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新人教版)
- 格式:pptx
- 大小:4.31 MB
- 文档页数:33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程标准要求重点难点聚焦核心素养体现1.说出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说明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及特点。
2.掌握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历史因素、社会因素。
3.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化,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1.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主要功能区的类型。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成因,特别是经济因素(地租)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
3.能够根据相关材料对城市功能区进行合理的布局。
1.综合思维:结合材料,综合分析城市功能区的类型及成因。
2.人地协调观:结合材料,分析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3.地理实践力:调查所在城市的功能区划分,并分析其原因。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城市用地一般可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
2.城市功能分区(1)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2)特点①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
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常见功能区功能区分布特征住宅区分布最为广泛,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分化为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呈点状或条状分布角路口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成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对城市土地资源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如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用地、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及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等。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区位是有差异的,差异愈大,各种用地之间分化趋向就愈明显,这种倾向叫功能的分化。
由于这种功能分化,城市某一地区只有某一种主要的功能,即形成了功能区。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