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7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物理化学Ⅰ》科目大纲(科目代码:622)学院名称(盖章):化学化工学院学院负责人(签字):编制时间:2014年8月20日《物理化学Ⅰ》科目大纲(科目代码:622)一、考核要求物理化学主要内容包括气体、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化学与胶体化学等。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
二、考核目标物理化学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扎实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
三、考核内容第一章气体§1.1 气体分子运动论§1.2 摩尔气体常数§1.3 理想气体的状态图§1.4 气体运动的速率分布§1.5 气体平动能分布§1.6 气体分子在重力场中的分布§1.7 分子的碰撞频率与平均自由程§1.8 实际气体§1.9 气液间的转变§1.10 压缩分子图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混合气体的性质(组成的表示、分压定律、分容定律)。
了解分子碰撞频率、平均自由程和实际气体概念,特别要了解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范德华方程)以及实际气体的液化、临界性质、应状态原理与压缩因子图等。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2.1 热力学概论§2.2 热平衡与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的概念§2.3 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2.4 热力学第一定律§2.5 准静态过程和和可逆过程§2.6 焓§2.7 热容§2.8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2.9 Carnot循环§2.10 实际气体§2.11 热化学§2.12 赫斯定律§2.13 几种热效应§2.14 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2.15 绝热反应-非等温反应§216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微观说明明确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功和热正负号的取号惯例。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物理化学(甲)》大纲本《物理化学》(甲)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物理化学》是大学本科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
它是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入手探求化学变化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
物理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化学与胶体化学等。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一)气体1、气体分子动理论2、摩尔气体常数3、理想气体状态图4、分子运动的速率分布5、分子平动能的分布6、气体分子在重力场中的分布7、分子的碰撞频率与平均自由程8、实际气体9、气液间的转变—实际气体的等温线和液化过程10、压缩因子图—实际气体的有关计算(二)热力学第一定律1、热力学概论2、热平衡和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的概念3、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4、热力学第一定律5、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6、焓7、热容8、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9、Carnot循环10、Joule-Thomson效应-实际气体的∆U和∆H11、热化学12、赫斯定律13、几种热效应14、反应焓变和温度的关系— Kirchhoff定律15、绝热反应—非等温反应(三)热力学第二定律1、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不可逆性2、热力学第二定律3、Carnot定理4、熵的概念5、Clausius不等式与熵增加原理6、热力学基本方程与T-S图7、熵变的计算8、熵和能量退降9、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和熵统计意义10、Helmholtz自由能和Gibbs自由能11、变化的方向和平衡条件12、 G的计算示例13、几个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14、热力学第三定律与规定熵(四)多组分体系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1、多组分系统的组成表示法2、偏摩尔量3、化学势4、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化学势5、稀溶液中的两个经验定律6、理想液态混合物7、理想稀溶液中任一组分的化学势8、稀溶液的依数性9、活度与活度因子10、分配定律—溶质在两互不相溶液相中的分配(五)相平衡1、多相体系平衡的一般条件2、相律3、单组分体系的相平衡4、二组分体系的相图及其应用5、三组分体系的相图及其应用(六)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和化学反应的亲和势2、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与等温方程式3、平衡常数的表示式4、复相化学平衡5、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6、温度、压力及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7、同时化学平衡8、反应的耦合9、近似计算(七)统计热力学基础1、概论2、玻兹曼统计3、配分函数4、各配分函数的求法及其对热力学函数的贡献5、分子的全配分函数6、用配分函数计算θm r G ∆和反应的平衡常数(八)电解质溶液1、电化学的基本概念与电解定律2、离子的电迁移和迁移数3、电解质溶液的电导4、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因子5、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简介(九)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1、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2、电动势的测定3、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及电动势的取号4、可逆电池的热力学5、电动势产生的机理6、电极电势和电池的电动势7、电动势测定的应用(十)电解与极化作用1、分解电压2、极化作用3、电解时电极上的竞争反应4、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防腐与金属的钝化5、化学电源(十一)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1、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法和速率方程2、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3、几种典型的复杂反应4、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5、链反应6、碰撞理论7、过渡态理论8、单分子反应理论9、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10、光化学反应11、催化反应动力学(十二)表面物理化学1、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和表面张力2、弯曲表面下的附加压力和蒸气压3、溶液的表面吸附4、液-液界面的性质5、L-B膜及生物膜6、液-固界面现象7、表面活性剂及其作用8、固体表面的吸附9、气-固相表面催化反应(十三)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1、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性2、溶胶的制备和净化3、溶胶的动力性质4、溶胶的光学性质5、溶胶的电学性质6、双电层理论和ξ电位7、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8、乳状液9、凝胶10、大分子溶液11、Donnan平衡和聚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二、考试要求(一)气体了解气体分子运动公式的推导过程,建立微观的运动模型。
《物理化学》课程考试大纲(三年制专科. 试行)课程编号:0322208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化学教育开设学期:第5、6学期考试方式:闭卷笔试一总要求学生应按本大纲的要求,了解或理解物理化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与基本理论;学会、掌握或熟练掌握上述各部分的基本方法。
尤其是应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结构及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进行一定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大纲对内容的要求由低到高,对概念和理论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对方法和运用分为“会”、“掌握”、和“熟练掌握”三个层次。
二教材与参考书目1.教材:《物理化学》印永嘉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年第三版2.参考书目:《物理化学》上海师范大学等五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年第三版三课程的内容和考核目标(一) 热力学第一定律1.考核知识点(1)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2)热力学第一定律(3)体积功、热、内能和焓(4)热容、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5)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6)热化学等2. 考核要求(1)掌握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能了解状态函数的特点等。
(2)明确内能(U)和焓(H)都是状态函数。
热(Q)和功(W)都是与过程相联系的物理量。
(3)掌握可逆过程的特点(4)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
并能较熟练地掌握理想气体在等温、等压、等容及绝热过程中的⊿U、⊿H、Q及W 的计算。
(5)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盖斯定律的关系,熟悉盖斯定律的应用,熟练掌握和运用生成热、燃烧热的数据计算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方法等。
(二) 热力学第二定律1. 考核知识点(1)自发过程的特征、卡诺循环与卡诺原理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经典表述(2)亥姆霍兹自由能(A)和吉布斯自由能(G)、过程的热温商与熵函数(3)过程方向与限度的判据(4)熵的统计意义(5)熵变的计算与熵判据的应用(6)热力学第三定律(7)等温过程的⊿G的计算与应用(8)热力学关系式2. 考核要求(1)了解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
中科大物理化学621考试范围中科大物理化学621课程的考试范围通常涵盖以下内容:
1. 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化学键、化学反应动力学、热力学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化学平衡,包括化学平衡的原理、平衡常数、酸碱平衡、溶解度平衡等相关知识。
3. 化学热力学,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熵、自由能等内容。
4. 化学动力学,包括反应速率、反应机理、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等内容。
5. 电化学,包括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平衡、电化学动力学等相关知识。
6. 结构化学,包括分子结构、晶体结构、配位化学等内容。
7. 材料化学,包括材料的结构与性质、材料合成与应用等相关知识。
考试范围还可能涵盖课程中涉及的实验内容,例如实验原理、操作方法、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在复习和准备考试时,建议你结合课程教材、讲义、习题集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强调的重点进行复习,重点关注课程大纲中列出的重要知识点,并多做相关的练习题和试卷,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祝你考试顺利!。
《物理化学》课程考试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考试目的本课程为专业根底课。
本课程是学习物理化学的根本原理,掌握化学反响平衡规律和速率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必需的物理化学根本原理,并能用以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为学习药学专业课程打下根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课程做好理论打算,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尊重事物的科学态度,进一步深化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初步具有探究事物本质的勇气和精神。
二、考试的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热力学第肯定律考试内容:系统与环境、系统的性质、热力学平衡态, 掌握状态函数法和状态方程、过程和途径、热和功等根本概念、热力学第肯定律, 最大体积功等一些重要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热力学第肯定律,盖斯定律、生成焓,燃烧焓,了解键焓估算的反响热、离子摩尔生成焓、溶化热和稀释热,掌握基希霍夫公式考试要求;1. 理解系统与环境、系统的性质、热力学平衡态, 掌握状态函数法和状态方程、过程和途径、热和功;2. 掌握热力学第肯定律、热力学能、热力学第肯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掌握热力学第肯定律在理想气体中的应用, 了解热力学第肯定律在实际气体中的应用;3. 理解盖斯定律、生成焓,燃烧焓,了解键焓估算的反响热、离子摩尔生成焓、溶化热和稀释热,掌握基希霍夫公式;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考试内容: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熵变的计算;亥姆霍兹能、吉布斯能考试要求:1、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
2、掌握环境和系统的熵变的计算。
3、掌握热力学第肯定律和第二定律的联合公式; 掌握亥姆霍兹能、吉布斯能能;理解自发过程的方向和限度4、掌握理想气体的简单状态,相变化和化学变化的ΔG的计算。
第三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考试内容:偏摩尔量、化学势;稀溶液中的两个经验定律、气体组分中各组分的化学势、液态混合物,稀溶液,真实溶液中组分的化学势考试要求:1. 识记偏摩尔量的物理, 了解偏摩尔量的集合公式和吉布斯-杜亥姆方程2. 理解化学式;3. 了解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的微观解释,掌握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4. 气体组分中各组分的化学势;5、了解液态混合物,稀溶液,真实溶液中组分的化学势;第四章化学平衡考试内容:化学反响等温式和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测定和反响限度的计算、标准反响吉布斯能的变化及化合物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能;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考试要求:1. 掌握化学反响等温式和平衡常数;2. 掌握平衡常数的测定和反响限度的计算;3. 掌握标准反响吉布斯能的变化及化合物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能;4. 了解反响吉布斯能随温度的变化和范特霍夫方程;第五章相平衡考试内容:相律;单组分系统;单组分系统考试要求;1. 了解相律的推导,理解相、自由度、组分数、物种数、相平衡的概念,掌握相律及其应用;2. 掌握单组分的相图和克劳修斯-克拉伯龙方程;3. 掌握理想的完全互溶双液系, 掌握杠杆规则, 理解非理想的完全互溶双液系;了解蒸馏和精馏第六章电化学考试内容:电化学的根本概念、电解质溶液电导的测定及应用、电池电动势与电极电势;电池中各物质活度对电池电动势的影响;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测定及其应用。
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目名称:物理化学一、考试总体要求《物理化学》是大学本科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也是材料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
它是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入手,探求化学变化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
物理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胶体与界面和多相平衡等。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一)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熟练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过程;了解状态函数的特点及应用;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和实际气体的应用;掌握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了解绝热反应过程。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应用了解自发变化的共同特征,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增加原理;熟练掌握热力学函数Q、W、ΔU、ΔH、ΔS、ΔG、ΔA的计算;掌握化学变化的方向和平衡条件判据;了解几个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与规定熵。
(三)溶液了解偏摩尔量与化学势的概念及物理意义;掌握稀溶液中的两个经验定律的应用;了解混合气体、液体混合物、稀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的表示方法;掌握稀溶液依数性的内容及应用;了解非理想溶液的相关计算及应用;了解分配定律的基本原理。
(四)相平衡了解多相体系平衡的一般条件。
掌握相律、杠杆规则和克拉贝龙方程的应用。
掌握单组分、二组分体系的相图及其应用。
掌握典型相图的绘制与分析方法。
(五)化学平衡了解化学平衡的条件和反应的亲和势;了解平衡常数与化学方程式的关系;掌握复相化学平衡,及标准平衡常数和经验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掌握温度、压力及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六)电解质溶液了解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法拉第定律;了解离子的电迁移和迁移数;掌握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掌握强电解质溶液理论及其应用。
(七)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了解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的概念;了解电动势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掌握可逆电池、电极的书写方法;了解电动势产生的机理;掌握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的计算;掌握浓差电池和液体接界电势的计算公式。
科目代码:622科目名称:有机化学(理学院)
复习大纲:
1.烷烃
烷烃的构象;烷烃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异构化反应,裂化反应,取代反应;甲烷氯代反应历程。
2.脂环烃
脂环烃的定义与命名;脂环烃的性质:环烷烃的性质(取代反应、
开环反应、氧化反应);环烯烃和环二烯烃反应(环烯烃加成、环烯烃的氧化反应、共轭二烯烃双烯合成反应);环烷烃环张力和稳定性;环烷烃的结构(环丙烷的结构、环丁烷的结构、环戊烷的结构、环己
烷的结构)。
3.烯烃
烯烃的构造异构与命名;烯烃的结构:乙烯的结构;E-Z标记法和次序规则;烯烃的实验室制法;烯烃的化学性质:催化加氢亲电加成
反应(HX、H2SO4、H2O、X2、HOBr或HOCl);自由基加成(HBr过氧
化物效应);硼氢化反应、氧化反应、臭氧化反应、聚合反应、 -氢
的反应。
4.炔烃和二烯烃
炔烃的异构与命名;炔烃的结构;炔烃的化学性质:三键上氢原子的
活泼性,加成反应(催化加氢、亲电加成、亲核加成、氧化反应聚合
反应);共扼二烯烃的结构和共轭效应;共轭效应;共轭二烯烃的性质;1,2-加成和1,4-加成;双烯合成----狄尔斯-阿尔德反应。
物理化学复习提纲一、热力学基础1、热力学第一定律理解能量守恒原理,明确内能、功和热的概念。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及其应用,能够计算恒容、恒压等过程中的热力学量。
2、热力学第二定律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即克劳修斯表述和开尔文表述。
掌握熵的概念和熵增原理,能够计算简单过程的熵变。
3、热力学第三定律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内容,知道绝对零度时熵的规定。
4、热力学基本方程熟悉热力学基本方程的表达式,以及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应用。
5、吉布斯函数和亥姆霍兹函数掌握吉布斯函数和亥姆霍兹函数的定义、物理意义和判据。
能够运用这两个函数进行过程自发性的判断和热力学量的计算。
二、多组分系统热力学1、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理解偏摩尔量的概念和定义,掌握化学势的表达式及其应用。
2、理想气体混合物和真实气体混合物了解理想气体混合物的性质和规律,掌握道尔顿分压定律和阿马格分体积定律。
对于真实气体混合物,要了解其与理想气体混合物的偏差,掌握逸度和逸度系数的概念。
3、稀溶液的两个经验定律掌握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能够应用它们解决稀溶液中的相关问题。
4、理想稀溶液理解理想稀溶液中溶剂和溶质的化学势表达式。
5、稀溶液的依数性熟悉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和渗透压等依数性的规律和计算。
三、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掌握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的表达式和应用,能够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2、标准平衡常数理解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和物理意义,掌握其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了解温度、压力、浓度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够运用勒夏特列原理进行分析。
4、同时平衡和耦合反应掌握同时平衡和耦合反应的处理方法,能够计算复杂体系的平衡组成。
四、相平衡1、相律理解相律的表达式及其应用,能够确定系统的自由度。
2、单组分系统相图熟悉水的相图,掌握其特点和应用。
3、二组分系统相图掌握二组分气液平衡相图(理想和非理想完全互溶双液系)、液固平衡相图(简单低共熔混合物、有化合物生成的相图)的绘制和分析。
《物理化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性质物理化学主要包括热力学原理和应用、化学动力学基础、电化学、相平衡基础、表面胶体化学等部分,是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重要课程。
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报考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考生。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气体了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道尔顿定律。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了解状态函数(内能)、过程函数(热,功)、可逆过程、热力学标准态;理解气体可逆膨胀压缩过程,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方程式;理解化学计量数、反应进度和标准摩尔反应焓,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及恒容热、恒压热、焓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掌握由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了解卡诺循环、熵的导出、自发过程的方向性与不可逆性、麦克斯韦关系式;了解偏摩尔量、化学势的概念;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及热力学第三定律;理解熵和熵增原理;理解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理解过程方向的判据:熵判据、吉布斯函数判据;掌握克拉佩龙方程、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式及应用;掌握热力学基本方程及应用;熟练掌握各种过程的熵变和吉布斯函数变化的计算。
第四章化学平衡理解理想气体化学反应标准平衡常数的概念;掌握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及判断反应的方向;掌握标准吉布斯函数变化、标准生成吉布斯函数;熟练掌握各种因素对理想气体化学平衡的影响及相关计算。
第五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与相平衡了解相律的数学表达式及含义;了解分配定律及其应用;了解理想混合物、理想稀溶液溶质及溶剂所选用的标准态;掌握相律的基本概念;能够应用相律分析单组份(水的相图)体系,二组份(水—盐相图)体系的相图;掌握稀溶液、理想溶液的概念及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理解并应用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
第六章电化学了解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了解离子的迁移数、可逆电池的概念;了解分解电压、极化和超电压,离子析出电位和超电位,阴极、阳极极化曲线,电解产物析出的先后顺序;理解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概念;理解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及法拉第定律;熟练掌握电池电动势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掌握原电池中的相关热力学计算。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物理化学Ⅰ》科目大纲(科目代码:622)学院名称(盖章):化学化工学院学院负责人(签字):编制时间:2015年8月20日《物理化学Ⅰ》科目大纲(科目代码:622)一、考核要求物理化学主要内容包括气体、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化学与胶体化学等。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
二、考核目标物理化学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扎实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
三、考核内容第一章气体§1.1 气体分子运动论§1.2 摩尔气体常数§1.3 理想气体的状态图§1.4 气体运动的速率分布§1.5 气体平动能分布§1.6 气体分子在重力场中的分布§1.7 分子的碰撞频率与平均自由程§1.8 实际气体§1.9 气液间的转变§1.10 压缩分子图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混合气体的性质(组成的表示、分压定律、分容定律)。
了解分子碰撞频率、平均自由程和实际气体概念,特别要了解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范德华方程)以及实际气体的液化、临界性质、应状态原理与压缩因子图等。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2.1 热力学概论§2.2 热平衡与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的概念§2.3 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2.4 热力学第一定律§2.5 准静态过程和和可逆过程§2.6 焓§2.7 热容§2.8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2.9 Carnot循环§2.10 实际气体§2.11 热化学§2.12 赫斯定律§2.13 几种热效应§2.14 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2.15 绝热反应-非等温反应§216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微观说明明确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功和热正负号的取号惯例。
明确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的意义。
掌握U及H都是状态函数以及状态函数的特性。
了解摩尔定压、定容热容的概念。
熟练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理想气体和实际气体在等温、等压、绝热等过程中的Q、W、ΔU和ΔH。
熟练应用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反应热。
了解节流过程的特点及焦耳-汤姆逊系数的定义与实际应用。
从微观角度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本质。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3.1 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不可逆性§3.2 热力学第二定律§3.3 Carnot定理§3.4 熵的概念§3.5 Clausius不等式与熵增加原理§3.6 热力学基本方程与T-S图§3.7 熵变的计算§3.8 熵和能量退降§3.9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和熵的统计意义§3.10 亥姆霍兹自由能和吉布斯自由能§3.11 变化的方向和平衡条件§3.12 ΔG的计算实例§3.13 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关系§3.14 热力学第三定律和规定熵熟悉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卡诺循环及卡诺定律,克劳修斯不等式,熵和熵增原理,热力学第三定律,规定熵,赫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热力学基本方程、麦克斯韦关系式,系统平衡的判据等基本知识。
明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意义。
理解克劳修斯不等式的重要性。
熟记热力学函数U、H、S、F、G的定义。
明确ΔG在特殊条件下的物理意义,熟练掌握理想气体单纯PVT变化、相变及化学变化过程中ΔS、ΔF和ΔG的原理和方法并用于判断变化的方向和限度。
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内容,明确规定熵及标准熵值的意义。
初步了解不可逆过程热力学关于熵流和熵产生等基本内容。
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在溶液中的应用§4.1引言§4.2 多组分系统组成的表示方法§4.3 偏摩尔量§4.4 化学势§4.5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化学势§4.6 稀溶液中的两个经验定律§4.7 理想液态混合物§4.8 理想稀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4.9 稀溶液的依数性§4.10 吉布斯-杜亥姆公式和杜亥姆-马居耳公式§4.11 活度与活度因子§4.12 渗透因子和超额函数§4.13分配定律-溶质在两互不相溶液相中的分配熟悉溶液浓度的各种表示法及其相互关系。
明确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意义。
理解理想液态混合物、稀溶液与实际溶液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以及它们的应用。
理解理想体系(理想气体、理想液态混合物、理想稀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的表达式及其应用。
了解逸度和活度的概念及逸度系数、活度系数的简单计算。
了解从微观角度讨论溶液形成时一些热力学函数的变化。
了解稀溶液依数性的概念及公式的推导,以及分配定律公式的推导,了解热力学处理溶液的一般方法。
掌握稀溶液依数性的基本应用。
第五章相平衡§5.1 引言§5.2 多相系统平衡的一般条件§5.3 相律§5.4 单组分系统§5.5 二组分系统相图及应用§5.6 三组分系统相图及应用理解相律并掌握其简单应用。
熟练应用克拉贝龙方程式和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式。
掌握杠杆规则在相图中的应用。
掌握单组分系统和二组分系统典型相图的特点。
在双液系中以完全互溶的双液系为重点了解其p-x图和T-x图,了解蒸馏和精馏的基本原理。
在二组分液-固体系中,以简单低共溶物的相图为重点,了解热分析法和溶解度法绘制相图及其应用。
第六章化学平衡§6.1 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和化学反应的亲和势§6.2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等温方程式§6.3 平衡常数的表示式§6.4 复相化学平衡§6.5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6.6 温度、压力及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6.7 同时化学平衡§6.8反应的耦合§6.9近似计算§6.10生物能力学简介能够从化学势的角度理解化学平衡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等温式的意义并用以判断反应发生的方向。
熟悉各种平衡常数的表达及相互间的关系。
能根据标准热力学函数的表值计算各平衡常数。
了解平衡常数与温度、压力的关系和惰性气体对平衡组成的影响,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掌握反应物平衡转化率及体系平衡组成的计算。
了解对同时平衡、反应耦合、近似计算等的处理方法。
初步了解生物能力学的基本内容。
第七章统计热力学基础§7.1 概论§7.2 Boltzmann统计§7.3 Bose-Einstein统计和Fermi-Dirac统计§7.4 配分函数§7.5 配分函数的求法及其对热力学函数的贡献§7.6 晶体的热容问题§7.7 分子的全配分函数§7.8 用配分函数计算和反应的平衡常数了解统计热力学的基本假定。
掌握统计热力学的基本术语。
理解玻尔兹曼分布的意义并会用玻尔兹曼公式于有关计算。
明确配分函数的意义及配分函数的析因子性质。
掌握粒子配分函数的计算方法。
理解热力学函数与粒子配分函数的关系。
掌握用吉布斯自由能函数及焓函数计算理想气体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的方法。
第八章电解质溶液§8.1 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电解定律§8.2 离子的电迁移和迁移数§8.3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8.4 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因子§8.5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简介明确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意义及计算。
熟悉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及电导测定的一些应用。
了解迁移数与摩尔电导率、离子迁移率之间的关系。
明确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了解强电解质溶液理论(主要是离子氛的概念),并会使用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第九章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9.1 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9.2 电动势的测定§9.3 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与电动势的取号§9.4 可逆电池的热力学§9.5 电极电势产生的机理§9.6 电极电势和电池的电动势§9.7 电动势测定的应用§9.8 内电位、外电位和电化学势熟悉电化学惯用的电极电势名称和符号。
熟悉标准电极电势表的应用。
对于所给的电池,能熟练、正确地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能根据简单的化学反应来设计电池。
掌握电极电势及电动势的计算和温度对电动势的影响。
掌握由电化学数据计算热力学函数和ΔH、ΔS、和ΔG等。
了解电动势产生的机理及电动势测定法的一些应用。
第十章电解与极化作用§10.1 分解电压§10.2 极化作用§10.3 电解时电极上的竞争反应§10.4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防腐与金属的钝化§10.5化学电源明确极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极化的分类、极化的机理。
理解超电势、分解电压等概念。
了解超电势在电解中的作用。
能计算一些简单的电解分离问题。
了解金属腐蚀的机理和各种防腐方法。
了解化学电源的类型及应用。
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一)§11.1 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11.2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法§11.3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11.4 具有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方程§11.5 几种典型的复杂反应§11.6 基元反应的微观可逆性原理§11.7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1.8 关于活化能§11.9 链反应§11.10 拟定反应历程的一般方法掌握等容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和基元反应、反应级数、速率常数等概念。
掌握有简单级数的反应如零级、一级、二级反应的各种特征并能够由实验数据确定简单反应的级数。
对三种复杂的典型反应(对峙反应、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要掌握其各自的特点,并对其中比较简单的反应能进行运算。
明确温度、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解阿累尼乌斯经验式中各项的含意,会计算E a、A、k等物理量。
掌握链反应的特点及其速率方程的建立,会应用稳态近似、平衡假设等近似处理方法。
第十二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二)§12.1 碰撞理论§12.2 过渡状态理论§12.3 单分子反应理论§12.4分子反应动态学简介§12.5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12.6快速反应的几种测试方法§12.7光化学反应§12.8化学激光简介§12.9催化反应动力学了解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和单分子反应理论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