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欣赏 茵尼丝弗莉湖岛
- 格式:docx
- 大小:27.24 KB
- 文档页数:3
孤岛田园式隐世情怀—叶芝《茵尼斯弗里湖岛》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对比赏析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是爱尔兰杰出的诗人、剧作家,他的诗歌吸收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玄学主义的精华,又融入了自己的风格,其早期诗作朦胧、神秘、华美,浸染着明显的遁世理想;陶渊明(365~427)是古代中国的伟大诗人、辞赋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
他开创了田园派诗体,其作品风格冲淡邈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并蕴含着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浓厚的隐逸情怀。
本文选取了两位诗人隐世诗歌的代表作《茵尼斯弗里湖岛》与《归园田居》(其一),旨在鉴赏佳作的同时,探讨其隐世情怀的相似之处及不同之处,以更加全面的解读孤岛田园式隐世情怀。
一、叶芝:遁世孤岛叶芝自幼接受文艺方面的熏陶,少年时期读梭罗的《瓦尔登湖》,他颇受影响,也渴望远离尘嚣,走近大自然,体验质朴的生活,感悟人生的真谛。
《茵尼斯弗里湖岛》创作于1892年,是其诗歌创作初期的代表作。
此时,叶芝深受前拉斐尔诗派唯美主义的影响,怀有对世界的感伤以及逃避现实的渴望。
满怀忧郁的他希望从现实世界中逃离,到如仙似幻的海岛上过隐士生活,这种向往自然的浪漫主义情怀和遁世理想在该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茵尼斯弗里湖岛》(傅浩译)如今我要起身离去,前去茵尼斯弗里,用树枝和泥土,在那里筑起小屋;我要种下九垅菜豆,养一箱蜜蜂在那里;在蜂吟嗡嗡的林间空地幽居独处。
我将得到些宁静,那里宁静缓缓滴零,那里的子夜水光粼粼,正午紫色辉映,黄昏的天空布满红雀的翅膀;如今我要起身离去,因为每日每夜,我总是听见湖水轻舔湖岸的幽音;站在马路上,或踏着人行道的灰色,我都能听见那水声萦回在我深心。
整首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风和日丽、清秀淡雅的田园风光。
诗人在湖心岛畔憧憬着曼妙的生活,建茅舍,种芸豆,听树林间蜂虫的嗡鸣,看斜阳下红雀的党羽。
置身于如诗如画的世外佳境,朝暮与烟水相伴,身心与自然相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身居人境心系桃源——叶芝诗作《茵纳斯弗利岛》译析摘要:1.叶芝诗作《茵纳斯弗利岛》背景介绍2.《茵纳斯弗利岛》诗歌原文及翻译3.《茵纳斯弗利岛》诗歌主题分析4.诗歌中的象征意义5.叶芝的诗歌创作特点正文:身居人境心系桃源——叶芝诗作《茵纳斯弗利岛》译析作为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的诗歌作品以富含象征意义和哲理思考而著称。
在叶芝的众多诗作中,《茵纳斯弗利岛》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该诗以梦幻般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叶芝诗作《茵纳斯弗利岛》背景介绍《茵纳斯弗利岛》创作于1892 年,是叶芝创作生涯中的后期作品。
叶芝在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湖中小岛,并以小岛的名字作为诗的标题。
这首诗是叶芝受到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作品《我曾在陌生人中漫游》的启发而创作的,表达了他对华兹华斯诗歌中那种自然和宁静的向往。
二、《茵纳斯弗利岛》诗歌原文及翻译我曾在陌生人中漫游,身处人群却孤独无助;我曾拥有天上的珍宝,却把它们丢在路上。
我曾倾听水波轻拍岛岸,在梦中向往那遥远的地方;如今我已来到这湖中小岛,重新找到我心中的天堂。
三、《茵纳斯弗利岛》诗歌主题分析《茵纳斯弗利岛》的主题是追求理想的生活,表达了对宁静、自然和美好的向往。
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一个人境和桃源的对比,突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通过对诗歌主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叶芝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在《茵纳斯弗利岛》中,叶芝运用了许多象征意义丰富的元素,如湖中小岛、水波、珍宝等。
这些象征物体的出现,不仅使诗歌的形象更加生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例如,湖中小岛象征着世外桃源,是诗人追求的理想生活;水波则代表了现实生活中的纷扰和不安。
五、叶芝的诗歌创作特点叶芝的诗歌创作特点在于丰富的象征意义、哲理性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在《茵纳斯弗利岛》中,这些特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浅析《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读完《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给人的感觉是一种轻松舒缓的气氛,诗人走在茵纳斯弗利岛上,这里的环境空悠寂静,有clay(小屋)、wattle(柳条)、bean-rows(成排的云豆)、hive(蜂巢)等等天然的事物,、是一种富有泥土气息的农家生活,加上诗人对那些动作的描写,更加让人想象出身临其境的画面。
《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是叶芝早为甚期的代表作,通过资义诗歌的华丽雕琢,其诗作大多用爱尔兰优美的神话和民间传说来表现理想,吟唱淳朴如画的往昔。
而本诗中的茵纳斯弗利岛正是传说中爱尔兰西部的一个湖岛,景色幽静。
诗人以这个为引子,写出了自己对于一个“世外桃源”的向往。
从内容上看,“宁静”是贯穿全诗的主题,诗人不止一次的强调渴望宁静,无论是对静物——柳条、芸豆的描写,还是通过对在那岛上听到蜂鸣萦绕、夜晚蟋蟀的鸣叫、湖水激荡的声音等这些动作的描绘借以衬托小岛的幽静。
无不体现出整个小岛是一个幽静安宁的场所,也表达出诗人对静的需要与渴望。
虽然早期的诗人是一个追求浪漫唯美的人,但是在诗中却丝毫看不到半点唯美的词语,相反读到的都是非常现实的农家生活,所运用的都是些极富泥土气息的文字,毫无唯美主义的矫揉和藻丽。
究其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些事物的原因,还要回归到诗人所生活的年代,这首诗写于19世纪,那个世纪是资本主义文明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叶芝却独具慧眼的观察到了资本主义下,工业革命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灾难:嘈杂的噪音、雾化的毒气、污染的水流……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一个年轻的诗人必然会有逃避现实,追求唯美浪漫的倾向,因此诗人写下了这首浪漫的诗词,来表达自己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厌弃和对田园牧歌生活的无限向往。
诗的内容分三节。
第一节,诗人向我们叙述了他要去那个湖岛搭一间房子,在那里有清幽自然的生活,;第二节,诗人通过一连串富于想象的意象展现自己在湖岛所能享受的宁静与美景。
曾最喜欢沉默玩味的33首外国短诗曾最喜欢沉默玩味的33首外国短诗老枪整理1. 茵纳斯弗利岛我就要动身走了,去茵纳斯弗利岛,搭起一个小屋子,筑起泥笆房;支起九行云豆架,一排蜜蜂巢,独个儿住着,荫阴下蜂群嗡嗡唱。
我就会得到宁静,它徐徐下降,从早晨的面纱落到蟋蟀歌唱的地方;午夜是一片闪亮,正午是一片紫光,傍晚到处飞舞着红雀的翅膀。
我就要动身走了,因为我听到那水声日日夜夜拍打着湖滨;不管我站在车行道或灰暗的人行道,都在我心灵的深处听见这声音。
2.沉重的誓言因为你对沉重的誓言的背叛,使别人与我产生了情感;可每当我与死神照面,每当我登上睡眠的山巅,或是沉醉在酒的迷恋,突然我瞧见了你的脸。
3.沉默长久之后沉默长久之后再开口;是的,其余爱过的人都已离开或者死去,用罩子遮住不友好的灯光,用窗帘挡开不友好的夜晚,在这时刻我们谈了又谈,谈论艺术和歌唱的崇高主题:身体的衰老便是智慧;年少时我们彼此相爱却全然不知。
4.山顶傍晚时分,残阳如血,把群山染红。
这时分,有人悲痛;她在这个傍晚失去了相依为命的人,使她哀伤莫名。
在一颗心里,傍晚浸润了血红的山顶。
山谷已被阴影笼罩,到处一片寂静。
从深处望去,山顶红得像在燃烧。
我总在这时开始歌唱,一成不变地唱出我的悲伤。
把山顶染成殷红的人儿莫非是我?我把手搁到胸口,只觉得血从心头流淌。
5. 帮手我的孩子已经入睡,连大地都不知道,大伙帮我使他完美,芳草给了他头发,椰枣给了他手指,白蜡给了他指甲。
蜗牛给了他耳朵,红莓给了他舌头,溪流为他带来欢笑,山峦为他送来忍耐。
(有些事我没有做完,使我感到惊慌羞愧:他还不会思考,不会说话,看上去还没有模样。
)搬东西的人来来往往,在门口进进出出,他们带来了天竺鼠的耳朵和珍珠贝的牙齿。
过了三个圣诞节,他从头到脚完全不同:他会长得高大挺拔犹如山顶的青松。
我便到各个村落大声叫喊,像个疯婆,草原和山峦都会听到我的宣告。
6. 我唱你一向爱听的歌我唱你一向爱听的歌,我的生命,也许你会前来倾听,我的生命,也许你能记起你生活过的世界,我在黄昏时分歌唱,我的幽影。
日日夜夜,我听见湖水轻声拍打湖岸▍茵尼斯弗利湖心岛我就要起身走了,去茵尼斯弗利岛,在那儿建一所小茅屋,用泥土和枝条;我要养一箱蜜蜂,种上九行豆角,在蜜蜂嗡嗡作响的林间独自住下。
我将在那里获得安宁,那安宁慢慢滴落,从清晨的薄雾滴到蟋蟀歌唱的地方;那里午夜微光闪烁,中午天光染紫,而黄昏布满了红雀的翅膀。
我就要起身走了,因为这些日日夜夜我总能听见那湖水轻声拍打着湖岸;不论我站在路边还是灰色的人行道上,总会听见它在我内心深处呼唤。
作者 / [爱尔兰]威廉·巴特勒·叶芝翻译 / 李小建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I will arise and go now, and go toInnisfree,And a small cabin build there, of clay andwattles made;Nine bean-rows will I have there, a hivefor the honey-bee, And live alone in the bee-loud glade.And I shall have some peace there, forpeace comes dropping slow,Dropping from the veils of the morning towhere the cricket sings;There midnight’s all a glimmer, and noona purple glow,And evenin g full of the linnet’s wings.I will arise and go now, for always nightand dayI hear lake water lapping with low soundsby the shore;While I stand on the roadway, or on thepavements grey,I hear it in the deep heart’s core.William Butler Yeats很多诗人都是有归隐、隐逸情结的,他们在失落、失意或者失恋之时,总会想归隐到一个“理想地”。
叶芝经典诗歌文章赏析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思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渐渐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严厉回想它们从前浓重的阴影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喜爱你的漂亮,假意和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朝圣者的灵魂爱你年轻了的脸上苦痛的皱纹垂下头来,在红火闪烁的炉子旁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在头顶上的山上它缓缓地踱着步伐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蔽着脸庞因你未守那肤浅的誓言别人便与我相恋但每每,在我面对死神的时候,在我睡到最酣的时候,在我纵酒狂欢的时候,总会突然遇到你的脸。
但愿我俩,友爱的,是双白鸟飞行在大海浪尖!流星虽未殒逝,我们已厌倦它的刺眼;暮色中蓝色的星星低垂天涯,其微光已在我们心中,友爱的,唤醒一丝不灭的伤感。
沉溺于梦幻,露沁的百合与玫瑰让人生厌;啊,莫梦它们,友爱的,划过夜空的流星灿烂,或那徘徊于降露时低垂蓝星的惚光:但愿我俩:我和你,化作双白鸟流连于浪尖!我心头萦围着很多的岛屿和丹南海岸,那里岁月定将我们遗忘,哀痛不再重现;只要我们远离玫瑰,百合和恼人的星光,我俩就会是双白鸟,友爱的,激荡于大海浪尖!那些时间,消逝如剧中场景;我又了爱情带来的才智;我有些天赋,然而,无论我说些什么,虽能得到她的赞许,却挡不住一片从苦寒的北方飘来的云突然隐去了爱神的月亮。
信任我的每一句话,我赞美她的肉身与灵魂直到傲慢光耀了她的眼,直到幸福绯红了她的颊,直到虚荣轻快了她的脚步,然而,虽有这样的赞美,我们能找到的也只有头顶的阴黑。
在岸边跳舞,你会留意什么?是风还是水浪的咆哮?风吹乱了你的头发,含盐的水滴打湿了它。
由于年青,你不会知道愚人的成功,也不会知道刚赢得爱情会失去,最好的劳动者会死掉,全部的捆都要扎牢。
你不得不惧怕什么?恐怖的狂风怒号?要动身离去,去茵尼斯弗利这湖心小岛,茅草的小屋;泥土,树枝的篱笆,些豆角,为蜜蜂钉个蜂窝声的聒噪里独处静下来了,那里的安静是缓慢降落的,缓慢降落,从早晨的面纱到蟋蟀的唱歌;午夜的微光,正午的浓浓紫色,黄昏铺满了红雀的翅膀。
茵尼丝弗莉湖岛
彭予(译);张磊(析);William;Butler;Yeats
【期刊名称】《大学英语》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生活在维多利亚诗风与现代诗风相交的年代。
他认为《茵尼丝弗莉湖岛》一诗在他所有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自传中称它为“第一首用我自己的音乐写成的抒情诗”。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茵尼丝弗莉湖岛所代表的平静和安宁的向往。
诗中描绘的是诗人对茵尼丝弗莉岛上宁静生活的遐想,而非实实在在来到岛上(“不管我站在大街还是灰色的人行道上。
/它总在我心灵深处徜徉”),所以诗人强调的只是精神上的遁世与超脱。
尽管“Innisfree”确有其地,这个名字仍然为诗歌增色不少。
【总页数】2页(P18,20)
【作者】彭予(译);张磊(析);William;Butler;Yeats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06
【相关文献】
1.《湖岛因尼斯弗里》意义的建构与解构 [J], 皮文立
2.一曲回望天堂的牧歌--评叶芝的《茵内斯弗利湖岛》 [J], 李小均
3.茵梦湖岛 [J], 威廉·巴特勒·叶芝;
4.茵梦湖岛 [J], 威廉·巴特勒·叶芝;
5.叶芝2015“茵梦湖岛”设计竞赛公布获胜作品 [J], 周珏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身居人境心系桃源——叶芝诗作《茵纳斯弗利岛》译析摘要:1.叶芝及其作品简介2.《茵纳斯弗利岛》诗歌内容概述3.诗歌翻译及解析4.诗歌背后的意义与启示正文:【提纲】1.叶芝及其作品简介爱尔兰诗人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是20世纪初期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他的作品涵盖神话、历史、政治和爱情等多个主题,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中,《茵纳斯弗利岛》是他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2.《茵纳斯弗利岛》诗歌内容概述《茵纳斯弗利岛》描绘了一个位于湖泊中的小岛,诗人表达了对这个神秘地方的向往和渴望。
在诗中,诗人描述了在小岛上建造一个小屋、种植豆子、养蜂等简单而宁静的生活。
这首诗体现了叶芝对自然、自由和独立的追求。
3.诗歌翻译及解析诗中的原文如下:"I will arise and go now,And go to Innisfree,And a small cabin build there,Of clay and wattles made;Nine bean-rows will I have there,A hive for the honey-bee,And living alone in the wide world."翻译为:"我现在就要起身,去往茵纳斯弗利岛,在那儿建一个小屋,用泥土和芦苇搭建;我会在那里种上九行豆子,为蜜蜂筑一个蜂巢,在那广阔的世界中独自生活。
"4.诗歌背后的意义与启示《茵纳斯弗利岛》反映了叶芝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然、简单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独立,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叶芝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哲学,从而得到启示和鼓舞。
【总结】叶芝的《茵纳斯弗利岛》以美丽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一个诗人心中的理想世界。
诗歌中的小岛象征着诗人的精神家园,那里充满了自然、宁静和自由。
《湖心岛茵尼斯弗利》赏读我就要起身走了,到茵尼斯弗利岛,造座小茅屋在那里,枝条编墙糊上泥;我要养上一箱蜜蜂,种上九行豆角,独住在蜂声嗡嗡的林间草地。
那儿安宁会降临我,安宁慢慢儿滴下来,从晨的面纱滴落到蛐蛐歌唱的地方;那儿半夜闪着微光,中午染着紫红光彩,而黄昏织满了红雀的翅膀。
我就要起身走了,因为从早到晚从夜到朝我听到湖水在不断地轻轻拍岸;不论我站在马路上还是在灰色人行道,总听到它在我心灵深处呼唤。
《湖心岛茵尼斯弗利》是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于1890年发表的一首抒情诗。
这首诗从发表到现在已有一个多世纪,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成为爱尔兰乃至全世界诗歌海洋中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在爱尔兰被列为中小学生的必读作品。
这是一首富于深刻哲思和隽永韵味的作品,它容纳了诗人那庞大的哲学体系以及诗人内心无边的宇宙。
全诗仅由三个四行诗节构成。
诗歌一开始,诗人便把读者带到了茵尼斯弗利岛这神话般的境界。
这是一个理性的意象,就像若隐若现、神秘而神圣的海市蜃楼一样,读者可以在头脑中想象出它的存在。
在茵尼斯弗利岛这一理性意象中,不仅仅蕴涵了深刻的哲学思想,还包含一些朴实的意象。
诗人要用“枝条”编“墙”,再糊上“泥”;要养上“一箱蜜蜂”,种上“九行豆角”,独住在“蜂声嗡嗡”的“林间草地”。
可以看出,“一箱蜜蜂”为动感意象,可以触动人的感觉,给岛上带来勃勃生机。
“蜂声嗡嗡”的听觉意象使人愉悦,令人兴奋。
在如此美妙惬意的环境之中,诗人表达了他对宁静、安逸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诗人宁愿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也不愿受庸俗物质社会的影响,这表现了诗人对美的无限渴望和执着追求。
接着,诗人又想象出了茵尼斯弗利岛上那昼夜相续的景象。
在此,诗人把安宁比作晶莹的露珠,把那犹如轻纱的薄雾比作少女的面纱。
茵尼斯弗利岛上的朝雾缓缓升起,蛐蛐在忘我地歌唱,黄昏降临,红雀翩翩起舞。
各种感觉意象汇合在一处,让诸种感觉互相沟通。
此刻,诗人早已沉浸在纯美的境界之中,进入了一种超然的状态。
身居人境心系桃源——叶芝诗作《茵纳斯弗利岛》译析摘要:一、引言:介绍叶芝及其诗作《茵纳斯弗利岛》的背景和意义二、诗歌内容解析:概括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三、诗歌形式分析:探讨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四、诗歌译本分析:比较不同译本的优缺点,探讨如何更好地传达诗歌的意义和美感五、结论:总结诗歌的价值和影响,评价叶芝的艺术成就正文:一、引言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是爱尔兰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被誉为“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
他的诗作《茵纳斯弗利岛》(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是他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他对故乡爱尔兰的深深眷恋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译析,探讨其主题、情感、意象、象征以及诗歌形式和语言特点。
二、诗歌内容解析《茵纳斯弗利岛》的主题是对故乡爱尔兰的怀念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开篇,叶芝便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我将起身离去,去茵纳斯弗利岛,那里湖水清澈,小岛静谧。
”在诗歌中,叶芝通过描绘茵纳斯弗利岛上的自然景色和简朴生活,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他描述了岛上的小屋、豆田、蜂蜜蜂巢等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诗歌中的情感主要是诗人对故乡和理想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这种情感通过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得到了深化和强化。
诗歌中的意象主要有湖水、小岛、小屋、豆田、蜂蜜蜂巢等,它们象征着诗人对故乡和理想生活的眷恋和向往。
三、诗歌形式分析《茵纳斯弗利岛》在形式上采用了传统的诗歌结构,如押韵和对仗等。
在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方面,叶芝运用了舒缓的节奏和优美的韵律,使得整首诗歌呈现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美感。
此外,叶芝还在诗歌中使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和表现力。
四、诗歌译本分析《茵纳斯弗利岛》有许多中文译本,如朱自清、郭沫若、许渊冲等大家的翻译。
关于外国诗歌5篇双语Jabberwocky意为“无聊、无意义的话”,最早出现在刘易斯·卡罗尔的儿童文学作品《d》中,刘易斯的自编词。
《爱丽丝梦游仙境》中,恶龙Jabberwocky像恐龙一样高大,有着一副爬虫的翅膀,身上还覆盖着鳞片,它的爪子长而尖锐,长着两条分别向上向下的尾巴。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英语诗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英语诗歌1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 茵尼丝弗莉湖岛中英双语对照:William Butler Yeats (1893)I will arise and go now, and go to Innisfree,And a small cabin build there, of clay and wattles made;Nine bean rows will I have there, a hive for the honeybee, And live alone in the bee-loud glade.我就要起身走了,到茵尼斯弗利岛,造座小茅屋在那里,枝条编墙糊上泥;我要养上一箱蜜蜂,种上九行豆角,独住在蜂声嗡嗡的林间草地。
And I shall have some peace there, for peace comes dropping slow,Dropping from the veils of the morning to where the cricketsings;There midnight's all a-glimmer, and noon a purple glow, And evening full of the linnet's wings.那儿安宁会降临我,安宁慢慢儿滴下来,从晨的面纱滴落到蛐蛐歇唱的地方;那儿半夜闪着微光,中午染着紫红光彩,而黄昏织满了红雀的翅膀。
I will arise and go now, for always night and dayI hear the water lapping with low sounds by the shore;While I stand on the roadway, or on the pavements gray,I hear it in the deep heart's core.我就要起身走了,因为从早到晚从夜到朝我听得湖水在不断地轻轻拍岸;不论我站在马路上还是在灰色人行道,总听得它在我心灵深处呼唤。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读写诗心◎[爱尔兰]叶芝茵尼斯弗利岛我就要起身走了,到茵尼斯弗利岛,造座小茅屋在那里,枝条编墙糊上泥;我要养上一箱蜜蜂,种上九行豆角,独住在蜂声嗡嗡的林间草地。
那儿安宁会降临我,安宁慢慢儿滴下来,从晨的面纱滴落到蛐蛐歇唱的地方;那儿半夜闪着微光,中午染着紫红光彩,而黄昏织满了红雀的翅膀。
我就要起身走了,因为从早到晚从夜到朝,我听得湖水在不断地轻轻拍岸;不论我站在马路上还是在灰色人行道,总听得它在我心灵深处呼唤。
14■MOISTEN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读写诗心读这首诗,会让人忍不住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在描写自己心中理想的、田园牧歌一般的小世界。
茵梦湖岛赏析
茵梦湖[德国慕尼黑巴伐利亚州的茵梦湖] 茵梦湖(chiemsee,又译基姆湖),面积82平方公里,位于德国慕尼黑巴伐利亚州[freistaat bayern]。
是那里几个美丽湖泊中最大的一个。
它一望无际,既有湖光山色遥映的秀美,又有浩瀚大海般的壮阔,人称“巴伐利亚之海”。
许多水上运动和水上娱乐活动在这里开展。
各种游艇、快艇、帆船点缀在烟波浩淼的百里碧波中,舍舟而登上教堂和宫殿掩映的淑女岛和先生岛,更添一番乐趣。
东岸6公里长的沙滩是休闲的好去处。
茵梦湖有三个岛屿。
其中先生岛和淑女岛是游人最爱。
先生岛是三个岛屿中最大的,岛上建有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仿效法国凡尔赛宫建造的行宫,豪华辉煌。
但是其中一些大厅由于财政耗尽没能完工。
淑女岛以建于八世纪的女修道院而得名。
[德国著名文学家台奥多尔·施托姆短篇小说集《茵梦湖》] 德国十九世纪的小说家施笃姆是自“五四”以来最受喜爱、最富影响的外国作家之一, 《茵梦湖》是施笃姆的小说创作前期作品的代表作。
小说写得富有诗意,体现了他鲜明、独特和优美动人的艺术风格。
“《茵梦潮》是德国著名小说家施托姆最受读者欢迎的一部作品,是描写感伤爱情的经典名篇,展现德语语言魅力的典范之作,是世界文学和民族文学中影响恒久的珍品。
施托姆是19世纪中叶德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抒情诗人,德国诗意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是自“五四”以来最受中国读者喜爱和最富影响力的外国作家之一。
英国诗人叶芝的诗歌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亦译“叶慈”、“耶茨”,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Abbey Theatre)的创建者之一。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英国叶芝的诗歌,方便大家学习。
《当你老了》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思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和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垂下头来,在红火闪耀的炉子旁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在头顶上的山上它缓缓地踱着步子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深沉的誓言》因你未守那深沉的誓言别人便与我相恋但每每,在我面对死神的时候,在我睡到最酣的时候,在我纵酒狂欢的时候,总会突然遇到你的脸。
《白鸟》但愿我俩,亲爱的,是双白鸟飞翔在大海浪尖!流星虽未殒逝,我们已厌倦它的耀眼;暮色中蓝色的星星低垂天边,其微光已在我们心中,亲爱的,唤醒一丝不灭的伤感。
沉溺于梦幻,露沁的百合与玫瑰让人生厌;啊,莫梦它们,亲爱的,划过夜空的流星璀璨,或那徘徊于降露时低垂蓝星的惚光:但愿我俩:我和你,化作双白鸟流连于浪尖!我心头萦绕着无数的岛屿和丹南海岸,那里岁月定将我们遗忘,悲伤不再重现;只要我们远离玫瑰,百合和恼人的星光,我俩就会是双白鸟,亲爱的,激荡于大海浪尖!《青春的回忆》那些时光,流逝如剧中场景;我又了爱情带来的智慧;我有些天赋,然而,无论我说些什么,虽能得到她的赞许,却挡不住一片从苦寒的北方飘来的云突然隐去了爱神的月亮。
相信我的每一句话,我赞美她的肉身与灵魂直到骄傲光耀了她的眼,直到幸福绯红了她的颊,直到虚荣轻盈了她的脚步,然而,虽有这样的赞美,我们能找到的也只有头顶的阴黑。
《致风中跳舞的孩子》在岸边跳舞,你会注意什么?是风还是水浪的咆哮?风吹乱了你的头发,含盐的水滴打湿了它。
一曲回望天堂的牧歌--评叶芝的《茵内斯弗利湖岛》
李小均
【期刊名称】《山东外语教学》
【年(卷),期】2005(000)005
【摘要】叶芝的<茵内斯弗利湖岛>不是一首传统意义上的田园诗,而是一曲现代意义上的天堂牧歌.更重要的是,它还可能对爱尔兰历史上标志性事件大饥荒进行了曲折书写,从而在叶芝的整个创作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总页数】4页(P88-91)
【作者】李小均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文学院,广东,深圳,5180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2
【相关文献】
1.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寻找心灵的家园——解读叶芝的《茵尼斯弗利岛》 [J], 丁莉
2.茵尼斯弗利岛:叶芝的理想精神家园 [J], 王雯
3.心远,心向远--依《饮酒》与《茵尼斯弗利岛》论陶渊明与叶芝的寻美人生艺术[J], 张凯
4.诗魂画心——从绘画角度分析叶芝诗歌《茵纳斯弗利岛》 [J], 王明睿
5.叶芝2015“茵梦湖岛”设计竞赛公布获胜作品 [J], 周珏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身居人境心系桃源——叶芝诗作《茵纳斯弗利岛》译析摘要:一、引言:介绍叶芝及其诗作《茵纳斯弗利岛》二、诗歌背景:讲述《茵纳斯弗利岛》的创作背景三、诗歌内容:详细分析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四、诗歌表现手法:探讨叶芝在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五、诗歌影响和价值:评价《茵纳斯弗利岛》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六、结论:总结全文,表达对叶芝及其诗作的敬意正文:一、引言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是爱尔兰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被誉为“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
他的诗作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其中,《茵纳斯弗利岛》(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是叶芝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描绘了一个宁静、美好的田园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爱尔兰的深深眷恋之情。
二、诗歌背景《茵纳斯弗利岛》创作于1890 年,是叶芝早期的代表作之一。
当时的爱尔兰正面临严重的政治和经济问题,民众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
叶芝深受现实环境的触动,希望通过诗歌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励人们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
三、诗歌内容《茵纳斯弗利岛》通过描绘一座宁静的湖中小岛,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爱尔兰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诗中,叶芝描述了岛上的小木屋、豆田和蜂巢等景物,展示了一片田园诗般的景象。
同时,诗人还表达了自己希望从现实的纷扰中逃脱,回到这个世外桃源的愿望。
四、诗歌表现手法叶芝在《茵纳斯弗利岛》中运用了许多表现手法,如象征、拟人、对比等,使诗歌的形象更加生动,主题更加深刻。
例如,诗人用“湖水”象征现实世界,用“小岛”象征理想的精神家园;用“九排豆田”象征辛勤的劳作,用“蜂蜜”象征美好的生活等。
这些表现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还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五、诗歌影响和价值《茵纳斯弗利岛》是叶芝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作品。
这首诗歌以其优美的诗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在爱尔兰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以下是关于茵菲的诗歌:
1. 《茵菲湖》-唐婉儿
我走在那条熟悉的林间小道上
独自享受着落叶归根的美丽
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湖面上
波光粼粼,宛如仙境
茵菲湖,你是我心中的明镜
映照出我内心的喜悦与哀愁
你的湖水清澈见底
宛如晶莹剔透的宝石
我坐在湖边,感受着微风拂面
听着湖水轻轻拍打着岸边的声音
那些曾经的记忆与故事
在湖水中轻轻荡漾开来
茵菲湖,你是我的灵魂之源
让我在这人世间找到心灵的寄托
在你的怀抱里,我学会了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和美好。
茵尼斯弗利岛赏析本文将对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的抒情诗作《茵尼斯弗利岛》进行赏析,探讨其主题、意象和语言风格。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茵尼斯弗利岛赏析》,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茵尼斯弗利岛赏析》篇1《茵尼斯弗利岛》是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于 1890 年发表的一首抒情诗。
这首诗以田园自由生活为主题,用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喜爱。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时间考验,这首诗已经成为爱尔兰乃至整个世界诗歌海洋中一颗熠熠闪光的明珠,被列为爱尔兰中小学生的必读作品。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田园自由生活的向往。
在诗中,诗人表达了对茵尼斯弗利岛的向往之情,他希望能在这个岛上建造一座小茅屋,养上一箱蜜蜂,种上九行豆角,享受独居林间的宁静生活。
诗人认为,在这样的生活中,安宁会慢慢降临,从晨的面纱滴落到蛐蛐歇唱的地方;半夜会闪着微光,中午染着紫红光彩,而黄昏织满了红雀的翅膀。
这样的生活让诗人感到宁静、自由和幸福。
这首诗的意象非常丰富。
诗人用枝条编墙糊上泥来建造小茅屋,用九行豆角来种植自己的田园,养上一箱蜜蜂来享受甜美的蜂蜜。
这些意象都象征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此外,诗人还用晨的面纱、蛐蛐歇唱的地方、微光、紫红光彩、红雀的翅膀等意象来描绘田园生活的美好和宁静。
这些意象生动而富有想象力,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深情感。
这首诗的语言风格独特而朴素。
诗人使用简单而自然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和繁琐的修辞。
这种朴素的语言风格使得这首诗更加亲切、自然,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此外,诗人还运用了一些叠词和重复的句式,使得这首诗具有了一种节奏感和音乐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渴望。
综上所述,《茵尼斯弗利岛》是一首主题深刻、意象丰富、语言朴素的抒情诗。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自由生活的向往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
诗歌欣赏茵尼丝弗莉湖岛
诗歌欣赏:茵尼丝弗莉湖岛
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 茵尼丝弗莉湖岛
William Butler Yeats (1893)
I will arise and go now, and go to Innisfree,
And a small cabin build there, of clay and wattles made;
Nine bean rows will I have there, a hive for the honeybee,
And live alone in the bee-loud glade.
我就要起身走了,到茵尼斯弗利岛,
造座小茅屋在那里,枝条编墙糊上泥;
我要养上一箱蜜蜂,种上九行豆角,
独住在蜂声嗡嗡的林间草地。
And I shall have some peace there, for peace comes dropping slow, Dropping from the veils of the morning to where the cricket sings; There midnight's all a-glimmer, and noon a purple glow,
And evening full of the linnet's wings.
那儿安宁会降临我,安宁慢慢儿滴下来,
从晨的面纱滴落到蛐蛐歇唱的地方;
那儿半夜闪着微光,中午染着紫红光彩,
而黄昏织满了红雀的翅膀。
I will arise and go now, for always night and day
I hear the water lapping with low sounds by the shore; While I stand on the roadway, or on the pavements gray, I hear it in the deep heart's core.
我就要起身走了,因为从早到晚从夜到朝
我听得湖水在不断地轻轻拍岸;
不论我站在马路上还是在灰色人行道,
总听得它在我心灵深处呼唤。
(飞白译)
其它译文:
茵尼思弗梨湖中小洲
现在我要动身了,去到茵尼思弗梨,
在那儿用泥土和茅茨盖一间小屋;
我将在那里种九亩豆,又养一箱蜜蜂,
孤独地隐居在蜂鸣营营的林间。
我将在那里得些平静,因为平静是徐徐地滴下来的,
从清晨之幕里滴下来,到那有蟋蟀歌唱的地方;那里夜半只是一缕微光,正午是一片紫色的闪耀,而暮色中充满了红雀的羽翼。
现在我要动身了,因为整日整夜地
我常听得湖水拍岸的微声,
当我站在大街上,或灰色的铺道上的时候,
我在深沉的心底听到这种声音。
茵纳斯弗利岛
我就要动身走了,去茵纳斯弗利岛,
搭起一个小屋子,筑起泥笆房;
支起九行云豆架,一排蜜蜂巢,
独个儿住着,荫阴下听蜂群歌唱。
我就会得到安宁,它徐徐下降,
从朝雾落到蟋蟀歌唱的地方;
午夜是一片闪亮,正午是一片紫光,
傍晚到处飞舞着红雀的翅膀。
我就要动身走了,因为我听到
那水声日日夜夜轻拍着湖滨;
不管我站在车行道或灰暗的人行道,
都在我心灵的深处听见这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