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岳阳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考纲及样卷
- 格式:doc
- 大小:644.00 KB
- 文档页数:7
湖南省岳阳市中考化学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4题;共28分)1. (2分)(2017·新乡模拟) 酚酞(C20H14O4)是实验室常用的指示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酚酞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8gB . 酚酞是由2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C . 酚酞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0:14:4D . 酚酞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2. (2分)(2018·沈阳) 下列食物富含淀粉的是()A . 黄瓜B . 鸡蛋C . 奶油D . 面包3. (2分)目前有些小学生喜欢使用涂改液,经实验证明涂改液中含有很多发挥性有害物质,吸入后引起慢性中毒,而头晕、头痛,严重者抽搐、呼吸困难,二氯甲烷就是其中一种.下面关于二氯甲烷[CH2Cl2]的几种叙述不正确的有()① 它是由碳、氢、氯3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② 它是由氯气和甲烷组成的混合物;③ 它的分子中碳、氢、氯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2:2④ 它是由多种原子直接构成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5g。
A . ① ③B . ② ④C . ② ③D . ① ④4. (2分)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不变的是()A . 石灰水B . 氯化钠C . 浓盐酸D . 浓硫酸5. (2分)化肥硫酸铵[(NH4)2SO4]属于()A . 氮肥B . 磷肥C . 钾肥D . 复合肥6. (2分)(2018·本溪)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 加入固体B . 称量固体C . 连接仪器D . 加热液体7. (2分) (2019九上·奉贤期末) 关于“单质”的理解错误的是()A . 一定是纯净物B . 只含一种元素,且以游离态存在C . 可能存在于混合物中D .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8. (2分) (2015九上·合浦期中) 发射卫星时,发射前要向运载火箭加注液氧和液氢.其中液氧属于的是()A . 氧化物B . 污染物C . 纯净物D . 化合物9. (2分) (2018九上·罗湖期末) 水是重要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B . 水中的Ca2+、Mg2+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C . 电解水得到的H2和O2 ,质量比为2:1D . 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分子间间隔增大10. (2分)除去括号中的少量杂质气体可用NaOH固体的是()A . CO2(CO)B . O2(SO2)C . H2(NH3)D . CO2(HCl)11. (2分) (2016·聊城)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A . AB . BC . CD . D12. (2分)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下列自然灾害,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 印尼海啸B . 汶川地震C . 艾雅法拉火山喷发D . 纽约桑迪飓风13. (2分)(2018·枣庄) 某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向盛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滤液中一定含有Zn2+和Fe2+ ,一定没有Ag+B . 滤液中一定含有Zn2+ ,一定没有Fe2+和Ag+C . 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锌和铁D . 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可能含有锌14.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铁锈就是三氧化二铁B . 铁跟稀硫酸反应时,铁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气C . 铁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而生成硫酸铁D . 在干燥的条件下,铁很难跟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二、填空与简答题 (共3题;共17分)15. (7分) (2017·眉山) 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1)下图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①D中的x=________,C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②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序号).③A和B两种粒子的________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2)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其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所示.①己知丁是一种单质,则丁是________(写化学式).②根据图示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有________.A.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组过程B.该反应是置换反应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4:15D.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为1:1.16. (5分) (2017九下·江阴期中) 二氧化氯(ClO2)可用于自来水消毒.以粗盐为原料生产ClO2的工艺主要包括:①粗盐精制;②电解微酸性NaCl溶液;③ClO2的制取.工艺流程如图,其中反应Ⅲ制取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1)试剂X是________(填化学式);(2)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3)加入适量HCl除为了满足电解时的微酸性外,还能除去溶液中的杂质离子,请写出其中所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4)为提高经济效益,生产过程中除将H2和Cl2制成HCl充分利用外,还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17. (5分) (2017九上·沧州期末) 化学和生产、生活紧密相关,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家庭生活中一种节水做法是________(2)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填字母).A . 铂金饰品B . 铁锅C . 铝导线(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4)小明家新装修的房间中放有几包活性炭,其目的是:________.三、实验与探究题 (共2题;共14分)18. (5分)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沉淀、产生气体等.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1)第一组同学把一只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1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________.(2)第二组同学也得到了启发,也设计了如图1、2、3、4、5、6、7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他们各自会看到了不同的现象.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 ,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________.(3)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甲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你认为可以说明问题吗?你会看到________的现象.乙同学没有滴加稀盐酸,他加了另一种物质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乙同学加的物质是________.他们看到的现象虽然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19. (9分)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将洁净的铁钉投入到氯化铜溶液中,发现铁钉表面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气泡产生,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1)【提出猜想】从物质的组成元素角度分析,研究小组的同学猜想产生的气体可能是HCl、Cl2 .甲同学猜想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氧气,假如产生的气体是O2 ,则检验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乙同学猜想生成的气体还可能是________(填化学式).(2)【查阅资料】25℃时: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是500,极易溶于水;Cl2在水中的溶解度约是2,能溶于水,它能与NaOH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丙同学根据查阅到的资料推理得出产生的气体不可能是上述猜想中的________(3)【验证猜想】丁同学认为可用实验来证明产生的气体是Cl2 ,方法是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进行检验.Cl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2NaOH=NaCl+NaClO+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生成物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4)【设计方案】研究小组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如果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和氢气,则装置C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是________.现在产生的气体经研究小组同学的安全确认后,同学们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干燥的气体从a处通入,过一会儿点燃C处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通气,再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无增减.由此可知:铁钉与氯化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与乙同学的猜想是相同的.上述含CuO的铜网变为光亮的红色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5)【实验反思】装置B中浓H2SO4起干燥作用,通常可用来干燥________气体(要求写出两种气体).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氯化铜溶液的呈________(选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四、计算题 (共1题;共5分)20. (5分)(2016·钦州模拟) 20℃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置于三个烧杯中,再分别向其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相应固体溶质,将温度升高到40℃,固体的溶解情况如图1所示,图2为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仔细阅读两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a>c时,温度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烧杯甲里是________物质的溶液,烧杯乙里是________物质的溶液.(3)若要从含有少量b的a溶液中提纯a,可用的方法是________.(4)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0g;20℃时,50g水中加入30g物质a,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4题;共28分)答案:1-1、考点:解析:答案:2-1、考点:解析:答案:3-1、考点:解析:答案:4-1、考点:解析:答案:5-1、考点:解析:答案:6-1、考点:解析:答案:7-1、考点:解析:答案:8-1、考点:解析:答案:9-1、考点:解析:答案:10-1、考点:解析:答案:11-1、考点:解析:答案:12-1、考点:解析:答案:13-1、考点:解析:答案:14-1、考点:解析:二、填空与简答题 (共3题;共17分)答案:15-1、答案:15-2、考点:解析:答案:16-1、答案:16-2、答案:16-3、答案:16-4、考点:解析:答案:17-1、答案:17-2、答案:17-3、答案:17-4、考点:解析:三、实验与探究题 (共2题;共14分)答案:18-1、答案:18-2、答案:18-3、考点:解析:答案:19-1、答案:19-2、答案:19-3、答案:19-4、答案:19-5、考点:解析:四、计算题 (共1题;共5分)答案:20-1、答案:20-2、答案:20-3、答案:20-4、考点:解析:。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考试说明Ⅰ.范围与能力化学学科考试范围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必考内容涵盖必修模块“化学1”和“化学2”的内容。
选考内容涵盖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和“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考生从2个选考模块中任意选考1个模块的内容。
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理解、掌握与运用。
试题力求做到难易适当、题量适度,让坚持正常学习的学生,一般都能达到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
Ⅱ.试卷结构一、考试时间和分数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二、题型及分数分配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1.选择题共15道小题,均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非选择题由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
必考2—3个题,共25分;选考题15分。
2.考生从2个选考模块中任意选做1个模块,但不得跨模块选做。
3.试卷中试题易中难比例为7:2:1。
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
必考题在前,选考题在后。
Ⅲ.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结合辽宁省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生水平考试化学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如下:化学1主题1 认识化学科学内容标准考试要求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2.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2.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3.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5.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3.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6.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毕业中考化学科样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S-32 Cl-35.5 Ba-137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本题共1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大米酿酒B.铁制品锈蚀C.浓盐酸挥发D.蜡烛燃烧2.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食盐B.植物油C.面粉D.泥土3.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大理石B.五氧化二磷C.加碘食盐D.食醋4.下列元素中,人体摄入量过低会引起贫血的是()A. CaB. ZnC. NaD. Fe5.使用含磷洗涤剂(含有Na5P3O10)会引起水域含磷量升高,造成环境污染。
Na5P3O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 A.‒3 B.+2 C.+3 D.+56.运用防灾、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做法不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B.发现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C.眼睛里溅入药液,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D.遭遇火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7.“五月粽香飘万家”,能闻到粽香的原因是()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分子间有间隔8.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苹果汁2.9~3.3B.葡萄汁3.5~4.5C.牛奶6.3~6.6D.鸡蛋清7.6~8.09.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石灰石B.硝酸铵C.烧碱D.食盐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11.对以下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错误的是()A.①②属于同一种元素B.①得到电子可形成③C.①④的化学性质相似D.②③表示不同种离子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一会儿取出,溶液的质量增加B.氢氧化钠的俗名:火碱、烧碱、纯碱C.测定某溶液的pH时,要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D.可选用紫色石蕊试液或铁粉为试剂,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14.向AgNO3、Cu(NO3)2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过滤。
岳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模拟预测卷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列除杂所用试剂和主要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主要实验操作A CO2(HCl)NaOH溶液洗气B NaCl固体(Na2CO3)稀盐酸溶解、加试剂,蒸发结晶C CaO(CaCO3)H2O过滤D KNO3溶溶液(KOH)MgSO4加入适量试剂,过滤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B、Na2CO3能与适量稀盐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又不引入了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C、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D、硫酸镁能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但会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故选B。
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
在Ⅰ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Ⅱ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Ⅱ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
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Ⅰ和Ⅱ中应加入的试剂是()A B C DⅠCaCO3、稀HCl Na2CO3、稀H2SO4Zn、稀H2SO4Cu、稀H2SO4ⅡKNO3NaCl BaCl2Ba(OH)2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I中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弹簧夹后Ⅰ中气体增多压强变大,将稀盐酸压入Ⅱ中,但是盐酸和硝酸钾不反应,看不到溶液变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故A错误;B、I中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止水夹后,被压入的稀硫酸和氯化钠不反应,看不到溶液变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故B错误;C、I中锌粒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止水夹后,被压入的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会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能看到溶液变浑浊,符合实验现象,故C正确;D、铜和硫酸不反应,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不会看到气泡,现象不符,故D错误.故选C3.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B.A是有机物,C、D是无机物C.点燃前要先检验A的纯度,防止爆炸D.此反应中A和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1:1【答案】D【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A的分子为由1个C原子和4个H原子构成的CH4分子,反应物B的分子为由2个O原子构成的O2分子;生成物C的分子为2个O原子和1个C原子构成的CO2分子,物质D的分子为由1个O原子和2个H原子构成的H2O分子;则示意图所表示的反应为CH4在O2中燃烧生成C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岳阳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对应位置。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其中一种变化与其余三种变化类型不同..的是A.酒精挥发B.铁棒磨成针C.食品腐烂D.花香四溢2.为了确保食品安全,下列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合理的是A.用大量的亚硝酸钠腌制食品B.用碳酸氢钠焙制糕点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D.用“塑化剂”制饮料3.交警在查“酒驾”时,先请司机打开车窗,若闻到酒精气味,则要求司机必须接受酒精含量的测试。
交警能闻到酒精气味是因为酒精A.分子间有间隙B.分子很小C.分子在持续运动D.分子可分4.下列实验操作准确的是A.闻气味B.熄灭酒精灯C.液体读数D.过滤5.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后,有很多居民误认为吃碘盐能够完全预防核辐射,从而在部分地区引发了不科学的抢盐风波。
碘盐一般是含碘酸钾(KIO3)的食盐,在碘酸钾中碘(I)的化合价为A.-1 B.+1 C.+5 D.+75.下列对意外事故处理的方法错误..的是A.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B.硫酸不小心洒在实验台上,应立即用烧碱溶液冲洗C.有腐蚀性的药液溅入眼睛内,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D.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锅盖盖灭6.下列关于“化学与生活”的理解不.准确..的是A.在食品加工中,加入大量的食品添加剂,使食品既保鲜又美观B.食用铁强化酱油,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C.抵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有利于长沙市创建文明城市D.回收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岳阳市“两型”社会的建设7.下列物质在空气中露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氧化钙B.氢氧化钠C.浓硫酸D.氯化钠8.“家庭小实验”是利用家庭生活中常用的物质,实行化学实验探究的活动。
下列实验不.能.用“家庭小实验”完成的是A.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B.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酒精和水C.检验自来水是否为硬水D.探究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是否生锈9.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A.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B.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C.钠离子的电子数多于钠原子的电子数D.一定温度下,在A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固体A,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依据的性质不符合...的是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氧气能供给呼吸B.一氧化碳用于冶金工业——一氧化碳难溶于水C.石墨常用作电极——石墨具有导电性D.炭黑常用来制作碳素墨水——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11.下列肥料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硫酸钾〔K2SO4〕B.磷酸二氢钙〔Ca(H2PO4)2〕C.尿素〔CO(NH2)2〕D.硝酸钾〔KNO3〕12.下列相关金属的说法准确的是A.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B.铜能置换出酸中的氢C.钢是纯净物D.银能把铁从氯化亚铁溶液中置换出来1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准确的是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无味气体C.向盐酸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14.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①X+碱→盐+H2O ②X+金属氧化物→盐+H2OA.Fe2O3B.CO C.Ca(OH)2 D.HCl五、(本大题共4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20分)40.用化学符号填空:⑴一个铝原子;⑵二个二氧化硫分子。
岳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化学温馨提示:1. 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4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量60分钟。
2.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答题区域内。
3. 考试结束,考生不得将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带出考场。
4.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Cl-35.5 Fe-56 Cu-64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1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24.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汽油挥发B. 酒精燃烧C. 胆矾研碎D. 干冰升华25.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SiB. AlC. OD. Fe2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27. 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28. 汩罗长乐甜酒,香醇扑鼻。
我们能闻到甜酒香的原因是( )A.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 分子间有间隔D. 分子在不断运动29.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30. 市售的加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在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A. +5B. +1C. -1D. +731.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B. 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用硫代替红磷C. 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21%D.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32. 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可能诱发皮肤病和癌症。
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第32题图A. 硒属于金属元素B. 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gC. 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D. 硒原子的核外有6个电子33. 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 )34.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岳阳市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化学温馨提示:1.本试卷共五大题,分3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量90分钟;2.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合答题卡,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答题区域内;3.考试结束,考生不得将试题卷、答题卡及草稿纸带出考场。
4.可能要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O:16 Na:23 C1:35.5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本题有2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衣服晾干B.米饭变馊C.玻璃破碎D.甘蔗榨计2.空气成分中能支持燃烧且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3.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4.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不一致...的是A.烧碱——NaOHB.小苏打——NaHCO3C.干冰——H2OD.生石灰——CaO5.下列物质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NH4H2PO4B.NH4ClC. K2SO4D. CO(NH2)26.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A.+2B.+4C.+1D.-27.“生态君山,荷香天下”。
荷花盛开,芳香四溢,这一现象说明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总是在不停运动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8.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A. HgO═══Hg+O2↑B.2Fe+6HCl = 2FeCl3+H2↑C . 2H2O═══2H2↑+O2↑ D. C2H5OH+3O2点燃═══2CO2+3H2O9.卫生都明确规定,自2011年5月1日起,“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香烟烟气中含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尼古丁等。
下列关于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的说法错误的是A.属于有机化台物B.由碳、氢、氮3种元索组成C.每个尼古丁分子中有26个原子D.尼古丁分子中含有氮气分子10.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11.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五创提质”活动中,岳阳市民积极献计献策。
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综合测试 化学参考答案15.(4分)(1) KNO 3 (2) N2 (3) Hg (4) CuSO 416.(5分)(1) A 、B (2) A 、C (3) 氩 817.(6分) (1) 属于 (2) 硬水 (3) C(4) ① 20 ② 乙 ③ B18.(7分)(1) Na 2CO 3 (2) 氧化钙 (3)(4 ) ① CO 2+Ca (OH )2=CaCO 3↓+H 2O ② NaCl 、CaCl 219. (3分) (1) 维生素 (2) Ca 2+ 骨质疏松三、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320.(5分)(1) CuO Fe (2) ③ 21.(8分)(1) 物理(2) 4NH 3+5O 2= 4NO+6H 2O (注明反应条件)(3) 3 (4) A 、 C 2NH4NO 3+Ca(OH)2=Ca(NO3)2+2NH 3↑+2H 2O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1分)22.(14分) (1) 酒精灯 烧杯(2) A 略 a(3) 略 a 澄清石灰水(4)① D 引流 , ②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CaCl 223.(7分)(2) H 2SO 4 (3)②[实验验证] 红 [总结反思] 滴入酚酞后,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溶液中不含H 2SO 4[知识拓展] (1) 不能 (2) NaOH 2Al+2NaoH+2H 2O =2 Na AlO 2+3H2↑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3分)24. (3分)(1) 4 , 70 (2) 46825.(1)X= 240 ; Y= 0.6 。
(2)56%(3)12.3%分析(1)10g:30g=80g:X,解得X=240g;10g:30g=0.2g:Y,解得Y=0.6g.(2)设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x.Fe+H2SO4=FeSO4+H2↑56 230g×x 0.6g=,x=56%(3)设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y.Fe+H2SO4=FeSO4+H2↑56 9830g×56% 240g×y=,y≈12.3%答:(1)X=240g,Y=0.6g;(2)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56%;(3)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2.3%.。
化学一、课程理念、教育教学原则党的十八大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刻揭示新时期学校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指明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课程作为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了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
因此,学校在实施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时,应建立新型的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准确把握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充分发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在培育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从而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在教学中要坚持如下几个原则:(一)德育为先。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深刻领悟“立德树人”的思想精髓,充分挖掘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德育内涵并在化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机渗透,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以人为本。
落实学生主体性原则,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启蒙阶段化学的学习需求,创新课堂教学文化,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落实“以学定教”原则,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注重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全面发展。
设置满足学生基础学力与必备品格发展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开展多样化的化学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科学素养。
(四)能力为重。
结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要求及教学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用化学语言表达;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际问题,并在知识的形成、应用中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实践育人。
高度重视化学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积极开展参观访问、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等化学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化学的学习价值,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
2016年岳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 l—35.5 C—12 Ca —40 Na—23(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铁生锈B. 把石蕊放入水中,水变成了紫色C. 因电压过高,灯泡烧坏D. 分离液态空气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CO2B.H2O2C.空气D.SO23.下列操作中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 )①静置②过滤③煮沸④蒸馏A.③B.②③C.③④D.②④4.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称取氯化钠固体B.检验装置气密性C.存储氢气D.点燃酒精灯5.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
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B.化合物中,元素正化合价数值等于负化合价数值C.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所得溶液的体积等于100mLD.50g水和50g酒精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等于100g6. 亚硝酸钠是一种食品添加剂,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食品中允许添加限量为70mg/Kg,不可超量、超范围使用。
亚硝酸钠(Na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 B. +3 C.+4 D.+57.科学饮食是健康的保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维生素和无机盐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2)豆腐是富含蛋白质的食品(3)锌、硒等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应大量服用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4)骨头汤中含有钙元素,青少年应经常食用以防患佝偻病(5)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在食盐中添加大量的碘元素A.(1)(2)(4)B.(2)(4)(5)C.(1)(3)(4)D.(1)(2)(4)(5)8.下列各组混合物遇到明火时,不可能发生爆炸的一组是()A.氢气和空气B.天然气和空气C.二氧化碳和空气D.液化石油气和空气9.金属钛(Ti)是重要的航空航天材料。
岳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模拟预测卷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的值为 44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W 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 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 1:3【答案】D【解析】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所以反应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4g+5g+8g+23g-32g-16g=52g,故A错误;反应物的质量减少,生成物的质量增加;所以水、二氧化碳是生成物,氧气和W是反应物。
由一中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水、二氧化碳是都是化合物,所以不是置换反应,故B错误;此反应的表达式可表示为W+O2→CO2+H2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由反应表达式可以看出W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则要通过生成物中的氧元素与反应的氧气质量进行比较,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7g×(16÷18×100%)=2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44g×(32÷44×100%)=32g,两者的质量和为56g,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64g﹣16g=48g,所以可判断W中含有氧元素,故C错误;由C的分析可知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44g﹣32g)/12:(27g﹣24g)/1=1:3,故正确,故选D。
点睛:此类题的方法是根据化学式计算碳、氢、氧元素的质量,和反应反应前氧元素的质量或可燃物的质量比较,来判断可燃物的组成元素2.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转化a一定是化学变化B.转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C.转化b中一定有元素的存在形态发生改变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c【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转化a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比如过滤可以将固体物质和溶于水中的物质分开。
2016年岳阳市化学毕业会考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O:16, Cl:35.5Fe :56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42分)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蔬菜腐烂B.面包发霉C.灯泡通电后发亮D.菜刀生锈2、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3、对以下实验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C.分别点燃一小块棉纤维和羊毛纤维,都产生了烧焦羽毛的气味D.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4.吸入人体内的O2有2%转化为“夺命杀手”的活性氧。
我国科学家尝试用硒化合物(Na2SeO3)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该化合物中Se的化合价是()A. +2B.+3C.+4D.+15、某同学有关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有如下理解,其中错误的是()A.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B.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C.2MgO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CO2中的“2”表示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某种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和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一定是稀盐酸B.可用适量的硝酸钡溶液,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碳酸钠,得到纯净的氯化钠C.要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碳,粉可采用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混合物的方法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7、市场上有很多“加碘食盐”,“加铁酱油”,这里的“碘”,“铁”是指()A.原子B.元素C.离子D. 分子8、下列突发事故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A.有人不慎跌入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深洞中,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立即下洞救人B.厨房中的煤气大量泄露时,立即关闭气阀,不能打开抽油烟机排气C.眼睛里不小心溅进氢氧化钠溶液,立即滴入稀盐酸来中和D.图书档案起火,用大量水浇灭9.能在水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H4+、Na+、C1-、SO42-B.H+、Na+、NO3-、CO32-C.K+、Ba2+、OH-、SO42- D.K+、Ag+、NO3-、C1-10、绿色能源不会产生或残留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下列能源中不能称为绿色能源的是()A.铅蓄电池B.氢能C.风能D.太阳能1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物质M N Q P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2、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13、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B.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C.在t2℃,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同D.要从B溶液中得到B,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其结晶14.盐酸和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溶液pH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B.x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C.y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D.y点和z点时,溶液均呈现无色二.填空(每空2分,共34分)16、用化学用语填空(1)2个氢氧根离子 (2)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氧化镁中镁的化合价 。
岳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模拟预测卷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属于氧化物,不完全正确,错误;B、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因为氮气和氧气都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都能使木条熄灭,不完全正确,错误;C、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含氧的化合物是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错误;D、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去油污,石墨优良的导电性可作电极,完全正确。
故选D。
2.将CO通入盛有12.0g的Fe2O3的试管内,加热至固体完全变黑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试管冷却,并同时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溶液质量增重6.6g。
Fe2O3还原过程中转化过程:Fe2O3→Fe3O4 →FeO→Fe。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为混合物B.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10.8gC.实验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为4.2gD.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15g【答案】B【解析】【分析】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6g ,生成的二氧化碳分子中,有一个氧原子来自于氧化铁。
6.6g 二氧化碳中来自氧化铁的氧元素的质量为166.6g 100%=2.4g 44⨯⨯,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12g-2.4g=9.6g ;如果试管中残留固体全部是FeO ,设FeO 的质量为x232ΔFe O +CO 2FeO +CO 16014412g x 16012g =144x x=10.8g设12gFe 2O 3完全反应生成Fe 的质量为y232ΔFe O +3CO 2Fe +3CO 16011212g y16012g =112y y=8.4g试管中残留固体中含FeO 的质量为()169.6g-8.4g 100%=5.4g 72⎛⎫÷⨯⎪⎝⎭设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z22Fe+2HCl =FeCl +H 5629.6g-5.4gz↑56 4.2g =2z z=0.15g【详解】A .反应后的黑色固体质量是9.6g ,9.6g >8.4g ,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为混合物,故A 正确;B .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9.6g ,故B 错误;C .实验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O 的质量为:6.6g-2.4g=4.2g ,故C 正确;D .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15g ,故D 正确。
化学
一、考试说明
(一)命题依据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2017年版)·化学》。
(二)考试适用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下册。
(三)考试方式
闭卷笔试。
考试时量为6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与物理学科合堂考试,总时量120分钟。
(四)试卷结构
1.难度结构: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比例为7:1.5:1.5,整卷难度值为0.75左右。
2.内容结构:全卷知识覆盖面达80%以上。
其中化学基本实验与科学探究约25%、身边的物质约25%、物质构成的奥秘约20%、物质的化学变化约20%、化学与社会发展约10% 。
3.题型结构:选择题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填空与简答题32分;实验与探究题16分;计算题7分。
在上述适当题型中设置一定分值的开放性试题。
(五)考试内容与要求
含低层次的要求。
第二部分样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S-32 Cl-35.5 Ba-137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本题共1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大米酿酒
B.铁制品锈蚀
C.浓盐酸挥发
D.蜡烛燃烧
2.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食盐
B.植物油
C.面粉
D.泥土
3.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大理石
B.五氧化二磷
C.加碘食盐
D.食醋
4.下列元素中,人体摄入量过低会引起贫血的是
A. Ca
B. Zn
C. Na
D. Fe
5.使用含磷洗涤剂(含有Na5P3O10)会引起水域含磷量升高,造成环境污染。
Na5P3O10中磷元素的化合
价是
A.‒3
B.+2
C.+3
D.+5
6.运用防灾、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做法不正确
...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B.发现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C.眼睛里溅入药液,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
D.遭遇火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7.“五月粽香飘万家”,能闻到粽香的原因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
8.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苹果汁2.9~3.3
B.葡萄汁3.5~4.5
C.牛奶6.3~6.6
D.鸡蛋清7.6~8.0
9.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石灰石
B.硝酸铵
C.烧碱
D.食盐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加热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称量NaOH固体
11.对以下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错误的是
A.①②属于同一种元素
B.①得到电子可形成③
C.①④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②③表示不同种离子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一会儿取出,溶液的质量增加
B.氢氧化钠的俗名:火碱、烧碱、纯碱
C.测定某溶液的pH时,要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
D.可选用紫色石蕊试液或铁粉为试剂,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14.向AgNO3、Cu(NO3)2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过滤。
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滤纸上一定有Ag和Cu
B.滤纸上一定有Ag,可能有Cu、Mg
C.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Mg(NO3)2
D.滤液中可能有Cu(NO3)2,滤纸上可能有Ag
15.下列4个图像中,能正确反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片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5道小题,共32分)
16.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填空:
(1)银离子;
(2)3个二氧化氮分子。
17.现有五种物质:①熟石灰②浓硫酸③稀硫酸④活性炭⑤石墨,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序
号填空:
(1)实验室常用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的是;
(2)常用于冰箱除异味的是;
(3)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18.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
从水中沉降出来;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某学校食堂的早餐提供:鸡蛋、小米粥、鲜肉包、馒头及面条。
请你从均衡营养的角度建议
食堂增加含的食物(填字母)。
A.蛋白质
B.油脂
C.糖类
D.维生素
(3)图中所标示的各部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
料的是(填序号)。
(4)甲醇(CH3OH)有毒,误饮可使眼睛失明,甚至死亡。
最新研究证明,用氨气(NH3)处理含有甲
醇的工业废水,可使其转变成无毒的物质。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CH3OH + 12O2+ 6NH3
3X+ 5CO2 + 19H2O,则X的化学式为。
l9. A、B、C三种晶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请回答:
(1)P点表示的意义为。
(2)t2℃时,将15g 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
质量为。
(3)将t3℃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3℃,所剩溶液中含溶剂最多的
是。
20.己知A、B、C、D、甲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甲为参与大气循环的物质。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省略):
(1)若A、B的组成元素相同,则甲为
(填化学式)。
(2)若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则甲为
(填化学式),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道小题,共16分)
21.(8分)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D装置用于测定水的组成,实验现象如图,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择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红磷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除了燃烧产物为固体外,
还因为。
22.实验桌上现有包白色粉末,可能是氢氧化钠、硫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铜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
现将其放入一干净的烧杯M中,加入足量的水后,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为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讨论猜想】经过分析,针对白色粉末的组成,大家提出如下猜想:
小红:氢氧化钠、硫酸钠;小华:氢氧化钠、碳酸钠;
小明:碳酸钠、硫酸钠;小亮: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钠。
【实验探究】四位同学共同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完毕后,同学们将试管A、B中的物质倒在同一烧杯中,然后过滤,滤液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有。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道小题,共7分)
23.(2分)家中常备的“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试计算:
(1)次氯酸钠中钠、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24.(5分)为测定某BaC1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104g该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将
3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分三次加入,每次充分反应后过滤、称量(实验中物质的质量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BaCl2 + H2SO4 == BaSO4
(1)该实验过程中产生沉淀的总质量为g。
(2)该B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