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战略选择
- 格式:pptx
- 大小:669.01 KB
- 文档页数:23
第十二章企业稳定型战略及紧缩型战略第一节企业稳定型战略一、企业稳定型战略的概念稳定型战略是指:在企业内外部环境约束下,企业基本保持目前的资源分配和经营业绩水平的战略。
按照稳定型战略,企业目前的经营方向、核心能力、产品及市场领域、企业规模及市场地位等都大致不变或以较小的幅度增长或减少。
从企业经营风险的角度来讲,稳定型战略的风险是比较小的;从企业发展速度上来讲,稳定型战略发展速度是比较缓慢的,甚至还会有萎缩;从企业的战略思想上来讲,稳定型战略追求的是与企业过去大体相同的业绩,是要保持在过去经营状况基础上的稳定。
二、企业选择稳定型战略的原因企业采用稳定型战略可能有五种原因:1.企业高层领导者对过去的经营业绩感到满意,希望保持和追求与过去大体相同的业绩和目标,希望在市场占有率、产销规模、总体利润等方面保持现状或略有增加,从而稳定和巩固企业现有的竞争地位。
2.企业不愿意冒改变现行战略而带来的风险,因为企业如果采用新的发展战略会使企业经营者感到对新的产品或新的市场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必要的准备。
对于新上任不久的领导者来讲,采用稳定型战略使他感到更加保险。
’ 3.企业外部环境相对比较稳定,无论企业资源充足或资源相对比较紧缺,都应采用稳定战略,例如:企业宏观经济环境保持低速增长,或者行业发展速度较低,行业技术相对较成熟,技术进步速度较慢,消费者需求增长较慢,消费者偏好较为稳定,或产品生命周期处于成熟期,市场规模变化不大,因此,无论企业资源充足或企业资源相对比较紧缺,都应采用稳定型战略,当然,若企业资源充足可以在较宽的市场领域进行经营,若企业资源相对比较紧缺,可以在较窄的市场领域内经营。
4.根据企业内部实力状况决定采用稳定型战略,例如:当企业外部环境较好,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机遇,但企业实力不足,如企业资金不足、研发力量薄弱,企业素质及管理落后等原因无法采取发展型战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能采用稳定型战略,使企业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自己最有优势的环节上去。
第12章环境与发展第2讲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一、选择题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
下图示意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分别代表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的是( D )A.②①③④ B.②④①③C.②①④③ D.②③④①2.福州所在区域的主体功能是( A )A.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镇群协调发展B.开发矿产资源,重点发展第二产业C.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能力D.保护水源地,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3.关于图中甲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科技孵化区,应发展创新能力,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B.城镇化地区,应大力推进城镇化,带动全省经济发展C.重点生态功能区,应限制开发区内资源,以保护生态环境D.农产品主产区,其主要任务是保障区域主要农产品供给[解析]第1题,福州、泉州、厦门城镇化发展水平高,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城市结构等,②属于优化开发区域;③大部分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条件较好,能够成为重要的增长极,是重点开发区域;④农业发展条件好,主要提供农产品,为限制开发区域;①地位于武夷山脚下,森林等自然资源和自然风光较好,起到重要的生态作用,为禁止开发区域,故选D。
第2题,由上题可知,福州为优化开发区域,其经济发达、人口密集,需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镇群协调发展,A正确。
第3题,甲处位于武夷山,属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应限制开发区内资源,以保护生态环境,C正确;科技孵化区多分布在优化开发区域,A错误;大力发展的城镇化地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多属于重点开发区域,B错误;农产品主产区,其主要任务是保障区域主要农产品供给,属于限制开发区域,D错误,所以选择C。
红树林的自然发生和大面积发育需具备5个条件:热带型气候、细质冲积物、静浪的海岸、咸水和广阔的潮间带。
传统海堤一般为砌石陡墙,在防范海洋灾害的同时,也造成了沿海红树林的破坏。
生态海堤自海向陆包括潜堤、堤前浅滩、海堤堤身三个系统。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的民主党派是(D )A.执政党B.反对党C.在野党D.参政党2.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A )A.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B.铲除民族压迫,消除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C.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D.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3.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C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各民族共同繁荣D.国家统一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A )A.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B.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联盟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D.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党与非党的特殊联盟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是(A )的方针。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知识分子D.新兴社会阶层6.现阶段人民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是(B )A.革命化B.现代化C.正规化D.国家化7.大陆范围以外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D )A.爱国主义B.社会主义C.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D.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8.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军事战略方针是(C )A.主动出击B.加强战备C.积极防御D.谋求霸权9.我国民族政策的基石是(B )A.民族团结B.民族平等C.民族发展D.各民族共同繁荣10.知识分子是(B )A.小资产阶级的一部分B.工人阶级的一部分C.新兴社会阶层D.独立的社会阶级11.党的十八大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A )。
A.为了人民B.为了工人阶级C.为了党D.为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如个体户、私营企业主、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等,他们是( C )。
第十二章促销策略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合适的答案)1、促销工作的实质是()A、出售商品B、信息沟通C、建立良好关系D、寻找顾客2、促销的目的是引发并刺激消费者产生()A、购买行为B、购买兴趣C、购买决定D、购买倾向3、下列各因素中,不属于人员推销基本要素的是()A、推销员B、推销品C、推销条件D、推销对象4、一般而言,对于昂贵的、有风险的商品以及少数大客户市场主要用()策略。
A、人员推销B、公共关系C、广告D、营业推广5、公共关系是一项()的促销方式。
A、一次性B、偶然C、短期D、长期6、营业推广是一种()的促销方式。
A、常规性B、辅助性C、经常性D、连续性7、人员推销的缺点主要表现在()A、成本低、顾客量大B、成本高,顾客量大C、成本低、顾客有限D、成本高,顾客有限8、广告中促销对象明确,收效率高,保存率也高的是()A、杂志广告B、报纸广告C、视听广告D、户外广告9、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导入期,消费品的促销目标主要是让顾客了解认识产品,在此基础上对产品产生初级需求,因而主要应采用()促销方式。
A、广告促销B、营销推广C、公共关系D、人员推销10、人员推销活动的主体是()A、推销市场B、推销品C、推销人员D、推销条件11、新闻媒介宣传不包括()形式。
A、新闻报道B、公共媒介C、特写专访D、支持社会福利12、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使企业()A、出售商品B、盈利C、广结良缘D、占领市场13、一般日常生活用品,适合于选择()媒介做广告。
A、人员B、专业杂志C、电视D、公共关系14、公共关系是一种()的促销策略。
A、短期B、树立企业形象C、直接推销产品D、需要大量的费用15、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基础和起点是()A、公共关系策划B、公共关系调查C、公共关系实施D、公共关系评估16、根据企业的资金实力来决定广告预算的方法是()A、投资收益法B、目标任务法C、竞争平衡法D、承受能力法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少选、多选、错选均无分)1、促销的具体方式包括()A、市场细分B、人员推销C、广告D、公共关系E、营业推广2、企业促销活动的策略按促销动作的方向不同可分为()A、组合策略B、单一策略C、推式策略D、拉式策略E、综合策略3、广告在促销策略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广告有哪些功能()A、引起注意B、唤起兴趣C、完成策略D、激发购买欲望E、促成购买行为4、广告按内容分类可分为()A、产品广告B、企业广告C、服务广告D、开拓性广告E、提醒性广告5、在人员推销活动中的三个基本要素为()A、推销人员B、购买力C、推销对象D、市场条件E、推销商品6、人员推销的基本形式包括()A、上门推销B、柜台推销C、会议推销D、洽谈推销E、约见推销7、推销人员一般应具备如下素质()A、态度热忱,勇于进取B、求知欲强,知识广博C、文明礼貌,善于表达D、富于应变,技巧娴熟E、了解企业、市场和产品知识8、广告的媒体分类包括()A、印刷广告B、视听广告C、邮寄广告D、电影广告E、户外广告9、企业通常确定广告预算的方法有()A、承受能力法B、准销售额百分比法C、竞争平衡法D、目标任务法E、投资收益法10、面向中间商常用的营业推广方式有()A、批发回扣B、推广津贴C、赠品印花D、销售竞赛E、扶持零售商11、营业推广需要一定的费用,通常的预算方法有()A、事前测定法B、成本累加法C、事后测定法D、事外测定法E、比率法三、判断题1、促销的目的是引发并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
长征6到12章内容概括第一章:准备出发本章主要介绍了长征的背景和筹备工作。
自红军主力在江西遭受敌人的严重围追堵截后,毛泽东等领导人意识到必须选择新的作战方向,决定进行长征。
章节详细描述了战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物资储备、士兵心理调整等。
第二章:突围南走本章讲述了红军如何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南向前进。
在长征开始后的早期阶段,红军需要成功突出三堵阻力,无情情地全面打击敌人,确保前进的道路畅通。
这一章节将详细描述战斗中的策略,士兵们的英勇奋战以及红军领导层的指挥决策。
第三章:战略转移本章重点叙述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战略转移。
为了躲避敌人的追击,红军采取了多次转移营地的策略。
这一章节将详细描述红军的行军路线选择、军民关系建设以及在转移过程中遭受的考验和困难。
第四章:队伍剧变本章着重展示了红军在长征中队伍剧变的情况。
长征途中,红军经受了艰苦的环境考验,很多人员因为伤病、缺乏粮食等原因无法继续前进。
而这也促使红军领导层采取了改革措施,调整了队伍结构和工作分配。
第五章:过草地本章主要叙述了红军如何成功地穿越草地地区。
草地地形复杂,极易迷失方向,红军必须依靠精确的导航和对地形的熟悉,才能安全通过。
这一章节将详细描述红军如何应对困难、克服种种障碍,最终成功过草地的故事。
第六章:战胜自然灾害本章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遭遇的自然灾害,并展示了红军如何以坚韧的精神战胜困难。
从陡峭的山峰到剧烈的气候变化,红军在长征过程中面对了各种自然灾害。
章节中将详细叙述红军如何适应这些环境挑战,保持士气,继续前进。
第七章:抵达陕北。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命题规律:本章主要以选择题为主要命题方向,主观题偶尔会涉及,考点集中容易得分,分值在4~8左右。
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考点1 台湾问题的实质(1)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2)考题(2009年1月)45.简述台湾问题的实质。
(见教材P229~P230页)考点2 “一纲四目”的含义1963年,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
“一纲”: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单项选择题的常考点)“四目”:(一)、台湾统一于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二)、台湾所有军政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注:当时台湾每年赤字约8亿美元);(三)、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蒋介石的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四)、双方互不派遣特务,不做破坏团结之举(注:毛泽东一再表示,台湾当局只要一天守住台湾,不使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大陆就不改变目前的对台政策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考点3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确立(1)“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了。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的提法代替了“解放台湾”的提法。
考点4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含义和重要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具有丰富的内容,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1 )一个中国。
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 两制并存。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 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方。
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的。
第十二章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一、实现伟大转折的遵义会议中央红军被迫长征(以下#为“)1934年4月广昌失守之后,中央红军在根据地内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已极少可能。
5月,中央书记处作出决定,准备将中央红军主力撤离根据地,并将这一决定报告共产国际。
不久,共产国际复电同意。
但是,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领导人仍没有适时作出转变战略方针的决断,战略转移的准备工作只在极少数中央领导人中秘密地进行。
为筹划战略转移事宜,成立了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
#三人团”中,政治上由博古作主,军事上由李德作主,周恩来负责督促军事准备计划的实施。
为了调动和牵制敌人,减轻国民党军队对中央根据地的压力,并准备实施战略转移,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组织两支部队北上和西进。
7月,寻淮洲、乐少华、粟裕等领导的红七军团改称北上抗日先遣队,经福建北上到闽浙皖赣边区,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会合,组成红十军团,并成立以方志敏为主席的军政委员会。
11月下旬,红十军团分两路向浙皖边和皖南行动。
由于兵力过小,这支部队未能牵动#围剿”中央根据地的敌人,反而以孤军深入敌后,陷入同十倍于己的敌人艰苦奋战的境地。
1935年1月底,红十军团遭到严重损失。
寻淮洲牺牲,方志敏被俘。
方志敏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抒发了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表现了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
8月,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
红十军团余部在粟裕等领导下,转战闽浙赣边,坚持游击战争。
与此同时,红六军团奉中革军委命令于7月下旬退出湘赣根据地西进。
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作出撤离中央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决策的情况下,红六军团奉命西进带有探路的性质。
在中央红军准备实行战略转移的同时,中共中央两次指示鄂豫皖省委设法摆脱困境,开辟新的根据地。
1934年9月,程子华到鄂豫皖根据地传达中央的指示。
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决定由省委委员高敬亭领导部分武装组成红二十八军,坚持鄂豫皖边的游击战争。
第 12 章战略实施的保障体系基本案情:新宝电器数字化升级战略(C12—PP)2020 年 3 月 6 日,中央电视台黄金栏目《新闻联播》用时近 3 分钟对广东新宝电器股份公司进行了报道,时值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肆虐,各地区正处于封城防疫关键阶段,珠三角地区绝大部分制造企业苦于春节返家过年员工不能准时到岗或供应链断裂而“停摆”,新宝电器却已于 2 月初开始复工复产,2 月 11 日第一批海外订单顺利交付出港,海外客户纷纷来电对新宝如期交付表示感谢,“尤其称赞我们危机管理做得很好”,总裁曾展辉将公司能快速应对突发状况的秘诀归功于公司前期展开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战略,重点提及“做好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做得更好一些”等数字化升级行动。
企业实施转型升级战略意味着针对原来战略进行实质性调整与改变,受制于新战略与原有战略和组织惯例之间的冲突,战略实施常常难以达到预期绩效;相比之下,曾总所言秘诀的数字化升级战略,由于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和制造应用场景的多样性而更具挑战性。
事实上,在实施数字化升级战略的制造企业中,相当数量的企业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甚至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新宝电器自 1995 年创立以来,在坚守自身以小家电制造为主业的前提下,历经多次战略升级。
公司在以低端小家电 OEM 起家并选择成本领先战略获得一定优势之后,迅速转变为以终端客户需求为导向,首先在产品外观设计进行升级,进而在产品结构、功能研发等终端客户高度关注的领域相继进行投入,逐步构建形成自身在小家电工业设计研发领域的竞争优势,公司由此实现了由 OEM 向 ODM 的升级,前期成本领先战略也升级为成本领先战略与差异领先战略的协同组合。
在此进程中,新宝电器不仅通过制造过程精益化逐步形成了系统性的工艺技术标准,还通过客户需求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等积累了大量具有经营价值的数据资源,加上在研发管理、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基础管理等方面所积累的管理数据资源,公司夯实了实施数字化升级关键要素——数据要素基础。
第十二章组织结构设计思考题1. 什么是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在组织运作中的作用是什么?答:组织结构指的是为了完成组织目标而设计的组织内各要素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特定安排,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
组织结构的作用是阐述组织内部的分工协作之间的关系。
组织结构以企业战略为目标,转化成相应的体系和制度,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确保企业战略的实现,比如日事清的计划管理模块,就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不同的组织部门,保证组织在有限的资源下,减少损耗,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组织结构直接影响着内部组织行为的效果和效率,从而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
2. 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有什么?答:管理者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六大关键因素:工作专门化、工作部门化、指挥链、管理幅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
(1)工作专门化:是指把组织中的工作任务进一步划分成单独工作单元的程度。
工作划分得越细,则工作的专门化越强。
(2)工作部门化:是指在工作专门化基础上,严格按照工作领域的划分,区分不同的部门,把各个有关的或者类似的工作进行归类合并,使性质相同或者相似的工作可以进行有效协调,从而形成专门化的部门。
(3)指挥链:是一种从组织最高层贯穿到最基层的不间断的职权线路,它表明组织中的人是如何相互联系的,清晰界定谁向谁报告。
(4)管理幅度:指的是一位管理者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
(5)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的一定程度的分散。
(6)正规化:指在组织内部工作实行标准化的程度。
3. 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组织战略、组织规模、技术条件和组织环境。
(1)组织战略是指组织依据自身资源、能力和使命,在考虑各类利益相关者的情况下对自身进行定位的方式。
组织的战略是一个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的目的和竞争性要素,他们决定组织的经营范围、战略业务单位、资源分配、行动计划以及员工、客户和竞争者之间的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