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各类董事剖析
- 格式:pdf
- 大小:222.42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独立董事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非常重要的角色,旨在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行,维护公司股东的利益。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是在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逐渐完善的。
本文将从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对策、加强独立董事监督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独立董事制度发展历程我国股份有限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应当设立独立董事,并明确其职责。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999年证券法的颁布,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扩大,独立董事制度不断深化。
至2006年,证券法经历了一次修订,明确加强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已经成熟,成为上市公司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存在问题及对策在实践中,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尽管已经得到完善,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 独立董事的人选不够独立,存在利益和关系密切的情况。
有些公司的独立董事由大股东或高管安排,个别独立董事虽然符合条件,但不具备充分的独立性。
2. 独立董事在公司中的实际作用很难得到发挥,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
据统计,目前我国独立董事的投票参与度不高,往往是由于无法获得充分信息或者不便行使独立意见。
3. 独立董事的履职报酬低,对其职责的认知难以提高。
目前,我国独立董事的薪酬福利仍然较低,对一些有实力的人才吸引力不够。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1. 支持多元化人才的加入,减少独董的利益冲突。
独立董事不应受到任何股权或利益方面的控制,公司应选聘符合条件的人才,并通过公开选拔等方式选聘,确保其选择的独立董事符合职责要求。
2. 加强独立董事在公司中的作用,完善监管措施。
公司应当加强对独立董事的相关信息披露,让独立董事充分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提高独立董事的投票参与度。
3. 合理调节独立董事的薪酬水平,提高其职责认知。
公司应当为独立董事设置合理的职责任务和薪酬福利,让独立董事更好地履行其职责。
另外,应鼓励独立董事参加培训,提高其职责的认知。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内容。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革,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势在必行。
我国应建立健全独立董事选聘机制。
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选聘上存在着政府干预的问题,往往由政府指定代表担任独立董事,这样容易使得独立董事失去独立性和公正性。
应该建立一套公正、透明、科学的选拔机制,遵循市场规律和专业能力原则,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我国应加强独立董事的监管和考核。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监管力度不够,很多独立董事缺乏独立性和责任感,进一步影响了独立董事履职的效果。
应加强对独立董事的监管,明确独立董事的权责和责任,定期对独立董事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我国应提高独立董事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在决策过程中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不够,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无法有效的制衡和监督董事长和高管团队。
应该加强独立董事的职权和话语权,确保他们在公司决策中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提高权威性和影响力。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建设的重要内容。
通过建立健全独立董事选聘机制、加强独立董事的监管和考核、提高独立董事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以及加强独立董事的培训和管理,可以进一步提升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促进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高度重视独立董事制度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完善工作。
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分析企业的社会性是独立董事制度产生的基础。
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高度集中,“一股独大”现象突出的状况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对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改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控制内部人控制,保护全体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适应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的趋势,已经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但是,中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尚存在诸多缺陷。
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独立董事制度的法规,成立独立董事协会、建立独立董事与中小股东信息沟通制度,完善独立董事的薪酬制度,建立独立董事问责制度和责任保险制度等,使独立董事制度更加完善,从而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使其具备独立行使职责的能力,切实发挥作用。
外部董事与内部董事相对,是指由非公司经营管理人员担任的董事;非执行董事与执行董事相对,是指仅具有董事身份不负责公司业务执行的董事。
①这里,我们把独立董事称为不在公司内部任职且与公司没有股权关系的董事,其外延小于外部董事和非执行董事,故又可以称之为独立的外部董事或独立的非执行董事。
独立董事的概念和制度主要源自美国,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
例如,1940年美国《投资公司法》规定,投资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应有不少于40%的独立人士。
1970年代,由于几家公司卷入了向官员行贿等丑闻及一些性质恶劣的不当行为中,法院判决要求其改变董事会结构,并要求董事会必须由大部分外部董事组成。
随后,美国证监会为了阻止大公司滥用权利,也积极推动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
独立董事制度正是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独立董事制度产生的基础企业的社会性是独立董事制度产生的基础。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企业的私人色彩日益减淡,特别是股份公司的出现使企业的社会性得到很大的发展,即使是一个小企业也关系到公众和社会的利益。
美国学者谢尔顿就曾于1924年首先提出了“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要求公司不能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营利或赚钱作为唯一的存在目的,而应当同时增进公司自身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上市公司数量的日益增加,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越发凸显出其重要性。
作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对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增强公司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独立董事制度的意义、独立董事的职责与权利以及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必要性等方面展开探讨。
独立董事制度的意义。
独立董事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监督。
独立董事不受公司控制股东或者董事会其他成员的影响,以独立的立场对公司经营管理进行监督,保障公司和股东利益不受侵害。
独立董事也是公司的良好顾问和决策者,他们以独立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为公司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意味着公司治理结构的更加合理和完善,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管理效率和决策科学性,为公司的稳健运营和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独立董事的职责与权利。
独立董事是董事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责主要包括监督公司的经营管理、审议重大事项、提出反对意见和建议等。
独立董事有权利参加公司董事会的各项决策,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审查和提出意见。
独立董事还有权利独立聘请专业人士,获取必要的信息和数据,并在董事会上发表独立观点。
独立董事还享有豁免法律责任的权利,他们在公司董事会上提出正当意见时,免于因此而将承担法律责任。
这些职责和权利的赋予,使独立董事能够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责,保障公司治理的公正和透明。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必要性。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虽然已经立法规定,但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些上市公司在选聘独立董事时存在“花瓶化”现象,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受到质疑。
一些独立董事在履行职责时存在被动、若即若离的情况,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提升其监督和决策效能。
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强对独立董事的选拔和任聘程序,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资质。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引言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制度的核心,良好的治理结构可以提升公司的价值,保障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然而,当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公司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探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1. 股权结构不合理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过于集中、一股独大的现象,这容易导致大股东对公司的操纵和控制,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2. 董事会职能不健全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机构,存在职能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的问题。
董事会成员的选任程序、董事会决议的表决方式等方面存在缺陷,可能导致董事会无法有效履行其职责。
3. 监事会作用有限监事会作为公司内部的监督机构,其职能的发挥受到很多限制。
监事会成员的选任、监事会的权限、监事会的运作方式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监事会无法有效监督公司的运营。
4. 经理人激励机制不健全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长期激励措施。
经理人的薪酬往往与短期业绩挂钩,导致经理人可能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公司的长期发展。
三、对策建议1. 优化股权结构通过引入机构投资者、分散股权等方式,优化股权结构,降低大股东的持股比例,防止一股独大的现象。
这有助于保障中小股东的权益,促进公司的民主管理。
2. 加强董事会建设完善董事会的选举程序和表决方式,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加强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和制衡,确保董事会对公司和股东负责。
3. 强化监事会作用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和权限,改善监事会成员的选任程序和运作方式。
提高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管理层的监督效果,防止公司内部出现违规行为。
4. 完善经理人激励机制建立长期激励措施,将经理人的薪酬与公司的长期业绩挂钩。
实施股权激励计划,鼓励经理人关注公司的长期发展,提高公司的价值。
四、结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包括股权结构不合理、董事会职能不健全、监事会作用有限以及经理人激励机制不健全等。
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分析[摘要]本文结合公司财务理论,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董事会结构的影响。
本文着重于董事会对经理层的监督和对大股东的擎制这两项基本功能。
文中结果显示:股权集中程度降低独立董事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却又抑制总经理、董事长两职合一。
民营企业的独立董事比例较高,两职合一情况则较多。
本文还显示,不同性质股权的比重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是非线性的。
国有股对独立董事比例有负面作用,但当国有股比例特别大时其作用则不明显。
国有股对两职合一有推动作用,尤其是在国有股比例特别大时。
社会法人股对独立董事有负面作用,而当社会法人股比例特别大时,社会法人股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两职合一。
本文的发现说明了一个有趣的但又被人忽略的现象:股权集中与否和股权性质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照搬西方现有理论,简单的分散股权或实现国有股的全部退出未必一定能在所有方面改善公司治理。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集中,董事会结构,公司治理一、引言西方经济学界对国有企业的一个普遍观点是,国有企业的机制决定了其效率低下。
在理论上,这种观点有3个依据:第一,国有企业往往有着充分就业等政治目标,干扰了企业经营(Boyck o,Shleifer andVishny,1996);第二,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不是职业经理人,不具备管理企业的能力(B arberiseta l.,1996);第三,国有企业存在着所有者缺位的问题,从而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Shleifer,1998)。
受这种理论指导,近20、30年来,世界各国在经济领域,尤其是产权结构上先后出现了规模不等的国退民进。
在实践中,国退民进的效果受到各种因素制约。
大量的实证结果都表明:政府退出的速度与时机,出售国有产权的方法,这一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以及必要的法律保障,都影响着国退民进的效果(Meg ginsonandN etter,XX)。
其中争议最大的是国有企业通过上市向公众出售部分产权的做法。
试析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一绪论 (1)(一)研究背景 (1)(二)研究意义 (1)(三)文献综述 (1)二相关理论简述 (2)(一)独立董事的概念 (2)(二)独立董事独立性的概念 (2)(三)独立董事独立性的意义 (3)三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的现状 (3)(一)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 (3)(二)独立董事的薪酬 (5)(三)独立董事的岗位职责 (5)(四)独立董事的职业背景 (6)四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存在的问题 (7)(一)独立董事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7)(二)独立董事资格选任制度不合理 (8)(三)独立董事问责评价机制不完善 (8)五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问题的对策 (9)(一)健全独立董事激励机制 (9)(二)完善独立董事约束机制 (9)(三)优化独立董事资格选任制度 (10)(四)完善独立董事问责评价机制 (10)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摘要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能保障公司的有效运营与管理,有助于公司治理机制的确立与完善,这也是上市公司成立独立董事的一大关键考量因素。
但是在实际过程中的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主要原因是在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的缺失,而独立董事会独立性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改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现存的独立性问题,本文也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在对相关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等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的阐述了相关研究理论,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的现状,找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存在的问题,最终得出一套完善的公司董事会独立性提升方案。
关键词: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AbstractIndependent directors of listed companies play an important supervisory role, which can guarantee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company, help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 which is also a key factor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of listed companies. But in the actual process, most independent directors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have not played their real role. The main reason is the lack of independence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problems of independence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of listed companies are various. Only by finding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can we improve the independence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of listed companies at the same time.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on the independence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further elaborates the relevant research theory. By analyzing the status quo of the independence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it find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dependence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and finally comes up with a set of perfect scheme to improve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Key word: Listed company; Independent director; Independence一绪论(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逐渐形成,上市公司数量逐渐增加,并且大多数公司也已形成相对集中完善的股权结构。
浅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作者:周丽来源:《时代金融》2013年第11期【摘要】独立董事制度兴起于美国,应用于董事会的内部监督。
随着其在美国的发展,我国上市公司也逐渐开始采用了独立董事制度。
但是,自从我国实施以来,效果不尽如人意。
独立董事制度作为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个新生事物,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尚不完善,想让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发挥其积极的作用,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
因此,本文主要表述了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一些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独立董事制度上市公司机制一、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概述(一)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产生的背景一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中“内部人”控制严重,董事会不过是一个花瓶摆设。
而监事会是由股东大会选举的,是公司的内部监管机构。
然而,由于监事会与大股东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本起不到监管的作用,监事会的职能形同虚设。
为了弱化我国公司治理中的内部人控制,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我国上市公司先后引进了独立董事制度。
(二)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与应用我国最先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是青岛啤酒,随后我国颁布了第一份规范性文件《上市公司章程指引》。
2001年是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最具有建设性的一年,1月发布了《关于完善基金管理公司董事人选制度的通知》,8月证监会又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12月颁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不断的完善。
二、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一)行权机制缺乏保障独立董事除了享有一般董事的权利之外,还享有特殊的权利,包括特殊的监督权、审核权等等。
虽然对此都有相应的规定,但还不够详尽。
在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指导意见》中对独立董事的行权机制的规定尚不完善,很难保障独立董事职权的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