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心灵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最好的教育名言名句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卢梭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张伯岑说:“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
”中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
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英国教育家维克多.费兰克说:“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
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古希腊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柏拉图说:“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教育家卡耐基说:“如果我们有着快乐的思想,我们就会快乐......用快乐、乐观、豁达的胸襟去面对人生吧,我们的人生就永远是快乐的。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十分关切地对待孩子内在的世界,不可粗暴地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们,要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要以平等待人的态度参加他们的争论。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走独立的道路,这是我们教育关键性的问题。
”美国著名作家、教育家詹姆斯.潘说:“一个成功的人是以幽默感对付挫折的”。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米契斯说:“一个人要学会感恩,对生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心才能真正快乐。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好汉。
与教师共勉的教育名言
1.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心灵的火焰,而不是注满一只容器。
——柏拉图
2. 教育是点燃火把,而不是灌输知识。
——亚里士多德
3. 当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时,他们就能够真正启发他们。
——马库斯·蒙罗
4. 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改变生活。
——霍兰德
5. 教师的任务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
——梅森·库珀
6.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让他们记住事实。
——查尔斯·F·基特
7. 用心灵去触及心灵,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
——亨利·亚当斯
8. 教师的工作是把学生带到知识的门口,让他们自己去探索。
——亨利·布鲁克斯·亚当斯
9. 教育是人类进步的火车头。
——弗朗西斯·培根
10.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终身发展。
- 1 -。
小学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小学教育的本质:启蒙与奠基礼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并非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启儿童心灵的窗户,奠定其未来发展的基石。
1. 启蒙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小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启蒙儿童的思维,引导他们从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过渡。
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寓教于学的活动,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
这一阶段的教育应注重培养儿童的观察、思考、预测、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奠定基础,培养良好习惯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伴随他们终身。
因此,小学教育应着重培养儿童的注意力、专注力、学习习惯、时间管理能力等,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3. 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小学教育不仅要关注儿童的智力发展,更要注重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艺术活动、社会实践等,重视培养他们的身体素质、审美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责任感,使其成为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
4. 培养和训练核心素养,助力未来发展近年来,教育界越来越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教育应将核心素养融入课程设计,通过不同学科的学习,培养和训练儿童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信息素养等,为他们在未来社会中取得成功奠定基础。
5. 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潜力。
小学教育应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系统的总结小学教育的本质是启蒙与奠基礼。
它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儿童成长成才的摇篮。
从激发学习兴趣、夯实基础、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到培养和训练核心素养,小学教育为孩子们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教育的本质: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教育的本质: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吴中辉2016-09-30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这是哲学家雅尔贝斯关于教育本质的一段阐述,被人们广泛引用。
既然教育的本质是“唤醒”,那如何才能“唤醒”学生的潜能?对一所学校而言,如何才能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灵魂的人?在进入知识社会、全球化生存的新时代,我们在南粤一所已经度过190岁寿诞的中学,为这个教育的永恒诘问找到了新的答案。
有灵魂的品牌:二次创业大象无形“一个优秀的孩子:会弹钢琴、跳舞、画画,考上重点高中,高考又名列前茅,后又考上国外优秀大学读研。
父母亲荣耀了,感觉孩子很优秀,认为孩子不到45岁可能就是一个副处级干部了,不到50岁就是个正处级干部了,可最终孩子进了监狱……”这样的教育、这样的结果是我们要的吗?象贤中学校长冯金洪坦承,看到这样的报道,作为一位教育管理工作者,心情异常沉重。
诚然,近年来在教育领域也不乏改革,各地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但其中多半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考试成绩,而少有涉及学生人格、人生、品德教育的有效教育,就是说涉及人的灵魂教育还是缺失的。
冯金洪所带领的象贤中学,是岭南文化之乡、千年沙湾古镇的一所老牌学校,源自1826年沙湾镇何氏家族的“象贤家塾”,今年迎来190岁寿诞。
在过去的岁月里,它曾因“贤文化”品牌而名扬南粤,广受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盛赞;曾因“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引领课改风潮,被列为广州市十年新课改十大成果,成功将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突破、高考上线人数提升齐步推进,成效斐然,连续八年荣获广州市高考一等奖。
2016年高考,象贤中学更是喜登广州市高考成绩暴增牛校英雄榜,高考成绩暴增13.39百分点,学生高考上线增长率名列广州市第四,番禺区首位。
站在新的起点,如何才能在教育变革的大时代中继续擦亮“象贤”品牌,改革创新,实现名校发展的高位突破,以新的姿态迎接学校190年华诞?“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灵魂的人。
教育理念名言集锦1. 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学生内在的兴趣和潜能。
——马斯洛2. 教育是一种光荣的机会,一个伟大的责任和一个神圣的特权。
——威廉·亚瑟·瓦德3. 教育是一颗球,它不停滚动,而教师扮演的是推动它滚动的力量。
——比利·考克斯4. 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力和个性为目标。
——杨东平5. 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填鸭式的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和创造。
——宫泽贤治6. 教育是一场旅程,它追求的不是终点,而是过程中发生的成长、体验和变化。
——李开复7. 教育不是让学生变得像老师一样,而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
——马克思8. 教育应该始终坚持的是学生的发展,而不是课程的安排。
——约翰·杜威9. 教育不是仅仅在课堂上,随处都是学习的地方。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0.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使他们能够解决未知的挑战。
——孔子11. 教育不仅仅是一个行业,更是一个信仰。
——约翰·霍普金斯12. 教育应该是一种包容和启发的过程,而不是强制命令和处罚。
——约翰·洛克13. 教育的核心是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以他们的需求和潜能为引导。
——哈佛大学14. 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充满揣测、追问和探索的,而不是简单地接受和背诵。
——爱德华·德伯尼15. 教育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我们必须不断探究自己,摒弃陈旧的观念和偏见。
——李斯特16. 教育是一种免费的财富,不仅为个人增长,也为整个社会的繁荣带来贡献。
——温斯顿·丘吉尔17. 教育不应该仅仅关注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还要关注他们的品格和情感。
——康德18.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使每个学生都实现自己的价值,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带到世界上去。
——托尔斯泰19. 教育是一种不断变革的工作,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反思,以更好地服务学生。
——默多克20. 教育是一种美德,不只是一份工作。
精心整理教育的本质演讲稿各位*****大家好!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也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可谓是千罗万象,各说其词。
哥哥姐姐看到母亲居然花钱为他买一辆自行车,都来责怪他。
几天之后,母亲让他去代母亲领工资。
那是他第一次替母亲领工资,接过母亲四十元的工资时,他惊呆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费,还有他们姐弟的学费全指着这四十元钱啊!可是自己却让母亲给他买了一辆价值不菲的自行车,他顿时为自己的虚荣和不懂事羞愧难当。
事后,他了解到母亲是故意让他去领工资的,是想让他知道为满足虚荣心而买自行车所花的钱对这个家庭意味着什么。
于是,他将自行车卖掉,把钱如数交给了母亲。
日后,在谈到这段经历时,他说,那四十元钱对他的刺激远远比母亲的打骂更强烈。
这件事不仅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让他懂得要为这个贫穷的家庭去打拼的责任。
几年后,他接拍了一部电影并一举成名。
他就是着名武打影星李连杰。
教育要培育孩子的心情。
什么心情?当然快活健康的心情很重要,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热爱、对社会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这叫真正的心情。
比如说,我给家长开家长会的时候曾经说过,我们的家长都很忙,但是我们总有安闲的时候,请问你们闲的时候干什么呢?带着孩子去吃麦当劳、肯德基当然很好,带着孩子去欢乐谷坐坐过山车也很好,但是这个都不是培养孩子的方法。
我想请问家长中间有多少人曾经在月圆的晚上,带着孩子坐在湖边上、河边上,或者宽阔的农村旷野,看看月亮?有多少家长曾经带着孩子,躺在一个没有城市灯光污染的草地上看满天的繁星,并且告诉孩子们天河在什么地方,牛郎织女星是哪一颗,北斗星是哪一颗?请问有多少家长在周末的时候,带着孩子除了到农家园去吃土鸡以外,还也就是为,我不知道要怎么面对你们。
”她死在校内一个约3米深的池塘里,留下一封遗书,留下她的老师、同学,留下以泪洗面的双亲。
我们搞教育的应该都知道,孩子读课外书籍应该是一件好事,就看我们怎么引导了。
当你发现孩子在你上课时读课外书籍的时候,应该首先检核检束一下自己,你的课为什么不能吸引学生呢?学生为什么要读课外书籍呢?分析出了原因,用适当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关于教育理念1. 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交流,智慧对智慧的启迪。
2. 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
3.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4. 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行,教师是引路人,学生是旅伴。
5. 教育是一场心灵的洗礼,旨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6. 教育的使命是点燃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7.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8.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师是塑造人的艺术家。
9. 教育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对未来的承诺。
10. 教育是启迪心灵、唤醒潜能、激发创造的过程。
二、关于教学方法1.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是艺术家。
2. 教学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教师是点燃者的角色。
3. 教学要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兴趣。
4. 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5. 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选择。
6. 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7. 教学要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8. 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9. 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10. 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
三、关于教师素养1. 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2. 教师要有坚定的信念,追求卓越的教育品质。
3. 教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4. 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5. 教师要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
6. 教师要有耐心,善于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
7. 教师要有创新精神,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8. 教师要有团队协作精神,与同事共同进步。
9.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10. 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四、关于学生成长1.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
第1篇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置身于这个充满智慧和希望的岗位,从事着传播知识、启迪智慧、塑造灵魂的神圣事业。
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师哲学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教师哲学的一些感悟心得。
一、教师哲学的内涵教师哲学是关于教育本质、目的、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理论思考和探索。
它包括教育哲学、教学哲学、课程哲学、德育哲学等。
教师哲学的核心是关注人的发展,强调教育的价值取向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哲学的感悟1.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教育是一项以人为中心的系统工程,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2.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努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
3. 教育内容与方法应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内容和方法也应不断更新。
教师要根据时代要求和学生需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因此,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严谨的治学态度、崇高的敬业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5.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兴趣爱好、人际关系等方面。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状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6.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
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终身学习、创新发展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苏格拉底:教育的智慧在于唤醒哲学教育2018-07-29 08:30:24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颗灵魂去唤醒另一颗灵魂。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苏格拉底不仅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他同时也是一名杰出的教育家,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把人身上所具有的真善美特质召唤出来。
在向学生们传授知识时,他并非只是单向灌输,他采用相互切磋、共同探讨的教学方法,这就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苏格拉底教学法”。
通过启发互动,让学生乐于学习。
在此分享一篇以苏格拉底教育精髓为基础的好文给各位读者,文中所传达出的“教育是一种不教育,是为了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教育“,是具有启发意义的教育箴言,值得我们细细推敲,理解其中所内蕴的意义。
01每一个心灵都是自然宇宙与人类智慧的结晶,每一个孩子都有丰富的心灵与巨大的潜能,教育只需要将其内在的良知良能唤醒。
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藏满宝藏的盒子,在这个盒子里,有智慧、有理性、有意志、有品格、有美感、有直觉等生命的能量。
如果我们不能揭开人类心灵的神秘面纱,我们就无法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谛;如果我们不能潜入到人类灵魂的最深处去感悟生命的神奇,我们就永远找不到教育的力量。
02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师傅,在苏格拉底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父亲正在雕刻一只石狮子,小苏格拉底观察了好一阵子,突然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呢?”“看!”父亲说,“以这只是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只石狮子,我是在唤醒它!”“唤醒?”“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他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
”“唤醒“,多么富有启发意义的教育箴言!苏格拉底本人不也是一个伟大的心灵雕刻师吗?他经常说:“我没有智慧,我只是智慧的接生婆。
”他利用接生术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心灵一次又一次从蒙眛状态中唤醒。
我也经常说,我没有智慧,我只是借古圣先贤的智慧唤醒无数家长的智慧,引导家长找到唤醒孩子智慧的钥匙。
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德国著名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也强调:“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就是教育的核心之所在。
”[1]教育的灵魂就是关注生命,尊重生命,促进生命的成长,唤醒人格心灵。
即从人的生灵深处唤醒人的自我意识、生命感、价值感、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等,使其成为一种自觉。
可近年来,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文教育受到专业技术教育的冲击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唯科学主义、功利主义的倾向,教育对灵魂的唤醒越来越走向衰落。
一、教育:育人而非“制器”教育原本能引人求知,引人高尚,引人自爱和关爱他人生命。
可长期以来,现代教育只注重功利性,忽视了教育的人性价值,应试化教育的知识本位、技术至上,使得教育演化为工具化教育,只注重学生“何以为生”本领的获取,幼儿园学小学的,小学学中学的,中学学大学的,大学学专业的,片面重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的培养,放弃了学习和思考“为何而生”和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善待人生。
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现代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太偏重于获得某些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用公正观去开拓人类的心魂。
过于强调功利性,过分注重为一己私利谋算,同学间的生命关系被扭曲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他人都已成为自己走向成功需要跨越的障碍,从而使人们丧失了神圣的理想、崇高的情感和为祖国、为人民献身的激情,使他们的生命变得卑微琐碎。
教育原本是一项塑造灵魂,以促进人的生命发展为根本使命的伟大事业,可如今已被功利主义所取代,已不再是成“人”的教育,已变成培养冷漠的高速运转的得分机器或只会说话的人力“制器”活动。
这样固然使生命价值日渐衰微、道德日渐荒芜、教育日渐失去真义。
正如西方学者达拉里所说:“教育成为制造劳动者的一台机器,通过教育的塑造,人被变成追求物质利益的人,掌握生产技术成为受教育的全部目的,这样,人愈是受教育,他就愈被技术和专业所束缚,愈失去作为一个完整人的精神属性。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心灵
你想要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唤醒”的是心灵的哪些东西。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
有一则寓言流传世界,至今不息:一位印度老人对小孙子说,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两只狼,他们残酷地互相搏杀。
一只狼代表嫉妒、愤怒、骄傲、害怕和耻辱;另一只狼代表善良、温柔、希望、感恩、微笑和爱。
小男孩着急地问:“爷爷,那么哪一只狼更厉害?”老人回答:“你喂食的那一只!”
因此,你想要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唤醒”的是心灵的哪些东西。
我们编写这本《走进儿女的心——儿童成长心理手册》(山东教育出版社),目的就是帮助广大家长、教师“唤醒”孩子的心灵,对付那只“负能量”的狼,“喂食”那只“正能量”的狼。
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们也都深深认同这一点——教育本质上讲是一种“唤醒”。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不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能成为教育;斯普朗格认为,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传授已有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马克思则认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
从历史和比较的角度看中国,我们算是“重视”教育的,只不过在重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区别于欧美等国家。
中国在历史上是十分重视“人文教育”的,这既是儒家的教育成就,也是儒家得以发展的原因。
毫无疑问,现代中国也是普遍重视教育的,但结果如何呢?文凭普遍升高,文化水准不见高;知识量不断增加,但能力未见长;证书一大堆,素养却未变。
这样的教育显然既不是国家想要的,也不是教育者想要的,更不是家长想要的。
如果说做什么都应该讲究“依道”而为的话,那么,教育的“依道”更难,因为教育的宏观规律相对好找,而微观规律或者说具体个人的成长规律太难找。
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教育的科学性离我们还较远,教育的艺术性更需要加强。
这一方面源于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还未能揭示出人成长过程中的所有规律及其应对策略,另一方面,即便这些知识可以随手拈来,但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太大,又不可能拿过来就用。
历史上,孔子、苏格拉底等尚可以“因材施教”,而我们今天的教育,还是做不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教师习惯于面对所有人的“同一教育”,试图让每个人“一边高”地发展;教师和家长似乎很容易在这一点上形成共识:宁肯牺牲某个孩子某一方面的拔尖表现,也不愿接受“偏科”或某一方面低于他人。
“硬灌”、“强压”就是“硬道理”,“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反而成了多余的。
我一直认为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更好的教育。
更好的教育应当是建立在科学研究之上而非简单经验积累之上的教育,应当是适应人的发展并能有效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应当是使人获得更多快乐和幸福的教育,应当是让人感到生命很有意义、很丰富、很有品位的教育。
孩子得到了这样的教育之后,便会做到:是龙,可上九天揽月,是鱼,便乐于小川遨游;能研究,便进入世界一流国家实验室,摘取科学桂冠;会工作,便学会一种技术或从事一种活动,安安分分、平平静静。
生活顺利了,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生命、感恩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自食其力,然后善待弱者;生活不顺,仍可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不仇富仇官,顺其自然,怡然自得。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教育上的择善从之,也许就是承认每个人的遗传素质不同,由此带来每个人的潜能不同,教育者的作用就在于找到适合孩子发展的环境和时机,施予适宜的教育,促进他们潜能的实现,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
(作者单位:山东曲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