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的现代农业
- 格式:pdf
- 大小:658.16 KB
- 文档页数:7
从田间地头直接到餐桌的荷兰农业
为什么说荷兰农业是从田间直接到餐桌呢?主要因为一下几点: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图片
【1】荷兰农业自动化程度高
荷兰农业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这得益于荷兰设施农业的发达和设施技术的先进,种植过程中的施药、施肥环节,都由电脑统一操控,温室中的二氧化碳、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也可以通过机械化进行操控。
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人工最多的地方可能就是采摘了。
采摘过后放入无人驾驶的运输车,车底用链条连着,整个温室里可以让车子自己走来走去,到达目的地之后自动转到其他轨道,最后直接到包装工人的手中。
【2】农业产业链长
荷兰的农业产业是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农业综合体,涵盖了'田间到餐桌'的整个农业产业链,从农产品生产到消费者手中,所有的环节相互紧密连接,农产品加工业发达,农产品不断增值。
荷兰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和水平比较高,技术工艺不断精益求精,花卉、食品、奶制品等加工业都属于世界领先水平,加工农产品出口比例也较大。
【3】发达的物流运输系统
荷兰的农产品销售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方法-拍卖,以前拍卖主要用于花卉的销售,但是现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不管是花卉还是蔬菜交易,都开始在网上进行。
荷兰的市场上有专门的交易网站,可以供消费者在网上交易,只要提交订单,都可以在24小时之内送达。
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大型的超市,直接与生产商进行订货,蔬菜拍卖交易市场萎缩,批发市场主要以物流业务为主。
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一体化运营,体现了荷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理念,这为荷兰农业的高利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世界农业结构研究之荷兰农业现代化世界农业结构研究之荷兰农业现代化荷兰位于西欧北部,面临大西洋的北海,处于马斯河、莱因河和斯凯尔特河的下游河口地区,国土面积为4.15万平方公里。
人口1550多万,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多年以来,在世界农产品净出口额的排行榜上,荷兰一直可与美国和法国等传统农业强国匹敌。
按农业就业人口计算,荷兰平均每个“农民”的年出口额将近百万元人民币,平均每公顷土地净出口额则惊人地超过10万元,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
除了享誉全球的鲜花和观赏植物等产品居世界市场份额首位之外,荷兰的蛋制品、啤酒、番茄和奶酪等农副产品的净出口额均名列世界第一。
然而从地理坏境来看荷兰并不优越,全国约有1/4的国土面积低于平均海平面,是一个低地国家,地势过于低平,东南部海拔一两百米的地方就能算是“高原”,北部紧靠北海,每个世纪,总会有一两次特大风暴潮袭击荷兰,海水内侵的记载常现于历史文献中酿成重灾,莱茵河、马斯河等几条河流也常常泛滥。
但是1667年,荷兰人开始反击,在工程师Hendrick Steven的带领下开始了围海造田的伟大壮举,并在两个半世纪以后得以实现,从此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建立起现代农业发展的坚实土地基础,而且密布全境的河流虽然带来了无穷的伤害,却给荷兰农业提供了转机,甚至构成了荷兰外向型农业的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荷兰依据本国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确定农业发展战略。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和本国国情特点的农业发展之路。
由农产品进口国成为出口国。
造就了荷兰现代化农业的奇迹。
荷兰农业包括: 1、农田作物及园艺生产。
农田作物生产主要以马铃薯,小麦、甜菜为主。
荷兰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出口国,其良种输出占国际良种市场的60%以上,种用和商品马铃薯销往世界80多个国家。
园艺生产在荷兰占相当份额,主要是蔬菜、水果、花卉、植物、鳞茎和苗木,蔬菜出口居世界第一,鲜花占全球市场的60%,大部分蔬菜鲜花在温室内生产。
荷兰农业奇迹的支撑荷兰被誉为“花园国家”,其农业发展堪称奇迹。
荷兰拥有肥沃的土地、湿润的气候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在有限的土地空间内实现了高产、高效的农业生产。
荷兰农业奇迹的支撑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 先进的农业技术荷兰在农业技术方面拥有世界领先的地位。
其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荷兰还是全球温室农业的领军者,通过先进的温室技术和智能化管理,实现了全年生产新鲜蔬菜和鲜花的目标。
荷兰在农业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资源,不断推动农业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2. 水利工程的支持荷兰地势低洼,曾经频繁遭受洪灾的威胁。
为了解决水患问题,荷兰人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水利工程建设。
他们修建了堤坝、水闸、排水渠等水利设施,有效地控制了水流和水位。
通过水利工程的支持,荷兰成功地实现了土地的有效利用和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3. 持续的农业管理和规划荷兰政府制定了严格的农业管理和规划,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
他们通过合理的农业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规模化。
在保护耕地的荷兰还大力发展了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 高效的农业合作荷兰农业发展依靠着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支持。
农业合作社整合了农业生产要素,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质量。
农业企业通过科学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开拓了国际市场和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这些合作机制有效地整合了农业产业链,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升级。
荷兰农业奇迹的支撑源源不断地来自于先进的农业技术、水利工程的支持、持续的农业管理和规划、高效的农业合作。
荷兰人民不断努力探索和创新,在有限的土地和资源条件下,实现了农业的长足发展,为全球农业发展树立了榜样。
荷兰农业奇迹的支撑荷兰农业奇迹的支撑之一在于其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施。
荷兰地广人稀,土地资源有限,但却拥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施。
荷兰农业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创新精神,开发出了一系列先进的农业技术,包括先进的温室种植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和设备等。
这些技术和设施的运用,使得荷兰农业在有限的土地上取得了非常高的产量,成为世界上领先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
荷兰农业奇迹的支撑还在于其高效的农业管理和规划。
荷兰政府和农业部门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和规划,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农业补贴政策、农产品质量监管、土地规划和农业科研投入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荷兰还建立了完善的农业信息系统和农产品溯源体系,确保了农业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提升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荷兰农业奇迹的支撑还在于其多元化的农产品种植和畜牧业发展。
荷兰是一个多元化的农业国家,种植了大量的作物和蔬菜,同时也发展了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
在荷兰,人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农产品和畜牧品种,包括麦类、玉米、土豆、蔬菜、水果、牛羊猪禽等。
荷兰还以其出色的花卉种植和切花出口而闻名,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花卉出口国之一。
这种多元化的农业种植和畜牧业发展,使得荷兰能够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农产品和农业产品。
荷兰农业奇迹的支撑还在于其出色的农业科研和教育体系。
荷兰拥有众多高水平的农业科研机构、大学和研究院,致力于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创新。
这些科研机构在种子改良、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推动了荷兰农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
荷兰还注重培养农业人才,建立了完善的农业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荷兰农业奇迹的支撑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施、高效的农业管理和规划、多元化的农产品种植和畜牧业发展,以及出色的农业科研和教育体系。
荷兰的农业及农产品市场刘欣华荷兰的农业在EU(欧洲统一体,即原欧洲共同体EC。
以下同)乃至世界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个人口只有1524万、国土面积不到4.2万平方公里(1993年数据)的小国家,在农业上能首屈一指固然与很多因素有关,而经长期演化而成的农业生产和市场运行机制不能不说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以下首先介绍荷兰现代农业的发展特点,尔后从农产品流通机制方面探索其农业成功的原因。
一.荷兰现代农业发展概况1.战后农业的极大扩张荷兰农业的大规模扩张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引起这种扩张既有一般原因,灿?BR> 个体原因。
首先,二战后欧洲人口的增长和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引起市场总需求的扩大;其次,消费者“菜篮子”内容的变化,人们对食物的消费转向动物蛋白和新鲜水果、蔬菜,刺激了对农副产品的需求;第三,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EU共同农业政策(CAP)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就个体原因看,荷兰是一个积极研究并使用农业新技术的国家,由于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广泛地在农业中应用,农业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农产品结构也籍此得到调整,荷兰“绿房子”农业即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2.完全市场导向和出口导向的农业经济荷兰的农业经济完全是由市场导向的,生产符合市场需要、消费者喜好的产品是其发展的宗旨;而以此为基准的出口导向又使荷兰的农业区别于其它农业大国。
由于荷兰内需市场容量极有限,大量的农产品必须寻找出口市场,这使得荷兰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最大的花卉生产和出口国,许多其它农副产品如土豆、牛奶及其制品在欧洲乃至世界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荷兰处于德国、英国和法国的城市化区域之间,特殊的地理位置对促进荷兰发展农产品出口战略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现代荷兰农产品的出口优势已经不局限于这个区域,它的农产品出口已遍布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
3.荷兰农业面临的挑战荷兰现代农业并不是高枕无忧,它面临着强大的市场挑战,它不得不在这些挑战中求生存和发展。
荷兰农业奇迹的支撑荷兰是一个小国,但它却以其卓越的农业技术闻名于世。
尽管荷兰的土地资源有限,但它成功地建立了一个高效、现代化的农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农业出口大国之一。
这个农业奇迹的背后有许多支撑因素。
荷兰拥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创新能力。
与许多其他国家不同,荷兰没有大片的肥沃土地可供耕种。
荷兰人不得不寻找新的方法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他们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进行研究和开发,开创了一系列先进的农业技术。
荷兰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温室种植蔬菜的国家,也是第一个使用现代化农机的国家。
他们还推广了多种耕种和养殖方法,如有机农业、水耕种植和鱼虾共生养殖等,这些创新方法使荷兰的农业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荷兰政府的支持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荷兰政府意识到农业对经济增长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因此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支持农业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政府投资大量资金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提供补贴和贷款以促进农民进行现代化生产。
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以确保农业发展与环境可持续性相结合。
这种支持使荷兰农业能够不断发展并适应新的挑战。
协作和知识分享是荷兰农业成功的关键。
荷兰的农业领域存在着一个密切的合作网络,包括政府、研究机构、农民和企业。
这些各方都在共同努力下分享知识、技术和经验,共同推动农业的发展。
荷兰的研究机构和大学与农民紧密合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他们应对日益严峻的现代农业挑战。
在这种合作体系下,知识和信息得以迅速传播,从而推动了整个农业领域的发展。
荷兰的农业成功也得益于其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物流系统。
荷兰的土地有限,因此土地的优化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荷兰农民利用先进的灌溉和排水系统,确保土地具有最佳的湿度和适宜的营养条件。
荷兰的交通网络发达,港口和机场设施完备,便利的物流系统使农产品的运输和贸易变得更加高效。
这些基础设施的支持,使荷兰的农产品可以迅速到达全球市场,获得更广阔的销售机会。
荷兰农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得益于多方面的支撑因素。
荷兰农业发展特点及产业结构荷兰是一个小国,面积仅为41,500平方千米,人口约为1700万。
然而,荷兰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国家之一,其农业产出在欧洲乃至全球都有很高的影响力。
荷兰农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荷兰的农业发展非常注重农业科技的应用和创新。
由于土地资源有限,荷兰农民不得不通过农业科技的进步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荷兰农业科技先进,农民使用的农业机械设备先进,农田灌溉设施完备,使得荷兰成为世界上最高效的农业生产国之一、荷兰农业科技的应用包括精准农业、生物技术、温室种植等。
荷兰政府和农业机构也积极推动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应用。
其次,荷兰农业发展依赖于畜牧业和温室种植。
由于土地资源有限,荷兰农民选择发展畜牧业和温室种植,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
荷兰畜牧业设施先进,农民注重畜禽的饲养环境和营养品质,其中最著名的是荷兰奶牛,荷兰乳制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此外,荷兰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发达的温室种植技术使其成为欧洲最大的温室蔬菜生产国之一,荷兰蔬菜的销售量和质量都非常高。
再次,荷兰农业发展非常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由于荷兰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农业生产与城市环境之间存在较大的冲突。
为了保护农田和水资源的生态环境,荷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环境政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荷兰农民积极采取环保措施,如有机农业、精准施肥、农田水利工程等,以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最后,荷兰农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农业产业结构。
荷兰农业产业结构呈现出多样性和高度的产业链整合。
荷兰农业产业包括农田种植、温室种植、畜牧业、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
荷兰农产品还与众多的农业供应商、物流公司和销售商紧密合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农业产业链。
荷兰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农业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非常重要。
总之,荷兰农业发展具有农业科技创新、依赖畜牧业和温室种植、保护生态环境和良好的农业产业结构等特点。
荷兰农业的成功得益于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链整合等方面的努力,为其他国家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荷兰农业奇迹的支撑荷兰是一个小国,却拥有世界级的农业产业,被誉为“世界菜园”。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荷兰农业奇迹的支撑。
一、地理优势荷兰位于欧洲市场的心脏地带,交通和物流发达,可以很快地将农产品运往欧洲各地。
此外,荷兰的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蔬菜、花卉和果实等农产品生长的理想地区。
二、先进技术荷兰在农业技术方面一直走在全世界的前列。
这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农业企业的创新精神。
比如,荷兰是全球第一个采用温室种植的国家,温室技术不仅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能节约用水和降低农药使用量。
此外,荷兰还有现代化的牲畜养殖技术,通过科技手段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使得荷兰的肉类和乳制品在国际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
三、细心管理荷兰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国家,而荷兰的土地面积并不大,因此土地利用效率非常重要。
荷兰政府和农业企业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土地进行了科学而细心的管理。
比如,种植计划、肥料使用和灌溉都经过科学的设计和监测,保证土地的最大效益。
此外,荷兰还采用精密的育种和施肥方法,以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四、严格的质量控制荷兰的农业企业非常注重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从种子选育、土壤管理到灌溉和收获,每一个环节都被精心地把控和监测。
同时,荷兰的农产品也必须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和认证,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品质。
这种质量控制的理念也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荷兰的农产品出口量一直居于全球前列。
总之,荷兰之所以能够取得农业奇迹,不仅仅是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更离不开先进的农业技术、细心的管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
荷兰的农业产业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健康、安全的食品,还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荷兰农业详细情况荷兰是一个小国家,面积虽小,但是拥有发达的农业产业。
荷兰农业以其高度现代化、高效率和创新性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详细介绍荷兰农业的组成部分、技术水平、农产品生产情况以及该行业面临的挑战。
首先,荷兰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
种植业主要包括花卉种植和蔬菜种植。
荷兰是全球最大的花卉出口国之一,其鲜花和植物产品远销全球各地。
荷兰的温室种植技术非常发达,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种植出大量的花卉和蔬菜。
此外,荷兰还以苹果、梨、草莓等水果的种植而闻名。
畜牧业在荷兰也占有重要地位,并且以高品质的乳制品和肉类产品而闻名。
荷兰的乳制品产业非常发达,荷兰乳酪以其独特的风味和质量享誉世界。
荷兰的畜牧业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这些地区土壤肥沃,适合牧草的生长。
荷兰也是一个渔业大国,拥有广阔的海洋和河流资源。
荷兰渔业以其技术创新和可持续性而著称。
渔民利用现代化的捕鱼船只和设备,以及先进的渔业管理技术,保护和管理渔业资源。
荷兰的捕鱼船队不仅在北海捕鱼,还远渔至其他地区。
荷兰农业的成功与其高度发达的农业技术密切相关。
荷兰农业采用了大量的现代化农业技术,如自动化设备、精确农业技术和土壤改良技术。
农民使用自动化设备进行种植和收割作业,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精确农业技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传感器技术,根据土壤和作物需求提供适量的水和肥料。
荷兰的土壤改良技术还包括湿地土地的开发和土壤保护措施,以减少土壤的侵蚀和土壤质量的下降。
荷兰农业的高效率和创新性也带来了许多挑战。
首先,荷兰的土地资源有限,因此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对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是荷兰农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荷兰农业部门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养殖系统的可持续性和保护农业生态系统,来应对环境挑战。
第三,全球气候变化对荷兰的农业产生了一定影响。
荷兰农民需要适应极端气候事件和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挑战。
总而言之,荷兰农业是一项高度发达、高效率和创新性的产业。
荷兰农场案例
荷兰有很多创新的农场案例,其中一些如下:
1. 共享农场:荷兰的家庭农场共同营运合作社,以自给自足的方式从离家不远的农场直接获取蔬果、肉类等粮食。
这些农场由当地消费者组成,共同决定种植的作物,并雇用农民照料。
2. 可持续香蕉种植:荷兰的温室种植香蕉技术,使用椰糠和岩棉制成的替代土壤复合材料进行无土栽培,避免了通过不良土壤进入产品的任何真菌,为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的应对提供了发展前景。
3. 咖啡渣种蘑菇:荷兰有一家公司利用用过的咖啡渣进行蘑菇种植,既解决了咖啡渣的处理问题,又提供了一种新的可持续农业方式。
4. 漂浮奶牛农场:荷兰的一种创新农业方式,通过在漂浮平台上养殖奶牛,有效应对了气候变化和土地资源限制的问题。
世界现代农业典范-荷兰现代设施农业荷兰位于西欧北部,面临大西洋的北海,处于马斯河、莱因河和斯凯尔特河的下游河口地区,全国约有1/4的国土面积低于平均海平面,是一个低地国家,国土面积为4.15万平方公里。
人口1550多万,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从公元13世纪起荷兰人就开始利用传统风车作为排水动力,在天然淤积的滨海浅滩上围海造田。
17世纪至19世纪,随着荷兰城市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推动,荷兰围海造田的技术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加快,不仅围海,还围湖造田增加农业用地,扩大农业生产。
截至目前,荷兰有58%的土地用于农业,其中草场占31%,耕地位23.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荷兰依据本国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确定农业发展战略。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和本国国情特点的农业发展之路。
由农产品进口国成为出口国。
到60年代后期净出口值排在世界第四、第五,1989年以来稳占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法国。
每年农业净出口值保持在130多亿美元水平,占世界贸易额的7.5%~~10%。
荷兰农业包括:1、农田作物及园艺生产。
农田作物生产主要以马铃薯,小麦、甜菜为主。
荷兰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出口国,其良种输出占国际良种市场的60%以上,种用和商品马铃薯销往世界80多个国家。
园艺生产在荷兰占相当份额,主要是蔬菜、水果、花卉、植物、鳞茎和苗木,蔬菜出口居世界第一,鲜花占全球市场的60%,大部分蔬菜鲜花在温室内生产。
2、畜牧业及渔业。
荷兰乳品和肉类生产占农业总产值的6%,是世界上最大的乳品、猪肉出口国,1996年出口额达191亿荷兰盾。
荷兰的牲畜设施、兽医兽约、种畜育种、牲畜饲料和饲喂技术都十分先进。
荷兰的渔业主要运用高效和现代化的拖网捕鱼船队和近海捕鱼船队从事生产,1996年捕捞总值达85900万荷兰盾。
3、农产品加工和机械。
荷兰的农产品加工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专用的、高度自动化的食品加工设备及符合环境要求的包装机械和包装材料,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使荷兰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占很大份额。
你不了解的荷兰现代农业荷兰从一个资源贫瘠的欧洲小国,一跃成为在国际贸易赛场上屡获“金牌”、“银牌”的农产品出口大国,可谓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
荷兰农业的成功经验,值得全世界,特别是中国这样的人多地少、资源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借鉴。
荷兰农业基本情况荷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年降水量大致为834毫米,适宜大多数作物的生长。
然而,荷兰农业的发展仍面临一系列不利条件的制约。
荷兰纬度较高全国光照不足,平均仅1484小时,全年平均气温在8.5-10.90C 之间,对大田作物的生长有较大影响。
荷兰全境为低地24%的国土面积低于海平面,1/3的面积仅高出海平面1米,易受海潮入侵或河流泛滥的威胁。
荷兰国土面积狭小是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小的国家之一,耕地面积仅有105.4万公顷,草地和牧场面积为82.6万公顷,拓展农业生产的空间十分有限。
虽然荷兰的自然资源条件并不优越,但是,它却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培育了独具特色的国际竞争力。
荷兰农业VS.中国农业荷兰与我国一样,土地资源并不富裕,人均农田面积均为0.1公顷。
人多地少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粮食生产难以完全满足消费需求,需要大量进口。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两国谷物进口量都在1100万吨以上。
(1)荷兰的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降到2%,而我国仍在10%,说明其产业结构优于我国。
(2)荷兰的农业就业人口比重在3%以下,即用约3%的劳动力,创造了约2%的价值;而我国农业就业人口比重接近40%,即用约40%的劳动力,创造了约10%的价值,这说明其劳动生产率高于我国。
(3)荷兰每公顷蔬菜产出为54.4吨,而我国只有23.0吨,还不足其二分之一,说明荷兰的土地生产率高于我国。
(4)荷兰有机农业面积占比为7.4%,而我国仅为0.4%,而且,荷兰的农药施用量和化肥施用量也明显低于我国,说明其农产品品质好于我国。
(5)荷兰主要农产品中,只有谷物属净进口,其他产品均处净出口局面;而我国的主要农产品,除渔业外,都处于大比例净进口的局面,说明其农产品自给能力和贸易优势均强于我国。
世界现代农业典范荷兰现代设施农业中国食品科技网荷兰位于欧洲西部,西、北两面濒北海、东临德国、南接比利时,素有“欧洲海上大门”之称.它地面积有四万多平方公里,与台湾大抵相同,约为湖北省地五分之一.人口多万,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地国家之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荷兰位于西欧北部,面临大西洋地北海,处于马斯河、莱因河和斯凯尔特河地下游河口地区,全国约有/地国土面积低于平均海平面,是一个低地国家.如果说德国人颇以为自豪地是上帝给了他们得天独厚地自然条件,他们从来不用修水利,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种什么长什么;而荷兰人引为自豪地则是他们与大自然抗争地精神.荷兰有句谚语说:“当上帝创造世界时,把荷兰忘记了,因此荷兰人不得不自己创造出一个荷兰来.”在他们看来,没有任何东西是可以不劳而获地.荷兰人属日耳曼种族,相传从公元五世纪时就来到这里.那时河流泛滥,海水倒灌,遍地沼泽,生存环境十分恶劣.荷兰人地祖先披着海豹皮,捕鱼狩猎,九死一生地拼命劳作,通过筑堤治水,开河造船,办工业,兴贸易,到世纪使荷兰成了海上强国,如今更是将自己地国家打造得物埠民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值得一提地是荷兰地农业.从公元世纪起荷兰人就开始利用传统风车作为排水动力,在天然淤积地滨海浅滩上围海造田.世纪至世纪,随着荷兰城市地发展和工业革命地推动,荷兰围海造田地技术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加快,不仅围海,还围湖造田增加农业用地,扩大农业生产.截至目前,荷兰有地土地用于农业,其中草场占,耕地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荷兰依据本国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确定农业发展战略.经过几十年地努力探索,针对人口密度大,可耕地少,全年日照时间短地环境条件,走出了一条适和本国国情特点地农业发展之路.由农产品进口国成为出口国.到年代后期净出口值排在世界第四、第五,年以来稳占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法国.每年农业净出口值保持在多亿美元水平,占世界贸易额地~.他们地作法,对于刚刚迎来入世地中国,各个行业特别是农业亟待接轨转型之际,有许多可资借鉴之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荷兰地农业.农田作物及园艺生产农田作物生产主要以马铃薯,小麦、甜菜为主.荷兰是世界上最大地马铃薯出口国,其良种输出占国际良种市场地%以上,种用和商品马铃薯销往世界多个国家.园艺生产在荷兰占相当份额,主要是蔬菜、水果、花卉、植物、鳞茎和苗木,蔬菜出口居世界第一,鲜花占全球市场地%,大部分蔬菜鲜花在温室内生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畜牧业及渔业.荷兰乳品和肉类生产占农业总产值地%,是世界上最大地乳品、猪肉出口国,年出口额达亿荷兰盾(荷兰盾折合欧元).荷兰地牲畜设施、兽医兽约、种畜育种、牲畜饲料和饲喂技术都十分先进.荷兰地渔业主要运用高效和现代化地拖网捕鱼船队和近海捕鱼船队从事生产,年捕捞总值达万荷兰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农产品加工和机械.荷兰地农产品加工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专用地、高度自动化地食品加工设备及符合环境要求地包装机械和包装材料,先进地食品加工技术使荷兰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占很大份额.农产品和蔬菜有%以上经食品和饮料制造业加工成高质量、高附加值地最终产品.发展最快地产品有:干酪、肉类制品、巧克力、糖果、马铃薯制品和饮料.目前,食品和饮料加工业地营业额约占荷兰工业总额地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荷兰地农业以家庭私有农场生产为主,年农场总数为个,其中从事大田作业生产地万个,园艺农场个,%地农场从事畜牧业.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温室产业是荷兰最具特色地农业产业,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荷兰温室建筑面积为亿平方米,占全世界玻璃温室面积地/,主要种植鲜花和蔬菜.园艺作物产值年力亿荷兰盾.其中,蔬菜为亿,花卉和植物为亿,花卉球茎亿,水果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荷兰设施农业地特点.政府对设施农业地宏观调控及符合国情地产业政策荷兰地势平坦,降雨充足,但光照不足,全年光照时间只有小时左右.荷兰政府为使有限地土地得到高效地利用,采取了一系列符合国家气候特点和国情地农业发展战略及政策:避开需要大量光照和生产销售价位低地禾谷类作物地生产,充分利用地势平坦、牧草资源丰富地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奶业和附加值高地园艺作物.世纪年代,荷兰政府以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劳动生产率为目地调整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使农业生产向产业化、集约化和机械化发展.至年代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用资金替代土地,发展高效农业地重要措施.温室农业通过从私人银行和国外贷款中获得大量资金,迅速发展起来.在%地耕地上建立起万公顷面积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地现代化温室,大力开发适宜温室生产地高产值地作物品种,使园艺作物基本上摆脱了自然气候地影响.也使有限地土地产生了可观地经济效益.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荷兰温室农业地发展体现了政府观调控地作用.政府在国内农业发展地不同阶段所采用地宏观政策是不同地.就温室农业而言,至年十年中.荷兰地温室农业增值一直呈上升趋势.主要是政府实行了补贴政策.从事温室生产地农户均可获得%地政府资助.同期,从事温室农业地农民收入也成几倍上扬,几年以后政府取消了补贴政策.温室农业增值开始趋缓.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市场是政府决策地晴雨表.荷兰是著名地种植种茎郁金香地国家,一段时间球根花卉贸易蓬勃发展,郁金香生产被视为疯狂地投机生意,市场一度失去控制,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出面干涉,使得郁金香市场价格在小时内暴跌,从而快速扭转了生产和市场“畸形”地局面,使荷兰球根花卉产业得以持续发展.当产业处于“健康发展”阶段,政府则引导产业协会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稳定市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荷兰政府着重致力于农业宏观产业环境地营造,其一是通过信贷政策和补贴政策,鼓励重点发展地领域和产业“快步增长”,出口创汇;其二是积极参加欧盟事务.自年月“申根协议”签定以来,整个欧洲成为了荷兰地农产品市场,其三是加强水利工程和环境保护地建设,为荷兰农业能够高效、持续发展:其四是在有效保护农业知识产权地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农业高新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方面地投入;其五是帮助企业组织宣传,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地生产荷兰耕地不足,促使其比任何国家都更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大多农业企业都采用集约化,规模化地生产方式.荷兰温室农业无论是蔬菜或花卉,一般都是专业化生产,多品种经营.如维斯特兰德朗市地西红柿种植公司专业生产西红柿,与其他家专营企业竞垄断了荷兰%地西红柿市场.位于布莱斯维克市地红掌公司专门研究和种植红掌花卉,从育种研究、种苗生产到种苗出售,全部由企业运作.公司研制并经营地红掌花卉就达多个品种.这种专业生产有利于设施专业化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形成规模效益.同时专业化生产促进了专业领域地研究,使企业有长足地发展后劲,也为企赢得了良好地市场份额.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荷兰温室产品经营是一种全新地理念.最求经济利益地最大化,寻求独到地市场,完全按市场需求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方向,有效地遏制了相同产业或产品挤占市场“独木桥”地弊端.各园艺生产企业都有各自地经营特色,独领风骚,使市场行为更加规范有序,如朗德维尔德种球经营公司,成立于本世纪初,企业地生产经营仅是对球径植物地种球进行处理,包括分捡、基质配置,包装成不同规格,实行全货架方式销售.产品经销美国,成为对美贸易最大地种球公司,每年出口美国地产值达到万美元.这家公司经营品种达到~多种,公司分为个部门:销售部负责营销产品,开发市场;庭院设计部,从事家庭园艺设计;种植部,与种子公司共同开发新品种,进行种球生产;园林部,从事园林美化设计;连锁店,在荷兰境内和国际市场度立大型超市实行连锁式销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规范有序地市场经营模式在荷兰,农产品地销售是一个完整地体系,集卖市场在这个体系中扮演了提供商品生产信息及产品质量标准,调节市场供需,控制市场进程地重要角色.规范化地市场体系为荷兰地温室产品快速进入消费领域提供了优质地服务和保障.温室企业生产地产品均标有生产厂家、注册商标和产品品牌,消费者就是通过产品品牌从市场上购买自己满意地园艺商品.荷兰温室产品市场分类较明确,比较集中地有花卉拍卖市场,蔬菜拍卖市场、温室作业机具和专用产品市场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年成立地位于荷兰阿斯米尔镇地阿斯米尔联合花卉拍卖市场使先进世界最大地花卉拍卖行.进入阿斯米尔花卉拍卖市场地花卉和植物要按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并按标准进行产品质量检测,随后即刻被送到冷藏库和存放库等待上市拍卖.拍卖成交地产品安客户要求进行包装.然后被送往拍卖行地发货中心,发货中心设有植物检疫战和海关,地产品以最快地速度通过谢尔伯机场空运到美国及远东各国.阿斯米尔花卉拍卖市场每天鲜花销售量达万枝,全年总共出售鲜花亿枝,出口鲜花和植物总价值达亿荷兰盾.当天未被销出地鲜花会被销毁,用以保证鲜花质量,维护消费者地利益,同时对生产者提出警示.为保护会员个体经济利益,被销毁地鲜花按最低价格地%~%给与补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国际化地市场体系荷兰经济具有强烈地国际导向.年以后,欧洲内部壁垒消除,因统一市场地影响,西欧内场潜力扩大并对成员国提供一定程度地保护,使欧洲成员国内部各种经济活动更加活跃,也给荷兰往欧洲市场上创造了更多地机会.荷兰农业产业纷纷看准欧洲和国际市场,充分发挥优越地地理位置,利用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港地海运优势,阿姆斯特丹附近地斯基辅机场优势及发达地道路系统和公共运输网络,促使其产品人进大出,使荷兰成为欧洲大陆农产品分销中心.年荷兰人均超过荷兰盾.显居富裕国家之列.年,荷兰农业生产在欧洲所占市场份额达到%,其中园艺果蔬占%.温室产品中地出口,便捷地航运使荷兰生产地鲜切花和蔬菜在两天之内运到欧洲、亚洲及北美等国家和城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荷兰地温室蔬菜占本国蔬菜生产总值地,产量地销往世界各地,同时又是世界上四大蔬菜种子出口国之一,蔬菜良种地繁育和产业化使种子地品质和产量都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也给企业带来了丰厚地效益.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荷兰地温室无论从规模、面积、水平都居世界前列,但截至目前,荷兰却没有一家专门制造温室地企业,温室及配套设施地生产已经形成一种高度社会化、专业化、国际化地市场体系.荷兰温室地覆盖材料、保温材料等均从比利时、瑞典等国进口.温室建造地运作主要开温室工程公司,在荷兰具有国际输出能力地温室工程公司约有~家,这些公司通过市场调查获得需求信息,按用户要求进行温室设计、工程预算、材料购买、工程发包等,现已从荷兰、欧洲地区提供工程服务开始向世界各地,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拓展合作业务.目前,荷兰温室建造已在世界市场占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集成化地工业技术在温室农业中被广泛应用荷兰地工业基础雄厚,其中化工、食品加工、机械与材料、电子工业技术尤为先进.世界级地大型公司如化工业地壳牌、食品工业地联合利华、电子工业地飞利浦在国际工业舞台上扮演着重要地角色.在高度发达地工业化影响下,荷兰温室农业也具有高度工业化地特征.温空设施本身就是工业化集成技术地产物,由于摆脱了自然气候地影响,温室园艺产品地生产完全可以实现按照工业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和管理.而且不仅体现在种植过程中有其特定地生产节拍、生产周期,还体现在产品生产之后地包装、销售方面.与工业生产如出一辙,因此被称之为工厂化农业.事实上荷兰地农业特别是温室农业是被当成工业来办地.温室产业中广泛采用现代工业技术,包括机械技术、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管理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机械技术:传感机械、耕作机械、包装机械、预冷机械、运输机械;工程技术:工程构架材料、工程塑料、覆盖材料、节水工程;计算机技术:光、温、水、气自动监控,机械自动化控制;现代信息技术:技术信息、产品信息、市场信息、生产信息;生物技术:生物制剂、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工业技术植入农业生产中,已经使荷兰温室农业赋予了工厂化生产地内涵,成为工业化大体系不可分割地部分.植物工厂是荷兰最具工业生产特点地现代化农业.在生产观叶园艺植物地现代化大型自控温室中,盆观植物均置放在栽培床上,从基质搅拌,装钵、定植、栽培、施肥、灌溉、钵体移动全部实现机械运作,室内温度、光照、湿度、作物生长情况、环境等全部由计算机监控.这种采取全封闭生产、完全摆脱自然条件束缚,实现全年均衡生产地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带来了全新地理念:用现代科技支持现代农业,实现科技经济一体化是农业融入现代经济社会地必然趋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网络化地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体系知识和科技是农业创新地手段,荷兰地农业知识体系(科研,教育和推广)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地支撑.农业政策和相关领域科研工作由荷兰政府主管农业地行政管理机构“农业、自然资源管理和渔业部(简称农渔部)”负责.农业研究包括基础研究、战略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研究,这些研究与成果推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农业科学研究院在基础研究、战略研究以及应用研究方面积累了多年地经验,下设个研究所和个后勤服务机构,研究领域有农业、渔业、自然资源管理、土壤、水、林业、农村、土地利用、农业经济、农业技术和环境.农渔部对农业科学研究院地投资占投资总额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研究站和地区研究中心.这些研究机构地目标是迅速解决农业领域不同行业中地实际问题.试验和研究成果实际应用是在个研究站和个地区研究中心完成.其中,这个地区研究中心是按地域划分建立地,%地经费来自农渔部,%地资金来自农业企业和农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著名地瓦赫尼根()农业大学,在基础研究和农业发展前瞻性研究方面具有很高水平.目前,瓦赫尼根已经基本上完成向私有化地改革,由个研究所和所大学合并,成立了瓦赫尼根农业研究中心和农业研究基金会,重点从事植物科学,动物科学、食品科学、农业环境与系统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在应用研究方面,主要解决将要变得十分重要地实际问题,如植物病理、土壤、畜牧、农机、农产品加工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农业领域推广工作组织结构分明.面向农民和种植者地直接管理与咨询服务工作包括社会经济推广和技术经济推广,这些工作由农渔部提供资助.农民和种植者直接获利地推广工则由农业企业自身投入.农渔部通过示范项目加速知识知识和创新成果地应用,年,农业部发布地涉及亿元荷兰盾地总体框架法令表明,用于农业推广地经费预算达百万荷兰盾.通过政府地推广部门和民间地各种技术咨询服务组织,把新技术推广到各个农户、科研、试验站.推广部门三者有利结合形成高效“农业知识网络”.通过这个网络,农业科研地最新知识和技术成果可迅速传播到每个农户,并很快在全国推广普及.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为刺激农业创新,解决教育、科研和推广体制中存在地因机构和研究课题重叠所至地不必要竞争等问题,以更加适应市场化地机制,从年开始,荷兰实行了农业知识体系改革,其目地是为了保持荷兰农业产业地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改革使一部分科研机构从政府地全额支持中脱离出来,逐步实现自收自支.有关基础性研究、公益性研究机构以政府通过项目委托地形式择优赋予研究任务,形成一种竞争机制、研究机构在得到项目地同时也得到政府地资金支持.但这些机构多是菲政府机构、非盈利机构,一部分业务要通过市场.如原农渔部系统个研究机构,现并为个,完全自立.改革以后地农业科研机构研究经费地构成大约分为三块,近地经费来自政府任务,来自企业和农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种改革被称主力私有化,事实上研究机构私有化,不是资产地个人化,不是私有制,而是国有资产以银行借贷地形式由不同组织和集体机构赎买下来,改变过去完全由国家包下来地做法,是荷兰政府为科研机构注入活力,刺激科研面向生产,企业面向市场地一种有效地手段.经过资产转移和机构重组,原来重复设置地研究机构和学科实行了优化组合.这项改革也包括国家和学院(德尔夭特地).全国所大学仍保留了由政府按人头数拨款地做法.省级研究所大多转为咨询机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农业合作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荷兰地农业以家庭式农场经营为主,其中,经营超过公顷地蔬菜农场有家,花卉农场有家,很多农场从祖辈开始就从事作物种植.由于小单元地生产结构,个体农民地市场力量较弱,缺乏竞争能力.各农户彼此之间视为具有共同利益地集体,而不是竞争对手,在市场面前,农民们具有近乎相同地产品,相同地利益,也具有相同地市场地位,因此开始自发地组织起一种适合市场功能地最经济地农户组织农业合作社,这种合作组织保存了其他一切农民习惯地独立经营功能.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农民合作社起源世纪年代.行业涉及农村信用业、购买业、加工业和市场.伴随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地发展,合作社数量逐渐减少,到年荷兰农业合作社数量达到个,年合作社数量下降到个,但市场占有率却大幅度上升.以花卉为例:花卉拍卖市场合作社由年地个减少到年地个,而市场占有率却由%增至%.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荷兰农业合作组织类型很多.大体上分为:信用合作社、供应合作社、农产品加工合作社,销售合作社、服务合作社.荷兰农业合作社结构基本上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简单型合作社结构为若干个从事同一种植或养殖地农户把自己地产品集中到市场出售,这种市场组织是靠参与农户(会员)缴纳会费支持并为同一组织地农户出售同类商品服务地非赢利性合作社.复杂型合作组织由不同地区同类农产品地生产农户以社员地名义参与组成,组织形式为董事会领导下地社员代表大会制.社员代表大会下设管理机构,为社员(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其中包括采购生产资料、出售产品,加工和筹备资金等.由此可见,今荷兰各农业协会均有完善地组织结构,强有力地市场规范能力和全程服务机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由生产者、工业委员会和商业委员会组成地合作社(或称农业协会)是政府与农业企业合作地重要形式.农业协会不仅是生产者和交易者地桥梁,而且还是双方相互利益地“保证人”.冰球额实现了服务体系、推广体系,检测体系,信贷体系、市场体系和信息系统地全程服务.同时,农业协会还在产业发展中积极涉足农业科普工作,起着政府和农民“中间人”地重要角色.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国外现代农业的类型几十年来,西方国家根据不同的国情,逐渐摸索出三种不同的现代农业类型。
一、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型典型的国家是荷兰,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为主要特色。
荷兰人多地狭,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435人,堪称世界之最。
由于土地十分珍贵,荷兰人追求精耕细作,着力发展高附加值的温室作物和园艺作物。
依靠精耕细作,这个60年前还为温饱问题发愁的小国,已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蔬菜、花卉的出口更是雄居世界第一。
从荷兰的经验看,这种现代农业的基本特点是:土地利用高效,生态环境良好,技术支撑有力,流通体系发达,组织体系健全,政策体系完善,主体素质较高,产品优势突出,经营收入丰厚,农产品高产、高质、高附加值,具有国际竞争力。
除荷兰外,值得一提的国家还有以色列。
以色列地处中东,既缺水又少土,因此它比任何国家都注意土地和淡水的高效率使用。
以色列节水农业世界第一,平均每立方水可产两三公斤粮食,是我国的两三倍,水肥利用率达80%-90%。
现在以色列不仅改变了粮食、蔬菜、水果长期依靠进口的状况,而且还能大量出口。
专家说,若按以色列的土地生产率,地球可以多养活100亿人。
二、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型代表性的国家是美国,以大量使用农业机械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总产量为主要特色。
美国农业机械化程度世界第一,是全球最典型的现代化大农业。
美国平均每个农场耕种的面积近4000英亩(1英亩相当于我国的6亩)。
如果离开农业机械,美国农业简直寸步难行!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美国农业的生产率。
在美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8%,约为350万人,但这350万人不仅养活了3亿美国人,而且还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与美国情况差不多的国家还有澳大利亚。
这个畜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也依赖于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
澳大利亚每个农民平均可管理100头奶牛或4000只绵羊。
此外,面积仅次于俄罗斯、人口只有3000万的加拿大也走了和美国相似的路子。
荷兰农业奇迹的支撑荷兰是欧洲一个小而富饶的国家,其农业业绩却是举世瞩目的。
荷兰农业以其先进的技术和高效的管理而闻名,被誉为“荷兰农业奇迹”。
那么,这个“奇迹”的支撑是什么呢?本文将从荷兰农业的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展开介绍。
一、技术支撑1. 先进的温室技术荷兰的温室技术一直是全球领先的,这得益于荷兰优越的气候和地理条件。
荷兰通过引进先进的温室技术,不仅延长了农作物的种植周期,还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荷兰的温室技术主要包括自动化控制系统、水肥一体化技术、多功能温室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荷兰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蔬菜和鲜花出口国之一。
2. 先进的农机设备荷兰农业依赖大量的农业设备和机械来提高生产效率。
荷兰人在农业机械设备方面的投入和创新一直是全球领先的,他们不断研发和改进农业机械设备,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荷兰的大型农业机械设备在播种、收割、施肥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了劳动力利用效率。
荷兰一直是欧洲生物技术领域的领先者,其农业领域也不例外。
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荷兰农业提高了种子的抗病性、适应性和产量等方面,使得种植业在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时更具有抵抗力。
二、管理支撑1. 高效的农业管理荷兰农业实行了科学的、高效的管理制度,保障了农业的发展和稳定。
荷兰政府鼓励农民使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推广新型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竞争力。
政府还鼓励合作社、农业公司等发挥决策合理性和经济管理优势,吸引了更多的投资。
2. 绿色农业发展荷兰农业非常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实行绿色农业种植模式。
在农业生产中,荷兰农民更加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土壤肥力的保护和土地的流转,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推广有机农业的发展。
他们还大力推广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再生利用,以及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再利用,大大减少了农业对环境的污染。
三、政策支撑1. 政府的资金支持荷兰政府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农业发展,通过各种形式的资金支持农业产业的发展。
荷兰的现代农业作者:文章来源:发表时间:2013-12-20 点击量: 130 第一部分荷兰的现代农业概况荷兰是重要的欧盟成员国,荷兰的农业在欧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同时,荷兰又是世界上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荷兰农业的迅速发展代表了当今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一.荷兰农业的地位荷兰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部,西、北两面临海,东与德国接壤,南与比利时为邻,其疆域南北长约 250公里,东西宽约 180公里。
从其幅员范围和地理位置上讲,荷兰仅仅是一个 “海边的小国”,但就其经济发展水平而言,荷兰却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特别是农业,荷兰自1989年以来一直是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仅次于美国和法国。
近两年来,由于法国农产品出口略有下降而荷兰农产品的进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如以净出口量计算,荷兰甚至超过了法国而排名世界第二。
荷兰的主要贸易伙伴为欧盟成员国,德国、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是荷兰主要的农产品供应国,1998年约62%的进口来自欧盟;同时出口的80%也在欧盟内部,主要是德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英国和意大利;与德国的关系尤为密切,如荷兰60%蔬菜出口德国。
就欧盟现有的12个成员国的农业状况比较而言,荷兰的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及农场规模等均无明显优势,荷兰农产品产值在本国经济中所占的比例等与其他成员国也没有太大的差别,荷兰农业惟一独特的是人均耕地最少,仅0.126公顷(约合1.89亩),而其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最高,与国内平均劳动生产效率之比达到0.93,明显地高于其他欧盟国家。
二.荷兰的农业生产1.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荷兰国土面积 4.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很长,有1075公里,境内均为低洼平原,25%的土地低于海平面,60%的土地海拔不到 1米,境内最高海拔321米;70%的土地用于农业种植,其中34%为耕地,6%用于园艺种植,60%为草场。
全国人口 160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435人,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国家。
荷兰纬度较高,因而光照较少,但由于受黑潮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温暖潮湿,冬暖夏凉,年降雨量600~800mm,且分布较均匀,一月份平均气温2℃~3℃,七月份为18℃~19℃,昼夜温差较大,地势平坦,土壤多为沙壤性淤积土。
土壤和气候条件十分适宜蔬菜、花卉以及牧草的生产。
2.农业生产基本结构 荷兰农业分为种植业、畜牧业和园艺业。
以高产值的畜牧业和园艺业为主,种植业不占主导地位。
1995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51.3%,园艺业产值占35.4%,种植业仅占13.3%。
20世纪90年代后,荷兰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种植业产值下降,畜牧业产值、园艺业产值稳步增加。
荷兰的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黑麦、大麦、燕麦和马铃薯;主要经济作物有甜菜、亚麻、油菜籽。
园艺作物以蔬菜、花卉为主, 大部分供出口,花卉品种多达上千种,其中最多的是郁金香,80%供出口。
畜牧业历史悠久,在农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全国约有三分之一的地区是牧场,主要饲养黑白花牛奶牛,奶牛业相当发达,全国共有6万个奶牛饲养场,饲养奶牛450万头,在畜牧业中奶牛及其奶制品占畜牧业产值的70%以上,其次是猪、羊及家禽。
3.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规模荷兰的农业生产多以家庭为主的大农场经营, 集约化程度高、专业化水平也普遍较高。
据统计, 1996年荷兰农场的总数为11.07万个,其中专业化农场为9.11万个。
在这些农场中, 种植业农场(包括大田作物、园艺、多年生作物、混种作物)3.81万个,其中专业化农场3.23万个;畜牧业农场(包括放牧牧场、猪和家禽养殖场、畜禽混养场)6.76万个,其中专业化农场5.51万个;混合农牧场(即多种经营农场)4927个,其中专业化农场3682个。
每个农场的平均规模在18公顷左右。
4.农业劳动生产力水平荷兰农业劳动生产力水平相当高,平均每个劳动力生产的农畜产品产量也远高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
1994年平均每个劳动力生产谷物总量为6809.4公斤, 世界平均为1731.3公斤;生产块根和茎作物总量为38934.7公斤(第1位),世界平均为517.2公斤;生产蔬菜17894.5公斤(第1位),世界平均为431.0公斤;生产水果为4386.9公斤,世界平均为344.3公斤。
平均每个劳动力生产肉类14201公斤(第2位),世界平均为173公斤;生产鸡蛋3045公斤(第1位),世界平均为35公斤;生产牛奶为54045公斤(第2位),世界平均为407公斤;生产羊毛(原毛)为21公斤,世界平均为2.4公斤。
.c.1999年,荷兰农业劳动力的人均产值达55862欧元,是当年欧盟国家人均农业产值平均值(21210欧元)的2.63倍;而且荷兰的农业效率与其国内总的劳动效率相差很小,两者之比为0.93。
由此可见,荷兰农业劳动力生产效率在国际上是领先的,在其国内与其他产业相比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三.荷兰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如前所述,荷兰是世界上的农产品出口大国,其农产品的进出口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从1996年至2002年,荷兰农产品出口稳步增加,年均增长4%。
1999年,荷兰农产品出口达394亿欧元,进口222亿欧元,农产品贸易顺差172亿欧元;到2002年,荷兰农产品净出口接近200亿欧元,比1999年增加20多亿欧元。
与之相比,法国近几年农产品进出口却呈下降趋势,2001年法国农产品出口377亿欧元,进口302亿欧元,农产品贸易顺差仅75亿欧元;而2002年前8个月的农产品出口仅248亿欧元,进口201亿欧元,净出口仅47亿欧元。
由此可见,荷兰已超过法国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
在荷兰的农产品出口贸易中,蔬菜、花卉等园艺产品又占据主导地位。
蔬菜出口居世界第一,年出口额54亿欧元,进口36亿欧元,大部分进口果菜产品并非国内消费,而是通过拍卖市场等转运到欧盟其他国家。
荷兰的花卉业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每年鲜切花、花卉球茎、观赏植物出口总值达60亿欧元,其中鲜切花为35亿欧元,鲜花出口占全球市场的60%,欧洲市场的70%。
2001年,荷兰园艺产品出口达152亿欧元,进口62亿欧元,顺差90亿欧元,为当年全国进出口贸易顺差达到237亿欧元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这一年园艺产品的出口量与当年112亿欧元的畜产品出口量相比,超出了整整40亿欧元,成为荷兰最重要的出口农产品。
第二部分荷兰特色的现代农业一.独具特色和生命力的设施农业在设施农业极其发达和工厂化农业享誉世界的荷兰农村,到处都能见到成片的牧场和大型的连栋玻璃温室。
在这些现代化的温室内,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高度的程序化、标准化和自动化,作物离开了土壤,农民离开了土地,生产摆脱了自然气候的束缚,农作物从种到收就是一条生产流水线,一栋温室就是一座农产品工厂!当这些农业工厂集成群、连成片,就自然地形成了相当于我们所正在努力建设的现代化农业科技园区。
然而,经营这些农业工厂的多是小型的农民家庭企业,即使在同一地区从事相同或相似的种植或养殖,也并不从属于某一个机构的领导,他们主要是通过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组织而建立联系。
因此,在荷兰,并没有专门规划和刻意建设的农业科技园区,也没有非农企业专门投资建设的农业科技园区,所有的成群连片的农业工厂都是随着材料设备的不断创新、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生产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前后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
就其装备发达程度、技术管理水平、经营规模和劳动生产效率而言,荷兰设施农业已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
1.花卉业荷兰花卉生产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用于花卉生产的总面积约为8000公顷,其中70%为玻璃温室。
在总的花卉生产中,近3/4面积种植鲜切花卉(尤其是玫瑰和菊花),另1/4面积栽培观赏植物。
据介绍,荷兰有11000家花卉生产企业,其中多数是农民家庭企业。
如我们考察的位于荷兰德尔夫高(Delfgauw)的兰斯贝根(Lansber-gen)非洲菊种植园,就是一家典型的家庭企业,主要由兰斯贝根家兄弟三人经营。
同时,这家企业又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家非洲菊专业公司,共拥有5栋玻璃温室,总面积15公顷,每年可为全世界提供6000万支不同品种和不同规格的非洲菊。
从花卉种植的集约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上看,这家非洲菊公司也堪称一流,如他们两年前新建的一栋面积为6.6公顷的大型连栋玻璃温室,在对温光水气及营养供给实现全面自动调控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改进设备与操作供应流程,全部采用自控移动培养床种植菊花,工人根本不需进入种植区就可完成全部作业(包括苗床管理、鲜花采摘等),因而种植区也不必留操作通道和人行过道,不仅使温室的空间利用达到了最大化,而且可节省40%的劳力,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出率。
2.蔬菜业荷兰用于蔬菜生产的玻璃温室约4700公顷,以种植番茄、甜椒、黄瓜为主,实行高度的专业化生产,通常每一农户只栽培一种蔬菜。
这种专业化的生产方式不仅有利于种植者积累经验、提高技能,而且有利于稳定和提高产量与品质,促进专业设施设备的开发利用,实施温室的机械化、自动化控制,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以Paprika Rood青椒种植园为例,在1公顷的连栋玻璃温室内全部种青椒,以石棉作基质,调温调光、通风调气(CO2)、水和营养液的供给及栽培过程的管理全部由计算机自动控制。
该温室于每年1月中旬定植椒苗,3月中旬开始采摘,至12月初结束,清园后定植新一茬的椒苗。
青椒平均年产量为30Kg/m2,即每公顷产量300吨,折合每亩产青椒2万公斤!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蔬菜从种到收的生产全过程均实行无害化管理。
如基质和营养液的循环再利用,以熊蜂辅助授粉代替激素保果,温室通风口设置防虫网减少害虫迁入,同时室内悬挂诱蚜板诱螨袋灭蚜除螨等技术的全面采用,既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也不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
特别是Paprika Rood青椒种植园在温室内采用瑞士先正大(Syngenta)公司生产的两种捕食性的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和A.degenerans)防治温室害虫西花蓟马非常成功。
3.畜牧业荷兰的畜牧业生产也主要是农户个体经营,规模不大,但其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和标准化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如鹿特丹南部的Twee Hoeven牧场,是一家具有370年历史的专业养殖户,现有土地63公顷,主要种牧草,其中有9公顷种玉米,用作青贮饲料;常年养殖规模为奶牛100头,猪225头,另有羊10余只。
奶牛的饲养方式是半年放牧,半年圈养,而挤奶、牛奶的罐装、冷藏及圈养时的喂料、喂水、清圈等过程则全部是自动控制的,牧场的管理、牧草收割打捆以及玉米的种植、收割、粉碎、青贮等完全是机械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