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外神话中女性形象的差异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女神和希腊女神的比较研究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古希腊神话故事是世界文学史中的两朵奇葩,中希神话中的女神形象是两国文化的一个缩影。
本文通过比较中国和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形象,得出中希神话中女性形象形成差异的原因。
同时,我们也能够进一步地了解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的文化。
标签:中国;希腊;女神一引言神话是原始思维的产物,它产生于远古时期,是人类古老文化的遗产,是人类蒙昧时代的童话,其中蕴含着我们人类祖先的美好憧憬。
中希两国神话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孕育成长起来的富有典型意义的两种神话,分别代表了东西方的文明之源。
神话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奇光异彩。
二中希女神的相同之处(一)女神的起源世界和人类的起源都与女神有关,无论是在古希腊神话还是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女性都担任着传承后代的使命。
人类社会是从母系社会开始的,因而古代女性也受到了极大的尊重,并且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地位最显赫者莫过于女娲,她抟土造人和补天的传说流传至今。
最早的西方神话与大地母亲该亚有关,她生于混沌之中,随后生下了天神乌拉诺斯,并与他结合,生下了克拉诺斯等巨人。
接着她又哺育了万物,使整个世界热闹起来。
后来她帮助克拉诺斯推翻了乌拉诺斯的统治,使克拉诺斯成为第二代天神,以此一直延续下去。
(二)女神的功能中国女神和希腊女神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
她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本领,有着自己掌管的领域,这些神祗的功能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及自然万物都是密切相关的。
因此在人类眼中,神是无所不能的,人们非常敬重和崇拜神。
三中希女神的不同之处(一)女神的数量在中国神话中,女神的数量并不多。
女娲可以被称作是中国女神中最重要的一位,关于她的神话传说至今流传。
但是在中国,除了女媧造人、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为数不多的传奇故事之外,很少再有与女神相关的神话传说了。
与中国神话不同,希腊神话中有很多重要的女神,古斯塔夫在《古希腊神话》一书中描述了大量的女神形象如:地之母——盖亚、奥林匹斯诸神天后——赫拉、智慧之神——雅典娜、农业之神——德墨特尔、爱神——阿芙狄罗忒、月亮与狩猎之神——阿耳忒弥斯以及命运之神——缪斯等等。
对比分析日本神话与希腊神话中的女性角色16150621 施雯上学期,我们在王海波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解了希腊罗马神话,这些天我又阅读了一些日本神话方面的知识,想通过将两种神话进行对比,分析女性在两种文化体系中的形象与地位。
一,希腊罗马神话中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一方面,如爱与美的女神Aphrodite,智慧女神Athena,月亮女神Artemis和神后Hera等女神,都拥有着性感的身体,无与伦比的美貌,非凡的智慧和勇猛的战斗力。
她们行事风风火火,自由奔放,敢爱敢恨,拥有神力,能够管理和保护凡人。
是美丽,爱情与丰饶的象征。
男性乐于歌颂她们,欣赏她们,也想像物品一样占有和摆布她们。
她们的权力是男性赋予的,她们的角色是由男性设定的,她们追求爱情却为爱情殉葬,她们美好无辜却成为祭祀天神最好的选择。
女性无法避免地受到男权权杖的压制,赞颂还是唾弃,圣女还是荡妇,由掌握神权的男性决定。
另一方面,女人又被看作是“红颜祸水”,甚至是“罪恶的根源”。
天后Hera善妒又狠毒;Pandora没有被赋予智慧,打开魔盒,成为罪恶之源;倾国倾城的Helen引发了特洛伊战争,被认为是红颜祸水……还有许多女巫,女妖的形象,她们心狠手辣,形象丑陋,受到贬低甚至是诅咒。
她们是显示男性英雄形象的陪衬,她们有些沦为简单的生育工具。
从大地之母Gae到天神Zeus,希腊从母权制社会向父权制社会过渡,在价值体系中,男性已经成为主宰。
无论女性是扮演着圣洁的女神,勇敢的战士,爱情忠诚的追求者,还是罪恶的根源,心狠手辣的妖魔,她们都在被迫接受着男权文化给她们贴上的标签与已经被决定了的命运。
二,日本神话中女性是男性的呵护者和宽恕者在日本神话中有两位经典的女神形象,通过这两位女神的性格和结局的对比,可以发现,日本男性心中的理想女性是能像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条件的宽恕的"慈母"形象。
正如中国神话中的女娲与伏羲,西方神话中的亚当与夏娃,日本神话的起源也是从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的结合开始的。
对比分析日本神话与希腊神话中的女性角色16150621 施雯上学期,我们在王海波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解了希腊罗马神话,这些天我又阅读了一些日本神话方面的知识,想通过将两种神话进行对比,分析女性在两种文化体系中的形象与地位。
一,希腊罗马神话中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一方面,如爱与美的女神Aphrodite,智慧女神Athena,月亮女神Artemis和神后Hera等女神,都拥有着性感的身体,无与伦比的美貌,非凡的智慧和勇猛的战斗力。
她们行事风风火火,自由奔放,敢爱敢恨,拥有神力,能够管理和保护凡人。
是美丽,爱情与丰饶的象征。
男性乐于歌颂她们,欣赏她们,也想像物品一样占有和摆布她们。
她们的权力是男性赋予的,她们的角色是由男性设定的,她们追求爱情却为爱情殉葬,她们美好无辜却成为祭祀天神最好的选择。
女性无法避免地受到男权权杖的压制,赞颂还是唾弃,圣女还是荡妇,由掌握神权的男性决定。
另一方面,女人又被看作是“红颜祸水”,甚至是“罪恶的根源”。
天后Hera善妒又狠毒;Pandora没有被赋予智慧,打开魔盒,成为罪恶之源;倾国倾城的Helen引发了特洛伊战争,被认为是红颜祸水……还有许多女巫,女妖的形象,她们心狠手辣,形象丑陋,受到贬低甚至是诅咒。
她们是显示男性英雄形象的陪衬,她们有些沦为简单的生育工具。
从大地之母Gae到天神Zeus,希腊从母权制社会向父权制社会过渡,在价值体系中,男性已经成为主宰。
无论女性是扮演着圣洁的女神,勇敢的战士,爱情忠诚的追求者,还是罪恶的根源,心狠手辣的妖魔,她们都在被迫接受着男权文化给她们贴上的标签与已经被决定了的命运。
二,日本神话中女性是男性的呵护者和宽恕者在日本神话中有两位经典的女神形象,通过这两位女神的性格和结局的对比,可以发现,日本男性心中的理想女性是能像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条件的宽恕的"慈母"形象。
正如中国神话中的女娲与伏羲,西方神话中的亚当与夏娃,日本神话的起源也是从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的结合开始的。
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设计) 专业语文教育指导教师吴梅芳学生蔡娇容学号2007011206题目《希腊古典神话》与《白鸟异传》女性形象之比较2010年6月01日《希腊古典神话》与《白鸟异传》中“女性形象”之比较摘要:在对《希腊古典神话》与《白鸟异传》的解读中,当我们被故事中的美轮美奂女性和她们的执着的感情所感动时,又为那些人性和权力欲望的残暴而感悲凉。
这两部作品不是单纯的将一些好的故事告诉人们,更多的是通过故事让人们去了解自然认知生命。
在这样相差甚远的时代,相隔甚远的地域范围中,作者们用各具特色的方式展现给读者丰富的女性形象,我的文章就是在这些形象中展开的,意在探究东西方女性在不同时代、文化影响下对爱情、人性等方面的不同态度。
关键词:古希腊神话白鸟异传女性形象中西文化一、简述《白鸟异传》与《希腊古典神话》的背景和时代意义它们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作品,在这样的作品之间却有共同的文化意义,包含着作者的理想,又通过各自的主人公表现出来,正是这些构成了作品特有的文学价值与时代意义。
(一)神话的由来与兴起希腊神话是一个神的世界,然而在希腊神话中对许多女性的描写生动极致。
我们今天看到的《希腊神话》是在这样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众多的民族、种族,来自于不同地区的人把许多的神话与生活和历史混合参杂在一起形成的,这是一个漫长而富有生命的过程。
神话中的女性形象的原型其实是现实生活的人物,神话归根到底来自于生活和劳动。
“赫拉”对于权力的占有,反映了当时社会妇女这一角色的社会地位。
“海伦”则以一个天生丽质的美女出现,并引发了民族战争,由此可见当时社会男子对女性美的完美追求。
女性的美甚至超越了一切,代表着男性及种族的荣誉。
“美狄亚”为了爱情挑战世俗,反抗不合理的权利,从另一侧面可以看出男性社会地位提高,女性思想的解放。
在希腊神话的由来这样一个漫长而伟大的历史进程中,神的形象虽然来自于生活。
但是,始终是生生不息的,而且越发生动形象的流传下来。
Vol.35No.7Jul.2014第35卷第7期2014年7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 oc.S ci )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之一是《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相传由流浪诗人荷马(公元前853年前后)所作,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巨著。
这两部史诗以诗行组成了历史和英雄,浸染着浓厚的神话色彩。
中国的神话小说《封神演义》被称为“神魔小说”,该书成形于明朝期间(1368~1644)。
这两部作品尽管风格迥异,写作年代相差久远,但有很多相似之处。
两部作品都以相同历史阶段的史实为基础,融合了民间流传的神话人物故事,经过艺人和作家的整理加工再创作而成。
《伊利亚特》作为《荷马史诗》的上部,讲述的是特洛伊战争的故事。
据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推测,特洛伊战争的起始年代约在公元前1250年左右,希腊人攻陷特洛伊城的时间约在前1209~1208年[1]。
《封神演义》虽然成书较晚,但却是以上古历史即武王伐纣为基础。
该段历史发生于殷周之斗时期,约为公元前1100年以前(商,公元前1600~公元前1100),这与特洛伊战争的时间相差不多;两部作品都是诸神假借人类开展神力之间的争斗。
《伊利亚特》中描写的特洛伊战争表面上是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争战,实际上是希腊诸神之间的较量;《封神演义》里的武王伐纣实际上也是阐、截两派神力借殷周之斗展开的角逐;这两部作品对后世的影响都很大。
《荷马史诗》自不必说,被认为是西方文学的起源。
《封神演义》将中国古代民俗传说中的所有仙、神都融入姜子牙的“封神榜”里,对明清寺庙诸神的设置、地方戏曲以及当代中国人对神的看法都有很大的影响。
《伊利亚特》和《封神演义》这两部作品中对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侧面描写,对比这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能够发现早期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框架下人们对女性的认知及女性的地位。
本文通过对比《伊利亚特》和《封神演义》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小见大,展现东西方在早期父权制社会下对女性的价值观和审美意识。
中国与古希腊神话中女神形象的对比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与古希腊神话中女神形象的对比。
中国与古希腊,这两个分别代表着东方与西方文化的古老国度,各自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
在这些神话传说中,女神形象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通过对两国神话中女神形象的深入剖析,揭示它们之间的异同,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反映出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
在中国神话中,女神形象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她们既是自然界的化身,也是人类社会的象征。
从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的传说,到妈祖、观音等民间信仰中的神圣形象,中国女神以其智慧和力量,塑造了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神话世界。
而在古希腊神话中,女神形象同样多姿多彩,她们以独特的魅力与个性,成为了古希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智慧女神雅典娜、美神阿佛洛狄忒,到命运女神莫伊拉,古希腊女神以其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象征意义,展现了古希腊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对两国神话中女神形象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本文将从女神形象的塑造、文化内涵、象征意义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揭示中国与古希腊神话中女神形象的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
二、中国神话中的女神形象中国神话中的女神形象丰富多彩,她们以各自独特的魅力和故事,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女神不仅代表了自然的力量,也体现了人们对于道德、伦理、家庭和社会的理解。
女娲是中国神话中非常重要的女神之一。
她被尊称为“创世之神”,传说中是她用五色石补天、断龙筋制木以定四极,创造了人类。
女娲的形象体现了中国神话中的创世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她不仅是人类的创造者,也是人类文明的守护者。
另外,嫦娥也是中国神话中非常著名的女神。
她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仙丹而飞升至月宫,成为了月宫仙子。
嫦娥的形象体现了中国神话中对于爱情、家庭和责任的思考,她的故事也成为了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重要象征。
从“赫拉”与“女娲”看东西方女性角色差异摘要古代神话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中女性角色的塑造有着许多差异,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天后赫拉和始祖母女娲两位女神的形象来揭示东西方女性在社会生活、政治权力以及家庭地位的不同,进一步深入了解东西方不同的妇女观。
关键词:赫拉女娲女性角色东西方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一切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远古神话,这些神话的起源、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齐头并进的。
随着人类思维的不断发展,日趋文明化、系统化,神话故事也逐渐系统化,并间接反映了该民族和社会的生活方式、文化特征、心理特点等诸多因素。
可以说,古代神话是一种民族现象,是某个民族生活经历和心理经历的表现,各民族神话对本族的文化都是以象征和理想的方式表现出来的现实社会和生活,正如《神话与民族精神》中提到,“既然神话被原始人视为真实,它就必定真实地表现了原始先民的真实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
透过它,可以捕捉到历史的影子。
神话思维的特点,则是由民族生活的特点决定的。
古代神话,就如此曲折地为后人提供了探索人类过去历史无限秘密的丰富材料”。
东西方社会都经历了从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再到奴隶社会和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因此,神话中的女性角色无疑也承载了社会进程中留下的烙印,她们的故事既反映了母系氏族时期女性至高无上的支配权,也融合了过渡到父系氏族阶段女性光环的暗淡,以及到奴隶和封建社会、女性成为男性附庸的可悲境地,但由于文化等差异的影响,东西方女性角色虽然发展路径相似,却有着许多差异,要仔细探究种种不同,从东西方神话中的天后“赫拉”和始祖母“女娲”两位女神的身上足见一斑。
一在希腊罗马神话故事的十二主神中,女性就占一半,有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月神阿忒弥斯、爱神阿佛洛狄忒、丰收女神德墨忒尔、炉灶女神赫斯提亚,她们的故事体现出西方社会早期女权意识的萌发。
赫拉在希腊神话体系的女神中,地位最高,她是众神之首宙斯的妻子,掌管婚姻、家庭。
论中外神话中女性形象的差异作者:孟凡珍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3期摘要:神话在塑造人物的时候,离不开现实的社会因素,这就使得中外神话在塑造神话人物时有了不同模式的版本。
中国神话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传递着中国古人对道德品质完美女性的倾慕和追求;古希腊神话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展现了国外在现实生活中对人性的遵从。
这两种差异也印证了中外男女性别在社会上的地位与评价的不同。
关键词:神话;古希腊;女性;男权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1-0147-03在神话中的神与现实世界中的人一样具有相同的外表和相同的属性,一方面人们根据现实世界中的人来塑造神话中的神,为了使之与人类有所区别不得不给予他某些超脱现实的能力和经历。
另一方面在塑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现实世界中的人类社会和行为发生黏连。
在希腊神话中神性源于人性等同于人性,另一方面也源于在这一时期古希腊文学中人的意识的高度显现、人对于自我独立意识的认同,而人性是人在自我意识的驱使下所表现出来的。
既然在古希腊神话中至高无上的神的身上有着人性,那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古希腊人对人性的肯定。
因此,这就不难解释在古希腊神话中两者的关系不再是升华超越的关系,在古希腊神话中神性和人性的关系可以画上等号,或者说在古希腊神话中的神性就是人们将人性毫无保留地投射在神的身上。
在神话中神的意志就是人的意志,神的欲望就是人的欲望,神就是人自己。
中国神话中神性是人性的升华和凝聚,通过对人性中真善美的提炼,使之展现在神话人物身上。
神性的来源是人性中最宝贵的部分,是人性的升华。
凡人被赋予极高的道德品质和超越凡人的能力,人性中的弱点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神的品质和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女性就是天后赫拉,她是宙斯的妹妹。
赫拉有着几乎与男性同等的地位和权利,为了维护婚姻和爱情她也在与男性进行着激烈的抗争。
所以说赫拉是个更加丰满和真实的女性形象,在她身上有着真实女性的两面性。
在赫拉身上有着女性对爱情家庭的忠贞,也有着女性的善妒,但更加突出的品质是对不忠丈夫的勇敢反抗。
在中国神话中,公认的创造人类的神就是女娲。
可以这样说,女娲是中国女性形象的始祖。
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说“其人人面蛇身”,在这一说法中,虽然她的形象还保留着蛇的形态,但却被人们作为人类的始祖供奉至今。
在《女娲造人》这则神话中,天地开辟之时,没有人类,女娲抟黄土造人,为了造出更多的人类,她就把绳子放入泥中沾满泥浆,朝四周挥动绳子,溅落的泥土变成了人类。
后来就有了富贵者是女娲亲手抟土造的人,贫贱者是绳子溅落的泥点变的。
女娲被塑造成为人类的创造者,受到了远古人民的尊敬与崇拜。
这则神话极有可能产生于母系氏族时代,女性被认为是尊贵的人,女性在社会中有很高的地位。
其次,这则神话把贫贱富贵说成是天注定,在女娲造人时就已经注定下来的,说明当时已经产生了阶级制度,形成了尊卑贫贱的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向我们传达了当时初民对自我的认识和对未知事物做出的解释。
一、中国神话中的忠良女性中国神话在女性形象的塑造过程中,融入进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的优良品质。
在远古时代女性承担的不仅仅是繁衍后代的责任,同时女性在部族生活中也是男性的得力助手,在生产生活中辅助男性,甚至比男性更富于创造力。
因此,在中国神话中就出现了一些伟大的女性形象,如广为流传的女娲造人神话。
女娲神话是中国神话史上最原始的一部神话,它诞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她的形象在后世被赋予了不同的精神象征和意义。
女娲不只是“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抟黄土作人”的大地母神,而且还是中华民族的“皋媒之神”,集教化众生、调谐自然、赈济庶民等善业于一身。
总而言之,女娲是中华神话系统中一位智勇双全的女英雄,人们赞美女娲“此有非人之形,而有大圣之德”(《列子·黄帝》),“考其功烈,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名声被后世,光辉熏万物”(《淮南子·鉴冥训》)。
女娲是上古创世女神,她的功绩在后世不断地衍生中补充增加,从最原始的创造万物,加之造神、造人、补天、制造乐器、创造婚姻制度……但女娲在后世流传最广的只有两个功绩,其一是造人,其二是补天。
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见诸记载的是东汉末年应劭的《风俗通义》:“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
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缎泥中,举以为人。
”(《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风俗通义》),女娲造人汉代之前已有雏形,《楚辞》《山海经》中均有只言片语对此进行简单的描述,上文已写此处便不赘述,这些已经显现出女娲造化万物的神力。
而在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释“娲”为“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此处“化”字袁珂在《古神话选释》解释为“孕育”、“化生”之意,更为贴合女娲的始母神神格。
这个地方已经可以明确看出在汉代,女娲这种神格已经日趋完整了。
女娲是人类的始祖母,她对自己亲手所创造的人类充满了怜爱之情,为了使人类远离天灾人祸,她宁肯牺牲自己。
所以,牺牲、奉献、生育、母爱这些女娲造人形象上的特质成为每一个母亲身上不可磨灭的品质。
母爱这一话题的根源便来自于女娲抟黄土造人的壮举,每一个丰满的女性形象、母亲形象上都附着着女娲的形象。
女娲造人神话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文化遗迹,折射了史前母系氏族社会的社会现实。
这些可以在后世关于女娲的论述中略见一斑。
妇女的古老神力之源往往与生育、繁衍直接相关。
生殖在原始先民的眼中是极其神秘的事情,女性也因此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因此会被幻化成人类的始母神。
比起男性,女性拥有强大的生殖能力的同时必须得承担起养育后代的母性责任,这实在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
但在数千年的封建社会男性统治下,女性逐渐从一个独立的个体变成男性的附属品。
这一神话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人对于女性的尊敬,并且承认女性在部落生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而女娲这一形象代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勤劳善良甘于奉献的女性的认同。
这样勤劳善良智慧的女性形象在中国神话中更是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神话中,上古贤君尧禅让于大舜,而尧的儿子象则对舜百般迫害。
尧的两位女儿娥皇和女英帮助大舜继承王位并且成为大舜的两位妃子,则大舜继承王位后又尽心辅佐,鼓励他以德报怨宽恕政敌。
从娥皇和女英的传说中不难看出,古人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也体现出中国古代对于女子的要求,这两位神话中的女性形象不再仅仅是男耕女织、甘于劳作的简单的劳动女性的形象,同时也是具有一定智慧和胸襟的伟大女性的形象,在生活中成为男性的贤内助和智囊。
而在大舜死后,两位女子悲痛万分跳入江水之中为夫殉情而死,这样的女子身上同时还兼具着对爱情忠贞不渝、对丈夫至死追随的伟大品质。
在中国神话中同样著名的还有洛河女神的形象。
这位女神在洛河中溺水而死后,没有同女娲一样化为精卫鸟进行报复,而是成为了洛河女神掌管洛河,不再使其他的人溺水而亡。
从洛河女性的形象塑造上可以看到一个心怀仁爱之心的善良女神形象。
从以上中国女神的形象不难看出,在中国神话中女神形象都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品质的极高要求。
中国神话中的女性形象首先要具有贤惠勤劳的品质,一方面她们辛勤劳作勤劳爱民,另一方面甘于奉献勇于牺牲。
同时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在女性身上有着更多优秀的品质。
她们有着过人的智慧,辅佐丈夫提出正确的建议和主张;她们心怀仁爱之心宽以待人,以德报怨,对于爱情她们至死不渝,对爱情始终保持忠诚的态度。
所以说,在中国神话中的女性形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女性的完美诠释,这样的形象是女性的楷模。
这样的女性形象更趋近于神,是众多女性优秀品质的完美展现。
对神话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也传递着中国古人对有着完美道德品质女性的倾慕和追求。
二、古希腊神话中的独立女性古希腊神话具有完备的体系,在主神宙斯的领导下众神各司其职,在神话中不再只是男性神的天下,女性神在神话中不再只是男性神的附属,女性形象在神话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古希腊神话中首先出现的是宙斯的母亲——掌管岁月的女神瑞亚,从女神瑞亚的身上体现着女性的机智和勇于反抗丈夫的勇敢。
她不再忍受丈夫将自己的孩子吞下,机智地将石块伪装成自己的孩子让丈夫吞下,这是对自己丈夫残暴行径的勇敢反抗。
而同时在盖亚身上也有着母性的伟大光辉,当宙斯等众神将泰坦族的巨人囚禁时,盖亚为了营救自己的孩子再次进行了反抗。
所以在古希腊神话中最先出现的女性形象表现出强烈的母性机智勇敢的品质,同时在盖亚的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古希腊神话中女性身上慢慢出现的独立女性的形象。
在女性形象的表现上将女性的独立意识加入,使这样的女性形象不再仅限于道德楷模的狭小范畴,而是更具有立体性。
在古希腊神话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女性之一还有天后赫拉,她是宙斯的妹妹,在奥林匹斯山上的地位仅次于宙斯。
在古希腊的语言中赫拉意为女主人,可见在古希腊神话的创作中给予了这位女性极高的评价。
众所周知,天后赫拉的特点便是善妒,这也是女性身上常常出现的缺点。
这使得当赫拉残酷地对待自己情敌的时候,人们便自然而然地认为这是由于天后赫拉的嫉妒之心所导致的。
但是没有看到赫拉作为一位女性在维护婚姻和家庭时的坚决,同时也体现着女性对于婚姻的绝对忠诚。
哪怕宙斯在外风流成性,赫拉也没有背叛过宙斯。
在希腊神话中宙斯与其他女性的爱情是隐秘地进行的,这不仅是因为赫拉会对情敌予以残酷的打击和报复,同时众神之王宙斯也深深地惧怕自己的这位妻子。
甚至因为宙斯的背叛行径,赫拉曾经在众神面前严厉的训斥身为众神之王的宙斯。
赫拉获得了几乎与男性同等的地位和权利,但是这样的地位和权利还是来源于男性的权利。
同时在赫拉身上也有着女性对于男性的强烈反抗,这样的女性不再仅仅是男性的附属,或者她们甘于忍受男性的不忠,为了维护婚姻和爱情她也在与男性进行着激烈的抗争。
所以说赫拉是个更加丰满和真实的女性形象,在她身上有着真实女性的两面性,一方面有着对婚姻爱情的憧憬和守护,另一方面也有着追求平等和维护婚姻家庭时的激烈反抗。
而在天后赫拉身上女性的独立意识更加鲜明和突出,她依附于丈夫,但是没有选择逆来顺受和忍气吞声,当受到背叛时又勇敢地反抗。
在赫拉身上有着女性对爱情家庭的忠贞,也有着女性的善妒,但更加突出的品质是对不忠丈夫的勇敢反抗。
在古希腊神话中,美狄亚身为一个弱小的女性,她为了自己的爱情勇敢地与父亲和兄弟为敌,帮助伊阿宋。
但是当她为之付出全部的爱情遭到背叛的时候,她进行残忍的报复杀死公主和国王,并且将自己的两个孩子杀死以报复伊阿宋的背叛。
从上面几位女性形象中可以看到,在古希腊神话中女性形象不再是超脱于凡人的女性道德楷模或者是女性的典范,而是更接近于真实的女性形象,同时在古希腊神话中出现的女性形象不仅仅是男性的附属,这当中的女性也逐渐显露出独立的意识,在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上她们同普通女性一样忠贞不渝,却又不会成为丈夫的附庸甘于逆来顺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