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stp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0.08 KB
- 文档页数:7
蒙牛的SWOT分析优势蒙牛集团在短短的7年时间里,蒙牛人以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创下了多个世界第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大背景下,蒙牛人敢于“先建市场、后建工厂、再建牧场”的发展战略,以敢于“亮剑”的精神,不畏乳业市场高手林立,以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顽强进取精神,实现了蒙牛人“兴乳强农,造福亿万中国人”的梦想。
在7年的时间里,销售收入由0.4亿上升到100亿,投资收益超过了5000%,连续五年在中国企业液体奶排行榜上销售创全国第一,蒙牛人以“百年蒙牛、健康奶品”为已任,创造了中国经济的“蒙牛神话”,跑出了“火车速度”,不得不令人佩服。
超高速成长的背后,从某种意义上说,蒙牛的业绩是“策划”来的结果,蒙牛从起步到现在,策划了大小几十次营销事件,将蒙牛推向一个个新的高度。
如超级女生、航天员专用奶、为西部500所中小学校提供早餐奶等,抄得沸沸扬扬,每一个事件都具有新闻性、爆炸性、趣味性,让观众兴奋之余记住了蒙牛。
从蒙牛创业之初,就确立了“蒙牛·中国牛·世界牛”的三步走战略,风险投资的获得以及香港上市,成为其国际化的推进剂。
在国际市场知名度。
同时蒙牛拥有庞大的天然和人工牧场,还有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为企业的大规模生产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同时它能借助网络平台发展关键客户。
2000年,蒙牛产品进军上海,借助了一个有效的市场推广销售平台——易购365网站。
在易购365帮助之下,蒙牛首先采取了产品试用模式,将蒙牛牛奶的样品免费赠送给精心挑选出的具备较强购买力5000户家庭,请这些客户品尝。
接着,又委托易购365向目标消费者发送奶票,奶票的价值是一个家庭一个月的牛奶用量……在赢得这些客户之后,蒙牛以网上销售已经赢得的有利地位——品牌知名度与消费群为筹码,与大型经销商谈判,迅速地、低成本地将产品销售扩大到传统销售渠道。
而且蒙牛有着较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
具体表现在:(1)诚信:百德诚为先,百事信为本,诚信是蒙牛文化的核心。
伊利蒙⽜液态奶的STP营销.1 表⼀:以消费者为中⼼的市场细分(伊利与蒙⽜)伊利蒙⽜液态奶的 STP 营销市场细分(SEGMENT )1.消费者市场细分如今的伊利蒙⽜都已进⼊⽬标营销阶段,以液态奶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消费者为中⼼”,结合⾃⾝的资源(内蒙古优质奶源)与优势(⾏业信誉,质量保证),选择其中最有吸引⼒的产品(⼉童奶,学⽣奶,⼥⼠奶)进⾏组合营销。
他们都以集群偏好为市场细分依据,按年龄,性别,收⼊,保存,风味的标准将市场细分如下:(见表⼀) 1以上是伊利蒙⽜“以消费者需求为中⼼”作出的⼀个市场细分,两者⼤同⼩异。
相同的是细分的标准和细分结果基本相同。
不同的是:(1)蒙⽜⽐伊利更有前瞻性,细分得更全⾯,它已经看到⼥⼠奶市场的发展潜⼒,将⼥⼠独⽴出来作为⼀个集群来开发;(2)蒙⽜的产品不仅保质保量,还要保奇保惠。
不同市场开发不同的包装,针对⼉童市场开发利乐三⾓包以满⾜⼉童好奇好玩⼼理,针对中低端消费者开发利乐枕以降低价格适合该层消费者的消费能⼒。
2.产品市场细分所以,有了以下产品:2.2 表三:按风味分在对消费者市场进⾏全⾯细分后,两个企业都从⾃⾝实⼒出发,根据不同消费者细分市场的不同特点,开发并推出相应的产品。
针对消费者细分市场的产品细分如下:(所列产品为代表产品)2.1 表⼆:按年龄段推出的产品⼉童——成长期,需要补充维⽣素,铁锌钙等营养物质学⽣——读书期,脑⼒消耗⼤,需要补充蛋⽩质营养青少年——反叛期,喜欢新鲜事物,⽔果⼝味能带来清新与新奇⽼⼈——衰弱期,需要⼤量补钙,⼜要避免⾼脂⾼⾎压推出适合的产品。
童——主要喜欢⽔果⼝味青年——主要喜欢青春味道,酸酸甜甜⽼⼈——主要讲究功能健康(TARGETING)在经过⼀番详细的市场细分后,我们意识到:伊利蒙⽜采⽤了综合因素法对市场进⾏细分,他们注意到同⼀种奶会有不同群集的消费者,同样的,同⼀集群的消费者会有不同的奶需求,为了满⾜消费者的多种选择,他们采⽤市场全⾯化的覆盖模式。
微观、宏观市场环境分析,营销战略,营销策略分析和企业STP分析1、市场细分(Segmenting)目前国内牛奶商家竞争激烈,为了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产品市场细分化也是必然的。
蒙牛主要是根据年龄、性别和消费者的口味来细分市场的。
根据年龄来细分,有属于婴儿的奶,如未来星儿童奶,活力成长奶,也有青少年所喜欢的学生奶,老年人的高钙低脂奶;根据性别来细分,男孩喝的纯牛奶,女孩爱喝的酸酸乳,奶特;按消费者偏好的不同,开发出草莓、香橙、葡萄、水蜜桃等多口味产品;以牛奶食用时间为细分变量,把市场划分为早餐、晚餐、休闲和正餐四种。
2、目标市场(Targeting)人口的结构决定了消费结构,目前中国的新一代处于低龄的80后、90后。
据统计,中国的这个群体超过2亿人,伴随着80后走向职场,这个群体将会成为中国未来最核心的消费群体。
90后与80后相同,均出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后,虽然还没有真正登上社会的舞台,还处在被呵护、被教育的阶段,但90后拥有较强的个性,市场商机也是无限。
蒙牛的目标市场就是这群年轻人,从蒙牛的产品的类型和广告的代言人就能看出【蒙牛酸酸乳】【蒙牛果蔬酸酸乳】SHE,亚洲女子天团&飞轮海,台湾的四人男子演唱组合。
【蒙牛早餐奶】王珞丹,中国内地女演员。
【蒙牛冠益乳】孙俪,中国影视演员。
【蒙牛随变欧罗旋冰淇淋】BY2,新加坡的18岁“白”氏双胞胎女孩&吴克群,台湾一名集创作歌手、演员以及主持人。
【蒙牛阿拉奶粉】袁咏仪,1990年港姐冠军,由选美入行。
【蒙牛真果粒】李冰冰,中国影视演员。
【蒙牛“新养道”系列高端牛奶】章子怡,1979年2月9日出生于中国北京,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3、市场定位(Positioning)蒙牛的市场定位主要为家庭收入较高的城市居民,创业之初蒙牛集中开发一级城市的目标顾客,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一线城市的饱和, 05 年后蒙牛的市场变化调整为“稳定一级,维护二级,决胜三级”,重点开发二三级市场。
蒙牛市场分析报告引言概述:蒙牛作为中国乳制品格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向来以来都在市场上占领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蒙牛进行市场分析,从品牌定位、市场竞争、消费者需求、产品创新和市场前景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品牌定位1.1 品牌历史与形象:蒙牛自成立以来,通过长期的品牌建设,已经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信誉。
1.2 品牌定位与目标群体:蒙牛在市场上定位为高品质乳制品提供商,主要目标群体为中高收入家庭和健康意识较强的消费者。
1.3 品牌推广策略:蒙牛通过广告、赞助体育赛事等多种方式进行品牌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市场竞争2.1 主要竞争对手:蒙牛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伊利、光明等国内乳制品企业,以及来自国外的国际品牌。
2.2 竞争优势:蒙牛在品牌知名度、产品质量、渠道覆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2.3 竞争策略:蒙牛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创新产品、拓展市场渠道等方式来应对竞争,保持市场份额的稳定增长。
三、消费者需求3.1 健康意识提升: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3.2 个性化需求增加:消费者对乳制品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对不同口味、包装和功能性的产品有更高的要求。
3.3 品牌信任度: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越来越重要,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有口碑和信誉的品牌。
四、产品创新4.1 新产品开辟:蒙牛不断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品种,满足市场需求。
4.2 品质提升:蒙牛注重产品质量的提升,通过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保证产品的安全和口感。
4.3 包装设计:蒙牛注重产品包装的设计和创新,通过包装形象的提升来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五、市场前景5.1 市场增长潜力:中国乳制品市场仍然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5.2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市场的发展,竞争对手将会越来越多,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5.3 发展机遇:蒙牛在市场竞争中仍然有机会通过不断创新和提升品牌形象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蒙牛pest分析政治: 1、政局稳定状况:中国政局稳定,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执政党推行的经济路线和政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行低碳经济。
3、政府政策: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中国企业发展的政策,乳制品行业也不例外。
乳制品是中国食品工业十五规划的发展重点产业。
长期以来,我国乳业之所以发展迅速,政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高税率,挡开了大部分的外国竞争;鼓励政策,增加了乳品消费量,激起我国企业的生产热情。
4、政治风险(所有权风险):蒙牛归入中粮旗下,由最大民营乳业企业,摇身一变成为央企阵营企业,中粮在管理、体制、国际化方面对蒙牛的影响将来是否会被并入国企?企业资产是否会归国家所有,蒙牛的未来整合之路更为人关注和担忧。
法律: 1、法律法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法律也不断完善。
法律对市场作用也越来越规范。
2、三鹿奶粉事件:三鹿事件后有关乳业的法律法规加大了立法的全面性和执法的力度。
政府出台了对乳制品加强监管的相关措施,整顿乳制品行业,严格控制乳业的安全生产和市场准入。
1、社会经济结构:目前我国农业获得重要转机,粮食获得丰收。
工业平稳较快增长,企业效益继续改善。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并涌现出许多新型产业。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人均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市场购买力增强,消费结构趋良性。
2、经济发展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国民生产总值大大提高。
国民收入、人均国民收入显著提高。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仍保持增长态势。
3、经济体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尽管将这两只手有机集合共同来调节市场,但是市场经济的缺陷仍使我国乳制品市场无序竞争,企业步入微利时期。
我国乳制品产业发展过快,市场供大于求。
4、宏观经济政策:国家宏观政策环境发生变化。
随着乳制品的发展壮大,以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说乳制品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蒙牛市场营销分析 stp swot公司及项目介绍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9年8月,总部设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
目前,蒙牛集团已经在中国19个省区市建立生产基地共29个,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粉、奶酪五大系列400多个品项.二、市场环境分析(一)宏观分析(一)人口环境21世纪前期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时期。
(二)经济环境: 1、经济全球化发展 2、中国经济发展持续上升(三)自然环境(蒙牛总部所在地呼和浩特)天然无污染的内蒙古大草原,适宜的自然环境,富饶的天然牧场,悠久的奶牛饲养历史,(四)政治法律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法制建设也逐步走向完善完美,由于法制的作用市场也开始越来越规范,这对于蒙牛这样正规的大企业来说无疑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五)社会环境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迅速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营养的摄入,重视身体健康,(二)微观分析真果粒产品的特点:(1)?美妙的口感,时尚的产品外观(2)?牛奶水果完美搭配,营养均衡三、竞争者分析伊利伊利的人才优势伊利的资源优势与整合伊利的机遇优势四、STP分析(一)市场细分以消费者收入水平以特定功能需求以年龄为细分变量目标市场:地区选择从销售市场看,蒙牛的销售区域集中在北方。
这与靠近生产基地,容易运输分销有关。
消费者市场选择人口的结构决定了消费结构,目前中国的新一代处于低龄的80后,90后,00后,据统计,市场定位:蒙牛乳业定位自己为行业领导者,对多个细分市场同时经营,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实施差异营销。
“蒙牛、中国牛、世界牛”,这是蒙牛乳业所确定的战略目标。
现阶段,蒙牛乳业已经成为行业第一,但持续保持领先则不太件容易,这需要企业在各方面进行努力,包括新产品开发、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
五、SWOT分布1、优势 s(1)机制优势:,蒙牛是纯粹的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其凝聚力、战斗力、企业效率非常高。
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PEST ,SWOT模型分析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奶类产品系列,现已在全国 15 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 20 多个,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品、奶酪五大系列 200 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蒙牛乳业集团已在全国各生产基地的周边地区建立奶站共计 3000 多个,联系奶农达 300 万户,累计收购鲜奶超过1300 万吨,为农牧民累计发放奶款近 300 亿元。
目前,全集团日均收奶量已在全国乳品企业率先突破 10000 吨大关,位居行业第一,被社会形象地誉为我国西部大开发以来“最大的造饭碗企业”。
一 PEST模型分析P——political1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使中国和外国的经济开始交流。
2 1978──1982年,适应改革开放要求,总结、反思建国以来税制建设的经验教训,探讨建设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税收制度,为税制改革作理论和舆论准备; 1983──1991年,税制改革全面展开,实行“利改税”和全面的工商税制改革,建立健全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为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1992──1993年,适应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提出并论证分税制改革的目标; 1994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分税制改革,为税收法治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 2008年1月1日起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所有企业所得税实行统一的国民待遇,是我国所得税发展的里程碑式标志;2009年1月1日起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全面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燃油消费税同时实施,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创造宽松的税收环境,并在近几年我国的税收法规逐渐完善。
3 2003年,在经济全球化潮流日益深入、资源全球化配置程度越来越高的形势下,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制订和完善应推动全球经贸体系不断开放,维护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有利于货物和服务贸易协调均衡发展。
蒙牛集团市场营销及SWOT分析一、背景资料蒙牛乳业由自然人出资,采取发起设立方式于1999年7月成立.短短7年时间,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2位。
其中,UHT牛奶销量居全球第一,液态奶销量居全国第一,冰淇淋销量居全国第一。
7年多来,蒙牛带动内蒙古及周边地区新增奶牛80多万头,产业链条辐射几百万农牧民。
2004年,销售收入达到72亿多元,年收奶量150万吨,发放奶款约30亿元,成为中国乳界收奶量最大的农业产业化“第一龙头"。
目前,公司已在全国15个省级行政区建起20多座生产基地.产品覆盖全国除台湾省外的所有地区,并出口港澳、东南亚、蒙古、美国塞班等国家和地区,是过乳业牛奶出口最大的企业。
开发的产品有液态奶、冰淇淋、奶粉及奶片等系列100多个品种。
(二)企业文化1、蒙牛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经营理念百年蒙牛强乳兴农◆企业精神学习沟通自我超越(1)学习沟通:每一位蒙牛人都要致力于在团队中减少相互之间的误解和被误解。
(2)自我超越:勇于跟自己较劲儿,把每一件小事情都要做完整、做到位。
◆企业宗旨对用户:提供绿色乳品,传播健康理念对客户:合作双赢共同成长对股东:高度负责长效回报对员工:学习培训成就自我对社会:注重环保回馈大众管理理念—-科学化、市场化、系统化人才理念--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质量理念-—产品人性化、标准全球化◆蒙牛的使命为国家创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企业;为民族创建一个具有百年发展力的世界品牌;为提升消费者的健康品质服务;为员工搭建人生价值的实现平台。
◆蒙牛的核心竞争力以成功经营人心为终极目标,以双赢利益机制和学习创新的方法,整合全球有效资源,实现战略目标的能力。
2、蒙牛的战略目标:以国际竞争的眼光来制定发展战略,强化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用创新的方法,整合全球有效资源,用5-10年时间,成为中国和世界乳制品专业制造商的领导者。
2003年:中国乳业领导品牌2010年:世界乳业领先品牌3、蒙牛企业文化的综合表述以诚信构筑蒙牛文化的核心;以强乳兴农为蒙牛的使命;用学习沟通和自我超越的企业精神打造百年蒙牛品牌,用5~10年的时间成为中国和世界乳业的领先品牌.蒙牛企业文化的内涵二、本行业概况(一)市场展望1、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水平将明显提高在中国,牛奶的消费与生产同步增长,但城镇居民的乳品的消费远远高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年人均乳品消费水平比农村居民高出近10倍。
市场营销案例蒙牛swot与stp分析课件 (一)市场营销是企业营销活动的重要部分,其目的是有效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在市场营销中,SWOT(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与STP(Segmentation, Targeting, Positioning)分析是常用的工具。
本文将利用这两个工具,分析蒙牛市场营销案例课件。
一、SWOT分析1. Strengths(优势)蒙牛作为国内知名的乳制品品牌,其产品的质量稳定,口感好,品种丰富,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信誉度。
蒙牛还积极推广和营销,注重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使其在市场上保持着较高的销售份额。
2. Weaknesses(劣势)蒙牛在经营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与其它品牌相比,其产品的价格偏高,容易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另外,蒙牛在一些地区的分销渠道存在欠缺,导致其在某些市场上的销售额不如预期。
3. Opportunities(机会)目前,消费者对清洁、健康、营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为蒙牛开发更多优质的健康乳制品提供了新的机遇。
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全国各地政府开展了大力的环保政策,蒙牛可充分利用这一机会,不断推进环保型企业的建设。
4. Threats(威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蒙牛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一些知名品牌的激烈竞争。
表现在较快的现代化包装营销手法和品质追求上。
此外,受政策调整、原材料价格变化等因素影响,蒙牛生产成本也将变得更高。
二、STP分析1. Segmentation(分级)蒙牛可将消费者分为不同的群体,包括家庭、学生、老年人和运动员等。
因为这些群体的购买习惯、偏好不同,在消费者需求上也有一定的差异,蒙牛可据此为各群体推出相应的产品,提高销售策略能力。
2. Targeting(定位)在STP分析中,明确企业目标消费群体和产品定位至关重要。
针对不同消费群体设定目标,蒙牛可以根据消费者购买习惯、价格敏感度等,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品牌价值。
蒙牛牛奶的STP战略蒙牛集团在中国大地上建造更多的蒙牛牛奶业绿色基地。
为蒙牛牛奶提供优质奶源的蒙牛澳亚牧场仍保持着完整的原生态草原系统,是少有的未受污染的区域之一,使蒙牛建设绿色蒙牛牛奶的奶源基地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位于北纬40度的黄金奶源带里,年平均光照近3000小时,温暖充足;多年平均降水近300mm,湿度适中。
在这里,精选12国的优质牧草承享大自然的恩宠,来自五大洲的优种乳牛悠然闲庭漫步,而来自7个国家的专业管理团队则正扮演着“育牛人”的角色,细心呵护每位“奶牛妈妈”,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使蒙牛牛奶保持着一奶源基地SWOT分析优势(S)(1)机制优势:蒙牛所以能快速发展的诀窍是拥有一个先进的机制优势,蒙牛是纯粹的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其凝聚力、战斗力、企业效率非常高。
(2)研发优势:蒙牛研发能力非常强,仅冰淇淋公司就有三大研发中心(3)营销优势:蒙牛的营销管理层大多在伊利公司工作多年,熟谙乳业营销,在市场开发运作方面经验非常丰富。
(4)速度优势:蒙牛企业的发展速度,是员工工作效率的“缩影”,蒙牛的工作理念是“鱼不是大的(一)优势(S)吃小的,而是快的吃慢的”。
在蒙牛,你必须是一个快速的工作狂,才能跟上企业的发展步伐。
(5)利润优势:蒙牛在对待经销商方面,推行严格的独家总经销政策,保证经销商的利润空间,从几万元起家到几百万元资产的客户比比皆是,蒙牛保护经销商的利益,同时也赢得了经销商强大的支持。
(6)网络优势对手“伊利”的营销网络非常清楚,产品一经上市,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迅速打开了市场。
(7)政府支持优势:蒙牛选址定在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较贫困的和林格尔县,享受了一般企业难以享受的政府免税等各种政策支持优势。
(8)广告优势:度运作主要在两方面:一是通过产品差异化定位和请消费者免费品尝,从而赢得消费者的口碑宣传,以产品知名度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因为中国消费者心中有一定律:产品质量等同于产品形象与企业形象;另外,蒙牛通过央视广告的密集投放,不断营造品牌拉力,用牛根生的话,酒香不怕巷子深,当“巷子”从内蒙古一直到海南岛时,只有中央电视台才能办到。
伊利蒙牛液态奶的STP营销(一)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04级公共事业管理7班陈蔚柔摘要:2005年中国人均乳品消费量达到了9.7千克,与世界乳品人均消费量100千克相比,消费差距十分明显。
乳品消费习惯已经扩散到了城市各个年龄层次,消费量和消费人群的扩大,使得乳品行业开始了跨越式发展,其中2000年到2004年更是被行业称之为中国乳业的黄金五年。
以光明、蒙牛和伊利三大乳业巨头为例,这三家企业在这5年的时间里的销售额平均增长率都达到了50%,其中蒙牛更是达到了100%,被行业惊赞为“蒙牛速度”,鉴于国内液态奶有如此态势,通过比较分析伊利和蒙牛液态奶的市场细分、市场选择、市场战略的异同点,试图发现其营销方面的优胜点,并为其提出有效的发展战略——改变北强南弱的市场格局,居安思危,迎战外国品牌。
关键词:伊利,蒙牛,液态奶,市场细分,市场选择,市场定位国内液态奶态势的思考伊利和蒙牛是我国液态奶行业的两大巨头,他们的地位和营销策略在行业中举足轻重,但国内液态奶态势对他们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经过对液态奶国情,政府作为和行业作为三个方面的集中探究,我认为伊利与蒙牛液态奶的经营面临着多重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就在于1、我国人均乳业消费量远远未达到饱和状态,北强南弱的格局预示着液态奶市场的消费潜力还很大。
2、乳品消费品习惯的扩大,消费年龄层的增多,带来了更多的消费人群。
3、政府的作为——各种鼓励奶业发展的政策和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出台,直接推动了液态奶市场的发展,无疑是为液态奶市场跨越式发展开了条绿色通道。
4、行业的作为——行业洗牌,使整个行业品牌开始集中化,优胜劣汰结果使国产品牌(如蒙牛伊利)独树一帜,而中国市场的不成熟使乳业企业因祸得福,暂时省去与外国奶竞争的烦恼。
(二)挑战在于1、虽然我国的液态奶市场远远为饱和,但人均的乳品消费能力是制约消费量的最大因素,如何在人均消费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提高消费量是乳业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
如如何有效的开拓消费水平较低的农村市场。
2、消费人群层次的增多,要求企业要以“顾客为中心”,开发适合不同年龄与经济层次的消费者产品,这也是在产品琳琅满目的情况下,企业应该深思的:如何在竞争中突围而出,如何占据优胜地位,如何抓住消费者的胃!3、巨头乳业企业地位的凸现可能会造成行业垄断,导致不公平竞争和价格战,需防范,优胜劣态带来的应该是奶资源的配置的改进,而不是恶性竞争。
4、虽然目前外国奶未在中国市场造成行业太大的影响,但国产奶应该居安思危,准备好随时与其奋战。
伊利VS蒙牛认清国情,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向来是做事的准则,也应是行商的戒条,作为乳业巨头的伊利和蒙牛在这方面做得恰到好处:紧紧抓住当前液态奶市场的机遇,经过市场调查和消费者意见反馈,结合自身企业实力,全面进行市场的细分,科学的进行市场选择,找准市场的定位。
以下,我将以对比的方式对伊利蒙牛的液态奶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在市场细分,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方面的异同点,并就此提出自己的一些发展战略。
市场细分(SEGMENT)1.消费者市场细分如今的伊利蒙牛都已进入目标营销阶段,以液态奶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结合自身的资源(内蒙古优质奶源)与优势(行业信誉,质量保证),选择其中最有吸引力的产品(儿童奶,学生奶,女士奶)进行组合营销。
他们都以集群偏好为市场细分依据,按年龄,性别,收入,保存,风味的标准将市场细分如下:(见表一)小异。
相同的是细分的标准和细分结果基本相同。
不同的是:(1)蒙牛比伊利更有前瞻性,细分得更全面,它已经看到女士奶市场的发展潜力,将女士独立出来作为一个集群来开发;(2)蒙牛的产品不仅保质保量,还要保奇保惠。
不同市场开发不同的包装,针对儿童市场开发利乐三角包以满足儿童好奇好玩心理,针对中低端消费者开发利乐枕以降低价格适合该层消费者的消费能力。
2.产品市场细分在对消费者市场进行全面细分后,两个企业都从自身实力出发,根据不同消费者细分市场的不同特点,开发并推出相应的产品。
针对消费者细分市场的产品细分如下:(所列产品为代表产品)2.1 表二:按年龄段推出的产品儿童——成长期,需要补充维生素,铁锌钙等营养物质学生——读书期,脑力消耗大,需要补充蛋白质营养青少年——反叛期,喜欢新鲜事物,水果口味能带来清新与新奇老人——衰弱期,需要大量补钙,又要避免高脂高血压所以,有了以下产品:这一特点来推出适合的产品。
2.2 表三:按收入分经随着一些人的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增强,当消费者有需求时,伊利蒙牛适时推出高端奶,迎合了高端消费者的口味。
高营养,浓醇感正是高端人士的追求。
2.3 表四:按风味分儿童——主要喜欢水果口味青年——主要喜欢青春味道,酸酸甜甜老人——主要讲究功能健康大众——以上口味也可以是每个消费者的追求2.4 表五:按性别分时,蒙牛人已经把美容奶摆上货柜,吸引了女士们的眼球。
这是把握商机的一大表现,在这一关,蒙牛赢了伊利。
2.5 表六:按包装分大大满足了想喝奶,又嫌奶太贵的低端消费者。
低价有利于吸引低端消费者,薄利多销正是如此。
利乐三角包的出现,大大吸引儿童那好奇的心理,固定了儿童这一消费集群。
在产品包装这一关,蒙牛又胜伊利一筹。
将表二、三、四、五跟表一比较,可以明显的看到,表一是其他表的起点也是他们的归宿。
2.6小结伊利和蒙牛产品在细分上有很多交叉,按年龄段细分的产品,也会顾及到风味的需求,按包装细分的产品,是顾及到收入市场的消费者有不同的消费能力。
总而言之,奶是面向大众的,虽然有儿童奶,学生奶,女士奶这样看似有明显界限的奶的存在,但这一点也不会阻碍其他消费者对他们的尝试,适合儿童的也可以适合学生,青少年喜欢的,儿童学生也能喜欢,甚至老年人也可以“返老”一下品尝小孩子口味。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产品总是从一开始的原味或单一口味发展成后来的多种口味甚至混合口味,这就是生产者为了迎合边缘消费者,扩大消费群体的原因。
之所以有看似明确界限的奶,如儿童奶,只是商家为了满足固定的消费群体而在名字上下功夫而已,这就是一种营销策略。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要想让某个年龄段或某个群体只消费某一种产品是不可能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权的情况下,企业无法左右消费者的消费,唯一能做的,根据消费者的消费主流,推出各种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主打产品,网住同类消费者的大部分消费量。
在市场细分这一关,蒙牛比伊利细分得更全面,更详细,填补了伊利奶的空缺(如女士美容奶的上市,利乐枕利乐包的出现),坚持了它一贯采用的“补空缺式”营销!市场选择(TARGETING)在经过一番详细的市场细分后,我们意识到:伊利蒙牛采用了综合因素法对市场进行细分,他们注意到同一种奶会有不同群集的消费者,同样的,同一集群的消费者会有不同的奶需求,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选择,他们采用市场全面化的覆盖模式。
而无论是从企业生产能力还是从产品销售能力来看,伊利蒙牛完全有实力走市场全面化的覆盖模式,用多种口味,多重营养,不同价格的液态奶去满足各种顾客群体的需要。
但有了成功的市场细分未必就会有准确的市场选择,伊利蒙牛在市场选择这一关做得还不过准确,还有待完善。
1.消费者市场选择从消费者市场来看,蒙牛锁定女士市场大有作为(蒙牛定位女性的牛奶饮品“真果粒”,晚上好美容奶面市)。
因为如今的女性是有工薪,有自由,追求时尚潮流,敢花钱的群体。
他们在美容塑身方面的消费不比男性在香烟消费的少,在一定程度上,女性的钱更容易赚,所以,蒙牛选择这一市场来开发,是正确的。
无论是伊利还是蒙牛,儿童、青少年市场是他们的主打市场,他们都在努力坚守这两个市场,产品层出不穷,更新之快便可看出他们的重视程度。
但,在坚守原有市场的同时,是否也应考虑到这些市场会有成熟的一天,到时,与其在竞争罅缝里争个头破血流,倒不如及早寻找新的市场,开发新的产品,以做后备,达到以不变应万变。
如老人市场,女士市场,高端消费者市场,都值得两家企业好好作为一番的。
2.生产市场选择从生产市场来看,伊利和蒙牛都选择了北方市场。
北方向来是中国的乳都,富饶的大草原,繁荣的畜牧业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高质量的奶源。
特别是内蒙古草原的奶业,更是他们有力的生产后盾。
但是,将生产市场集中在北方,对开发北方市场固然有就近利益,对于南方市场,就很不便利了。
试想,将北方生产的奶运到南方市场销售,该费多少人力物力才能达到。
奶属于保鲜消费品,远距离运输难免会让消费者怀疑它的新鲜度和保质期,从而降低消费量;而对于生产者来说,长距离运输所需的运输费和保鲜费将是一笔巨大的开销,若加到产品价格上,势必会吓跑一大堆消费者,相反,若把这一笔费用用于北方奶的宣传,可以大大宣传一番。
因此,伊利蒙牛在生产市场选择方面应该全面化,逐渐从北向南发展,才有利于其在南方销售市场的开拓。
3.销售市场选择从销售市场看,伊利蒙牛的销售区域都集中在北方。
这与这些地区靠近生产基地,容易运输分销有关。
目前,从销售区域和渠道来看,伊利比蒙牛要略胜一筹,这与伊利发家早,耕耘深有莫大关系。
伊利的销售市场情况:伊利公司的产品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和华南,其中华南又以广东为主。
据调查显示,在广东牛奶的销量中,伊利占到35%-40%的份额。
从2005年开始,伊利继续提高产品市场渗透率、扩大二、三级市场占有率,向县乃至乡镇一级的市场开拓是主要的营销目标。
根据Ac Nielsen的调查,伊利在中西部地区市场渗透率始终保持第一,其销售管理可谓精耕细作。
蒙牛的销售市场情况:蒙牛公司的产品销售区域也主要集中在华北。
华中华南地区稍弱。
截至2006 年6 月30 日,蒙牛的中期业绩:液体奶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30%左右,国内排名第一。
在市场占有虑方面,蒙牛紧跟伊利之后,在广东的销售份额也跟伊利可谓不相上下。
但由于伊利作为乳业龙头老大,国有企业有保障的形象早已深入民心,因此,在开拓销售市场方面,蒙牛比伊利艰难。
但蒙牛也不甘示弱,如今已牵手友芝友虎视华中华南地区。
4.小结纵观伊利蒙牛两家企业的生产市场和销售市场会发现,他们存在不少优势:他们的生产集中在北方,消费也以北方为主,特别是液态奶的消费。
因而在北方乳品消费快速增长的时期,伊利和蒙牛这类北方资源型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中国前十名液态奶生产地区中北方占据了7个席位,而前十名消费地区中,北方占9个。
但将这种优势放到中国乳业这个大环境中,它的消极作用突显:中国的乳业发展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北强南弱的局面。
因此,在北方乳品消费水平已经较高的情况下,南方的增长空间应该成为乳品企业竞争的主要目标。
像伊利蒙牛这样的资源型企业应该开始慎重考虑南方市场的需求与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