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文言文通假字练习整理配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5.69 KB
- 文档页数:28
难点 39 准确把握要求翻译的重要实词、通假字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是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的综合考查。
它要求考生根 据已掌握的文言知识,结合具体语境,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指定的文言句子。
掌握重要实词,可以帮助考 生比较准确、快捷地把握句子内容和理解文段的意思。
值得注意的是,翻译题中,几乎每个句子都包含重 要的实词,因此考生只要能准确译出其中的重要实词,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分数。
句中若有通假字,那么考 生一定要将其准确翻译出来。
翻译实词时尽可能直译,努力做到文从字顺,表意清楚。
如果无法直接翻译, 也可以采用恰当的意译。
如陶潜《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一句,“三径”是指院中的小 路,代表隐士所居的地方,在此直译为“三条小路”就不妥当,应意译为“隐士住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
少孤,家窭①狭。
嗜学,善《诗》、《春秋》。
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
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
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留客汴,为浚仪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 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
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馀事,皆当世所切。
太宗实词翻译 关键为以下几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
客,忠孝人也。
”帝即召之,间未至, 点:遣使者四辈敦趣.。
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
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
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段。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
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 之。
”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可损益,听之 ,令人忘倦。
苏、张、终、贾正应此耳。
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俄迁治书侍御史,兼知 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
十八年,迁中书令。
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
高考文言文常见通假字汇编及练习1.一尊还酹江月。
(尊,通“樽”,酒杯。
)2.虽有槁暴。
(有,通“又”。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见识。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天性。
)5.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6.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7. 举酒属客。
(属,通:“嘱”,劝酒。
)8.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9.山川相缪。
(缪,通“缭”,盘绕,围绕。
)10.须臾成五采。
(采,通“彩”。
)11.多平方,少圜。
(圜,通“圆”。
)12.鼓瑟希。
(希,通“稀”,稀疏。
)13.莫春者,春服既成。
(莫,通“暮”。
)14.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说,通“悦”,高兴。
)15.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刑,通“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
)16. 盖亦反其本矣。
(盖,通“盍”,何不。
)17.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涂,通“途”,道路。
)1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19. 砉然向然。
(向,通“响”。
)20.技盖至此乎?(盖,通“盍”,何,怎么。
)21.批大郤。
(郤,通“隙”,空隙。
)2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23.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24.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据守。
内,通“纳”,接纳。
)25. 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26.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倍,通“背”,违背,背弃。
)27.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28.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戮,通“勠”。
)29.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嫌隙,隔阂。
)30.遂散六国之从。
(从,通“纵”。
)31.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藉,通“借”。
)32.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裁,通“才”。
)33.翼日进宰。
(翼,通“翌”。
)34.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汇编(附答案)天下之不尚儒久矣。
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
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XXX、XXX、XXX,东汉之XXX、XXX、XXX,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改写后】长久以来,儒不受人们的推崇。
现在的士大夫们发表意见时,总是自称为儒。
那么,真正的儒人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是穿着高冠博带、广袖衣服的人吗?还是拿着笔墨书写、不停的人呢?或者是以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为荣的人?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儒人。
就算是西汉的公孙丞相、XXX、XXX、XXX,东汉的XXX、XXX、XXX,这些被称为大儒的人,是否真的足以称得上儒呢?XXX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XXX,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不光,先XXX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XXX,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XXX、XXX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XXX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
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
太初为人,XXX 有治行,非狂人也。
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
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例为令录。
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
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常见的文言通假字》1.“已”同“矣”,句末语气助词,了。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2.“厌”同“餍”,满足。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3.“说”同“悦”,高兴。
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4.“知”同“智”,明智。
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5.“反”同“返”,返回。
今日往而不反.者(《荆轲刺秦王》)6.“见”同“现”,显现、出现。
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7.“卒”同“猝”,突然。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8.“距”同“拒”,据守;“内”同“纳”,接纳。
距.关,毋内.诸侯(司马迁《鸿门宴》)9.“要”同“邀”,邀请。
张良出,要.项伯(司马迁《鸿门宴》)10.“倍”同“背”,背弃。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司马迁《鸿门宴》)11.“蚤”同“早”,早些。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司马迁《鸿门宴》)12.“郤”同“隙”,隔阂、嫌怨。
令将军与臣有郤.(司马迁《鸿门宴》)13.“坐”同“座”,座位。
因击沛公于坐.(司马迁《鸿门宴》)14.“于”同“吁”,感叹词。
于.嗟女兮(《诗经·氓》)15.“说”同“脱”,摆脱、脱身。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诗经·氓》)16.“泮”同“畔”,边、岸。
隰则有泮.(《诗经·氓》)17.“错”同“措”,举措。
偭规矩而改错.(屈原《离骚》)18.“圜”同“圆”,圆凿。
何方圜.之能周兮(屈原《离骚》)19.“离”同“罹”,遭受。
进不入以离.尤兮(屈原《离骚》)20.“章”同“彰”,显著、明显。
芳菲菲其弥章.(屈原《离骚》)21.“帘”同“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箱帘.六七十(《孔雀东南飞并序》)22.“纫”同“韧”,坚韧。
蒲苇纫.如丝(《孔雀东南飞并序》)23.“悟”同“晤”,面对。
悟.言一室之内(王羲之《兰亭集序》)24.“冯”同“凭”,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苏轼《赤壁赋》)25.“无”同“毋”,不要。
高考文言文基础训练:通假字(附答案解析)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________”,__________(2)山川相缪“缪”同“________”,__________2.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犹离忧也“离”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屈平既绌“绌”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4).齐与楚从亲“从”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乃令张仪详去秦“详”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6).厚币委质事楚“质”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7).亡走赵,赵不内“内”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______________(2)张良出,要项伯________________(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__________(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________(5)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___________(6)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_______________4.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芳菲菲其弥章岁亦莫止B.箱帘六七十犹可说也C.匪来贸丝蒲苇纫如丝D.屈心而抑志兮登即相许和5.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距关,毋内诸侯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度我至军中,公乃入D.张良出,要项伯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失其所与,不知B.秦伯说,与郑人盟C.焉用亡郑以陪邻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7.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终老不复取②伏惟启阿母③箱帘六七十④摧藏马悲哀⑤幸复得此妇⑥泪落便如泻⑦所守或匪亲⑧家在虾蟆陵下住⑨可以卒千年A.②③④⑦B.①③④⑧C.①⑤⑥⑨D.②⑤⑥⑨8.下列各项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阙秦以利晋②君知其难也③共其乏困④又欲肆其西封⑤秦伯说,与郑人盟⑥失其所与,不知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③⑤⑥B.②④⑦C.③④⑥D.②④⑤9.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秦伯说,与郑人盟B.共其乏困C.失其所与,不知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10.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舳舻千里,旌旗蔽空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知不可乎骤得D.相与枕藉乎舟中1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君子生非异也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1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卒起不意,尽失其度C.距关,毋内诸侯D.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1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芳菲菲其弥章B.匪来贸丝,来即我谋C.进不入以离尤兮D.謇朝谇而夕替14.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共其乏困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因击沛公于坐B.秦伯说,与郑人盟失其所与,不知距关,毋内诸侯C.要项伯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沛公起如厕令将军与臣有郤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1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16.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B.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C.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D.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17.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B.契阔谈讌,心念旧恩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1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秦伯说,与郑人盟B.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良乃入,具告沛公19.下列各项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山川相缪B.而未尝往也C.相与枕藉D.侣鱼虾而友麋鹿20.下列句子,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悟言一室之内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B.张良出,要项伯足以极视听之娱C.秦王还柱而走距关,毋内诸侯D.令将军与臣有郤群臣惊愕,卒起不意21.找出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失其所与,不知B.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C.以乱易整,不武D.卒起不意,尽失其度2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B.秦伯说,与郑人盟C.失其所与,不知D.何厌之有?23.下列选项中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总角之宴,言笑晏晏②契阔谈䜩,心念旧恩③山川相缪,郁乎苍苍④偭规矩而改错⑤悟言一室之内⑥浩浩乎如凭虚御风⑦士之耽兮,犹可说也⑧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A.①②④⑤B.②③⑥⑦C.②④⑤⑦D.⑤⑥⑦⑧24.对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练习题(含答案解析)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020·江苏卷)赠中宪公性嗜饮,日偕诸酒人游,顾以生计萧疏,不无阻酣畅也,自有妇卜太夫人,而甘滑盈几,取办咄嗟。
诸故酒人惊相语:“前从夫夫饮,且少鲑菜耳,今何突致此行衎衎(kàn)者?”遍视其囷箧而索然若故,然后乃知太夫人啬腹龟手适舅姑,心力竭矣。
(选自《白苏斋类集》,有删节)2.(2019·江苏卷)丁丑会试,江陵公属其私人啖以巍甲而不应。
(汤显祖)曰:“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
”公虽一老孝廉乎,而名益鹊起,海内之人益以得望见汤先生为幸。
至癸未举进士,而江陵物故矣。
诸所为附薰炙者,骎且澌没矣。
公乃自叹曰:“假令予以依附起,不以依附败乎?”而时相蒲州、苏州两公,其子皆中进士,皆公同门友也。
意欲要之入幕,酬以馆选,而公率不应,亦如其所以拒江陵时者。
(选自《汤显祖诗文集》附录,有删节)3.(2021·云南毕业班检测)贾谧与后共谋,以华庶族,儒雅有筹略,进无逼上之嫌,退为众望所依,欲倚以朝纲,访以政事。
华遂尽忠匡辅,弥缝补阙,海内晏然,华之功也。
(节选自《晋书·张华传》)4.(2021·河南驻马店5月模拟)先是(刁)冲曾祖(刁)雍作《行孝论》以诫子孙,称:“古之葬者衣之以薪,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棺椁。
其有生则不能致养,死则厚葬过度。
及于末世,至蘧蒢裹尸,倮而葬者。
确而为论,并作折衷。
既知二者之失,岂宜同之。
当令所存者棺厚不过三寸,高不过三尺,弗用缯彩,敛以时服。
轜车止用白布为幔,不加画饰,名为清素车。
又去挽歌、方相,并盟器杂物。
”及(刁)冲祖(刁)遵将卒,敕其子孙令奉(刁)雍遗旨。
(节选自《魏书·刁冲传》)5.(2021·广东广州模拟考试)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
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归纳必修一4、烛之武退秦师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 失其所与,不知3. 无能为也已4. 秦伯说5、荆轲刺秦王1. 秦王必说见臣2. 今日往而不反者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4. 秦王还柱而走5. 卒起不意6、鸿门宴1. 距关,毋内诸侯2. 张良出,要项伯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5. 令将军与臣有郤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悦——矣——返——环——猝——震——供——拒——纳——智——邀——早——背——隙——彰——必修二4、《诗经》两首1. 氓之蚩蚩2. 匪来贸丝3. 于嗟女兮4. 犹可说也5. 隰则有泮6. 岁亦莫止7. 彼尔维何8.5、离骚1. 偭规矩而改错2. 忳郁邑余侘傺兮3. 何方圜之能周兮4. 延伫乎吾将反5. 进不入以离尤兮6. 芳菲菲其弥章6、《孔雀东南飞》并序1. 箱帘六七十2. 蒲苇纫如丝3. 终老不复取7、诗三首.1. 契阔谈8、兰亭集序1. 悟言一室之内8、赤壁赋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 山川相缪3. 举酒属客4. 举匏樽以相属9、游褒禅山记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非——措——宴——吁——返——晤——脱——奁——凭——畔——韧——缭——暮——娶——嘱——甫——罹——必修三4、蜀道难所守或匪亲8、国人之于国也1.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 无失其时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9、劝学1. 輮以为轮2. 虽有槁暴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 君子生非异也10、过秦论1. 外连衡而斗诸侯2. 合从缔交3. 赢粮而景从4. 锄櫌棘矜5.百有余年矣11、师说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 或师焉,或不焉. 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非——智——授——毋——性——否——斑——横——途——纵——煣——影——又——耰——必修四11、廉颇蔺相如列传1. 拜送书于庭2. 召有司案图3.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4.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5.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12、苏武传1. 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2.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3. 与旃毛并咽之4.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5. 请毕今日之驩6. 空自苦亡人之地7. 信义安所见乎13、张衡传1. 员径八尺2.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3. 傍行八道4. 形似酒尊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廷——沾——弆——按——诀——欢——熟——襟——无——否——叛——现——穆——毡——圆——擒——旁——樽——必修五4、《归去来兮辞》并序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5、藤王阁序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2.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6、逍遥游1. 北冥有鱼2. 三餐而反3. 小知不及大知4. 此小大之辩也5. 而征一国者6. 旬有五日而后反7. 而御六气之辩8. 汤之问棘也是已7、陈情表.1.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2.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3.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4.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衡——几——溟——消——返——智——辨——能——又——变——矣——悯——伶仃——褥——选修部分庖丁解牛1. 砉然向然2. 技盖至此乎3. 善刀而藏之项羽之死1.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一、练习:找出以下各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解释。
1.共其乏困〔〕2.失其所与,不知〔〕3.秦伯说,与X人盟〔〕4.虽悔之,亦无及已然王之所大欲可知已〔〕5.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6.令壮者无取老妇那么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恩所加,那么思无因喜以谬赏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尔其无忘乃父之志〔〕7.而摩厉之于义〔〕8.请姑无庸战〔〕9.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将免者以告〔〕10.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11.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12.徐公来,孰视之〔〕1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14.少益耆食,和于身也〔〕15.太后盛气而揖之〔〕16.必勿使反〔〕17.而恐太后玉体之有郄也〔〕18.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19.无乃尔是过与〔〕20.于嗟鸠兮于嗟女兮〔〕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3.虽有槁暴一日暴之 , 十日寒之暴霜露,斩荆棘〔〕24.輮以为轮,其曲中规〔〕25.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小知不及大知〔〕26.君子生非异也〔〕27.暴秦之欲无厌〔〕28.不辩牛马〔〕29.百有余年矣虫跃去尺有咫〔〕30.始皇既没〔〕31.赢粮而景从景从云合〔〕32.距关,毋内诸侯〔〕33.威振四海〔〕34.倔起阡陌之中〔〕35.非抗于九国之师〔〕36.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从散约敗〔〕37.X良出,要项伯〔〕38.具言臣之不敢倍德〔〕3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40.令将军与臣有郤〔〕41.因击沛公于坐〔〕42.沛公不胜桮杓〔〕43.谨使臣奉白璧一双〔〕44.虽趣舍万殊〔〕45.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46.振之以威怒〔〕47.犹可说也不可说也〔〕48.俨骖騑于上路〔〕49.隰那么有泮〔〕50.云销雨霁,彩彻区明〔〕51.所赖君子见机〔〕52.当与秦相较〔〕53.与子同泽〔〕54.爱而不见〔〕55.至莫夜月明〔〕56.南声函胡,北音清越〔〕57.某所,而母立于兹〔〕58.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59.敛赀财以送其行〔〕60.亦曷故哉〔〕二、随堂练习:指出以下加点词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文言文解析(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鲁芝字世英,扶风郿①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②所害,芝襁褓流离,。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年十七,乃移居雍,耽③思坟籍..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④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⑤,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⑥,给吏卒,门施行马⑦。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解析:选C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意。
一、(2018年全国课标1)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芝传》)2018年高考全国1卷文言文重点字词详细注释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名望与德行),为(是)西州豪族(豪门大族)。
父为郭汜所害(被动句),芝襁褓(婴儿时期)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专心致志于,沉浸在)坟籍(古代典籍)。
郡举(推选)上计吏(向国家汇报情况的地方官),州辟(选聘、任命)别驾。
魏车骑将军(高级将军官名。
位次于大将军及骠骑将军,位次上卿,或比三公。
雨衣专享难点 39 准确把握要求翻译的重要实词、通假字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是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的综合考查。
它要求考生 根据已掌握的文言知识,结合具体语境,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指定的文言句子。
掌握重要实词,可以帮助 考生比较准确、快捷地把握句子内容和理解文段的意思。
值得注意的是,翻译题中,几乎每个句子都包含 重要的实词,因此考生只要能准确译出其中的重要实词,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分数。
句中若有通假字,那么 考生一定要将其准确翻译出来。
翻译实词时尽可能直译,努力做到文从字顺,表意清楚。
如果无法直接翻 译,也可以采用恰当的意译。
如陶潜《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一句,“三径”是指院 中的小路,代表隐士所居的地方,在此直译为“三条小路”就不妥当,应意译为“隐士住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
少孤,家窭 狭。
嗜学,善《诗》、《春秋》。
资旷迈,乡 人以无细谨,薄 之。
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
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
. 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留客汴,为浚仪令崔贤所辱,遂感激 而西,舍新丰,逆旅 .. 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实词翻译①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
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馀事,皆当世所切。
太宗 关键为以下几 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
客,忠孝人也。
”帝即召之,间未至, 点: 遣使者四辈敦趣 。
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
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
. 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段。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
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 之。
”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可损益,听之 ,令人忘倦。
区 别 和 拆 分。
2.碰到 多义词,要 根据语境确 定。
) 1.碰到 古 今 异 义 词,要学会苏、张、终、贾正应此耳。
2018届高考文言文通假字练习(整理配答案)2018届高三文言文通假字整理与练习磁灶中学蔡金星句子通假字本字意思备注A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思厥先祖父,暴霜露,忠义暴于朝廷。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明月兮珮宝璐。
闻妻言,如被冰雪。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见其客朱亥,俾倪.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D汉亦留之以相当。
曹军不能抵当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坦墙周庭,以当南日,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故善者困之,其次利道之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一夜飞度镜湖月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E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 某所,而母立于兹。
军惊而坏都舍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无他,但手熟尔。
以头抢地尔。
F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其良人出必餍酒肉而后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入则无法家拂土长乐王回深父嘻,善哉,技盖至此乎盖亦反其本矣。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媵人持汤沃灌。
H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蹈死不顾,亦易故哉?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困于心,衡于虑。
外连横而斗诸侯。
混黄华叶衰。
曲终收拨当心画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秦王还柱而走。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驾鸟凤皇,日以远兮。
恍惊起而长嗟。
麾众拥豪民马前,甚矣,汝之不惠。
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出门看火伴J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汇编(附答案)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分类汇编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
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
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
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
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
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
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①,例为令录。
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
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分类汇编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 天下之不尚儒久矣。
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
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景佑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
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
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
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
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①,例为令录。
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
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 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分类汇编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
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
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景佑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
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
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
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
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①,例为令录。
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
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