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之王”的微笑--解老师_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19
理查德·克莱德曼理查德·克莱德曼理查德·克莱德曼(Richard Clayderman,1953年12月28日-),法国钢琴演奏家。
本名菲利浦·罗贝路易·帕杰斯。
理查德·克莱德曼不是以古典钢琴曲而见长,而是主要弹奏一些现代爱情曲目。
生活特写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人物简介:出生地:法国巴黎罗曼威鲁镇性别:男身高:177 cm生日:1953 年12 月28 日星座:摩羯座体重:66 kg眼睛:蓝色国籍:法国优点:守时、善良发色:金黄色缺点:拘谨格言:自我忠实成名曲:(法语)Ballade pour Adeline(中文译)给爱德琳的诗(日文译)水边的阿狄丽娜希望:生一堆小孩,尤其是男孩最喜欢的食物:红烧小牛肉最喜欢的运动:网球和冰上曲棍球最喜欢的饮料:水果鸡尾酒最喜欢的电影:《星际大战》理想中的女性:通晓音乐,静若处子的淑女最喜欢的作曲家:肖邦、拉威尔、德彪西最喜欢的电影演员:马龙·白兰度个人经历理查德·克莱德曼 5 岁开始习琴,6 岁时指法已非常纯熟流畅,被誉为天才,后进入巴黎国立音乐学院学习。
16 岁开始演奏自作曲,得到学校音乐比赛优胜,以优异成绩毕业。
克莱德曼擅长演奏肖邦、拉威尔、德彪西等人的作品,在古典音乐界是一颗明童年时的理查德·克莱德曼日之星。
但是,他偶然间对通俗音乐发生兴趣,不顾周围人们的反对,毅然转变方向,开始同米谢尔·沙德合作,经常出入录音室,并结识了当时法国音乐界最受欢迎的作曲家奥利佛·杜桑(Olivier Toussaint)。
由于克莱德曼不仅具有高度的钢琴演奏技巧而且具有深厚的音乐感,深得杜桑的赏识。
1976 年,克莱德曼为电视剧配乐,独奏了《给爱德琳的诗》,后这首曲子成为电视剧配乐,播出后,电视台设立专线电话以应付纷至沓来的咨询;各唱片行内拥挤着要求订购此曲唱片的顾客;唱片公司为满足市场需求不得不火速加制了80 万张唱片。
钢琴曲《瓦妮莎的微笑》解析在众多钢琴曲目中,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瓦妮莎的微笑》无疑是一首充满魅力与生命力的作品。
这首曲子自从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广大乐迷的喜爱,不仅因为它的旋律优美,更因为它所传递出来的那种难以言喻的美好情感。
本文将从曲子的创作背景、音乐结构、演奏技巧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对《瓦妮莎的微笑》进行深入的解析。
一、创作背景关于《瓦妮莎的微笑》的创作背景,唱片中似乎从未对这首曲子作过明确的说明。
但我们可以从曲子的命名以及理查德·克莱德曼与Olivier Toussaint的合作中,窥见一些端倪。
瓦妮莎可能是一位真实存在或者虚构出来的人物,她的微笑给予了作者无尽的灵感,使得这首曲子充满了生命力与活力。
而理查德·克莱德曼与Olivier Toussaint的合作,更是为这首曲子注入了独特的法式浪漫情怀。
二、音乐结构《瓦妮莎的微笑》在音乐结构上,采用了较为简洁明了的三段体形式。
全曲速度较快,右手八分音符较多,这使得整首曲子充满了流动感。
在旋律上,作者运用了波浪音、加花等技巧,使得音乐的色彩更加丰富,旋律更加优美。
而左手的伴奏则采用了较为常见的分解和弦形式,为右手的旋律提供了稳定的支撑。
在曲子的第一段,作者通过轻盈的旋律和明快的节奏,勾勒出了瓦妮莎微笑的形象。
这一段的音乐色彩明亮,充满了活力,使得人们仿佛能够看到瓦妮莎那灿烂的笑容。
在第二段中,作者通过转调和变奏的手法,使得音乐的色彩变得更加丰富。
这一段的音乐更加抒情,仿佛在描绘瓦妮莎微笑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而在第三段中,作者又回到了第一段的旋律,但通过加强力度和节奏的变化,使得整首曲子达到了高潮。
这一段的音乐充满了力量,仿佛在歌颂瓦妮莎微笑的美好与力量。
三、演奏技巧在演奏《瓦妮莎的微笑》时,演奏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首先,要把握好曲子的速度和节奏,使得整首曲子能够流畅地进行;其次,要注意右手的旋律线条,要使得旋律优美而富有表情;再次,要注意左手的伴奏部分,要使得左手与右手能够协调地进行;最后,要注意曲子的整体感和情感表达,要使得整首曲子能够打动人心。
2023年北京教学设计及反思2023年北京教学设计及反思1教学目标:学会9个生字新词,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意思。
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
能够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写出感受,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给予诚挚的帮助,使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
教学重点: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时间:10月11日星期四教学目标:学会生字9个及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课题2、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为什么微笑?……)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1、自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荣誉敲打眼眶沉吟娴熟玫瑰铭记炉火纯青如诗如画(2)比一比,在组词匈()眶()娴()铭()胸()框()闲()名()誉()()()()吟()()()()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渎课文,写出__的主要内容。
(__记叙“钢琴之王”李斯特热情帮助一个身处困境的姑娘的故事。
)2、默读课文,__几次写“钢琴之王”的微笑,划出相关语句。
四、作业1、写生字词2、比一比,组词教学反思:学生能运用工具书自学字词,学生对主要内容的总结语言不简洁,有的语句不够通顺,需要同学间的交流,修改和老师的指导。
第二课时教学时间:10月12日星期五教学目标: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意思。
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
能够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写出感受,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给予诚挚的帮助,使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
教学重点: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浏览课文,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文中写“钢琴之王”三次微笑,那这三次微笑有什么不同呢?二、默读课文,思考:“钢琴之王”三次微笑,有什么不同?第一次微笑:(1)个别说:寻找学生和蔼可亲(亲自调查,没发脾气——先了解情况在下结论)(2)当李斯特知道这个姑娘冒充学生在这里办演出,为什么没发脾气,反而微笑?(3)姑娘:羞愧诉说原委(4)读:姑娘如此伤心,你读读相关语句。
聂耳拜师___________________聂耳家隔壁住着一位木匠师傅。
每当夜幕降临,这位劳动者总爱坐在门口,用一枝短笛吹奏各种山歌小调。
笛声传来,聂耳似乎听到了欢乐的笑声,哀怨的泣诉,愤怒的呐喊。
他跑到木匠师傅跟前,手托下巴,眼睛一眨也不眨了侧耳倾听。
木匠师傅指着短笛问他孩子你对这个感兴趣吗聂耳点点头恳求说师傅您吹得太好了能教教我吗木匠师傅点点头收下了这位未来的大音乐家做徒弟。
1、给文中留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
2、按“短笛夜奏”、“听乐入神”、“求师收徒”这三个意思,用“‖”把这段话分为三层。
3、用一个能概括这段中心意思的句子做这段话的开头,写在开头的横线上。
4、聂耳是怎样听木匠师傅吹奏短笛的?这属于人物的什么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___”线画出联想的句子。
这是由_______引起的联想,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钢琴之王”李斯特一天,被誉为“钢琴之王”的李斯特来到维也纳,偶尔在大街上看见一则海报,上面写着:“本人是著名钢琴演奏家李斯特的学生,明晚在维也纳剧场举行个人演唱会……”他想,我从来收过徒弟,怎么突然冒出个学生来了呢?李斯特回到旅馆,就有一位姑娘上门来了。
她身材俊俏,但脸色苍白,()进门()用颤抖的声音向李斯特说:“我是一个孤儿,从小偷偷地跟邻居学钢琴。
十八岁考上了音乐学院,()___(jiǎo)不起学费,()第二年就退学了。
之后,我又苦苦地练习。
为了生存,我到处去找工作,可是都没有人要我。
我必须有一个___(jié)出的人物做自己的后台,于是我撒了谎……”姑娘哽咽了一下,接着说:“今天,我看到报纸上登着您也到了维也纳的消息……我……我对不起您,您惩罚……我吧!”李斯特走上去____(ān wèi)她:“小姐,请不用害怕,我原谅你。
舒伯特[训练]舒伯特(Schudert Frant Peter《奥地利》1797-1828)——《歌曲之王》舒伯特(Schudert Frant Peter 1797-1828)奥地利人(去世时年仅31岁)。
1797年生于维也纳,在一个中等的家庭中成长。
父亲是一位小学校长,也是他的音乐启蒙老师。
他幼年随兄长及父亲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后来在一个教会唱诗班担任童高音,并开始正式学习学习。
1808年十一岁时考入维也纳帝国及皇家学校,以后加入维也纳宫廷礼拜堂合唱团,并完成了《第一交响曲》。
1812年与当时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萨里埃利学习。
1814年10月19日,舒伯特第一次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据说是这首歌曲导致德国艺术歌曲的诞生,此说虽不精确,却有一定道理。
1818年被邀请到匈牙利担任艾斯特哈萨公爵府中(海顿曾与此担任宫廷乐长,直到1790年乐团解散为止)任其女儿的音乐老师,廉取固定收入。
在1821年出版他的《魔王》一曲时,己经谱写了将近七百首乐曲。
1823年,疾病开始折磨舒伯特,住院期间,他写了声乐套曲《美丽的磨房姑娘》中的一些歌曲。
1828年舒伯特溘然长逝,时年31岁。
舒柏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接时期。
他的交响性风格继承的是古典主义的传统,但他的艺术歌曲和钢琴作品却完全是浪漫主义的。
他绝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称他为“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
舒柏特在传统的室内乐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
他的室内乐作品都带有真正的舒柏特的印记,它们也是维也纳古典主义的最后一批作品。
而在“即兴曲”和“音乐瞬间”中,舒柏特使钢琴唱出了新的抒情风格。
它们的随想性、自发性和意料不到的魅力都成了浪漫主义的要素。
舒柏特最广为流传的是他的六百多首歌曲。
这些歌曲都是从诗的内心情感中直接产生出来的,没有人能胜过他那洋溢的才华和清新的情感。
钢琴伴奏也产生了特殊的效果:用一两个小节描绘出潺潺小溪,街头艺人破旧的手摇风琴,或是“天堂门前”的《云雀》。
我的钢琴老师作文我的钢琴老师作文14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钢琴老师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的钢琴老师作文1课余时间,妈妈送我去学习钢琴。
我的钢琴老师姓王,她不但叫我钢琴,也很关心我的学习。
她好像把我当成她的女儿一样来照顾!记得那次,我快要参加钢琴考级,妈妈因为我记不住《梦中的婚礼》的谱子而烦恼,几乎每天要我练琴的时间五小时以上,可是我就是记不住那谱子,让我的达到满负荷。
这是王老师微笑的走过来,语重心长的跟我说:“颖,每当听到你弹琴时,王老师即使再不高兴,也会变成心花怒放。
所以,你只有用心去弹,才能懂得这其中的奥秘。
”听了王老师的话,我顿时有了信心……我像一位小绅士一样在钢琴键上快乐的飞舞着!“学会了,学会了。
”我兴高采烈的跑到大厅告诉爸爸妈妈、王老师。
我这时心中真想告诉全世界我学会了。
几天后的钢琴考级,我顺利的通过了。
这就是我的王老师,她总是会用她独特的办法来叫我弹钢琴,帮我度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我爱我的王老师我的钢琴老师作文2在我的课余时间,我的妈妈把我送去学习钢琴。
我的钢琴老师姓王,她不但教我钢琴,而且还很关心我的学习。
她好像把我当成她的女儿一样来照顾!我记得有一次,快要参加钢琴考级的时候,妈妈因为我记不住《梦中的婚礼》的谱子而烦恼,几乎每天要我练琴的时间五小时以上,可是我就是记不住那谱子,让我的达到满负荷。
这是王老师微笑的走过来,语重心长的跟我说:“颖,每当听到你弹琴时,王老师即使再不高兴,也会变成心花怒放。
所以,你只有用心去弹,才能懂得这其中的奥秘。
”听了王老师的话,我顿时有了信心……我像一位小绅士一样在钢琴键上快乐的飞舞着!“学会了,学会了。
”我兴高采烈的跑到大厅告诉爸爸妈妈、王老师。
我这时心中真想告诉全世界我学会了。
几天后的钢琴考级,我顺利的通过了。
我的王老师就是这样的,她总是会用她独特的办法来叫我弹钢琴,帮我度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钢琴之王的微笑钢琴之王”的微笑教学目标:⒈学会9个生字及新词,积累词句。
⒉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
懂得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当给予诚挚的帮助,这种帮助往往会使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
⒊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体会李斯特无私助人的人格魅力。
⒋能够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感受。
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⒍用简炼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体会李斯特无私助人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1能够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结合自我写出感受。
2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钢琴曲教学安排: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体会李斯特无私助人的人格魅力。
2、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
懂得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当给予诚挚的帮助,这种帮助往往会使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
3、能够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体会李斯特无私助人的人格魅力。
2、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
懂得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当给予诚挚的帮助,这种帮助往往会使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
教学难点:能够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感受。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钢琴之王的微笑这篇课文,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课文,请同学们轻轻的打开书,快速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几次描写了钢琴之王的微笑。
这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
板书:李斯特姑娘生:默读课文后回答,课文三次描写了钢琴之王的微笑。
师:其他同学同意他的意见吗?二、体会第一次微笑:尊重师:我们先来看第一次微笑,默读课文2-4自然段,想一想李斯特第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微笑的?你觉得李斯特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是通过那些词句感受到的,划出来。
15 夏天里的成长第二课时1.通过阅读,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2.了解作者写作的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重点通过阅读,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难点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体会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明白人一定要珍惜时间,积极获取知识、能力、经验,否则就会一事无成的道理。
1.相关植物的图片.2.竹子、绿蔓、蒲公英生长过程的视频。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夏天里的成长》。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也是文章的(中心句).那么围绕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讲述的呢?(相机板书:植物、动物、山水、铁轨、柏油路、人)二、研读文本,感受成长(一)品读第2自然段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进一步感知作者具体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成长。
2.同学们读书的时候可真认真。
是啊,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可是夏天的长是(课件出示: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地长。
你是怎么知道的?3.学生汇报。
(1)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
过渡:你们知道一寸是多长吗?一寸大约是三厘米多一点,几寸就是几个三厘米那样长。
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植物生长的视频,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吧。
看,瓜藤生长得多快,这也说明了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2)竹子林、高粱地:一夜可以多出半节.过渡;竹子真像作者写的那样长得那么快吗?让我们看一段视频。
竹子果真长得那么快,那谁能用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竹子、高粱那拔节的声音呢?(指名读)(3)苞蕾: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过渡:老师这里准备了一段蒲公英生长过程的视频,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里,作者为了突出植物长得快,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让我们再读这句话,感受植物那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钢琴之王”的微笑一、教材说明:课文记叙了“钢琴之王”李斯特热情帮助一个身处困境姑娘的感人故事,表现了李斯特善解人意,能真诚帮助身处困境的人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要求:1.学会9个生字及新词语。
2.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
3.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
(教学重点)4.能够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写出感受。
(教学难点)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懂得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当给予诚挚的帮助,这种帮助往往会使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
三、教学建议:(具体可见后附的教案设计)(一)透过李斯特的三次“微笑”,感受“钢琴之王”的人格魅力。
1.课前了解李斯特的资料。
李斯特,匈牙利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匈牙利民族音乐杰出的代表人物。
(有助于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自读课文,了解人物关系:李斯特——“钢琴之王”姑娘——身处困境而冒充李斯特学生举办钢琴演奏会的人。
了解故事的原委,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说说故事的梗概。
3.从题目入手,深入理解。
课文共有几处描写了李斯特的微笑“钢琴之王”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微笑的?他为什么要微笑,姑娘当时的表现和感受又是怎样的?默读课文,联想上下文,想一想李斯特的微笑有什么不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写出自己的感受。
(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时间要充分)4.交流反馈,练习朗读第一次微笑:寻找“学生”,和蔼可亲(亲自调查,没发脾气——先了解情况再下结论。
)第二次微笑:示范指点,充分鼓励(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第三次微笑:师生同台,助人到底(发自内心的笑,既包含了真诚的祝贺,又包含了善意的批评)李斯特的三次微笑和姑娘的两次流泪,一次感言。
第一次微笑——诉说原委(辛酸的泪)(羞愧)第二次微笑——万分激动(激动的泪)(惊喜,感动)第三次微笑——感悟真谛(铭记终生)(成功的喜悦,由衷的感激,羞愧)抓住人物的表现,练习朗读,可安排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再次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及情节的发展变化,体会人物的情感。
《综合素质》卷(一)《综合素质》试卷结构单选材料分析写作总计数量293133单个分值21450总计584250150分时间安排20分钟左右40分钟左右60分钟左右120分钟备考重点模块题型分布分值重点目标职业理念1—4题(选择题)30题(材料分析题)22分(4+1)单选简单材料必出有套路单选8分材料分析10分教育法律法规5—12题(选择题)16分(8)理解,识记高频考点和法条12 –14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3—16题(选择题)31题(材料分析题)22分(4+1)单选简单材料必出有套路单选8分材料分析10分文化素养17—25题(选择题)18分(9)真题看规律重积累8 –10分基本能力26—27题(信息技术选择题)28—29题(逻辑思维选择题)32题(阅读理解)33题(写作文)72分(2+2+1+1)单选有得失阅读有套路作文有模板单选4分阅读10分作文32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1.下列关于素质教育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素质教育不包括社会实践B.素质教育不包括家庭教育C.素质教育就是学校教育D.素质教育包括社会教育2.数学课上,韩老师让全班学生都用老师喜欢的方法解题,不允许用其他方法,韩老师的做法()。
A.尊重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B.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C.忽视了学生发展的整体性D.尊重了学生发展的全面性3.新年伊始,韩老师做了新发型。
课前一进班级,所有学生的眼光就盯着老师。
有几个淘气的男同学就凑在一起,用调侃的语调大声喊道:“老师,我爱你。
”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A.露出羞涩的神情B.严厉地批评他们C.微笑着说:“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也爱你们。
”D.不予理睬,开始上课4.“师者,人之楷模也”这句话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5.赵某违反学校管理制度,被校长在全校教师会议上点名批评,赵某听说后,不辨是非,将校长打成重伤,依法对赵某追究()。
从零开始作文范文花开,花落,涨潮,潮退。
自然的轮回令人们赞叹,因为自然懂得从零开始。
成功与失败,都是人生的十字路口,从零开始,才能永远有新天地。
从零开始,需要我们面对失败,像拂去蛛丝一样安之假设素,看那勾践,山河破碎,身世浮沉何等悲惨,何等耻辱。
但他明白一切能从零开始,于是他卧薪尝胆,最终三千越甲可吞吴。
看那项羽,同是落魄,同时惨败,但他只是枉自哀叹,只是空问苍天,天亡我以,殊不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面对失败,项羽不知从零开始,所以就不会有柳暗花明。
从零开始,需要我们面对成功,处之泰然。
不骄不燥,心态要像从零开始,这样你才有更新的天地。
登上阿尔卑斯山,才知道我们刚站到珠穆朗玛峰的底端。
登上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我们知道,我们才到了浩浩大海的岸边。
从零开始,我们才能,登得更高,走得更远。
从零开始,让风沙带走我们的仇怨,让坚强与振作劈开失败的牢笼,让淡然与和平收获成功的麦穗。
人生其实很简单,从零开始,勇往直前。
在那桃花盛开的时节,我开始了我的钢琴生涯,一切从零开始了……那是一个飘浮着橘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妈妈牵着我的手来到了于老师家。
老师的家中连空气中都流淌着高雅和浪漫,老师指尖下流淌出的乐曲似甘甜的泉水滋润着我的心田!我无限崇敬地盯着老师、无限神往地注视着钢琴,于老师用那修长的手拉过我的小手抚摸那黑白相间的琴键,她那芳香的音韵至今仍留在我的耳畔:“卞思凡,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也可以说是非常难学的一门技艺,你可不能半途而废呦!”心中记挂着钢琴甜美悠扬的独特音韵,我毫不迟疑地点头应道:“我一定会坚持下来的!”接下来的学琴日子里,我深深体会到了钢琴有多难学!第一节课,老师讲了弹琴时的手姿要求想象手中握着一个鸡蛋,手指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关键是这样的姿势在演奏的过程中要保持不变形!我想:这点小动作太简单了,小菜一碟,难不倒我的!结果,我练了十遍还是不能把这个动作做得十全十美,往往弹着弹着,小指就会在不经意间翘起来,无名指因为力量太弱,弹着弹着就成“瘪指”了,为此我没少挨老师批评。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教学重难点]1.学会根据自己的不同心境表达不同的感受。
2.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写,让真情自然流露。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于如何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掌握了一定的技巧.这节课呢,让我们一起来将其学以致用。
(板书:让真情自然流露)二、审题1。
学生自读本次习作要求(课件出示),思考:你想选择哪一个词语?2.根据所选词语,学生自主交流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3.师生共同交流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交流的过程中提炼出本次习作的重点。
(1)回顾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写出自己的感受.(2)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感情真挚。
(3)写出事情的发展过程和情感的变化。
三、写作指导方法指导:1.写真人真事,亲身经历.2。
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流露真情。
3.内心独白表达真情。
四、自主成文,小组互评1。
学生自主构思思路,开始写作。
教师巡回提示、指导.2。
学生自由组合,互相寻找习作中的精彩之处,教师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学生习作的优点,并进行推荐。
五、习作修改1。
自读自改。
2。
教师出示一段习作内容,集体修改。
3。
根据教师和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
修改完后誊抄到习作本上。
[教学板书]交流平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抒发真情实感初试身手心情不同感受不同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真人真事细节描写内心独白事情的发展过程情感的变化过程[教学反思]“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个单元的教学是围绕着说真话抒真情展开的,但一直以来能够做到以“真”动人却是学生们的难点,难就难在说着容易“做”着难。
在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环节,大家说得都很好,能够顺畅地说出“情”“景”和“感受”之间的关系,句子练写也能很快完成,但在习作过程中,同学们还是经常卡壳,交上来的习作依然是难见真情,或表达不畅,还需加强练习。
小狗儿与大画家教学要求:1.了解大画家韩美林与小狗之间发生的故事,感受到他们的患难之情以及小狗的善良,产生热爱动物的思想感情,并懂得应该善待动物.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了解大画家韩美林与小狗之间发生的故事,感受到他们的患难之情以及小狗的善良,产生热爱动物的思想感情,并懂得应该善待动物.教学难点:了解大画家韩美林与小狗之间发生的故事,感受到他们的患难之情以及小狗的善良,产生热爱动物的思想感情,并懂得应该善待动物。
宽容的名人故事宽容的名人故事有人说,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处变不惊的气度:宽容是一种理解,一种体谅·,在茫茫人海中,能走到一起,本身就是一种缘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宽容的名人故事,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钢琴之王的宽容之举在音乐界。
李斯特的大名几乎无人不晓,这位浪漫艺术大师的演奏技巧、弹琴艺术似乎具有一种魔力。
他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还有其超群的即兴演奏才能,因此他得到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同时他又是一位才能卓著的作曲家,创造了交响诗体裁,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风气相对立的浪漫主义风格。
创作有著名的《浮士德交响乐》《匈牙利狂想曲》《但丁神曲》等。
他六岁起学习钢琴,曾师从于著名的钢琴家车尔尼。
十一岁时举行了演奏会,轰动了维也纳的音乐界。
一次,在他的演奏会观众中出现了一位全聋的老人。
这位老人虽然无法听见李斯特的演奏,但他的心灵似乎感受到了这位少年天才的魅力,于是老人在演奏会结束之后。
热情地搂住这位“神童”,亲吻了他的额头。
这位老人正是音乐大师贝多芬,而这一珍闻则上了当时欧洲的各大报纸,使十二岁的李斯特一时名扬全欧。
天赋还有自身的勤奋成就了一代音乐大师,可就是这样一位集万千宠爱的音乐界天才,当面对普通民众时并不是恃才孤傲。
而是以一种平和宽容之心对待。
功成名就的他一天路过德国的一个小镇,恰逢小镇里一位钢琴师将要举行演奏会,而演奏会的海报上公然说,钢琴演奏会的女钢琴师是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的学生。
李斯特甚感奇怪,因为他不记得自己教过这样一个学生。
为了弄明白这件事,他找到了这位女钢琴师的住处,亲自登门拜访。
那位女钢琴师是一个青年人,见到李斯特,大惊失色,浑身颤抖,脸色苍白,好半天才抽泣着述说了自己艰苦的孤儿身世,冒充李斯特的学生完全是为了生计。
她跪在李斯特面前,请求宽恕。
恍然大悟的李斯特并没有生气,他把姑娘扶起来,和蔼地对她说:“让我们来看看有没有可以补救的办法。
“钢琴之王”的微笑指导思想:《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即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成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主体性学习不能简单理解为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学习。
所谓”主体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每个学习者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它的核心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主动、创造性的学习。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设计理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教育改革与发展是世纪之初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较好地承担起这一任务,我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大胆进行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探讨,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以转变教师角色为出发点,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深入学习教育理论、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通过学习与实践,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只有站在时代的前沿,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用丰富的情感激活学生灵动的思维,用广博的知识引领学生踏上探求知识的道路,才能与形势相应,与时代同步。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默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并能进行概括。
同时,能说出或者写出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这也是《课标》对第三学段在阅读上要达到的要求之一。
授课时既要注意两个训练点的顺序性,又要抓住时机,做到相辅相成。
第十课重在表现李斯特善解人意,能真诚帮助人的人格魅力,也同时要学生懂得给予别人诚挚帮助的重要性。
学生分析:另外,升入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
他们需要在下面的学习中进一步的提升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