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2.99 KB
- 文档页数:3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学案(新人教版)【课标要求】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学习目标】1.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学习重点】齐、晋称霸。
【学习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学习过程】本课的内容设计为二部分:第一部分“春秋争霸”,第二部分“战国七雄”。
一、春秋争霸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王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
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
【影视中的历史】一些影视作品往往反映了某个时代的历史特点,影视作品也是我们熟悉和掌握历史的途径之一,我们通过经典影视作品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
回答:(1)影片所示的“春秋”时期属于哪个朝代?春秋时期有哪些诸侯先后成为中原霸主?(2)在电视剧《东周列国。
春秋篇》中,东迁后的周平王,摄于郑国的威力,竟与郑庄公做了交换太子互为人质的荒唐交易。
这种情况反映了什么问题?(3)结合课本内容总结春秋五霸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史料中的历史】材料春秋无义战。
----孟子(4)孟子用这句话来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否恰当?为什么?二、战国七雄结合下列形势图和连环画,完成相关问题。
第一组:地图图1春秋争霸形势图图2战国形势图(1)说出东周分为哪两段?这两个时期的诸侯国有什么变化?(2)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都有著名的战役发生。
比较这些战役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春秋战国的纷争是西周哪一制度埋下的祸根?第二组:连环画第九集第十一集第十三集第十四集第十七集(3)“第九集”的主人公是谁?晋文公在哪次战役后成为中原霸主?“楚庄王图强”后打败哪国军队做了春秋霸主?“第十四集”的最终结果如何?(4)成语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教材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和军事上的状况,上承奴隶社会,下启整个封建时代,为后面学习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经济和思想文化及秦始皇统一中国等内容有铺路搭桥的作用,因而本课承上启下,在中国古代史上占重要地位。
二、课程标准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鼑新,才能富国强兵。
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齐、晋争霸。
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知道《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导致了什么后果?播放动画视频《烽火戏诸侯》教师: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演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结果,等戎族真的来攻打西周时,诸侯没有再来救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随后,东周建立,东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春秋战国时期,今天我们来学习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展示: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看千金一笑叹周王衰落二、观春秋烽火展霸主风采三、谈七雄兼并解战国风云四、说天下大势悟分久必合(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看千金一笑叹周王衰落自主学习:请同学们看课本30页,归纳:东周的建立和分期。
学生一:东周的建立时间是公元前770年,建立者是周平王,都城在洛。
学生二: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是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背景,掌握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史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维,认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史实。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更迭过程。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历史》。
2. 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3.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哪些著名的战争吗?”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史实,回答问题:“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分别是哪些国家?”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争霸过程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4.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和学生的讨论,详细讲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更迭过程,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典型事件,如齐桓公改革、晋文公争霸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和对后世的影响。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8. 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拓展:1. 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引导学生探讨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2. 对比春秋战国时期与其他历史时期的战争,让学生认识到战争与和平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史实的掌握程度。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教学目标:1、说出东周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了解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情况。
2、比较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3、通过学习探讨改革与强兵富国之间联系?二、教学重点:齐国和晋国的称霸三、教学难点: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不同特点及历史影响。
教学过程:(一)以“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故事导入新课,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交待西周灭亡、东周建立的历史过程。
(二)自主学习通过看课本P30-P32,完成以下问题。
1、东周分为和。
2、春秋时期主要霸主、、。
3、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总结:1、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2、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4、描述晋楚争霸情况。
见教材31页5、春秋争霸的历史作用。
总结: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的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通过看课本P33-P34完成以下问题1、说出战七雄、、、、、、。
2、战国时期主要兼并战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3、长平之战时间、交战双方、作用。
公元前260年秦、赵作用:大败赵军,使秦国变的更为强大,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三)合作探究⑴齐国和晋国能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总结:为谋霸政而改革,因改革而富强,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改革都涉及到内政,生产和军事等方面⑵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许多战争是好事还是坏事?说出你的理由。
⑶说出你所知道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
(四)系统总结:列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
(五)巩固训练1.为了争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发展本国势力的是3.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重要的是“尊王攘夷”5.战国七雄中,地处最北和最南的分别是①“田氏代齐”②三家分晋③桂陵之战④马陵之战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尊王攘夷”旗号的真实目的是9.阅读上列材料:“管仲相桓公,霸诸假,一匡天下”——《论语》请回答:⑴桓公霸诸侯成功是在什么时间?⑵管仲在齐桓公称霸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有利措施?课后反思:。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时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
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春秋时期齐、晋争霸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学习目标:1、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点、时间分界、2、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简单情况及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3、了解战国时期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主要的战役。
自学指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有哪位同学知道西周是怎样灭亡的?生:周幽王昏庸无道,还出演“烽火戏诸侯”的闹剧,最后被前来进攻的戎族杀死。
师:对,西周灭亡后中国历史就进入东周时期,也即春秋战国时期。
那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时又发生了哪些重要事情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第六课要学习和了解的内容。
(板书: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师:有谁知道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吗?生:“春秋”是因孔子所编鲁国编年史《春秋》得名,“战国”是因当时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而得名。
师:好。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东周开始了,但周一辈子的权威一落千丈。
东周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
(其中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共295年,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共255年)(板书:东周:公元前770年洛春秋和战国)二、制定和出示教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制定目标)师:好,现在我想请同学们自己来为这节课制定学习目标。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篇一: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完整版)】授课教案班级:讲课人:时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复习:西周建立后,周武王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个重要措施是什么?(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功臣和王族,让他们共同保卫周王、定期纳贡,由此产生了大量或大或小的诸侯国。
那,西周最后一个国王是谁?(周幽王)周幽王昏庸无道,有一个关于他的著名成语故事,大家知道是什么吗?(烽火戏诸侯)谁来给我们分享一下这个故事?2、叫学生讲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老师小结:“烽火戏诸侯”的教训是惨重的,周幽王虽然博得美人一笑,可也自食其果,bc771犬戎进攻西周,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从这个故事中大家得到什么启发啊?(失信、做人要讲诚信)老师点出:周幽王失信于诸侯,导致国破人亡,所以我们文人处事要讲诚信。
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史称“东周”,洛在今天的哪里啊(p23在今河南洛阳)东周又分为两个时期:春秋bc770—b476和战国bc475——bc221学习新课一、春秋争霸——相续称雄(bc770—b476)1、讲述“春秋”的来历。
同学们,为什么要把这两个时期称为“春秋”“战国”呢?(因为??)同学们请看p30注解①。
再讲:bc770—b476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
自从周平王迁都洛后王室开始衰微,这个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周王室地位下降。
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号令,反而依附于他们。
诸侯间相互展开攻势,不断进行争霸战争,这种争霸战争就是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
2、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本框内容。
3、引导学生理解(1)好!同学们说说。
春秋时期先后出现了那些霸主?(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2立霸主地位的呢(标志性事件)?首先,同学们请看p31“春秋争霸形势图”,找出齐国位置,结合课本内容分析齐桓公能称霸的地理原因?①自然条件——平原,面海,资源丰富我们都说“干大事要天时地利人和”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个齐桓公能称霸的关键人物——管仲,你知道管仲和齐桓公之间的故事吗?【链接文本】在公子小白回齐国的路上,管仲早就派好人马拦截他。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内容标准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二)教材分析历史上,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本课主要讲述的就是“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
“春秋争霸”讲述了齐桓公称霸和晋楚争霸,当时齐桓公任用管仲实行改革,使自己成为春秋是第一位霸主,随着国力的强大晋国与楚国展开了争霸战争,双方在城濮大战。
“战国七雄”讲述了“七雄”的并立与战争,各国运用“合纵”“连横”的斗争策略,几经反复,经历了长平之战的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识读《春秋》和《战国》形势图,提高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讲述春秋战国的成语典故故事,提高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等古代君王的故事,培养学生宽容忍让、诚信和坚毅等的优良品质,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认识到战乱纷争时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齐桓公称霸;晋文公争霸;战国时期的主要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难点: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及趋势。
(五)教学流程【导入新课】展示下列年代尺,引导学生回忆夏、商、西周更迭的过程。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忆完相关内容后,教师提出“西周以后的历史是如何发展的呢?在年代尺上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这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时期?这一时期又将向我们展开怎样恢弘的历史画卷呢?”导入第6课学习。
【落实课标】解释课题,“春秋战国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看课本30页注释①,结合下列图示了解春秋战国的意思以及起至时间,知道春秋战国都属于东周时期。
展示《史记》资料“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掌握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相关知识。
(2)通过地图识记春秋战国时期的地理位置和势力范围。
(3)学会分析历史史实,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2)运用历史地图,观察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势变化。
(3)学会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提高历史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崛起与更替。
(2)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战役和典故。
(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发展。
2. 教学难点:(1)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排序和区分。
(2)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策略和战术。
(3)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成就与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相关知识。
(2)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地图,观察春秋战国时期的地理位置和势力范围。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战役和典故,分享学习心得。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加深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了解。
4. 课堂讲解:(1)讲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崛起与更替,突出重点内容。
(2)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策略和战术,引导学生理解战争背后的原因。
5. 练习巩固:(1)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史实。
(2)挑选学生进行回答,及时反馈并进行讲解。
四、课堂小结1. 引导学生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重要事件和影响。
2. 强调春秋战国时期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鼑新,才能富国强兵。
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观察分析争霸战争这种历史现象,比较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确立霸主地位的过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析争霸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兴人是兴国的关键,做人做事要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才能成功,培养他们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几个著名的霸主和著名的争霸战争。
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由教师按照课本所给插图为线索来进行引导,让学生对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史实有一个直观的感受,然后引导他们思考分析纷争的实质、著名人物的作为的影响等关键问题,最后进行点拨。
教学媒体多媒体、挂图等。
教学结构和过程由课本方框中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导入新课。
“烽火戏诸侯”这个教训是极其惨痛的,周幽王自食其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公元前771年,犬戎族进攻西周时,往日用来报警、号令天下诸侯的烽火台失去了威力和作用,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周室王族平王迁都洛,历史称这个周朝为“东周”。
东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春秋战国”时期。
那为什么把这段历史叫做“春秋战国”呢?(板书)一、春秋争霸——相继称雄(前770——前476年)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这个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周王室的地位下降。
一些较大的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他们,他们展开攻势,咄咄逼人,不断进行争霸战争,这种争霸斗争就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局势。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能力方面:通过学生对齐国强大、称霸的过程的学习,让学生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从而培养学生理解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的具体分析,使学生逐渐理解诸侯争霸的作用,认识诸侯争霸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现,虽然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具有加速统一步伐、促进民族融洽的积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对齐国、晋国称霸的原因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点: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是难点。
教法设计: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首先复习提问在前上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哪个朝代?这些朝代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怎样?在学生能回答正确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并导入新课。
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西周过了是东周。
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一、东周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二、春秋五霸1、诸侯争霸的实质教师首先出示有关西、东周变化的对照表学生通过此表格的分析,对东周的衰落景象一清二楚,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东周初年,王室力量削弱,天子和诸侯的地位变化的理解。
教师提问: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什么?教师应进一步指出: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反而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正是在周王室的日益衰微的背景下,诸侯争霸的热闹场面一场接一场地出现了。
周天子,虽然名存实亡,但是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权威,却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所朝思暮想的。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学习目标】1.知道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2.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活动方案】活动一:自读教材,感知基本史实浏览教材P30,将“春秋、战国”填写在下面图示的横线上。
活动二:阅读教材,了解当时战争1. 阅读教材P30~34,在课本上标出下列的相关知识点并完成填空。
(1)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诸侯纷争的局面,先后出现....的霸主有 、 、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史称“春秋五霸”。
(2)战国初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后,形成了七雄并立....的局面,当时的七个强国是 、 楚 、 燕 、 、 、 、 秦 ,史称“战国七雄”。
2.阅读教材P31《春秋形势图》和P33《战国形势图》,找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具体地理位置。
(1)用彩笔圈出这些诸侯国的国名。
(2)在《战国形势图》中,如果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战国七雄依次应该是 齐 、 、 、 、 、 、 韩 。
(3)根据两幅形势图所示,春秋时期的战争是 ,战国时期先后..有 、 、 等著名战役。
3.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目的并不相同。
比较“城濮之战”与“长平之战”的主要目的。
活动三:阅读教材,探讨历史趋势1. 阅读教材P31~32,回答: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许多战争是好事还是坏事?说出你的理由。
3.如果你是当时的预言家,请你预测战国时期的走向(或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哪国最有能力主宰历史?【检测反馈】()1.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2.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马陵之战()3.牛牛在一位连环画爱好者那里看到了一本《三家分晋》的连环画。
根据我们的历史知识,这里的“三家”指的是A.赵、魏、秦B.齐、秦、燕C.齐、燕、楚D.韩、赵、魏()4.战国末期,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强大攻势的战役是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5. 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①城濮之战②桂陵之战③马陵之战④长平之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巩固提升〗()1. 齐国之所以最先强大得益于A.伊尹改革 B.姜尚改革 C.管仲改革 D.李悝改革()2. 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①齐②燕③楚④赵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3.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地再现历史。
最新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学案新人教精选学习目标1.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的现象的能力。
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
3.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一、自主学习(一)春秋争霸①___________年,周平王东迁______,史称_________,这一时期分为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时期。
②春秋时期著名霸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是在公元前_________中期。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_______霸主。
④晋国强盛时,南方楚国势力已发展到_________。
公元前_________后期,晋楚双方在_______大战,大败楚军。
从此,晋文公成为_______________。
晋楚争霸,持续百余年。
后来,_________打败晋军,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①战国初,晋国大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家分晋后,齐国大夫_________取代原国君,建立______齐国。
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雄并立的局面。
②公元前_________年,秦赵之间进行了一次激烈战争----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阅读史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阅读材料回答:(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三、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春秋时期,齐晋两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①政治上,改革内政②经济上,发展生产③军事上,加强军队建设④用人上,都有贤相辅佐,如管仲、伍子胥⑤都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C.①②③ D.③④⑤2.“纸上谈兵”的故事来自于()A.城濮大战 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3.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①齐②燕③楚④赵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教学资料范本【2020最新】人教版七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学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20xx最新人教版七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学案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的现象的能力。
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
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我们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齐、晋称霸。
齐、争霸体现了大国争霸的政治、军事特点。
两国都通过改革实现了富国强兵,齐国凭借政治威势,晋国凭借军事胜利,都取得了霸主的地位。
由此,改革与强国的关系,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的互动影响,对于理解和把握春秋战国的朝代特征,有重要意义。
本课的难点是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春秋时代的争霸战争,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决定战争胜负,强者通过召集盟会确立霸主地位,政治意味强烈。
战国兼并战争,动辄几十万大军上阵,对阵双方攻守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几十万,战争的残酷性尽显。
对比分析齐桓公称霸和秦赵长平之战,上述特点明显。
教材弱化了对战国兼并战争历史作用的分析。
但从教材“有些诸侯中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我们要分析理解。
学法指导:1. 指导学生识读《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形成春秋争霸大国和战国七雄的时空观。
在教师的提示下,尽可能由学生分析概括出春秋霸主先后相继。
教学资料范本
【2020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学案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学案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的现象的能力。
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
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我们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齐、晋称霸。
齐、争霸体现了大国争霸的政治、军事特点。
两国都通过改革实现了富国强兵,齐国凭借政治威势,晋国凭借军事胜利,都取得了霸主的地位。
由此,改革与强国的关系,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的互动影响,对于理解和把握春秋战国的朝代特征,有重要意义。
本课的难点是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春秋时代的争霸战争,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决定战争胜负,强者通过召集盟会确立霸主地位,政治意味强烈。
战国兼并战争,动辄几十万大军上阵,对阵双方攻守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几十万,战争的残酷性尽显。
对比分析齐桓公称霸和秦赵长平之战,上述特点明显。
教材弱化了对战国兼并战争历史作用的分析。
但从教材“有些诸侯中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我们要分析理解。
学法指导:
1. 指导学生识读《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形成春秋争霸大国和战国七雄的时空观。
在教师的提示下,尽可能由学生分析概括出春秋霸主先后相继。
战国七雄并存的特点。
2. 吴越争霸,特别是舔尝苦胆的故事,学生较熟悉,可由学生自学或讲述。
同时告诉学生,由于年代久远,在故事的流传过程中,也增添了许多虚构的成分。
培养学生从传说和故事中探究历史真实的科学精神。
3.“围魏救赵”内容设计成学生活动。
教师可提供与这场战事相关的政治、军事和地理方位因素,由学生分小组设计出多种救赵方案,介绍方案特点,评价优劣,在比较鉴别中认识国魏救赵战例的典型意义,认识军事谋略对战争胜负的影响。
(参照附图)复习巩固:
一、选择题
1.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C.楚庄王 D.秦穆公2.晋楚争霸时,楚国势力最北达到()
A.长江流域B.渭水流域C.淮河流域D.黄河流域
3.下列典故与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有关的是()
A.尊王攘夷B.退避三舍C.卧薪尝胆D.纸上谈兵
4.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国家是()
A.齐 B.晋C.楚 D.燕
5.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①管仲改革②城濮之战③勾践灭吴④葵丘会盟()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①
④②③
6.下列历史事件或典故与成语“朝秦暮楚”有关的是()
A.围魏救赵B.纸上谈兵C.卧薪尝胆 D.“合纵”“连横”
7.战国时期,都城分别在今湖北荆州和北京的是
①齐②楚③韩④燕⑤赵()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②⑤
8.下列哪一战役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A.城濮大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二、材料分析题
9.“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阅读材料回答:
①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②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③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
三、问答题
10.春秋时期,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