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六年级上册专项复习三:倒数的认识
- 格式:doc
- 大小:81.02 KB
- 文档页数:4
3.1 倒数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我的教案:3.1 倒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三单元第一节内容——倒数的认识。
这一节主要让我们了解倒数的概念,以及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倒数的定义,理解倒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倒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倒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难点:倒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笔记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在黑板上写下两个数,比如2和3,然后问同学们,如果我要计算2和3的倒数,我应该怎么做?2. 概念讲解3. 例题讲解我会用PPT展示一些例题,比如求5的倒数,我会告诉大家,5的倒数就是1/5。
我会让同学们一起跟着我算,确保他们理解并掌握了求倒数的方法。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同学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在课堂上完成。
这些练习题会包括求一个数的倒数,以及求几个数的倒数之和。
5. 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下倒数的定义,以及求倒数的方法。
这样同学们就可以随时看到这些重要的信息。
6. 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作业,让同学们回家后巩固今天学到的知识。
作业会包括求一些数的倒数,以及运用倒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在家里进一步学习倒数的相关知识。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案,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今天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倒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倒数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两个数2和3,以此为例向同学们展示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这个环节的重点是让同学们能够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概念。
补充和说明:1. 我会选择一些与同学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比如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让他们感受到倒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专项复习三:倒数的认识姓名 :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必定进步许多,让我们好好查验一下自己吧!一、选择题 ( 共 4题;共 8分)1.(2 分)( 1)的倒数是()A.B.C.D.( 2)的倒数是()A.B.C.D .2. ( 2 分)真分数的倒数()1。
A.小于B.等于C.大于3.(2分)一个整数与它的倒数和是 5.2 ,这个数是()。
A . 4B . 5C . 64.(2分)一个数与它的倒数的和是5.2 ,这个数是()A . 2B.C. 5D. 7二、判断题 ( 共 6题;共 12分)5.(2分)a是个自然数,它的倒数是。
6.( 2 分)判断对错.1 的倒数是 1,0 的倒数仍是0.7.(2分)判断对错.0 的倒数是 0.8.(2 分)判断对错 .真分数的倒数比 1 大.9.(2分)(2019六上·滨州期中)假如a是不等于0 的自然数,那么×a=÷。
()10.(2 分)判断对错三、填空题 ( 共 6题;共 12分)11.(2 分) (2019 五下·肇州期末 ) 9 的倒数是 ________; 0.2 的倒数是 ________: ________没有倒数 .12.(3 分)(1)(2)(3)13.(2 分)( 1)________(2) 4________14.(2 分)乘积是 1 的两个数 ________.15.(2分)两个质数的倒数和是,则这两个质数的和是________;16.(1 分)先计算,再察看,看看有什么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 ( 共 1题;共 20分)17.(20 分) (2019 六上·商丘期中 ) 写出下边各数的倒数。
(1)(2) 18(3)(4)参照答案一、选择题 ( 共 4题;共 8分)1-1 、1-2 、2-1 、3-1 、4-1 、二、判断题 ( 共 6题;共 12分)5-1 、6-1 、7-1 、8-1 、9-1 、10-1 、三、填空题 ( 共 6题;共 12分)11-1 、12-1 、12-2 、12-3 、13-1 、13-2 、14-1 、15-1 、16-1 、四、计算题 ( 共 1题;共 20分) 17-1 、17-2 、17-3 、17-4 、。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3.1《倒数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倒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倒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以及理解倒数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建立对倒数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分数、除法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除法等基础知识,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倒数的概念和求法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概念及求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倒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倒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概念,学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倒数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以及运用倒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倒数的概念。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倒数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巩固倒数的求法。
4.运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倒数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练习题。
2.制作课件,展示倒数的图形和运算过程。
3.准备倒数的相关教具,如卡片、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倒数的概念,如“2的倒数是什么?”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可以说“2的倒数是1/2?”呈现(10分钟)1.讲解倒数的定义,让学生明确倒数的概念。
2.展示倒数的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倒数的特点。
操练(10分钟)1.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巩固(10分钟)1.让学生进行倒数的计算练习,巩固倒数的求法。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评价。
第三章【知识梳理】(一)倒数1、意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单独一个数不能称为倒数。
(必须说清谁是谁的倒数)2、判断两个数是否互为倒数的唯一标准是:两数相乘的积是否为“1”。
例如:a×b=1则a、b 互为倒数。
3、求倒数的方法:①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a b 的倒数是ba )②求整数的倒数:整数分之一。
(非零整数a(a≠0),它的倒数为a1)③求带分数的倒数:先化成假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④求小数的倒数:先化成分数再求倒数。
4、特殊数的倒数:①1的倒数是它本身,因为1×1=1②0没有倒数,因为任何数乘0积都是0,且0不能作分母。
◆真分数的倒数是假分数,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也大于它本身。
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二)分数除法1、意义:(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或是求一个数中包含了几个另一个数。
2、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的倒数。
例53÷3=53×31=513÷53=3×35=5◆除法转化成乘法时,被除数一定不能变,“÷”变成“×”,除数变成它的倒数。
3、分数除法算式中出现小数、带分数时要先化成分数、假分数再计算。
4、被除数与商的变化规律:①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a÷b=c当b>1时,c<a(a≠0)②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被除数:a÷b=c 当b<1时,c>a (a≠0b≠0)③除以等于1的数,商等于被除数:a÷b=c当b=1时,c=a(三)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相同),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分数除法应用题1、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对比①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
复习倒数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倒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理解倒数的定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倒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倒数的定义,知道什么是倒数。
2. 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倒数的定义及理解。
2. 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3. 倒数的实际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含倒数的定义、求倒数的方法和实际应用的例题。
2. 学生准备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PPT课件,展示倒数的定义。
2. 学生齐读倒数的定义,教师提问:什么是倒数?学生回答。
二、探究1. 教师出示PPT课件,展示求倒数的方法。
2. 学生齐读求倒数的方法,教师提问: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学生回答。
3. 教师出示PPT课件,展示实际应用的例题。
4.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名代表回答问题。
三、练习1. 教师出示PPT课件,展示练习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3. 教师公布答案,学生核对。
1. 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复习倒数的认识一、倒数的定义二、求倒数的方法三、实际应用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倒数现象,举例说明。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倒数的概念,让学生掌握了求倒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倒数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PPT课件为辅助,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课后作业的设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注意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步骤。
六年级上册数学倒数的认识
一、倒数的意义: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倒数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两个数;二是乘积是1。
二、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特点:
如果两个数都是分数,那么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如果一个是整数,则另一个分数的分子是1,分母是这个整数。
三、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1)通过计算,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交换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四、特殊1和0的倒数:
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五、具体方法:
1、真分数、假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2、求带分数的倒数的方法: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3、整数的倒数:先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假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4、求一个小数的倒数的方法: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最新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3 分数除法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倒数的认识、分数除法的意义与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分数乘法、方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分数除法的学习,能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分数的四则运算,基本上完成了分数加、减、乘、除的学习任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与下一单元比的相关知识联系紧密,将分数除法安排在比的前面进行学习,为更好地学习下一单元的内容奠定了知识基础。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3.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明确算理,同时渗透转化的思想。
(1)倒数的认识(1课时)(2)分数除以整数(1课时)(3)一个数除以分数(1课时)(4)分数四则混合运算(1课时)(5)解决问题(1)(1课时)(6)解决问题(2)(1课时)(7)解决问题(3)(1课时)(8)解决问题(4)(1课时)(9)练习课(1课时)(10)整理和复习(1课时)(11)重点单元核心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本单元的教学主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猜测、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知识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1.倒数的认识的意义,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引导学生认真计算并1.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同桌互检,进行评价。
2.进行互说倒数的游戏,并自我评价。
3.思路提示通过观察上面算式的特点,在解答时可以巧妙的采用假设法,假设C=1,就可以运用倒数的知识解决问题;也可以根据积和因数的关系解题,在积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因数越大,另一个因数越小。
规范解答假设C=1,那么A=8/7,B=14/15,显然A>C>B。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倒数的复习要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倒数的复习要点
倒数的认识
(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强调:互为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倒数不能单独存在。
要说清谁是谁的'倒数。
(2)求倒数的方法:求一个数(不为0)的倒数,只要将这个数的分子与分母交换位置。
【整数是分母为1的分数】
求分数的倒数,只要将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求整数的倒数,只要把整数看做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求带分数的倒数,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求倒数;求小数的倒数,先把小数化为分数最简分数,再求倒数。
(3)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因为1×1=1;0乘任何数都得0(分母不能为0)。
(4)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几分之一的倒数是整数,非零整数的倒数都是几分之一。
《倒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倒数的认识》是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教学内容,属于分数与除法的一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倒数的概念,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倒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够运用倒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倒数的概念,明确倒数与原数之间的关系。
2. 掌握求倒数的方法,特别是对于分数和整数的倒数。
3. 能够运用倒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速度、比较不同物体之间的速度关系等。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鞭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练习本、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或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掌握情况,为学习倒数做铺垫。
2. 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发现倒数的概念和求倒数的方法。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讲解4.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倒数的理解和求倒数的方法。
可以采用竞赛或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倒数的意义和求倒数的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采用图表、例题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倒数。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可以设计一些求倒数、应用倒数等方面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八、课后反思课后反思要深入、具体,能够反映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可以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难点的突破情况、教学方法的适用情况等方面,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三单元1 《倒数的认识》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倒数的概念,包括倒数的定义、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以及倒数的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倒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倒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倒数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倒数,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 能够运用倒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1. 倒数的概念理解,特别是倒数的定义和性质。
2. 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特别是对于较大的数的倒数求解。
3. 运用倒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用于展示倒数的概念、求倒数的方法和倒数的性质。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笔,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倒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倒数的定义、求倒数的方法和倒数的性质,通过PPT展示,让学生直观理解。
3. 练习: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师给予指导。
4.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倒数的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倒数的认识2. 倒数的定义:一个数的倒数是它的倒数,表示为1/这个数。
3. 求倒数的方法:求一个数的倒数,就是将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互换位置。
4. 倒数的性质:两个数的乘积为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作业设计:1. 填空题:填写倒数的定义、求倒数的方法和倒数的性质。
2. 计算题:计算给定数的倒数。
3. 应用题:运用倒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倒数的概念和性质。
通过讲解、练习和应用,学生能够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倒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专项复习三:倒数的认识姓名 :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必定进步许多,让我们好好查验一下自己吧!一、选择题 ( 共 4题;共 8分)1.(2分),a=()A.B.C. 12.(2分)甲数的倒数大于乙数的倒数,那么,甲数()乙数.A.大于B.小于C.等于3.( 2 分)()的倒数大于它自己。
A.真分数B.假分数C.带分数D . 14.(2分)(2019五下·南郑期末)已知A的倒数小于 B 的倒数,则A()B。
A.大于B.小于C.等于D .不可以确立二、判断题 ( 共 6题;共 12分)5.(2分)(2018六上·抚宁期中) 1的倒数是1,0 没有倒数.()6.( 2 分)判断对错.是倒数.7.( 2 分)判断对错.0 的倒数是 0.8.(2分)(2019六上·抚宁期末) 0和1的倒数都是他自己.()9.( 2 分)判断对错全部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 1.10.(2 分)判断对错三、填空题 ( 共 6题;共 12分)11.(2 分)想想,填一填。
(1) 1的倒数是________。
(2) 0.625 的倒数是 ________。
(3) 1÷x=y(x , y 均不为 0) ,那么 y 必定是 x 的 ________。
12.(3 分)填上适合的数 ( 零除外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3.(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4.(2 分)乘积是 ________的两个数叫做互为 ________.15.(2 分) (2019 六上·卢龙期末 ) 最小质数的倒数是 ________, 1.25 的倒数是 ________.16.(1分)一个自然数与它的倒数的和是 5.2 ,这个自然数是________?四、计算题 ( 共 1题;共 20分)17.(20 分) (2019 六上·商丘期中 ) 写出下边各数的倒数。
三、1.倒数的认识一、填空乐园1.3×( )=( )×1=( ) ×121=12.( )×413=8×( )=( )×97=1×( )=b ×( ) =1.(b ≠0)3.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差的倒数是( )。
4.一个自然数与它倒数的和是4.25,这个数是( )。
5.一个不为0的数乘以它的倒数,积一定是( )。
6. 15个32的和的倒数是( )。
7.甲数是58,乙数是甲数的83的倒数,乙数是( )。
8.43的倒数与最小的质数的差是( )。
二、判断快车 . 1.91292=⨯( )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3.10的倒数除101是1.( )4.m 是整数,那么它的倒数一定是m 1。
( )5.自然数的倒数一定是真分数。
( )6.倒数较大的数较大,倒数较小的数较小。
( )三、选择超市1.因为15335=⨯,所以( )。
A .53是倒数B .35是倒数C .53和35都是倒数D .53与35互为倒数2.小红从家到学校要走1.5小时,15分钟可以走全程的( )。
A .151B .101C .61D .2633.两个连续奇数倒数的差是2552,那么这两个连续奇数是()。
A. 13、15B.15、17C.17、19D.19、214.4与25的差的倒数是( )。
A .23B .203C .320D .32四、计算广场1.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1) (2) (3) (4)(5)2.列式计算。
(1) 35的51比一个数的3倍少5,这个数是多少?(2)比10的54多21的数是多少?(3) 20的53减去52,差是多少? (4)87与165的差乘以95与31的和,积是多少?(5) 40的54与40个54的和比85少多少?五、应用题天地1.一本小说有125页,小明看了79页,剩下的页数比这本书的52少几页?2.一个长方体水池,长25 m ,宽是长的54,深是宽的41,这个水池有多少立方米?3.一块平行四边形土地底长24 m ,高是底的127。
西宁市六年级上册专项复习三:倒数的认识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下面各组数中互为倒数的是().
A . 和
B . 和
C . 0.5和2
2. (2分) (2018六上·福州期末) 如果有两个数x与y互为倒数,那么“xy+7”的计算结果是()
A . 1
B . 7
C . 8
D . 无法确定
3. (2分)因为,所以()
A . 和都是倒数
B . 是倒数
C . 和互为倒数
4. (2分)下面两个数互为倒数的是()
A . 1和0
B . 和1.5
C . 3和
二、判断题 (共6题;共12分)
5. (2分) (2019六上·汉川期中)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是1。
()
6. (2分)判断对错
7. (2分) (2019六上·镇原期中) 0的倒数是它本身。
()
8. (2分)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内项的积一定是1.
9. (2分)(2016·浏阳模拟) 自然数都有它的倒数.(判断对错)
10. (2分) (2019五上·淄博期末) 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
三、填空题 (共6题;共12分)
11. (2分)的倒数是________。
12. (3分)一个数的倒数是4个,这个数是________.
13. (2分) (2017六上·单县月考) ×________= ×________=2.5×________
14. (2分)(2019·阳新) 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________ ________
15. (2分)×________=1 ×________=1 ×________=1
16. (1分)和它的倒数相乘,积是________。
四、计算题 (共1题;共20分)
17. (20分) (2019六上·商丘期中) 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1)
(2) 18
(3)
(4)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判断题 (共6题;共12分)
5-1、
6-1、
7-1、
8-1、
9-1、
10-1、
三、填空题 (共6题;共12分)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四、计算题 (共1题;共20分) 17-1、
17-2、
17-3、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