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用线段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格式:docx
- 大小:22.15 KB
- 文档页数:4
线段图助力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1. 提供直观的数据呈现方式线段图是一种直观、清晰的图表形式,通过横向或纵向的线段长度来表示不同数据的大小,能够直观地展示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趋势。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数学问题、科学问题、生活问题等,而这些问题通常需要运用到一定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通过线段图的形式呈现数据,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分析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2.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线段图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直观地理解数据,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小学生需要通过线段图来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和规则,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思维加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二、如何运用线段图来提升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1. 结合实际问题,引入线段图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境,选取一些实际的问题,通过线段图的形式将数据呈现出来。
可以通过调查同学们的身高和体重数据,制作身高体重线段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线段图分析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统计同学们每天的作业完成情况,制作完成作业情况线段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线段图分析每天的作业完成情况的变化趋势。
2.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入线段图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线段图来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组活动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制作线段图,分析数据,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营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通过以上的方法,线段图可以成为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有效工具。
线段图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中运用线段图,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兴趣。
如何巧画线段图提升三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摘要]解决问题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一些文字叙述比较抽象,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的问题理解起来困难较大。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数量关系,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线段图将是此类问题的一根拐杖。
本文主要讲述了当今教学模式中画线段图法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也阐述了我们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画线段图法,从而帮助学生有效的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画线段图解决问题一、画线段图解决问题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随着小学数学教学难度进一步的提升,画线段图法帮助解决部分数学问题势在必行。
虽然学生在低段数学学习中已经知道线段图,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其正确的作图方法还不甚理解,在遇到一些可以借助线段图更轻松解决的数学问题中不会使用。
如何转化学生们的思维,让学生们能够准确的使用画线段图法解决数学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二、激发学生使用画线段图法的兴趣针对以上现状,我首先从让学生认识线段图开始着手。
在新教材里,线段定义为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叫做线段,特点是有两个端点、有限长。
但关于线段图却没有定义,词典中也没有解释。
结合所学知识我指导学生这样理解:线段图是由几条线段组合在一起,用来表示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并能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解答问题的一种平面图形,它的特点就是从抽象的文字到直观的图形的再创造、再演示过程。
帮助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解决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在学生认识线段图的基础上,我首先从“和”这个基本概念入手。
纵观整个小学涉及到的问题,不是求整体,就是求部分,都属于“和”这个概念的范畴。
只是研究数的范围不断扩展(整数,小数,分数等),求整体求部分的方法在不断扩展(算术,方程等)。
1.通过线段图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一年级主要是加减法,也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通过线段图能看出来:整体A=部分B+部分C,已知整体A与部分B,用减法得到部分C。
线段图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重要性
线段图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图形之一,它不仅可以用于表达数值大小关系,还可以用
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线段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线段图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值的大小关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
习了基础的数学概念后,往往会遇到一些数值的大小比较问题,例如:甲、乙两个人比赛,甲用时6分钟,乙用时8分钟,问谁用时更快?利用线段图能够直观地表示出6和8两个
数值之间的差距,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数值的大小关系,较好地完成比较任务。
其次,线段图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会常常涉
及到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每天要走3公里去上学,为了不迟到,他需要提前多久出发?通过画出从小明家到学校的3厘米线段和用时的比例关系,可以很直观地展示出小明
需要提前多少时间出发才能准时到达学校。
此外,线段图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概念。
例如:在学习“比”的概念时,老师可以利用线段图,让学生画出不同长度的线段,然后比较两条线段之间的比例大小,
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比”的概念。
最后,线段图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应用题中,线段图可以很
好地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解决。
通过在画出线段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
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还能够锻炼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线段图能使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更形象、更直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学习应用题有一定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能使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更直观,更形象,使应用题化难为易,简单易学。
如:鱼缸里有10条红金鱼, 8条黑金鱼,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几条?提问:这道题讲的两种鱼哪种多,哪种少?红金鱼多我们可用长线段表示(作图),黑金鱼少,线段要怎样画?二、线段图可以提高学生判断的准确性“比()多()”、“比()少()”的应用题教学是个难点,难在学生一看“比()多()”不加分析就判断用加法计算,反之则用减法计算。
而线段的正确使用能避免学生出现这种错误判断。
例:黄花有9朵,比红花少5朵,红花有几朵?引导学生作图分析:先画出黄花的朵数,再由“比红花少”可知哪种花多?怎样画红花的朵数?三、段段图能开阔学生思维,帮助学生一题多解线段图能开拓学生思维,巧妙地进行一题多解。
例如:图书馆有科技书150本,故事书是它的3倍,故事书比科技书多多少本?一般解法为:150×3-150=300(本)。
但线段图的应用使学生能有更简便的解答方法。
线段图的方法在低段数学学习中的渗透。
因为我们重视解决问题教学,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解题能力的方法指导,这是问题的根本,也是问题的关键。
是我们更应该将关注点的侧重的地方。
解决问题也是我们常说的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有不少的应用题,文字叙述比较抽象,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小学生的思维又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一些抽象问题理解起来困难较大。
这里我要介绍的方法,是线段图。
关于线段的定义是: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叫做线段。
特点:有两个端点。
有限长。
关于线段图没有定义,词典中也没有解释。
可以这样理解:线段图是由几条线段组合在一起,用来表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帮助人们分析题意,解答问题的一种平面图形。
可以说,线段图在应用题这一领域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不论我们具有怎样高的解题能力,在解决应用题特别是较难理解的题目时,线段图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帮助。
浅析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中线段图的应用小学生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而线段图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图形,它在解决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线段图的基本概念、在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以及解决问题时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浅析,希望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线段图,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线段图的基本概念1.线段的概念所谓线段,是由两个端点和它们之间所有的点组成的。
我们可以通过两点之间用尺子或直尺画一条直线,然后在这条直线上取一个长度,这个长度就是一个线段了。
2.线段图的表示线段图通常用两个有箭头的短横线来表示一段具体的长度,箭头表示这段长度的方向。
线段的长短可以通过图形的比例来表示,从而方便我们进行计算。
3.线段图的应用范围线段图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用来解决几何问题,还可以用来解决数学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时间、速度、长度等概念的应用。
二、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中的线段图应用1.长度比较问题线段图常常用来比较长度的大小。
题目中给出了两个线段的长度,要求学生判断它们哪一个更长,这时就需要学生绘制线段图,通过比较它们的长度来做出判断。
2.长度计算问题当题目要求计算线段的长度时,学生可以通过绘制线段图,依次标明每一段的长度,然后把这些长度加在一起,就可以得到整段线段的长度。
3.比例问题线段图还可以用来解决比例问题。
一个线段被等分为几段,每一段的长度又是多少,学生可以通过绘制线段图,将线段等分,并用比例的方式表示每一段的长度。
4.实际问题应用线段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某地到另一地的距离是80公里,如果用速度每小时40公里的汽车行驶,问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学生可以用线段图表示车辆行驶的距离和时间的关系,从而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三、解决问题时的注意事项1.正确理解题意在解决问题时,首先要正确理解题目的要求,明确问题中涉及到的线段的长度和关系。
只有正确理解了题目,才能画出正确的线段图,从而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打印版
运用画线段图法解决乘法问题
例2小猴上山摘桃子,它把摘到的桃子先平均分成5堆,4堆送给它的好朋友,自己留下一堆。
后来它又把留下的这一堆平均分成4堆,3堆送给了小山羊,一堆自己吃,自己吃的这一堆有6个桃子。
小猴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分析把小猴分桃子的过程用线段图表示。
由线段图可以得出,小猴第二次把桃子平均分成4堆,每堆6个桃子,所以第二次分的桃子个数是4×6=24(个),小猴第一次把桃子平均分成5堆,所以小猴摘桃子的总个数是24的5倍,即24×5=120(个)。
解答 6×4×5
=24×5
=120(个)
答:小猴一共摘了120个桃子。
提示
解决此类问题可以画线段图帮助分析题意。
浅析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中线段图的应用线段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图形工具,它能够直观地展示数字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浅析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中线段图的应用。
线段图可以用来解决加减法问题。
小学生刚接触加减法时,经常存在计算错误的问题,使用线段图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计算的过程。
有一个问题是:小明有4个橙子,小红比小明多2个橙子,小芳比小红少1个橙子,那么小芳有几个橙子?我们可以用线段图表示这个问题,先用小明的4个橙子表示一段线段,然后根据题目中的关系,使用符号+2表示小红的橙子比小明多2个,再使用符号-1表示小芳的橙子比小红少1个,最后得到小芳的橙子数。
通过线段图的应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清晰地理解加减法的知识点。
线段图可以用来解决比例和百分数问题。
比例和百分数是小学生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会涉及到实际生活中的比较和计算。
有一个问题是:小明的身高是140厘米,小红的身高是小明的2/3,那么小红的身高是多少厘米?我们可以用线段图表示这个问题,将小明的身高表示为一段线段,然后根据题目中的比例关系,可以将小红的身高表示为另一段线段,并使用相应的符号表示比例关系,最后得到小红的身高。
通过线段图的应用,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比较和计算的过程,更加深入地理解比例和百分数的概念。
线段图还可以用来解决多步骤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多步骤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推理和计算。
有一个问题是:小明拥有一些糖果和苹果,其中糖果的数量是苹果数量的3倍,总共有12个,那么苹果的数量是多少个?我们可以用线段图表示这个问题,先用一段线段表示总共的糖果和苹果的数量,然后根据题目中给定的条件,使用符号表示糖果的数量是苹果数量的3倍,再用一个小段线段表示糖果的数量,最后得到苹果的数量。
通过线段图的应用,学生可以按照多步骤的思路进行推理和计算,培养他们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线段图助力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线段图是一种直观清晰的数据展示方式,能够帮助小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用线段图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数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线段图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和比较数据。
通过将数据以线段的形式展示出来,小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数据的大小、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异。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线段的长度和位置,来判断哪个数据更大或更小,从而对数据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线段图可以帮助小学生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什么是线段?”“线段图的作用是什么?”小学生们可以从这些问题入手学习。
通过观察线段图,小学生可以轻松地找到最大值、最小值,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甚至可以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趋势。
而这些能力,对于培养他们的数据处理和解决问题能力非常重要。
线段图也可以帮助小学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线段图通常用来表示某个变量随着时间或其他因素变化的情况。
小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线段图,分析数据的变化规律,从而解决与变化情况相关的问题。
他们可以根据图中的数据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或者根据图中的数据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线段图还可以帮助小学生锻炼数据处理和展示的能力。
小学生可以通过制作线段图来展示自己的数据分析结果,培养他们的数据处理和展示能力。
他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数据,确定合适的刻度和坐标轴,绘制出直观而准确的线段图。
通过这个过程,他们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数据处理能力,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数学教学中线段图的作用数学教学中线段图的作用甘肃省兰州市万里小学吕红梅画线段图是问题解决中常用的一种思考策略,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利用线段图将题中蕴涵的抽象的数量关系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能有效促进问题的解决,启迪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通过画线段图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恰当地运用线段图是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桥梁,这已成为数学老师的普遍共识。
一、线段图能使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更形象、更直观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并逐渐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
在一、二年级,由于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初始阶段,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学习应用题有一定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能使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更直观,更形象,使应用题化难为易,简单易学。
如:鱼缸里有10条红金鱼,8条黑金鱼,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几条?提问:这道题中的两种鱼哪种多,哪种少?红金鱼多我们可用长线段表示(作图),黑金鱼少,线段要怎样画?作图如下:问题是什么?看图:谁能指出图上哪部分表示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几条?多了几条怎样计算呢?(用10条减去与黑金鱼同样多的8 条)通过作图,原题中文字叙述的数量形象化了,也十分直观,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一看就明白,从而也就能进行正确地解题。
在这一学段教师应当是线段图构造的先行者、主导者,利用线段图的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同时也应成为学生线段图构造的示范者、指导者,帮助学生获得画线段图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学会用线段图表示一些基本数量关系。
在四、五、六年级,学生的思维基本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主导期,这时期的一些应用题,关系比较复杂,内容比较抽象。
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能使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更明显,利于学生理解。
在这一学段,线段图构造应由教师为主导转向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要引导并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出发自主构造线段图,增强学生运用线段图的自觉性。
中高段学生“画线段图”提高解题能力的实践研究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1.“画线段图”是学生潜质性的数学学习方法“画线段图”是学生潜质性的数学学习方法,是数学问题解决中常用的一种思考策略,它能将题中蕴含的抽象的数量关系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更清楚地反映出数量关系、结构特征,沟通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思维过程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自己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比较”等逻辑思维能力。
说实话,对于“线段图”,可以说大部分教师看似很重视其实不重视,原因在于教材上“貌似”没有专门安排有关线段图的系统教学,于是上课很少涉及到这个内容。
其实走进了中高段的数学课堂,熟悉了小学阶段所有新课程的数学教材,我们教师也越发感受到“画线段图”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法的价值。
2.“画线段图”是学生乐于接受的解题策略“画线段图”解题会不会很麻烦,我们的学生乐于接受吗?为此我专门对我校中高段学生(3年级4个班;4至6年级各2个班)进行了“关于线段图知识的调查问卷与测试”。
其中有7成以上的同学喜欢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具体见下表1)班级301 302 303 304 402 403 502 504 602 60369% 78.5% 72.5% 78.9% 79.2% 82.1% 92.7% 97.4% 89.5% 97.8% 喜欢比例理由列举31% 21.5% 27.5% 21.1% 20.8% 17.9% 7.3% 2.6% 10.5% 2.2% 不喜欢理由列举表1可见,对于“画线段图”解题,我们的学生大都乐于接受,比较喜欢,有着浓厚的“群众基础”。
尤其是我们发现:越到高段,学生对于“画线段图”解题的认同感越高。
3.学生“画线段图”来解题的能力急待提高面对“画线段图”解题的广泛学生基础,我们感到很欣慰。
但是,我们也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学生利用“画线段图”来解题的真正能力如何?(1)看“线段图”列式计算存在困难要会利用“画线段图”解题,首先要认识和了解线段图的含义,“看图写算式”是最基本的一个步骤。
如何提升小学生画线段图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概要:小学生运用画线段图法解决数学问题不仅对于学生们自身的智力发展十分有益,对于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际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们正确的使用画线段图法,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们理清解题思路,也能够促进学生们发动脑筋,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们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如今的教学模式中,运用画线段图法解决问题教学理念的推行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教学现状和问题,并探讨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运用画线段图法解决数学问题。
一、探析画线段图解决问题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随着小学数学教学难度进一步的提升,运用画线段图法解决部分数学问题势在必行。
但由于学生们初次接触画线段图法,还不能够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以线段图法的方式加以准确表达,所以学生们运用画线段图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
此外,由于学生们对于画线段图法的陌生,对其正确的作图方法还不甚理解,导致了运用画线段图法解决问题的效率不高,更甚者许多同学还不会应用画线段图法解决问题,也不能够将习题中的数量关系与线段图相结合。
如何转化学生们的思维,让学生们能够准确的使用画线段图法解决数学问题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当务之急。
二、切中肯綮,指导学生画线段图解决数学问题(一)化繁为简,理清思路小学生们学习了简单的数的计算后,会接触到更多、更复杂的应用题解答。
由于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生们在初次接触时难以有效的理清题目中所蕴含的解题思路。
而画线段图法的应用,可以通过将题目中所蕴含的已知条件在图中有效表达,有效的化繁为简,从而进一步的提升学生们理解题目的效率,促进学生们理清考察思路。
比如,我在为学生们讲解“和倍问题”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就发现有很多学生不能准确的理解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进而阻碍了问题的解答。
这时,我引导学生们借助于画线段图法完成给出的习题,帮助学生们理清解题思路。
线段图助力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线段图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一种图表形式,通过线段图,可以使小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数据信息,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从线段图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出发,探讨如何利用线段图提升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线段图的基本概念线段图是一种用线段表示数据大小的图表形式,常用于表示不同类别或时间段的数据变化趋势。
在线段图中,每个数据点用一条长度不同的线段表示,通过比较线段的长度,可以直观地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变化情况。
线段图通常用于展示数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大小以及展示占比关系等。
二、线段图的使用方法1. 数据收集和整理:在使用线段图之前,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
数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统计报表等方式获取,然后将数据按照类别或时间段进行整理和分类。
2. 绘制坐标系:在纸上或电脑上绘制坐标系,确定横轴和纵轴的范围,标出适当的刻度和标签。
3. 绘制线段图:根据整理好的数据,在坐标系上绘制线段图,通过连续的线段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或者用不同长度的线段表示不同类别的数据大小。
4. 图形解读:通过观察线段图,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趋势。
通过比较不同线段的长度,可以得出有关数据的结论,并用于问题求解。
三、利用线段图提升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1. 培养数据分析能力线段图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数据分析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线段图,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趋势。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线段图案例,让学生根据线段图解答一些问题,从中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组关于不同水果销售量的线段图,然后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根据线段图解答,比如“苹果的销售量比橙子多多少?”、“哪种水果的销售量最小?”等,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从实际问题中理解线段图的含义,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2. 提升综合运用能力通过线段图,可以帮助小学生提升综合运用能力,让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论借助线段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线段图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一种图表形式,也叫做柱状图或条形图。
它适用于比较不同
类别或不同时间段的数据,并且可以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
详细介绍如何借助线段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线段图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
假设我们要比较不同汽车品牌的销售量,可以
将各个品牌的销售量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通过线段图,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各个品牌的销
售量的差异,从而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决策,比如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汽车品牌。
线段图还可以用来显示连续变量的数据。
假设我们要比较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身高分布,可以将各个年龄段的身高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通过线段图,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不同年龄
段人群的身高分布,从而帮助我们了解身高的变化规律,为儿童生长发育提供参考。
线段图是一种简单而直观的统计图表形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
过比较不同类别或不同时间段的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数据之间的差异和变化趋势,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或帮助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运用线段图可以提高我们的数
据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以“线段图”为例看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数形结合是指在数学学习中,将数学的概念与几何图形相结合,通过绘制图形、观察图形的特征来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小学数学中,线段图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概念,也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一个典型例子。
线段图是用线段来图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常用于统计和描述数据的大小关系。
小明要统计班级同学的身高,并将数据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他首先测量了每位同学的身高,并记录在表格中。
然后,他将每位同学的身高用线段表示出来,线段的长度表示对应同学的身高。
通过观察线段图,小明可以很直观地了解班级同学身高的分布情况。
他可以看到哪些同学身高较高,哪些同学身高较矮,哪些同学身高相差较大等等。
线段图还可以用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小明想知道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他可以通过线段图计算每个同学身高的总和,并除以班级人数得到平均身高。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线段图在数形结合思想中的渗透。
线段图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图形,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线段图不仅在统计中有应用,在其他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地理学中,可以用线段图表示地形的起伏情况;在物理学中,可以用线段图表示速度和位移的关系等等。
这些应用都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和价值。
线段图作为数形结合思想的一个典型例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线段图,学生可以更直观、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线段图助力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线段图是一种用来表示数据的图表,它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通
过学习线段图,小学生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线段图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含义。
在线段图中,每个线段代表一种数据,线段的长度表示数据的大小。
通过观察线段的长度,小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每种数据的多少。
可以通过线段图了解每个月的雨量情况,从而帮助小学生了解不同季节的降雨情况,
培养对季节变化的观察能力。
线段图可以帮助小学生比较不同数据的大小。
小学生可以将不同线段的长度进行比较,从而分析不同数据间的差异。
可以比较不同班级的人数,帮助小学生了解人口分布的差异,培养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线段图可以帮助小学生预测未来的趋势。
通过观察线段的变化趋势,小学生可以预测
未来的发展方向。
可以通过线段图预测某个城市的人口增长情况,帮助小学生了解人口变
化的规律,培养对数据的预测能力。
线段图可以帮助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生可以通过线段图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
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线段图分析每天的学习时间和考试成绩的关系,帮助小
学生找出提高成绩的方法,并制定学习计划,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线段图为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与研究发布时间:2021-07-14T15:10:57.96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9期作者:王灵娟[导读] 本文以线段图为例,讲解线段图的用法及其特点,如何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具体如何把线段图学好,在这些方面进行了研究。
王灵娟义乌市苏溪镇第三小学摘要:教书育人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本职工作。
如何把知识合理地传授给学生,并帮助学生将所学融会到自己的应用上,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思考的问题。
在数学教学领域,掌握一样科学的数学工具,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知识,帮助他们将抽象化的问题转化为具体化的图像,并辅助解决数学问题。
本文以线段图为例,讲解线段图的用法及其特点,如何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具体如何把线段图学好,在这些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线段图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一、线段图及其特点线段图主要是以直线、分段点和数字为元素,将其进行合理的组合,用于形象表达数量关系的简易数学工具。
线段图的第一大特点就是简约,不需要复杂的图形,仅仅使用最简单的线和点来构成主体图像。
其有助于学生快速上手,学习时间成本较低,且空间和时间上较自由,只需要较小的平面空间就可以随时绘制。
第二特点就是形象直观表达数量关系。
只需要观察分段点的位置及点的数值坐标,就可以清楚地分析出图像所表达的含义。
其在处理简单的比值问题和分块问题时具有优势。
二、线段图学习方法(一)从实物到线段图对于初步认识线段图的学生,直接使用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显然是不太可能,需要借助一些媒介帮助他们联系实物与图形。
为了帮助学生快速了解线段图所表达的数量关系,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可量化实物作为例子指导学生构建实物示意图,这是将现实实物转化为平面图形的基础。
所绘制的示意图由基本的图形单元构成,有利于学生快速理解实物与平面图形之间转换关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平面空间想象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接下来亲手实践做了基础。
例谈用线段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线段图是小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较繁复的实际问题时一种常用且严重的辅助方法。
通过画线段图可以将题目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题意,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对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如何让学生能烂熟、确凿地画线段图,养成借助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及方法能力,这是每一个数学老师所必须要关注的,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平时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线段图能使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更形象、更直观
在解决年龄问题时,年龄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是比较繁复、抽象的,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正确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掌握年龄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是每个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好线段图,就能正确分析数量间的关系,为确定解题思路作好铺垫。
例如:晨晨今年2岁,妈妈比她大25岁,6年前她妈妈几岁?6年后她妈妈几岁?
试画基本线段图晨晨今年2岁,妈妈比她大25岁,则另一条线段要画得比晨晨的年龄线段图长一大截,线段图理清了晨晨年龄与妈妈年龄之间的关系,由此可知:妈妈的年龄=晨晨今年的年龄+她们的年龄差。
则同时可知:妈妈6年前几岁,妈妈6年后几岁。
二、利用线段图可以提高学生判断的确凿性
在分数解决问题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用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而用表示一个数几分之几的详尽数量除以它所占的几分之几,就能求得单位“1”。
在这里,表示一个数几分之几的详尽数量与几分之几就是互相对应的,在解决稍繁复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找到这种对应关系,是找到解题思路的关键。
例如:六年级班原来女生是男生人数的9∕11,后来转来2名女生,现在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10∕11,六年级现在共有多少人?
这道题对于小学生来讲,很难列出正确的算式,但用线段图分析,就可以确凿的解答出来。
单位“1”是男生人数,
与之相比较的量是女生人数。
现女生数:
单位“1”都是男生人数。
男生人数是不变的。
已知男生的(10/11-9/11)是2,求男生人数。
男生人数:2÷(10/11-9/11)=22(人)
现女生人数:22×10/11=20(人)
现在共多少人:22+20=44(人)
三、线段图能开阔学生思维帮助学生一题多解
例如:六年三班有女生24人,占全班人数的2/5,这个班有学生多少人?
【分析1】把全班人数看作标准“1”,全班人数的2/5是24人,求全班人数?根据题意画图理解
【解法1】24÷2/5 =60(人).
【分析2】对照线段图把2/5转化为2∶5,那么全班人数可分为5等份,其中女生占2份,可先求出每份有多少人,再求5份有多少人即全班的人数.
【解法2】24÷2×5=60(人).
【分析3】对照线段图把女生人数看作标准“1”,那么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5/2,由此可根据分数乘法意义求出全班人数。
24人
女生人数:————
全班人数:——————————?人
【解法3】24×5/2=60(人).
【分析4】对照线段图根据“全班人数×2/5=女生人数”这一等量关系列方程.
【解法4】设全班人数为x,则x×2/5=24 x=60
【分析5】对照线段图把全班人数看作标准“1”,运用倍比法解题.
【解法5】24×(1÷2/5)=60(人).
【分析6】对照线段图根据“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等于它们相应的份数比”列出比例式.
【解法6】设全班人数为x.
24∶x=2∶5 x=60
答:这个班有学生60人.
对照线段图,思路扼要,易于理解.非常流通地将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转化.改变思考角度,精巧进行一题多解。
四、线段图编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的发展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前提。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用线段图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如看线段图编题,这样把分数应用题和实际生活严紧地结合起来,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思维。
实践证明,线段图的广泛应用于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是教师教好,学生学好的最佳工具。
五、线段图可以使繁复变简单
有一些题目,题意比较难理解,学生如果不仔细分析,很难发现题中的“奥妙”。
例如:今年哥俩的岁数加起来是55岁。
哥哥说:“我像你这么大时,刚好是你那时的年龄的2倍”。
问哥哥今年几岁
如果学生能在分析题意时画出线段图,并结合线段图研究哥俩年龄的和倍关系,就能突破本题的难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可见,有了线段图的帮助,原本并不明朗的题意清撤地展现出来,便于理解,解题过程就变得松弛多了。
以上几个例子,充分说明了画线段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严重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多利用画线段图这种策略,引导学生体会到策略的严重作用,并养成自觉应用策略分析实际问题的习惯,使画线段图的策略成为学生解题中的一种需要,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