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第二节 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823.22 KB
- 文档页数:1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学案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一、范围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中南半岛就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与我国山水相连;马来群岛在中南半岛的东南方,有大小岛屿两万多个,又称为南洋群岛。
二、国家东南亚共有11个国家,中南半岛上的国家多为临海国,如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一部分位于岛屿上)五国,老挝是唯一的内陆国家。
分布于马来群岛上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新加坡和东帝汶。
如下表所示:国家内陆国老挝临海国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岛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东帝汶、文莱纬度位置东南亚的大部分位于10°S—20°N,地处热带。
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部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粮食作物水稻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热带经济作物 天然橡胶 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 油棕 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椰子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出口国蕉麻 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三、东南亚种植水稻的条件例题1 (聊城中考)关于下图所示海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B. 位于中南半岛与加里曼丹岛之间C. 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D. 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① 东南亚高温多雨的气候利于水稻的生长; ② 东南亚居民喜食米饭,水稻需求量大; ③ 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思路分析:该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答案:B例题2 (大理中考)下图反映出新加坡的气候特征是()A. 终年高温多雨,一年分旱、雨两季B. 终年高温少雨C.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 终年高温多雨思路分析:读新加坡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新加坡各月平均气温都在25℃以上,全年高温,各月降水量在200毫米左右,全年降水多。
第二节东南亚一、选择题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地点、范围、主要国家及国都。
说出东南亚的地点特色及其重要性。
2.说出东南亚的天气特色,该天气特色对农业和生活的影响。
3.依据地形图说出中南半岛的地形和地势特色,城市散布特色,剖析河流对城市散布的影响。
4.东南亚的旅行资源主要有哪些,说出其发展旅行业的优势。
自主学习 11.阅读课本 22 页,东南亚的构成有和两大多数,马来群岛我们习惯上叫它。
2.阅读课本 23 页,东南亚位于洲和洲之间,洋与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海峡,被称为“”。
3.阅读课本 23 页,东南亚大多数位于带,主假如和天气。
这两种天气都拥有特色,因此东南亚的粮食作物是。
4.阅读课本 24 页,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国是,最大你的椰子生产国是,菲律宾是最大的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是,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国。
自主学习 21.阅读课本 26 页内容找出中南半岛的地形特色是,下游河流沿岸地域人口浓密的原由有哪些5条。
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散布在。
2.阅读课本 28 页,列举东南亚的旅行景点有哪些1.(2019 ·北京中考模拟)读以下图,对于东南亚地理地点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位于亚洲和大洋洲之间B.东、南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C.位于亚洲东南方D.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处2.(2019 ·黑龙江中考模拟)位于东南亚地域,被誉为“海上生命线”的海峡是()A .英吉利海峡B .马六甲海峡C.台湾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 2019·四川初一期末)读图,完下边小题。
3.图中所示的海峡是:()A .直布罗陀海峡B .曼德海峡C.马六甲海峡 D .白令海峡4.对于该海峡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B.位于中南半岛与加里曼丹岛之间C.是连结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海上通道D.是连结印度洋与大西洋的海上通道随堂训练( 2019·山东初一期末)读图,回答下边小题。
第二节东南亚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和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了解东南亚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中南半岛及马来群岛地形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东南亚的旅游资源、社会风貌。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东南亚的地形、气候图,学会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东南亚的人口、民族、语言的了解,增强对该地区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学会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
二、教学重难点1.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意义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地形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三、教学工具世界人种、人口分布图、地图册、东南亚景观图片。
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旅游情景方式导入。
设计到东南亚旅游的情景,向学生提一些问题,如你知道著名的狮城是哪座城市吗?你知道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在哪哪个国家吗?如果不知道的话,那就随着老师到东南亚旅游一趟你就有答案了。
【讲授新课】1.“十字路口”的位置学生阅读p20页课文读图7.19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和图7.2东南亚地形图。
回答下列问题东南亚的位置在哪里?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
由于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所以又称“十字路口”学生读图7.21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完成“活动”第2题分析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以及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
由于马六甲海峡是西亚、非洲石油运输到东亚的重要通道,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马六甲海峡也是中国运输石油的重要通道,中国约有85%的石油进口量经马六甲海峡运至中国。
故而拓宽能源的供给渠道对我国能源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2.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东南亚的水热条件好,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的生产和生活,历史上农业发展得最早,养育了大量的人口,因此成为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有五亿人生活在东南亚,绝大多数属黄种人,其中印度尼西亚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
现在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里的农业情况学生看图7.24“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完成以下内容:(1)用绿笔在图上涂绘水稻的分布区,说出水稻的主要生产国。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是学生在学习了亚洲相关地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亚洲的一个分区——东南亚进行深入学习。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主要国家、物产、旅游景点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东南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亚洲的地理位置、气候、主要国家等基本知识。
但对于东南亚的深入了解,还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能结合已有的知识,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分析东南亚的特点,提高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景点等;能够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东南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景点等。
2.难点:东南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东南亚的地理特点。
2.案例教学法:通过介绍东南亚的典型国家或地区,引导学生了解东南亚的风土人情。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
2.教具:地图、图片、文字资料、多媒体设备等。
3.学具:笔记本、笔、地图、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东南亚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亚洲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主要国家、物产和旅游景点等。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二节《东南亚》学案【小组合作探究】探究一:认识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和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1.读图7.20和图7.24,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太平洋、印度洋、大洋洲、中国、印度,说出它们位于东南亚的方位。
(2)找出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
(3)找出东南亚与中国陆上相邻的国家和濒临南海的国家。
2.阅读材料和图7.21,分析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石油进口的重要性。
马六甲海峡全长约1080千米,最窄处仅37千米,水深25-150米,可以通过载重25万吨的巨轮。
马六甲海峡的通航历史达两千多年,是当今世界最繁忙的海峡之一。
马六甲海峡是西亚、非洲石油运输到东亚的重要通道,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有专家预测,一旦马六甲海峡关闭,全球近一半的海上运输将受到影响。
探究二:探究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读“亚洲气候分布图”(图甲)及“A、B两地气候图”(图乙),完成下列活动。
图甲图乙(1)东南亚主要有哪两种气候?它们在东南亚是如何分布的?(2)图示A、B两地气候的特点是什么?对农业的影响?(3)东南亚是世界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探究三:以中南半岛为例,认识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和红河,说出它们流向的共同特点,指出其中发源于我国的河流。
(2)找出河内、金边、万象、曼谷、仰光,看看它们附近的及所在国家。
将查找的结果填在下表中。
(1)说出一两个位于河流沿岸的我国大城市的名称。
(2)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有哪些有利条件和弊端?有利条件:A.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B. ;C. 。
弊端:A.丰水季节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对人民生活造成威胁;B. ;C. 。
探究四:讨论东南亚成为中国人出境旅游目地的优势条件。
近些年来,许多中国人出境旅游选择了东南亚。
搜集材料,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人们选择东南亚游的理由。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学案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二节东南亚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1.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东南亚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上。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亚、东南亚各港
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3.在图中填注出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的首都及附近河流的名称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4.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降水集中雨季,季节分配不均;分布:中南半岛及马来半岛北部5.农业生产:东南亚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东南亚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油棕、椰子
和焦麻产地,有‘世界油王’之称得为油棕。
水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橡胶(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
国)、棕油(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椰子(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菲
律宾是最大的出口国)、蕉麻(菲律宾是最大的生产国)
6.东南来发展水稻生产的有利条件:高温多雨的气候、河流沿岸及下游三角洲平原土地肥
沃灌溉水源丰富、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充足的劳动力。
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7、中南半岛地形分布特点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四、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8.东南亚居民大多是黄种人,其中华人和华侨占了一定比重。
中国人旅居国外并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华人。
保留中国国籍的称华侨。
中国华人华侨最多的省是广东和福建。
§东南亚——导教案设计者:初一年级组班级:组名:姓名:【学习目标】 1、认识东南亚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地点。
认识东南亚热带雨林天气和热带季民风候特色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剖析地形特色和地点特色,培育学生的察看、地区剖析能力。
2、联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色,剖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散布的一般规律。
认识东南亚人口浓密、华人众多的特色。
认识东南亚的旅行资源和社会风采。
建立各国发展应当就地取材的看法,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秀质量。
【学习要点】东南亚地理地点的重要性和地性特色。
热带天气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人口浓密、华人集中散布。
【学习难点】马六甲海峡的地理地点和国际交往中的作用。
热带雨林天气和热带季民风候特色、散布和差别。
城市的散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习过程设计(第1课时)讲课时间·········································································【导入新课】【自主学习】一、十字路口的地点1、联合图 7.19 图 7.20 认识东南亚地理地点。
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一、范围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中南半岛就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与我国山水相连;马来群岛在中南半岛的东南方,有大小岛屿两万多个,又称为南洋群岛。
二、国家东南亚共有11个国家,中南半岛上的国家多为临海国,如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一部分位于岛屿上)五国,老挝是唯一的内陆国家。
分布于马来群岛上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新加坡和东帝汶。
如下表所示: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东南亚的气候与农业一、气候类型及分布东南亚气候类型分布图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东南亚是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地之一,也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榈油、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主要粮食作物及热带经济作物如下表所示:①东南亚高温多雨的气候利于水稻的生长;②东南亚居民喜食米饭,水稻需求量大;③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例题1 (聊城中考)关于下图所示海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B. 位于中南半岛与加里曼丹岛之间C. 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D. 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思路分析:该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答案:B例题2 (大理中考)下图反映出新加坡的气候特征是()A. 终年高温多雨,一年分旱、雨两季B. 终年高温少雨C.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 终年高温多雨思路分析:读新加坡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新加坡各月平均气温都在25℃以上,全年高温,各月降水量在200毫米左右,全年降水多。
答案:D例题3 东南亚地区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 热量、水分充足B. 平原为主、地势平坦C. 种植历史悠久、生产技术高D. 市场需求量大思路分析:东南亚是世界上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之一,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这里高温多雨,热量、水分充足;社会原因是热带经济作物的市场需求量大。
在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南亚位置、气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东南亚的地形、河流和相关人文环境。
1)东南亚地形有什么特点?2)上述河流大部分发源于哪里?3)这些河流之间的黄颜色代表什么地形?4)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脉走向有什么特点?总体而言,东南亚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和三角洲多在大河的上游和沿海地区。
从中南半岛看,与我国西南部山水相连,呈南北向延伸,从图上看,这些河流大部分发源我国境内澜沧江,萨尔温江在我国境内称为怒江。
这些河流之间的黄颜色表示山脉和高原。
这些河流的流向和山脉走向的特点是由北向南延伸,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中南半岛地形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观察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分布图,思考:这些河流上下游的地形有何差异,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何处,原因是什么?这些河流的上游流经山区,水流湍急,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展开,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流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口三角洲。
因为河流沿岸的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也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同东南亚情况相似,世界上大多数城市都是沿河分布,特别集中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上。
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之一,绝大部分属于黄种人,其中华人和华侨占了相当的比例。
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成为华人;仍保留中国国籍,称华侨。
华人和华侨对所在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华人和华侨纷纷回国投资建厂,支援国家建设,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1你的朋友很想去东南亚旅游,请同学们帮他想一想都应该准备什么?依据是什么?衣服(短袖、短裤)钱、伞、太阳镜、防晒霜。
那里比较热,降雨比较多,伞既可以防晒又可以防雨。
气候类型:东南亚位于10°S—25°N之间,以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第二节东南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东南亚的范围,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2.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4.东南亚的风景【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法学习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气候地形与城市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地理归纳总结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教学难点】东南亚的气候与农业;东南亚的地形与城市分布。
课前准备课件、地图等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著名国际影星杨紫琼的家乡是哪里吗?她的家乡就是美丽的热带岛国------马来西亚。
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马来西亚的位置。
(放映东南亚的地图)。
[提问]:它大概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它包括了许多国家,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半岛,因为位于中国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岛,请同学们用红笔沿边界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上;另一个是群岛,由几万个分布于太平洋中的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
请同学们用蓝笔沿边界大致画下来。
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组成。
[板书]:中南半岛,马来群岛[总结]:指图: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
纬度位置大约在10oS—25oN之间。
地处热带,所以这里四季常青,分布有成片的热带雨林,成为当今的旅游胜地。
我们常听到的新马泰地区就是指这里。
[板书]: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蓝笔和红笔画出来的地区可以发现,东南亚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十字路口。
他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
东南亚正是拥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字路口。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郑和下西洋、下南洋的壮举,就是通过东南亚而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和地方进行了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而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
【考纲要求】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课标要求】1、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组成及其重要性,2、掌握东南亚气候的一般特点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在气候方面的差异。
【教学重难点】1、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2、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自主学习】一.位置和范围1.范围:半岛和群岛(1)中南半岛(6国):包括半岛。
唯一的内陆国是___________。
与中国接壤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来群岛:(6国):A、印度尼西亚地跨两大洲、跨南北半球、东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人口)、世界最大______国家、______最多国家。
B、马来西亚—跨马来半岛、马来群岛。
2.位置:(1)纬度位置:是亚洲纬度最的地区,绝大部分位于带。
(2)海陆位置:“十字路口”位置:处在____洲和______洲、______洋与___ __洋之间。
马六甲海峡:位于__________半岛与印尼的__________岛之间,它是从洲、洲向东航线到、各港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洋与洋的海上通道。
二.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特征(1)中南半岛:地势____________,山河_________,_________分布。
A、河流上游流经山谷,为主,成“V”型谷,水能资源丰富;B、下游,形成冲积平原。
东南亚最大平原__________,河口形成三角洲。
(2)马来群岛:地势,山岭很多,沿岸有狭窄,地形。
多火山、地震。
原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板块交界处。
2.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类型为气候和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在赤道附近的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和马来半岛南部,气候特征。
农作物______播种,______收获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的北部气候特征: ,农作物______播种,______收获。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国家等。
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够拓宽他们的地理视野,还能够增强他们对于我国周边国家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地理现象的理解有一定的能力。
但是,对于东南亚的详细情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逐步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让学生掌握东南亚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和主要国家。
3.培养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探究兴趣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东南亚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和主要国家。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东南亚的地图和图片。
2.准备东南亚的案例资料。
3.准备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东南亚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
3.操练(1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和主要国家。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巩固(5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有关东南亚的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的发展动态,了解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情况。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课后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本节课所学内容。
8.板书(5分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点。
第二节东南亚(1)学习目标1.知道东南亚位于亚洲和大洋州、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位置及其纬度位置。
2.在图中找出马来群岛、中南半岛、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马六甲海峡。
3.知道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分布,并能够分析其原因。
4.了解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5.知道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学习重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学习难点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特征和主要区别。
自主学习1.东南亚包括半岛和群岛两大部分。
2.东南亚地处洲与洲、洋与洋之间的“”地带。
3.位于半岛和岛之间的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洋和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4.东南亚湿热的气候,是这里成为世界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
这里是世界上、、和的最大产地。
5. 、、和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6.泰国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
7. 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8.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
9. 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
合作探究1.先自主后合作完成课本P23活动。
2.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3.试分析东南亚的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课堂检测1.中南半岛是因为位于()以南而得名A.中国B.印度C.日本D.菲律宾2.被称为东南亚“十字路口”上的咽喉要道的海峡是()A.土耳其海峡B.白令海峡C.马六甲海峡D.琼州海峡3.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是()A.泰国B.马来西亚C.印度尼西亚D.菲律宾4.在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区经常出现的降雨形式是()A.地形雨B.对流雨C.锋面雨D.台风雨5.世界最大的群岛是()A.马来群岛B.琉球群岛C.舟山群岛D.菲律宾群岛6.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是()A.马来西亚B.印度尼西亚C.菲律宾D.日本7.东南亚的主要粮食作物是()A.小麦B.水稻C.玉米D.谷子8.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A.泰国B.缅甸C.越南D.老挝9.读图,回答问题:(1)东南亚地处A 洲与B 洲、C 洋和D 洋之间的“”。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国家和地区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地理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掌握。
但对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等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理解东南亚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国家和地区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国家和地区。
2.难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和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料。
2.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料。
3.学生分组名单。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东南亚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和教学资料,呈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国家和地区等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的特色产业和旅游资源。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资料,回答问题。
如: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有何影响?东南亚的主要自然资源有哪些?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加深对东南亚地理特点的理解。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东南亚导学案
课堂目标:
1、记住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记住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记住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自主学习:
(一)自学12页“十字路口的位置”部分内容
1.读图7.17“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和7.18“东南亚的地形”,东南亚位于,范围包括和两部分。
2、读图7.18“东南亚的地形”,重要的地理位置。
①东南亚的纬度大部分位于~之间,地处带。
②东南亚地处洲与洲、洋与洋之间的“”。
3、完成28页活动1。
4、读图7.19“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及左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马六甲海峡位于半岛和岛之间,是从、
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洋和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欧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途经该海峡,因此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它的“海上生命线”。
信息反馈:
反思:
小结:
1。
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
一、范围
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中南半岛就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与我国山水相连;马来群岛在中南半岛的东南方,有大小岛屿两万多个,又称为南洋群岛。
二、国家
东南亚共有11个国家,中南半岛上的国家多为临海国,如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一部分位于岛屿上)五国,老挝是唯一的内陆国家。
分布于马来群岛上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新加坡和东帝汶。
如下表所示:
三、地理位置
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
东南亚的气候与农业一、气候类型及分布
东南亚气候类型分布图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二、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东南亚是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地之一,也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榈油、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主要粮食作物及热带经济作物如下表所示:
三、东南亚种植水稻的条件
①东南亚高温多雨的气候利于水稻的生长;
②东南亚居民喜食米饭,水稻需求量大;
③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
例题1 (聊城中考)关于下图所示海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
B. 位于中南半岛与加里曼丹岛之间
C. 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
D. 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思路分析:该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答案:B
例题2 (大理中考)下图反映出新加坡的气候特征是()
A. 终年高温多雨,一年分旱、雨两季
B. 终年高温少雨
C.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 终年高温多雨
思路分析:读新加坡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新加坡各月平均气温都在25℃以上,全年高温,各月降水量在200毫米左右,全年降水多。
答案:D
例题3 东南亚地区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 热量、水分充足
B. 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C. 种植历史悠久、生产技术高
D. 市场需求量大
思路分析:东南亚是世界上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之一,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这里高温多雨,热量、水分充足;社会原因是热带经济作物的市场需求量大。
答案:A
农作物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大部分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群岛大部分
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气候类 型
十
字路口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10°S —20°N ,地处热带 海陆位置:在亚洲东南部,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
字路口”处 范围: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组成,共有老挝、缅甸、越南、泰国、
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帝汶11个国家。
东南亚的自
然环境
马六甲海峡: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
粮食作物:水稻
热带经济作物:天然橡胶、椰子、棕榈油、蕉麻
习题指导
(答题时间:15分钟)
1. (德州中考)近年来,东南亚成为亚洲新兴的旅游热点地区。
小明去年6月下旬到新马泰旅游,下面是他写的旅游见闻,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 当地人大多吃米饭,每天午后时常下一场雨
B. 从车窗向外看,看到了成片的橡胶林和油棕种植园
C. 站在马六甲海峡北海岸观看来往的货船,看到许多满载的日本油轮向东南方向驶去
D. 在新加坡领略花园城市的风光,用汉语和当地人交流,还看到了火山喷发时的奇观
2.(自贡中考)东南亚主要由()
A.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组成
B. 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两大部分组成
C. 马来半岛和菲律宾群岛两大部分组成
D. 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组成
3. 如图阴影部分表示某种气候区,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A. 终年高温多雨
B. 终年炎热干燥
C.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D.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 在东南亚湿热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中最适合生长的作物是()
A. 热带经济作物
B. 花生
C. 小麦
D. 甜菜
5. 下列对东南亚物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马来西亚的天然橡胶产量居世界首位
B. 泰国是世界重要稻米出口国
C. 柬埔寨是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
D. 菲律宾是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6. 泰国、越南、缅甸等国都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原因之一是这里有适宜水稻生长的气候条件,该条件为()
A. 高温多雨的气候
B. 炎热干燥的气候
C. 温和多雨的气候
D. 寒冷干燥的气候
7. 武汉某经贸团代表赴东南亚采购货物,下列产品最有可能出现在订货合同中的是()
A. 棉花、小麦
B. 蔬菜、小麦
C. 棉花、黄麻
D. 天然橡胶、椰子
8. 关于马六甲海峡,说法正确的是()
A. 介于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之间
B. 介于马来半岛与爪哇岛之间
C. 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
D. 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
9. (安徽安庆九中期中)关于东南亚气候,正确的描述是()
A. 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和中南半岛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B. 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和马来群岛的北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C. 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和马来半岛的南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D. 马来群岛全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10. 下列东南亚国家中,属于内陆国的是()
A. 越南
B. 泰国
C. 老挝
D. 缅甸
1. D 解析:A. 赤道横穿马来群岛中部,群岛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这里终年高温多雨,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故A正确。
B. 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目前,泰国天然橡胶和棕榈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故B正确。
C. 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故C正确。
D.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热带城市岛国,地势低平,环境优美,市容整洁,到处鲜花盛开,绿草如茵,林木葱茏,有“花园城市”的美誉。
新加坡的华人和华侨占总人口的76%,对新加坡的开发和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在新加坡看不到火山喷发时的奇观,故D错误。
2. A 解析: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主要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
3. C 解析:图示地区为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因降水年内分配不均而分为旱季和雨季。
每年11月到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降水偏少,为旱季;6月到10月盛行西南风,降水很多,为雨季。
农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4. A 解析: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目前,泰国的天然橡胶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马来西亚的棕榈油产量也居世界前列。
5.B 解析: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菲律宾的椰子出口量居世界首位,泰国是世界重要稻米出口国。
故选项B符合题意。
6.A 解析:东南亚地处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合水稻的生长,因此水稻是东南亚主要的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较高,有着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
7. D 解析:天然橡胶和椰子是热带经济作物。
8. D 解析: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
9. C 解析:东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大部分和菲律宾群岛北部,而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马来群岛大部分和马来半岛南部。
10. C 解析:泰国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缅甸濒临印度洋,越南濒临太平洋,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