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课堂作业
- 格式:docx
- 大小:29.46 KB
- 文档页数:14
2024年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植物的生长》:第一节植物的身体;第二节植物的生长过程;第三节植物的生长环境。
2.第二章《动物的生活》:第一节常见的动物;第二节动物的特征;第三节动物的行为。
二、教学目标1.掌握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环境对植物的影响。
2.认识常见动物及其特征,了解动物的行为特点。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特征及行为。
2.教学重点:植物的基本结构、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物模型、实物展示。
2.学具:学生活动手册、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1)植物的身体:教师展示植物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观察、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
(2)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师讲解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植物开花、结果等过程,结合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生长过程。
(3)植物的生长环境:讨论植物生长需要的水、阳光、空气、土壤等环境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常见的动物:教师展示动物模型,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
(6)动物的行为:讲解动物的行为特点,如捕食、繁殖、迁徙等,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活动手册上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植物的生长:(1)植物的身体:根、茎、叶、花、果实(2)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植物开花→结果(3)植物的生长环境:水、阳光、空气、土壤2.动物的生活:(1)常见的动物:猫、狗、鸟、鱼等(2)动物的特征:身体结构、运动方式、生活习性(3)动物的行为:捕食、繁殖、迁徙等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画出你最喜欢的植物,并注明其生长过程。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课堂作业答案科学课堂作业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属于水的三种状态?A. 水蒸气B. 水冰C. 水沸腾D. 水汽化答案:D. 水汽化2. 下列哪个是动物的特征?A. 能进行光合作用B. 能进行呼吸作用C. 能进行光敏反应D. 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答案:B. 能进行呼吸作用3. 下列哪个是植物的特征?A. 能进行光合作用B. 能进行呼吸作用C. 能进行光敏反应D. 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答案:A. 能进行光合作用4. 下列哪个是石头的特征?A. 可以变形B. 可以燃烧C. 可以溶解D. 可以导电答案:A. 可以变形5. 下列哪个是金属的特征?A. 可以变形B. 可以燃烧C. 可以溶解D. 可以导电答案:D. 可以导电二、填空题1.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同时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和________。
答案:葡萄糖2. 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氧气和食物中的________转化为能量,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
答案:营养物质3. ________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源,它们可以形成湖泊、河流和海洋。
答案:雨水4. 石头是一种________,它通常是由多种矿物质组成的。
答案:固体5. 金属具有良好的________性,可以被锤打成薄片或拉成细丝。
答案:延展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光合作用的过程。
答: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植物的叶子中含有一种绿色的物质叫叶绿素,它可以吸收阳光中的能量。
当阳光照射到叶子上时,叶绿素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同时,植物的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并通过细胞内的细胞器进行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葡萄糖是植物的能量来源,而氧气则释放到空气中。
2. 请简要解释呼吸作用的过程。
答:呼吸作用是动物将氧气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的过程。
动物通过呼吸器官(如肺部)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同时消耗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湘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1《水的蒸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水的蒸发》是湘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1的内容。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蒸发过程以及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探究水的蒸发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水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水的蒸发过程和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认识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理解水的蒸发现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水的蒸发过程,掌握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蒸发过程,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
2.难点:水的蒸发过程的微观解释,影响蒸发速度的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杯水,让学生观察水的状态,引出水的蒸发现象。
2.探究水的蒸发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水的蒸发过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水的蒸发过程是怎样的。
3.实验探究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水的蒸发速度,并分析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
4.总结:让学生总结水的蒸发过程和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水的蒸发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节水、防霉等。
七. 说板书设计1.水的蒸发过程2.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水的蒸发过程和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的理解程度。
2.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
3.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学生的探究精神。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的蒸发现象。
同时,我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年级科学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教版)教科版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三年级下册⼀、植物的⽣长变化1、植物新⽣命的开始活动记录1.略2.收集,种⼦观察课堂练习3、判断题:(1)√(2)√2、种植我们的植物活动记录1.凤仙花的⽣长发育记录表(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定)2.课堂练习判断题(1)√(2)√3、我们先看到了根活动记录1、通过观察种下的种⼦,我们发现,种⼦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向(下)⽣长,根的⽣长速度(较快)。
我们还发现,根⽣长的⽅向与种⼦放置的⽅向(没有)关系。
2、排序(4)(1)(2)(3)课堂练习3、判断题(1)√(2)√4、⽔分、矿物质固定4、种⼦变成了幼苗活动记录1.观察并记录凤仙花幼苗⽣长。
2.填空题(1)叶(2)⽔分,养料。
3.判断题(1)√(2)√(3)√4.简答题在阳光照射下,玻璃罩内的植物会进⾏光合作⽤产⽣氧⽓,供⼩⽼⿏呼吸,所以⼩⽼⿏不会马上死亡。
5、茎越长越⾼课堂练习1.选择题(1)A (2)A B2.判断题(1)√(2)√(3)×(4)×3、排序( E )( A )( C )( D )( B )6、开花了,结果了活动记录:(4) (1) (3) (2)课堂练习2、填空题:(1)镊⼦(2)从外到内3、判断题:(1) √ (2) √ (3) × (4) √7、我们的⼤丰收活动记录1、⼀株凤仙花⼤约可以结出(20—30)个果实。
⼀株凤仙花⼤约可以收获(300—500)粒种⼦。
2、根茎叶花果实种⼦课堂练习3、判断题(1) × (2) √(3)√4、画⼀画或写⼀写(参见教材p17)《植物的⽣长变化》单元练习1、填空题。
(1)种⼦(2)选种(3)繁殖、死亡2、判断题:(1)√(2)√(3)×(4)√(5)√3、选择题:(1)A (2)C (3)B4、连线题:(1)根⽀持、运输作⽤ (2) 缠绕茎茎制造养料攀援茎叶发育果实和种⼦直⽴茎花吸收、固定作⽤匍匐茎5、填名称。
教科版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三年级下册一、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活动记录1.略2.收集,种子观察课堂练习3、判断题:(1)√(2)√2、种植我们的植物活动记录1.凤仙花的生长发育记录表(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而定)2.课堂练习判断题(1)√(2)√3、我们先看到了根活动记录1、通过观察种下的种子,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我们还发现,根生长的方向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
2、排序(4)(1)(2)(3)课堂练习3、判断题(1)√(2)√4、水分、矿物质固定4、种子变成了幼苗活动记录1.观察并记录凤仙花幼苗生长。
2.填空题(1)叶(2)水分,养料。
3.判断题(1)√(2)√(3)√4.简答题在阳光照射下,玻璃罩内的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小老鼠呼吸,所以小老鼠不会马上死亡。
5、茎越长越高课堂练习1.选择题(1)A (2)A B2.判断题(1)√(2)√(3)×(4)×3、排序( E )( A )( C )( D )( B )6、开花了,结果了活动记录:(4) (1) (3) (2)课堂练习2、填空题:(1)镊子(2)从外到内3、判断题:(1) √ (2) √ (3) × (4) √7、我们的大丰收活动记录1、一株凤仙花大约可以结出(20—30)个果实。
一株凤仙花大约可以收获(300—500)粒种子。
2、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课堂练习3、判断题(1) × (2) √(3)√4、画一画或写一写(参见教材p17)《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练习1、填空题。
(1)种子(2)选种(3)繁殖、死亡2、判断题:(1)√(2)√(3)×(4)√(5)√3、选择题:(1)A (2)C (3)B4、连线题:(1)根支持、运输作用 (2) 缠绕茎茎制造养料攀援茎叶发育果实和种子直立茎花吸收、固定作用匍匐茎5、填名称。
第五单元物体的运动15.谁在动一、填空1.在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时,我们可以让玩具小车沿着一定的“轨道”行进,每隔一段时间在纸上记录下小车________和________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需要借助一个假设不动的物体作为________。
3.地球在围绕着太阳运动,太阳的________现象是我们以________作为参照物观察的结果。
4.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则该物体就处于________状态。
二、判断1.我们在描述火车的运动情况时,可以以铁轨作为参照物。
( )2.在草地上踢球时,以地面为参照物,球是静止的。
( )3.太阳在围绕着地球运动。
( )4.坐在行驶的车上,以车作为参照物,我们会看到车窗外的物体在运动。
( )三、选择1.乘坐电梯时,选取电梯里的人作为参照物,则电梯处于( )状态。
A.相对静止B.运动C.不确定2.通常,描述河水上涨的参照物是( )。
A.河堤B.河水C.河水上的漂浮物3.有关参照物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A.运动的物体不能作为参照物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C.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而且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4.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以( )为参照物,小船是运动的。
A.船上坐着的人B.小船C.河岸上的树四、问题城堡1.速度相同.并排行驶的两辆汽车,怎样判断它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如何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16.玩小球一、填空1.指尖陀螺和悠悠球的运动形式是________。
2.按物体的运动轨迹分类,运动的方式可分为直线运动和________运动。
3.物体运动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 ___、滚动、摆动和振动。
二、判断1.身边物体的运动仅有两种运动形式,即摆动和旋转。
( )2.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方式。
( )3.乒乓球的运动形式只有振动。
( )4.沿直线行驶的汽车做的是直线运动。
( )5.物体的运动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它们都有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3《认识液体》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3《认识液体》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了解液体的特点,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对液体进行分类。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了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掌握液体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交流能力,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较为浓厚。
但学生在液体方面的知识储备有限,对液体的特点和分类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帮助他们建立液体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液体的特点,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对液体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液体的特点,液体分类的方法。
2.难点:液体分类的依据,实验操作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液体样品、实验器材、教学课件。
2.学具:实验记录表、液体样品、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液体样品,引导学生关注液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液体的特点,如: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等。
然后讲解液体分类的方法,如:按照物质组成、温度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的特点,尝试对液体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液体分类的依据。
学生互相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液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课堂作业本科学三年级上册班级姓名学号目录植物我问周围的材料1我看到了什么(1) 1观察我问周围的材料(23)2校园的树木(2) 2哪种材料硬(25)3大树和小草(3) 3比较韧性(27)4观察水生植物(5) 4它们吸水吗(29)5植物的叶(7)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31)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8) 6砖和陶瓷(33)7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9)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35)单元练习(10)单元练习(36)动物水和空气1寻访小动物(12) 1水(38)2蜗牛(一)(13)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39)3蜗牛(二)(15) 3谁流的更快一些(41)4蚯蚓(16) 4比较水的多少(43)5蚂蚁(17) 5我们周围的空气(45)6金鱼(18) 6空气占据空间吗(47)7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20) 7空气有重量吗(49)单元练习(21)单元练习(51)综合练习(54)植物1我看到了什么★活动记录我用简短的语句,记录大树的特点(如:树皮光滑)。
★课堂练习我观察大树的时候用到的方法(在括号内打“√”)。
★资料阅读树木的分类:更具树木的生长类型,可以分成以下四类。
(1)乔木类:树体高大,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
(2)灌木类:书体矮小,主干低矮。
(3)藤木类:能缠绕或攀附它物而向上生长的木本植物。
(4)匍匐类:干、枝等均匐地生长。
12校园的树木★活动记录参照教科书第7页的形式,完成树的观察记录。
★课堂练习判断题(1)树冠的形状都是圆形的。
()(2)大多数树木生长在泥土中。
()(3)树木的上生长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4)树皮都是很光滑的。
()23大树和小草★活动记录1.观察一株狗尾草,并记录你的观察发现。
2.记录大树与小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大树小草3★课堂练习选择题。
(1)有一种小草,开黄色大花,每个叶柄上长上着三张叶子。
这种小草是()。
A.蒲公英 B.黄花醡浆草(三叶草)C.狗尾草(2)()的叶子有特殊的香味。
三年级下册《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七颗钻石1、我会填一(场)旱灾;一(条)小狗;一(股)水流;一(口)唾沫;一(颗)钻石;一个姑娘2、选一选,填一填。
(1)一夜大风,地上落满了(干枯)的树叶。
(2)今年雨水太少了,连池塘里的水都(干涸)了。
[讲评]干枯、干涸都是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的意思,跟湿相对。
干枯主要指草木由于衰老或缺乏营养、水分等而失去生机;也用皮肤的干燥。
干涸指(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干枯常用于草木植物上;干涸用于江河湖泊上。
第(1)题讲树叶,所以应该选用干枯;第(2)题说的是池塘,所以该选干涸。
3、照样子,写句子。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我们回忆自己的生活中,哪些喜事之前不知道,给你非常突然的感觉,这些事就是用来造这个句子的材料。
匆匆忙忙:急急忙忙的样子。
什么情况下我们做事非常着急呢?如:上学要迟到了、突然下雨了等。
(1)喜出望外:①今天我真是喜出望外,因为我看到了仰慕已久的大明星周杰伦。
②一直是妈妈接我放学的,今天是爸爸来接我,我真是喜出望外。
③我本以为语文期⑦我真是喜出望外,爸爸腾出他的杂物间给我做小书房了。
⑧这名乞丐喜出望外,立刻接过递给他的十元钱连声谢。
(2)匆匆忙忙:①我匆匆忙忙地来到学校。
②他匆匆忙忙地走着。
③叔叔每天上班都是匆匆忙忙的,就像是在赶集一样。
④他匆匆忙忙地跑进来,拎起书包就向校门口跑去。
⑤下雨了,我匆匆忙忙地跑出去收衣服。
⑥爸爸刚放下饭碗,就又匆匆忙忙地赶回工厂上班去了。
⑦我穿着雨衣匆匆忙忙来到学校。
⑧妈妈匆匆忙忙地上班去。
[讲评]用匆匆忙忙造句时,不要在前面加很字,因为在意思上重复了。
我们来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他很匆匆忙地走着。
他匆匆忙忙地走着。
读一读两个句子,我们就会发现第一句读不通顺,比较匆忙和匆匆忙忙这两个词语就知道,匆匆忙忙本身包含着很、非常的意思,所以很字在这里是多余的。
4、读一读,练一练。
(1)读了这句话,我们能体会到当时(水非常重要)。
第一单元土壤和岩石1.土壤里有什么一、填空1.在校园中、田野里,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__________。
2.把土壤倒入水中,会发现有__________冒出,这是因为土壤里含有__________ 。
3.土壤的主要成分有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我国土壤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_ _______ __。
二、判断1.土壤是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家园”。
( )2.动植物死后留在土壤里对土壤是一种污染。
( )3.把土壤放入水中 ,搅拌静止后,会看到分层的现象。
( )4.加热土壤时,身体不要接触热的物体,防止烫伤。
( )三、选择1.加热土壤后会发出糊臭味,这是因为土壤里有( )。
A.水B.黏土C.腐殖质2.加热土壤时会有白气冒出,说明土壤里有( )。
A.沙B. 水C.空气3.在加热土壤的实验中,所用的仪器除了铁架台、铁盘以外,还应该有( )。
A.酒精灯B.蜡烛C.烧杯4.地球上可被人类利用的土壤资源约占地球表面的( )。
A.十五分之一B.十六分之一C.十七分之一四、简答题1.土壤为我们提供了什么?2.什么是腐殖质?它的作用是什么?2.比较不同的土壤一、填空1.按照质地来分,可以把土壤分为__________类,其中,沙粒含量适中的是__________。
2.不同种类的土壤因为各自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不同,因而适合不同植物的生长。
3.适合种植在沙质土中的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判断1.沙粒含量多的是黏质土。
( )2.不同种类的土壤的渗水性不同,其中最好的是沙质土。
( )。
3.适合种植水稻的土壤是沙质土。
( )。
4.大部分植物都适合生长在壤土中。
( )5.不同地方的土壤特点会有不同。
( )。
三年级科学作业设计优秀案例一、作业设计背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小学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我国,三年级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
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本案例针对三年级学生特点,设计了一套富有创意、实践性强的科学作业。
二、作业设计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4.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学以致用。
三、作业内容设计1. 主题:探索自然现象(1)作业一:观察植物的生长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记录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规律。
提交形式:观察日记、照片、手抄报等。
(2)作业二:了解天气现象学生收集不同天气的资料,分析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制作天气预报。
提交形式:PPT、手抄报、小视频等。
2. 主题:科学小制作(1)作业三:自制净水器学生利用身边材料,设计并制作简易净水器,了解水的净化过程。
提交形式:净水器实物、制作过程照片、实验报告等。
(2)作业四:太阳能小车学生分组设计并制作太阳能小车,探索太阳能的利用。
提交形式:小车实物、制作过程照片、实验报告等。
四、作业评价与反馈1. 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作业完成质量、创新性、实践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1)作业完成情况:是否符合要求,内容是否完整、准确。
(2)创新性:作业是否有独特的创意,能否激发学生的思考。
(3)实践性:作业是否具有实际操作价值,能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反馈: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鼓励优秀作业,指导改进不足之处。
五、作业实施与总结1. 作业实施: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作业。
2. 总结:在作业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持续改进:根据作业实施情况,教师应及时调整作业设计,使之更符合学生需求,提高作业质量。
2024年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全册全部教案24课时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的发现》:第1节《春天的变化》、第2节《春天的植物》。
2. 第2章《水》:第1节《水的性质》、第2节《水的循环》、第3节《水资源》。
3. 第3章《磁铁》:第1节《磁铁的性质》、第2节《磁铁的应用》、第3节《磁悬浮列车》。
4. 第4章《植物的生长》:第1节《种子发芽》、第2节《植物的生长环境》、第3节《植物的生长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变化,认识春天的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使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循环和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让学生掌握磁铁的性质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的循环、磁铁的性质、植物的生长规律。
2. 教学重点:春天的变化、水的性质、磁铁的应用、种子发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里的春天变化,引导学生关注春天的特点。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春天的变化、水的性质、磁铁的应用等知识点。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春天变化、水的性质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 实验操作:进行水的循环、磁铁的性质等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变化、植物2. 水的性质、循环、水资源3. 磁铁的性质、应用4. 植物的生长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春天变化,画一幅春天的画。
(2)列举出水的三种性质,并举例说明。
(3)简述磁铁的性质,并举例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描述种子发芽的过程。
2. 答案:(1)略。
(2)水的三种性质:无色、无味、透明;冰融化成水;水可以导电。
小学科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本单元研究三个天体的本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通过观察活动、模拟实验、制作海报等方式认识三个天体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它们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锻炼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享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强调建构科学模型。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知道一天之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分一定的规律。
知道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知道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知道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
知道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知道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能通过观察比较图片的方式获取天体信息,并描述天体的外部特征。
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式推理、论证实验猜想。
能使用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模拟实验结果。
能在一天之中坚持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情况,制作和使用简易日晷。
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加工、筛选和整理资料。
能利用维恩图收集、整理、对比两个天体的信息特征。
能通过模拟实验收集事实证据,根据有说服力的事实证据调整自己的观点。
能意识到与其他星球相比较,地球是十分特别的星球,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地球。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1.研读课程标准,理清教学内容,分析教学背景。
2.制订单元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
3.作业设计基本流程:明确作业目标、选取情境素材、设定问题任务、设计评价标准和方式。
4.分层设计作业。
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2-4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2-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5.具体设计体系如下:五、课时作业仰望天空基础性作业()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A.月球B.太阳C.太阳和月球都是太阳和月球的相同点是()。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课堂作业本第46页内容1、一块条形磁铁不小心摔倒了地上断成两截。
其中的一截磁铁上有( ) 个磁极[单选题]A.1个B.2个(正确答案)C.3个2、下列( )不属于房屋的结构。
[单选题] *A.电视机、沙发(正确答案)B.门、窗C.承重墙体、楼板3、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 )。
[单选题] *A.乱砍乱伐B.保护环境(正确答案)C任意放牧4、空塑料瓶在( )情况下最不容易倒。
[单选题] *A.瓶口向下B.瓶底装一些沙(正确答案)C.瓶口向上5、以下()的船首形状可以让船在水中行驶得更快。
[单选题] *A.尖型(正确答案)B.方形C.圆形6、浮的材料可以用来造船,沉的材料不能用来造船。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7、究究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他应该选择()进行实验。
[单选题] *A.①和②B.①和③(正确答案)C.②和③8、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反应十分剧烈。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9、39 .一天中,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 ) [单选题] *A.东→西;长短长B.西→东;长短长(正确答案)C.东→西;低高低10、潜艇是能够在水下航行的船。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1、光年是一种时间单位。
[单选题] *A.对B.错(正确答案)12、我们发现,有些特征人与人之间有明显区别,但有些差别不大,甚至是一样的。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3、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叫固体。
( ) [单选题]错(正确答案)14、以下关于浮力描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在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B.水的浮力方向是向上的C.下沉的物体是不会受到浮力的(正确答案)15、蜡烛燃烧发生的变化属于( )。
[单选题]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正确答案)16、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就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7、设计制作小船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科学作业本》的有效利用一、想法由来1.教师的困惑。
科学教师,尤其是兼职的教师,因为时间、精力有限,因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会碰到一些困难,比如教学目标的达成、重难点的把握、实验记录的设计、教学效果的检测等。
2.课堂的规范。
《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第21条指出:书面作业不能太多,根据配套的课堂作业本,一般可在课堂上用5分钟的时间完成课堂作业。
一些观察、实验记录单均可视作科学课的课堂作业。
3.作业本的特点。
无论是内容的编写还是页面的设置它都更胜一筹,里面既有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检测,又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渗透着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作业本》主要分两个板块。
“活动记录”部分是特意为每一课的科学探究活动设置的,从静态的描述到动态的发展,从问题的提出到结果的猜想,从计划的制订到证据的搜集,从发现的表述到概念的形成,可谓面面俱到,还有着一定的坡度,能够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
“课堂练习”部分,通过判断、选择、作图、简答、填空、连线、分类等多种题目类型,巩固学生获得的科学知识、深化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的课还有“资料阅读”一块,是非常好的一个拓展,也是深受学生喜欢的一个板块。
所以,笔者认为:配套的《科学作业本》的有效利用是相对省时、省力且成效显著的。
那么,我们如何有效地利用手头上的《科学作业本》呢?二、实施策略1.教师先做,弥补自身知识缺陷我们得承认,很多教师由于没有受过正规的大学理科教学,原有的科学知识是有缺陷的,即便是这些专为小学生准备的作业,也有答不上来、答不准确的可能。
尝试答题,使教师在翻阅教科书与教学参考资料时有目标可循。
这样可以更合理地分配有限的时间,从而为“对症下药”做好准备工作。
因此,在阅读教材之前,可以试着独立地思考一下《科学作业本》中的题目,回忆、梳理、诊断一下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
对那些“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知识,不必再化大力气去深究;对那些模棱两可、似懂非懂的知识,要正视自己的知识缺陷,想办法加以弥补、提升。
第二单元种凤仙花4.播种发芽一、填空1.和很多植物一样,凤仙花的一生是从__________开始的。
2.种子发芽所需要的三个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在花盆里播种凤仙花,正确的操作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后要放在__________的地方。
4.凤仙花发芽出土了,长有________片叶子。
二、判断1.凤仙花是用根繁殖的。
( )2.种养凤仙花的花盆底部应该留-一个小洞便于流出多余的水。
( )3.凤仙花播种后应该天天浇水。
( )4.凤仙花的发芽时间和播种深度有关系,播种越深,发芽越迟。
( )5.凤仙花的种子多为圆球形,黑褐色。
( )三、选择1.和凤仙花一样,大多数植物都是通过( ) 繁殖后代的。
A.根B.茎C.种子2.凤仙花种子萌发适宜的环境是( )。
A.温暖、湿润B.较冷、湿润C.温暖、干燥3.为了保证凤仙花的正常生长,必须挑选( )的种子。
A.坚硬B.光滑C.饱满无损伤4.凤仙花种子发芽后最先长出来的是( ) 。
A.根B.茎C.叶5.几位同学在往花盆里播种凤仙花种子,准备好花盆和土 ,把一小块石头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装进细土。
这样做是为了( )。
A.使凤仙花的种子发芽更快B.使凤仙花的种子容易呼吸空气C.防止花盆内积水使凤仙花的种子腐烂四、简答题1.怎样播种才能让凤仙花的种子更好地发芽?2.影响种子发芽的原因有哪些?5.养护凤仙花一、填空1.凤仙花幼苗的第一对叶子是由其种子内部的__________发育而成的。
2.通过对比可以知道,凤仙花在__________土中的生长情况最糟。
二、判断1 .凤仙花的幼苗要每天浇水。
( )2.合理施肥可以促进凤仙花幼苗的生长。
( )3. 凤仙花的幼苗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生长情况是一样的。
( )4.凤仙花应该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 )5.小东不断给凤仙花施肥,希望它能在--周内快速长高,并开花结果。
一、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活动记录1.略2.判断题:(1)√(2)√(3)√2、种植我们的植物活动记录1.凤仙花的生长发育记录表(表中日期仅供参考,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而定)2.略课堂练习判断题(1)√ (2)× (3)× (4)√ (5)√资料阅读选择题(1)A (2)B (3)B (4)C3、我们先看到了根活动记录通过观察种下的种子,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我们还发现,根生长的方向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
课堂练习判断题(1)×(2)√(3)×(4)√(5)√(6)√(7)√(8)×(9)√4、种子变成了幼苗活动记录课堂练习1.填空题(1)阳光、空气。
(2)叶。
(3)太阳。
(4)水分,养料。
2.判断题(1)√(2)×(3)√(4)√(5)√3.简答题因为小老鼠吐出的二氧化碳和叶子从根部吸收的水分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制造氧气和养料,这就是光合作用。
其中氧气给小老鼠呼吸,所以,小老鼠不会被马上憋死。
5、茎越长越高活动记录:(仅供参考)观察凤仙花茎的高度变化统计图,我们发现:凤仙花在前三周茎生长速度很慢,第四周至第七周茎的生长速度很快,第七周以后茎的生长速度逐渐开始减慢。
课堂练习1.选择题(1)A (2)B2.判断题(1)√(2)√(3)√(4)√(5)×6、开花了,结果了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判断题(1)√(2)√(3)√(4)×(5)√(6)√7、我们的大丰收活动记录填图省略(1)一株凤仙花大约可以结出(20—30)个果实。
一株凤仙花大约可以收获(300—500)粒种子。
(2)300—500粒种子。
课堂练习判断题(1)×(2)√(3)√(4)√(5)×《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练习1、填空题。
(1)种子(2)选种2、判断题:(1)√(2)√(3)×(4)×(5)√(6)√(7)√(8)√(9)√3、选择题。
三年级科学(人教版)的课堂作业本通常会包含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练习和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由于我无法提供具体的实体作业本,我可以为您概括一下三年级科学(人教版)课堂作业本可能包含的内容和形式:
一、选择题
这类题目通常提供一些关于科学现象或概念的描述,要求学生从给定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二、填空题
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的知识,填写句子或段落中的空白部分,以检验他们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三、判断题
学生需要判断给定的陈述是否正确,这有助于他们明确科学概念的正确定义。
四、简答题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简要回答关于某个科学主题的问题,促进他们思考和总结所学知识。
五、观察与实验
作业本可能会包含一些观察或实验活动,要求学生在家
中或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这些
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六、画图题
学生可能需要根据所学内容绘制简单的图表或示意图,
如食物链、水的循环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
概念。
七、阅读理解
有时候,作业本会包含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后面跟着一些理解性的问题,以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从文
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家长和老师可以:
确保学生理解作业的要求和目的。
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独立思考。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但不要直接给出答案。
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并给予反馈和建议。
将作业作为学习的一部分,而不是额外的负担。
观察凤仙花茎的高度变化统计图,我们发现:凤仙花在前三周茎生长速度很慢,第四周至第七周茎的生长速度很快,第七周以后茎的生长速度逐渐开始减慢。
课堂练习
1.选择题(1)A (2)B
2.判断题(1)√(2)√(3)√(4)√(5)×
6、开花了,结果了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判断题(1) √ (2) √ (3) √ (4) ×(5)√ (6) √
7、我们的大丰收
活动记录
填图省略
(1)一株凤仙花大约可以结出(20—30)个果实。
一株凤仙花大约可以收获(300—500)粒种子。
(2)300—500粒种子。
课堂练习
判断题(1) × (2) √(3)√(4)√(5)×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练习
1、填空题。
(1)种子(2)选种
2、判断题:
(1)√(2)√(3)×(4)×(5)√(6)√(7)√(8)√(9)√3、选择题。
(1)A(2)C (3)B (4)B (5)C
4、连线题。
(1)直立茎红薯的茎(2)根支持、运输作用
缠绕茎凤仙花的茎茎制造养料
攀缘茎牵牛花的茎叶发育果实和种子
单元练习
1、判断题。
(1)√(2)×(3)√(4)√(5)√(6)√
2、选择题。
(1)A (2)C (3)B (4)A (5)A (6)B
3、列举。
请写出3种昆虫:蝴蝶、蝗虫、蚂蚁、蜻蜓等
4、略。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
1、温度与温度计
活动记录
课堂练习
1.填空题。
(1)冷热程度,摄氏度(℃)(2)温度计。
2.读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0℃37℃100℃
-5℃13℃-7℃
3.观察图形温度计回答问题。
(1)这是一支摄氏温度计吗?是
(2)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42℃。
(3)小明现在的体温是39℃。
(4)他发烧了吗?是(发烧了)
2、测量水的温度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判断题。
(1)√(2)√(3) ×(4)×(5)√(6)×(7)×
3、水结冰了
活动记录
1.比较冰和水,它们有哪些相同的特征和不同的特征
冰和水的相同特征:无色、无味、透明。
冰和水的不同特征:冰: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是固体
水: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是液体
2.略
课堂练习
填空(1)0℃(2)温度下降到0℃以下了(3)降低温度
4、冰融化了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选择题(1)C (2)C (3)B (4)B (5)A (6)A
5、水珠从哪里来
活动记录
6、水和水蒸气
活动记录
我的想法:碟子里的水变成了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了。
课堂练习
1、填空题。
(1)蒸发,凝结。
(2)下雨后地面变干,湿布擦桌子后变干
2、判断题。
(1)×(2)√(3)×(4)√
3.简答题。
(1)吹风机吹、晒太阳、吸干水分等。
(2)包装纸很冷,周围的气温较高,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凝结在纸上,变成了小水珠。
7、水的三态变化
活动记录
略(见教学参考书)
课堂练习
判断题。
(1)√(2)√(3)√(4)×
单元练习
1、判断题。
(1)√(2)×(3)×(4)√(5)√
2.选择题。
(1)B (2)C (3)C (4)A (5)B(6)B C (7)C (8)C
3.35℃6℃-4℃
4.(1)水温逐渐下降,下降速度先快后慢。
(2)23℃
《磁铁》单元
1、我们知道的磁铁
活动记录
1.略
2.磁铁的形状:条形、圆形、饼形、环形、马蹄形、槽形等
磁铁的用途:门吸、磁性文具盒、磁性白板、小电动机、指南针、喇叭等磁铁的性质:能吸铁、互相吸引、互相排开、隔着物体能吸铁、两端吸引力强等
课堂练习
1.略
2.以下物品用到了磁铁(1)(3)(4)(7)(8)
3.判断题(1)√(2)√(3)√(4)√(5)√
2、磁铁有磁性
活动记录
略
课堂练习
1、判断题(1)√(2)√(3)√(4)√(5)×
2、选择题(1) B (2) B
3、②③①
3、磁铁的两极
活动记录
略
课堂练习
1、填空题(1)磁极、两(2)互相吸引、互相排斥。
2、选择题(1)B (2)C (3)C (4)B
4、磁极的相互作用
活动记录
1.我发现:一块能自由转动的磁铁,静止时磁极的一端朝北,另一端朝南。
2.略
课堂练习
1.填空题。
(1)南北、南极、 S 、北极、 N
(2)吸引、排斥、吸引
(2)S极
2.判断题。
(1)×(2)√(3)√(4)×
5、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活动记录
略
课堂练习
1、判断题(1)√(2)√(3)×(4)×(5)√(6)×(7)×
2、改变、改变,略。
6、指南针
1.填空题。
(1)磁铁、磁针(2)方位盘、南极、北极(3)略。
2.选择题。
(1)C (2)B (3)C (4)A
3. 简答题。
方法一:用磁铁和指南针吸,吸住指南针北极的那端是磁铁南极,吸住指南针南极的就是磁铁北极。
方法二悬挂法,离磁铁较远处先用指南针判断方位,然后将磁铁悬挂,等待静止后观察磁铁的朝向。
7、做一个指南针
1.判断题。
(1)√(2)√(3)√
2.选择题。
(1)B (2)A (3)C
3.略。
单元练习
1.填空题。
(1)磁性(2)同极、异极(3)磁极、两
2.判断题。
(1)×(2)√(3)×(4)×(5)×(6)×
3.选择题。
(1)B (2)A (3)A (4)C (5)A
4.简答题
(1)方法一:用磁铁和指南针吸,吸住指南针北极的那端是磁铁南极,吸住指南针南极的就是磁铁北极。
方法二悬挂法,离磁铁较远处先用指南针判断方位,然后将磁铁悬挂,等待静止后观察磁铁的朝向。
(2)相互吸引,因为磁铁具有异极相吸的性质。
(3)用一块A去吸另一块B的中间,如果能吸住,A为磁铁;如果吸不住,则A为铁。
综合练习
1、填空题。
(1)先长出根,再长出茎和叶(2)叶,根,茎
(3)头、胸、腹,变态(4)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
(5)蒸发、凝结(6)南极,S,北极,N
(7)司南
2、判断题。
(1)×(2)×(3)√(4)√(5)√
(6)×(7)×(8)√(9)×(10)√
3、选择题。
(1)A (2)C(3)A (4)C (5)B (6)C(7)C (8)A (9)A
四、填空图。
(1)
(2)100C-50C
(3)固态到液态是融化,液态到固态是凝结,液态到气态是蒸发,气态到液态是凝结,固态到气态是升华,气态到固态是凝华。
(4)图看不清楚,可以参看教科书上的插图。
(西北)(北)
(西南)(东北)
(东南)
五、简答题:
1、答题要点: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用公式表示如下:
2、答题要点:共有二种方法,只要写出一种得十分。
一、用线系住磁铁的中间,把它挂在空中,等静止下来,指南的一端是南极,指北的一端是北极。
二、用一块已知南北极的磁铁的一个极去靠近,如果相吸,磁极正好相反;如果相斥,则磁极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