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自然段分层和概括段意 (2)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3
分段和概括段意的方法分段方法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凡是记叙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有时作者采用“顺叙”的方法,先写原因,接着写经过,最后写结果;有时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先写结果,再写原因和经过。
不管文章怎么记叙,我们阅读时只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找出来,把它们单独作为一段。
2.按时间的变化分段。
有些文章是以时间的变化来叙述的。
阅读时,我们先找出文章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分析文段内容与时间的联系,再将同一时间的内容归为一段。
(注意:不能每见到一个表示时间的词句就把文段合为一段,而应以一个时间段的内容联系为主。
)3.按地点的变换分段。
一般游记、参观、访问类的文章多采用此种方法。
我们阅读时只要把文章中标明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然后把属于同一个地点的内容归为一段。
地点变了,就另换一段。
4.按事物的内容和性质分段。
一般状物、几事写人的文章,多可采用这种方法分段。
我们在阅读时只要了解了作者从几个方面来描述人或物的,那么,一个方面就可归为一段。
5.按文章的结构分。
有些文章的开头有个总起段或接尾有个总结段,有的两者都有(即总分总、总分、分总结构)。
对于这样的文章,我们在分段时把总起段和总结段各为一段,把中间分述的内容合为一段。
概括段意的方法一、摘句法(抓住段的中心句归纳段意)中心句在文章的开头叫总起句,在结尾叫总结句;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段)中承上的前半句是上一段段意,启下的后半句是下一段的段意。
有的中心句则在段落的中间,通过人物的对话或作者的议论、抒情等方式表达出来。
二、串连法(串连层意、节意、关键词,抓住自然段的意思进行综合概括)该种方法适用于逻辑段中无重点段,各叙述层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
(1)一个段落只有一个自然段组成,先看看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分段方法及概括段意的方法
分段方法是将一篇文章按照一定的逻辑和主题进行划分,使得段落之
间的内容有机地连接起来,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而概括段意的方法则是
通过理解段落的主题和主要观点,对段落进行简明扼要的总结。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以下的分段方法和概括段意的方法。
分段方法:
1.根据主题进行划分:将文章内容按照主题进行划分,使每段落都集
中讨论一个主题。
每段应该有自己的论点和支持论点的细节。
2.时间顺序划分:如果文章内容涉及到时间的变化或历史事件的发展,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分段。
3.具体到一般:首先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或实例,然后再以这个具体
的例子引出一个普遍的观点,可以将段落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讲述具体
例子,一部分总结归纳。
4.因果关系划分:将段落按照因果关系进行划分,先讲述一些事件的
原因,再讲述结果或影响。
5.对比划分:将段落按照对比的特点进行划分,例如将两个不同的观
点进行对比,或者将两个相似但有差异的事物进行对比。
概括段意的方法:
1.确定主题句:首先要明确段落的主题句或主旨句,这句话通常出现
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概括了整段的中心思想。
2.留意关键词:关注段落中出现的关键词和重要观点,这些词语通常
是段落的核心内容,可以帮助理解段意。
4.简洁概括:通过将主题句、关键词和论点结合起来,简洁地概括段意。
尽量使用简短的句子和准确的词语来表达。
5.避免个人观点:概括段意时,要尽量避免个人观点的干扰,以客观、简明的方式表达段落的中心思想。
如何归纳总结自然段段意自然段是文章结构中的基本单位,它可以被视为一个完整的思想或观点的表达。
归纳总结自然段段意是提取和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题和要点,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结构。
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你归纳总结自然段段意。
1. 阅读理解自然段首先,你需要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注意理解自然段的主题句,这通常是自然段中心思想的陈述。
在阅读时,可以使用标记或下划线来强调每个自然段的关键词和句子。
2. 利用概括式提问接下来,使用概括式提问的方法来帮助你提取每个自然段的主题和重点。
例如,对于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你可以问自己:“第一段讲了什么?”、“第二段主要讨论了哪个问题?”等等。
通过这样的提问,你可以迅速回忆起每个自然段的要点。
3. 整理关键词和短语根据自然段的主题和关键词,整理出每个自然段的关键词和短语。
这些关键词和短语可以帮助你回想起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并且为归纳总结段意提供依据。
4. 制作段意概览根据自然段的顺序和关键词,制作一个段意概览。
你可以用简洁的方式写下每个自然段的主题和要点,这有助于你整体把握文章的逻辑结构。
例如:自然段1:环境问题的背景介绍,如全球变暖和自然资源枯竭。
自然段2:具体阐述了空气污染问题,如工业排放和车辆尾气。
自然段3:讲述了水污染问题,如工业废水和塑料垃圾。
自然段4:谈论了土壤污染的影响,如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使用。
自然段5:提出了环境保护的解决方案,如减少污染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制作段意概览,你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自然段的概括和整体框架。
5. 总结自然段段意最后,根据段意概览,对每个自然段进行总结。
确保你用自己的话简洁地表达每个自然段的主题和关键要点。
可以使用一两句话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与自然段的归纳总结相伴的还有对自然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过渡进行思考。
这有助于你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思维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归纳总结自然段段意是一个训练和提高的过程。
如何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分段是指把文章分成在意思上比较完整,在文章中是相对独立的单位。
划分段落有助于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了解作者的思路,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划分段落常用的方法有:
一、归并法。
先概括出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然后认清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再把说明同一内容的多个自然段归并成一个个结构段。
二、三段变通法。
每篇课文均有开头、中间、结尾,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变通。
三、重点突破法。
先用一句话概括全文重点内容,然后找出这一重点事件或重点问题的起讫点,把重点段确定下来,最后看重点段落前面后面各讲什么,考虑全文如何分段。
四、标志识别法。
在纵式结构的文章中,表示时间推移、地点变换和人物出没的词句常常是分段的标志,在横式结构的文章中,这种标志常常表现为某些段落开头的总起句或结尾的小结句。
抓住这些标志就能顺利分段。
给文章分段一般有五种方法:
一、按事情发展顺序分(起因、经过、结果),
二、按时间的变化分(找时间词),
三、按地点的转移分(找地点变化的词),
四、按事物的类别分,
五、按文章的结构分(总分总、空行、小标题)。
这是比较详细的了,可操作性也比较强,理解了这些之后,在以后做题的时候可以刻意的去注意一下这些特点,时间长了,语感就出来。
文章“层次段落”划分与内容概括技巧一、基本步骤:划分段落要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要通读全文,了解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第二步,看看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哪几个自然段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表达同一个内容。
第三步,划分段落以后,还要检查是否划分得正确。
二、具体的方法(一)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1、适用于什么种类的文章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你为了写的清楚、明白,总要交代起因、经过和结果。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分段,就是从文章中找出哪儿是起因,哪儿是经过,哪儿是结果,并把每一部分划分一个意义段。
这种分段方法适用于写事的记叙文,能清楚地看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分段方法一般按“起因、经过、结果”分三段。
如果事情的经过特别长,要把“经过”分成“发展”和“高潮” 两段。
那么比较长的记叙文就可以分四段。
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划分。
(二)按事物的几方面分段1、适用于什么文章有的文章为了介绍清楚事物,往往用了好些材料,从几个方面表现它的中心。
这样就可以按照所述的几方面来分段。
在分段以后,可以把内容相同的方面划分为一段。
适用于说明文,要说明某一种东西的文章。
2、如何分段一般说来这种文章会从几个方面来说明一种东西,不同的方面就一定要分开,有几个方面就分成几段。
(三)按时间顺序分段1、适用于哪种文章有的文章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的。
在叙述内容时,往往用一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或句子,找出这些语句,就可以划分段落。
这种分段方法适用于时间顺序十分清楚的记叙文,一眼就能看出时间词语很多,时间变化很清楚。
2、分段方法首先,把表示时间的词语全部找出来,然后进行归类,这样就可以分了。
比如,把表示“早上”的时间归为一段,表示“中午”的时间归为一段,表示“晚上”的时间归为一段。
春、夏、秋、冬更是典型的时间顺序。
凡此种种都要按时间顺序来分段。
(四)按照地点变换分段1、适用于什么类型的文章有的文章,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故事的地点发生了变化。
指导学生给文章分段及概括段意的方法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指导学生给文章分段及概括段意的方法掌握分段的一些技巧,只有这样阅读能力才可以提高。
在这里我提供几种划分的方法:①按时间顺序分段。
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分段,课文是以时间的推移展开的,就指导学生抓住那些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或句子,按时间顺序分段。
常见的除了岁、载、春、秋、春秋、早晨、中午、晚上等词语,还有表示具体时刻的词。
②按地点(空间)变换分段。
如果课文是按地点转移的顺序展开的,就着力指导学生抓住那些表示地点转移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分段。
如课文《颐和园》,全文是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按照地点(位置)变换: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去组织材料,安排段落的。
③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提示指导学生懂得,如果课文是以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过程展开的,就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如《蚁国英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群蚂蚁在大火的围攻下,利用集体的力量聪明地扭成一团,在外层蚂蚁的舍身保护下逃出火海的故事。
可以按事情的起因(草丛起火)---经过(蚁团被围)---高潮(扭团突围)---结局(突围成功)来分。
④按文章结构特点划分。
常见的如“总——分”或“分——总”可分两大段;有的是“总——分——总”,可分三部分。
前者如《苏州园林》:“总”——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分”——分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的布局特点。
后者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总”——抒情议论,赞美志愿军战士优秀品质,“分”——三个典型事例,“总”——抒情议论,再次赞美志愿军战士优秀品质。
⑤按事物变化分段。
如课文《火烧云》,4—6自然段的每一个自然段作者是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叙述的。
⑥按思想情感变化划分。
如:《番茄太阳》一课,“我”心情的变化是:灰暗---温暖---喜欢---快乐---感动。
那就可以分为段:第一小节第一段;第二到四小节第二段;第五到第七小节第三段;第八到第十四小节第四段;第十五到第十七小节第五段。
指导学生给文章分段及概括段意的方法掌握分段的一些技巧,只有这样阅读能力才可以提高。
在这里我提供几种划分的方法:①按时间顺序分段。
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分段,课文是以时间的推移展开的,就指导学生抓住那些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或句子,按时间顺序分段。
常见的除了岁、载、春、秋、春秋、早晨、中午、晚上等词语,还有表示具体时刻的词。
②按地点(空间)变换分段。
如果课文是按地点转移的顺序展开的,就着力指导学生抓住那些表示地点转移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分段。
如课文《颐和园》,全文是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按照地点(位置)变换: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去组织材料,安排段落的。
③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提示指导学生懂得,如果课文是以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过程展开的,就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如《蚁国英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群蚂蚁在大火的围攻下,利用集体的力量聪明地扭成一团,在外层蚂蚁的舍身保护下逃出火海的故事。
可以按事情的起因(草丛起火)---经过(蚁团被围)---高潮(扭团突围)---结局(突围成功)来分。
④按文章结构特点划分。
常见的如“总——分”或“分——总”可分两大段;有的是“总——分——总”,可分三部分。
前者如《苏州园林》:“总”——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分”——分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的布局特点。
后者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总”——抒情议论,赞美志愿军战士优秀品质,“分”——三个典型事例,“总”——抒情议论,再次赞美志愿军战士优秀品质。
⑤按事物变化分段。
如课文《火烧云》,4—6自然段的每一个自然段作者是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叙述的。
⑥按思想情感变化划分。
如:《番茄太阳》一课,“我”心情的变化是:灰暗---温暖---喜欢---快乐---感动。
那就可以分为段:第一小节第一段;第二到四小节第二段;第五到第七小节第三段;第八到第十四小节第四段;第十五到第十七小节第五段。
分为五段。
⑦抓住中心句或中心段来给文章划分段落。
自然段段意的概括。
归纳自然段的段意,首先要弄清每句话的意思,然后把每句话的意思进行比较,看看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最后围绕主要的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
确定主次要依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如果几个句子的意思无主次之分,一般把各层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成为一句概括性的话作为段意。
概括自然段段意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中心句摘引法。
总分关系、先概括后具体关系构成的段落,往往围绕中心句展开。
在归纳段意时,只要找准中心句,就可以将段意概括出来。
例如《威尼斯的小艇》一文的第四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这段的中心句是“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下面都是围绕这一句写的,那么该句就可作为这一自然段的段意。
(2)层意归并法。
对于并列关系和承接关系构成的段落,要把段落中每层的意思概括出来,然后把这些层意归并成段意。
值得注意的是归并时不能简单地将层意叠加在一起,而应做适当的融合与删减。
例如:《赵州桥》一问的第一自然段: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
它是隋唐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这一段介绍了赵州桥的两个方面:在介绍地理位置时突出了赵州桥的闻名;在介绍设计者时突出了历史的悠久。
因此,在概括段意时,要把这两层的主要内容归纳在一起,即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历史悠久的石拱桥。
(3)取主舍次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承接方式构成的自然段。
概括时首先要对全段认真阅读,看看这段写了几层意思;然后进行分析比较,看看哪层意思是主要的,哪层意思是次要的;最后取准舍次概括段意。
例如:《玩出了名堂》一文的第3自然段:列文虎克的工作是看守大门的,并定时到钟楼去敲钟。
这份工作相当清闲,他待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
段中分层概括段意
一、自然段中分层的方法
1、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分层。
2、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分层
3、按总分关系分层法。
段落中的总分关系,就是先用一个概括性的句子写出全段的主要内容,这叫“总起句”。
再围绕总起句分几个方面来叙述,这叫“分述句”。
这样的层次结构就是“总分关系”的结构,分总结构,总分总结构。
4、按关系分层法。
并列关系:把几种事物分别加以描述或者按照同一事物分为一个方面一个方面来写。
按因果关系分层法.◎先因后果,可以按因果关系将段分为两层来分析。
◎先果后因。
转折关系的和递进关系。
二、概括层意的方法
1、连串法。
就是抓住层内主要句子,把每句概括成一个词语,用简洁通顺的语言把它们连串起来作为层意。
2、摘句法。
中心句,过渡句、总起句
3、缩句法。
有的层是由一两个长句组成,可用缩句法来概括层意,方法是把长句去掉修饰部分,留下关键部分。
4、取舍法。
有些层往往由许多句话组成,也没有明显的中心句,可用舍去次要内容。
抓住主要内容的句子来概括层意。
5、归纳法。
有些层,各句话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一说明同一个问题。
概括层意时把各句表达的内容概括归纳为同一概念,这就是归纳法。
6、关系法。
例如因果关系的层,可抓往结果来概括;总分关系的可抓住总写来分的概括;时间顺序的可抓住表示时间先后的时间词来概括;并列关系的可并列列出表示各句内容的词语为根据……。
怎样分层及总结段意
一、读懂自然段,理解各句之间的关系是关键。
常见的构段方式有:
总分关系。
A.他有三种类型:一是先总说,后分说;二是先分说,再总说;三是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
此种段式分层应是先总说一层,分说一层。
B总结层意有三种方法:一是摘取总述句或总结句;二是缩编总述句或总结句;三是综合总述句和总结句的内容,自己编写。
2、并列关系。
划分层次时,可按几件事物、几个侧面、几种情况、几种问题,划分成几个层次。
给此种段式总结层意可采取摘取原句法和归纳段意法。
3、因果关系。
因果段式可分为因一层,果一层。
为因果段式总结层意,一定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用一句简明的话点出事物的前因和后果。
4、顺承式。
每一步为一层。
5转折式。
前后相互对立的意思各为一层。
6、概括——具体段式。
有三种类型;一是在段的开头概括段的
内容;二是在段的结尾概括段的内容;三是概括全段的内容,然后举例叙述说明,最后再小结一下(这就是首尾呼应)。
与总分段式分层相近,概括为一层,具体为一层。
此段式总结段意方法有三种:一是摘取原句;二是缩编原句;三是综合概括句和总结句自己编写。
二、归纳自然段段意的方法有:一是找中心句法(开头的叫总起句;
中间的叫过渡句;结尾的叫总结句);二是取主舍次法;三是归串并联发;四是提出问题法;五是浓缩法。
1楼怎样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怎样划分段落段落,也称意义段、结构段、逻辑段。
它是由几个意思密切相关的自然段组合适而成(有时一个自然段也是一个逻辑段)。
划分段落是理解文章的必经过程和重要手段。
分段,就是把叙述同一内容的各个自然段合并为一个逻辑段。
分段时,先要理清全文的顺序,找到分段的依据,然后进行分段。
分段的依据1、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
如《一夜的工作》,可按审稿前、审稿时、审稿后和作者回来的顺序,分为四段。
这类记叙文的段落,开头一段一般有交代时间的话,可作为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的参考。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经过总有它的发展过程。
记事的文章,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划分段落。
3、按空间变换顺序分段。
游记、参观记一类的文章,都可以依据空间的变换分段。
分段时,表示空间的词语可作为划分段落的参考。
4、按内容性质的不同分段。
有些课文,既不能按"时间的先后"或"空间的变换"分段,又不是写一件完整的事情,因而也不能以"事情的发展"作为分段的依据。
它们是从几方面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或通过几件事来写人,这样的文章可依据内容的不同来分段。
对这类文章分段时,要注意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
5、按总起分述的方法分段。
"总分"写法的文章,一般分两段。
分述部分,不管一个局部或几个局部都作一段。
局部中几个方面,应作为"分述"中的层次。
如《林海》。
"总分总"写法的,则分为三段,如《美丽的不兴安岭》。
五、怎样划分段落分段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但重在分清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常见的分段方法有:1、整体分割法。
读一篇写事的文章,要搞清它写的是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依此可将文章分段;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则要把事情一件一件分割开;说明事物的文章,同样要把所说明的几个方面分割开。
小学语文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小学语文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的前提,也是培养自己分析概括能力的重要训练。
六、让分段和概括段意简单起来一、如何分段我们将一篇文章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大树的整体就是这篇完整的文章,而每一层枝干就是段。
我们一般所说的分段,步骤很简单。
先认真地读课文,搞清楚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找出每个自然段落之间的关系;再看哪些自然段的内容比较接近,可以合并在一起,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分段,最后,看看划好的段落内容是否连贯、统一。
另外,千万不能把不同内容的自然段划分在一起,也不能把同一内容的自然段分开。
方法一:按时间发展的顺序起因——经过——结果方法二:按事物的几个阶段方法三:按照总分的结构分段方法四:按照标志性词语分段二、如何概括自然段大意方法一:摘句法1.总分2.过渡3.因果如《李时珍》的第三段,起因:李时珍准备编写一本药书。
经过:李时珍为编药书而积极准备。
结果:李时珍编写成了《本草纲目》。
故第三段段意为结果——李时珍编写成了《本草纲目》。
方法二:串联法(层义·关键词)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方法三:取主法(中心)挑战满分(满分:10分)多克是一个信差,他始终坚信自己的使命就是向人们传递快乐,因此,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许多小纸条,上面写着一些鼓励性的话。
他将信件和电报送到人们手中的同时,也留给他们一张小纸条,告诉他们“今天是美好的一天”,“要笑口常开”,“别再烦恼”。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多克因为年龄太大而没有入伍,但他自告奋勇到野战医院做了一名志愿者,协助医院救死扶伤。
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在医院的墙上写了一句话:“没有人会死在这里。
”他的行为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医院的人说他疯了,也有人认为这句话无伤大雅,不必擦掉。
那句话一直没有人去管,就一直留在了那面墙上。
自然段如何分层和概括段意
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
看书报能力是指能够掌握学过的常用词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够给课文分段和层次,概括段落大意和文章的中心;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理解主要内容,有初步的分析能力。
认真阅读的习惯主要是指边读边想的习惯。
查字典和运用其它工具书的习惯以及质疑问难的习惯等。
段有自然段和意义段。
自然段也叫小段或小节。
它是作者在表达内容时,围绕一个意思说一句话或几句连贯的话,是构成篇章的最小单位。
意义段又叫逻辑段,它可以由一个自然段组成,也可以由几个相关的自然段合并而成。
自然段着重文字表达的需要,意义段着眼思想内容的划分。
我们学习段,一是弄懂怎样把话一句一句地连起来,表示一个主要意思;二是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概括能力。
自然段如何分层和概括段意呢?
自然段划分层次,就是通过对一段话的分析,看出这段在有个意思,这几个意思又是怎样一层一层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自然段常见的组合方式有:
1、顺承式。
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表达。
例如: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
//400多名官兵闻讯赶到。
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
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
嶙峋的片儿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
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勇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层意思,把四层意思归纳起来概括段意:
当九江赛城湖大堤塌陷时,官兵们闻讯赶到,扛沙包,筑人墙,终于保住了大堤。
2、并列式。
在一段话中,分别写几种事物的几个方面,它们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存在的。
例如《精读与泛读》第五自然段:如果面对一大堆读物,我们可以将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章节目录等很快地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就能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及应用范围等。
//对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以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必逐一探究某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
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
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这一段前后两部分分别介绍了面对许多读物和一本读物时不同的读书方法。
前后显然是并列并系的。
3、总分式。
先总述后分述或先概括叙述后具体叙述,也包括先总述再分述最后总结以及先分述再总结。
如《爷爷的芦笛》第1自然段。
在强强的相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
白天,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中,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
更有趣的是,海水长着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
一张普普通通的苇叶,经爷爷三折两卷,就成了一支芦笛。
吹奏起来,曲调是那样婉转悠扬,还带着一股浓浓的海水味……。
这一段先总述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再具体描绘周围景色之美、芦笛曲调动听。
再如《夹竹桃》第三个自然段。
先总述我们家常见的花应有尽有,再分述春、夏、秋三季花儿依次开放的景象,最后总结园子里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盛景。
4、转折式。
全段分两部分,前后两部分意思转折,常用“但是、可是、而”等转折词分开。
例如《灰椋鸟》第一自然段。
“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
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
这一段可概括为:原以为灰椋鸟没什么好看的,可是自从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我决定去看看。
有时,前后两部分内容间没有转折词,但其中的转折关系仍显而易见。
如《烟台的海》第一个自然段: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北面临海的却很少。
烟台恰是北面临海。
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这一段前后两句问虽无转折词,然转折关系一读便知。
转折式自然段,一般抓转折后的内容概括段意。
上面这段可概括为由于烟台是我国少数北面临海的城市之一,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5、因果式。
按照事物的原因、结果的关系表达意思的自然段,叫因果式小段。
包括先因后果和先果后因两种情况。
例如《莫泊桑拜师》第一个自然段: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
他从小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地写下了许多作品,但这些作品都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
//莫泊桑焦急万分,于是,他去拜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
这一段段意可概括为莫泊桑早年写作平平,所以他拜福楼拜为师。
以上是先因后果,再举一例先果后因。
《真情的回报》最后一个自然段“骑上这辆崭新的自行车送报快多了。
当然,我从没想学会在马路上扔报纸的‘绝活’,依旧下车把报纸送到每家门口;下雨下雪天,依旧把报纸送进门里。
因为我永远记住了:诚实的劳
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和爱意。
”
这一段前面是结果后面说明原因,从而突出了原因,点明了课题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