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今天 芦俊同
- 格式:docx
- 大小:15.44 KB
- 文档页数:2
境遇各不同的外国共产党
常天乐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上半月》
【年(卷),期】2009(000)008
【摘要】英国共产党:12英镑党费引发问题英国共产党(以下简称“英共”)最近遇到的麻烦事,是关于党费的。
党费提高到了每月12英镑,结果党员数量下降到了780人。
英共1988年从大不列颠共产党中分离出来,
【总页数】1页(P58)
【作者】常天乐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3
【相关文献】
1.俱是登楼倚阑干境遇情愁各不同——从楼意象组合分析李清照、朱淑真、魏夫人的不同人生况味 [J], 骆新泉
2.中国境遇视野下的《外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新思路 [J], 何维颉
3.提升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力的时代境遇与实践理路 [J], 徐立波;张志丹
4.王毅邀请外国驻华使节共同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了解中国,首先要了解中国共产党” [J], 彭子洋(图);陈晔华(图)
5.《共产党宣言》的全球化逻辑及其当代境遇 [J], 刘怀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卢俊元卢俊元,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
他生活在唐朝时期,是唐朝初期的功臣之一。
卢俊元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智慧深受唐太宗的赏识和信任,为唐朝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卢俊元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但他通过艰苦的学习和努力的工作,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卓越的文臣和武将。
早期,卢俊元在唐太宗的幕府中任职,多次出任重要的军事和行政职务。
他在征讨吐蕃、平定安史之乱等战役中表现出色,被誉为当时最杰出的将领之一。
卢俊元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而闻名。
他深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善于推动改革和制定有效的政策。
他积极参与唐朝的政治改革,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建议。
他主张减轻赋税负担,推行均田制,改革官员选拔制度等。
他的改革措施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认可,使得唐朝的政治和经济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军事方面,卢俊元以其出色的指挥能力和战术智慧而闻名。
他在各个战役中都表现出色,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战术形式。
他善于制定出精确的战略和战术计划,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
这使得他在战场上经常能够取得胜利,为唐朝保卫国家和扩大疆土做出了重要贡献。
卢俊元不仅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在文化艺术方面有着广泛的造诣。
他是一位卓越的书法家和诗人,在他的书法作品和诗歌中展现出了他的才华和情感。
他的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并对后世的文化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卢俊元的辉煌成就得到了当时和后世的广泛赞誉。
他被尊为唐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为后世政治家和军事统帅树立了榜样。
他的政治智慧、军事能力和文化造诣都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卢俊元的一生充满着激情和壮丽。
他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名字将永远被铭记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
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让我们明白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才华的重要性。
卢俊元的精神将继续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追求卓越和伟大。
312024年第04期在《中外历史纲要(下)》中,拉美史呈碎片化分布于多个单元,学生难以形成对拉美史的整体认知。
教师可从文明史角度出发,在解构教材原有内容的基础上重构拉美史,引导学生认识到多元文明交融在拉美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重构1:拉美印第安文明的毁灭与再造重构后的拉美史第一部分为“拉美印第安文明的毁灭与再造”,勾勒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后拉美文明的兴衰历程,引导学生探讨多元文明交融与文明发展间的内在关系。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厘清教材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的发展脉络,并提出问题: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煊赫一时的拉美印第安文明何以迅速衰落?材料1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人们至今未发现玛雅与印加,抑或阿兹特克与印加有过联系……古代美洲居民点被无人居住的森林和荒漠分隔开,包围在一个个山谷盆地中,犹如被大海隔开的岛屿,印第安人被分裂成一连串的群落……古代美洲大陆没有马匹,信使只能以跑步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可见,印第安各区域的信息交流、物资运输受到极大的阻碍……交流频繁的地区,文明便快速发展;而在交流近乎隔绝的美洲,印第安文明则长期处于较为原始的阶段。
所以科尔特斯和皮萨罗配备火枪、马匹和铁质刀剑的仅几百人的探险队,便分别摧毁了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
——摘自周靖、罗明主编《中外历史一百讲》结合教材及相关文献,学生认识到封闭的地理环境严重阻碍拉美各文明间的交流。
尽管印第安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然而高山深渊造成地理上的隔绝,马匹的缺失进一步增加了逾越难度。
印第安各文明的交流受到阻碍,拉美文明发展趋于停滞,新、旧大陆文明间的巨大代差形成。
当携带着先进武器的欧洲殖民者踏上拉美大陆时,古老的拉美文明瞬间分崩离析。
可见,文明间交流的隔绝导致了拉美文明的衰落甚至毁灭。
值得注意的是,在拉美印第安文明因固步自封而被殖民者轻易毁灭的同时,拉美新文明也在废墟中孕育。
材料2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
作者: NULL
作者机构: 加拿大列城大学历史系
出版物刊名: 历史研究
页码: 5-17页
主题词: 康有为;戊戌政变;窦纳乐;“重庆号”;百日维新;戊戌维新;梁启超;戊戌变法;新政;
《时务报》
摘要: 戊戌政变前后的康有为邝兆江有关康有为和戊戌变法的中外著述,一般认为康在戊戌新政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康的奏议成为变法上谕的张本,康本人更左右朝政达百日之久。
论者甚至如康的门生徐勤在《戊戌奏稿》序言中所说一样,将康比于宋王安石,将光绪皇帝比于宋神宗,将戊...。
卢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的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小卢卢,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我们卢姓的历史和现状。
相信很多同学都好奇,为什么我们的姓氏会叫"卢"呢?它是从哪里来的呢?现在又有多少人姓卢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这个有趣的话题吧!首先,我们来看看卢姓的由来。
根据史书记载,卢姓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的一个贵族姓氏。
当时有一位叫卢员的人,他是周武王的曾孙,地位很高,所以后人就以他的名字"卢"作为自己的姓氏。
从此,卢姓在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卢姓分布在中国的许多地区。
最有名的是鲁国,就是以卢姓的人聚居而得名的。
鲁国可是当年十分强盛的国家哦!孔子就是出生在鲁国,所以孔子的姓氏就是"孔",是在鲁国加了一个音节而已。
再往后,卢姓人在历代王朝中都有不少显赫人物,比如西汉时期的名臣卢植、唐朝的进士卢肩吾等等。
他们为国家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卢姓的骄傲。
好了,说了这么多历史,我们再来看看卢姓现在的状况吧。
根据统计,现在全中国大约有280多万人姓卢,排名第55位。
其中,分布最多的地区是山东、河南和湖北。
我们小卢一家就住在山东啦!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卢姓人,职业可是五花八门哦!有农民,有工人,有老师,有医生,有科学家,还有运动健儿,应有尽有。
就连我的舅舅是一名消防员,平时就是拯救别人的英雄!卢姓的人真是祖祖辈辈都很勇敢呢。
最让我们骄傲的是,现在不少卢姓人还成为了身价百万、万万的富翁。
比如卢伟冰先生,就是一位知名的企业家,拥有价值数十亿的公司。
看来发家致富,卢姓一点都不落后啊!总之,卢姓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现状也是蒸蒸日上,正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进。
作为一个小小卢,我将来也要为祖先争光,为卢姓增添新的光彩!篇2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卢姓是从哪里来的。
卢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姓卢的先祖,是一个非常勇猛善战的将军。
中国抗日战争史略
席友兰
【期刊名称】《档案与社会》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为隆重纪念中华民族解放史上这一最伟大最悲壮的日子,激励国人莫忘国耻,以史为鉴,发奋图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刊在本期特别推出“纪念抗战争胜利60周年专页”。
专页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过不同角度,集中展示了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画卷;真实再现了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的历史史实;生动回述了内蒙古地区可歌可泣的抗战历程;无情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惨绝人寰的侵华暴行。
【总页数】3页(P11-13)
【作者】席友兰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5
【相关文献】
1.著抗战高校内迁史促西部文化教育发展--评侯德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高校内迁史略》 [J], 张金岭
2.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胜利七十周年 [J], 褚娟
3.自抒新见,补苴罅漏: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研究的新创获——温庆新博士新著《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研究——以中国小说史学为视野》平议 [J], 朱仰东
4.如何客观对待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从欧阳健先生《〈中国小说史略〉批判》谈起 [J], 温庆新;朱啟迪
5.中国抗日战争志暨中国地方抗日战争志工程研讨会在辽宁本溪召开 [J], 赵喜红(摄);郭韬(摄);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市东城区2023_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24道题,满分70分。
考试时间7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教育ID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学校组织参观一处早期人类遗址,同学们了解到,在这一遗址处生活的早期人类距今大约70万—20万年,他们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据此可知,学生们参观的是()A.元谋人遗址B.蓝田人遗址C.北京人遗址D.马坝人遗址2.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我国发现的,在世界上最早栽培的农作物有()①稻②苜蓿③粟④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下列关于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产生活情况表述正确的一项是()序号项目河姆渡人半坡人A 地域特点黄河流域,温暖湿润长江中下游地区,雨水充沛B 房屋样式C 陶器代表D 技术工艺陶纺轮木结构水井A.A B.B C.C D.D4.“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是谓小康”。
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发展阶段特征是()A.国家、私有制开始形成B.社会动荡、王室衰微C.兼并战争,连绵不断D.政权并立,政局纷乱5.下图中纪念柱正面上方镌刻柱铭:“北京城区,肇始斯地,其时惟周,其名曰蓟”。
《礼记·乐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由此判断,与北京建城相关联的政治制度是西周的()蓟城纪念柱(位于广安门外滨河公园内)A.禅让制B.公有制C.分封制D.井田制6.从考古发掘情况可以推断出,夏代的青铜制造业以二里头为中心。
商周时期则扩展到北起辽宁东部,南至长江流域,西起川陕,东到江浙的广大地区。
评书基础知识评书基础知识评书流行于北京以及北方广大地区。
相传它形成于清代初年,第一代评书艺人为王鸿兴,所传弟子有“三臣”、“五亮”。
“三臣”是指安良臣,邓光臣,何良臣三人;“五亮”不详。
后来,评书艺术不断提高,逐渐流传到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自清末以来,产生了双厚坪,潘诚立、王杰魁、陈士和等影响较大的著名演员。
评书艺术以结构严整取胜。
一部长篇评书常常包括几个大段落,俗称“柁子”,每个柁子都围绕一个中心事件讲述,比如《水浒传》的“三打祝家庄”,《三国》的“赤壁之战”之类。
—个柁子又分为几个“梁子”,每个梁子都有一个故事高潮,如《三打祝家庄》中的“石秀探庄”,《赤壁之战》中的“借东风”之类。
一个梁子之中又分为若干个“扣子”,扣子即是扣人心弦的悬念。
又有大扣子、小扣子之分。
大扣子以叙述故事为主,情节紧凑,丝丝入扣,其中又往往贯串着若干小扣子;小扣子以刻画人物为主。
评书的基本要素是扣子,扣子的设置叫做“使扣子”。
使扣子的技巧,又叫做“笔法”,有正笔、倒笔、插笔、伏笔、暗笔、补笔、惊人笔等各种笔法。
评书艺人运用这些艺术手段,以层次分明、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紧紧地“扣住”听众,使之留连忘返、欲罢不能。
讲说评书时,以说书人口气叙述的叫“表”;摹拟书中人物言谈和音容笑貌叫“白”;评骘书中人物行为、思想的叫“评”。
说书时要表、白、评三者浑然一体,听众才会觉得有味入神。
说书的艺术技巧,主要有以下四种:①“开脸儿”,这是描绘人物形象的一种手法,将人物的穿着、身材、面貌肤色等外形特征交待清楚,给听众留下具体形象;②“摆砌末”,是将书中人物活动的场合背景交待清楚,如城池、院落、居室、道路的方向、规模、景物、陈设等等,逐一描绘,以使人物的活动与环境相合,有时这种描绘还与情节的合理性密切相关,使听众信服;③“赋赞”,是为了赞美人物或景物,常用句式对偶的长短句韵语来加以刻画,声调铿锵,形象生动,给人以美感;④“垛句”,也叫“串口”,是为了描绘事件、景物或人物形象,用排比的垛句加以夸张,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问题:1.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入侵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3.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4.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
5.中国近代通商口岸与当代改革开放以来的开放口岸的主要区别。
•参考文献:• 1.沙健孙:《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年第5期• 2.张海鹏:《近年来中国近代史若干问题的讨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第6期• 3.汪素芹:《中国近代以来的两次开放:历史的进程与启示》,《财经研究》,2000年第1期• 4.仰叶齐:《近现代中国两次闭关自守与对外开放的分析比较》,《思想政治课教学》,1998年12期• 5.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二卷2版,人民出版社,1991年• 6.王晓秋: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思想理论导刊,2006年10期•7.杨木喜:怎样认识资本帝国主义入侵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和中国的革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年8期•8.曹普: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提出和实施,中央党校教授讲党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问题:•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原因、教训?•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4.试析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不同结局。
••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疑难问题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百题问答,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 4.宫政平: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探论,辽宁师专学报,2010年2期• 5.游进: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成败根源,理论导刊,2004年6期• 6.王宪明、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7.龚书铎,方攸翰:中国近代史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问题:• 1.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试析1933至1938年纳粹德国在远东政策上的分岐试析1933至1938年纳粹德国在远东政策上的分岐【作者】李乐曾【作者简介】李乐曾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近年来史学界开展了对30年代德国对华政策的研究。
(注:这里不包括外国学者的外文原版论著,参见马骏:《日本侵华后的中德关系及其变化》,《世界历史》1989年第3期;李兰琴:《德国来华军事顾问团活动初探》,《晋阳学刊》1989年第4期;吴首天:《论希特勒的对华政策》,《民国档案》1990年第2期;苏瑞林:《两次大战之间德国对华政策的演变》,《中德关系史文丛》,青岛出版社,1991年12月;梁星亮:《简论全面抗战爆发后德国的对华政策》,《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年第2期;李广起:《1937年底德国调停中日战争的利益所在》,《南开学报》1993年第3期;(美)格哈特·温伯格:《希特勒德国的对外政策》(上编),欧洲的外交革命,1933-1936年,何江、张炳杰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北京;方世敏:《中日战争爆发前后中德关系走向述评》,湘潭大学学报(社科版),1993年第3期;吴景平:《从胶澳被占到科尔访华—中德关系1861-1992》,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在论及这一时期纳粹德国远东及对华政策的特点时,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这一时期希特勒在对华政策上“一直处于一种不稳定和缺乏一贯性的状态”(注:吴首天:《论希特勒的对华政策》,《民国档案》1990年第2期,第98页),30年代中期在德国的远东政策中存在某种“混乱”。
(注:(美)格哈特·温伯格:《希特勒德国的对外政策》(上编),第477页)笔者认为,纳粹德国内部在远东政策上的分歧,是造成这一时期德国对华政策“不稳定”和“混乱”的直接原因,而上述论著对这一分歧几乎没有论及或详细分析。
本文尝试对这个问题作一探讨,从另一个视角认识纳粹德国的对华政策。
一、魏玛政府的远东及对华政策德国的远东政策主要包括对华及对日政策两个方面。
第26卷 第1期 毛泽东思想研究V o.l 26,No .12009年1月M aozedong Thought StudyJan .,2009评述1921年周恩来与占领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牛建立(洛阳理工学院 社科系,河南 洛阳 471023;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天津 300071)1摘要2上个世纪20年代前后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课题。
1970年代后期,学术界开始对此课题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都涉及1921年留法勤工俭学生占领里昂中法大学的历史过程。
但是,就此事件,专门研究、探讨和评述的文章还不多,特别是关于周恩来同这场斗争的关系和评述还是空白点。
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突破:1、占领里昂中法大学的领导核心是周恩来、赵世炎、蔡和森三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在海外领导的一场斗争。
2、周恩来是当时勤工俭学运动团结的一面旗帜,占领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是整个勤工俭学学生团结斗争的结果。
3、占领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的结果,从表面上看是失败了,但它的意义和影响应非常深远,为中共旅欧党团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领导干部。
1关键词2周恩来;勤工俭学;里昂中法大学1中图分类号2A 841文献标识码2A1文章编号21001-8999(2009)01-0080-041收稿日期22008-06-041作者简介2牛建立(1969-),男,河南确山人,洛阳理工学院社科系讲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研究和教学。
上个世纪20年代前后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课题,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在周恩来总理逝世以后逐步展开,成果颇丰:70年代后期,日本京都大学森时彦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陈三井教授,发表了若干专题论文和出版了5留法勤工俭学运动6等专著。
1979年清华大学中共党史教研组编写了5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史料6,为学者研究提供了丰富史料。
不久,张允侯、殷叙彝、李峻晨等学者合著5留法勤工俭学运动6一书,所收集的资料更为详实。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apitalNormalUniversity2007年第1期(SocialSciencesEdition)(总第174期)建寻近代由国酌足迹——读梁景和《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论辩》李俊领捅要:粱荣和先生翡著《中躅近代史基拳线索的论辩》一书,史势睾富,姥麴严谨,叙述清晰,第一次廓清了20世纪后半期中因近代史基本线索论辩的体系与脉络。
书申酶整体分析与个寒点弹以及研究思路的建议,买有重要的启发注与创羲缓,也鬣示出作者治史的公正点场、敏锐眼光与卓越见识。
虽在近代史基本线索的“现代化”论等同题上似着力不足,但瑕不掩瑜,该书仍是继续探讨中国近代吏基本线索及其论辩不可回避的委要学术著作。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分期巾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一,9142《2007)01—0152—05中国近代史这段“古今中外”糕互交织的嚣年历程,曲折复杂,坎坷不平。
在这段道路上,中国人隧在极度屈辱中英勇抗争,在英勇抗争中艰苦探索,最终从传统走向了现代,从清王朝经中华民国走向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那么,这段路程是怎样走过来的呢?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史学界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对这一历史命题做了大量的考察与研究,其中,立足予宏观研究并舆有重要理论意义的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与分期问题尤为引人瞩露。
总结翔世纪后半期史学募探索这一闻题的长短得失、经验教训,对于在新世纪继续探讨该问题,无疑具有承蓠窟后的重要意义。
恰逢其时,粱景和教授撰写的《中图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论辩》(以下筒称《论辩》)一书,作为“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之一,于2004年12月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
该书旨在“捋清半个馓纪以来学术赛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历程,并为将来进一步探索这个理论闻题提供一个学术背景”[1】(绪论,P。
1)。
通读该书,笔者收获良多,在此不揣浅陋,谈一些自己静感想与体会。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釉分期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史学界长期探讨的中国近代史重要理论阅题之一。
抗战史的另一种『版本』
林夏
【期刊名称】《河南教育(高校版)》
【年(卷),期】2007(000)007
【摘要】@@ 《无法尘封的历史》,钱念孙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书的副题《抗战旧书收藏笔记》,道出了它与一般史书迥然不同的独有特色.
【总页数】1页(P69)
【作者】林夏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海战史,其实就是一部“被海战史”——评梁二平新著《败在海上》 [J], 薛原
2.珠澳携手抗战史话——华南抗战史上的重要一页 [J], 罗祖宁;
3.珠澳携手抗战史话--华南抗战史上的重要一页 [J], 罗祖宁
4.“孟母三迁”的另一种“版本” [J], 李申培
5.《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战史》编纂问题再考——兼论日本官修战史的编纂 [J], 吉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年国联李顿调查团顾维钧与李顿爵士[作者简介]李洪洋,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7级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档案学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1]戴冬梅.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J ].黑龙江档案,2016(4):89.[2]李梅,张小锋.企业档案外包服务风险分析[J ].中国档案,2014(11):38-39.[3]李影.企业档案数字化业务外包工作探析[J ].办公室业务,2013(3):211.[4]刘瑞芬.企业档案业务外包探析[J ].山东档案,2011(8):19.[5]李圭雄,黄力.企业档案管理业务外包可行性研究[J ].档案学研究,2004(4):18.的特点,磋商联合制定行业规范。
这不仅可以为各机构提供标准,还可以有效避免不轨商户扰乱市场秩序,败坏外包机构整体的名誉。
从实际工作出发,本着可行性、互利性、普遍性、创新性的原则,制定行业规范条例,根据条例开展外包工作,不仅有利于各个外包机构树立良好的口碑声誉,更能避免恶性竞争的出现,形成良好有序的外包市场环境。
(2)提高人员准入门槛,提升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增强工作人员职业操守档案外包机构作为提供服务的主体,理应根据自身职责,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出现的利益多元化与思想观念多元化使得部分企业不能满足客户的外包需求。
此外,激烈的竞争与浓重的个人主义,也会影响到外包效果的实现。
因此,外包中介公司可以从雇佣人员层面下手,加大对档案工作者的考核制度,从源头掌控主体人员素质。
另外,定期培训也是增强职业道德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为外包机构的中坚力量,档案工作者不仅应当具有良好的档案学理论基础,还要具有良好的文字功底与信息意识,以及需要掌握档案保护技术学相关学科知识,需要懂得如何恢复字迹、纸张去酸等传统档案保护措施。
在信息技术光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与信息化作为目前外包的主要业务,更需要档案工作者具备现代通讯技术、缩微技术、光盘刻录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形处理技术等相关技术,以保障工作有效完成,确保工作质量。
《上海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27-1937)》篇一一、引言上海,这座充满活力的都市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历着历史的洗礼和变革。
当时,这座城市不仅仅是商业、文化的中心,更是无数儿童成长的地方。
本文将通过历史的视角,探讨上海儿童在1927年至1937年间的日常生活,揭示那个时代上海儿童的生活状态和历史背景。
二、教育状况在那个年代,上海的教育逐渐走向现代化。
许多学校开始引入西方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孩子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
同时,随着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上海儿童有机会接受教育。
学校里,孩子们学习文化知识、科学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
这些知识不仅为他们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使他们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娱乐活动在日常生活方面,上海的儿童们享受着多样化的娱乐活动。
公园、游乐场等公共场所成为他们玩耍的乐园。
此外,当时的电影、戏剧等文艺活动也为孩子们带来了丰富的娱乐体验。
在节假日,他们还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比赛,如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等,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才艺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生活环境在那个时代,上海的生活环境对于儿童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城市的繁华和多元文化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此外,随着公共设施的完善,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为孩子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同时,上海的社会风貌也为孩子们塑造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五、历史事件的影响在1927年至1937年间,上海经历了许多历史事件。
这些事件对上海儿童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得许多家庭的生活变得困难,但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意志和勇气。
此外,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孩子们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使他们更加关注社会进步和民族发展。
六、结论总的来说,1927年至1937年间的上海儿童在这样一个充满变革和机遇的时代里成长。
他们接受了现代化的教育,享受了丰富的娱乐活动,生活在繁荣的城市环境中。
历史与今天
当历史的车轮前进至今日,当举国上下注视着今天.我们共同用一场盛大的阅兵铭记七十年前的苦难与创伤.
九一八,一个注定了深深刻在中华儿女心上的日子,国家渐渐破碎,家园开始沦陷,战火炙烤着千年的古国.从田中奏折开始,日本就死死盯上了满蒙之地,如今终于得逞,他们狂妄地叫嚣”三个月拿下中国,三光政策,七一三部队,慰安妇……凶残的日本兵在武士道精神的引导下恬不知耻的认为是”皇军的光耀"南京大屠杀,无辜的百姓血流成河,连遗骸都无处可放,三十万的亡灵在六朝古都上空上游荡,再看一眼他们的,血染的家乡,家乡!他们以为武力与血腥能迫使中国人民屈服.
错了!中华儿女的脊梁永不向武力屈服,炎黄子孙决不向邪恶的法西斯势力示一下弱,低一下头,弯一下腰!决不!我们手挽手就是一条长城,端起枪就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之际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平型关战役,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长沙会战,薛岳将军的天炉战术击退了日军精良师团三次大规模围剿;百团大战,共产党的第一次大型会战就给予日军极大杀伤.一个又一个胜利犹如一道道划破笼罩了中华大地的阴霾的闪电,带来了光与希望.
八年,整整八年.当冈村宁次代表日本人向中方代表何应钦低下头颅,递上投降书时所有的苦难都凝结成了辉煌.中国,终于摆脱了近百年殖民的阴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
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
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开始了新的篇章.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和平与繁荣的年代,但我们应该铭记也必须铭记那一段历史,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
珍爱我们现在的和平。
但是在如今,日本右翼复苏,妄图推翻历史,美化当年的滔天罪行,修改和平宪法,试图再次走上当年对外扩张的旧路。
作为时下的我们应对此保持警惕,决不能让历史重演,今天的世界,也决不能再起战争的硝烟!
一年四班芦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