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民间舞蹈简介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66.91 KB
- 文档页数:34
藏族人民居住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四川、甘肃和云南等省的部分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
信奉喇嘛教。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
藏族地区是歌舞的海洋,藏族民间舞蹈多为载歌载舞的形式,音乐一般都具有活跃、热烈、朴实的特点,有的乐曲相当优美。
卫藏、康、安多3大方言区的民间音乐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区别。
藏族与汉族自古以来交往频繁、关系密切,在文化上互相影响、互相吸收,藏族与汉族的音乐语汇有许多共同之处:都以五声音阶为基础,五声性的歌曲随处可见。
如《爱木错》、《孔雀吃水》、《古来亚木》、《尤子巴母》、《却非突西》、《阿节总巴》等,也有一些六声或七声性的歌曲。
藏族歌舞音乐中,“堆谐”的调式多为宫调式,也有羽调式或商调式的乐曲,有的乐曲出现宫、羽交替调式;“弦子”的调式多为羽调式,也有徵调式、商调式;“果谐”的音乐常用宫、羽、徵调式。
藏族歌舞音乐多为同一首歌曲用分节歌的形式反复演唱,很少变换调性。
器乐往往是随腔伴奏,即兴发挥。
乐曲结构多为慢一中一快或慢一快,慢速时音符密集,快速时音符简化。
藏族民族乐器有札木聂、扬琴、牛角胡、根卡、二胡、竖笛、大号、大鼓、热巴鼓、镲、串铃等。
藏族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有:“堆谐”、“果谐”、“弦子”、“锅庄”、“囊玛”、“噶尔”、“热巴”等。
堆谐“堆谐’堤西藏西部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
“堆”是地名,藏族人把雅鲁藏布江上游的昂任、定日、拉孜、萨加及阿里一带叫做“堆”,“谐”是歌曲的意思,而舞蹈往往与歌曲结合在一起,因此,上述地区的农村歌舞就叫做堆谐。
这种舞蹈后来在整个西藏流传,舞蹈逐渐演变为脚下打点的踢踏舞的形式,以拉萨地区最为盛行,人们称它为“踢踏舞”或“拉萨踢踏舞”。
现在的堆谐实际上是指流传在西藏各地的踢踏舞。
传统的堆谐音乐中,大部分都带有宗教色彩。
歌词还有歌颂爱情的,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爱情生活。
堆谐的表演具有固定的程式,包括引子、歌曲、尾声。
舞蹈气氛热烈、动作灵活。
音乐节奏鲜明、开朗、活泼。
藏族舞教学课件藏族舞教学课件教学目的:通过对藏族民间舞典型风格动作的学习、分析总结、传授,使学生从形态入手,再进入对神态的'初步了解和掌握,加强对民间音乐的理解,增强其艺术表现力的目的。
教学要求:通过对藏族民间舞踢踏、弦子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它们的艺术特色。
从风格和动感上了解和掌握踢踏、弦子的韵律感和审美特征。
一、藏族舞蹈上肢动作类(一)、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1、齐眉晃手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
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
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
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规格及要领: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
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
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
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4、前后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5、横向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6、平面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二)、基本动作练习二、藏族舞蹈下肢动作类踢踏类(一)、颤踏动律训练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1、碎踏规格及要领:双脚全脚交替踏步,双膝颤动,踏脚节奏均等。
可进、退、转体。
动作短句:2/4中速准备:体对一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
[1]-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进。
[2]-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退。
[3]-4:(右始)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七方向。
双手由外及里“抹”。
5-8:(右始)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五方向。
双手由里及外“摊”。
[4]-8:反复[3]-8动作。
体对三、一方向。
2、颤踏规格及要领:弱拍双膝下沉,动作腿重拍踏地伸直膝盖颤动(变支撑腿),同时抬起另一只腿。
藏族民间舞蹈藏族民间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藏族人民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表达方式。
藏族民间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舞蹈技巧和文化内涵,深受世人喜爱。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究藏族民间舞蹈的起源、特点以及对藏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起源与发展藏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的吐蕃王朝时期。
在那个时代,舞蹈作为一种传统形式,被广泛用于祭祀、庆贺丰收和庆祝胜利等活动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藏族民间舞蹈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将音乐、舞蹈和服饰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藏族舞蹈艺术。
二、特点与表现形式藏族民间舞蹈的特点在于它独特的舞姿和舞蹈技巧,充满了浓厚的藏族文化氛围。
首先,藏族民间舞蹈注重舞者的身体表达和舞蹈技巧的呈现。
舞者通过身体的曲线、动作的连贯和灵活的舞姿,表现出惟妙惟肖的形象和动态美。
他们潇洒自如的舞蹈动作,以及整齐划一的队形,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藏族民间舞蹈的音乐和服饰是其独特之处。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藏族舞蹈的音乐多样且富有节奏感,常常使用传统乐器,如羊角、手鼓和弦乐等。
同时,舞者们所穿的传统服装也是藏族民间舞蹈的一大特色,它们绚丽多彩、充满装饰和细节,彰显了藏族人民的独特风采。
三、对藏族文化的重要意义藏族民间舞蹈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保持和传承藏族文化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首先,藏族民间舞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舞蹈,藏族人民能够表达他们的感情、展示他们的智慧和展现他们的价值观念。
舞蹈作为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形式,能够将一代人的智慧和人生经验传递给下一代人。
其次,藏族民间舞蹈也是社区和群体凝聚力的重要来源。
在舞蹈表演中,舞者们一同动作协调,呈现出一种团结一心、紧密合作的精神风貌。
这种群体的团结意识能够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区的和谐与发展。
最后,藏族民间舞蹈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族舞蹈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观众。
它不仅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也为人们了解世界上不同文化的多样性提供了契机。
藏族舞蹈节目
摘要:
一、藏族舞蹈的简介
1.藏族舞蹈的历史背景
2.藏族舞蹈的特点
二、藏族舞蹈的分类
1.民间舞
2.古典舞
3.宗教舞
三、藏族舞蹈的著名节目
1.锅庄舞
2.弦子舞
3.热巴舞
四、藏族舞蹈的价值与意义
1.文化传承
2.民族认同感
3.艺术价值
正文:
藏族舞蹈是我国西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的独特韵味和艺术魅力深受人们喜爱。
一、藏族舞蹈的简介
藏族舞蹈起源于西藏高原,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民间舞蹈。
其舞蹈动作丰富多样,既有草原民族的豪放,又有高原民族的独特韵味。
藏族舞蹈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其强烈的节奏感、丰富的表情和独特的舞姿上。
二、藏族舞蹈的分类
藏族舞蹈可以分为民间舞、古典舞和宗教舞三类。
民间舞主要是藏族人民在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舞蹈,如锅庄舞、弦子舞等;古典舞则是经过历史演变,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舞蹈,如朗玛舞、囊玛舞等;宗教舞主要源于藏传佛教,如金刚舞、骷髅舞等。
三、藏族舞蹈的著名节目
锅庄舞是藏族民间舞蹈中最著名的一种,舞者围成圈,双手叉腰,双腿跳跃,节奏鲜明,气氛热烈。
弦子舞则是一种优美抒情的舞蹈,舞者手持弦子,随着音乐旋律展现出藏族人民的美好生活。
热巴舞是藏族古典舞蹈中的代表,舞姿华丽,动作高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藏族舞蹈的价值与意义
藏族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藏族人民的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
通过藏族舞蹈,人们可以了解藏族的历史、文化和信仰,增强民族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