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跷脉、阴跷脉
- 格式:ppt
- 大小:3.46 MB
- 文档页数:66
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阴维脉循⾏路线阳跷脉:奇经⼋脉之⼀,是⾜太阳之别脉。
起于跟中⽳,循外踝上⾏,⼊风池⽳。
阴阳跷脉交阳跷脉会于⽬内眦,⼊属于脑,故《灵枢寒热病》有“阳⽓盛则⽬,阴⽓盛则瞑⽬”的说法。
阳蹻盛,则不易⼊睡。
阳跷脉失调时,会出现肢体内侧肌⾁弛缓⽽外侧拘急的病症。
基本功能:跷,有跷捷轻健的含义。
跷脉的主要功能有:基本功能1、主司下肢运动:跷脉从下肢内、外侧分别上⾏于头⾯,具有交通⼀⾝阴阳之⽓和调节肢体肌⾁运动的功能,主要可使下肢运动灵活跷健。
2、司眼睑开合:由于阴阳跷脉交会于⽬内眦,故认为跷脉具有濡养眼⽬和司眼睑开合⽽影响寤寐的作⽤。
阴阳跷脉⽤药: ⾁桂防⼰穿⼭甲虎⾻阳跷脉循⾏图:起于⾜跟外侧,经外踝上⾏腓⾻后缘,沿股部外侧和胁后上肩,过颈部上阳跷脉循⾏图:挟⼝⾓,进⼊⽬内眦,与阴跷脉会合,再沿⾜太阳经上额,与⾜少阳经合于风池。
阳跷脉循⾏⽅向:⾜→项阳跷脉循⾏⽅向阳跷脉循⾏路线⽰意:起于⾜外→腓⾻后→股外→胁后→肩→颈→⼝⾓→⽬内眦→阳跷脉循⾏路线⽰意:额→项(风池)。
阳跷脉交会腧⽳阳跷脉交会腧⽳:申脉、仆参、跗阳(⾜太阳经)、居髎(⾜少阳经)、臑俞(⼿太阳经)、肩髃、巨⾻(⼿阳明经)、天髎(⼿少阳经)、地仓、巨髎、承泣(⾜阳明经)、睛明(⾜太阳经)。
阳跷脉联系脏腑:阳跷脉联系脏腑:咽喉、眼⽬、脑。
阳跷脉主要病候:⽬痛从内眦始、不眠。
该脉发⽣病变,主要表现为失眠,⽬痛从内眦始等。
患阳蹻脉疾病者,有下列病候:阴⽓不⾜,阳⽓偏盛,常不见眠。
阳跷脉交会腧⽳:阳跷脉交会腧⽳:申脉、仆参、跗阳(⾜太阳经)、居髎(⾜少阳经)、臑俞(⼿太阳经)、肩髃、巨⾻(⼿阳明经)、天髎(⼿少阳经)、地仓、巨髎、承泣(⾜阳明经)、睛明(⾜太阳经)。
阴跷脉:“奇经⼋脉”之⼀,乃⾜少阴肾经之别脉。
阴跷脉起于跟中,起于⾜少阴肾经之然⾕⽳,再循内踝上⾏腹股、⽣殖器、胸腹,再上⾏⾄咽喉,并⾄睛明⽳。
《难经》:“阴蹻为病,阳缓⽽阴急。
光明中医讲解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
带脉
1
循行部位
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
在腹面的带脉下垂到少腹。
2
基本功能
带脉围腰一周,犹如束带,能约束纵行诸脉。
阴跷脉、阳跷脉
1
循行部位
跷脉左右成对。
阴跷脉、阳跷脉均起于足踝下。
阴跷脉从内踝下照海穴分出,沿内踝后直上下肢内侧,经前阴,沿腹、胸进入缺盆,出行于人迎穴之前,经鼻旁,到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阳跷脉会合。
阳跷脉从外踝下申脉穴分出,沿外踝后上行,经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阴跷脉会合,再上行进入髪际,向下到达耳后,与足少阳胆经会于项后。
2
基本功能
跷,有轻健跷捷的意思。
有濡养眼目、司眼睑之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
古人还有阴阳跷脉“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之说。
阴维脉、阳维脉
1
循行部位
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足三阴经交会之处,沿下肢内侧上行,至腹部,与足太阴脾经同行,到胁部,与足厥阴经相合,然后上行至咽部,
与任脉相会。
阳维脉起于外踝下,与足少阳胆经并行,沿下肢外侧向上,经躯干部后外侧,从腋后上肩,经颈部、耳后,前行到额部,分布于头侧及项后,与督脉会合。
2
基本功能
维,有维系的意思。
阴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阴”;阳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阳”。
奇经八脉中医名词解释一、奇经八脉的概述奇经八脉是中医对人体经络的一种分类方法,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阳跷脉、阴跷脉共8条。
与十二正经不同,奇经八脉不直接隶属于脏腑,而是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具有统率、联络和调节的作用。
二、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1.统率气血:奇经八脉是十二经脉之外的重要经络,能够调节气血的运行,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
2.调节内分泌:奇经八脉与内分泌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调节人体的激素分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3.联络脏腑:奇经八脉联络全身各脏腑,能够调节脏腑的功能,维持身体的健康。
三、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的关系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共同完成人体气血的运行和调节。
四、奇经八脉的病变表现当奇经八脉出现病变时,常常表现为相关症状,如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
此外,还可能出现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等症状。
五、奇经八脉的调理方法调理奇经八脉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治疗方法,以及中药调理、食疗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症状,促进身体的康复。
六、奇经八脉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调理奇经八脉。
例如,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可以通过针灸和推拿等方法来调节奇经八脉的气血运行,从而改善症状。
对于一些疼痛患者,可以采用拔罐等方法来缓解疼痛。
七、奇经八脉与其他中医理论的关联奇经八脉与其他中医理论有着密切的关联,如脏腑理论、经络理论等。
通过调节奇经八脉,可以影响脏腑的功能,改善身体状况。
同时,奇经八脉还与中医的阴阳五行等理论密切相关,是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奇经八脉在现代医学研究中的价值现代医学对奇经八脉的研究表明,奇经八脉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研究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可以进一步揭示人体的奥秘,为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阴跷脉和阳跷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阴跷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阴跷脉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一条重要脉络,它在中医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以下是阴跷脉的一些作用和功能主治的列点:1.通络活血:阴跷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一条重要脉络,它能够促进气血的流通,畅通经络,活血化瘀,有助于治疗经络阻滞、气血不畅等相关疾病。
2.温经散寒:阴跷脉是体内阴气的主要流动渠道,在寒气侵袭的时候,阴跷脉可以通过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起到温经散寒的作用,有助于治疗寒疾、阳痿遗精等疾病。
3.调理脏腑:阴跷脉通过与脏腑的相互联系,可以调理脏腑功能,平衡体内阴阳,改善内脏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如肝郁、脾虚等。
4.缓解疼痛:阴跷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一条重要脉络,它具有缓解疼痛的作用,可以通过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缓解各种痛症,如头痛、风湿痛等。
5.养护精神:阴跷脉和心经有相互连接的关系,通过调理心经,阴跷脉可以养护精神,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失眠等情绪相关问题。
阳跷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阳跷脉同样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一条重要脉络,它在中医学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以下是阳跷脉的一些作用和功能主治的列点:1.活化阳气:阳跷脉作为阳气的主要流动渠道,可以通过调理阳气的运行,活化阳气,有助于治疗阳气不足、寒疾等疾病。
2.强健体魄:阳跷脉可以通过活化阳气,增强体质,强健体魄,提高抵抗力,有助于预防疾病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3.开窍醒脑:阳跷脉与头部有相互联系,通过调理阳气的运行,可以开窍醒脑,改善头晕、头痛等问题。
4.改善气滞血瘀:阳跷脉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气滞血瘀引起的疾病,如痛经、痛肩等问题。
5.调节内分泌:阳跷脉对于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促进内分泌的平衡,缓解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疾病,如经闭、月经不调等。
阴跷脉和阳跷脉作为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两条重要脉络,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通过恰当调理和运用,可以有效地改善相关疾病和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倪海厦人纪针灸019(阳跷脉,阴跷脉)
三十三:阳跷脉
申脉主阳跷
阳跷的郄穴:跗阳
阳跷脉起于跟中,走三步退两步,阳急阴缓在阳跷脉上治。
阳跷脉横跨在胆经与膀胱经的交接上,一路到背后,再到头部。
三十四:阴跷脉
照海主阴跷,走一步退两步,阴急阳缓,在阴跷脉上治。
这种病在正经上没有,在奇经上才会有
阴跷脉从内踝上来,中间与冲脉有相交的地方,一直上到咽喉。
任脉和阴跷脉都经过喉咙
所以下列缺和照海,任何的喉病都可以治:扁桃体,甲状腺。
八:阴阳跷脉是什么?_阴阳跷脉穴位图及作用分析[导读]一、睛明穴——卫阳之气升起的地方。
“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趾之端。
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手太阳,下至手小指之间外一、睛明穴——卫阳之气升起的地方。
“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趾之端。
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手太阳,下至手小指之间外侧。
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足少阳,注小趾次趾之间。
以上循手少阳之分侧,下至小指之间。
别者以上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以下行,至跗上,入五趾之间。
其散者,从耳下下手阳明,入大指之间,入掌中。
”《灵枢·卫气行》我们看到伴随着日出,卫阳之气从阴出阳的主要出口就是睛明穴(内眼角)。
由此可以更深刻理解师父的刺攒竹为何功效强大。
希望同门们重视。
二、阳跷脉——卫气从阴到阳的桥梁。
白天日出,卫气从足太阳膀胱经开始(始出于睛明穴)通过膀胱经分行于诸阳经,阳跷脉渐盛,目张而醒。
【循行】阳跷脉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别,起于申脉穴,沿腿部膀胱经逆行,到大腿及臀部外侧,到肩胛外侧,经巨骨到人迎、地仓、最后到内眼角,五脉会于睛明穴。
三、阴跷脉——卫气从阳到阴的桥梁。
【卫气从阳入阴】“......阳尽于阴,阴受气矣。
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周。
”《灵枢·卫气行》卫气由表返内的主要通道是肾与足少阴肾经,阴跷脉为足少阳肾经之别,故阴跷脉是主要桥梁。
【循行】阴跷者足少阴之别脉,其脉起于跟中足少阴然谷穴之后,同足少阴循内踝下照海穴,上内踝上二寸,以交信为郄,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至喉咙,交贯冲脉,入鼽内廉,上行属目内眦,与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五脉会于睛明而上行。
《奇经八脉考》其中脾胃是卫气周而复始的关键所在,所以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说,是因为脾胃问题影响了卫气的运行,卫气的正常运行是维持正常睡眠的基础。
阴跷脉和阳跷脉阴跷脉和阳跷脉【阳跷脉】起于外踝下申脉穴,经外踝后上行腓骨后缘,经股部外侧,再沿髋、胁、肩、颈的外侧,上夹口角,到达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阴跷脉会合,再上行经额,与足少阳胆经会于风池。
阳跷脉1.循行部位: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足太阳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上行,经下肢外侧后缘上行至腹部。
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眼内角。
与足太阳经和阴骄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行与足少阳经会合于项后的风池穴。
2.生理功能: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
同时还有濡养眼目,司眼睑的开合和下肢运动的作用。
3.主要临床表现:腿腹肌削,痿痹无力,下肢阴经弛缓或阳经拘急的足外翻,癫狂、嗜睡或失眠,目内眦赤痛,眼睑下垂或两目开合失司,舌淡,苔白,脉虚。
4.交会腧穴:申脉、仆参、跗阳(足太阳经)、居髎(足少阳经)、臑俞(手太阳经)、肩髃、巨骨(手阳明经)、天髎(手少阳经)、地仓、巨髎、承泣(足阳明经)睛明(足太阳经)。
5.病机分析:阴跷脉、阳跷脉行于下肢,维持下肢正常的生理活动。
气血虚衰,跷脉失养则腿腹肌削,屡痹无力,行走欹斜或两足瘛疭;跷脉上行至目内毗,阴跷脉、阳跷脉阴阳失调,则嗜睡或失眠;跷脉虚衰,经脉失养,则司眼睑开合功能失司或眼睑下垂;舌淡,苔白,脉虚为虚弱之象。
【阴跷脉】起于内踝下照海穴,经过内踝后,沿下肢内侧上行,经阴部,沿腹、胸进入缺盆,再上行,出人迎穴之前,经鼻旁,到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阳跷脉会合。
阴蹻脉1.循行部位: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足少阴经的照海穴,通过内踝上行,沿大腿的内侧进入前阴部,沿躯干腹面上行,至胸部人于缺盆,上行于喉结旁足阳明经的人迎穴之前,到达鼻旁,连属眼内角,与足太阳、阳矫脉会合而上行。
2.生理功能:控制眼睛的开合和肌肉的运动。
阴蹻脉主阴气,司下肢运动。
3.主要临床表现:阴蹻为病,肢体外侧肌肉驰缓而内侧肌肉拘急的足内翻、腿腹肌削,痿痹无力喉痛、嗜睡或。
奇经八脉图人体奇经八脉图?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奇者,异也。
因其异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
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
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一、督脉循行图?督脉穴歌督脉行脉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中枢长,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开,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督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1.循行部位:督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向后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属脑,沿头部正中线,上至巅顶的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寥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2.分支: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部,在尾骨端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贯脊,属肾。
第二支,从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
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子眼内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人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
3.生理功能:(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督脉循身之背,背为阳,说明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
另外,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穴,督脉对阳经有调节作用,故有“总督一身阳经”之说。
(2)反映脑、肾及脊髓的功能:督脉属脑,络肾。
肾生髓,脑为髓海。
督脉与脑、肾、脊髓的关系十分密切。
(3)主生殖功能:督脉络肾,与肾气相通,肾主生殖,故督脉与生殖功能有关。
??任脉穴歌任脉中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二阴间,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联,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端。
?任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1.循行部位: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于会阴,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上行,经咽喉部(天突穴),到达下唇内,左右分行,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
阴跷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一、阴跷脉的作用阴跷脉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经络,主要负责调节和供应身体的阴气和精血。
它起源于足厥阴肝经,在身体中纵贯经过胸腹部,最后分布于手少阴心经的相关部位。
阴跷脉的主要作用包括:1.传输阴气和精血:阴跷脉可以输送和供应身体的阴气和精血,保证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正常运行和养生。
2.调节阴阳平衡:阴跷脉在阴阳平衡中起到重要调节作用,保持人体内阴阳相对稳定的状态。
3.维持脏腑功能:阴跷脉与五脏六腑有密切的关联,通过调节阴气和精血的供应,维持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
4.调整情绪和心理状态:阴跷脉与心经相连,对情绪和心理状态的调节有一定的影响,可以帮助缓解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问题。
二、阴跷脉的功能主治阴跷脉在中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功能主治,下面列举了其中几个常见的疾病和症状。
1.血液循环障碍:阴跷脉是血液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阴跷脉出现问题,可能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引发头晕、心悸、四肢麻木等症状。
2.月经失调:阴跷脉与女性月经有密切的关联,如果阴跷脉出现问题,可能导致月经失调,包括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或提前、痛经等问题。
3.情绪不稳定:阴跷脉与心经相连,心经在中医学中是与情绪有关的经络,如果阴跷脉出现问题,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等问题。
4.长期疲劳:阴跷脉是供应身体能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阴跷脉功能受阻,可能导致长期疲劳、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
5.高血压:阴跷脉的功能障碍可能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引起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三、保护阴跷脉的方法保护阴跷脉的健康对于维持人体阴阳平衡、促进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下面列举了一些保护阴跷脉的方法:1.健康饮食: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减少高脂、高糖、高盐的摄入。
2.适量运动: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护阴跷脉的健康。
3.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放松身心,减轻压力,有助于保护阴跷脉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