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冷却器对压缩机压比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31.67 KB
- 文档页数:2
发动机涡轮增压中冷技术对排放的影响发动机涡轮增压技术主要作用是提高发动机功率、降低燃油消耗,同时涡轮增压中冷技术对降低发动机排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增压技术的发展主要归结于涡轮增压技术。
一、涡轮增压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一)组成部件及关键零件涡轮增压器由涡轮和压气机两个主要部件以及轴承与密封装置、润滑与冷却系统所组成。
涡轮增压器安装在发动机的进排气歧管上,处在高温、高压和高速运转的工作状况下,因此对部件材料和加工技术都要求很高。
(二)工作原理涡轮增压器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再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进来的空气,使之增压或者增压冷却进入气缸。
当发动机转速增快,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增快,叶轮就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气缸,提高了充入气缸的空气密度,可以有更多的燃料进入气缸进行充分燃烧。
达到提高平均有效压力,提升功率,改善经济性和降低污染的目的。
二、与其它增压器的比较涡轮增压器最明显的是“滞后响应”,即由于叶轮的惯性作用对油门骤时变化反应迟缓,使发动机延迟增加或减少输出功率。
目前除涡輪增压以外,应用较普遍的是机械增压。
机械增压是指增压器由发动机直接驱动,二者之间的转速比一般固定不变,具有较快的响应性,加速线性化。
但其靠发动机驱动力,需消耗动力。
三、中间冷却器的作用对于增压压力较高的中、高增压发动机,一般需装置中间冷却器,这是因为涡轮增压器吸进的空气经压缩温度会升高,空气在流动过程中与进气管壁摩擦还会进一步升温。
发动机的有效功率N与充入气缸的气体密度ρ成正比,密度越大,功率越大,增压空气密度ρ由气体状态方程决定。
即:ρ=P/RT(kg/m3)式中:P—增压压力,Pa(绝对压力);T—增压时空气绝对温度,K;R—气体常数(287.14J/kg.K)。
增压发动机功率大小与增压压力P成正比,与增压空气温度T成反比。
只有当空气温度T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发动机的有效功率N才与P成线性关系。
双级压缩制冷装置中间压力的确定论文作者:吴春江摘要:随着制冷技术的发展,对于用冷量大的系统采用单机双级压缩制冷装置已不是最佳方案,而采用单机配打双级压缩制冷装置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双级压缩制冷过程中间压力对制冷系数的影响,从而为设计单机配打双级压缩制冷装置时,合理的选择中间压力提供依据。
关键词:制冷工况蒸发压力冷凝压力0、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双级压缩制冷技术已在国防、科研、化工、医院、食品等建筑中广泛应用,从而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用于制冷技术方面的能耗逐年增长。
一些单位或工厂企业使用双级压缩制冷技术面越来越广,而对于单机配打双级压缩制冷装置设计使用过程中的通常是简单选择中间温度,也因为目前国内、外对于双级压缩制冷中间温度没有系统的标准,实际运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从而导致双级压缩冷冻机经常不处于最大制冷系数的工况下工作,影响整套设备的制冷效果,不利于节能要求。
我国的节约能源法中指出,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的管理,采取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担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节能还包括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节能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来说,具有更重大的意义。
目前,全国各地电力十分紧张,但所需能量也在迅速增长。
由此要求我们制冷专业人员在设计、施工到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应通力合作,才能实现节能的目的。
1、双级压缩制冷系统的基本类型及制冷经济技术指标两级压缩制冷机是将压缩过程分为两次来实现,系将来自蒸发器压为为Pe的低压制冷剂蒸气先用低压压缩机(或压缩机的低压级)压缩到中间压力Pm,然后再用高压压缩机(或压缩机的高压级)压缩到冷凝压力Pc。
因此,它需要用两台压缩机(或使用双级压缩机)。
现在,对于活塞式和螺杆式压缩机,大多是选用单级压缩机组合成两级压缩制冷机,而不专门针对两级压缩制冷的要求设计和生产高压及低压压缩机。
1.1 双级压缩制冷系统的基本类型1.1.1 两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1.1.1.1 高低压级流量比:;1.1.1.2 理论制冷系数:。
过程流体机械习题及答案第1章绪论一、填空2、流体机械按其能量的转换形式可分为()和()二大类。
3、按工作介质的不同,流体机械可分为()、()和()。
5、将机械能转变为()的能量,用来给()增压与输送的机械称为压缩机。
6、将机械能转变为()的能量,用来给()增压与输送的机械称为泵。
7、用机械能将()分离开来的机械称为分离机。
二、名词解释5. 压缩机6. 泵7. 分离机第2章容积式压缩机一、填空题2、往复式压缩机由()、()、()和()四部分组成。
3、往复式压缩机的工作腔部分主要由()、()和()构成。
4、活塞通过()由传动部分驱动,活塞上设有()以密封活塞与气缸的间隙。
6、往复式压缩机的传动部分是把电动机的()运动转化为活塞的()运动。
10.理论上讲,级数越(),压缩气体所消耗的功就越()等温循环所消耗的功。
14.气阀主要由()、()、()和()四部分组成。
16.活塞环和填料的密封原理基本相同,都是利用()和()的作用以达到密封的目的。
19.压缩机正常运转时,产生的作用力主要有三类:(1)();(2)();(3)()。
22.压缩机中的惯性力可分为()惯性力和()惯性力。
23.一阶往复惯性力的变化周期为();二阶往复惯性力的变化周期为()。
25.旋转惯性力的作用方向始终沿曲柄半径方向(),故其方向随曲轴旋转而(),而大小()。
36.理论工作循环包括()、()、()三个过程。
37.实际工作循环包括()、()、()和()四个过程。
限位置称为()。
39.活塞从一个止点到另一个止点的距离为()。
40.第一级吸入管道处的气体压力称为活塞压缩机的();末级排出接管处的气体压力称为活塞压缩机的()。
二、选择题2.活塞式压缩机的理论工作循环由______个过程组成。
A.一B.二C.三D.四3.活塞压缩机的实际工作循环由______个过程组成。
A.四B.三C.二D.一4.活塞式压缩机的实际工作循环中膨胀和压缩过程属于______过程。
双级压缩制冷装置中间压力的确定论文作者:吴春江摘要:随着制冷技术的发展,对于用冷量大的系统采用单机双级压缩制冷装置已不是最佳方案,而采用单机配打双级压缩制冷装置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双级压缩制冷过程中间压力对制冷系数的影响,从而为设计单机配打双级压缩制冷装置时,合理的选择中间压力提供依据。
关键词:制冷工况蒸发压力冷凝压力0、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双级压缩制冷技术已在国防、科研、化工、医院、食品等建筑中广泛应用,从而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用于制冷技术方面的能耗逐年增长。
一些单位或工厂企业使用双级压缩制冷技术面越来越广,而对于单机配打双级压缩制冷装置设计使用过程中的通常是简单选择中间温度,也因为目前国内、外对于双级压缩制冷中间温度没有系统的标准,实际运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从而导致双级压缩冷冻机经常不处于最大制冷系数的工况下工作,影响整套设备的制冷效果,不利于节能要求。
我国的节约能源法中指出,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的管理,采取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担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节能还包括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节能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来说,具有更重大的意义。
目前,全国各地电力十分紧张,但所需能量也在迅速增长。
由此要求我们制冷专业人员在设计、施工到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应通力合作,才能实现节能的目的。
1、双级压缩制冷系统的基本类型及制冷经济技术指标两级压缩制冷机是将压缩过程分为两次来实现,系将来自蒸发器压为为Pe的低压制冷剂蒸气先用低压压缩机(或压缩机的低压级)压缩到中间压力Pm,然后再用高压压缩机(或压缩机的高压级)压缩到冷凝压力Pc。
因此,它需要用两台压缩机(或使用双级压缩机)。
现在,对于活塞式和螺杆式压缩机,大多是选用单级压缩机组合成两级压缩制冷机,而不专门针对两级压缩制冷的要求设计和生产高压及低压压缩机。
涡轮增压器的压比与增压效率1. 背景涡轮增压器是现代内燃机中常见的增压设备,它通过提高进气压力来增加发动机的进气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效率涡轮增压器的压比和增压效率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将从专业角度分析这两个参数对涡轮增压器性能的影响2. 涡轮增压器的基本原理涡轮增压器主要由涡轮、压缩机、中间冷却器和排气歧管等组成发动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驱动涡轮旋转,涡轮通过传动系统带动压缩机旋转,压缩机将空气压缩后送入发动机燃烧室,从而提高发动机的进气量中间冷却器用于降低压缩后空气的温度,以提高进气效率3. 压比与增压效率的概念压比是指涡轮增压器进气侧和排气侧的压力比值,它反映了涡轮增压器对空气的压缩程度压比越高,空气被压缩得越厉害,进气量也就越大但压比过高会导致压缩机功耗增大,发动机的热效率反而降低增压效率是指涡轮增压器实际提供的进气压力与自然进气压力的比值,它反映了涡轮增压器的增压效果增压效率越高,说明涡轮增压器的性能越好,对发动机的功率提升作用越明显压比和增压效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压比越高,增压效率通常也越高,因为空气被压缩得越厉害,进气量越大,发动机的功率也就越大然而,压比过高会导致压缩机功耗增大,发动机的热效率反而降低因此,在设计涡轮增压器时,需要在这两个参数之间取得平衡5. 压比与增压效率对涡轮增压器性能的影响压比和增压效率是涡轮增压器性能的关键参数,它们对发动机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1)压比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压比越高,进气量越大,发动机的功率和效率越高但压比过高会导致压缩机功耗增大,发动机的热效率反而降低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发动机的负荷特性和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压比(2)增压效率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增压效率越高,说明涡轮增压器的性能越好,对发动机的功率提升作用越明显增压效率的提高可以降低发动机的油耗和排放,提高发动机的性能6. 结论涡轮增压器的压比和增压效率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压比越高,进气量越大,发动机的功率和效率越高,但过高的压比会导致压缩机功耗增大,发动机的热效率反而降低增压效率越高,说明涡轮增压器的性能越好,对发动机的功率提升作用越明显在设计涡轮增压器时,需要在压比和增压效率之间取得平衡,以实现发动机的最佳性能为了实现涡轮增压器的高效性能,工程师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压比和增压效率进行优化:(1)涡轮和压缩机的设计:优化涡轮和压缩机的设计可以提高压比和增压效率例如,采用叶轮形状、材料和尺寸的优化设计,以提高气流的流动效率和降低能量损失(2)中间冷却器的设计:中间冷却器用于降低压缩后空气的温度,以提高进气效率通过优化冷却器的设计,可以提高冷却效果,进而提高增压效率(3)传动系统的优化:传动系统的效率对涡轮增压器的性能有很大影响通过优化传动系统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润滑条件,可以降低能量损失,提高增压效率(4)控制策略的优化:通过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可以实现涡轮增压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最优工作状态例如,根据发动机的负荷和转速,调节涡轮和压缩机的转速,以实现最佳的压比和增压效率8. 压比与增压效率的测试与评估为了确保涡轮增压器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测试与评估测试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台架试验: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台架试验对涡轮增压器进行全面性能测试测试参数包括压比、增压效率、进气量、功耗等(2)实车试验:在实车条件下,对涡轮增压器的性能进行测试通过实车试验,可以评估涡轮增压器在实际运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3)模拟计算: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对涡轮增压器的性能进行仿真计算通过模拟计算,可以预测涡轮增压器的性能,为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9. 压比与增压效率的应用案例涡轮增压器在各种车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1)汽车:涡轮增压器在汽车发动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效率,降低油耗和排放(2)卡车:在卡车发动机中,涡轮增压器可以提高发动机的扭矩和爬坡能力,提高运输效率(3)船舶:在船舶发动机中,涡轮增压器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效率,降低燃油消耗(4)发电机组:在发电机组中,涡轮增压器可以提高燃气轮机的功率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10. 发展趋势与展望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和节能需求的不断提高,涡轮增压器在发动机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在未来,涡轮增压器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型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涡轮增压器的小型化将成为可能小型化的涡轮增压器可以适用于更小的发动机,提高整车的性能(2)高效化:进一步提高涡轮增压器的效率,降低油耗和排放通过优化设计和控制策略,实现更高的压比和增压效率(3)集成化:将涡轮增压器与其他发动机组件集成,实现发动机的整体优化例如,将涡轮增压器与废气再循环(EGR)系统集成,以降低排放(4)智能化: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技术,实现涡轮增压器的智能化控制通过实时监测发动机工况,自动调节涡轮增压器的性能,以实现最佳的工作状态11. 结论与展望涡轮增压器的压比和增压效率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对发动机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通过优化涡轮和压缩机的设计、中间冷却器的设计、传动系统的优化和控制策略的优化,可以提高压比和增压效率,实现涡轮增压器的高效性能同时,对涡轮增压器的性能进行严格的测试与评估,可以确保其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实车试验和模拟计算等方法在性能测试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际应用中,涡轮增压器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卡车、船舶和发电机组等多种机型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性能提升未来,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和节能需求的不断提高,涡轮增压器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小型化、高效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等方面通过不断优化设计和控制策略,实现更高的压比和增压效率,以满足不断严格的排放法规和节能需求总体而言,涡轮增压器的压比和增压效率对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通过优化设计和控制策略、严格测试与评估以及适应发展趋势,可以实现涡轮增压器的高效性能,为发动机的性能提升做出重要贡献。
单机双级螺杆压缩机制冷系统的应用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性气温变暖趋势的愈演愈烈,各种低温试验面临的温度条件限制日益严峻,利用有效的机械设备辅助开展低温试验,成为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践行的一项工作。
就目前来看,单机双极的螺旋压缩机应用尤为频繁。
本文以单机以及单机双极的螺旋压缩机的应用为例,通过分析工作人员利用单机设备来开展低温试验时的问题,着重探讨了优化单机双极设备制冷系统的设计工作。
关键词单机双极;螺杆压缩机;制冷系统;优化设计中图分类号tb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3)83-0139-02单机双极的螺杆压缩机在当前时期已经逐步地成为世界各国开展电子产品低温试验的主要设备,此种设备的性能指标有效的应对了当前全球性的整体气候环境,使得低温试验各种限制得以实现突破。
但是,单独从单机设备当前的具体应用状况来看,其在低温环境中开展工作,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缺陷,设计者必须对其设备以及制冷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使其各项缺陷得到有效的补足,才能够真正地推动此设备各项应用功效的全面实现。
1 单机的螺杆压缩机低温应用的缺陷以及应对当今时代,电子产品性能的验证试验,对于实验室的气候环境要求日益提升,其低温试验的环境一般要长时间持续稳定地处于-40℃,这就要求试验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制冷负荷性能以及足够的冷量。
而单机的螺杆压缩机便顺应此种需求,成为开展低温环境下试验的主要设备。
但是,此设备的低温应用目前存在的缺陷依然无法忽视。
其缺陷可具体如下所示:单机的螺杆压缩机应用于低温环境,首先,会致使设备在环境蒸发压力逐步降低的状况下,提升其单位制取工作中的制冷量功率消耗,从而引发其制冷系统性能系数的逐步降低。
其次,在蒸发温度逐步降低,而压力比迅速升高的状况下,螺杆压缩机中的基元容积会出现压比和压差的不断上涨,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容积效率。
此外,设备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中运行,还会导致其排气的温度不断提升,从而使得系统出现欠压缩现象,系统运行的噪声会快速增加。
合理控制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中间压力提高制冷效率《冷藏技术~2oo6年6月第2期(总115期)《百花园地》专≈采≈≈手荨≈疑手合理控制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中间压力提高制冷效率黄尔义(福州民天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市350005)摘要以实践操作和理论计算数据,寻求氨双级制冷机的最佳中间压力,并合理控制它,实现节能降耗.关键词氨双级制冷机,中间压力,节能1,引言福州冷冻厂是食品冷藏及加工的一个老厂,厂力是双级压缩制冷循环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内有冷藏库一万三千多吨.其中库容量一万一千(1)本系统的中间冷却器状况:吨集中在冷藏分厂.冷藏库投产至今已有三十余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原中冷器的老式玻璃液面年没有实施过大修,制冷设备陈旧,保温材料老化,指示器已经失效,自动液位调节器的浮球阀也不起制冷效率低,冷藏单位耗冷量不断上升.企业力求作用.中间冷却器没有完整的液位控制器和液位改变现状,实现节能降耗.指示器,系统运行操作只能凭借中间压力对中冷器制冷系统生产实际分析原因寻找雾蓍,釜曩薹差主凳篙节能涂"…"一一.…~陆地失衡.当操作人员一旦发现压力不在合理中间压企业生产力求节能降耗,降低生产费用,争取力范围内,此时制冷循环已经大步脱离了"自衡"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管理的一大目标.老厂点.这时操作人员再通过调节达到系统的平衡需要通过大修来实现节能降耗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经一定的时间;经常性的失衡,再通过调节达到系要根本解决老厂综合问题就要全面停产大修,全面统平衡,如此反复造成了无功损耗.停产将给企业带来经济收入的困难,企业也缺乏大(2)两种配比兼有,中间压力确定困难修资金.用什么办法来解决既不要全面停产又能本系统主机双级配组有两种形式:一是8ASJI7实施维修的矛盾呢?我们寻找各种不需全面停产单机双级l:3配比的机组;一是2A V一12.5机8AS维修的途径,先将与制冷系统节能有关的而又必须一l2.5机的双机双级l:2配比机组.这两种配比维修部分作具体分析,而后逐一对制冷主机,冷凝混合使用给中间压力的确定和系统的调节带来困器,制冷系统保温及冷却水系统等实施局部停产维难.修,收到明显的节能效果.而中间冷却器也是节能3.2对中间冷却器实施维修'一为了解决操作人员方便观察中冷器液位,控制3,找主要矛盾,维修中间冷却器液位,决定以局步停产的方法对中冷器实施维修.3.1对中间冷却器实际运行现状分析将中冷器原来不起作用的液面控制器和玻璃液面,.!篓施局跫产过程:f=:熹莩间冷却器是关注的重点,因为中间压力对双级制冷'..一' 循环的经济性,如压缩机容量,结构,功率,效率和4,分析原因寻求合理中间压力,通过计安全运行等都有直接影响,因此合理地确定中间压算确定最佳中间压力—?——40?—?——《冷藏技术)2006年6月第2期(总115期)4.1尝试提高中间压力本分厂制冷系统是完全中间冷却两次节流双级压缩的制冷循环.开机常用容积比为1:2双机双级配组和1:3单机双级配组混合使用.如何在操作中利用中冷器的板式液面指示器控制好液位, 从而达到合理控制中间压力,实现制冷效率最高. 中冷器改造以前由于液位无法准确观察,操作人员因怕系统调节困难和中间压力过高产生不安全因素,把中间压力都控制在250KPa以内的较低值.参考中冷压力理论数据及系统实际运行情况,通过反复讨论分析,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一致认定:取250KPa中间压力偏低,影响制冷效率.中冷液位器改造后,大胆尝试把中间压力提高到300—350KPa,结果系统运行正常,没有出现调节困难和不安全因素.从耗电统计数据反映出,在系统各种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上年同期相比,节约了一定电耗.上述过程显示出,适当提高中间压力的尝试是正确可行的.4.2利用计算确定最佳中间压力以上尝试所用的中间压力是否是趋近最佳中间压力?为了找到接近的最佳中间压力,达到提高制冷效率的目的,以下再用理论计算检验所尝试的中间压力是否合理.依据冬季生产时本系统的氨冷凝压力常见的I】k=1000KPa,定其为计算冷凝压力,对应的冷凝温度Tk=24.85'(i,当系统蒸发温度T0=一33~C时,查得蒸发压力为Pm=100.05KPa.在相同条件下作如下两种情况的计算:第一种情况:应用经验公式计算,求中间温度T0,再查最佳中间压力.即:T01:O.4+O.6Tm+3℃式中:T0】——中间温度℃——蒸发温度℃Tk——冷凝温度℃代人:T01=0.4X24.85+O.6(一33)+3~C=一6.86℃对应T0=一6.86℃,查717热力性质表,得中间压力为Po,=327KPa,即是最佳中间压力.第二种情况:对已选配的高低压容积比£值,给定冷凝压力Pk与蒸发压力,可通过计算或者在特定的蒸发温度为一28~C,一33~C,一40~C时通过查图求得中间压力P0.本制冷系统中实际是以4.1所讲两种形式压缩比混合使用,现以=一33~C,用查图a分别作如下两种计算:(1)2AV一12.5与8AS一12.5机的双机双级配组计算.£=_l,2-0.5=一33℃Pk=1000KPa查热力性质表得到对应的Tk=24.85~C查氨双级制冷机的中间温度T01图(即图a)得到:T01.=一11.3~CPo.=283.54Ir即所求中间压力(2)8ASJ17O单机双级配组计算:£=-l,3-0.333,--33℃,Pk=1000Kpa查热力性质表得到对应的Tk=24.85~C查氨双级制冷机中间温度图T01(即图a)F童圈匿刍蓦强鼋蠢I酲I::幂嚣._三_霉}.孳糕敬爱==:'■—芝'薯越_: 一普警薅.二};'1一::=:啊=撕:.';一一'r'''I■J礴鼍,:l夕:多!.土蠡盛哇娶一蕊——一-卜——豪十一一?..二~_/下..,趣禽≥~专蠡基….;;?=:i穰赫j;::-0l.坊焉Ej珀;l:暑I一●ni牝.色图a一33℃氨双级制冷机的中间温度T埘得到:T01b=一4.8℃,Po1b=358.51KPa——即所求中间压力.实际以上计算的两种配组同时存在于运行的同一系统中,如果设想将(1)和(2)所求的中间压力取平均值作为系统的中间压力.一41—《冷藏技术)2oo6年6月第2期(总115期)即:Po1:Po1平均:下Polaq-PQ2b:=321.02KPa将第一种情况计算得出中间压力Po1=327与第二种情况查图计算得出的平均中间压力Po,平均= 321.02KPa作比较,其相差值为6KPa,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结果基本吻合.用两种方法所求得数值为本系统双级压缩制冷循环运行的最佳中间压力的参考值.当然在冷凝压力I)k升高时,中间压力P0.也相应升高.以上仅是计算出的理论依据,是否合乎实际还需以实际运行节能的效果数据来证明. 5,结束语中冷液面器改装成板式液面器后,液面易于观察与掌握.操作人员可做到合理控制中冷器的液位,适当提高中间压力,稳定系统循环,达到提高制冷效率的目的.在配组为1/2与1/3混合开机时,一42一大胆以计算得出的数据为合理中间压力,将原来中间压力=250KPa提高到Pol=300—350KPa之间运行.制冷系统在这种状态下循环稳定,库房温度也比较好控制.经过5个月的运行机房耗电量有明显的下降,据统计该项小改造机房每月可节电5OO0 度左右.实际运行表明合理控制双级制冷循环的中间压力是为冷藏企业创造理想节能效益的重要环节.因水平有限,文中多有误处,请同行,专家指正.参考文献1徐世琼等,制冷技术问答,农业出版社,1979.12徐世琼等,新编制冷技术问答,中国农业出版社,l999.53制冷工程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出版社,1978.94冷库制冷技术,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79.10。
压缩岗位试卷(A)备注:闭卷;考试时间9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
填错或不填均无分。
)1、压缩机的辅助装置主要有:循环油泵.、注油泵、..油水分离器.、缓冲器.、安全阀。
2.压缩机电流高的原因:负荷大、进、出口阀调节不当;(3)后工段阻力大;(4)电流表失灵3.活塞式压缩机的工作过程是吸气.、压缩.、排气.、膨胀的过程。
4. 缓冲器的作用是稳定气流,.减少脉动的作用,.同时也起一定的油水分离作用。
5.润滑油的作用是润滑.,减少摩擦、.冷却机件、.对气缸填料所形成的油膜还起一定的密封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共20(请在每小题的括号内填上正确的答案,填错或不填均不得分)1、下列颜色的过滤罐中,防硫化氢的是(C)。
A、桔红色B、褐色C、灰色D、白色2、压缩机的中间冷却器一般是气体走管间,其主要原因是_. A___A、冷却器外壳可承受高压力B、气体流向可控制C、换热面积可作大D、可改变气体传热系数3、蒸汽透平在运转中,调速器发生卡涩,正确的处理方法是(D)。
A、透平停车处理B、提高透平主蒸汽压力C、降低透平主蒸汽压力D、透平降速到调速器工作转速以下,处理调速器4、当透平压缩机发生喘振时,哪些参数使防喘振阀自动打开_C___A、振动值B、空气流量C、未级排气压力D、吸入压力5、甲醇合成催化剂活性明显下降,首选的操作方法是(B)。
A、降低催化剂操作温度B、提高催化剂操作温度C、提高系统压力D、提高循环气量6、环保预案的预警级别是按照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分为四级,其中特别严重(Ⅰ级)是用(D)颜色表示。
A、蓝色B、黄色C、橙色D、红色7、甲醇催化剂在实际生产中,以下(B)参数对其影响最大。
A、操作压力B、操作温度C、合成气H/CD、合成塔空速8、压缩机正常运行时,油站油箱内的压力__A__大气压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确定合成甲醇原料气的有效气体成份是(D)。
往复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什么是压缩往复式压缩机都有气缸、活塞和气阀。
压缩气体的工作过程可分成膨胀、吸入、压缩和排气四个过程。
例:单吸式压缩机的气缸,这种压缩机只在气缸的一段有吸入气阀和排除气阀,活塞每往复一次只吸一次气和排一次气。
1 ,膨胀:当活塞向左边移动时,缸的容积增大,压力下降,原先残留在气缸中的余气不断膨胀。
2, 吸入:当压力降到稍小于进气管中的气体压力时,进气管中的气体便推开吸入气阀进入气缸。
随着活塞向左移动,气体继续进入缸内,直到活塞移至左边的末端(又称左死点)为止。
3 ,压缩:当活塞调转方向向右移动时,缸的容积逐渐缩小,这样便开始了压缩气体的过程。
由于吸入气阀有止逆作用,故缸内气体不能倒回进口管中,而出口管中气体压力又高于气缸内部的气体压力,缸内的气体也无法从排气阀跑到缸外。
出口管中的气体因排出气阀有止逆作用,也不能流入缸内。
因此缸内的气体数量保持一定,只因活塞继续向右移动,缩小了缸内的容气空间(容积),使气体的压力不断升高。
4 ,排出:随着活塞右移,压缩气体的压力升高到稍大于出口管中的气体压力时,缸内气体便顶开排除气阀的弹簧进入出口管中,并不断排出,直到活塞移至右边的末端(又称右死点为止。
然后,活塞右开始向左移动,重复上述动作。
活塞在缸内不断的往复运动,使气缸往复循环的吸入和排出气体。
活塞的每一次往复成为一个工作循环,活塞每来或回一次所经过的距离叫做冲程。
<什么是压缩气体的三种热过程?气体在压缩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与气体状态(即温度、压力、体积等)有关。
在压缩气体时产生大量的热,导致压缩后气体温度升高。
气体受压缩的程度越大,其受热的程度也越大,温度也就升得越高。
压缩气体时所产生的热量,除了大部分留在气体中使气体温度升高外,还有一部分传给气缸,使气缸温度升高,并有少部分热量通过缸壁散失于空气中。
压缩气体所需的压缩功,决定于气体状态的改变。
说通缩点,压缩机耗功的大小与除去压缩气体所产生的热量有直接关系。
双级压缩制冷装置中间压力的确定摘要:随着制冷技术的发展,对于用冷量大的系统采用单机双级压缩制冷装置已不是最佳方案,而采用单机配打双级压缩制冷装置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双级压缩制冷过程中间压力对制冷系数的影响,从而为设计单机配打双级压缩制冷装置时,合理的选择中间压力提供依据。
关键词:制冷工况蒸发压力冷凝压力0、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双级压缩制冷技术已在国防、科研、化工、医院、食品等建筑中广泛应用,从而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用于制冷技术方面的能耗逐年增长。
一些单位或工厂企业使用双级压缩制冷技术面越来越广,而对于单机配打双级压缩制冷装置设计使用过程中的通常是简单选择中间温度,也因为目前国内、外对于双级压缩制冷中间温度没有系统的标准,实际运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从而导致双级压缩冷冻机经常不处于最大制冷系数的工况下工作,影响整套设备的制冷效果,不利于节能要求。
我国的节约能源法中指出,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的管理,采取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担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节能还包括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节能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来说,具有更重大的意义。
目前,全国各地电力十分紧张,但所需能量也在迅速增长。
由此要求我们制冷专业人员在设计、施工到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应通力合作,才能实现节能的目的。
1、双级压缩制冷系统的基本类型及制冷经济技术指标两级压缩制冷机是将压缩过程分为两次来实现,系将来自蒸发器压为为Pe的低压制冷剂蒸气先用低压压缩机(或压缩机的低压级)压缩到中间压力Pm,然后再用高压压缩机(或压缩机的高压级)压缩到冷凝压力Pc。
因此,它需要用两台压缩机(或使用双级压缩机)。
现在,对于活塞式和螺杆式压缩机,大多是选用单级压缩机组合成两级压缩制冷机,而不专门针对两级压缩制冷的要求设计和生产高压及低压压缩机。
1.1 双级压缩制冷系统的基本类型1.1.1 两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T-S图: P-S 图1.1.1.1 高低压级流量比:;1.1.1.2 理论制冷系数:。
空气压缩机级间冷却器要求的压力范围空气压缩机级间冷却器是一种用于降低压缩机级间压力的设备。
在空气压缩机中,由于气体的压缩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每个级别之间需要进行冷却,以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行。
而空气压缩机级间冷却器的设计则需要考虑到压力的范围,以保证冷却效果。
我们需要明确空气压缩机级间冷却器的作用。
它主要是用来降低压缩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保持机器的正常运行温度。
在压缩机运行过程中,气体被不断地压缩,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热量。
如果不加以冷却,会导致机器过热,甚至引发故障。
因此,空气压缩机级间冷却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设计空气压缩机级间冷却器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压力范围。
不同型号的空气压缩机在工作过程中,压力范围是有所不同的。
一般来说,空气压缩机的工作压力范围较广,可以从几个大气压到几十个大气压不等。
因此,空气压缩机级间冷却器的设计就需要考虑到这个广泛的压力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空气压缩机级间冷却器通常采用多层冷却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压缩机级间的温度,提高冷却效果。
在设计多层冷却器时,需要根据不同级别之间的压力差,选择合适的冷却器。
由于每个级别之间的压力差不同,所以冷却器的设计也需要适应不同的压力范围。
为了确保空气压缩机级间冷却器的效果,还需要注意冷却介质的选择。
冷却介质的热传导性能和流动性对冷却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在选择冷却介质时,需要考虑到压力范围,并选择合适的介质。
空气压缩机级间冷却器的压力范围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压缩机的工作压力范围选择合适的冷却器,并选择适当的冷却介质来提高冷却效果。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选择,可以确保空气压缩机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同时,对于压缩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还可以进行能量回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