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考试参考样卷
- 格式:doc
- 大小:116.50 KB
- 文档页数:19
高等教育学试题高等教育学试卷一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若某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0%以上,则该国处于CA. 精英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B(大众高等教育发展水平;C(普及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D(精英与大众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2、真正的大学(university)起源于CA. 古代中国; B(古代印度;C(中世纪的西欧; D(古希腊3、大学的学术自由传统可追溯到BA. 牛津大学; B(中世纪大学;C(哈佛大学; D(剑桥大学4、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BA.保存文化 ; B(维持和创新文化;C(创新文化; D(传递文化5、与“赠地学院”的出现有关的院校职能是BA. 科研; B(社会服务;C(教学; D(知识创新6、高校最基本的一项职能是CA. 科研; B(社会服务;C(教学; D(知识创新7、与柏林大学的诞生有关的院校职能是AA. 科研; B(社会服务;C(教学; D(知识创新8、在未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应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是DA. 高校; B(政府和高校;C(政府; D(市场9、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最低学历应是BA.专科;B.本科;C.硕士;D.博士10、哪种能力具有加速器或催化剂的功能,合理使用可以收到1+1,2的功效DA.沟通能力;B.教学能力;C.研究能力;D.组织管理能力11、大学教师的首要职责是AA.教书育人; B科学研究;C.服务社会;D.引领社会12、根据教学关注阶段论的观点,年轻教师初上讲台一般关注的是AA.自我表现;B.学科内容;C.学生反应;D.物理环境13、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是BA.终身学习;B.教研结合和创新实践;C.提升专业知识;D.反思经验14、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本质就是解决BA、教师的尊重与被尊重的矛盾;B、学生的知与不知的矛盾;C、师生之间的平等与不平等的矛盾;D、师生之间的民主与不民主的矛盾15、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表现为一个怎样的过程,CA、自然发展的过程;B、被动发展的过程;C、自主建构的过程;D、被动生成的过程16、关于学习过程的阶段,下列哪一个说法是错误的?DA、注意定向阶段;B、获得和保持阶段;C、练习和强化阶段;D、记录阶段17、下列哪个方面是影响学习的主体因素,DA、学习目标;B、学习任务;C、学习材料;D、兴趣18、主张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DA、行为主义学习论;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D、认知主义学习理论19、主张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CA、个人本位论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C、社会本位论D、政治统帅论20、下列对于高校培养目标性质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BA. 高校培养目标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B. 高校培养目标具有抽象性与统一性C. 高校培养目标具有稳定性与动态性D. 高校培养目标具有具体性与多样性21、“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A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高校培养目标D、教育工作原则22、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一般认为是DA、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排斥B、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两个独立的部分C、以专业教育为主,通识教育为辅D、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延伸与深化。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模拟考试试卷附带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
A.京师大学堂B.中西学堂C.京师同文馆D.南洋公学【答案】 A2. 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等学校科研始于()。
A.18世纪末B.19世纪初C.19世纪末D.20世纪初【答案】 B3. 高等学校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基本环节是()。
A.教学B.实习C.就业辅导D.毕业设计【答案】 D4. 高等学校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基本环节是()。
A.学生评定B.教学总结C.档案收集D.毕业设计【答案】 D5. 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上采用()。
A.中央集权制B.权力分散型C.集权与分权结合型D.高校独立发展型【答案】 B6. 高校战略管理常用的“SWOT分析法”的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组织的()。
A.优势-机会-劣势-威胁B.机会-威胁-优势-劣势C.优势-劣势-机会-威胁D.劣势-威胁-优势-机会【答案】 C7. 个别教学制的不足之处是()。
A.不利于因材施教B.教学效率较低C.学生的自主性不够D.学生的积极性不够【答案】 B8.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句话所反映的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
A.监护人的角色B.管理者的角色C.榜样角色D.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答案】 D9. 教师能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并能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做法是()。
A.操纵学生B.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C.树立正确的学生观D.监督学生【答案】 C10. 教学计划目标表述中的主语应该是()。
A.学习者B.教师C.管理者D.教育者【答案】 A11. 教育教学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A.调查法B.实验法C.经验总结法D.个案研究法【答案】 A12. 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的是()。
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教育内容D.教育价值【答案】 B13. 要善于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或论文,这体现了高校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或论文时的()。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测试卷包含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文化素质教育不是为了()。
A.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B.强化专业教育C.提高审美情趣D.提高人文素养【答案】 B2. 最早将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引入教学领域的学者是()。
A.布鲁纳B.斯金纳C.布卢姆D.奥苏伯尔【答案】 C3. 1852年,英国红衣主教()发表了《大学的理想》一书。
A.纽曼B.洪堡C.亚里士多德D.费希特【答案】 A4. 主张大学要培养学问家和科学家,促使大学课程专门化的课程观是()。
A.永恒主义课程观B.改造主义课程观C.科学主义课程观D.结构主义课程观【答案】 C5. 对部分品学兼优或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实行免试录取的招生制度是指()。
A.保送生制度B.定向生制度C.委培生制度D.自费生制度【答案】 A6. 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一般认为是()。
A.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排斥B.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两个独立的部分C.以专业教育为主,通识教育为辅D.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延伸与深化【答案】 D7.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郝钦斯B.阿德勒C.布鲁纳D.贝格尔【答案】 C8. 就教学的静态结构而言,教学是由多项内容构成,不属于其构成内容的是()。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介C.教师和学生D.教学原则【答案】 D9. 根据层次构成可将课程分为()。
A.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B.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C.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D.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答案】 D10. 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
A.创新实践B.教研结合C.终身学习D.反思经验【答案】 D11. 下列选项中,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的是()。
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人才培养方案D.教育政策【答案】 B12. 学习策略的不同会导致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的不同,下列哪一种学习策略会最大限度帮助理解知识结构的复杂性()A.再认策略B.意义策略C.目标策略D.组织策略【答案】 B13.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于()。
教育学试题与答案一、填空题(10选7,每题1分)1.教育者应当使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2.高等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其性质是(专业)教育。
3.社会(政治制度)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4.教育方针以(培养目标)为主要的核心的内容。
5.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6.强调教学内容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是(通才教育)。
7.高等学校中(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
8.(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
9.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
10.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途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体验。
二、选择题(10选4,每题2分)1.高等学校既培养学术型专业人才,又培养( C )。
A.红又专人才B.理论人才C.职业型人才D.技术型人才2.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 D )。
A.人类文化制约高等教育B.文化深刻影响高等教育C.高等教育决定文化D.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3.高等教育的目的具有不可测性是指( B )。
A.高等教育培养目标B.高等教育目的只是抽象概括的教育理想C.高等教育社会活动目的D.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目的4.高等教育强调传授知识与( B )相统一。
A.政治思想教育B.培养能力C.素质提高D.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5.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 B )。
A.不利于学生发挥特长B.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C.灵活性差D.不利于教师发挥特长6.中国高等学校实( C )。
A.通才教育B.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融合C.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D.专才教育7.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 A )阶段。
A.大众化发展B.英才教育发展C.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化D.英才教育向大众化转变8.( C )在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A.搞好宣传B.发展校园文化C.培养专门人才D.发展科学9.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 )。
A.教学B.发展素质C.科研训练D.生产劳动10.高等学校教师只有( C )才能在本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研究高等教育的______。
A. 学科B. 专业C. 课程D. 活动2. 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是指高等教育的______。
A. 质量B. 规模C. 结构D. 效率3. 以下哪项不属于高等教育的功能?A. 人才培养B. 科学研究C. 社会服务D. 经济盈利4.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通常包括______。
A. 知识传授B. 能力培养C. 素质提升D. 所有上述选项5. 现代高等教育强调的是______。
A. 应试教育B. 素质教育C. 职业教育D. 精英教育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高等教育的______、______和实践。
7.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主要体现在学生流动、教师流动以及______的流动。
8. 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应该符合社会需求,注重______与______的结合。
9. 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内部质量保障和______。
10. 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终身教育,强调学习者的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内容。
12. 阐述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3. 论述高等教育在促进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14. 分析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五、案例分析题(共30分)15. 某高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等。
请分析这些措施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你对此的看法。
【答案】1. A2. B3. D4. D5. B6. 理论、实践7. 学术资源8. 理论与实践9. 外部质量评估10. 自主学习能力11.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高等教育的本质、功能、目标、结构、过程、管理、评价以及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
12. 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体现在为社会提供人才支持、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参与社会服务等方面。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测试卷附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隐性课程不包括()。
A.学校组织方式B.校园人际关系C.教师教辅资料D.学生班级学风【答案】 C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并不认为()。
A.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一致的B.分工与私有制使人片面发展C.现代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D.生产劳动是造成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答案】 D3. 高等教育的领导权取决于()的性质。
A.政治B.经济C.科技D.文化【答案】 A4. 个别教学制的不足之处是()。
A.不利于因材施教B.教学效率较低C.学生的自主性不够D.学生的积极性不够【答案】 B5. 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
A.大众化和普及化B.民主化和终身化C.国际化和全球化D.上述三种趋势【答案】 D6. 在未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应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是()。
A.高校B.政府和高校C.政府D.市场【答案】 D7. 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中,高校由政府来举办,并统一接受政府的某一主管部门的垂直领导,该模式属于()。
A.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B.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C.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D.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答案】 B8. 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核心是()。
A.政治教育B.培养人才C.完善政体D.民主问题【答案】 D9. 有关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国家和政府的力量较强B.市场的力量较强C.高校自身的力量较强D.学者所代表的学术力量较强【答案】 A10. 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必须进一步()。
A.收归上级高等教育管理部门B.扩大C.保持D.减少【答案】 B11. 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核心是()。
A.政治教育B.培养人才C.完善政体D.民主问题【答案】 D12. 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一般认为是()。
A.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排斥B.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两个独立的部分C.以专业教育为主,通识教育为辅D.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延伸与深化【答案】 D13. 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是()。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闭卷部分一、填空题(10选7,每题1分)1.教育者应当使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2.高等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其性质是(专业)教育。
3.社会(政治制度)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4.教育方针以(培养目标)为主要的核心的内容。
5.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6.强调教学内容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是(通才教育)。
7.高等学校中(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
8.(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
9.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
10.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途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体验。
二、选择题(10选4,每题2分)1.高等学校既培养学术型专业人才,又培养( C )。
A.红又专人才 B.理论人才 C.职业型人才 D.技术型人才2.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 D )。
A.人类文化制约高等教育 B.文化深刻影响高等教育C.高等教育决定文化 D.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3.高等教育的目的具有不可测性是指( B )。
A.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B.高等教育目的只是抽象概括的教育理想C.高等教育社会活动目的 D.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目的4.高等教育强调传授知识与( B )相统一。
A.政治思想教育 B.培养能力 C.素质提高 D.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5.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 B )。
A.不利于学生发挥特长 B.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C.灵活性差 D.不利于教师发挥特长6.中国高等学校实( C )。
A.通才教育 B.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融合 C.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 D.专才教育7.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 A )阶段。
A.大众化发展 B.英才教育发展C.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化 D.英才教育向大众化转变8.( C )在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A.搞好宣传 B.发展校园文化 C.培养专门人才 D.发展科学9.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 )。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教育现象B. 教育规律C. 教育活动D. 教育实践答案:B2.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实证研究B. 理论研究C. 比较研究D. 所有以上答案:D3.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
A. 培养应用型人才B. 培养研究型人才C. 培养创新型人才D. 培养复合型人才答案:C4. 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
A. 以理论为主B. 以实践为主C.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D. 以考试为主答案:C5. 高等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应该()。
A. 重视学历B. 重视经验C. 重视科研D. 重视教学答案:C6. 高等教育的评估体系应该()。
A. 以学生为中心B. 以教师为中心C. 以课程为中心D. 以学校为中心答案:A7.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是()。
A. 越来越封闭B. 越来越开放C. 保持现状D. 无法预测答案:B8. 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包括()。
A. 政府拨款B. 学费收入C. 社会捐赠D. 所有以上答案:D9. 高等教育的学术自由是指()。
A. 学术研究的自由B. 学术表达的自由C. 学术选择的自由D. 所有以上答案:D10. 高等教育的学位制度包括()。
A. 学士B. 硕士C. 博士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包括()。
A. 高等教育管理B. 高等教育政策C. 高等教育评估D. 高等教育国际化答案:ABCD2. 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应该()。
A. 增加课程的多样性B. 提高课程的实践性C. 减少课程的难度D. 强化课程的互动性答案:ABD3. 高等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应该()。
A. 提高教师的学历B. 提高教师的待遇C. 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D.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答案:ABCD4. 高等教育的评估体系应该()。
A. 客观公正B. 科学合理C. 易于操作D. 促进发展答案:ABCD5. 高等教育的经费管理应该()。
高等教育学考试样卷(5篇)第一篇:高等教育学考试样卷注:本样卷仅提供题型与分值,与考试内容无关。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题(样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高等教育机构中,不属于古代高等教育机构的是(D)。
A那烂陀B岳麓书院C康斯坦丁堡帝国大学D巴黎大学2.《莫里尔法案》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代表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职能的出现,该法案颁布的年份是(A)年。
A 1862B 1762C 1861D 17723.“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著名高校(B)的校训。
A北京大学B清华大学C南开大学D浙江大学4.在理性主义大学理念里,人永远是教育对象,追求知识和智能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
理性主义大学理念的代表人物是(B)。
A杜威B纽曼C查理斯·范海斯D詹姆士5.高校教师借助学科、专业范围内的行业自律、同行交流的教学发展模式,称为(C)。
A 自我反思模式B 专家指导模式C 群体自助互动模式D 专家介入模式6.学校相关部门在水平方向依职能不同进行分工,再分别对下级部门实施领导的结构,属于(B)组织结构。
A直线制B职能制C直线职能制D扁平制7.下列决策模式中,(D)不属于高校组织决策模式。
A行政主导模式B 党政主导模式C学术主导模式D双重结合模式8.中国高校强调专业设置,(D)高校的专业意识淡薄,本科阶段没有严格的专业,代之以“主修领域”。
A俄罗斯B日本C香港D美国9.(A)依据人的活动类型,将教学方法划分为组织和实施认识活动的方法、激发和形成动机的方法、教学中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三个大类。
A巴班斯基B布鲁姆C泰勒D施瓦布10.在一段时间的教学结束后,用于确定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评定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评价是(D)。
A定位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二、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20分)1、学习能力评价2、高等教育大众化三、材料分析(每题20分,共40分)有三件事情是大学必须要做的:职业训练、整全的人(the whole man)的教化和科学研究。
第一套一、单选题(每题1 分,40 题,共计40 分)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过程阶段的是()。
DA.注意定向阶段;B.获得和保持阶段;C.练习和强化阶段;D.记录阶段3、文化素质教育不是为了()。
B A.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B.强化专业教育;C.提高审美情趣;D.提高人文素养4、关于如何改变人文教育的落后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A.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B.开设人文学科方面的课程;C.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D.在专业教育中补充人文教育的内容6、“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
A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高校培养目标;D.教育工作原则8、教案常规项目的主体部分是()。
DA.教学目的;B.重点难点;C.导入新课;D.讲授新课9、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CA.郝钦斯;B.阿德勒;C.布鲁纳;D.贝格尔10、主张课程内容应该围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来选择,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理论是()。
BA.永恒主义课程观;B.改造主义课程观;C.科学主义课程观;D.结构主义课程观12、关于案例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DA.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B.扩大学生的实际知识;C.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D.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13、在我国最早提倡“学分制”的是()。
CA.蒋梦麟;B.竺可桢;C.蔡元培;D.胡适14、关于课堂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CA.提高教学效率;B.增强教学的计划性;C.因材施教;D.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15、学校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BA.备课;B.上课;C.考试;D.毕业论文(设计)16、非课程性教学环节是()。
CA.课堂讲授;B.习题课;C.军事训练;D.实验课17、高等院校立足本校、服务本校而对院校自身进行的研究属于()。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共计20分)1. 教育的要素主要包括(b)A. 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B.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C. 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环境D. 教育材料教育手段教育组织形式2. 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是(a)A. 受教育者掌握高深知识和专门化知识及其相应的技能B. 高等教育具有育人的目的C. 高等教育具有文化拓展的职责D. 高等教育是高层的教育阶段3. 自主自治的办学观、学术自由的治学观和大学内部的民主管理是(a)的主要特征A. 中世纪大学B. 柏林大学C. 牛津大学D. 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4. 按照马丁·特罗的提法, 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时, 属于(b)阶段A. 精英教育B. 大众教育C. 英才教育5. 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b)A. 培养人才教学管理科学研究B. 教学管理教学评价课题申报B. 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D. 教书育人教学改革科学研究6. 在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当中, (d)是学生自我选择、自主建构而形成的。
A. 家庭B. 学校C. 社会D. 同辈群体7. 下列选项中, (a)不属于大学学习生活的主要特点A. 依赖性B. 主动性C. 主动性D. 开放性E. 独特性F. 创造性8. 高校师生之间理想的关系应该是(d)的关系A. 以教师为主B. 以学生为主C. 师生疏离D. 主体间性9. 专业培养目标、学制、学位及学分要求主要体现在(a)中A. 教学计划B. 培养方案C. 教材D. 教学大纲10. 泰勒认为, 有效组织课程内容的三个标准是( c )A.独立性、程序性和统合性B.连续性、层次性和统合性C.连续性、程序性和统合性D.连续性、程序性和复杂性11. 《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应该属于哪一种课程类型(b)A. 分科课程B. 融合课程C. 广域课程D. 关联课程12. 突破了学科界限, 体现某类知识体系之间内在联系的课程是(a)A. 综合课程B. 选修课程C. 活动课程D. 学科课程13. 教学活动的本质特点是(a)A. 教育性发展性真实性互动性B. 教育性教学性发展性独特性C. 生活性实践性创生性权威性D. 生成性互动性理论性教育性14. 下列选项中, (b)不属于巩固知识的策略A. 练习指导B. 讲授C. 阅读指导D. 活动指导15. 对评价本身的评价被称为( a )A. 元评价B. 二次评价C. 诊断性评价D. 总结性评价16. 在以选拔为目的考试中, 可以采取(d)A. 诊断性评价与绝对评价B. 形成性评价与定量评价C. 相对评价与形成性评价D. 总结性评价和绝对评价17. 通过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搜集来认识问题或探讨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称之为(a)A. 调查研究法B. 文献研究法 D. 实验研究法 E. 观察研究法18. 将某些应用研究在试验、试制、设计阶段所作出的成果, 进一步进行中间试验、定型设计、小量试生产或大型试验的研究属于(c)A. 基础研究B. 应用基础研究C. 推广研究D. 应用研究19. 高校社会服务的职能起源于(b)A. 柏林大学B. 威斯康星大学 C中世纪大学 D剑桥大学20. 20世纪50年代初斯坦福大学将学校闲置的土地出租, 鼓励企业家在此投资办企业, 同时向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促使“硅谷”的形成和迅猛发展。
高等教育学参考题一、单选题1、一般认为,现代高等学校的直接源头是(C)。
A 雅典大学B 古巴比伦“寺庙学校C 欧洲中世纪大学中国“太学”2、(D)是中国自唐、宋以来最主要的私学高等教育形式。
A 右学B 国子监C 辟雍D 书院3、(A)率先领导了19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大学职能的大变革。
A 德国B 法国C 美国D 英国4、晚清设立的(D)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A 天津西学学堂B 南洋公学C 山西大学堂D 京师大学堂5、(A)的创建标志研究型大学的产生。
A 柏林大学B 剑桥大学C 牛津大学D 约翰·霍普斯金大学6、提出“多元化巨型大学”概念的当代著名高等教育思想家是(B)A 布鲁贝克B 科尔C 郝钦斯D 弗莱克斯纳7、(A)的颁布,推动了美国赠地学院运动的兴起,引导了美国大学适应社会需求、服务社会的发展趋向。
A 莫里尔法案B 退伍军人法案 C国防教育法案 D高等教育方向法8、(B)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
A 培养方案B 课程体系C 专业设置D 学制设置9、(A)是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
A 教学B 科研C 服务社会D 文化传承10、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主要是围绕(B)而展开。
A 学科B 专业C 课程D 培养计划11、依据办学主体的不同,下列国家中,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结构属于私立主导型的是(D)。
A 美国 B德国 C 荷兰 D 日本12、下列国家中,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属于地方分权型的是(A)。
A 美国B 日本C 法国D 俄罗斯13、按照著名学者马丁·特罗的划分标准,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在(A)为精英教育阶段。
A 15%以下B 20%以下C 25%以下D 10%以下14、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受到空前重视,导致了哲学博士学位在(A)新型大学中应运而生。
A 德国B 美国C 法国D 英国15、美国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中,一般是在(B)阶段进入“终身制轨道(Tenure)”。
A 教授B 副教授C 助理教授D 博士后16、最早系统阐述高等教育理念为“自由教育”的学者是(A)。
高等教育学考试参考样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共40分。
1.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始于( )。
A.古希腊学园 B.中世纪大学答案:B 解析:与近代大学有密切关系或者说有“血缘”关系的应该是12、13世纪产生于西欧的中世纪大学。
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确立了一系列的制度,由此开创了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先河。
2.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 )。
C.培养学生 D.勤工俭学答案C解析:社会实践是一种以实践的方式实现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社会实践活动的最终效果表现为大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见识和才干,完善了品格修养,改造了自身,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
3.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始于( )。
A.德国柏林大学 B.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解析:高校社会服务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引发了美国赠地学院运动,以康奈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为代表的部分赠地学院开创了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
答案选B。
4.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答案: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解析: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人的体力和智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将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劳动中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发展。
5. 提倡社会本位教育价值观的代表人物是()答案:A柏拉图解析:社会本位价值观在西方可溯源于柏拉图的哲学家教育和军人教育,他认为教育目的在于培养符合“理想国”需要的哲学王和军人,高等教育是为了建立理想的社会而对个人进行教化,使个人形成随时随地可以献身于国家的态度是典型的社会本位价值观。
6.我国西周时期高等教育内容为()A.七艺 B.六艺解析:我国的高等学校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在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学校机构中,辟雍为天子所设,泮宫为诸侯国国君设立,教育内容主要是以六艺为主,具体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题附答案高等教育学考试试题附答案第一节(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5 BCDBA6-10 CBBAC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11-15 ADBCB第三节(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6. NCLB is short for the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17. The purpose of the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is to ensure that all children have a fair and equal opportunity to receive a quality education.18. The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was signed into law by President George W. Bush in 2002.19. The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requires states to implement standards-based assessments in reading and mathematics for students in grades 3-8 and once in high school.20. One criticism of the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is that it places too much emphasis on standardized testing and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a child's education, such as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parental involvement.21. Another criticism of the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is that it punishes schools that do not meet certain standards by withholding funding or implementing punitive measures, instead of providing support and resources to help struggling schools.22. The Every Student Succeeds Act (ESSA) was signed into law in 2015 and replaced the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23. The Every Student Succeeds Act gives states more flexibility in designing their own accountability systems and reduces the emphasis on standardized testing.24. The Every Student Succeeds Act also includes provisions to help reduce the achievement gap and increase access to high-quality education for all students.25. Overall, both the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and the Every Student Succeeds Act have aim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they have taken different approaches and have faced criticism and challenges along the way.第四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26-30 CDBDA第五节(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31. Define the term "curriculum."32. Expla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idden curriculum and the formal curriculum.33.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aligning curriculum with standards and learning goals.34. Describe the role of textbooks and other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in curriculum development.35. Explain the concept of "backward design" and how it can be used to develop curriculum.36. Discuss the challenges and considerations in implementing a multicultural curriculum.37. Explain the concept of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and give an example.38. Discuss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39. Explain the concept of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and how it can be incorporated into curriculum.40. Discuss the role of assessment i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how it can be used to inform instruction.第六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41. Assessment is the process of gathering evidence and making judgments about student learning.42. Formative assessment is used to monitor student learning and provide feedback for improvement.43. Summative assessment is used to evaluate student learning at the end of a unit or course.44. Authentic assessment is designed to mirror real-life situations and tasks.45. Standardized tests are used to compare students' performance to a predetermined standard.。
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及答案大全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高等教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教育政策B. 教育管理C. 教育理论D. 教育实践答案:C2. 以下哪一项不是高等教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A. 高等教育制度B. 高等教育政策C. 中小学教育D. 高等教育管理答案:C3. 高等教育学中,教育公平主要指的是什么?A. 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B. 教育机会的公平获取C. 教育过程的公平参与D. 所有选项答案:D4. 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A. 精英化B. 普及化C. 专业化D. 市场化5. 以下哪一项不是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A. 比较研究B. 历史研究C. 实证研究D. 理论研究答案:D6. 高等教育学中,教育质量的提高主要依靠什么?A. 教师素质B. 教学资源C. 教学方法D. 所有选项答案:D7. 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选拔功能B. 激励功能C. 导向功能D. 所有选项答案:D8.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范畴包括哪些?A. 教育理论B. 教育实践C. 教育政策D. 所有选项答案:D9. 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学科基础是什么?B. 心理学C. 社会学D. 所有选项答案:D10.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目的是什么?A. 提高教育质量B. 促进教育公平C. 推动教育改革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 比较研究B. 历史研究C. 实证研究D. 理论研究答案:ABCD2.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A. 高等教育制度B. 高等教育政策C. 高等教育管理D. 高等教育评价答案:ABCD3.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范畴包括哪些?A. 教育理论B. 教育实践D. 教育评价答案:ABCD4. 高等教育学中,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A. 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B. 教育机会的公平获取C. 教育过程的公平参与D. 教育结果的公平评价答案:ABCD5.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目的包括哪些?A. 提高教育质量B. 促进教育公平C. 推动教育改革D. 促进教育创新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高等教育学试题与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学校的建筑、设备、诗墙、画廊等是一种( )A、隐性课程B、核心课程C、显性课程D、活动课程正确答案:A2、高校社会服务职能肇始于( )A、德国B、美国C、英国D、古希腊正确答案:B3、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是( )A、教研结合和创新实践B、终身学习C、提升专业知识D、反思经验正确答案:A4、课程性教学环节是( )A、社会实践B、考查考试C、入学教育D、军事训练正确答案:B5、规模大、学科全、层次高的高校一般倾向于采用的组织结构是( )A、矩阵式组织结构B、直线制组织结构C、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D、职能制组织结构正确答案:A6、教师绩效考评的首要原则是( )A、客观公正B、分类考核C、注重实效D、科学合理正确答案:A7、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民办高校的特点是( )A、以发展科研为主B、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C、以教学和科研为主要任务D、以发展学术为主正确答案:B8、高校科学研究职能的确立起始于( )A、柏林大学B、哈勒大学C、威斯康星大学D、哥廷根大学正确答案:A9、关于国家层次的培养目标,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高校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规格要求B、它在各级各类高校教育中具有协调作用C、它是中观性的培养目标D、它在各级各类高校培养目标确立中起到规范作用正确答案:C10、大学教师的首要职责是( )A、服务社会B、引领社会C、科学研究D、教书育人正确答案:D11、大学教师的( )能力具有加速器或催化剂的功能,合理使用可以收到1+1>2的功效A、沟通能力B、教学能力C、组织管理能力D、研究能力正确答案:C12、老年大学的出现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 )A、国际化B、民主化C、终身化D、法治化正确答案:C13、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劳工组织发表了一份划时代的文献,该文献指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这份文件是(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给教师的建议》C、《教育:财富蕴藏其中》D、《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正确答案:A14、教育的本质决定了高校的基本职能是( )A、培养人才B、普及教育C、服务社会D、科学研究正确答案:A15、下列有关高职院校科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高职院校主要从事应用研究、技术推广和教育教学研究B、高职院校将科学研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C、高职院校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开展科学研究的意义不大D、高职院校将科学研究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结合正确答案:C16、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中不包含( )A、专业技术B、专业品质C、专业态度D、专业意识正确答案:A17、university的本义是( )A、职业训练机构B、师生行会C、牧师养成所D、科研机构正确答案:B18、洪堡创办柏林大学、开创高等教育新纪元是在( )A、1862年B、1898年C、1957年D、1810年正确答案:D19、高校与有关部门合作或单独成立的联合体,如科技工业园区、服务中心、咨询中心等,体现了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 )A、广阔性B、实体性C、合作性D、专业性正确答案:B20、主张大学要培养学问家和科学家,促使大学课程专门化的课程观是( )A、科学主义课程观B、结构主义课程观C、改造主义课程观D、永恒主义课程观正确答案:A21、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研究训练的主要目的是( )A、传道、授业、解惑B、培养学生主动探寻知识的能力C、使学生了解社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1月6日高等教育学8:00-9:50 高等教育心理学10:20-12:10高等高等教育教学技能2:30-4:2011月7日职业道德修养8:00-9:40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10:10-11:50高等教育学考试参考样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始于( )。
A.古希腊学园B.中世纪大学C.赠地学院D.红砖大学2.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服务社会B.了解国情C.培养学生D.勤工俭学3.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始于( )。
A.德国柏林大学B.美国威斯康星大学C.英国剑桥大学D.法国巴黎大学4.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惟一全面发展的方法是( )A.德智体相结合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教学与科研相结合D.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5.提倡社会本位教育价值观的代表人物是()A.柏拉图B.卢梭C.斯宾赛D.赫钦斯6.我国西周时期高等教育内容是()A.七艺B.六艺C.四书五经D.军事教育.7.现代学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德国柏林大学创设的( )。
A.文学博士学位B.医学博士学位C.理学博士学位D.哲学博士学位8.我国学位授予的权力机构为( )。
A.国家教育部B.国务院学位委员会C.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D.各省市自治区的学位办公室9.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高等学校招生主要实行( )。
A.统一考试制度B.单独考试制度C.推荐人学制度D.高中证书制度1O.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行( )。
A.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分配制度B.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相结合的制度C.统一分配制度D.自主择业制度11.出资设立高等学校的机构和个人,称为高等教育的( )。
A.办学者B.管理者C.主管者D.举办者12.《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于20世纪( )。
A.50年代B.6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13.美国哈佛大学是世界著名的( )。
A.公立研究型大学B.私立研究型大学C.公立教学型大学D.私立教学型大学14.不同学科、专业领域的构成,体现着高等教育的()A.层次结构 B.科类结构 C.区域结构 D.形式结构15.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职务的名称是( )A 院士、博导、硕导、助教B 博士后、博士、硕士、学士C 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D 教授副教授高级讲师讲师16.在高等学校,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A.教学B.科研C.管理D.服务17.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通过交互处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技术进行教学的方法称为( )。
A.电化教学法B.智能教学法C.计算机辅助教学法D.多媒体教学法18.与注入式教学相对立的是( )。
A.启发式教学B.愉快式教学C.渐进式教学D.个别式教学19.首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理论论证的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凯洛夫20.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 )。
A.政治课B.专业课C.“三育人”D.社会实践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21.人力资本理论认为,高等教育不仅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密切相关,而且对_________收益有贡献。
22.从形式上看,教学大纲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_________。
23.高等教育是在完成_________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24.一般说来,专业的出现以一定的社会_________为前提。
25.社会实践活动的场景具有_________、灵活性的特点。
26.从形式上看,高校课程可以分为必修课程、限选课程和_________。
27.专业教学计划是根据高等学校_________制定的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28.19世纪初,洪堡首先提出了“教学与_________相结合”的思想。
29.大学生的身体发展处于人体“_________”的后期。
30.高等学校的学年编制称为_________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1.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有哪些?32.简述威斯康星思想在高等教育史上的意义。
33.高等学校实施教师聘任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34.二、三年级大学生有哪些基本特点?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5.试论大学教学过程的特殊属性。
36.论影响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
37.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谈谈如何贯彻“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B解析:与近代大学有密切关系或者说有“血缘”关系的应该是12、13世纪产生于西欧的中世纪大学。
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确立了一系列的制度,由此开创了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先河。
因此,正确答案选B。
2.C解析:社会实践是一种以实践的方式实现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社会实践活动的最终效果表现为大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见识和才干,完善了品格修养,改造了自身,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
因此,正确答案选C。
3.B解析:高校社会服务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引发了美国赠地学院运动,以康奈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为代表的部分赠地学院开创了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
因此,正确答案选B。
4.B5.A6.B解析:我国的高等学校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在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学校机构中,辟雍为天子所设,泮宫为诸侯国国君设立,教育内容主要是以六艺为主,具体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因此,正确答案选B。
7.D解析:德国哲学博士学位的设立,丰富了学位的内涵,它强调纯理论研究和学术探究,体现了学位的学术价值和水准。
严格的学位授予程序又推动了学位授予过程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标志着现代学位制度基本确立。
因此,正确答案选D。
8.C解析:我国学位授予权力机构为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由9到25人组成,任期2到3年,成员名单应当由各学位授予单位报主管部门批准,主管部门转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
因此,正确答案选C。
9.A解析:在亚洲地区,实行统一的考试来录取新生的作法被普遍采用。
我国的台湾地区,目前仍实行大学联考制度,在东南亚的泰国和菲律宾等国家也都实行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制度。
因此,正确答案选A。
10.D解析:1997年后,随着招生就业制度的全面并轨,除极少数由国家分配外,其他所有高校毕业生将自主择业。
国家成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各高校设立就业指导、咨询和服务机构,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服务。
因此,正确答案选D。
11.A解析:高等教育的办学者是指出资设立高等学校的机构和个人,办学者在法律地位上享有平等的地位,在学校的决策上享有自主权,不受其他组织或个人的非法干扰和阻碍,享有依法行使教育决策、教育活动组织的权力。
因此,正确答案选A。
12.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于1998年8月29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9年1月1日起实施。
因此,正确答案选D。
13.B解析:美国哈佛大学是通过政府拨款与民间集资相结合的方式兴办起来的,其性质属于私立大学,后来这种办学形式成为美国的一种传统,同时哈佛大学注重学术研究,是一所研究型大学。
因此,正确答案选B。
14.B15.C16.A解析: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教学在高等学校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实现高等教育目的基本途径,没有其他方式的活动可以代替。
因此,正确答案选A。
17.D解析:多媒体教学法就是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通过教学设计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学习。
由于多种媒体的交互应用,形成了声、光、形、色、动等直接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共同作用的情境。
因此,正确答案选D。
18.A解析:注入式教学法是指不顾学生的发展特点和知识掌握程度,将知识强迫性的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的教学方法,与之相对的便是启发式教学,以问题情境开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知识。
因此,正确答案选A。
19.B解析:班级授课制最先是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作了理论上的系统阐述,自19世纪中叶开始,班级授课制为欧洲各国学校所广泛采用。
因此,正确答案选B。
20.D解析:社会实践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由知到行的必经之路,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因此,正确答案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个人22.说明、正文和附录23.中等教育24.分工25.开放性26.选修课程27.培养目标28.科研29.第二生长高峰期30.校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1.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答: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是在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学科齐全,综合性强高等学校类型众多,层次多样,学科齐全,具有高度的综合化,这一特征十分有利于高等学校进行重大的综合性课题研究,有利于从事交叉学科、横断学科、新兴学科的研究和跨学科的研究。
高等学校设立的研究机构大多数为跨学科的综合组织,为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创造了十分优越的条件。
(2)人才聚集,尤其是集中了一大批青年才俊高等学校兼有传授和发现知识的功能,大学教师在把学生带到学科发展前沿的同时,还从事开拓性工作,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一方面推进了学科发展,另一方面直接训练了学生,这是高等学校科研的显著特点。
高等学校集中了大批的优秀学者,这些具有深厚理论基础、丰富经验的教师和一大批生气勃勃、思维敏捷的青年学生结合在一起,是激励新思想、新观点的熔炉,是孕育创造的土壤。
(3)基础研究实力雄厚高等学校是国家基础研究的最重要力量,以大学为依托发展基础研究,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和成功经验。
发达国家高等学校科研经费中国家投资所占的比重都很大,而且大学科研经费的一半以上投向了基础研究。
大学从事基础研究能够既出高水平成果又出高层次人才。
(4)信息来源广泛高等学校是智力高度集中的地方,具有开发信息资源的条件和潜力。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加快,国际间教育、学术与文化交流的逐步扩大,高等学校本身易于形成良好的学术环境,增进信息交流。
高等学校成为信息资源丰富、信息系统发达,能比较快地掌握和集中各种有关科技发展动向和经济建设对科技需求的信息港。
(5)基础研究设施先进,研究机构地域分布广长期以来,高校根据自己的学科优势和条件,先后建立一批专门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投资不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