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采样原始记录
- 格式:docx
- 大小:19.42 KB
- 文档页数:1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及采样要求1. 野薄记录格式日期:年月日天气:(晴、阴、雨)地点:(野外基站)路线:( 如:自经至 )手图号:航片号:任务:( 岩区(或地层分布区)主干(或一般)穿越(或追索)路线地质调查;追索断层(或层)人员:(记录);(手图与航片)点号:(如:0066)座标: X: Y:GPS: (经度纬度高程 )位置:(如: 村(或高地)NE35°460m处小路东侧)露头:(人工采场或天然),良好(或一般、差等)点性:(地层界线点、构造观察点、化石点、岩性岩相观察点等)描述:(点E为………;点W为………;接触关系为………)标本: (于900m处采同位素年龄样一件, 样号为0066-1, 岩性为………)照相:( 记录照相序号、位置、照片内容简述等)遥感影像特点:(仅对要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地质路线进行遥感影像的描述与记录; 遥感地质解译记录的具体内容是:(1) 解译点号和解译区位置; (2)所解译的地质体或地质界线及其两侧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点间:(如: (1) NO0066SE+650m 650m: 沿途为………(2) 650m s+850m1500m: 沿途为………(3) 1500m ssw+900m 2400m NO0067: 沿途为……… )路线小结:(当日路线结束后必须认真撰写小结,小结含三项基本内容: 一是对当日路线工作量统计(路线总长、地质点个数、素描图个数、照相数量、各类标本采集数量);二是对当日路线的地质认识; 三是对存在问题及对相邻工作路线的工作建议。
)(注意:所有主干穿越路线必须有信手剖面,1/3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所有的一般穿越路线1/5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 追索路线视情况而定)2. 野薄记录格式说明①每天开始一页应记录日期、工作区、天气状况,其中工作区记录工作站或填图地区。
②点位应以观察点附近的高程点、村庄或其它固定地物作标志。
③记录本的右面作文字记录,左面作素描图、路线剖面或附贴照片,必要时也可作简要文字批注或补充记录。
环境空气现场采样原始记录1.采样地点:工业园区2.采样时间:2024年5月15日,上午9点到下午5点之间3.采样仪器和器材:空气采样仪、钢筒、采样袋、取样头、采样泵等4.采样目的:了解工业园区内环境空气中的无组织废气情况,评估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5.采样方法:5.1首先,根据工业园区的布局和生产情况,在园区内设置了5个采样点,分别为A、B、C、D、E点。
5.2在每个采样点,先使用空气采样仪对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因素进行测试并记录。
5.3然后,将空气采样仪连接到采样泵,并将采样头插入一个已经消毒并干燥的钢筒中,确保不产生任何污染。
5.4启动采样泵,以恒定的流量对环境空气进行采样。
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时间为30分钟,每小时重复一次。
5.5采样过程中,注意观察采样仪器是否正常运行,及时处理出现的异常情况。
6.采样记录:6.15月15日,上午9点,天气晴朗,温度25°C,相对湿度60%,风速2m/s。
在A点进行采样。
6.2 采样结果:SO2浓度为20μg/m3,NO2浓度为30μg/m3,CO浓度为1.0mg/m3,VOC浓度为5.0mg/m36.35月15日,上午10点,天气晴朗,温度26°C,相对湿度55%,风速3m/s。
在B点进行采样。
6.4 采样结果:SO2浓度为15μg/m3,NO2浓度为40μg/m3,CO浓度为0.5mg/m3,VOC浓度为3.0mg/m36.55月15日,上午11点,天气晴朗,温度27°C,相对湿度50%,风速4m/s。
在C点进行采样。
6.6 采样结果:SO2浓度为10μg/m3,NO2浓度为35μg/m3,CO浓度为0.3mg/m3,VOC浓度为2.0mg/m36.75月15日,下午4点,天气多云,温度22°C,相对湿度65%,风速1m/s。
在D点进行采样。
6.8 采样结果:SO2浓度为25μg/m3,NO2浓度为45μg/m3,CO浓度为1.5mg/m3,VOC浓度为4.5mg/m36.95月15日,下午5点,天气多云,温度23°C,相对湿度70%,风速2m/s。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规范》及相关知识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开展采样、检测活动时,每个检测项目应由()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完成。
A 1名B 2名C 3名D 4名2、职业病危害评价项目组中应包含()人员。
A 工程技术人员B 公共卫生人员C 卫生工程人员D 检测人员3、项目负责人应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具有()以上职业卫生相关工作经验。
A 1年B 2年C 3年D 4年4、乙级、丙级机构委托检测数量不得超过样品总数的()。
A 10 %B 20%C 30 %D 40%5、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包含()。
A 列入《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的B 国家已颁布相关职业卫生检测标准方法的C 国家(或国外)已颁布职业接触限值的D 其他可能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6、对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通过()方法进行识别。
A 职业卫生调查B 工程分析C 资料分析 D检测检验7、职业病危害评价对于标注()的化学物质,应重点提示用人单位采取相应措施以有效地减少或消除接触,尽可能保持最低接触水平。
A 致畸性标识B 致癌性标识C (敏)标识D (皮)标识8、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应由()签名。
A 检测人员B 校核人员C 质量监督员D 授权签字人9、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范围包括()。
A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B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C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D职业病防护设备设施与防护用品的效果评价10、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申请乙级资质,应有不少于()名经培训合格的专职技术人员。
A 10B 15C 20D 2511、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方法包括()等。
A 空白分析B 重复检测C 比对D 质量控制图编制12、评价报告实行审核制度,()应对评价报告实施质量监督审核。
A 技术负责人B 质量负责人C 校核人D 质量监督员13、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过程(),应当及时归档,妥善保管。
A 影像资料B 控制记录C 现场勘查记录D 相关证明材料14、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机构超出规定的业务范围和区域从事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技术服务的,()。
至2m靠尺、5m盒尺、2m线坠、LH200阴阳角检测尺同上/4.2.11条4mm4mm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负责人):专业工长专业质检员施工班组长综合评价结论/备注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
检测调试负责人签名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9阴阳角方正同上3mm/1mm/2mm 10分格条(缝)直线度同上2mm/4mm/6mm△7立面垂直度同上1mm/3mm/2mm 8表面平整度同上2mm/2mm/1mm护角、孔洞、槽、盒周围的抹灰表面整齐、光滑;管道后面的抹灰表面平整5同上/4.2.8条层与层间材料要求层总厚度同上抹灰层的总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水泥砂浆不得抹在石灰砂浆层上罩面石,膏灰不得抹在水泥砂浆层上不同材质的基体交接处,应采取防止开裂的加强措施;当采用加强网时,每侧铺设宽度不应小于100mm不同材质交接处均铺设加强网;宽度为110mm、125mm、130mm4同上/4.2.7条细部质量同上护角孔洞槽盒周围的抹灰表面应整齐光滑管道后面的抹灰表面应 平整表面应整齐、光滑;管道后面的抹灰表面平整粘结牢固,无脱层、空鼓,面层无爆灰和裂缝3同上/4.2.6条表面质量同上普通抹灰表面应光滑洁净接槎平整分格缝应清晰同上表面光滑、洁净、接槎平整,分格缝清晰2同上/4.2.5条层粘结及面层质量同上抹灰层与基层之间及各抹灰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抹灰层应无脱层空鼓,面层应无爆灰和裂缝《抹灰砂浆技术规程》JGJ/T 220-2010检查测试 情况记录备注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4.2.2条基层表面一单元101主卧一单元102客厅二单元102次卧抹灰前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渍等应清除干净并应洒水润湿可浇水润湿,水应渗入墙面内10mm~20mm,且墙面不得有明水基层的尘土清理干净,并洒水湿润序号验收依据名称 /编号/条文号检查测 试项目检查测试部位验收规定施工依据规定检查测试日期2017年07月25日2017年07月25日最小/实际抽样数量3间/3间测试计量器具(仪表、仪器)及其附属设备(器具)的名称/型号、规格/量程/分辨精度/出厂编号/制造厂商/其他要素: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分部/子分部/分项 (系统/子系统)装饰装修/抹灰/一般抹灰检验批编号GD-C5-711172002一般抹灰检验批现场验收检查测试原始记录GD-C4-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