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肺部感染的原因并对其正确的护理措施进行论述。
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肺部感染的原因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肺部感染患者引起肺部感染的原因主要有吸入性损伤、肺水肿、手术麻醉、创面侵袭性感染、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等。
经过对照组的护理,50例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率降低,治愈率大大提高。
结论引起肺部感染的原因有吸入性损伤、肺水肿、手术麻醉、创面侵袭性感染等。
根据肺部感染的原因采取特殊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和治愈肺部感染。
【关键词】肺部感染;原因分析;针对性护理[中图分类号] R81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2-013-01根据病因可将肺部感染分为细菌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所致的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以及其他病原体所致的肺炎,它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在内的肺实质炎症。
肺部感染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引发其他更加严重的并发症,因此要找出引起肺部感染的原因,同时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措施和方法对患者感染控制和疾病康复的差异,经常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增强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本研究中,本院主要分析探讨了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以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所收治的100例肺部感染的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多痰、肺部啰音、呼吸困难等,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36岁,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100例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分析导致肺部感染的原因,并就其原因进行针对性护理治疗,实验组的护理措施有以下几点:第一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肺部患者出现体温升高,咳嗽、咳痰等症状时,应遵医嘱做好各项辅助检查,根据培养和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的研究进展回顾近5年有关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年龄、意识障碍、吸烟、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与肺部感染的关系,同时对肺部感染的致病菌特点、防治原则、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在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中的应用进行总结。
[Abstract] Review nearly 5 years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have been related to the incidence of pulmonary infection,and the patient’s age,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smoking,underlying diseases,invasive operation,the preventive use of antibiotic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lmonary infection,while characteristic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of lung infection,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inciples,bronchoalveolar lavage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were summarized.[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Stroke;Risk factors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
肺部感染是脑梗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喘、痰多、呼吸困难等,不僅可使脑梗死病情加重、住院时间延长、医疗支出增加,甚至能危及患者生命。
本文对近几年相关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 感染率脑梗死患者由于意识障碍、吞咽困难、长期卧床等原因,容易并发肺部感染。
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脑出血是一种危急的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肺部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存。
因此,对于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危险因素分析:1. 长期卧床:由于脑出血的重症导致患者要长期卧床,不动,这容易导致患者肺部排泄受阻,积累一些分泌物,造成肺部炎症。
2. 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的应用:脑出血患者由于大脑的受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失衡,肺部容易存在一些分泌物,呼吸困难,如果需要应用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等机器,这会更加支撑维持呼吸功能,影响患者的情况更为严重。
3. 免疫力下降:脑出血患者由于病情重症,经常针对细菌、病毒等做一些抗生素治疗,容易导致患者免疫力降低,从而使患者变成了感染的主要目标。
二、护理对策:1. 定期翻身:脑出血患者要长期卧床,护理人员应当定期把患者身体的重心调整。
可以让患者的胸部位置得到提高,从而减少肺部积液概率,避免有肺部感染的风险。
2. 干湿分离吸痰:对于措施2,每隔2小时就要检查一下患者呼吸道内是否有积液或有分泌物。
如果患者分泌物紧凑,需要通过干湿分离吸痰的方式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并保持呼吸通畅。
3. 抗生素治疗:对于病情已经到了患者感染的阶段,护理人员要及时的让患者进行抗生素的治疗。
治疗期间,要注意生物安全,防止感染扩散,减缓肺部感染的情况加重。
4. 个人口腔清洁:作为ICU病房内的一项基本要求,护理人员是必须时刻保持个人口腔卫生。
他们需要在治疗患者前后洗手、消毒,使用口罩等措施,保证患者身体上所有的穿戴物品都得到及时清洗。
5. 痰液分离器:对于久卧不起的脑出血患者,可以在床侧装置其他的辅助设备如痰液分离器,增强患者呼吸状况,加速患者的康复道路。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护理对策的介绍,相信客户可以掌握一颗关怀病人,致力于治疗和护理ICU脑出血患者的心情。
希望您们可以更好的保护并治疗病患,尽早让ICU患者恢复健康。
疑难病例讨论—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护理讨论日期:2014年1月20日时间16:00地点:神经内科示教室主题: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目的:1、通过查房复习相关内容,要求大家掌握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2、脑梗死相关理论知识,促进业务知识的熟练。
3、讨论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要点主持人:护士长彭鲜艳记录人:张慧元(一)责任护士杨亚报告病例患者文书珍,男,80岁,因认知功能下降、意识障碍1周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病史十余年,有3次“脑梗死”病史,曾有左眼外伤致失明。
查体:BP130/90mmHg,神志嗜睡,右侧瞳孔直径约2mm,对光反射灵敏,双上肢有自发动作,四肢肌张力高,双侧巴氏征阳性,双下肢不肿,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心率82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扪及。
患者1月10日 14:40许进食肉饼后突起喉中痰鸣,呼吸困难,全身发绀,大汗,无呕吐、肢体抽搐,大小便失禁,查:BP180/110mmHg,心率150次/分,全身皮肤发绀,立即予以侧卧位,拍背,呋塞米、西地兰静推减慢心率,急查血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心肌酶学等,后患者吐出部分中餐进食食物后,全身发绀较前有所好转,心率逐渐减慢至120次/分,多参数监护示氧饱和度96%,患者神志清楚。
辅助检查:肥达氏试验、流出抗体阴性;免疫组正常;PPD-IgG,阴性,PPD-IgM,阴性;血沉:20.00mm;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丙肝抗体定量、梅毒抗体定量(初筛)、人免疫缺陷病毒(初筛)阴性;头部CT提示:1、双侧基底节区多发性腔梗,脑萎缩、脑白质变性;肺部CT提示:肺部感染、左室增大,肺淤血,少量胸腔积液。
脑钠肽升高。
头颅MRI:双侧侧脑室旁、双侧放射冠区、双侧半卵圆中心异常信号,考虑陈旧性腔隙性梗塞灶并周围胶质增生;双侧侧脑室旁、双侧放射冠区、双侧半卵圆中心及双侧额顶叶白质异常信号,考虑多发缺血灶;脑萎缩。
腹部彩超:肝实质光点稍多,余未见异常。
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脑出血患者因其病情复杂,容易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这不仅会加重患者身体的负担,还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本文对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护理对策,旨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质量。
一、引言1. 患者自身因素脑出血患者常常因为身体弱化、免疫力下降等原因而容易引发肺部感染,此外,患者本身存在的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脏病、肺部疾病等也会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
2. 长期卧床ICU脑出血患者常常因为病情严重而需要长期卧床,尤其是在卧床的过程中,由于体位改变不顺畅,容易形成长时间的压迫,从而使肺部循环不畅,容易造成肺部感染。
3. 呼吸机使用对于呼吸功能严重受损的ICU脑出血患者,常常需要借助呼吸机进行呼吸支持,呼吸机的使用过程中,一方面可能引起肺部的机械损伤,另一方面呼吸机管道内灌注液的堆积,可以为细菌的繁殖提供更好的条件,进而加重感染。
4. 长时间持续使用抗生素ICU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严重的病情使得抗生素的使用是必要的,在长期冠以大量抗生素的同时,患者自身的微生态系统也会被破坏,免疫力下降,从而容易出现肺部感染。
1. 微生态调整对于ICU患者长时间使用抗生素而引起微生态失调,常常需要进行微生态调整,尤其是对于肺部感染的风险患者,通过增加益生菌摄入、改善肠道生态等方式,有助于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力。
2. 防压疮为了防止ICU患者肺部感染,需要尽可能减少患者在床上的压力,避免出现压疮现象,尤其是在体位变换的过程中,需要给予充分的护理人员支持。
呼吸机患者需要切实控制呼吸机导管内液量,定期疏通导管,以及每天检查呼吸机重采20℃以上的温度设置是否正确,同时需要经常监测患者的呼吸参数,调整呼吸机的设置,避免过度压力带来的肺部机械性损伤。
4. 定期换床单为了避免患者病情加重的风险,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帮助患者换洗床单、被套等物品,避免肺部感染的发生。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脑梗死(CI)约占脑血管疾病的70%,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身心痛苦。
由于神经损伤而患有脑梗死的患者通常在感觉、认知、交流、运动等方面存在一些障碍,并且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对于帮助其恢复智力、身体活动和社交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探讨脑梗死患者的主要护理问题和措施[1]。
具体报道如下:一、主要护理问题1、有误吸的危险: 患者吞咽反射受到损伤,使得咳嗽能力显著降低,食物进入食道的难度增加,而且容易发生呛咳或者是哽咽的现象,进而增加了发生误吸的概率;进食过程中由于体位不正确,或者是进食方式不当,都会直接或间接的造成食物反流,误吸的概率增加。
2、语言沟通障碍:脑梗死的部位累及语言中枢,导致患者发生失语;脑梗死的部位累及掌管发音器官活动的中枢,导致患者出现构音障碍。
主要的症状是言语功能正常,但是讲话时含糊不清,或者有声音嘶哑。
3、躯体移动障碍:由于脑梗死引起的躯体运动功能障碍,主要见于大面积半球梗塞和基底节区梗死的患者。
5、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时间卧床相关,身体受压处血液循环不畅,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导致压力性损伤。
6、深静脉血栓:脑梗死患者肢体偏瘫活动减少,血液回流受阻表现为水肿,进一步发展即为深静脉血栓。
7、恐惧、焦虑、绝望:绝大部分患者不了解自身疾病相关知识,过度担心疾病预后。
二、主要护理措施1、防止误吸每日做颈部的被动或者主动活动,防止颈部后倾,肌肉挛缩所致的吞咽不利,咳嗽练习,尽力排出气管异物的各种防御反射。
2、健康教育按照患者具体情况予以个性化的健康教育。
尽量采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展口头宣教;可发放宣传小册子、为其播放视频等,介绍疾病的临床症状、发病机制、治疗方式、护理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增强康复信心。
3、心理护理发生偏瘫的患者会出现烦躁、悲观、突然失语或言语含糊等,引起食欲下降、睡眠障碍、便秘等,尤其是吞咽功能的丧失,导致其更加恐惧和失望。
脑梗塞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寻找脑梗塞患者并发院内肺部感染的原因,探讨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1]。
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脑梗塞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总结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脑梗塞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率高,病原体主要为革兰阴性菌,病死率高,感染因素与年龄、卧床时间、疾病危重度、球麻痹、侵入性操作、药物的使用、环境卫生等有关。
结论脑梗塞并发肺部感染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通过各种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标签:脑梗塞;肺部感染;原因;护理
脑梗塞患者常發生多种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最为常见,也是脑梗塞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首要诱因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我科收治的脑梗塞患者中,选取60例并发肺部感染者,就其病原菌感染因素及预防做如下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选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脑梗塞合并肺部感染者6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65~91岁,平均78岁,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
根据发病后患者是否出现以下临床表现进行诊断:①咳嗽、脓痰、呼吸深快;②发热,周围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③肺部出现罗音;④胸片有新的炎性浸润灶改变;⑤痰培养检出致病菌。
其中合并3项以上肺部感染条件者列为肺部感染。
1.2发生肺部感染时间肺部感染平均发病时间为脑梗塞后(15.6±4.32)d,其中发生在脑梗塞后2w内35例,3~4w 16例,4w后9例。
1.3治疗及转归积极治疗原发病,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控制血压、血糖,同时采取氧疗、排痰、补液、支持等治疗。
结果:治愈39例,好转15例,死亡6例。
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
6例死亡病例中,4例发生在脑梗塞后2w内,2例发生在第3~4w,1例发生在4w 后。
2原因分析
2.1意识障碍本组患者植物状态和痴呆25例,入院时GCS评分愈低,其意识障碍则愈重。
意识障碍时患者咳嗽、吞咽反射减退或消失,痰液难以排出。
而且脑梗塞患者常有颅内高压导致的呕吐,在有意识障碍时,更容易发生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
2.2年龄本组患者中61~70岁者28例,71岁以上者32例,以老年患者为多见。
老年人组织器官老化,免疫力及防御功能下降,易患肺部感染;老年患者
病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障碍,加之活动受限,即使及时叩背、翻身,仍有发生坠积性肺炎的可能。
2.3留置胃管本组患者中留置胃管患者48例,占80%,留置胃管时间10~168d。
留置胃管可减弱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致口咽部分泌物滞留及胃食管返流,提供了细菌迁移至口咽部的通路,胃内细菌过度生长,通过胃食管至咽喉部误吸入下呼吸道引发肺部感染;脑梗塞后为预防应激性溃疡,常规应用制酸剂,可致胃内pH值升高,胃内细菌定植增加,使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2.4原有肺部疾病本组患者中既往有肺部疾病者32例,其中有吸烟史者29例,有COPD史者22例,肺结核史者7例,肺心病3例。
由于患者心肺代偿能力差,抵抗力低下,加之脑梗塞后昏迷或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坠积于肺底,极易并发肺部感染。
2.5反复吸痰及吸痰操作不当本组患者中气管切开9例,有创吸痰占15%,经口鼻腔无创吸痰的患者42例,占70%。
反复吸痰对呼吸道粘膜的损伤,无菌操作不严及吸痰方法不当,都是造成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
2.6气管切开的并发症本组患者中气管切开9例,占15%。
人工气道使呼吸道的屏障作用消失和局部留有创伤,为细菌侵入提供了门户。
气管导管阻塞、切口处感染、脱管、出血、气管食管瘘等是诱发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2.7呼吸机辅助呼吸本组患者中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时间为3~14 d,使用时间越长,发生肺部感染的机会越大。
呼吸机辅助呼吸时,气管切开及插管等侵袭性操作破坏了呼吸道的防御系统,增加了细菌吸入到下呼吸道及定植的危险。
因此,要降低脑梗塞病死率,重要的环节是要适当、有效地做好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的护理工作。
2.8发生肺部感染的时间本组肺部感染发生脑梗塞后2w内35例,可见肺部感染好发于脑梗塞后早期。
且值得注意的是6例死亡病例中,4例发生在脑梗塞后2w内,提示脑梗塞后早期肺部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9 环境与手卫生医院环境病原菌多、浓度高,床位周转快、探视人员多,医护人员的手在疾病的传播方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如果手消毒不彻底,或不恰当地使用消毒产品,就会造成感染的传播。
3护理
3.1一般护理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室温22~24°C,湿度50%~60%,早晚开窗通风30min/d[2]。
减少和控制病室探陪人员,严格进行床单元的终末消毒,抹布及拖把要做到定室使用,定位存放,定期用消毒液浸泡,晾干后备用。
患者取正确卧位,严防误吸、误咽。
脑梗塞患者昏迷时易发生舌后坠阻塞呼吸道,造成缺氧;又常会致呕吐物、口咽分泌物误吸。
患者应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取出义齿,口角的位置放低,利于分泌物引流。
生命体征平稳者可取半卧
位,保持头部与躯体在同一轴线上,床头抬高30°。
3.2饮食及口腔护理患者进食时,取半卧位或坐位,嘱患者不要说话,以免引起误吸。
部分患者因面部偏瘫影响咀嚼肌功能,在喂食时尽量放在健侧且靠近舌根,易于吞咽,宜少量多次,勿催促。
能自理者,嘱保持口腔清洁,餐后漱口,保持口腔湿润。
不能自理者,口腔护理2次∕d,根据口腔PH值选择合适的漱口液,观察口腔有无溃疡、霉菌感染等,并及时对症处理[4]。
鼻饲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取半卧位(床头角度≥30°),鼻饲前应先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同时注意鼻饲液的温度不可过高,灌注速度不可过快;鼻饲后30~60 min内不搬动患者,尽量不吸痰,以免引起反射性呕吐,发生吸入性肺炎。
3.3呼吸道护理指导清醒患者有效咳嗽。
实施要点: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屈膝,上身前倾,双手抱膝或在胸部和膝盖上置一枕头用两肋夹紧,深吸气后屏气3s,然后患者腹肌用力及双手抓紧支持物,用力做爆破性咳嗽,将痰咳出。
对意识不清不能有效排痰者,協助其定时刺激咳嗽,1~2h给予拍背1次,护士一手扶住肩膀,右手掌屈曲15°角,由外向内,由下往上,有节奏地轻轻叩击背部,避免震动患者头部,在呼气时进行叩击并鼓励患者把痰液排出,叩击频率不宜过密,掌握好节奏,便于患者配合。
痰液粘稠、排痰困难者可遵医嘱予化痰药应用或予湿化和雾化疗法,意识不清者可予吸痰,吸痰时间少于15s/次,严格遵守无菌原则[5]。
3.4合理用药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并及时送检,从而准确分离病原菌,及早确定病原学诊断,以便指导医术准确用药。
医生应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脑梗塞患者老年人居多,患者免疫力低下,治疗上加用人血白蛋白、脂肪乳、氨基酸等是必要的。
此外,须限制使用抑制意识的药物,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因此类药物能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削弱了屏障预防功能,增加胃肠道内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的风险。
3.5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消毒隔离观念,各种医疗仪器包括胃管、吸痰器、湿化瓶、呼吸机等均应严格消毒。
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做吸入治疗的雾化器,不同患者之间或同一患者使用超过24h,要进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处理,雾化液必须无菌[3]。
3.6康复锻炼脑梗塞患者病情稳定后要及早进行肢体康复锻炼,以增加抗病能力。
能配合的患者,还可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呼吸功能锻炼可加强患者呼吸肌肌力和张力,改善呼吸功能。
例如指导患者定时做缩唇呼吸,腹式呼吸锻炼,增强呼吸功能。
参考文献:
[1]陈晓英.呼吸内科病房老年患者院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9,33(12):906.
[2]贾冬云,郑军.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8):39-41.
[3]刘颖,孔旭辉.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7).
[4]吴克琴.老年肺部感染的早期评估与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9,8(1):56.
[5]谢晓华,廖海英,薛春林.60例老年患者院内肺部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55.编辑/王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