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2型糖尿病研究进展_张留弟
- 格式:pdf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5
医堂簦述!Q!Q生§旦箍!!鲞笙!!翅丛型趔墨丝坚i坦丛!:垒鳖垫!Q:y堕:!§:堕!:!§6内皮功能紊乱与AS大量研究证实了血管内皮功能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标志,国内外报道在动脉硬化早期血管内皮功能即出现下降,这种功能性的改变明显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态学改变。
血管内皮功能的存在为AS 的病理生理过程提供了新的诠释,内皮功能异常在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已经存在¨引。
IGT人群易发生内皮功能损伤的机制可能如下:(iIGT多伴有餐后高血糖,高血糖状态可造成内皮细胞功能受损。
②IGT人群存在明显的IR,使内皮舒血管功能受损,并能促使脂肪组织产生CRP、肿瘤坏死因子ot、IL-6等多种炎性细胞因子。
③IGT人群的脂代谢紊乱,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前提之一。
总之,IR是导致IGT患者出现早期大血管病变的关键因素,并通过与其相关的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炎性反应及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导致该人群早期AS的形成,提示对于IGT患者AS的防治应针对上述多种因素加以干预和治疗。
参考文献[1]Wang【L,Lu JM,Pan CY,et a/.A唧ari∞n of u 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 and microalbuminuria in various glucose tolerance subject8[J].Diabet Med,2005,22(3:332-335.[23Fujishima M,Kiyohara Y,Kato I,et矗.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rospective population survey in Japan:the Hisayama study[J].Diabetes,1996,45(Suppl 3:s14一S16.[3]Grcop L,Ortho—Melander M.The dysmetabolic syndrome[J].InteaMed,2001.250(2:105—120.[4】Egan BM,Greene EL,Goodfriend TL.et a/.Insulin resistanc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J].Am J Hypertens,2001,14(6: Sl 16.S125.[5][6][7][8]・2341・Festa A。
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研究黄薇;金红心;崔志军;张晓蓉;刘英【期刊名称】《淮海医药》【年(卷),期】2015(000)004【摘要】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损害的差异,并探讨其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择有或无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88例,年龄、体重指数相匹配的健康对照44例。
采用高分辨血管超声仪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GTN)。
同时测定受试者的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空腹C肽。
结果(1)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CR)、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HbA1c、TC、TG、LDL-C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HDL-C明显降低(P<0.01)。
在糖尿病2组之间,收缩压、舒张压、HbA1c、病程,有并发症组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P<0.01),而HOMA-CR 2组之间无差异;HOMA-β有并发症组明显低于无并发症组(P<0.01)。
(2)糖尿病组的FMD和GT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有血管并发症组更显著低于无并发症组(P<0.01)。
HOMA-CR与FMD和GTN存在负相关;HOMA-β与FMD和GTN存在正相关。
基础血管内径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明显降低,胰岛素抵抗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加重的危险因素。
随着病程的延长,有血管并发症患者内皮功能降低更显著。
【总页数】3页(P354-355,356)【作者】黄薇;金红心;崔志军;张晓蓉;刘英【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内分泌科,100080;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内分泌科,100080;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内分泌科,100080;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超声科,100080;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病案统计室,10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抵抗素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J], 何金波;王超2.通心络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J], 何金波;焦俊芳;王超3.中年人肥胖、胰岛素抵抗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研究 [J], 朱旅云;刘坤申4.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J], 胡序武5.利拉鲁肽与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J], 南飞宁;路玉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管内皮功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一)作者:王瑞英禹远远王绵郝咏梅赵占胜【关键词】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2型糖尿病(T2DM)是现代社会中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具有“无声杀手”之称,被认为是冠心病等危症〔1〕。
大血管并发症在T2DM的各种并发症中约占75%,是T2DM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大血管病变主要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变和下肢血管病变,病变基础均为动脉粥样硬化(AS),而血管内皮功能紊乱(ED)被认为是AS解剖学改变出现之前的最早表现〔2〕。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均可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在内皮细胞功能受损时分泌量增多,是内皮细胞损伤及功能紊乱的标志物。
本研究通过对T2DM患者进行vWF及检测,探讨T2DM患者大血管并发症与内皮功能的关系,从而获得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结论。
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研究组为2007年1至8月在我科住院的T2DM患者71例,男43例,女28例,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56.27±10.23)岁。
按照有无大血管并发症分为:无大血管并发症组(A 组)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56.74±7.03)岁;大血管并发症组(B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44~74岁,平均年龄(56.04±8.34)岁。
对照组(N组)为我院门诊健康体检结果正常者30人,男19例,女11例,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54.67±7.51)岁。
各组在性别及年龄上均相匹配。
T2DM的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3〕。
具有下列至少一项者确定为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①冠心病:具有冠心病或心肌梗死病史,经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冠脉造影等确诊为冠心病;②脑血管病变:经头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③周围血管病变:经超声检查确诊的下肢血管病变。
2型糖尿病及其非糖尿病一级亲属的血管内皮功能研究进展陈树春;宋光耀;叶蔚
【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
【年(卷),期】2004(025)003
【摘要】2型糖尿病及非糖尿病的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浆一氧化氮水平降低,内皮素水平升高.其机制有信号传导途径的异常、胰岛素抵抗、遗传和环境因素、氧化应激、L-精氨酸的缺乏等.内皮功能失调的预防和治疗除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外还有抗氧化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脂药物、叶酸等药物治疗.
【总页数】3页(P220-222)
【作者】陈树春;宋光耀;叶蔚
【作者单位】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内分泌科,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内分泌科,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内分泌科,河北,石家
庄,050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2型糖尿病患者的非糖尿病一级亲属胰岛β细胞功能研究进展 [J], 龚莉琳;张素华
2.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血管内皮功能的关
系 [J], 马慧娟;宋光耀;陈树春;霍丽梅;叶蔚;马博清
3.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J], 韩晓芳;戴武
4.2型糖尿病患者糖耐量正常一级亲属血管内皮功能及黏附因子的研究 [J], 戴武;韩晓芳;叶山东;刘克梅;刘玲;叶军;曹永红;陈燕
5.2型糖尿病患者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研究 [J], 陈树春; 章冬梅; 刘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相关进展摘要】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多因素性病理过程,包括内皮受损、血管受损、进行性动脉硬化、伤口较难愈合等,血管内皮功能的间接测定可对糖尿病患者的病理生理、危险因素、早期并发症进行评价,目前研究证明某些药物如降脂药、抗氧化剂、ACEI、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等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今后糖尿病防治新理念的两个重点应该既要严格降糖、又要切实保护血管内皮和血管。
【关键词】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预防治疗现代研究已提示75%的糖尿病患者将死于心血管疾病(CVD),尤其是易于合并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中风等三类大血管并发症性疾病,其心血管并发症的突出特征是进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后者的早期改变就是血管内皮功能障碍(Endothelial Dysfunction),因此,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有望成为防范后续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新靶点[1,2]。
1 血管内皮及其功能对血管的保护作用血管内皮不仅是血管壁和血液之间的物理屏障,而且是维持血管完整和稳定的最重要因素,因为血管内皮(细胞)被认为是具有重要内分泌(endocrine)功能和旁分泌(paracrine)作用的组织,通过合成、释放或分泌大量的内皮舒血管和内皮缩血管物质(Endothelial Vasodilator and Vasoconstrictor substances)来调节、保护着血管功能和结构完整性。
如果血管内皮受损,将会导致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内皮抗凝、抗血小板、抗纤溶功能不能维持,并分泌异常的细胞因子改变内皮通透性、促进血小板聚集、白细胞粘附而促发动脉硬化形成[3]。
2 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评价人类血管内皮功能不能被直接检测,目前主要依靠对内皮功能的间接测定来评价[4,5],包括内皮依赖的血管舒缩功能(endothelium-dependent vasodilation),血浆的内皮释放调节因子水平(plasma levels of endothelium-derived regulatory factors)比如一氧化氮、前列环素I2、血栓素A2、内皮素等测定,微量白蛋白尿测定,凝血和纤溶功能测定,炎症和血管增殖比如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定、脉搏波分析及速率、振幅张力测量等。
血管内皮功能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关系探讨杨韵宏【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2(016)007【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功能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2006年2月-2010年8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按其有无下肢血管病变及病变程度分为:单纯T2DM组(A组).T2DM轻度下肢血管病变组(B组)、T2DM中度下肢血管病变组(C组)、T2DM重度下肢血管病变组(D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vWF 和MCP -1水平.结果单纯2型糖尿病组(A组)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组(B、C、D组)血浆MCP -1、vWF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浆MCP -1、vWF水平明显升高,并随着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加重呈升高趋势.【总页数】3页(P107-109)【作者】杨韵宏【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2【相关文献】1.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血管内皮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探讨 [J], 黄强;浦明娟;刘剑峰;陆奇伟;吴晓燕;孙杰;陈历国2.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危险因素分析[J], 王亚双;吕肖锋;张敏郁;彭永;陈少敏;马艳霞;丁林;3.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危险因素分析[J], 王亚双;吕肖锋;张敏郁;彭永;陈少敏;马艳霞;丁林4.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FMD值)的改变和相关危险因素及降糖对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研究 [J], 韦良广;黄必勤;何秋玲;韦艳田;陈焕菊5.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FMD值)的改变和相关危险因素及降糖对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研究 [J], 韦良广;黄必勤;何秋玲;韦艳田;陈焕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型糖尿病血浆神经酰胺的变化及其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关系的研究的开题报告引言: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慢性高血糖,导致多种组织和器官的损害。
其中,2型糖尿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是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近年来,血浆神经酰胺因其在血管内皮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引起了不少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神经酰胺的变化及其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关系。
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招募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50例健康对照组。
血清生化指标如血糖、血脂等将在招募后进行检测,确保符合研究要求。
所有受试者均会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遵守研究规定。
2.采集血浆样本:从受试者手臂静脉采集5ml静脉血,离心后分离血浆并存储于超低温冰箱中。
在研究过程中,对所有样本的处理方法将保持一致。
3.测量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使用荧光素法检测受试者外周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
在此基础上,采用多普勒超声仪测量心脏输出量和动脉阻力指数,并计算外周阻力。
4.测定血浆神经酰胺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神经酰胺水平。
所有样本将一并检测,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预期结果:我们将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浆神经酰胺水平,并探究神经酰胺水平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
我们预期,与健康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神经酰胺水平将升高,而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将受到损害。
此外,我们还将分析其它生化指标与神经酰胺水平之间的关系。
结论: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神经酰胺水平的变化,以及其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关系。
结果将有助于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向和策略,减缓其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若干机理研究进展摘要】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机理新进展涉及高糖血症、高游离脂肪酸、胰岛素抵抗、炎症、中介因子NO释放减少、活性氧族及活性氮族增加、前列环素减少和血栓素A2增加、内皮素增加等,今后的研究应该更切合临床、用现代基因工程和生物制药技术合成更多的恶性环节阻断剂和靶点拮抗剂。
【关键词】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胰岛素抵抗细胞因子机理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糖尿病血管併发症的门户性病理过程和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其机理新进展综合述评如下,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1、高糖血症(Hyperglycemia)目前认为长期高血糖是引起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动脉硬化、其他并发症的主要因素。
其机理环节有[1,2]:①蛋白和脂质的非酶糖基化作用干扰正常蛋白质功能、受体功能、酶活性,糖基化蛋白干扰特异受体功能引发动脉硬化过程主要通过氧化应激、前炎症反应实现;②蛋白激酶C被激活、改变生长因子的表达;③细胞内糖过量转移通过氨基己糖途径导致蛋白质和酶糖化而干扰正常功能;④高血糖氧化应激过程中超氧化反应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⑤高血糖促进细胞因子介导的内皮炎症反应。
2、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s)糖尿病1型或2型均存在血中游离脂肪酸增高,后者可导致内皮舒张功能障碍,也可引起胰岛素抵抗和骨骼肌甘油三酯增高,提示FFAs的增高中介了脂质脂化、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功能障碍,并减少NO释放及生物活性,进而出现活性氧族(ROS)生成导致脂质、蛋白质、氨基酸和DNA的氧化损伤[4],其中活性氧族主要为白细胞产生的负氧离子(O2—),与NO反应生成毒性强、丧失舒血管功能的过氧亚硝基(ONOO—)。
可见,糖尿病和肥胖者高FFAs血症导致动脉、静脉血管的功能均减退[5]。
3、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胰岛素对维持血管内皮生理功能起较重要作用,糖尿病和肥胖者胰岛素抵抗与高血糖并存,胰岛素抵抗发生后通过分子机制导致NO生成减少和刺激内皮素ET-1分泌增加,导致内皮功能损害、组织供血减少,已发现此类损害可以通过ET-1受体阻断后得到改善[6]。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 第 6 卷第 69 期2019 Vol.6 No.691·论 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与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性分析何美艳,林百润,李 远,李冬玲,邹丹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广东 梅州 514000)【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120例受检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受检者均进行VEGF 水平测定。
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浆VEGF 水平相比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组VEGF 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血浆VEGF 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存在相关性,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浆VEGF 水平监测有助于进行疾病的早期诊断。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性【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69.1.02Correlation analysi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d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HE Mei-yan,LIN Bai-run,LI Yuan,LI Dong-ling,ZOU Dan-ting(East Guangdong Hospital,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dong Meizhou514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vel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d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Methods VEGF levels of 120 subjects were measured in this study.Results Plasma VEGF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than in the type 2 diabetic group (P <0.05),and lower in the type 2 diabetic group (P <0.05).Conclusion Plasma VEGF level is correl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Monitoring plasma VEGF level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is helpful for early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key word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The correlatio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是一种用以促进形成新生血管细胞因子[1]。
血管内皮功能检查(FMD值)在2型糖尿病并发症筛查中的应用目的:探讨血管内皮功能检查(FMD值)在2型糖尿病并发症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7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3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观察A组),40例非老年糖尿病患者(观察B组)。
同时另选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70例进行研究,包括45例老年健康者(对照A组),35例非老年健康者(对照B组)。
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测定各组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前后内径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A、B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A、B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收缩压、舒张压高于观察组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患者动脉IMT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但观察A组动脉IMT值与对照A组相比明显增厚,与对照B组比较其颈动脉、股动脉IMT值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肱动脉基础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性充血时,观察A、B组动脉内径变化率明显低于对照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服硝酸甘油后各组动脉内径变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情况,有助于及早发现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是否存在受损情况,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首选检查方法,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早发现、早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标签: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并发症;应用价值糖尿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近年来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一种严重微血管并发症,可导致其蛋白尿滤过及排泄发生异常[1]。
1、2型糖尿病均有可能发展为糖尿病肾病,据有关数据显示,其发病率分别为30%和15%~60%[2]。
有研究发现,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率更高。
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与血管内皮功能间的关系龚元淑;王泓【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10(000)010【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变化与血管内皮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频率超声观察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5例健康对照者肱动脉充血后反应性扩张(dilation to reactive hyperemia,DTRH)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的变化(dilation to nitroglycerin administration,DTNG).应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tissue Doppler imaging, TDI)检测二尖瓣环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并计算两者之间的比值(Ea/Aa).结果 Ea/Aa正常及异常的糖尿病患者DTRH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Ea/Aa异常的患者DTRH低于Ea/Aa正常的糖尿病患者[(4.02±1.66)%vs(7.05±2.05)%,P<0.05];而DTNG在Ea/Aa正常及异常的糖尿病患者和对照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糖尿病患者DTRH与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a/Aa比值及Ea呈正相关(r=0.62,P<0.01 和r=0.45,P<0.05),与Aa呈负相关(r=-0.30,P<0.05). 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变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能在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发生发展中起作用.【总页数】4页(P1074-1077)【作者】龚元淑;王泓【作者单位】211800,南京,南京浦口区中心医院超声科;210002,南京,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超声诊断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 [J], 李晓涛;夏岳;郭喜朝;魏立业;戚国庆2.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左心室舒张功能间关系的超声研究 [J], 李天亮;康春松;张水旺;刘望彭;杨永生;陈武3.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 [J], 赵凤梅;王成桓;肖燕兰4.2型糖尿病患者BNP水平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 [J], 江姝;仇怡;缪羽霞;刘霞;张敏;徐敏5.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与B型脑钠肽的关系 [J], 杨燕华;黄庆宁;叶键烽;黄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皮功能紊乱论文:内皮功能紊乱动脉硬化 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中文摘要】遗传因素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的发病过程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一级亲属(first degree relatives, FDRs)包括糖耐量正常者是T2DM的高危人群。
T2DM的大血管并发症是T2DM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T2DM患者心血管疾病增加2-4倍,且血管损害的严重性也大为增加。
因此,T2DM高危人群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的研究及预防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研究本研究通过测定T2DM糖耐量正常FDRs的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 ADMA)与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的水平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low mediated dilatation, FMD)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参数,探讨T2DM糖耐量正常FDRs的血管内皮功能及早期AS状态,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收集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在齐鲁医院就诊的52个T2DM家系,其一级亲属(包括子女,兄弟姐妹),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实验)选取糖耐量正常者48例为观察组,男23例,女25例,平均(38.92±12.09)岁;选取无糖尿病家族史、无糖耐量异常史的健康者38例为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平均(43.43±±15.99)岁。
糖耐量正常诊断采用1999年WHO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BG)0.05);IMT变化不明显。
3.各因素间多元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一般相关分析(Bivaviate过程)示:Ep、p均与血清ADMA、ET-1、TG、Ln(HOMA-IR)、AIP、P2hBG、SBP呈正相关,与FMD呈负相关(P<0.05); FMD与血清ADMA、ET-1、TG、Ln(HOMA-IR)、AIP、P2hBG、SBP呈负相关(P<0.0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糖尿病神经病变贾晓凡;张木勋【期刊名称】《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06(23)1【摘要】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的患病率40%~90%不等,神经病变的发展常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其中有5%~10%的患者需行截肢手术,糖尿病患者的下肢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17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作为一种血管源性生长因子,除了促进血管生成特性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其具有促进神经再生和神经营养作用,且在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中显示出运用前景,现对这方面的文献综述如下。
【总页数】2页(P124-125)【作者】贾晓凡;张木勋【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湖北,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湖北,武汉,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5;R587.2【相关文献】1.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对晚期结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膜受体-2的影响 [J], 苏卓彬;费建东;李磊;杜园;杨本鑫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激酶插入区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受体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研究 [J], 姜莉萍3.多奈哌齐联合丁苯酞对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的预后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水平的影响 [J], 陈冬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在胆管细胞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J], 博伦;张琼;王祥旭;潘伟;张红梅5.硫酸右旋糖苷通过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和M2型巨噬细胞浸润抑制胃癌血管生成的研究 [J], 郭嘉欣;李梦琪;尚静;焦龙杏;侯绍章;徐远义;黄允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2型糖尿病
陈涛;王中心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06(012)006
【摘要】血管内皮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内分泌器官,通过其分泌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一氧化氮、前列环素、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等而发挥屏障功能、调节血管通透性、保持血管张力和血流通畅以及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增殖等重要功能.近年来的观点认为,2型糖尿病长期慢性的血管内皮低度炎症将导致大血管并发症如动脉粥样硬化.本文重点从脂毒性、糖毒性、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四方面分别阐述了2型糖尿病发生内皮功能障碍的机制,并且二者互为恶性循环.通过检测上述内皮源性因子含量或活性以及应用高频超声检测外周血管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性来评价发生内皮功能障碍的程度,并提出在2型糖尿病中针对内皮功能障碍的防治措施.
【总页数】4页(P376-379)
【作者】陈涛;王中心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州,35000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州,350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2型糖尿病研究进展 [J], 张留弟;李群益;施孝金
2.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J], 韩晓芳;戴武
3.UCP-2、ROS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J], 吕晓静;杜丽娜;张洁;王郡;杨爱格;张趁儒
4.2型糖尿病并发慢性肾脏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肾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J], 王希敏
5.增强型体外反搏通过调节endocan-1和vaspin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J], 张辉;赵东升;王云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物临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2型糖尿病研究进展*张留弟 李群益 施孝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药学室 上海 200040)摘要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中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特征是血管张力调节改变、活性氧族产生增多、炎症激活和屏障功能改变,内皮细胞通过分泌多种因子调节细胞黏附、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血管张力。
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始动因素和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
本文综述了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2型糖尿病研究进展。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内皮素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23-0045-05Research progress on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ZHANG Liudi, LI Qunyi, SHI Xiaojin(Laboratory of Clinical Pharmacy,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ABSTRACT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ssociated with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angesin vasoregulation, the enhancement of the gener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intermediates, the inflammatory activation and the alteration in barrier function. Endothelial cells produce a wide range of factors that can also regulate cellular adhesion, smooth muscle cell proliferation, and vascular tone. It is well known that endothelium dysfunction is an early manifest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ic vascular complications. This review focuses on a research progress on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vascular endothelium; nitric oxide; endothelin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和患病人数急剧增加,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 240万人,己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家。
2012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发布的最新糖尿病诊疗指南,根据不同的发病机制仍将糖尿病分为4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
2型糖尿病(T2D)在糖尿病患者中占90%,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及急性脑血管病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因而,深入探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机制,并寻求药物干预对于降低糖尿病致死率、致残率,改善糖尿病患者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内皮功能障碍各种心血管疾病都存在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如胰岛素抵抗、肥胖及2型糖尿病。
内皮功能障碍的特点是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减弱、屏障功能减弱、血液动力学反常、溶解纤维蛋白的能力受损,生长因子大量产生、黏附分子的炎症基因的表达增加、氧化应激增强等[1],内皮功能障碍的主要标志是一氧化氮(NO)的生物利用度降低。
许多风险因子可以直接导致内皮功能障碍,最重要的包括血液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和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较低、甘油三酯升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吸烟和维生素不足等[2]。
内皮功能障碍的存在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发病机理相关,内皮功能的损伤减弱了内皮对诱导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机制的保护抑制作用。
2 2型糖尿病促内皮功能紊乱的机制最近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在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机理并不相同。
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其起病比较急剧,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在1型糖尿病中,主要是*基金项目:1.教育部“高校博士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编号:2011007112007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302853)·药物临床·高糖引起代谢改变诱导内皮功能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1型糖尿病患者渐渐产生微血管并发症,尤其是视网膜病变、肾病和伤口愈合受损[3]。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内皮功能障碍和糖尿病之间联系更为复杂,高糖会诱导所有类型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障碍,而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损伤的机制还包括血脂异常、胰岛素信号通路损伤等,本章节就2型糖尿病致内皮功能障碍的机制展开综述。
2.1 糖毒性研究已经证实,不管是长期高血糖还是急性高血糖都能对人和动物内皮功能造成损伤[4],高血糖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的机制各不相同。
2.1.1 多元醇通路活性增高多元醇途径广泛参与糖尿病血管病变,这条通路由一系列酶组成,醛糖还原酶最为重要。
正常情况下,葡萄糖很少经多元醇通路代谢,当糖尿病血糖水平升高时,己糖激酶呈饱和状态,过剩的葡萄糖不能通过正常的氧化或酵解途径代谢,于是,醛糖还原酶活性增加,多元醇代谢通路激活。
多元醇代谢通路激活后使细胞内山梨醇和果糖过度堆积,继而引起细胞渗透性损伤,同时细胞内肌醇和谷胱甘肽(GSH)水平下降,还原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NAD+)比值增高,Na+ - K+ - ATP酶活性下降,细胞和组织缺氧,内皮细胞受损。
一般认为,多元醇通路激活发生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信号通路中的上游,因此,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可以阻断多元醇通路代谢,延缓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进展[5]。
2.1.2 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增多高血糖可以促进蛋白质的糖基化,促进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s)的生成。
AGEs是在非酶促条件下,蛋白质、氨基酸、脂质或核酸等的游离氨基与还原糖的羰基经过缩合、重排、裂解、氧化修饰后所产生的一组稳定的终末产物。
正常人体内只有少量的AGEs,但在长期高血糖过程中,糖尿病患者体内的AGEs生成积累,通过与内皮细胞表面的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结合,干扰活性氧的作用,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影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使血管舒张功能受损。
这可能是引起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始动因素之一。
正常情况下,RAGE在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足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中都有低水平表达。
糖尿病发生后细胞RAGE表达水平随着其配体浓度的增加而上调。
糖化作用改变了蛋白质、氨基酸、脂质或核酸的分子结构、功能及与受体的识别,AGEs与RAGE受体的结合促进了细胞内酶超氧化物的产生和巨噬细胞介导的细胞壁的炎症反应。
AGEs通过线粒体活性氧族(ROS)和过氧硝酸盐及过氧亚硝酸盐降低NO的生物利用度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的表达[6],提高内皮细胞中内皮素(ET-1)的释放。
但是AGEs引起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2.1.3 PKC 信号通路激活目前认为,蛋白激酶C(PKC)激活可能是糖尿病微血管损伤的共同通路。
糖尿病情况下多种途径可激活PKC,包括多元醇途径通过NADH/NAD+比值升高利于二酯酰甘油(DAG)的形成,从而激活PKC;AGEs和RAGE相互作用也可激活PKC;氧化应激反应和游离脂肪酸增加均可导致PKC激活[7]。
高血糖和ACE-RAGE 系统均可使细胞内DAG增多,激活PKC,PKC激活进一步影响一系列血管功能,包括血管的舒缩反应、通透性、内皮细胞增生、新生血管形成以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PKC可抑制内皮细胞的eNOS活性,降低NO的产生,并且增加血管ET-1的释放,导致血管舒缩功能障碍;PKC也可促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从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增加血管通透性,改变毛细血管渗透压,使组织缺氧。
2.1.4 氧化应激Kiritoshi等[8]在30 mmol/L葡萄糖浓度下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发现线粒体膜电位升高,同时细胞内ROS增多,而用线粒体代谢抑制剂或者通过解偶联蛋白(UCP-1)和锰型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超表达可以抑制上述现象,这说明高糖环境下可以产生ROS。
大量研究表明,高糖条件下细胞内产生ROS可使细胞内DNA单链断裂,而对于能够表达eNOS的血管内皮细胞,超氧阴离子还可以与NO相互作用生成氧化能力更强的过氧亚硝酸盐,过氧亚硝酸盐和羟基作为DNA损伤的强有力的始动因素使DNA单链发生断裂,继而诱导ADP-核苷酸聚合酶(PARP)活化。
线粒体DNA(mtDNA)位于产生ROS的呼吸链的近端,因此与核DNA相比更容易受到ROS的损伤,而这种损伤一旦形成,就会引起多种关键蛋白的表达量减少,促使线粒体ROS的形成·药物临床·进一步增多,从而形成ROS和mtDNA损伤之间的恶性循环。
Obrosova等[9]在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研究中发现PARP活化,并证明PARP活化作为氧化剂诱导的DNA 损伤的下游效应器,是引发糖尿病神经功能和代谢改变的一个必须步骤。
应用PARP抑制剂PJ-34或ION-1001可抑制高糖所致血管损伤的每一条途径,这表明PARP 活化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发病机制中可能位于中心位置。
研究发现,糖尿病大鼠胚胎细胞磷酸甘油脱氢酶(GAPDH)的活性下降40%~60%,而在高糖培养液中加入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可使GAPDH的活性增加,提示GAPDH活性的下降是高糖诱导产生ROS所致,高糖时GAPDH活性下降与PARP活化有关,PARP的活化可消耗细胞内其作用底物氧化型辅酶I(NAD+)的浓度,使还原性辅酶I(NADH)的浓度相对升高,从而NADH/NAD+的比值升高,继而GAPDH活性降低,糖酵解途径受到抑制。
正常情况下,细胞中葡萄糖主要通过氧化磷酸化生成ATP进行分解代谢,除此之外,还可以经过磷酸无糖途径,高血糖时GAPDH活性下降,糖酵解受到抑制,糖酵解的中间产物累积,磷酸无糖途径及其他代谢途径被激活,如多元醇通路、PKC通路、己糖胺通路、AGEs通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