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中东》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407.80 KB
- 文档页数:7
《中东》教案(精选5篇)《中东》教案篇1中东第一节中东教学思想设计依据此次教改的精神,在课堂上老师要真正地关注同学,促使同学主动的、共性化的学习;提高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强调同学的主动性和参加性,让同学成为课堂真正的仆人。
在课堂形式的设计上则突出一个“动”:1.课前“动”收集资料:支配同学在课前收集关于中东(如:巴以冲突、中东名字的由来)以及苏伊士河运和土耳其海峡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培育和熬炼他们预习、自学的力量。
2.课上“动”a.在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供应舞台,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小组争论,大家相互沟通后达到和增加同学的胆识和表达力量;b.让同学以中东地区的一般老百姓的身份来体会和感受对和平的渴望,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并能非常好的达到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c.恰当地支配同学运用多媒体(如:投影仪、电脑),从而增加同学的参加意识,并调动同学的乐观性。
另外教具上还体现一个“新”:突出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主要内容融入电脑屏幕,令同学有新奇感。
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1.了解中东是一个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
2.知道中东地区的范围以及主要国家。
3.把握中东是一个两洋三洲、五海之地,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4.能简洁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缘由,并侧重于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5.进一步培育同学读图和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以及分析推断的力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育同学关注世界时事的意识,并呼吁世界和平。
教学重点1.中东地区是世界的热点地区,以及成为热点地区的缘由。
2.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预备老师1.教具:课件。
2.提前2~3个星期支配同学收看关于巴以冲突的新闻报道,并收集相关文字、图片资料。
3.将同学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7人左右。
4.为每个小组预备一张白纸和一支彩笔。
同学1.收集关于巴以冲突的新闻图片或文字资料。
2.了解中东名字的由来以及苏伊士水道和土耳其海峡的资料。
板书设计中东──世界热点地区(缘由之一)特别的地理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东西方交通要道教学设计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新课导入我想同学们都喜爱观看电视吧,今日老师就在这请你们观看电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要认真的看,看完后我有问题问大家。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
一、课程标准
1、能在地图上找出中东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读图说出其地理位置的特点。
2、能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二、教学重点
1、认识中东地区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
2、了解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生产和输出在世界的地位及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三、讲授方法和教学前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中东地区的资料,准备课上发言。
2、有关2003年美伊战争的录象。
教学课件
六、板书设计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
一、长期的热点地区
长期热点地区
二、重要的地理位置
1、范围
2、二洋三洲五海之地
土耳其海峡黑海里海
大西洋地中海
苏伊士运河红海
三、丰富的石油资源
1、石油储存、生产、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
2、中东石油的分布及主要产油国
3、石油输出路线。
第一节《中东》教学设计第一节《中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说出一则关于中东的新闻或一个与中东相关的词语。
(2)能看图比较中东与西亚范围的不同之处。
(3)能在“中东”地图上找出“两洋、三洲、五海”。
(4)能看图说出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分布。
2.能力目标通过读图,分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中东石油的分布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培养对地理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关注时事的意识、热爱和平的态度,正确看待和使用资,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东的战略性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
(2)难点: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中东石油对地区经济和国际政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法、问题讨论法、启发式谈话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等五、时安排:一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同学们,走过了我们临近的国家。
今天我们又踏入东半球其它国家。
第一站,我们到中东……(展示题)师:[问题]这个地区在哪里?为什么把这个地区叫做中东呢?[展示]中东在世界中的位置、名称历字简介。
师:中东和我们学过的西亚一样吗?请大家把中东和西亚比较一下,有什么区别?[展示]中东地区图与西亚图作比较。
[结论]中东比西亚多了个非洲埃及,少了一个阿富汗。
中东包括除阿富汗的西亚国家,北非的埃及和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师:请注意看图上哪些国家是跨洲的?分别跨了哪两个大洲?(土耳其跨亚洲和欧洲,埃及跨亚洲和非洲)师:请同学看这样一组关于中东地区的新闻报道(请男、女播音员播报)[展示]新闻报道内容师:再看摄影师在中东大地上拍下的几幅照片。
[展示]战争画面图师:这些报道和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这里战争频繁,所以成为世界的焦点,并且受到美国等大国的关注。
)[说话练习]如果你是中东的一名中学生,你有何感想?如果给你向所在国的领导人或世界人民说几句话的机会,此时你最想说什么?师:报道中都提到哪些战争?(两伊战争、中东战争、海湾战争、巴以冲突)[展示]中东——世界热点地区师:我们看看其中的中东战争是怎么回事?[]关于两次中东战争的介绍师提问:为什么中东的战争会有英国和法国插手?他们在争夺什么?(苏伊士运河)师追问:为什么要争夺苏伊士运河?(因为这里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
《8.1 中东》教学设计年级七年级科目地理任课教师课题第八章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说明中东地区的位置、范围。
能够从中东地形图上找到“一湾两洋三洲五海”,并通过读图分析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在联系东西方方面的重大作用,深刻理解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明确中东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其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理解并掌握中东地区石油的分布特点;理解中东石油的主要输出地区和输出路线。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有关俄罗斯的资料和地图,了解中东的位置、地形等特点,学生学会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自然资源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中东地处“三洲五海之地”的地理位置,2.中东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出口在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及对本区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中东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的地理背景既是教学重点亦为教学难点影片《红海行动》,是根据真实事件“也门撤侨”改编,故事就发生在中东地区!影片《红海行动》,是根据真实事件“也门撤侨”改编,故事就发生在中东地区!战争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流离失所……痛别亲人……是满目疮痍,是一片废墟……战争是残酷的,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只是有幸生活在和平的中国!而中东地区也成为世界上长期的热点地区。
位置之争石油之争淡水之争宗教之争中东——长期的热点地区请同学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中东是什么样?[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发言,说一说中东地区的资源情况、政治局势、宗教问题、领土问题等。
为什么中东地区战乱如此频繁?我们主要从地理位置、资源来分析其根源。
自学质疑:1. 读图说明中东地区的位置、范围。
从中东地形图上找到“一湾两洋三洲五海”。
2. 通过读图分析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在联系东西方方面的重大作用,深刻理解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找出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分布地区,说明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4. 利用中东石油的主要输出路线,说明石油输出的地区。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8章第1节《中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关注的焦点,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是民族矛盾、宗教纠纷、文化差异、对资源的争夺等多种因素交织的地区。
本节课通过介绍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中东地区的复杂性可能使得学生对这一地区的认识存在误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东问题,培养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等内容,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东问题,培养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等内容。
2.难点: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东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中东事件,引导学生了解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8章第1节《中东》。
2.课件:中东地区的地图、图片、事件案例等。
3.学具: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东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提问:“中东地区为什么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2.呈现(10分钟)展示中东地区的图片,包括阿拉伯人、犹太人等民族的生活场景,提问:“中东地区有哪些主要的民族?”3.操练(10分钟)分发案例材料,让学生阅读,然后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中东问题的复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4.巩固(10分钟)总结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等内容,让学生在笔记本上做好笔记。
中东教学设计(优选5篇)中东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第八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二战后世界的热点地区──中东,围绕中东之所以成为世界焦点的原因逐一展开。
本节课主要讲重要位置和石油资源两个原因。
通过本节课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说出一则关于中东的新闻或一个与中东相关的词语。
(2)能看图比较中东与西亚范围的不同之处。
(3)能在“中东”地图上找出“两洋、三洲、五海”。
(4)能看图说出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分布。
2.能力目标通过读图,分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中东石油的分布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培养对地理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关注时事的意识、热爱和平的态度,正确看待和使用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东的战略性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
(2)难点: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中东石油对地区经济和国际政治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对新事物易产生兴趣,好奇心强,但不稳定。
因此,在教学中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过日本、东南亚等区域地理知识,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有一定了解,且具备基本读图和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由于初一学生的阅历浅、知识面较狭窄等因素,看问题的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法、问题讨论法、启发式谈话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师用深情生动的语言导入]地球母亲的孩子很多,却有一个孩子倍受灾难,频繁的冲突、战争,再有自然灾害的侵扰,本来干涸的身躯,又千疮百孔,被割被抢更是灾难深重,它就是母亲最关注的孩子——中东地区!(展示课题)课题质疑通过深情生动的语言导入并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激发学生兴趣,为本课一个良好开端。
中东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作为区域地理的内容,“中东”这一节的教材并没有着重于某一个国家,而是对整个区域进行了总体描述。
教材突出了以下几点:①长期的热点地区;②重要的地理位置;③丰富的石油资源;④匮乏的水资源;⑤文化的差异。
其目的在于了解该区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思考等途径培养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二、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通过读图说明中东地区的范围、位置;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学会运用地图、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及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3、通过读中东河流图及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并讨论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和冲突。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搜集和阅读资料、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过程,逐步掌握运用地理信息进行案例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及人地协调观念;明确在各国、各民族关系中,应强调对话而非对抗,呼吁世界和平。
三、重点、难点重点:1、中东处于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2、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生产和输出在世界的地位及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3、中东地区干旱的气候,水资源的分配4、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难点:1、中东地区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2、本区联系两洋三洲五海的枢纽地位3、中东石油输出路线四、教法学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读图分析+分组讨论练习”的教学方式为主,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体现地理课堂的特色。
同时通过多媒体动画突破重点难点。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基本过程新课导入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多媒体播放一组中东战争的图片)。
知道这组图片反映的是哪里的现状吗?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点出这节课要学的内容。
讲授新课你知道哪些关于中东的词语?比如阿拉伯人、石油……学生可能会说出很多,比如美伊战争、巴以冲突、苏伊士运河、波斯湾、犹太人、水资源缺乏……承转:正如同学们所说,二战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地区像中东一样,一直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中东》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中东》是本册教材的开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东地区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中东地区的矛盾冲突较为复杂,学生可能对此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查询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宗教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文化。
2.难点:中东地区矛盾冲突的原因及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东地区的问题。
2.利用地图、资料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东地区的矛盾冲突。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首关于中东地区的歌曲《中东,我的故乡》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
2.新课导入:介绍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和宗教文化,引导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基本情况。
3.地图观察:让学生观察中东地区的地图,指出主要的国家和地区,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4.资料查询:让学生分组查找关于中东地区矛盾冲突的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矛盾冲突的原因及影响。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中东地区的矛盾冲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和宗教文化的重要性。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中东地区矛盾冲突的小论文。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中东》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要求1.读图说明中东的范围、位置;与西亚的区别;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明确中东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3.通过读河流图及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并讨论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和冲突。
4.通过阅读材料及图片,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能力目标1.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当今的热点问题.情感目标联系当前中东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1.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教学难点1.中东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重要的石油运输线;2. 中东地区的动荡不安与本地区的位置、资源的关系。
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本节教材分2课时讲授。
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建议在教学中注意以下问题。
1.本课与时事联系紧密,在课前可安排学生通过报纸、电视或互联网,有意识地收集相关的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分析资料,以便在课上引导学生从事实出发,有充足的思维素材,展开进一步的学习。
但要注意,对一些政治事件及相关名词、概念的解释不必过多。
2.本课教学中地图的使用率较高,多为各部分文字教材的引申内容、细化内容,是学生逐步深入的思维活动的基础和依据。
授课时要注意每幅地图不同的呈现形式及不同作用,对地图信息要进行有效的提取和充分的挖掘。
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地图入手,从感性入手,探究性地学习地理知识。
3.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
树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新课引入──“长期的热点地区”】新课导入部分,建议采取以下方式。
播放录像。
教师课前搜集有关录像,如第一部分“千年争端,今日焦点”。
看录像时,要求学生记录并思考:(1)中东的地理概念是什么?(2)中东地区的千年争端因何而起?(3)中东成为今日焦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学生看录像后,结合书上资料,再做出简要回答。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中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中东》主要介绍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等问题。
本节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对中东地区的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教材通过地图、图片、数据等形式,生动地展示了中东地区的特点,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中东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于中东地区的矛盾和冲突可能了解不多。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可能对一些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知识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对中东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等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数据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认识和理解中东问题,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等问题。
2.针对重难点,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对中东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数据等形式,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对中东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地图、图片、数据等教学素材。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中东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
然后,简要介绍中东地区的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图片、数据等形式,展示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等问题。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中东》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中东》教材从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资源争夺、宗教文化矛盾、民族矛盾和领土纷争等方面,全面介绍了中东地区的历史和现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东地区的特点,以及中东问题的关键。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但是,对于中东地区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中东问题,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中东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资源争夺、宗教文化矛盾、民族矛盾和领土纷争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片,学生能够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理解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以和平、合作、发展的态度,看待中东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资源争夺、宗教文化矛盾、民族矛盾和领土纷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中东问题,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中东案例,让学生了解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地图和图片教学法:通过地图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和案例材料。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题目。
3.准备好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东地区的地图和图片,让学生对中东地区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中东地区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中东地区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中东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河流、宗教、文化等。
中东教学设计4篇中东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东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东教学设计1一、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知道中东地区的范围、主要国家及城市、重要的临海、海峡及运河;记住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原因,宗教类型,文化的差异和矛盾。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运用地图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统计数字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及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3、通过中东河流图及气候图,分析本区产生水资源匮乏的原因,和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
4、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产生的原因。
5、通过学习,能总结出本区成为热点地区的主要原因。
(三)德育渗透点1、使学生养成关注世界上焦点地区和焦点问题的习惯,学会从地理的角度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
2、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
3、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平等观念,呼吁世界和平,反对战争。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突破(一)重点1、总结、归纳中东长期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
2、中东地区战略性的地理位置。
3、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输出及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4、气候和河流分布特点,文化宗教的差异。
(二)难点1、运用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一个地区对世界影响较大的原因。
2、分析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重要作用。
3、正确看待和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突破1、通过读中东地区图,引导学生分析出中东周围的临近海洋,地处的大洲,总结出中东地处联系三大洲,沟通两大洋的重要战略位置,并通过填图练习进行巩固。
2、丰富的石油资源部分,把中东石油的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比例数一一列出,进行比较,说明其在世界中的地位。
《中东》教学设计(通用5篇)《中东》教学设计篇1教案设计思路: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力求创设让同学真正自主学习的情境,使同学做到──问我所思,说我所想。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地理学习,同学已积累和拥有肯定的自主学习地理的阅历,同时中东又是当今世界一大热点地区,相关资料较简单找到,有利于同学搜集资料。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引导同学由生活走进地理。
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及同学对生活的体验,培育同学关怀世界大事,关注世界和平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其次部分:从地理的角度探究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深化同学原有的生活体验,促使地理新学问点和力量的形成。
第三部分:创设情境,师生角色互换,让同学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培育同学梳理学问、处理并运用信息的力量。
在课堂教学评价上,本节课重视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设计课堂活动及自我评价表,尝试发挥自我评价的诊断和激励功能。
教学目的:1.读图查找中东的范围、位置和五大石油生产国,说明地理位置三洲五海的的重要性。
2.学会运用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储量、产量占世界的地位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3.培育同学对地理信息的整理、对比和分析推断等思维力量,促进熟悉客观世界力量与水平螺旋式上升。
4.引导同学关注世界热点、国家大事,培育同学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可持续进展的资源观。
重点:1.中东重要的地理位置。
2.中东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出口在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及对本区和世界经济进展的影响。
难点:1.同学读图、分析力量的培育。
2.同学对地理信息的处理力量培育。
教学预备:利用媒体的时事报道,引导同学关注伊拉克战事进展及战斗对中东地区和世界造成的影响。
利用身边的信息载体如书报、网络等查找中东热点问题成因及相关信息,并组织同学进行资料互换。
3.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新课导入]老师:同学们,走过了我们接近的国家,今日我们又踏入了东半球其它的国家,第一站,我们来到中东……课件展现:第八章东半球其它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中东一、探热解中东老师:请留意大屏幕。
中东》精品教案(第1 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读图分析中东“两洋三洲五海之地”的位置。
读图了解中东的范围及中东与西亚的区别与联系。
了解中东的地形区及地区特点。
运用资料了解中东石油资源的地位、分布、主要产油国、石油输出路线。
归纳中东成为战争、冲突不断的热点地区的原因一和原因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了解中东成为战争、冲突不断的热点地区的原因。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中东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资源条件,树立因果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态度。
【教学重点】中东成为战争、冲突不断的热点地区的原因一:“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的位置。
中东成为战争、冲突不断的热点地区的原因二:石油资源丰富。
【教学难点】中东“两洋三洲五海之地”的位置。
中东石油资源分布及主要产油国。
【教学方法】读较分析、资料归纳、讨论、教师讲解【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 课时(第1 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2003 年,以美英为首的多国部队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
2011年底,美国部队撤出伊拉克,宣告战争结束。
伊拉克位于哪里?(位于中东)为什么中东是世界上战争、冲突不断的热点地区?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中东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状况。
二、新课学习(一)“三洲五海之地”1. 位置和范围:(1)位置中东位于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
中东地处哪三个大洲之间?(亚、非、欧)中东地处哪两个大洋之间?(大西洋和印度洋)中东地处哪五个海之间?(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之间)活动:认识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 读图,找出中东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填入下面表格。
2. 中东周围有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其中哪一个是湖泊?里海,叫海不是海,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咸水湖。
3. 在下列框图中填出相互连通的海洋名称。
(略)4. 说一说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在东西方联系方面的重要性。
土耳其海峡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黑海出入地中海的门户。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中东》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中东》主要介绍了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等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对中东地区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认识中东地区的特点,理解中东问题的关键。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世界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中东地区的了解相对较浅,对于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宗教纠纷等复杂问题可能存在误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
2.使学生掌握中东地区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等主要问题。
3.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中东地区的主要问题。
2.教学难点:中东地区民族矛盾、宗教纠纷的复杂性,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中东地区的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东地区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宗教纠纷等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准备好案例分析的相关资料。
3.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资源,引导学生回顾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等问题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东地区的复杂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展示的问题,分析中东地区民族矛盾、宗教纠纷的成因,以及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的影响。
第一节《中东》教学设计
Section 1 teaching design of the Middle East
第一节《中东》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
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
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一节《中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说出一则关于中东的新闻或一个与中东相关的词语。
(2)能看图比较中东与西亚范围的不同之处。
(3)能在“中东”地图上找出“两洋、三洲、五海”。
(4)能看图说出中东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分布。
2.能力目标
通过读图,分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中东石油的分布以及对
世界的影响,培养对地理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关注时事的意识、热爱和平的态度,
正确看待和使用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东的战略性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
(2)难点: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中东石油对地
区经济和国际政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法、问题讨论法、启发式谈话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走过了我们临近的国家。
今天我们又踏入东半球其它国家。
第一站,我们来到中东……(展示课题)
师:[问题]这个地区在哪里?为什么把这个地区叫做中东呢?
[课件展示]中东在世界中的位置、名称来历文字简介。
师:中东和我们学过的西亚一样吗?请大家把中东和西亚比较一下,有什么区别?
[课件展示]中东地区图与西亚图作比较。
[结论]中东比西亚多了个非洲埃及,少了一个阿富汗。
中东包括除阿富汗的西亚国家,北非的埃及和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师:请注意看图上哪些国家是跨洲的?分别跨了哪两个大洲?(土耳其跨亚洲和欧洲,埃及跨亚洲和非洲)
师:请同学看这样一组关于中东地区的新闻报道(请男、女播音员播报)
[课件展示]新闻报道内容
师:再看摄影师在中东大地上拍下的几幅照片。
[课件展示]战争画面图
师:这些报道和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这里战争频繁,所以成为世界的焦点,并且受到美国等大国的关注。
)
[说话练习]如果你是xxx中学生,你有何感想?如果给你向所在国的领导人或世界人民说几句话的机会,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师:报道中都提到哪些战争?(两伊战争、中东战争、海湾战争、巴以冲突)
[课件展示]中东——世界热点地区
师:我们来看看其中的中东战争是怎么回事?
[课件]关于两次中东战争的介绍
师提问:为什么中东的战争会有英国和法国插手?他们在争夺什么?(苏伊士运河)
师追问:为什么要争夺苏伊士运河?(因为这里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
[课件展示]焦点一:位于世界重要的战略位置
[课件展示]中东地区图(一湾、两洋、三洲、五海)指导学生读图。
师提问:你怎样来描述中东地区的海陆位置?
位于亚洲西部,欧洲的东南,非洲的东北(地跨三大洲)。
师提问:这一地区有哪些主要水域?(五海,一湾)师追问:这些水域当中,哪些是相通的?通过哪些水道相通?(里海和地中海通过土耳其海峡相连,地中海和红海通过苏伊士运河相连,阿拉伯海和波斯湾通过霍尔木兹海峡相连)师追问:除了内部相通外,哪些水域还和外面的大洋相连?(地中海与大西洋,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相连)
[活动]完成第1题第(1)小题。
[课件展示]表格图答案
师:刚才我们还提到了海湾战争,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场战争是怎么回事?
[课件展示]海湾战争资料。
师:美国插手中东问题的关键性原因是什么?(石油问
题)[课件展示]焦点二:为石油而战---丰富的石油资源。
讲小笑话[课件展示]
[课件展示]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
[讨论]中东石油在世界的地位(储量:最大;产量:最多;出口量:最多)
[课件展示]中东石油的分布。
[讨论]中东石油的分布状况;(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
[课件展示]世界主要产油国石油储量(中东五大产油国占中东63%)
[课件展示]波斯湾图文介绍。
[角色扮演]如果你是日本、美国、英国石油公司的总裁,要从中东进口石油,最短航线需要经过哪些海峡、海洋、运河?
[课件展示]航线a、b、c图。
[课件展示]a b c三线到达的国家。
师小结:由此可见,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需要中东的石油资源,以美国为首的这些国家在中东有着很大的利益可图,因此,他们要干涉中东事务。
[讨论]发达国家为什么要疯狂的争夺石油?(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据估计,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其它地区的石油储量只够开采xx年,中东的石油储量可开采80年,中东地区必将面对石油枯竭的问题。
)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中东石油用完,其经济将如何发展,人民的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可以发展旅游业、信息产业、交通运输业等)
总结
本节课我们分析了中东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的两个原因: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
这两点都是这个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但这些优势条件在给它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麻烦,少数发达国家由于这些优势而不断在这个地区挑起一
些争端,引发了许多战争。
下节课我们继续来讨论引发战争的另外两个原因:匮乏的水资源、文化差异。
作业:1.完成课本中活动题空格填充。
2.完成填充图册相关内容。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