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荡起了双桨第二课时导学案9.6 - 副本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
《让我们荡起双桨》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会写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过程
1.细读第三小节,能理解诗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
”“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
(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
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
(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
(指社会主义国家)
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不是)
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
(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2.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会说课文中三个小节内容表达了小朋友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课堂检测
应映
()照答()放()倒()
飘漂
()浮()扬()荡()泊
4.我会写生字。
三、学生活动
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教案导语: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教案,欢迎大家参考借鉴!教学目标:1、巩固生字生词,学会书写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生活的幸福,认识到要好好珍惜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1、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指名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课文1、教师质疑:课文诗歌有三节,分别写了些什么?是怎样写的?你会用怎样的感情来读?为什么?2、小组选择你喜欢的一节探究学习。
教师听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评价。
3、汇报交流学习情况,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提示: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词,分为三个小节,每节的结构基本一致,内容浅显易懂,但是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也应当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表达顺序。
作者在描写景物是按照从远到近,从静到动的顺序来写的,先写远处的白塔、绿树、红墙,后写水中的鱼儿。
同时在写鱼儿的时候,作者还运用了拟人的描写手法。
最后一节是写小伙伴的质疑“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可以在学生的自我感悟中的出答案。
歌词中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了三次,“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每一次出现的语言环境是不同的,所以朗读的情感也应该不一样,第一次是被美丽的风景陶醉,可以读的轻柔一些;第二次是面对活泼的小鱼,可以读的轻快一些,最后一次出现在感受幸福生活的快乐,语音可以适当的提高,读出愉悦欢快的感受。
4、学生感情朗读全文。
5、练习背诵课文。
6、指名背诵课文。
三、书写生字。
1、自由认记“洒、做、课、排”,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2、重点指导“洒”,右边是“西”。
3、学生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四、作业设计1、用下面的部首组成本课学习的生字。
2、扩词。
浪()()()周()()()凉()()()课()()()排()()()洒()()()3、区别组词。
课题 1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目的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具及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1.指名背诵第一段:2.默写生字:二、学习课文第二段: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②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形、义。
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
(让学生自己讲)三、学习课文第三段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2.理解词义“尽情”3.思考:①课文中“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②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③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4.小结这一段。
四、作业:1.口头扩词:荡()()()推()()()课()()()墙()()()2.区别助词:谁()狼()消()西()推()浪()悄()洒()3.添上合适的词语:美丽的()愉快地()凉爽的()尽情地()板书设计1.让我们荡起双桨景色优美——>轻松愉快——>感激祖国教学反思这节课要将学生的思路拓展开,明确是党给予了我们幸福的生活。
对此,要给学生做两个情感牵引;一是体会文中“我们”的情感,与之共鸣;二是联系实际,说说现在我们感受到了党的哪些关怀。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联系自己在花园式的学校里学习,享受义务教育等事例,却实感受到了党的伟大与恩情,由衷地产生了对党的感激之情和热爱之情。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文中的“红领巾”,“阳光”等词语的含义。
3、理解诗歌内容,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感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难点: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评价设计:1、采用多种方式教学,让学生轻松、易懂的掌握知识。
例如:分组朗读比赛,这样不但让学生逐步熟悉课文,也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学生为主,老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例如: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如朗读、默读课文时,学生自主发现错误,并由其他成员解决,达到互补互促,共同提高。
4、举一反三,当堂掌握。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
(见后附件1)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诗,写的是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它是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不但有优美的旋律,更有着诗一般的歌词。
它的词作者,就是人称“词坛泰斗”的著名词作家乔羽。
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导学案主备教师:王芳复备教师:李璐班级:___姓名:___等级:___日期:___当堂检测一、看拼音写词语。
piāo dàng xìng fú huán rào( ) ( ) ( )yǘ kuài sǎ shuǐ qiáng jiǎo(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桨()愉()映()坏()奖()偷()应()环()三、激情仿写。
水中的荷花望着我们,。
天空的鸟儿望着我们,。
补错:拓展提升按课文内容填空。
红领巾_________太阳,阳光,水中鱼儿望着我们,________地听我们___________。
小船儿___________在水中,迎面吹来__________的风。
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想象诗歌意境。
3.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学案导案预习检测1.我会读双桨波浪倒映环绕绿树红墙飘荡凉爽愉快迎面功课尽情推开幸福白塔洒水借助工具书完成检测。
同桌对改。
自主读识1.小组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图中有哪些事物,有哪些景物?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然后看图说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自主完成,全班交流。
合作交流1、第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2、第二小节中你能体会孩子们玩的怎么样?你是从哪看出的?3、学习第三小节(1)自由朗读,思考:谁给我们安排了幸福的生活?(2)课文中的“红领巾”“阳光”指的分别是什么?(3)我们的幸福生活是谁安排的?4、找出三小节相同的地方。
先在小组内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1、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教案三年级语文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
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时间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动人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真挚感情。
全诗共分三小节,第一小节着重描绘如画的北海风光。
第二小节表现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的少先队员的喜悦心情。
第三小节则表达了尽情欢乐的少先队员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
全诗语言流畅,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亲切感人。
每节末尾诗句的反复,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使作品的思想和感情得到逐步推进和升华,因此,指导朗读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是本课训练的重点。
学情分析:这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在二年级时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就已经学过,在教学时可以播放歌曲,藉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精读,应考虑本课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想象,促进学生感悟,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要求:1. 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有感情地练习说话。
4.通过诵读感悟,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自豪感和上进心。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让我们荡起双桨”中儿童的欢乐心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自豪感和上进心。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磁带《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时间: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的:通过诵读感悟,理解诗歌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有感情地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双桨推开白塔四周环绕绿树红墙轻轻飘荡凉爽洒悄悄愉快尽情欢乐安排2.听写生字,用钢笔正确书写,当场点评3.指名朗读课文4.根据所给的卡片的顺序,背诵课文二.精读感悟(出示教学挂图) 1.学习第一小节(1) 自由朗读第一小节,结合图想一想这节主要讲了什么?(这一节写了“我们”看到的美丽景色,怎样美丽?指名读有关句子,其他小朋友划出美丽的事物——白塔、绿树红墙)教师讲解“北海”是北京的旅游胜地,它并非海而是湖(2) 图上同学们在湖面荡起双桨,你划过船吗?船儿飘荡在水面上会有什么感受?说一说(3) “小船儿推开波浪”与“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有什么不同吗?动作演示来理解板书:荡起双桨推开波浪(4)自由朗读第一节,想一想: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北海的美丽景色,我们应该怎样朗读?——指名感情朗读。
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画面。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课文情感的表达。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让我们荡起双桨》,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环节: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第二段,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交流感受,分享自己在朗读过程中印象深刻的句子或词语。
第三环节: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第二段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描绘的美好画面。
2.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字词的音、形、义。
3.学生跟读生字词,巩固记忆。
第四环节:朗读展示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第二段,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2.评选最佳朗读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
第五环节:课堂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练习成果,互相学习、交流。
2.拓展活动: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课文中的词语描绘一幅自己心中的美好画面。
五、课后作业1.抄写课文第二段,注意书写规范。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朗读展示、课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课文中的美好画面。
在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方面,学生掌握得较好,但在朗读情感表达方面还有待提高。
下节课将继续关注学生的朗读情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附: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段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昆明湖荡漾着清波,象一面镜子,把天空、白云、白塔、绿树都映在水中。
我们坐在船上,荡漾在碧波之中,心旷神怡,仿佛进入了仙境。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在朗读课文时,注意指导学生把握节奏和情感,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来表现课文的意境。
1.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我能学会本课的生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我会朗读朗读课文。
知道课文主要讲什么,并且能在文中给诗歌划出小节二、学习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三、学习难点: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四、教法指导:目标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教学法、。
五、学法指导:阅读自悟法、合作交流法。
六、课前预习:读通课文,会认本课生字,能理解本课生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七、目标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诗,写的是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它是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不但有优美的旋律,更有着诗一般的歌词。
它的词作者,就是人称“词坛泰斗”的著名词作家乔羽。
1955年,乔羽为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了不足200字的歌词,从此,这首歌广为流传,打动了几代儿童的心。
(媒体播放歌曲)2、介绍北海:(出示北海公园图片)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海不是真正的海,只是一个较大的湖。
3、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荡起双桨: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
八、自主学习:学习引导(1):1、借助拼音自由认读生字。
2、把你认为最容易读错的生字用笔圈出来,自已多读几遍。
九、合作探究:学习引导(2):1、同桌互读互查(一人读,一人听,帮助正音)。
2、、组内交流(一人读,其他人听,帮助正音)1、自由认读下列生字词:双桨推开波浪白塔四周环绕轻轻飘荡凉爽愉快洒倒映伙伴悄悄安排2、组长带读,再个别正音。
(二)展示交流1、你觉得哪些生字容易读错?提醒大家注意。
2、小组比赛读生词。
3、自由读课文,做到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
4、同桌互读互查,注意正音。
5、小组交流,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十、拓展延伸: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十一、目标检测:1、给生字描红。
导学案课题:1.让我们荡起双桨主备人:班级:姓名: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学习重点,难点: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预习导引: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歌曲中的小朋友们玩得高兴吗?同学们想不想道北海公园荡舟赏景?四.问题导学:1.范读课文,让学生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2.解决生字词的读音。
3.用“凉爽,环绕”造句。
4.指名分节读课文。
五.课堂检测:1.图上有哪些景物?什么人在干什么?2.课文中哪几小节描述了图画的内容?3.如此幸福的生活,是谁给我们安排的?六.预习作业:熟读课文并背诵。
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精读课文,感受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预习导引:1.听写生字。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问题导学:1.学习第一小节。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2.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3.朗读:体会孩子们玩的开心吗?4.水中的鱼儿,荷花,天空的小鸟也仿佛成了小伙伴中的一员,变得快乐起来,让我们把这种快乐读出来。
五.课堂检测: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六.预习作业:预习2.学会查“无字字典”一课的生字词。
课后小记:季节中的花开花落,都有自己的命运与节奏,岁月如歌的谱曲与纳词,一定是你。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些东西,你越是在意,越会失去。
一个人的生活,快乐与否,不是地位,不是财富,不是美貌,不是名气,而是心境。
有时候极度的委屈,想脆弱一下,想找个踏实的肩膀依靠,可是,人生沧海,那个踏实肩膀的人,也要食人间烟火,也要面对自己的不堪与无奈。
岁月告诉我:当生活刁难,命运困苦,你的内心必需单枪匹马,沉着应战。
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的:继续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细读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快乐。
〞“尽情快乐〞是怎样的快乐?〔很尽兴地玩耍欣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快乐?为什么?〔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快乐呢〕“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指社会主义国家〕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了解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不是〕既然了解,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谢之情〕〔3〕指导朗读。
读第—、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感情。
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似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示伙伴注意。
“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
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节并板书:问谁安排〔感谢〕二、总结课文1.课文中三小节末尾两行内容都相同,他们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呢?〔说明小朋友们陶醉在欢快愉悦之中,他们忘记了划桨,任小船漂浮,只感到一阵阵凉风拂面〕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课文中三个小节内容表达了小朋友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板书:自然热爱党祖国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1、找出课文中左右结构的字。
板书:推浪塔墙洒悄环指名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形。
〔主要引导学生用熟字记生字〕如:“谁〞记“推〞“狼〞记“浪〞“消〞记“悄〞“西〞记“洒〞“不〞记“环〞“塔〞和“墙〞,指导分析字形结构。
〔注意“墙〞的笔顺〕2、指导书写。
“荡、桨、墙〞要写得紧凑。
“爽〞要居中写。
3、学生练习描红。
1、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教材分析这一课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写少先队员泛舟北海、尽情欢乐的动人情景,抒发了少先队员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全诗共三节,语言通俗易懂,活泼流畅,亲切感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叠句的使用是本文在结构上的特色。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词汇,已经能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来学习生字,在教学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与阅读理解能力。
大部分学生对这首儿童歌曲的内容都很熟悉,教学时可从儿童的现实入手。
启发学生回忆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以唤起学生与诗中少先队员相似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朗读训练。
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
4.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并练习说话。
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并解题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的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2.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生字:荡、桨荡:(指名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后鼻音dang)桨:(提醒读准三拼音节jiang)荡起双桨: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
二、读课文1.播放课文录音。
2.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全文。
(2)卡片正音。
推开波浪环绕红墙凉爽洒悄悄地功课(提醒学生读准这几个字:浪lang边音;爽shuang翘舌音;洒sa平舌音)三、细读课文1.细读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2)理解诗句意思。
(1)自读。
(2)想想这节又描绘了怎样的情景?(3)引导交流。
(4)点拨:“红领巾”指少先队员。
“阳光”既是实写,又包含着党的关怀的意思。
(5)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少年儿童此时喜悦的心情。
3、学习第三节。
(1)点拨:“我们”指谁?怎样是尽情欢乐?
(2)指导诵读。
三、总结全诗,指导背诵。
(1)练习朗读全诗,看看每节有什么相同处?(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反复”)
(2)指导背诵。
(3)指名背诵。
第三节 1、边度边讨论。
2、交流诵读中感悟对党和祖国的感激之情。
三、诵读活动。
1、认真听XX读课文,整体感受。
2、练习背诵。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
(3)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引导抓住“荡、推、倒映、环绕、轻轻、飘荡”等词,展开想象。
(4)再次指导朗读。
情景,并练习说话。
感悟此时“水清、色丽、人欢”的场面。
第二节
1、自读。
写一段描写我们课外生活的话,试着用上“欢乐、伙伴、愉快、尽情”等课文中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