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苏教上册7.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86.22 KB
- 文档页数:5
7、徐悲鸿励志学画一、复习导入(出示图片)图上画的是什么?这幅画的作者是谁?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
(齐读课题)画如其人,徐悲鸿就想这匹骏马一样,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不断奔跑,努力前进。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相似的话来吗?二、精读课文(一)学习第二段(第4~6自然段)1、出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①这是一句比喻句,把徐悲鸿比作不知疲倦的骏马。
在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都会有相似之处,这里徐悲鸿和骏马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呢?(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指读、齐读这些词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①“从此”是承上;“更加奋发努力”是启下。
(过渡句)②为什么说“更加”?2、徐悲鸿是怎样像骏马一样不知疲倦,日夜奔驰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6自然段,用“____”画出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的词句,将自己的感受简单地写在旁边。
(1)“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
”①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努力)从哪里看出来的?(每逢、就)②每逢节假日,你会做什么呢?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画面:又一个周末到了,同学们都去看电影了,但徐悲鸿_______。
圣诞节又到了,同学们约他出去玩,但徐悲鸿__________。
也就是说,他一有时间就进馆去临摹。
(齐读)(2)“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你感受到了什么?(时间长)对比: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男女分开读,体会不同。
)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齐读。
小结:徐悲鸿一有空就去临摹,而且一画就是一整天,像这样静下心来画画,就叫“潜心临摹”。
(3)“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①你读出了什么?②从哪里看出他生活清苦呢?③同学们,你们一顿饭都吃些什么?让你只吃这些受得了吗?是啊,你们一顿都受不了,徐悲鸿可是经常都吃这些啊!(齐读)④是啊,徐悲鸿生活越清苦,就越能衬托出他的努力。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看!今天谁来到了我们的课堂。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它们驰骋万里的身姿吧!你喜欢这些马吗?2、知道这位画马的大师是谁吗?板书:徐悲鸿你了解徐悲鸿吗?(生简介徐悲鸿)成长经历、求学经历、成就师总结:徐悲鸿擅长油画、素描、中国画,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他最擅长画马,他画的马精神抖擞、豪气勃发,似乎要从画面上奔腾而下。
让我们记住这位大师的名字——齐读:徐悲鸿2、揭题:徐悲鸿的奔马为什么能画得如此传神,他的绘画技艺为什么会如此精湛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故事。
3、齐读课题4、读完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怎样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刚才同学们提出的质疑,老师帮你们归纳了一下,其实就是这三个。
(出示)板书:起因经过结果二、初读感知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
(出示)第一组:嫉妒很不礼貌激怒(1)“嫉妒”的嫉,读第二声齐读词(2)你觉得怎样的动作、神态是不礼貌的?(3)齐读词第二组:不知疲倦临摹购买(1)“倦”右下方是,不是。
生书空。
(2)A、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习字册,描一个红色的“倦”字再把课前老师发的纸蒙在第二个红色的“倦”字上,再描一遍把这张纸拿掉,在田字格里再照着例字写一个B、师总结:刚才同学们把纸蒙在字上描写的过程叫“摹”,照着写的过程叫“临”,这两个过程合起来就叫“临摹”。
临摹不仅是学习书法的重要方法,更是学绘画的最基本的方法。
B、怎样的临摹叫“潜心临摹”?(更为专心)(3)看到“购”,你有什么提醒大家的?(4)齐读词语。
第三组:优异轰动承认错误(1)承,后鼻音。
震,前鼻音(2)“优异”找个近义词(优秀、优良、卓越)(3)齐读三、理清脉络1、刚才,我们读准并理解词语,现在我们把这些词句送回课文,分小节来读一读。
读的同学要声音响亮,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三组词语分别出现在哪一个自然段,请做上标记。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教学要求】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指读生字词。
2.口头组词。
悲( )( )( )怒( )( )( ):技( )( )( )二、细读课文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④第2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句说明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很不礼貌、冲着)⑤指导读第2自然段。
(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认为”、“天堂”、“成不了’’等词读出外国学生傲慢、欺人的语气)个别练读,指名试读。
⑥学习第3自然段。
请一位同学来读第3自然段。
读完后提问:你有什么感受?指导学生开始要用愤怒的语气读,后面要用坚决的语气读指名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⑦齐读“必须用……中国人”。
这里“真正的中国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是指能显示足够的聪明才智且使外国人十分佩服的中国人)(3)小结。
(徐悲鸿立志成才,要为中国人争气)2.细读第二段。
(1)细读第4自然段。
①指名读课文第4自然段。
为什么要说他“更加”奋发努力?(联系第一段理解)②比较句子。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出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指名读这两个句子,说说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不同。
③指导朗读。
过渡:徐悲鸿是怎样奋发努力的?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2)细读第5、6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5自然段。
边读边画出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
读后交流: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②指导读第六自然段。
徐悲鸿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学习的呢?出示:徐悲鸿的生活()。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三篇1、学会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
2、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3、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学习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学习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教法学法:启发引导,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揭示课题1、由图导入,出示徐悲鸿《奔马图》通过提问,简介徐悲鸿。
2、板书课题,理解。
齐读,“励志”是什么意思?指名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读题目质疑。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
认读生字表中的字,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在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读顺句子。
2、试读课文指名逐段试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最后再自由读。
正音:提醒学生读准“励”边音;“怒”鼻音;“租”平舌音。
词语释义:互相交流,已通过什么方法了解了那些词义,还有那些词语不理解?3、学写生字出示生字词,齐读再次正因。
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写字。
学生描红。
三、在读课文,理清段落1、自由读、思考徐悲鸿的志向是什么?怎么做的?结果怎样?讨论归纳分为三部分。
2、练习分段3、指名安分好段落朗读课文。
四、作业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指读生字词。
2、辨析多音字。
二、细读课文1、读题引入,齐读课题。
徐悲鸿立下了什么志向?小声读1-3自然段。
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体会徐悲鸿说这句话时的想法及心情,讨论为什么这么激动?2、指读外国学生的话。
外国学生的话有几层意思?那一句话最使我们气愤?讨论: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以为、天堂、也成不了才”等,读除外国学生的傲慢,欺人的语气,体会此时徐悲鸿的心情。
3、齐读第3自然段,了解此时徐悲鸿的想法,再指读已出示的“必须用……”这段话,体会此时徐悲鸿内心世界。
4、自由读第4自然段,学习这一过渡段的写法。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目标1.了解著名画家徐悲鸿的生平和艺术成就;2.理解徐悲鸿在绘画上的努力和刻苦精神,以此鼓励学生树立起追求进步的信念;3.学习徐悲鸿的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和想象力;4.引导学生欣赏徐悲鸿的画作,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文化修养。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了解徐悲鸿的生平和艺术成就,了解徐悲鸿在绘画上的努力和刻苦精神;2.难点:让学生学会运用徐悲鸿绘画的技巧,表现主题。
教学内容一、徐悲鸿的生平和艺术成就1.徐悲鸿的成长经历;2.徐悲鸿涉足艺术的历程;3.徐悲鸿的艺术成就;4.徐悲鸿的代表作品。
二、徐悲鸿在绘画上的努力和刻苦精神1.徐悲鸿绘画的刻苦;2.徐悲鸿的艺术追求;3.徐悲鸿的创作态度。
三、徐悲鸿的绘画技巧1.徐悲鸿的色彩运用;2.徐悲鸿的线条表现;3.徐悲鸿的构图技巧;4.徐悲鸿的造型表现;5.徐悲鸿的意境表达。
四、欣赏徐悲鸿的画作1.微笑的伊斯兰女人;2.一堆凉瓷器的故事;3.小鸟系列画作;4.黑马系列画作;5.牛系列画作;6.其他画作。
五、课堂练习1.通过欣赏徐悲鸿画作进行讨论;2.学生依据讨论结果进行作画。
教学方法1.讲解法:了解徐悲鸿的成长经历、涉足艺术的历程、艺术成就和代表作品;2.演示法:展示徐悲鸿的绘画技巧,以及构图、色彩表现等方面的要点;3.讨论法:带领学生对徐悲鸿的画作进行欣赏和讨论,提高学生审美和想象能力;4.创作法:通过学习徐悲鸿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进行作品创作,提高学生绘画技能和想象力。
教学手段黑板,书籍,PPT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1.徐悲鸿,《徐悲鸿画书》;2.张文荣,《徐悲鸿》;3.周之才,《徐悲鸿的艺术》。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徐悲鸿励志学画_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要紧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19个生字,其中二条绿线内的10个只识不写,明白得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4、唤醒学生探究意识,对学生明白得能力,表达能力的障碍进行诊断与矫治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读明白徐悲鸿如何样“励志学画”感情徐悲鸿勤学苦练的精神。
(这是教学中的要紧内容)难点:明白得文中外国学生出言不逊的话对徐悲产生的阻碍以及什么缘故会产生如此的阻碍?(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专门难明白得,同时这也是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缘故。
可学生关于当时有背景不了解,因此把那个作为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评判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专门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形。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纳精读多思,圈画、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明白得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3、通过明白得文中的成语、格言来加深对课文的明白得,对人物特点的感悟。
4、在学习的过程中唤醒学生探究意识,对学生明白得能力,表达能力的障碍进行诊断与矫治。
四、教与学的预备: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单。
读好书,了解作者的生平资料。
教师:1、多媒体课件。
把课文学习有关的方面直观的展现给学生。
2、作者生平资料,五、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揭题,质疑读书。
(1)、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闻名的画家。
板书:徐悲鸿。
问:同学们认识他吗?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来简要认识一下。
出示徐悲鸿《奔马图》。
(2)、引导讨论。
图上马画得好吗?那他什么缘故能画得这么好,想明白吗?(3)板书题目,学生齐读。
明白得“励志”由题目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2、初读感知,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中的基础知识的把握情形。
7.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一课时)【教材分析】《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人物故事。
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课文叙述清楚、过渡自然、重点突出、前后照应、主题鲜明,是一篇学生学习语言、体会情感的好文章。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想象、联系生活能将外国学生的嘲笑读出很不礼貌的味道。
2.会读本课生字,尤其要正确认读“嫉妒”。
能通过书写“绘、认、倦、误”这四个字再次认识到:右边有撇、捺时,撇要收一些。
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理解“励志”、“嫉妒”等词。
3.学习联系“起因、经过、结果”并用上关键词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
4.通过学习课文,初步感知徐悲鸿是个刻苦努力、热爱祖国的人。
【教学过程】一、赏画入情,释疑“励志”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名画PPT1(出示《奔马图》)这是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奔马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马的姿态,如果让你来形容的话,你会想到哪个词?2、教师小结:《奔马图》是徐悲鸿先生创作的一幅精品佳作,现已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大家看!这八匹马的动作神态各不相同,有的前脚落地,后脚翘起;有的两条蹄子直着往前伸;有的腾空而起,有的回首长嘶。
再来看,这些马神采飞扬,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他为什么画得这么传神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徐悲鸿。
3、板书课题PPT2(这里有一个新词,画“励志”,PPT3谁来告诉老师“励志”是什么意思?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师及时板书:为什么?怎样?结果?PPT4二、初读课文,梳理文脉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35页,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了再往下读。
(巡视,了解学生初读情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徐悲鸿励志学画苏教版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要紧过程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
3、情感态度态度价观: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重点:理清条理,并能按起因--通过--结果的顺序归纳全文。
教学难点: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会他的坚决志向。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1、板书课题:徐悲鸿励志学画指导个别字的写法。
2、看了课题,你脑中有何问题?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把握情形。
(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
(2)形近字辨析,组词。
(3)生字描红。
2、检查读书情形。
(1)、自由读书,做到正确、流利、初带感情。
(教育学生把书读熟、读透)适当讲解“煮书”的古训。
(2)、同位检查读书情形。
3、分段。
按老师给出的提示为文章分段。
第一段(1--3)励志学画的缘故。
第二段(4--6)励志学画的通过。
第三段(7、8)励志学画的结果。
三、交流预习所得,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1、交流收成。
(识记的字词、自己的明白得、收集的资料------)2、质疑并小组间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1、今天,我们连续学习第6课,看老师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时有意将“励”写成“厉”)明白得这是“严格”的“厉”、“厉害”的“厉”,那个地点应该是“鼓舞”的“励”、“鼓舞”的“励”。
(随手用彩色粉笔在“厉”后的空白处加上了一个“力”)2、明白得“励志”上节课有同学说“励志”确实是“立志”(下边板书)那么我们把“励志”改为“立志”行不行?那个问题不先回答,等这节课快终止时再告诉老师好吗?二、问题导入。
1、回忆上节课的问题:什么缘故励志、如何励志、结果如何样?2、同学们的问题提得专门好,相比起来,我更相信你们的读书能力。
相信通过你们的认真阅读,会有所感悟,有所发觉的。
徐悲鸿励志学画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
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认知目标: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读准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自学能力的训练及概括分段能力的提高训练。
情感目标:初步走近徐悲鸿,感知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重、难点:理清条理,并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归纳全文。
教学过程:
一、名言听说
师读两遍后,学生复述,练习学生听说能力。
1.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
因为纵使我的祖国生活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裴多菲
2.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总是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
——鲁迅
二、名画导入
师:同学们复述得非常好,说明你们有很好的输入与精彩的输出。
为了表扬你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幅名画。
(出示《奔马图》)
1.欣赏名画,引出课题。
2.齐读课题,释疑“励志”。
讨论:“励志”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查字典理解。
(励,激励;志,志向。
“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
指名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3.再读课题,学习质疑
4.归纳问题,引入新课。
为什么?怎么?结果?(板书出三大问题)
三、名篇初读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相比起来,我更相信你们的读书能力。
相信通过你们的认真阅读,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的。
1.自由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
2.边读边做记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怎么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他努力的结果?
3.讨论上述思考题,划分段落,师板书。
第一段为什么?(第1——3自然段)
第二段怎么?(第4——6自然段)
第三段结果(第7——8自然段)
四、交流活动
1.指名逐段读课文,师生共评。
2.交流词语的理解。
3.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4.根据板书简要说说这课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五、学习生字
1.学生交流会与较难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2.描红。
3.当堂完成生字与词语的抄写
六、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并利用网络课搜寻一些徐悲鸿的资料。
第二课时
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演示体会人物情感,积累内化文中的语句。
能力目标:学习第二大段的构段方式。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反馈
1.默写本课词语。
2.交流网络课上搜集的资料。
二、问题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
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呢?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
2.生自由朗读课文,“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师出示本句,研读。
3.为什么徐悲鸿要立下这个志向呢?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
第一大段,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
三、情景再现
1.读第二自然段中有关语句。
2.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准备,体会人物心理,说话的语气,把朗读转化为表演语言。
3.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在感悟的基础上齐读外国学生的话,把表演语言再转化为朗读语言。
四、品味感悟
1.过渡:这个外国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鸿立下了这个志向。
(师指板书)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再把这句话朗读一遍。
(生读)徐悲鸿要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直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大段。
2.重点体会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说他如何更加奋发努力的,也可抓关键词。
3.学习构段
师:大家默读第二大段,看看这一大段三小节这间的关系。
(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
师: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发奋努力,后从学习的勤奋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
给一个总分的情境,让学生练习说话,内化知识。
4.以读代讲
学习第七自然段
五、回归中心
1.读后理解“震惊”
2.前后对比外国学生的态度,体会原因。
3.朗读活动,谈体会。
六、积累内化
练习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