2.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A.治疗原则中包括去除诱因B.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正规治疗可以使病情得到完全缓解C.环磷酰胺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之一D.最重要、应作为首选的治疗药物是免疫抑制剂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3.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不正确的是A.能迅速缓解关节症状,阻止关节骨破坏进展B.严重关节外系统损害的病人可以大剂量冲击治疗C.可作为慢作用抗风湿病药物起效前的过渡治疗D.一般使用剂量每天不超过15mg,长期服用副作用大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4.下述哪一项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表述是错误的A.关节炎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B.男女发病比例约为9:1C.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D.血清中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例如抗Sm抗体、抗SSA抗体等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5.女性,58岁。
3年来颜面部、双手皮肤肿胀,手指呈腊肠样。
1周来双下肢水肿,尿少,恶心呕吐,视力模糊。
查体:血压190/140mmkk,面部表情呆板,双手皮肤增厚,皮纹少。
化验:ESR 48mm/h,尿蛋白(+++),尿沉渣RBC 5-9个/HP。
血清Scr600Ixmol/dL。
B超示双肾增大。
临床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肾炎B.急性肾小管坏死C.肾淀粉样变性D.硬皮病肾危象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6.男性,45岁。
西医综合(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患者,女,45岁,近2年来反复出现多发口腔溃疡,两个月前劳累后出现左膝关节肿痛,双下肢皮肤结节红斑伴疼痛,一周前突发右眼视物不清,化验ESR增快,ANA阴性,最可能的诊断是A.类风湿关节炎B.系统性红斑狼疮C.白塞病D.结核病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2.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病因中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A.性激素B.饮食因素C.环境因素D.遗传因素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3.非甾体抗炎药是通过抑制以下哪个介质的产生而起到镇痛、解热、消肿的作用A.T淋巴细胞B.免疫复合物C.白介素-1D.前列腺素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4.男性,40岁,乏力1个月,自觉双上肢肌肉疼痛伴上举困难2周,颈部及前胸部出现弥漫性暗紫红色斑疹,最可能的诊断是A.皮肤过敏B.重症肌无力C.皮肌炎D.系统性红斑狼疮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5.女性,27岁,反复口腔溃疡1年,近2个月自觉畏光、流泪,伴四肢结节性红斑,化验ANA(-),皮肤针刺反应阳性,考虑可能的诊断是A.风湿热B.白塞病C.系统性红斑狼疮D.结节性多动脉炎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6.患者,女,20岁,发热2周,体温达38.8℃、伴有干咳,双手及足多个关节肿痛,无晨僵,化验WBC3.3 x 109/l,HGB 70g/l,RF(+),ANAl 80,可能的诊断为A.类风湿关节炎B.痛风性关节炎C.混合结缔组织病D.系统性红斑狼疮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7.患者,女,60岁,间断双手远端指间关节疼痛3年,晨僵30分钟,查体可见双手指的Heberden结节,最可能的诊断是A.痛风B.类风湿关节炎C.骨关节炎D.银屑病关节炎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8.男性,19岁,反复左踝关节肿痛1年,偶有晨起背部不适,化验HLAL-B27(+),最可能的诊断是A.强直性脊柱炎B.骨关节炎C.类风湿关节炎D.痛风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9.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病变早期累及的组织是A.软骨B.骨C.滑膜D.韧带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10.关节镜是通过直视来观察关节腔表层结构的变化,目前多应用于哪个关节A.掌指关节B.腕关节C.膝关节D.踝关节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11.常用于检测抗核抗体(ANA)的实验方法为A.酶联免疫吸附法(ELJSA)B.间接免疫荧光法(IIF)C.胶体金标记和快速膜渗滤技术D.乳凝法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12.疾病主要累及的靶器官以非炎症性病理改变为主要特点的风湿病是A.骨关节炎B.类风湿关节炎C.原发干燥综合征D.系统性红斑狼疮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13.女性,20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临床特征有下列几项,哪一项不是A.近端指间关节肿痛B.远端指间关节肿痛C.腕关节肿痛D.掌指关节肿痛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14.男性,40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其作用机制是A.增强NK细胞活性B.抑制滑膜炎C.抑制B细胞D.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A.肾小球基膜多种免疫复合物沉积B.肾脏淀粉样变性C.肾小管酸中毒D.局灶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E.小动脉内皮细胞增生15.Wegener肉芽肿的主要肾脏病变为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16.干燥综合征的主要肾脏病变为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17.系统性硬化病的主要肾脏病变为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18.类风湿关节炎最终导致的主要肾脏病变为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A.强直性脊柱炎B.赖特综合征C.银屑病关节炎D.白塞病E.多发性肌炎根据下列化验,最可能的诊断是19.患者男性,20岁,左膝关节肿痛1周,查体:浮髌实验阳性,ESR70mm /h,HLA-B27(+),尿RBC7~8个/HP,WBCl0~12个/HP,最可能的诊断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20.患者女性,46岁,反复发作颈后部及头皮内皮疹5年,近1年反复出现双手关节痛,查体:双手远端指间关节肿,化验RF(-),HLA—B27(+),ESR45mm /h,可能的诊断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A.类风湿关节炎B.干燥综合征C.系统性红斑狼疮D.系统性硬化病E.成人Still病21.女性,55岁,双手关节疼痛2个月,伴口眼干燥,化验ANA(+),RF(+),抗SSA(+),抗SSB(+),最可能诊断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22.女性,40岁,双手指肿胀疼痛3年,伴雷诺现象,查手指呈爪样畸形,皮肤增厚变硬,化验ANA(+),抗SCl-70(+),最可能诊断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A.双手关节骨质破坏为主,伴明显骨质疏松B.关节面硬化、骨赘形成C.关节穿刺液中可见尿酸盐结晶D.骶髂关节间隙模糊,关节边缘硬化E.关节半脱位23.类风湿关节炎x线的典型表现为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24.强直性脊柱炎X线的典型表现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25.骨关节炎的X线特征性表现为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A.心肌炎B.心内膜炎C.心外膜炎D.心包炎26.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血管受累最常表现为A.B.C.D.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27.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脏受累最常表现为A.B.C.D.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28.对于类风湿因子说法正确的是A.在某些正常人类风湿因子可以出现低滴度阳性B.其滴度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性、严重性无关C.是属于IgM型的自身抗体D.在某些慢性感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患者血清中可出现阳性正确答案:A,D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29.下述支持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是A.心包炎B.ANA阳性C.补体升高D.高脂血症正确答案:A,B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30.对于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说法正确的是A.仅有抗炎作用B.既有抗炎作用又有防止骨破坏的作用C.缓解关节症状的速度优于其他慢作用抗风湿药D.能诱发或加重感染正确答案:B,C,D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31.能反映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性的实验室指标是A.血沉B.血小板计数C.C反应蛋白D.类风湿因子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32.SLE患者心脏损害可表现为A.心肌炎B.心包炎C.心内膜炎D.心力衰竭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
XX考研西综之贺银成内科学讲义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
免费114
第三章系统性红斑狼疮
【风湿性疾病分类】风湿性疾病依照其发病机制、病理及临床特点可作以下分类:
风湿性疾病要紧包括:
①充满性结缔组织病(CTD)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系统性硬化病(SSc)、多肌炎/皮肌炎(PM/DM);
②脊柱关节病如:强直性脊柱炎(AS)、Reiter综合征、银屑病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关节炎;
③退行性变如:骨性关节炎(OA);
④痛风、假性痛风;
⑤感染因子相关性如:反应性关节炎、风湿热;
⑥其他如纤维肌痛、周期性风湿、骨质疏松症等。
【实验室检查】
1.抗核抗体(ANA)谱ANA 包括抗双链(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谱。
抗dsDNA抗体多显现在活动期SLE,其特异性强。
2.类风湿因子(RF)见于RA、pSS、SLE、SSc等多种CTD,但亦显现于急性病毒性感染如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流行性感冒等,寄生虫感染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3.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对血管炎病专门是Wegener肉芽肿的诊断和其活动性有关心。
4.抗磷脂抗体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磷脂抗体包括抗心脂抗体、狼疮抗凝物、梅毒血清试验反应假阳性等。
本抗体与血小板减少、动静脉血栓、适应性自发性流产有关。
5.抗角蛋白抗体谱是一组不同于RF而对RA有较高特异性的自身抗体。
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AKA)的靶抗原为细胞骨架的基质蛋白,即聚角蛋白微丝蛋白,其抗体AFA与APF、AKA均能够显现在RA的早期。
【治疗】药物治疗要紧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改变病情抗风湿药。
另有些辅助治疗可应用于某些病况。
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
二、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是许多结缔组织病的一线药物但非根治药物。
第二章类风湿关节炎
【病因】
一、感染因子尚无被证实有导致本病的直截了当感染因子,但一些病毒、支原体、细菌都可能通过某些途径阻碍RA的发病和病情进展。
二、遗传倾向除HLA—DR外,DQ以及HLA以外的基因如T细胞受体基因、TNF基因、性不基因、球蛋白基因亦被证明与RA的发病、进展有专门大关系,总的讲RA是一个多基因的疾病。
【发病机制】 RA滑膜组织有大量CD4+T细胞浸润,其产生的细胞因子IL一2、IFN一7也增多,因此认为CD4+T细胞在RA发病中起重要和要紧作用。
【临床表现】在成人任何年龄都可发病,80%发病于35~50岁,然而60岁以上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30岁以下者。
女性患者约3倍于男性。
最常以缓慢而隐匿的方式起病,在显现明显关节症状前有数周的低热,乏力、全身不适、体重下降等症状,以后逐步显现典型关节症状。
一、关节表现:
(一)晨僵病变的关节在夜间或静止不动后显现较长时刻(至少l小时)的僵硬,如胶粘着样的感受。
显现在95%以上的患者。
晨僵连续时刻和关节炎症的程度呈正比,它常被作为观看本病活动指标之一。
(二)痛与压痛关节痛往往是最早的症状,最常显现的部位为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
多呈对称性、连续性,但时轻时重。
疼痛的关节往往伴有压痛。
受累关节的皮肤显现褐色色素沉着。
(三)关节肿常见的部位为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膝等关节,亦多呈对称性。
(四)关节畸形天鹅颈样畸形等。
关节周围肌肉的萎缩、痉挛则使畸形更为加重。
二、关节外表现
(一)类风湿结节是本病较特异的皮肤表现,显现在20%~30%的患者,多位于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的皮下,如前臂伸面、肘鹰嘴突邻近、枕、跟腱等处。
其大小不一,结节直径由数毫米至数厘米、质硬、无压痛、对称性分布。
它的存在表示本病的活动。
(二)类风湿血管炎
(八)血液系统本病显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贫血因病变本身所致或因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而造成胃肠道长期少量出血所致。
Felty综合征是指类风湿关节炎者伴有脾大、中性粒细胞减少,有的甚至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一、自身抗体
(一)类风湿因子(RF)是一种自身抗体,可分为IgM型RF、IgG型RF和IgA型RF。
在常规临床工作中测得的为IgM型RF,它见于约70%的患者血清,其数量与本病的活动性和严峻性呈比例。
但RF也显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
膜炎、慢性肺结核、寄生虫病、恶性肿瘤等其他疾病,甚至在5%的正常人也能够显现低度的RF。
因此RF阳性者必须结合临床表现,方能诊断本病。
(二)抗角蛋白抗体谱有抗核周因子(APF)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AF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
二、关节x线检查本项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关节病变的分期、监测病变的演变均专门重要,临床应用最多的是手指及腕关节的X线片。
【治疗】
药物治疗依照药物性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NSAID)、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和糖皮质激素等。
(一)非淄体抗炎药(NSAID)具镇痛消肿作用。
是改善关节炎症状的常用药,但不能操纵病情,必须与改变病情抗风湿药同服。
这类药借其抑制环氧酶(COX)的作用,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
(二)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
1.甲氨蝶呤(MTX)
2.柳氮磺吡啶
5.金制剂
7.雷公藤总苷
8.硫唑嘌呤抑制细胞的合成和功能。
9.环孢素
(三)糖皮质激素本药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可使关节炎症状得到迅速而明显的缓解,改善关节功能。
第三章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临床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症状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主的大量不同的自身抗体。
以女性多见,专门是20~40岁的育龄女性。
一、遗传
易感基因经多年研究已证明SLE易感性与多个基因相关。
有HLA一Ⅲ类的C2或C4的缺损,HLA 一Ⅱ类的DR2、DR3频率专门。
二、环境因素
1.阳光紫外线使皮肤上皮细胞显现凋亡,新抗原暴露而成为自身抗原。
2.药物、微生物病原体等。
三、雌激素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在更年期前时期为9:1。
儿童及老人为3:1。
【临床表现】
一、全身症状活动期患者大多数有全身症状。
约90%患者在病程中显现各种热型的发热,尤以低、中度热为常见,此外尚可有疲乏、乏力、体重下降等。
二、皮肤粘膜80%患者在病程中显现皮疹,包括颊部呈蝶形的红斑、丘疹,盘状红斑,指掌部或甲周红斑,指端缺血,面部及躯干皮疹。
其中以颊部蝶形红斑最具特点性。
三、浆膜炎
四、肌肉骨骼关节痛是常见的症状之一,显现在指、腕、膝关节,伴红肿者少见。
五、肾几乎所有患者的肾组织有病理变化。
但有临床表现者仅约75%,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肾性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
六、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能够显现在SLE的活动期。
其临床表现为动脉和(或)静脉的血栓形成,适应性自发性流产,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清不止一次显现抗磷脂抗体。
【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一、抗核抗体谱
1.抗核抗体(ANA)是选择结缔组织病的要紧试验。
见于几乎所有的SLE患者。
2.抗dsDNA抗体诊断SLE的标记抗体之一。
多显现在SLE的活动期,抗dsDNA抗体的量与活动性紧密相关。
3.抗Sm抗体:诊断SLE的标记抗体之一。
特异性达99%,但敏锐性仅25%。
它不代表疾病活动性。
二、补体目前常用的有总补体、C3、C4的检测。
补体低下,专门是C3下降是表示SLE活动的指标之一。
一、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一样选用泼尼松、泼尼松龙或甲泼尼龙,只有鞘内注射时用地塞米松。
二、免疫抑制剂活动程度较严峻的SLE,应给予大剂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后者常用的是环磷酰胺(CTX)或硫唑嘌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