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2c佛教旅游文化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3
《旅游俄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学分: 2分总学时:36说明【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俄语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任意选修课。
【教学目的】1.本课程主要讲授中俄两国的历史、宗教、文化、自然文化、风景名胜。
2.讲授中俄两国历史文化名城、地理、历史、经济、交通、建筑、百姓生活、城市风情及主要旅游景点等。
3.提高导游人员的语言质量,丰富俄语专业人员的旅游文化知识,使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和对积极词汇的掌握,能够熟练自如地用俄语介绍中俄城市、中俄礼仪及中俄山水、艺术、宗教和饮食文化。
【教学任务】1.理论上能掌握并熟记旅游俄语方面的专业词汇和词组;2.能准确地用俄语将中国的景点名称及所含的文化内涵表达出来;3.能准确地记住俄罗斯名胜古迹的名称;4.能用俄语清楚地介绍中俄城市,中俄礼仪及中国山水,艺术,宗教和饮食文化。
【教学内容】中俄名城旅游中国名山大川及名胜景点介绍儒道佛文化介绍节日,文化,风俗饮食文化中俄礼仪【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原则:1.以俄语讲解为主,个别章节难度较大的需要用汉俄两种语言讲解。
2.师生互动,以课堂讲解为主,学生课下自学预习为辅的原则。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讲练结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用旅游材料和多媒体手段,反复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
【先修课程要求】基础俄语,俄罗斯国情【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邓军主审时应梅黄飞编著《旅游俄语》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张惠芹主编《北京俄语导游》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2年。
韩惠刘丽梅《走遍全球》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
张谦《俄语旅游商贸手册》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2年。
大纲内容第一部分城市旅游【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四个旅游城市的景点、名胜、街道和建筑。
2. 了解各旅游城市的历史及特点。
3.了解其工业部门、科研院所之状况。
教学要求:1.要求学生能掌握莫斯科市,圣彼得堡市, 北京市,哈尔滨市的概况。
2.掌握各城市的景点和名盛古迹中俄文名称。
玉树佛教文化与旅游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08级化学师范班巴桑扎西学号0804020037一提起青海玉树,众所周知都知道这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藏传佛教文化在这里拥有很强大的力量,那么现在就让我带领每个对这片地方感兴趣的人去意会一下这里的佛教旅游文化。
介绍一个地方的特色文化,往往和它的地势生态环进肯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我先给大家将玉树做一个大概的介绍,玉树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头的核心区,许多地方海拔在4000米以上。
玉树州州府所在地结古镇距西宁850多公里,海拔4000多米,那里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石堆。
我将以下几点大致的讲下玉树的几个主要的佛教旅游景点。
首先,便是世界上的最大的玛尼石堆。
他是所用藏族人的骄傲。
玛尼堆藏语称“多崩”,意为“10万经石”。
新寨玛尼堆是从明朝时期开始堆经石,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了。
每年农历十二月十四日至十六日,来自西藏、四川、青海的藏族同胞或转玛尼堆,或送玛尼石,尔后围绕着玛尼堆跳舞,场面宏大,情绪热烈,是极富感染力的广场舞蹈。
玛尼石是虔诚的藏民在普通的白石头上刻写经文以及各种佛像和吉祥图案,并饰以五彩制成,当他们需要神明指引的时候,就会带着写有祈祷经文的石头向天上神明朝拜。
众多的僧侣、觉姆、信徒们不断堆放石经,其规模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不断扩大,在我们青海玉树新寨村的嘉那玛尼石堆相传是由藏传佛教高僧第一世嘉那活佛多德松却帕旺创建的,历经300多年,堆有约25亿块玛尼石,非常壮观,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玛尼石堆;这个玛尼石堆东西长300米、南北宽80米、高4米、占地面积比一个足球场还大的巨大玛尼堆,上面除了刻录佛教经文外,还刻有律法、历算、艺术等内容,是藏传佛教和文化的宝贵遗产。
其次,再讲下被称为玉树高原上的“蓬莱仙境”——文成公主庙:文成公主庙,位于玉树躲族自治州境内,是一座既有唐代艺术品德又有躲式平顶建筑特的古式建筑。
殿堂内的巨型文成雄主像和8尊佛像,由石壁雕凿而成,外貌酷似泥塑技艺镌刻精细,造型朴实敦厚。
***************************************************************************************试题说明本套试题共包括1套试卷每题均显示答案和解析高级经济师考试_旅游经济_真题模拟题及答案_第02套(91题)***************************************************************************************高级经济师考试_旅游经济_真题模拟题及答案_第02套1.[单选题]在我国大多数居民外出旅游的最经济的交通方式仍是( )。
A)航空运输B)铁路运输C)汽车运输D)水上运输答案:B解析:2.[单选题]( )是人们旅游需要的产生和旅游动机的确立的核心因素。
A)技术因素B)经济因素C)社会因素D)价值因素答案:D解析:3.[单选题]( )构建旅游企业文化的核心任务。
A)培育共同的旅游企业价值观B)树立良好的旅游企业道德风尚C)打造积极的旅游企业精神D)塑造良好的旅游企业形象答案:A解析:4.[单选题]B)卢舍那佛、释迦牟尼佛、毗卢遮那佛C)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释迦牟尼佛D)卢舍那佛、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答案:C解析:5.[单选题]许多道教宫观以“太清宫”、“上清宫”命名,“太清”和“上清”分别指的是( )。
A)灵宝天尊和元始天尊B)元始天尊和道德天尊C)道德天尊和灵宝天尊D)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答案:C解析:6.[单选题]旅游饭店的客房数量有270间,该饭店属于( )旅游饭店。
A)小型B)中型C)大型D)特大型答案:A解析:7.[单选题]国务院发布《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的时间是( )A)1980年B)1982年C)1983年D)1984年答案:D解析:8.[单选题]在我国旅游统计资料上,日本人来华旅游是( )。
A)入境旅游D)洲际旅游答案:A解析:9.[单选题]既组织和批发包价旅游,又兼营旅游产品零售业务的欧美旅行社属于( )。
宁波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摘要:佛教是人类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一种文化现象。
宁波市丰富的佛教文化遗存给佛教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将有力地推动宁波旅游业的发展,发挥佛教文化旅游产业在宁波建设文化大市中的作用。
文章通过对宁波佛教文化内涵及其价值的分析,探讨了其旅游开发的思路。
关键词:佛教文化开发价值开发研究1 序言佛教是人类历史上影响巨大的一种文化现象。
始于东汉末年的宁波佛教,源远流长,积淀深厚。
四明学派、儒商文化、海洋文化、河姆渡文化和佛教文化构成了宁波文化五分天下的态势,作为其中之一份的佛教文化是宁波历史文化中灿烂的瑰宝。
宁波寺院众多,高僧辈出,佛教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佛教文化旅游的发展,对于培育宁波市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宁波市文化大市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宁波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宁波是佛教东传的圣地,其影响远播海外。
市内古寺名刹星罗棋布,蔚为大观,市区的保国寺、七塔寺、宝庆寺;慈溪的五磊寺、金仙寺;鄞州的天童寺、阿育王寺、金峨寺;奉化的雪窦寺、岳林寺等等构成了一个寺院林立、高僧辈出的佛教胜地。
在这号称“东南佛国”之地,蕴藏着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
2.1 佛教建筑文化宁波的佛教建筑以其历史悠久,别具匠心而闻名。
阿育王寺整个建筑规模庞大,结构古朴,楼阁轩敝,飞檐雕梁,是一座富有民族风韵与山川形色相和谐的建筑群。
殿内佛像金碧辉煌,形态逼真。
天童禅寺依山而筑,层层递升,高低错落,逐殿登高,气势轩昂,整个建筑布局严谨,其主体殿堂大佛殿为清式形制崇阁崔巍,庄严宏敝,堪称建筑精品。
而保国寺更以其我国长江以南保存最完好的北宋木结构建筑和精妙绝伦的无梁殿吸引着游客前去欣赏观看。
2.2 佛家饮食文化佛家饮食的原料以蔬菜、果品、食用菌、豆制品、植物油为原料,不加荤腥,味道鲜美。
宁波诸多寺庙内都具有宁波特色的煎豆腐、雪菜炒竹笋配以四明山区出产的野菜、蘑菇等等素食餐饮,其浓郁到地方小吃特色和纯正自然的口味让游客体会到宁波饮食文化的点点滴滴。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D6)理解并举例说明“山以文丽,文以山传”。
第二章山岳文化1、主要教学内容我国名山形成的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特点。
名山的美学、历史文化、科学和经济价值。
名山的作用。
热爱祖国山水与热爱祖国的关系。
山岳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的欣赏原理。
山岳建筑景观、题刻、其他人文景观欣赏。
山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协调。
花岗岩、岩溶和丹霞名山的代表性名山、形成原理、主要景观。
我国东部与西部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差异及其原因,我国东部的南部与北部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差异的差异及其原因,我国西部的南部与北部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差异及其原因。
2、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名山发展简史,山岳景观欣赏原理,不同类型名山的主要景观和景观形成原理,我国旅游资源的区域差异及其原因。
2)教学难点:我国名山发展简史3、教学方法除了“说明”中“课程教学改革”提到的要求以外,在第五节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地图教学,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4、思考题1)在名山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名山的功能是如何演变的?2)山岳自然美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从哪些角度欣赏山岳各种类型的自然美。
3)理解并举例说明中国传统建筑“以涵为主,涵露结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因山就势,因境而成”。
4)花岗岩和岩溶名山主要有哪些景观?5)我国主要地理区域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原因。
第三章水文化1、主要教学内容水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
水体旅游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水与风俗习惯、风物特产。
水的造景功能的具体表现形式。
主要水体景观与旅游活动。
2、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水的造景功能,水体景观,水体旅游活动。
2)教学难点:水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
3、思考题1)举例说明,水对我们精神生活的启示。
2)水有哪些造景功能。
3)如何欣赏“山光水色”?4)以水为依托,可以开展哪些旅游活动?第四章传统民居文化1、主要教学内容自然和人文因素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大学中国文化概论考试(习题卷6)说明:答案和解析在试卷最后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59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西汉史游《急就章》的性质是( )A)书法作品B)字典C)奏折D)识字课本2.[单选题]对中国人的人生观产生重大影响的是( )。
A)道家的出世思想B)法家的权谋思想C)儒家的政治齐平思想D)墨家的兼爱思想3.[单选题]与乌克兰、美国德克萨斯州并称为“世界三大菜园”的是______。
A)四川B)广东C)北京D)山东4.[单选题]避讳之风起源于()A)周代B)秦代C)汉代D)唐代5.[单选题]佛教“四谛”是指____。
A)生老病死B)四大皆空C)脱苦D)苦集灭道6.[单选题]孔子思想的核心是A)仁、礼B)王道C)礼、乐D)仁、义7.[单选题]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得到了真正发展的是( )C)华严宗D)律宗8.[单选题]“以吏为师”是( )朝代实行的A)汉B)秦C)周D)隋9.[单选题]我国少数民族也创造了优秀的文化, 与汉族早期长篇史诗不发达的情况不同, 少数民族中往往流传着反映其早期历史的长诗,《格萨尔》就是____族的著名史诗。
A)蒙古族B)藏族C)维吾尔族D)白族10.[单选题]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公元1400年至1900年是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即寒冷时期。
著名学者竺可桢称这一时期为()A)“纪传时期”B)“编年时期”C)“方志时期”D)“仪器观测时期”11.[单选题]在5000种左右的世界语言中,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A)英语B)汉语C)法语D)西班牙语12.[单选题]建安诗人中成就最高的是____,《赠白马王彪》是其代表作。
A)曹操B)曹丕C)曹植D)王粲13.[单选题]《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涉及医学理论的是( )A)医经B)经方C)房中D)神仙14.[单选题]儒家的创立者是A)荀子B)孔子C)周公D)孟子15.[单选题]中国美食兼具色香味形,不但可以满足人们的口舌之欲,而且可赏可观,值得细细品鉴。
第37卷第4期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0年7月Vol 37 NO 4 JournalofPanzhihuaUniversity Jul 2020·文旅康养研究·“宗教﹢旅游”突破文旅融合发展瓶颈———以乐山佛教文化旅游为例张舸(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乐山614000)[摘要]宗教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对宗教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乐山宗教文化资源丰富,特别是以乐山大佛为代表的弥勒文化和以峨眉山普贤道场为代表的普贤文化,底蕴深厚,发展宗教文化旅游得天独厚。
通过对乐山宗教文化旅游现状、发展宗教文化旅游优势等方面实地调研,结合乐山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特色,探究整合宗教与旅游资源,实施“宗教﹢旅游”深度融合战略,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对推进乐山宗教文化由资源优势向旅游产业优势转变,提升旅游业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宗教;旅游文化;乐山;佛教;禅茶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63(2020)04-0048-05DOI:10 13773/j cnki 51-1637/z 2020 04 008乐山宗教文化资源禀赋,宗教文化载体众多。
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是著名的佛教圣地。
随着宗教文化旅游的兴起,乐山旅游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挖掘丰厚的宗教文化“富矿”资源,打造乐山独具宗教文化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对弘扬宗教文化传统,构筑旅游产业发展新优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乐山发展宗教旅游优势乐山市域内,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五大教并存,佛教最具影响力。
全市有6座全国重点佛教寺庙,占四川省全国重点佛教寺庙的66 7%。
天主教乐山教区负责管辖乐山市、眉山市、雅安市、甘孜州、阿坝州5个市(州)的天主教教务。
拥有以佛学为基本学科的汉语系全日制四年本科高等佛教院校———峨眉山佛学院。
融入乐山山水之间的佛教文化极具神秘性和诱惑力。
佛山南海旅游景点佛山南海作为广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坐落于珠江三角洲南部的极富活力和竞争力的珠江口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灵气飘渺的历史文化。
南海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山清水秀,景点繁多,深受中外游客的喜欢。
首先,南海区有华严寺,是一座富有佛教文化的圣地。
这座寺庙建于南北朝时期,其规模宏大,建筑富有古风高雅的艺术感,比较受欢迎的景点有大雄宝殿、金刚殿、钟楼和鼓楼等。
华严寺备有石钟、鼓等传统乐器,享有闻名海内外的美誉。
寺内还设有佛教书画和雕塑等艺术品展览,游客可以欣赏到丹青妙手、雕刻艺术和各种佛像、供品等珍品。
其次,南海区还有南海神庙,是广东省的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其建筑风格充满了古朴、神秘的气息。
南海神庙为观音庙,拥有着高大的建筑、浓郁的古色古香的艺术感,令游客感受到神韵妙绝的气息。
南海神庙中的佛像、壁画、漆画等艺术品都极具代表性。
南海区还有一个非常知名的景点-神湾度假区,该度假区位于南海区的北面,以清新的海风、碧蓝的海水和丰富的娱乐设施而出名。
神湾度假区有各种主题游乐场和秀,包括高空滑翔、激流勇进、大型过山车等,还有符合孩子年龄的园区。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
此外,南海区还有顺德区的大江文化公园,它拥有着壮丽的山水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大江文化公园是一个集文化、旅游、观光和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除了享有美食和自然景观外,还塑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
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到历史文化的魅力和无穷的艺术魅力。
随着旅游行业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进展,南海区的旅游资源也变得日益丰富多彩,成为广东著名的旅游胜地。
无论是追求独特文化体验的游客、寻求娱乐性旅游的人、或是追求山水自然风光的旅游者,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宝藏。
南海区的目标便是成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旅游胜地,给游客留下永恒难以忘怀的体验和印象。
旅游文化单选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________时期,中国佛教建立了自己的使戒制度,有了正式的中国僧人,标志着“中国佛教”正式诞生。
A、宋朝B、元朝C、魏晋D、隋唐正确答案:C2、旅游文化特别是一些传统习惯和民间禁忌具有______。
A、启智功能B、规范功能C、审美功能D、经济功能正确答案:B3、宏村乐叙堂属于_______。
A、祠堂建筑B、住宅建筑C、园林建筑D、书院建筑正确答案:A4、我国享有“中华第一瀑”盛誉的瀑布是______。
A、德天大瀑布B、黄河壶口瀑布C、吊水楼瀑布D、黄果树瀑布正确答案:D5、即使在宗教最兴盛的时期,中国的宗教建筑也没有突出于人生之外,对此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
A、在功能上与居住建筑没有事实上的分别B、在体量上无法与宫殿相比C、在格局上与居住建筑没有事实上的分别D、在位置上比较偏远正确答案:A6、基督教的主要经典是______。
A、《道藏》B、《古兰经》C、三藏经D、《圣经》正确答案:D7、释迦牟尼的初转法轮地是______。
A、蓝毗尼花园B、菩提伽耶C、鹿野苑D、拘尸那迦正确答案:C8、素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称的是______。
A、周庄B、同里C、西塘D、乌镇正确答案:A9、忌服狗皮,忌食狗肉是_______的重要习俗。
A、维吾尔族B、壮族C、满族D、土家族正确答案:C10、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结构关键和度量单位是______。
A、屋顶B、屋梁C、台基D、斗拱正确答案:D11、下列陈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
A、旅游活动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通道B、发展民俗风情旅游应该拒绝外来文化的融入C、过度的旅游开发行为容易导致民俗风情的异化D、民俗风情旅游能够给人们以知识和美的享受正确答案:B12、朱光潜举了一个例子天上的北斗星本为七个错乱的光点,和它们邻近的星星都是一样,但是在观赏者的眼里就成为一个完整的形象斗。
2024年地理中考热点练习【中法建交60周年】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文化旅游年。
目前,中法两国政府正密切联系,加强文化和旅游等各领域合作。
读“法国农业分布图”和“法国地形及气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法国旅游资源丰富,下列旅游活动能在法国实地进行的是()A.观赏大金字塔 B.参观白金汉宫C.研学吴哥窟 D.游览埃菲尔铁塔2.法国地中海沿岸葡萄种植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A.邻近海洋,灌溉水源充足B.夏季气温高,降水少,光照充足C.全年温和多雨D.高原为主的地形,土壤肥沃3.第33届夏季奥运会将于2024年7月26日~8月11日在法国巴黎举办奥运会,体现了巴黎的城市职能主要是()A.政治中心 B.贸易中心 C.文化中心 D.交通中心4.第33届夏季奥运会举办期间,巴黎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湿润 D.寒冷干燥5.法国大部分家庭的餐桌上常见牛排、羊肉、奶酪等乳肉产品。
形成该饮食习惯的原因推理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畜牧业发达②温带海洋性气候,以平原为主③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④多汁牧草,且草场广布A.④①②③ B.③②④① C.①③④② D.②③①④6.法国位于的欧洲西部人文环境描述错误的是()A.发达国家相对集中 B.法国的首都是伦敦C.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D.畜牧业较为发达7.法国地处欧洲西部,该国的本土人种是()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混血人种法国是欧洲对西部国家,被誉为文明古国,也是当今世界上最为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法国不仅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浓厚的艺术氛围,还有豪华的名车、香槟和贵族古堡等象征着奢华生活的元素。
同时,法国也是世界上顶尖的料理大国之一,法国美食和葡萄酒更是享誉全球。
不仅如此,法国还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时尚之都之一,出现了一批顶尖的服装品牌和设计师。
所有这些元素,都构成了独特的法国国家形象,图为“法国农产品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旅游宗教文化•当人们到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文物丰富的人文景观去观光游览时,经常会看到绿树掩映中的古刹名寺,身披袈裟、双手合十、闭目凝神、口中念念有词的僧众,会听到悠扬悦耳的钟声和诵经声,还有那神态各异的塑像,以及使人目不暇接、色彩斑斓的壁画。
导游小姐那里,你会听到关于释迦牟尼看破红尘,放弃王位,出家布道,普渡众生的动人故事;太上老君如何用八卦炉炼丹,张天师如何得道成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等许多神话传说。
人们看到的、听到的所有这些宗教设施、宗教活动,以及与宗教有关的建筑、绘画、雕塑、经典、教义、神话传说等事物和现象,就是现在宗教文化现象。
•宗教文化是旅游文化当中重要的一种,也吸引了很多的游客,如南岳衡山的佛教南台寺:曹洞宗的祖廷,很多日本人都到这里来朝拜。
一、宗教文化的定义:宗教是指有一定的教义、教规,有一定的仪式和一定的组织系统的信神的社会“实体”。
你认为在我国历史上长期活动的卜筮、相术、算命、拆字、召魂、圆梦等活动属于宗教信仰范畴吗?为什么?提示与分析迷信泛指对人或事物的盲目信仰或崇拜。
宗教信仰与迷信从认识论上来看有共同之处,它们都相信和崇拜神灵或超自然力量。
但是迷信不属于宗教范畴,其区别在于:第一、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宗教在适应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宗教信仰、宗教感情和与此种信仰相适应的宗教理论、教义教规,有严格的宗教仪式,有相对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有严密宗教组织和宗教制度。
而迷信既没有共同一致的崇拜物,也没有既定的宗旨、规定或仪式,也不会有共同的活动场所。
迷信一般是指神汉、巫婆和迷信职业者以巫术所进行的看相、算命、卜卦、抽签、拆字、圆梦、降仙等活动,群众去看相只是为了预卜前途命运,并不是把它作为自己的世界观。
第二、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
宗教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人类的各种思想文化,与政治、哲学、法律、文化,包括文学、诗歌、建筑、艺术、绘画、雕塑、音乐、道德等意识形式相互渗透、相互包容,成为文化的一部分,迷信不具有这些特点。
旅游文化(Tour Culture )一.《旅游文化》是一门面向《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以中国旅游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文化审美意识和技能为目的的公共选修课。
它探讨的是旅游过程中的文化现象,包括主体文化现象、客体文化现象等等,核心的问题是各种文化现象间的相互区别与联系及其发展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旅游文化的相关知识,拓展视界,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情趣,增强文化审美意识,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和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旅游文化概述1、教学内容:(1)文化的内涵(2)旅游的内涵(3)旅游文化的形成和发展2、:教学要求了解文化、旅游、旅游文化的基本内涵,掌握其基本概念,并了解旅游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第二章山水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名山(2)秀水(3)世界遗产2、教学要求:了解我国主要的名山和秀水,掌握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基本标准。
第三章聚落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历史文化名城(2)名镇(3)现代旅游城市2、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情况,掌握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现代旅游城市的特点。
第四章建筑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古代建筑概述(2)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2、: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类型,并理解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
第五章中国园林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中国园林概述(2)中国古典园林的组织要素及构景手法(3)中国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4)现代主题公园 2、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古代园林的产生、发展过程,掌握我国古典园林的组织要素和构景特点,了解园林建筑手法与宫殿建筑的差异。
第六章宗教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佛教文化(2)道教文化(3)伊斯兰教文化(4)基督教文化2、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
第七章民俗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民俗概述(2)中国少数民族民俗2、教学要求:了解、理解并掌握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旅行文化》课程教课纲领(一)、课程简介《旅行文化》是一门面向旅行管理专业开设的、以中国旅行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培育学生的文化审盛情识和技术为导向的专业限选课。
它商讨的是旅行过程中的文化现象,包含主体文化现象和客体文化现象,以客体文化现象为要点,中心问题是各样文化现象的内涵、特点及发展规律。
旅行不是一种简单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其社会性、经济性、文化性等属性特别突出。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旅行界的很多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多次高声疾呼:一定抓紧旅行文化的公民教育,这是我国旅行事业可否健康发展、兴盛发达的要点所在。
因为忽略了旅行文化的建设,很多旅行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对景区内丰富的人文资源不认识,不重视,不介绍,很多旅客们总结旅行经历是“上车睡觉,下车照相,旅行回来全无所闻”,使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旅客扫兴而归。
严重影响了旅行业的可连续发展。
所以,研究旅行文化,学习旅行文化,建设旅行文化拥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二)、本课程教课在专业人材培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教课在旅行管理专业人材培育中的地位是成立在专业基础课程之上的提高性课程,起着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作用。
文化是旅行的灵魂。
开设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旅行文化》课程,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传统美德以及社会主义道德的教育,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文明涵养。
为造就高素质、可连续发展的职场新人发挥支撑和促使作用。
(三)、本课程教课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经过在本课程的教课过程中贯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思想,使学生学习本课程后,提高旅行文化与文化旅行知识,提高自己的旅行能力,培育自己的旅行素质,在讲堂上听到“精道”,在此后的旅行过程中看懂“门道”,品出“滋味”。
为实现这一基本目标,基于学生多罕有一点旅行经历,具备部分与本课程有关的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地理知识、宗教知识等,所以,在教课活动中,要注意从学生既有知识和实践出发,既讲理论,又讲事例,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变为能力,把实践上涨到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
本科专业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佛教旅游文化(Tour culture of Buddhism)
一、课程目的、任务:
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介绍中国佛教发展简史,带领学生走进中国佛教的名山古刹,了解中国佛教的相关制度,解释中国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最终使学生了解在旅游中常见的佛教典制、相关文化常识等,开拓大学生的知识视野,领略祖国的美好河山,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二、课程内容:
旅游是一种怡悦心情、增长知识、了解社会、强健体魄的远距离户外活动。
而宗教文化旅游又是当今广为人们所喜爱的旅游活动之一。
该课程恰好是一门为大学本科生进行宗教旅游开设的选修课,它从介绍佛教文化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在旅游的同时,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佛教文化,认识中国佛教文化巨大成就以及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重要历史地位,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把握客观存在与人类生活现象。
更好地使大学生在大自然与传统文化中愉悦身心,开拓视野,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有益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
设计不同的主题,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以多媒体技术呈现历史,帮助学生建立认识、熟悉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黄忏华:《中国佛教史》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
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魏承思《中国佛教文化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范能船《中国佛教旅游》上海书店1991年版。
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主编:《旅游学概论》1993年版。
方立天《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
王月清《中国佛教伦理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杨曾文、方广昌《佛教与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1年版。
许小光《试论宗教玉旅游的密切关系》,《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10月。
颜亚玉《宗教旅游试析》,《厦门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潘宝明《我国佛教旅游文化开发的偏颇及其矫正》,《旅游科学》2003年第4期。
刘翠《试轮宗教文化与中国旅游》,《清华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
采用课堂讨论、小作业等形式。
平时成绩占10%,期中撰写作业,占 30%,期末撰写学术论文,成绩占60%。
六、讲授大纲:
绪言:
1、中国古今的旅游观念
2、中国佛教文化的巨大魅力及其特点
3、佛教与当今旅游文化的关系
4、佛教旅游文化开发的可行性及其注意的问题
第一章:中国佛教发展简史与常见的佛教用语
第一节:中国佛教发展简史
第二节:常见的佛教用语
第二章: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游览中国佛教的名胜古迹
第一节: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第二节:三大名窟
第三节:八宗祖庭
第三章: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步入中国佛教寺院建筑
第一节:寺院布局
第二节:寺院殿堂配置
第三节:殿宇结构(木结构、草泥结构)
第四节:佛塔建筑
第五节:佛像释名
第六节:上海地方寺院介绍
第四章:世博会与上海佛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五章: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伊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探寻神秘的佛教制度
第一节:寺院管理制度
第二节:日常及特定佛事活动制度
第三节:佛教教育制度
第四节:佛教礼仪制度
第五节:佛教法器与服饰制度
第六章: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节:佛教与中国传统史学
第二节:佛教与中国古代文学
第三节:佛教与中国伦理
第四节:佛教与中国古代的绘画、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