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网土方计算表的使用
- 格式:doc
- 大小:155.50 KB
- 文档页数:2
方格网法土方计算
方格网计算步骤及方法
;
——
——
程,m,用绝对值代入;
,m,用绝对值代入;
以平均施工高程而得出的。
0m的正方形方格网,通常以20m居多。
再将场地设计标高和自然地面标高分别标注在方格角上,场地设计标高与自示填方,“-”表示挖方。
将施工高度标注于角点上,然后分别计算每一方格地填挖土方量,并算出场地边坡的土方即得场地挖方量和填方量的总土方量。
状态,计算前应先确定“零线”的位置。
零线即挖方区与填方区的分界线,在该线上的施工高度为零。
零线的确定点的位置,将各相邻的零点连接起来即为零线。
零线确定后,便可进行土方量计算。
方格中土方时的计算有两种方格四个角点全部为填或全部为挖,其挖方或填方体积为:
或填的施工高度,均取绝对值,m;
部分是填方时,其挖方或填方体积分别为:+h4)+h22/(h2+h3)]
2+h3)+h4
2/(h
1+h4)]
)另一角点为填方时(或挖方)时,其填方部分的土方量为:+h4)
/6+V4
计算时先顺地形等高线将各个方格划分成三角形,每个三角形三个角点的填挖施工高度用h
1、h
2
、h
3
表示。
当三角
施工高度,用绝对值代入,m。
线将三角形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底面为三角形的锥体,一个是底面为四边形的楔体,其锥体部分体积为:)
-h
3+h
2
+h
1
]
施工高度,取绝对值,m。
其中h
3
指的是锥体顶点的施工高度。
南方CASS方格网法土石方计算操作步骤
1.确定计算区域:首先需要确定需要计算土石方体积的区域,并绘制
出区域的边界线。
2.制作方格网:将计算区域分割成一系列等大的方格,方格的大小一
般根据需要计算的精度和地形复杂程度而定。
可以使用纸质或者数字矢量
图等方式制作方格网。
3.标注高程数据:在每一个方格的顶点处标注高程数据。
可以通过地
形测量仪器如GPS或者全站仪进行实地测量,或者使用数字高程模型(DEM)等数据进行标注。
4.计算单元方格的体积:对于每一个方格,根据其顶点的高程数据,
使用四个顶点确定平面的面积,并按照横断面积乘以方格高度的方法计算
方格体积。
计算公式为V=A*H,其中V表示体积,A表示平面面积,H表
示方格高度。
5.累加计算:将每个方格的体积计算结果累加起来,得到计算区域的
总体积。
6.结果验证:将计算的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验证,确保计算的准
确性。
可以通过实际测量或者现场检查等方法进行验证。
7.生成报告:根据计算结果生成相应的土石方计算报告,包括计算区
域的平均高程、总体积、填方量、挖方量等数据,以及相关的图表和说明。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南方CASS方格网法土石方计算时,应确保方
格网的密度足够高,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选择合适的高程数
据源以及高程插值方法也是确保计算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此外,计算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一些额外的操作,如进行填方量、挖方量的分开计算,或者将计算结果以图形的形式展示等,以满足具体的需求。
用方格网法计算土方步骤方格网法是一种常用的土方计算方法,可以用于计算土方的体积和步骤。
方格网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土地划分为一系列方格,并测量每个方格的高程差。
然后,通过计算每个方格的体积,并将其累加,即可得到土方的总体积。
下面将详细介绍方格网法的计算步骤。
第一步:测量区域边界首先,需要准确测量土地或施工场地的边界线,并在各个角点处标记测量点。
这些测量点将作为方格网中每个方格的角点。
第二步:确定网格间距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方格网的间距。
间距的选择应该根据场地尺寸和地形的复杂程度进行合理调整。
通常情况下,间距可以选择为1米或更小。
第三步:建立方格网使用测量点确定的位置,可以使用绳子或钉子等工具在地面上建立方格网。
确保方格网的边缘和角点都严格平行和垂直。
第四步:测量高程差使用水准仪或其他测量工具,对方格网中的每个角点进行高程测量。
记录每个位置的高程数值。
第五步:计算体积根据高程差测量结果,可以计算每个方格的土方体积。
通常情况下,每个方格的土方体积计算公式为:V=(A1+A2+A3+A4)/4*h,其中A为方格四个角点的高程数值,h为方格中心点的高程数值。
第六步:累加体积将每个方格的土方体积累加,即可得到整个土地或施工场地的土方体积。
如果方格网是等距的,可以直接将每个方格的体积相加。
如果方格网是非等距的,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体积调整。
方格网法可以用于计算多个区域的土方体积。
例如,可以将场地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然后按照上述步骤逐个计算每个区域的土方体积,并将结果累加得到总体积。
需要注意的是,方格网法只适用于地形平坦的场地。
如果场地地形复杂或存在斜坡等情况,则需要使用其他方法进行土方计算,如三角测量法或通过地形测量仪器获取高程数据。
总结起来,方格网法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土方计算方法,适用于平坦的场地。
通过将场地划分为一系列方格,并测量各个角点的高程数值,然后计算每个方格的土方体积并累加,可以得到土方的总体积。
方格网工程量计算软件Ver 1.6一、新建工程1、进入软件后,用鼠标点击工具按钮上的图标,出现如下图所示对话框:2、确定方格的数量及边长:2*3=6格,方格间距为10米(注:方格边长为所有方格相同的边长,如果要修改方格的间距,可以进入软件后,点屏幕菜单中的“汇总计算设置”,修改方格边长如下图所示)。
3、输入方格四个角点自然标高:(1)用鼠标点击工具条上的图标,再在屏幕上的任意一个方格上点击一下,弹出如下图所示自然标高输入对话框:(2)在A、B、C、D四个位置输入当前方格的自然标高及每个角点的设计标高。
当所有方格的设计标高都是一致的,您可以在“汇总计算设置”中的“按自定义设计标高”处输入方格的总的设计标高,当方格中的每个角点设计标高都不相同,你只需输入对应角点设计标高,软件优先按角点设计标高汇总计算;如果此方格的设计标高不相同,就可以在方格中的“设计标高”处输入当前方格的设计标高,软件在汇总时优先级低于角点设计标高,高于“汇总计算设置”中的自定义设计标高。
(3)如果当前方格不作计算,你可以将“是否计算”选择为“不计算”。
(4)如果此方格需要按自定义表达式进行计算(主要用于零星方格的计算)如下图红圈所示:(5)当需要大量输入自然标高时,建议大家用“矩阵式输入”方法。
操作如下:首先点击工具条上的按钮,再点击按钮,进入如下图所示:(6)汇总计算:点击工具条上的“”图标即可。
二、显示方格角点标高及名称你只需要在软件主界面按“F2”键(在键盘的第一排位置)就可以显示/隐藏方格的标识名、挖填土方量、自然标高、施工高度,如下图所示:注:如果按了F2键没有显示,必须用鼠标在主画面点击一下,再按F2就可以显示。
三、显示零线四、打印报表汇总计算后点击工具条上的“”图标,出现如下图所示报表:同时,您可以通过“文件”菜单中的“导出为EXCEL文档”功能,将报表存为电子表格文档,便于进行其他修改。
五、计算原理方格网计算方法是一种在竖向布置场地平整工程量计算中较常用的方法。
CASS91方格网计算土石方教程方格网计算土石方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它是对地表面积的计算,对于土方工程和石方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方格网计算土石方的步骤和方法。
方格网计算土石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网格大小、绘制地面剖面图、确定土石方的高度、计算每块网格的土石方体积、统计所有网格的土石方体积。
首先,确定网格大小是进行方格网计算土石方的第一步。
通常,网格的大小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一般情况下,网格的边长可选取为1米或0.5米,如果山体较大,并且地形复杂,可以适当缩小网格大小,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其次,绘制地面剖面图是方格网计算土石方的第二步。
在绘制地面剖面图时,应选取地面的关键点,如边坡、沟渠等,以确保绘制的地面剖面图能够准确地反映地形的实际情况。
然后,确定土石方的高度是方格网计算土石方的第三步。
确定土石方的高度是指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地面的目标高度,并在地面剖面图中标明,一般通过标高点的位置来确定。
接下来,计算每块网格的土石方体积是方格网计算土石方的第四步。
计算每块网格的土石方体积时,需要根据地面剖面图中标明的高度差和网格大小计算出每块网格的土石方体积。
最后,统计所有网格的土石方体积是方格网计算土石方的最后一步。
通过将每块网格的土石方体积相加,即可得到总体积。
同时,根据设计要求可以进行不同区域的合并计算,以得到更为准确的土石方体积。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方格网计算土石方时,应注意将图纸上的线与实际地形相对应,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此外,还需要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进行适当的修正,如坡面修正等。
综上所述,方格网计算土石方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通过确定网格大小、绘制地面剖面图、确定土石方的高度、计算每块网格的土石方体积和统计所有网格的土石方体积等步骤可以得到准确的土石方体积,为土方工程和石方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方格网法是一种常用于土方工程量计算的方法。
它通过将工程区域划分成等大的方格,然后通过计算方格中的土方高差来确定土方的开挖或填方量。
方格网法的主要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工程区域首先,确定需要计算土方工程量的区域范围。
这个区域可以是整个工程场地,也可以是工程场地的一个部分。
第二步:划分方格根据实际情况,将工程区域划分成等大的方格。
方格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通常根据工程的尺寸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大小。
第三步:测量高程在每个方格的四个角或者中心点测量地面高程。
可以使用水准仪、全站仪或者GPS等仪器进行测量。
第四步:计算高差计算每个方格的高差。
可以通过将每个方格的最高和最低高程相减来得到高差。
第五步:计算土方量根据每个方格的高差,可以计算出每个方格的土方开挖或填方量。
如果高差为正值,则表示需要填方;如果高差为负值,则表示需要开挖。
第六步:汇总计算将每个方格的土方量累加起来,得到整个工程区域的土方工程量。
方格网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易于计算。
它不需要复杂的测量和计算,只需测量每个方格的高程,然后根据高差来计算土方量。
此外,方格网法还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工程场地,无论是平坦的地势还是复杂的地形,都可以使用方格网法来计算土方工程量。
然而,方格网法也有一些限制。
首先,方格网法假设每个方格内的土方高差是均匀分布的,可能忽略了地势的复杂性。
其次,方格网法适用于土方高差相对较小的情况,如果土方高差差异较大,可能需要其他更精确的方法来计算土方工程量。
总之,方格网法是一种简单、直观且常用的方法,用于计算土方工程量。
通过将工程区域划分成等大的方格,并测量每个方格的高程,可以计算出每个方格的土方量,最后汇总计算出整个工程区域的土方工程量。
然而,在应用方格网法时,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格大小和其他计算方法。
南方CASS方格网法土石方计算操作步骤1.【工程准备】确定土石方工程的范围、工程图纸和测量要求。
根据工程图纸提前设置好方格网。
准备测量仪器和工具,如CASS测量仪、测量桩、量角器、计算机等。
2.【搭建方格网】根据工程现场的具体情况,合理地确定方格网的大小和形状。
一般来说,方格网的大小应根据工程的尺寸和地形地貌来确定,一般为10m×10m或者20m×20m的正方形。
3.【布设控制点】在工程现场周边以及施工区域内选择一定数量的控制点,用来确定方格网的位置和坐标。
控制点的选择应遵循准确测量、易于找寻和能够覆盖整个工程区域的原则,并在控制点上设置测量桩。
4.【测量方格网】使用CASS测量仪进行测量,将测量仪设置为“测量模式”,根据方格网的大小和形状,在每个控制点上的测量桩位置进行测量。
使用量角器测量每个方格的角度,并记录在纸质或电子表格上。
5.【质量检查】完成测量后,对测量数据进行质检,检查各个方向上的方格线是否平行、垂直或者设定的方位角。
如果发现测量数据有误,应及时进行纠正和重测。
6.【计算土方量】使用计算机软件或者手工计算,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每个方格的土方量。
土方量的计算可以使用平均面积法、重心法、重心法与新增法相结合等方法。
7.【填写报告】根据土方量计算结果编制成报告,报告中应包括测量数据、方格网的布设图、土方量的计算方法和结果等内容。
报告应清晰明了,便于对土方量进行审查和使用。
8.【审查与确认】完成报告后,应提交给相关部门或专业人士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方格网的布设是否合理、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计算结果是否合理等。
经过审查无误后,方可正式使用。
9.【存档与备份】对方格网的测量数据、计算结果和报告进行存档和备份,以备日后需要参考和查阅。
存档时应将数据和报告备份到可靠的存储设备中,同时保留纸质原始数据和报告。
总结:南方CASS方格网法土石方计算是一种常用的土石方计算方法,可以准确、高效地计算土石方工程的土方量。
方格网计算土方量
在土建工程中,计算土方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而计算土方量的方法也有很多,其中一种方法就是通过方格网来计算。
方格网计算法通常适用于分块比较规则的场地。
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方格网来计算土方量。
步骤一:绘制方格网
首先,需要绘制方格网,即把场地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分成小块。
具体的比例应该根据场地大小和地形情况来确定。
划分好方块之后,可以用绳子或者直尺来把方块连接起来,形成方格网。
步骤二:测量地形高度
接着,需要在方格网的交点处,即每个小块的四个角落处进行地形高度测量。
可以使用测高仪等工具来进行测量。
在测量时,需要保证精度,以确保计算的土方量准确无误。
步骤三:计算每个小块的体积
有了每个小块的高度数据之后,就可以计算每个小块的体积。
计算公式如下:体积 = 面积 × 平均高度
其中,面积可以通过方格网的尺寸来直接计算,平均高度则是该小块四个角高度的平均值。
步骤四:计算总体积
所有小块体积计算完毕之后,需要把它们加起来,得到场地的总体积。
为了便于计算,可以把各个小块的体积逐个列出来,然后进行累加,最终得到总体积。
步骤五:检查计算结果
计算出总体积之后,需要对结果进行检查。
可以再次对各个小块的高度进行测量,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也需要检查方格网的划分是否准确,以及每个小块的面积是否计算正确。
方格网计算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土方量计算方法,适用于场地比较规则且地形比较平缓的情况。
在进行方格网计算时,需要注意测量高度的精度,以及对结果进行检查。
方格网工程量计算软件Ver 1.6一、新建工程1、进入软件后,用鼠标点击工具按钮上的图标,出现如下图所示对话框:2、确定方格的数量及边长:2*3=6格,方格间距为10米(注:方格边长为所有方格相同的边长,如果要修改方格的间距,可以进入软件后,点屏幕菜单中的“汇总计算设置”,修改方格边长如下图所示)。
3、输入方格四个角点自然标高:(1)用鼠标点击工具条上的图标,再在屏幕上的任意一个方格上点击一下,弹出如下图所示自然标高输入对话框:(2)在A、B、C、D四个位置输入当前方格的自然标高及每个角点的设计标高。
当所有方格的设计标高都是一致的,您可以在“汇总计算设置”中的“按自定义设计标高”处输入方格的总的设计标高,当方格中的每个角点设计标高都不相同,你只需输入对应角点设计标高,软件优先按角点设计标高汇总计算;如果此方格的设计标高不相同,就可以在方格中的“设计标高”处输入当前方格的设计标高,软件在汇总时优先级低于角点设计标高,高于“汇总计算设置”中的自定义设计标高。
(3)如果当前方格不作计算,你可以将“是否计算”选择为“不计算”。
(4)如果此方格需要按自定义表达式进行计算(主要用于零星方格的计算)如下图红圈所示:(5)当需要大量输入自然标高时,建议大家用“矩阵式输入”方法。
操作如下:首先点击工具条上的按钮,再点击按钮,进入如下图所示:(6)汇总计算:点击工具条上的“”图标即可。
二、显示方格角点标高及名称你只需要在软件主界面按“F2”键(在键盘的第一排位置)就可以显示/隐藏方格的标识名、挖填土方量、自然标高、施工高度,如下图所示:注:如果按了F2键没有显示,必须用鼠标在主画面点击一下,再按F2就可以显示。
三、显示零线点击工具条上的“”图标即可,如上图红线所示。
四、打印报表汇总计算后点击工具条上的“”图标,出现如下图所示报表:同时,您可以通过“文件”菜单中的“导出为EXCEL文档”功能,将报表存为电子表格文档,便于进行其他修改。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量的步骤
根据提供的原始地形数据和场地设计数据利用飞时达土
方计算软件进行土方量计算,分以下九步骤:
一、切换完整地形数据(主要包含高程点和等高线切换)
1、原始数据-地形数据-数据转换-高程点转换-生成离散点
2、原始数据-地形数据-线性点检查
二、转换设计数据
1、切换横向设计高程点
设计数据-控制点-控制点转换-生成离散点
设计数据-控制点检查
2、转换设计等高线
设计数据-等高线-并无高程等高线切换设计数据-等高线检查-等高线线性化 3、构造设计台面
设计数据-特征线-通常特征线绘制-数据参数输出
三、生成土方计算范围
方格网法-确认排序范围-绘制区域
四、布置方格网
方格网法-自动布置方格网
五、采集自然地形标高
方格网法-收集自然标高
六、采集设计地形标高
方格网法-确认设计标高-收集设计标高
七、计算土石方量
方格网法-排序土石方量
八、出土方行列汇总表
方格网法-土方行列汇总
九、出土方量统计表
方格网法-土方量统计表
愿与全国各地土方量计算软件爱好者交流经验。
怎么用CASS的方格网法计算两期土方量方格网法是一种常用的土方计算方法,通过在工程现场布设一定间距的方格,并测量方格内的地面高程差异,从而计算土方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CASS的方格网法计算两期土方量。
1.确定方格网的大小和间距:在计算两期土方量时,需要确定方格网的大小和间距。
一般情况下,方格网的大小应根据工程的尺寸和地形情况进行适当选择,而间距一般选择为10米或20米。
2.布设方格网:根据确定的方格尺寸和间距,在工程的现场使用测量工具(如三角尺、量具等)将方格网按照确定的间距布设在需要计算土方量的区域内。
确保方格网的位置准确无误,网格之间的间距均匀一致。
3.测量地面高程差异:使用CASS软件中的高程测量功能,对每个方格内的地面高程进行测量。
在每个方格内选择几个点进行高程测量,计算这些点的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4.计算土方量:在CASS软件中,打开土方量计算功能。
根据方格网的布设情况和测量的地面高程,CASS会自动计算出每个方格的土方量。
可以将两期测量的高程数据进行对比,计算出两期之间的土方变化量。
5.汇总土方量:将每个方格的土方量汇总,得到整个区域的土方量。
在CASS软件中,可以通过绘制多边形来定义具体的计算区域,并自动生成土方量报表。
使用CASS的方格网法计算土方量的优点是简便快捷,通过数次测量和计算即可得到较准确的结果。
然而,在使用方格网法计算土方量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方格尺寸和间距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避免过小或过大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
2.在测量地面高程时,要确保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测量点的代表性,以减小误差。
3.方格网的布设应尽量覆盖整个需要计算土方量的区域,避免漏测或重复测量。
4.在计算土方量时,应注意两期之间的土方变化,以排除其他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5.遇到特殊地形、复杂地貌或存在大量障碍物的区域,方格网法可能不太适用,可以考虑使用其他计算方法或结合其他测量技术。
土方施工技术场地平整理论知识:一、平整场地土方量计算公式与步骤1. 读识方格网图方格网图由设计单位(一般在1:500的地形图上)将场地划分为边长a=10~40m的若干方格,与测量的纵横坐标相对应,在各方格角点规定的位置上标注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H)和设计标高(Hn),如图所示.2.确定场地设计标高1)场地初步标高:H0=S(H11+H12+H21+H22)/4MH11、H12、H21、H22 ——一个方格各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M ——方格个数.或:H0=(∑H1+2∑H2+3∑H3+4∑H4)/4M--一个方格所仅有角点的标高;H1.H2、H3、H4--分别为两个、三个、四个方格共用角点的标高.2)场地设计标高的调整按泄水坡度调整各角点设计标高:①单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 Hn = H0 ±Li②双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Hn = H0 ±Lx ix ±L yi y3.计算场地各个角点的施工高度施工高度为角点设计地面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之差,是以角点设计标高为基准的挖方或填方的施工高度.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按下式计算:式中hn------角点施工高度即填挖高度(以“+”为填,“-”为挖),m;n------方格的角点编号(自然数列1,2,3,…,n).Hn------角点设计高程,H------角点原地面高程.4.计算“零点”位置,确定零线方格边线一端施工高程为“+”,若另一端为“-”,则沿其边线必然有一不挖不填的点,即“零点”(如图1-4所示).图1-4 零点位置零点位置按下式计算:式中x1、x2 ——角点至零点的距离,m;h1、h2 ——相邻两角点的施工高度(均用绝对值),m;a —方格网的边长,m.确定零点的办法也可以用图解法,如图1-5所示.方法是用尺在各角点上标出挖填施工高度相应比例,用尺相连,与方格相交点即为零点位置。
将相邻的零点连接起来,即为零线。
土方工程量计算详解(方格网法)一、土方量计算方格网法计算场地平整土方量步骤如图1-1所示。
图1-1 方格网法计算场地平整土方量步骤(一)读识方格网图图1-2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图(二)确定场地设计标高1.确定场地设计标高需要考虑的因素(1)满足生产工艺和运输的要求。
(2)尽量利用地形,减少挖填方数量。
(3)争取在场区内挖填平衡,降低运输费。
(4)有一定泄水坡度,满足排水要求。
2.初步计算场地设计标高(按挖填平衡)计算的场地设计标高:式中,H1、H2、H3、H4分别为一个方格、两个方格、三个方格、四个方格共用角点的标高(m),如图1-3b所示。
(三)场地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的计算施工高度为场地各方格角点设计地面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之差,是以角点设计标高为基准的挖方或填方的施工高度。
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按下式计算:式中,hn为各角点的施工高度,即填挖高度(以“+”为填,“-”为挖)(m);n为方格的角点编号(自然数列1,2,3,…,n);Hn为角点的设计标高(m),若无泄水坡时,即为场地的设计标高(m);H为角点原地面标高(m)。
(四)计算“零点”位置,确定“零线”方格边线一端施工标高为“+”,若另一端为“-”,则沿其边线必然有一处不挖不填的点,即“零点”,如图1-5所示。
零点位置按下式计算:式中,x1、x2为角点至零点的距离(m);h1、h2为相邻两角点的施工高度(均用绝对值)(m);a为方格网的边长(m)。
(五)计算方格土方工程量的计算1.方格的4个角点全为填方或挖方方格的4个角点全为填方或挖方,如图1-7所示。
其计算公式如下:2 . 两个点填方,两个点挖方方格的相邻两个角点为填方,另外两个点为挖方,如图1-8所示。
其计算公式如下:①挖方部分土方量计算公式:②填方部分土方量计算公式:3 . 方格的3个角点为挖方(填方)方格的3个角点为挖方(填方),如图1-9所示。
其计算公式如下:①一个角点部分的土方量:②三个角点部分的土方量:(六)边坡土方量的计算了保证挖方土壁和填方区的稳定和施工安全,场地挖方区和填方区的边沿都需要做成边坡,其平面图如图1-10所示。
A BC DB -C -D 挖A 填X1Y1A -C -D 挖B 填X1Y1A -B -C 挖D 填251.6516.949.0910.05264.3214.467.269.95272.1811.321、全挖2、全填34657891012132、三点挖一点填13、三点挖一点填14、三点挖一点填施工高度正为挖负为填1、全挖2、全填C DB -C -D 挖A 填X1Y1A -C -D 挖B 填X1Y1A -B -C 挖D 填2、三点挖一点填13、三点挖一点填14、三点挖一点填施工高度正为挖负为填111415、不填不挖15、不填不挖C DB -C -D 挖A 填X1Y1A -C -D 挖B 填X1Y1A -B -C 挖D 填2、三点挖一点填13、三点挖一点填14、三点挖一点填施工高度正为挖负为填C DB -C -D 挖A 填X1Y1A -C -D 挖B 填X1Y1A -B -C 挖D 填2、三点挖一点填13、三点挖一点填14、三点挖一点填施工高度正为挖负为填C DB -C -D 挖A 填X1Y1A -C -D 挖B 填X1Y1A -B -C 挖D 填2、三点挖一点填13、三点挖一点填14、三点挖一点填施工高度正为挖负为填C DB -C -D 挖A 填X1Y1A -C -D 挖B 填X1Y1A -B -C 挖D 填2、三点挖一点填13、三点挖一点填14、三点挖一点填施工高度正为挖负为填。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格网法土方工程量计算是土方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准确计算土方工程量可以为土方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保证土方工程的顺利进行。
方格网法是一种常用的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其原理简单,操作方便,下面将详细介绍方格网法的计算步骤和注意事项。
方格网法是一种将土地表面划分为固定大小的网格,然后通过对网格内全填全挖的体积进行计算,得出土方工程量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网格大小。
网格大小的确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土方工程量计算的精度要求高时,网格的大小要适当缩小。
而计算的范围较大时,网格的大小可以适当加大。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网格大小可以减少计算量,并提高计算效率。
第二步,划分网格。
将土地表面按照网格大小进行划分,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方法是将土地表面划分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网格。
划分网格时需要注意网格之间的重叠与缝隙,做到严密贴合,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第三步,测量高程。
在每个网格内需测量地面高程,可以使用测高仪进行测量,获取每个网格内地面的高程数据。
第四步,计算体积。
根据测得的高程数据,对每个网格进行体积计算,包括填方体积和挖方体积。
填方体积表示网格内地面相对基准面升高的土方体积,挖方体积表示网格内地面相对基准面降低的土方体积。
体积的计算需将每个网格的填方体积和挖方体积累加求和,得到整个土方工程的总体积。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填方和挖方体积时,需确定基准面的高程。
一般来说,基准面的选取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并保持统一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的优点是计算简便、操作方便,适用于较小的土方工程量计算。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在计算大范围土方工程量时会受到网格大小和形状的影响,可能造成计算误差较大。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其他方法并综合考虑,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方格网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适用于较小范围的土方工程量计算。
通过确定网格大小、划分网格、测量高程和计算体积等步骤,可以准确计算土方工程的填方和挖方体积,为土方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方格网土方计算表的使用
1、界面
图中蓝色框、红色框内都需要手工填列。
其中,蓝色框内数据对全局均有影响;红色框内填列我们测量出来的标高。
工作方式:填列一个假定角点设计标高,定出平整后场地的纵横坡度,其余设计标高自动计算。
这样能很方便的根据土方挖填总量来调整坡度及设计标高。
(试试调整这几个框内的数据,能体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调整方便性)
关于零线:
观察图形后根据表格中的零线数据能方便的绘制出零线(见图中黄色线)
不能计算的范围:同一方格网出现两根零线的情况。
即使表格中出现了计算出来的土方量,这种土方量最好不要相信,因为我编制表格时并未为这种形式编制计算公式(电脑非常的傻,它不可能超出我赋予的计算范围的)。
这个时候就到了使用附加的“简易计算表”的时候了(所幸的是,这种情况非常的少,使用我送的“简易计算表”的人就惨了,其实没减轻多少工作量,这个差别是非常大的,呵呵~~。
不歇一直非常注意不送出功能比较强大的表格,以免伤害到购买用户的感情~~)。
祝~
愉快!
不歇的笨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