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P协议学习报告
- 格式:pptx
- 大小:799.87 KB
- 文档页数:13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实验报告实验七、UDP 协议分析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分析UDP协议报文格式.2.实验环境:局域网环境,或者是联网的单机。
3.实验步骤:(1)启动ethereal软件,开始报文捕获。
(2)捕获UDP的数据包(3)停止捕获报文。
4.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请说明你是如何获得UDP的捕获文件,并附上捕获的截图。
答:开启聊天工具,然后开启捕获,与好友进行对话,再打开一些网站,停止捕获,就得到了UDP捕获文件(2)通过捕获的数据包分析UDP的报文结构,将UDP协议树中各名字字段,字段长度,(3)通过和实验六的结果比较,UDP报文和TCP报文结构有何区别?答:UDP报文由4个字段和数据构成,而TCP报文由10个字段和数据构成。
UDP属于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传输,而TCP属于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输。
因此,TCP比UDP报文多了一些字段。
譬如顺序号,确认号等。
(4)通过实验六和实验七,分析TCP协议和UDP协议的不同之处。
答:1. 首先直观的可以看到他们两个的报文结构有明显的差别,UDP较简单,而TCP较复杂,这也就是现在人们更愿意用UDP协议的原因之一。
2.TCP的链接和拆除要经过七步并且数据的传输速度很慢,而UDP无视握手流程,直接强行灌入数据,但是数据的丢失率很大。
3.UDP协议是无面向连接的、不可靠的、无序的、无流量控制的传输层协议,UDP发送的每个数据报是记录型的数据报,所谓的记录型数据报就是接收进程可以识别接收到的数据报的记录边界。
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有序的、拥有流量控制的传输层协议,它是字节流的协议,无记录边界。
4.UDP协议:没有流量控制机制,如果发送进程发送数据报塞满了接收进程的接收缓冲区,就会丢弃数据报。
出现这种情况,UDP协议不会通知发送进程减缓数据的发送速率。
TCP协议:拥有流量控制。
TCPUDP协议分析实验TCP和UDP是网络传输中最常用的两个协议。
它们都属于传输层协议,但是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个协议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表现,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实验来分析它们。
首先,我们可以比较TCP和UDP的连接建立过程。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连接的建立需要三次握手,而UDP是无连接的协议,不需要建立连接。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编写一个客户端和一个服务器端来模拟TCP和UDP连接建立过程,并分析连接的建立时间和所占用的网络资源。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TCP的连接建立时间通常比UDP要长,因为它需要进行三次握手的过程来确保连接的可靠性,而UDP直接发送数据包,不进行握手过程。
其次,我们可以比较TCP和UDP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
TCP是一种可靠的协议,它使用了序列号、确认应答和重传等机制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而UDP是一种不可靠的协议,它不会对数据进行检查和重传,只是简单地将数据发送给接收方。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在网络中引入一些丢包或延迟的条件来模拟不同的网络环境,然后观察TCP和UDP的表现。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TCP在丢包或延迟的情况下仍能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而UDP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丢失一些数据。
另外,我们还可以比较TCP和UDP的传输效率。
TCP使用了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等机制来优化传输效率,但是也会因此增加了一些额外的开销。
而UDP没有这些机制,所以在传输效率方面可能会更高。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在网络中增加一些流量或者限制带宽等条件来模拟不同的网络负载,并分析TCP和UDP的传输速度。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UDP在传输效率方面通常比TCP要高,但是也会因为没有拥塞控制而可能导致网络的拥堵。
最后,我们还可以比较TCP和UDP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
TCP 适用于对数据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应用,例如文件传输和网页浏览等。
而UDP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例如视频流和音频传输等。
实验三 UDP 协议分析一、实验目的1. 掌握传输层的UDP协议内容;2. 理解UDP协议的工作原理;2. 了解应用层协议与传输层协议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1. 学习UDP协议的通信过程;2. 分析UDP协议报文格式;3. 学会计算UDP的校验和。
三、实验原理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RFC 768)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
UDP 协议基本上是 IP 协议与上层协议的接口。
由于大多数网络应用程序都在同一台机器上运行,计算机上必须能够确保目的地机器上的软件程序能从源地址机器处获得数据包,以及源计算机能收到正确的回复。
这是通过使用UDP 的“端口号”完成的。
例如,如果一个工作站希望在工作站 128.1.123.1 上使用域名服务系统,它就会给数据包一个目的地址 128.1.123.1 ,并在 UDP 头插入目标端口号 53 。
源端口号标识了请求域名服务的本地机的应用程序,同时需要将所有由目的站生成的响应包都指定到源主机的这个端口上。
与 TCP 不同, UDP 并不提供对 IP 协议的可靠机制、流控制以及错误恢复功能等。
由于 UDP 比较简单, UDP 头包含很少的字节,比 TCP 负载消耗少。
UDP 适用于不需要 TCP 可靠机制的情形,比如,当高层协议或应用程序提供错误和流控制功能的时候。
UDP 是传输层协议,服务于很多知名应用层协议,包括网络文件系统(NFS)、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域名系统(DNS)以及简单文件传输系统(TFTP)。
UDP协议结构:(1) Source Port —16位。
源端口是可选字段。
当使用时,它表示发送程序的端口,同时它还被认为是没有其它信息的情况下需要被寻址的答复端口。
如果不使用,设置值为0。
(2) Destination Port — 16位。
目标端口在特殊因特网目标地址的情况下具有意义。
udp实验报告UDP实验报告引言: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是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协议,它在网络通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UDP协议的实际应用,深入了解其特点和工作原理。
一、UDP的特点UDP与TCP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无连接:UDP在发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因此传输效率更高。
2. 不可靠:UDP不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保证,数据包可能丢失、顺序错乱或重复。
3. 高效:UDP的头部开销较小,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4. 简单:UDP的实现相对简单,占用的系统资源较少。
二、UDP的应用场景UDP广泛应用于以下场景:1. 实时通信:如音频、视频传输、实时游戏等。
由于UDP的低延迟特性,适合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
2.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解析过程中,UDP用于快速传输查询请求和响应。
3.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网络管理中,UDP用于传输管理信息。
4. TFTP(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简单文件传输协议,基于UDP实现。
三、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编写UDP程序,验证UDP协议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四、实验环境与工具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Python3. 开发工具:PyCharm4. 网络模拟器:GNS3五、实验步骤1. 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UDP的简单聊天程序,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端。
2. 在GNS3网络模拟器中配置两台虚拟机,分别作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
3. 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分别运行聊天程序,并进行通信测试。
4. 分析测试结果,验证UDP协议的特点。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测试,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 UDP传输速度较快:在实时聊天过程中,消息几乎是即时传输的,延迟较低。
2. 数据包丢失现象:由于UDP不提供可靠的传输保证,部分数据包可能会丢失,导致聊天内容不完整。
udp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
《UDP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UDP协议的实验,加深对计算机网络中传输层协议的理解,
掌握UDP协议的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
二、实验环境
本次实验使用了一台服务器和一台客户端,它们通过局域网连接,并且安装了
相应的网络调试工具和UDP通信软件。
三、实验内容
1. UDP协议的特点
UDP是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协议。
它不需要建立
连接,也不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顺序性,因此传输效率较高。
2. UDP协议的优缺点
优点:UDP协议的头部开销小,传输效率高;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如视频会议、在线游戏等。
缺点:UDP协议不提供可靠性保证,容易丢包;不支持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
对网络负载和稳定性要求较高。
3. UDP协议的适用场景
UDP适用于实时性要求高、数据量较小、对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应用场景,如音频、视频的实时传输,以及一些简单的网络通信协议。
四、实验结果
通过对UDP协议的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UDP通信,
实时传输了一些简单的文本数据,并观察到了UDP协议的特点和优缺点。
五、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UDP协议的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对于今后的网络应用开发和调试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六、实验感想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层协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增强了我们对网络通信技术的兴趣,希望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实验四UDP协议分析1实验拓扑图实验主机通过访问VLC服务器上的一个TFTP服务器进行报文捕捉。
注意将与网络切换器相连的实验主机的网络切换器拨到B的位置(A为与网络测试接口TAP的连接),以保证其直接接入实验室网络交换机上。
同时,请将TAP中TAP/IN和TAP/OUT接口上的网线拔出。
以避免与TAP中host接口相连的计算机不能正常上网。
拓扑图如下:实验主机交换机TFTP服务器2实验步骤步骤1:等待实验室老师启动VLC服务器上的一个TFTP服务器.步骤2:同时请同学们各自启动实验主机,进入到Windows 2000操作系统.步骤3:系统启动完成之后,请查看各自实验主机的IP地址信息.(查看本机IP地址等信息,可以在命令提示符中输入ipconfig/all命令进行查看)步骤4:以其中一台实验主机为例,双击运行桌面上的“Ethereal”图标来启动网络分析器,如图:步骤5:启动完成之后,先进行配置.点击“Capture->Options”选项或图标,在弹出来的对话框中进行设置.步骤6:设置捕捉接口,在Interface栏中选择IP地址为172.16.32.61的接口,如图:在其他实验主机中也是如此,依次选择各自实验主机的IP地址接口.步骤7:由于该实验中我们只需要捕获相对应的数据包,因此在“Capture Filter”栏中直接输入过滤条件“host 172.16.32.252”,172.16.32.252是VLC服务器中一个TFTP服务器的IP地址,如图:其他实验主机上也是如此.步骤8:然后设置捕获过程中的包显示选项“Display Options”,选中“Update list of packets in real time”,“Automatic scrolling in live capture”和“Hide capture info dialog”该三个复选框,如图:步骤9:这样所有配置就已经完成,然后就可以进行包捕获了,点击“Start”按钮来启动.步骤10:待实验室老师通知TFTP服务器启动完成之后,然后在各自实验主机上的命令提示符中输入命令tftp -i 172.16.32.252 get ftp.pcap来下载TFTP服务器上的一个ftp.pcap 文件.如下所示:步骤11:观察在网络分析器上所捕获的报文,然后点击图标来停止报文捕获操作,观察网络分析器所捕捉的报文,将网络分析器所捕获的报文保存下来,使用8-学号.pcap进行命名.然后进行报文分析。
协议分析udp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的分析,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并学习使用Wireshark工具进行协议分析。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
a. 搭建实验环境,包括安装Wireshark工具、配置网络连接等;
b. 确定实验所使用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的IP地址、端口号等。
2. 实验过程:
a. 启动Wireshark并选择相应的网络接口进行监听;
b. 在发送端发送UDP数据包到指定的接收端;
c. 使用Wireshark工具分析捕获到的数据包,并观察UDP协议的工作过程。
3. 实验结果分析:
a. Wireshark捕获到的数据包中可以看到UDP的相关信息,包括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校验和等;
b. UD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因此不需要建立和断开连接,不会进行握手和挥手过程;
c. UDP协议是一种不可靠的协议,不具备传输可靠性和顺序性的功能,但传输速度快;
d. UDP协议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多种数据传输方式;
e. UDP协议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数据传输量较小且要求速度较快的应用场景,如音视频传输、网络游戏等。
4.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UD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并学会了使用Wireshark工具进行协议分析。
UDP协议具有无连接、不可靠、速度快等特点,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情况选择合适的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另外,通过协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网络协议的工作机制,提高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
协议分析实验报告篇一:实验七、UDP 协议分析实验报告实验七、UDP 协议分析实验报告序号:姓名:学号:成绩1.实验目的:分析UDP协议报文格式.2.实验环境:局域网环境,或者是联网的单机。
3.实验步骤:(1)启动ethereal软件,开始报文捕获。
(2)捕获UDP的数据包(3)停止捕获报文。
4.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请说明你是如何获得UDP的捕获文件,并附上捕获的截图。
答:①启动Etherel协议分析软件,并开始抓包。
②启动某个基于udp的应用程序,例如连接某个FTP站点,或通过浏览器访问某个网页。
③等出现浏览的网页后停止数据包的捕获。
④出现协议分析界面,将filter 一栏填入udp,则只显示udP协议信息信息。
(2)通过捕获的数据包分析UDP的报文结构,将UDP协议树中各名字字段,字段长度,(3)通过和实验六的结果比较,UDP报文和TCP报文结构有何区别?答:UDP报文由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长度、检验和、应用数据报文五个部分组成。
而TCP报文结构除此之外还有1)32比特的序号字段(2)32比特的确认号字段(3)16比特的接收窗口字段,用于流量控制(4)4比特的首部长度字段(5)可选与变长字段,用于发送方与接收方协商最大报文段长度(6)比特的标志字段,用于对已被成功接收报文段的确认。
(4)通过实验六和实验七,分析TCP协议和UDP协议的不同之处。
答:TCP协议是可靠的传输协议,具有流控制和拥塞控制,能够防止数据的丢失,还有确认重发机制保证数据的到达,应用于不允许数据丢失但对带宽无严格要求的服务。
UDP协议是不可靠的传输协议,无流控制和拥塞控制,是尽力服务机制,可最大程度的利用带宽,传输速率较快,应用于对带宽有严格要求但可以容忍数据丢失的服务。
篇二:实验三 IP协议分析实验实验报告班级: 0906401姓名:吴朋发学号:3 6 实验日期:评分:_____________1. 实验名称IP协议分析实验 2. 实验学时2学时 3. 实验类型设计型 4. 实验目的1、分析IP基本IP报头结构,给出每一个字段的值及其含义,加深对IP V4协议理解。
TCP_UDP通信过程学习及实验报告[五篇]第一篇:TCP_UDP通信过程学习及实验报告1.当两台计算机分别和中继器、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路由器相连时,请分别画出计算机与交换设备五层参考模型;计算机A应用层计算机B应用层传输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中继器物理层物理层物理层计算机A应用层计算机B应用层传输层传输层网络层二层交换机数据链路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物理层物理层计算机A应用层计算机B应用层传输层三层交换机网络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物理层物理层计算机A应用层计算机B应用层传输层路由器网络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物理层物理层2.学习SOCKET编程,写出TCP、UDP通信流程;将实例程序两个同学一组,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通信。
并写出学习报告;(a)TCP通信流程准备阶段:服务器程序首先进行初始化操作:(1)调用socket创建一个套接字(2)函数bind将这个套接字与服务器公认地址绑定在一起(3)函数listen将这个套接字转换成倾听套接字(listening socket)(4)调用函数accept来接受客户机的请求。
客户机程序初始化操作:(1)客户机调用函数socket创建一个套接字(2)调用函数connect 来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连接建立之后,客户机与服务器通过读(read())、写(write())套接字来进行通信。
如下图:服务器端SocketTCP通信流程客户端bindSocketListenconnectwritesendsendwritecloseclose(b)UDP通信流程准备阶段:服务器程序首先进行初始化操作:(1)调用socket创建一个套接字(2)函数bind将这个套接字与服务器公认地址绑定在一起客户机程序初始化操作:(1)客户机调用函数socket创建一个套接字客户机与服务器通过读(sendto())、写(recvfrom())套接字来进行通信。
udp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UDP实验报告一、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使得信息的传输和共享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在计算机网络中,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是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它与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相比,具有更低的开销和更高的传输速度。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测试,深入了解UDP协议的特性和应用。
二、实验目的1. 了解UDP协议的基本特性和工作原理;2. 掌握UDP协议的使用方法和应用场景;3. 通过实验测试,分析UDP协议的性能和优缺点。
三、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了一台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该计算机与另一台运行Linux操作系统的计算机通过局域网相连。
四、实验步骤1. 安装并配置UDP服务器和客户端软件;2. 在服务器端设置监听端口,并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请求;3. 在客户端发送UDP数据包到服务器端;4. 服务器端接收并处理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包;5. 分析实验结果,记录传输速度、丢包率等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试,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和分析:1. 传输速度:UDP协议具有较高的传输速度,因为它不需要建立连接和维护状态。
在我们的实验中,UDP协议的传输速度明显快于TCP协议,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如音视频传输。
2. 丢包率:由于UDP协议的无连接特性,它对数据包的丢失不负责任。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UDP协议的丢包率较高,这意味着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丢失部分数据包。
因此,在对数据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中,不适合使用UDP协议。
3. 应用场景:UDP协议适用于需要快速传输和实时性较高的应用场景,如音视频传输、在线游戏等。
它可以提供较低的延迟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但是,由于UDP协议的不可靠性,需要在应用层进行数据包的重传和错误校验等处理。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UDP协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UDP报文分析实验报告范文udp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UDP报文分析姓名学号实验日期2015.09.17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目的2.实验要求3.实验环境4.实验作业【实验目的】1.复习Wireshark抓包工具的使用及数据包分析方法;2.分析UDP报文3.校验和检验【实验要求】用Wireshark1.12.3截UDP包,分析数据包。
【实验环境】用以太网交换机连接起来的windows8.1操作系统的计算机,通过iNode客户端接入Internet。
【实验作业】1.截包在Filter处输UDP截到的没有UDP,选udpencap后截到UDP报文。
UDP是封装在IP里的。
2.报文字段分析=1\*GB3①源端口源端口号是8000。
关于端口号有一些规定,服务器端通常用知名端口号,通常在0-1023之间。
而客户端用随机的端口号,其范围在49152到65535之间。
=2\*GB3②目的端口=3\*GB3③报文长度=4\*GB3④校验和=5\*GB3⑤数据3.校验和计算(与IP首部校验和计算方法相同)=1\*GB3①UDP的校验和所需信息:UDP伪首部:源IP+目的IP+Byte0+Byte17+UDP长度,其目的是让UDP两次检查数据是否已经正确到达目的地,只是单纯为了做校验用的。
UDP首部:该长度不是报文的总长度,而只是UDP(包括UDP头和数据部分)的总长度UDP的数据部分。
=2\*GB3②计算步骤把伪首部添加到UDP上;计算初始时将校验和字段添零的;把所有位划分为16位(2字节)的字;把所有16位的字相加,如果遇到进位,则将高于16字节的进位部分的值加到最低位上。
将所有字相加得到的结果应该为一个16位的数,将该数按位取反则可以得到校验和。
=3\*GB3③计算由上图可知源IP:111.161.88.16、目的IP:10.104.113.47、UDP 长度:47和数据。
计算后得校验和正确。
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教师签名:日期:。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udp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UDP协议摘要: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计算机网络中的UDP(用户数据报协议)协议。
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UDP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然后,我们将通过实验验证UDP协议的可靠性和性能。
最后,我们将讨论UDP协议的应用场景和局限性。
1. 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协议是网络通信的基石。
UDP 是一种简单的传输层协议,它提供了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相对于TCP协议,UDP具有更低的开销和更高的传输效率,但也因此牺牲了可靠性。
2. UDP的特点UDP协议具有以下特点:- 无连接:UDP不需要在通信前建立连接,而是直接将数据报发送给接收方。
- 不可靠:UDP不提供数据重传和确认机制,因此无法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 高效性:UDP的头部开销较小,传输效率较高。
- 面向报文:UDP以数据报的形式传输数据,每个数据报都是独立的,不会像TCP那样将数据流划分为多个段。
3. 实验验证为了验证UDP协议的可靠性和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首先,我们在本地搭建了一个简单的UDP服务器和客户端。
然后,我们通过发送不同大小的数据报和模拟网络延迟来测试UDP的可靠性和传输速度。
实验结果表明,UDP协议在局域网环境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即使在网络延迟较高的情况下,UDP仍能够正常传输数据。
然而,在广域网环境下,UDP的可靠性会受到较大影响,因为UDP无法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可能会导致丢包或乱序。
另外,我们还测试了UDP协议的传输速度。
实验结果显示,UDP协议在传输大量数据时具有较高的传输效率,特别适合实时音视频传输等对传输速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4. 应用场景UDP协议由于其高效性和低延迟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以下场景:- 实时音视频传输:如视频会议、直播等。
- DNS解析:UDP协议用于域名解析,由于DNS请求通常较小且需要快速响应,UDP更适合用于此类场景。
- 游戏通信:游戏中的实时交互需要低延迟和高效的数据传输,UDP协议能够满足这些要求。
目录课题要求 (2)1.本课题的目的 (2)2.运行环境 (2)正文 (2)一.课题分析 (2)二.系统设计 (2)2.1 实验原理简介 (2)2.2 硬件设计 (3)2.3 软件设计 (4)三.技术实现问题 (7)四.总结与体会 (8)设计性实验报告成绩:指导教师签名: (9)课题要求1.本课题的目的1.学习UDP的通讯原理。
2.掌握Socket的编程方法。
3.培养学生自己的创新实验的能力。
2.运行环境硬件:ARM 嵌入式开发平台、用于 ARM7TDMI 的 JTAG 仿真器、PC 机Pentium100 以上、交叉序网线。
软件:PC 机操作系统 win98、Win2000 或 WinXP、ARM SDT 2.51 或者是ADS1.2 集成开发环境、仿真器驱动程序、超级终端通讯程序。
正文一.课题分析可以利用编程实现嵌入式开发平台和计算机之间的UDP通讯。
通过在触摸屏上画图,使其在液晶屏上显示,同时通过网络传输数据,使其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由计算机控制清除液晶屏上的图形。
在此基础上,通过小键盘控制在触摸屏上绘画的图形,如按键后控制绘矩形或圆形等,通过双击清屏等功能。
二.系统设计2.1 实验原理简介2.1.1UDP协议简介UDP协议是英文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缩写,即用户数据报协议,主要用来支持那些需要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的网络应用。
包括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在内的众多客户/ 服务器模式的网络应用都需要使用UDP协议。
UDP协议的主要作用是将网络数据流压缩成数据报的形式。
一个典型的数据报就是一个二进制数据的传输单位。
每一个数据报的前8个字节用来包含报头信息,剩余字节则用来包含具体的传输数据。
UDP报头由4个域组成,其中每个域各占用2个字节,具体如下图1所示:图1用户数据报格式2.1.2 SOCKET简介Socket接口是TCP/IP网络的API,Socket接口定义了许多函数或例程。
UDP协议及分析一、UDP协议UDP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 的简称,中文名是用户数据报协议,是OSI(OpenSystem Interconnection ,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中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IETF RFC 768是UDP的正式规范。
UDP在IP报文的协议UDP协议的全称是用户数据报协议,在网络中它与TCP协议一样用于处理数据包,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
在OSI模型中,在第四层一—传输层,处于IP协议的上一层。
UDP有不提供数据包分组、组装和不能对数据包进行排序的缺点,也就是说,当报文发送之后,是无法得知其是否安全完整到达的。
UDR用来支持那些需要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的网络应用。
包括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在内的众多的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网络应用都需要使用UDF协、议。
UDP协议从问世至今已经被使用了很多年,虽然其最初的光彩已经被一些类似协议所掩盖,但是即使是在今天UDP仍然不失为一项非常实用和可行的网络传输层协议。
与所熟知的TCP(传输控制协议)协议一样,UDF协、议直接位于IP (网际协议)协议的顶层。
根据OSI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UDF 和TCP都属于传输层协议。
UDP协议的主要作用是将网络数据流量压缩成数据包的形式。
一个典型的数据包就是一个二进制数据的传输单位。
每一个数据包的前8个字节用来包含报头信息,剩余字节则用来包含具体的传输数据。
二、UDP协议的主要特点(1)UDP是无连接的,即发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
(2)UDP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即不保证可靠交付,同时也不使用拥塞控制。
(3)UDP是面向报文的。
UDP没有拥塞控制,很适合多媒体通信的要求。
(4)UDP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5)UDP的首部开销小,只有8个字节。
三、UDPI协议的使用在选择使用协议的时候,选择UDP必须要谨慎。
在网络质量令人十分不满意的环境下,UDP协议数据包丢失会比较严重。
TCP和UDP学习总结总结TCPTCP:客户端和服务端连接⽤socket套接字,传输数据时,⽤输出流输出(OutputStream)。
传输字符串客户端public class TcpClientDemo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OutputStream outputStream = null;try {//1、要知道服务端的地址InetAddress inetAddress = InetAddress.getByName("127.0.0.1");int port = 9999;//创建⼀个socket连接Socket socket = new Socket(inetAddress,port);//发送消息outputStream = socket.getOutputStream();outputStream.write("欢迎学习".getBytes());outputStream.flush();} catch (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finally {if (outputStream != null) {try {outputStream.close();} catch (IO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服务端public class TcpServerDemo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1、服务端需要⼀个地址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 = null;InputStream inputStream = null;Socket socket = null;ByteArrayOutputStream byteArrayOutputStream = null;try {serverSocket = new ServerSocket(9999);//接收socket = serverSocket.accept();//读取客户端的消息inputStream = socket.getInputStream();// byte[] bytes = new byte[1024];// int len;// while ((len = inputStream.read(bytes)) != -1){// System.out.println(new String(bytes,0,len));// }//管道流byteArrayOutputStream = new ByteArrayOutputStream();byte[] bytes = new byte[1024];int len;while ((len=inputStream.read(bytes))!= -1){byteArrayOutputStream.write(bytes,0,len);}System.out.println(byteArrayOutputStream.toString());} catch (IO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finally {if (byteArrayOutputStream != null) {try {byteArrayOutputStream.close();} catch (IO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if (inputStream != null) {try {inputStream.close();} catch (IO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if (socket != null) {try {socket.close();} catch (IO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if (serverSocket != null) {try {serverSocket.close();} catch (IO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传输⽂件客户端public class TcpClientDemo0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上传⽂件,⽤Socket连接//Socket连接需要传服务端的IP和端⼝Socket socket = new Socket(InetAddress.getByName("localhost"),8888);// DatagramSocket socket = new DatagramSocket(8888); //⾃⼰端⼝号位8888//将数据打包成⼀个包裹byte[] bytes = new byte[1024];//上传⼀个⽂件,将⽂件读出来FileInputStream fis = new FileInputStream("⽹络编程/meitu.jpg");//使⽤相对路径//IO流的⽼⼀套int len;//上传⽂件,不需要打包,直接⽤输出流OutputStream os = socket.getOutputStream();while ((len=fis.read(bytes)) != -1){os.write(bytes,0,len);}os.flush();//// DatagramPacket packet = new DatagramPacket(bytes,0,bytes.length);//包裹要求数据必须为byte数组形式,需要服务端的IP还有端⼝号//// //将数据传送给服务端// socket.send();fis.close();os.close();socket.close();}}服务端public class TcpServerDemo0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创建⼀个端⼝为8888的socket连接的服务端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 = new ServerSocket(8888);//监听连接Socket socket = serverSocket.accept();//创建输⼊流,接收客户端输出流的数据InputStream is = socket.getInputStream();//使⽤管道流来将读出的数据加载到服务端硬盘中FileOutputStream fos = new FileOutputStream(new File("receive.jpg"));//IO流⼀套byte[] bytes = new byte[1024];int len;while ((len=is.read(bytes))!=-1){fos.write(bytes,0,len);}fos.close();is.close();socket.close();serverSocket.close();}}⼩结1、使⽤TCP模式,不管是客户端还是服务端,在写数据时都⽤管道流进⾏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