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昼夜温差对中红杨叶色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62.69 KB
- 文档页数:4
地理影响花色的因素
地理因素可以影响多种花色:
1. 地理形态:不同海拔、纬度和经度的地区,接收到的阳光和温度会不同,这对花的颜色产生影响,如高山区的花色多为淡色或白色,而热带地区的花色则鲜艳多彩。
2. 地质特征:土壤中的矿物质、气候和水分等也会影响花的颜色。
例如,钾元素可以使花朵颜色鲜艳,而含钠的土壤则使花朵更加浅淡。
3. 水资源:位于水源丰富的地区,植物可以吸收更多的水分,有更多的机会制造更大量的鲜艳花朵。
4. 大气和气候:比如大气污染或温室气体,可以影响阳光的入射和花的颜色。
气候变化也可能会导致某些花朵的数量减少或增加。
5. 动物和昆虫:某些花的颜色可以吸引特定的动物和昆虫使其传播花粉,所以也要考虑花色和它们所吸引的动物和昆虫之间的关系。
红叶现象红叶现象是被子植物常见的一种伴随环境变化而产生的颜色改变,裸子植物非常少见。
在多肉植物中,红叶作为一种园艺类型,普遍存在于许多种类的园艺变种当中,尤其见于星球属的鸾凤玉。
在多肉植物中的一些品种也具有类似的现象但季节依赖不明显,如景天科的虹之玉,甚至大戟科的布纹球。
传统观念上的红叶就是指伴随季节的变化,尤其是秋冬季节。
实际上,所谓的红叶其实是一种自身色素的交替改变,促进这些改变的诱因有光照、温度和胁迫,其中对光照的反应最为明显。
红叶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自身色素比例的改变而造成的,这包括正常色素的消退、分解,新色素的生成或者正常色素化学结构的改变。
这个问题在80年代就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当时的理论认为是由于在秋季叶绿素的分解而叶黄素、花青素等诸色素的颜色被体现出来。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秋季植物表皮变红是由于重新合成了大量的花色素甙的结果,花色素甙通常称鲜红色、紫色和蓝色。
入秋以后,表皮细胞中的花色素甙大量合成的是件实际上要遭遇叶绿素的分解,秋季的寒冷和干燥是促进花色素甙合成的主要原因。
花色素甙是一种类黄酮化合物,由一个氧杂萘和一个苯环所连接,形成双环15碳的化合物。
其中环上可以衍生一些羟基和甲基,在相应的羟基上可以由单糖分子形成糖苷。
脱去单糖的单纯15碳二环分子就是花色素。
不同的碳位被羟基、甲基或者形成糖苷,都会使得这个化和物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从而产生不同的颜色。
此外,该化合物由于是甙结构,也含有羟基,所以pH将对它的空间结构有一定影响,也就是说酸碱度的改变会导致颜色变化。
花色素甙的合成是红叶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它的合成量的大小、结构变化都会影响外观上的红叶表现。
由于花色素甙的生物代谢过程复杂,涉及了大量生化反应,故不加赘述。
但是要提到整个代谢当中的关键酶:o-甲基转移酶、UDPG-类黄酮葡糖转移酶和鼠李糖转移酶,这三个酶是合成关键酶,任何一个酶阻断剂或者激活剂都可以影响红叶现象。
影响花色素甙合成和代谢的因素就是影响红叶的因素,它们包括:1. 基因型这个是决定红叶的主要因素,正常的鸾凤玉和红叶鸾凤玉相比,红叶鸾凤玉就富于颜色变化,而普通鸾凤玉仅仅是颜色加深,而并不能表现出各种艳丽的色彩。
一面绿一面红的叶子收集阳光的方法
一面绿一面红的叶子通常是指某些植物叶子在阳光照射下产生颜色变化的现象,如银杏叶子在秋季会变成红色。
这种现象是由叶子色素的变化引起的,绿叶中的叶绿素会被阳光照射下分解,而红色叶子中的类胡萝卜素则会在阳光下被合成。
对于这种叶子来说,收集阳光的方法与普通的绿叶基本相同。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放置在光照充足的区域:这种叶子变色的现象多发生在秋季,所以在这个季节,确保将植物放在可以充分接受阳光的位置,例如窗户边或户外阳台。
2. 维持健康的叶片:保持植物的叶片健康对于吸收阳光至关重要。
确保给植物提供足够的水和养分,及时修剪病虫害影响的叶片。
3. 适当的照明时间:虽然阳光是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关键,但是过度阳光照射可能会对植物产生不利影响。
确保叶子得到适度的太阳光照射,避免它们暴露在持续强烈阳光下。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帮助这种一面绿一面红的叶子吸收足够的阳光,并维持其健康的生长状态。
科技小论文——枫叶为什么会变红?
秋天到了,周末我们去爬香山,周围的景色真漂亮,树木也都换上了新衣。
其中枫叶的颜色最为漂亮,是火红火红的,像一个个小火把。
仔细一看,才发现别的书的书也树的树叶要么就是金黄的,要么就枯萎了,那么枫叶为什么是红的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带着这个疑问,我去请教家里的“百度爷爷”。
终于,让我找到了答案:秋天枫叶变红,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
使叶片呈现红色的主要靠两种物质,一种是胡萝卜素,是普遍存在于叶绿体中的橙红色色素,另一种是花青素,存在于液泡内的细胞液中,当细胞液为碱性时,花青素呈蓝紫色,当细胞液呈酸性时,花青素呈红色。
入秋以后,枫树叶内的花青素增多,而气温的下降又使叶绿素破坏消失,因此绿叶变成了红叶。
变色的外部因素是气候条件:当气温迅速下降到一定程度,而且夜间的温度比白天下降很多时,树叶还没有凋落,而叶绿素已大部被破坏,同时昼夜温差的增大,也有助于花青素的形成,因此叶子很快变红。
如果气温下降很慢,而且昼夜温差不大,叶绿素还没有被破坏而树已经枯萎,那就变不成美丽的红叶了,枫树叶里的糖分也起了很大作用呢!
枫树里的糖对枫树叶变红有关系吗?于是,我按照生物老师教的实验法中单因素原则,做了个小实验,我先从枫树上采下几片绿色的枫叶,把它们分别泡在有糖分和没糖分的杯子里(水温,环境,水位都一样),泡了五天。
五天里我发现有糖分的杯子里的树叶在一点一点的变红,而没有糖的杯子里的叶子只是稍微有点烂。
到了第五天,有糖分的杯子里
的枫叶变的和香山上的一样红,只有水的杯子里的枫叶还是绿色。
这次实验结论是:枫树里的糖分对枫叶的变红有很大关系!
嘻嘻,真是“实践出真知”啊!。
寒露的草木枫叶飘红寒露是秋天的一个传统节气,标志着秋高气爽、凉爽的季节的到来。
在寒露时节,草木渐渐变黄,枫叶变得格外美丽,纷纷飘落下来,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绚丽的红色。
寒露的草木逐渐置于寒冷的气候下,树叶的色彩开始发生变化。
枫叶由绿色逐渐转变为红色、橙色和黄色,形成了美丽的秋叶景观。
这是由于寒冷天气下,光合作用逐渐减弱,树木无法将足够的阳光和热量供给叶片,从而导致一系列生化反应发生。
这些反应包括叶绿素的分解、类胡萝卜素的合成以及酚类物质的积累,使得叶片颜色发生变化。
枫叶飘红的背后也有科学的原因。
在秋天,温度逐渐下降,树木为了保护自身免受寒冷侵害,通过收缩细胞并堵塞细胞间的间隙,将水分和养分的流动降至最低。
同时,随着叶片的老化,树木会释放一种叫做“脱落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促使叶柄与树枝的生长层分离,最终导致叶片脱落。
而在这个过程中,生长层与叶柄之间的细胞将失去活性,并且生成类胡萝卜素等红色或黄色物质,使得枫叶呈现出丰富的色彩。
枫树是冷温带常见的树种之一,因其独特的枫叶形状和美丽的颜色而备受喜爱。
而枫叶飘红的现象,更增添了它们的观赏价值。
每年秋天,游客们都纷纷涌向有枫树的地方,欣赏和拍摄这一壮观的景象。
枫叶飘红不仅仅是一种美的享受,更多的是带给我们一种宁静和喜悦的心情。
寒露的草木枫叶飘红,不仅仅是大自然的奇观,也诠释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轮回。
它提醒我们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将美丽与感悟融入日常生活中。
每当眼前飘落的红枫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人生的短暂和变幻无常。
因此,在秋天的寒露时节,我们不妨多花些时间与家人、朋友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静静地感受这份别样的美好。
或者,我们可以将这美景收藏在心底,用一首歌、一幅画或者一篇文字,将寒露的草木枫叶飘红的美丽传递给更多的人。
结尾:寒露的草木枫叶飘红,是秋天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无论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还是从人文的角度来解读,它都有着深刻的内涵。
让我们在这个秋天,沿着街道、公园或者山林尽情感受寒露带来的美妙变化,用心体会大自然的力量和魅力,让这份美好留存心中。
环境条件对烟叶生长的影响环境条件对烤烟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包括气候和土壤等自然因素。
一)光照1.光照强度:烤烟是喜光作物,只有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
如果光照不足,植株生长缓慢,干物质积累减慢,叶片薄而面积较大,内在品质差。
在强烈日光下照射的烟叶,会形成“粗筋暴叶”,影响品质。
因此,在栽培上,应该合理密植,让烤烟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生长,使叶片有较多的栅状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间隙适宜,叶肉厚薄适中,尤其在成熟期,光照更是必要的条件。
2.日照时数:大田期间日照时数最好达到500~700小时,收烤期间日照时数要达到280~300小时,才能生产出优质烟叶。
日照时间不足会导致烟叶品质下降。
3.日照长短:烟草品种对光照时间的反应不同,但在一定范围内,光照时间长,可以增加有机质的合成,有利于烟草的生长发育。
二)温度:烟草喜温,温暖的条件下生长最快。
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从移栽到成熟约需110~130天,但也因品种和地势条件的不同,从移栽到成熟的时间也有一定的差异。
无霜期的长短是烟草分布的重要因素。
从品质的角度来看,烟草对气温的要求在不同生长阶段也不同。
在前期,要求的温度较低;在中期,要求的温度较高;而在成熟期,要求的温度则不太高。
为了获得高品质的烟叶,必须在成熟期的7~9月份,让烟草在不低于20℃的温度下生长,一般温度为24~25℃,持续30天左右最为有利。
如果在16~17℃的温度条件下成熟,烟叶的品质会最差。
因此,7~9月份平均温度在20℃以下的地区不适宜烟草生长。
夏季烟草的移栽时间也不能过晚,否则秋季较低的温度会影响烟叶的产量和品质。
在烟草的大田生长期,最适宜的温度是25~28℃,最低温度是10~13℃,最高温度则是35℃。
当温度超过35℃时,烟草的生长虽然不会完全停止,但会受到抑制。
同时,在高温条件下,烟碱含量会不成比例地增高,从而影响烟叶的品质。
当昼夜平均温度低于17℃时,烟草的生长也会受到阻碍,并降低其对病害的抵抗能力。
霜降叶子的变色霜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18 个节气,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或24日。
霜降时节,秋高气爽,大地微凉,它标志着秋季的终结和冬季的到来。
同时,霜降对于植物世界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叶子的变色方面。
一、霜降时节的环境变化随着秋天的深入,霜降时节环境会发生较明显的变化。
气温开始逐渐下降,夜晚出现霜冻的几率增加。
同时,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降低,导致光合作用减弱。
这些环境因素的变化,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二、叶子的主要色素叶子的颜色变化与各种色素的形成和消失有关。
叶子中最主要的色素是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
1. 叶绿素:叶绿素是叶子中主要的光合色素,它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光和蓝光,将其转化成植物生长所需的化学能。
叶绿素主要呈现绿色,因此使叶子呈现出翠绿的色调。
2. 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是叶子中的辅助色素,它主要呈现黄色或橙色。
类胡萝卜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吸收太阳光中的蓝光和紫外线,以保护叶绿素不受损害。
3. 花青素:花青素是叶子中的另一种辅助色素,主要呈现红色、紫色或蓝色。
它在叶子中的浓度较低,只有在叶绿素逐渐消失之后才显露出来。
三、霜降对叶子颜色的影响霜降时节的环境变化会影响叶子的色素分解和合成过程,进而导致叶子颜色的变化。
具体表现如下:1. 叶绿素的分解:随着气温降低和日照时间变短,霜降时节叶绿素的合成减少,同时生物体内的酶会加速叶绿素的分解。
叶绿素逐渐减少,原本掩盖在叶绿素后面的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就会显露出来,使叶子呈现出黄色、橙色、红色或紫色。
2. 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的显现:随着叶绿素的逐渐消失,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开始在叶子中显示出来。
尤其是在寒冷地区,气温降低会导致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的积累更加明显,从而使叶子呈现出鲜艳的红色或紫色,增添了秋季景色的多样性。
四、霜降时节的叶子变色风景霜降时节,大自然变得五彩斑斓,秋叶迎来了最美的一刻。
1. 金黄色的枫叶:枫叶是秋季最受喜爱的叶子之一,它们在霜降时逐渐变为金黄色。
全红杨呈色物质机理的研究全红杨(Populus deltoids ’quanhong’)是杨属植物中新兴的红叶品种,因其较高的观赏价值而备受关注。
目前人们对红叶杨叶色形成的机理的研究还相当匮乏,极大的限制了以全红杨为代表的彩叶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高等植物叶片的最终呈色是由细胞内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三大类色素之间的比例及其在叶片中的分布决定的。
本研究以红叶杨品种全红杨为试材,以常色叶树种2025杨(Populus tremuloides×Populus deltoids)为对照,通过对全红杨叶色表达期各类色素与有机内含物含量、色光值和花色素苷相关酶活性的季节性动态变化以及主要环境因子对叶片呈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生理水平对全红杨叶片呈色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全红杨叶片中各种色素的含量随季节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在春、秋季含量低,夏季含量高;花色素苷的含量变化则与之不同,在夏季较低,而春秋两季较高。
生长季节全红杨叶片花色素苷含量至少为2025杨的9倍以上,而光合色素含量不超过2025杨的2.2倍,因此可认为全红杨和2025杨叶色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花色素苷含量的差异。
色素含量的改变导致色素比例随之变化,全红杨叶片的呈色效果取决于花色素苷/叶绿素的比值大小,随花色素苷/叶绿素比值的大小变化其叶片对应呈色鲜艳或者暗淡。
(2)叶色表达期全红杨叶片色光值与花色素苷含量、花色素苷/叶绿素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色光值很好地解释了全红杨叶片颜色深浅程度的差异。
因此可利用色差仪对全红杨植株叶片色泽进行对比,选育出色泽表达更佳的植株,为进一步对全红杨优株选育及评定打下基础。
(3)全红杨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花色素苷的变化相似,与花色素苷的合成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对全红杨叶色表达影响明显。
因此,在栽培育种时可尝试通过调控全红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来改变叶片呈色的栽培措施,提高植株的观赏价值。
秋天叶子变黄变红的原因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这个季节的特点就是叶子变黄变红。
那么,为什么秋天的叶子会变黄变红呢?这是因为秋天的气候变化导致的。
秋天的气温开始下降,白天的温度变得比较凉爽,晚上的温度更是降到了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这种气温变化会影响到叶子的生长,使得叶子的生长速度变慢,同时也会影响到叶子的色彩。
秋天的日照时间变短,太阳的光照时间变少。
这种情况下,叶子的光合作用会减弱,导致叶子中的叶绿素分解,而叶绿素是叶子中的一种绿色色素,它可以吸收太阳光线,进行光合作用,使得叶子呈现出绿色。
当叶绿素分解后,叶子中的其他色素就会显现出来,比如黄色的类胡萝卜素和红色的花青素。
秋天的干燥气候也会影响到叶子的颜色。
秋天的气候干燥,空气中的水分减少,这会导致叶子中的水分流失,使得叶子变得干燥。
当叶子变得干燥时,叶子中的色素就会更加突出,使得叶子呈现出更加鲜艳的颜色。
秋天叶子变黄变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气温变化、日照时间变短和干燥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这种变化让秋天的景色更加美丽,也让我们更加喜欢这个季节。
红叶杨栽培技术要点及其习性特征红叶杨(scientific name: Populus tremula ‘Erecta’)是一个颇受欢迎的园艺树种,它因其美丽的红色叶子而备受喜爱。
红叶杨不仅能为园林景观增添亮丽的颜色,还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能力。
本文将重点介绍红叶杨的栽培技术要点以及它的习性特征。
一. 适宜环境和土壤条件红叶杨适宜生长在温带气候下,喜欢充足的阳光照射和良好的通风条件。
它对寒冷的气候较为耐寒,但对于极端高温的环境较为敏感。
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选择避免暴风雪和强风的地区,以免对红叶杨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红叶杨对土壤要求较为宽松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或壤土,较为耐耗干旱和湿润的土壤。
为了保证红叶杨的生长状况,可以在土壤中加入适量的腐殖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二. 种植方法2.1 选择合适的苗木在进行红叶杨的种植之前,首先应该选择符合标准的健康苗木。
可以选择1年生的苗木,苗木高度一般在1-1.5米为宜,幼苗应该有健康的根系。
同时,应该注意避免选购生长势弱或有病虫害的苗木。
2.2 种植季节红叶杨适合在春季或秋季进行种植。
春季的温度较为适宜,对于红叶杨的生长有利于根系的发育。
而秋季的湿度较大,有助于新栽种的红叶杨落地后快速适应环境。
2.3 种植步骤(1)准备种植坑:将种植坑的大小按照根系的大小合理确定,一般来说,直径为50厘米,深度为30-40厘米为宜。
(2)处理苗木:将苗木根部修剪整理,切除病虫害的根系,并在修剪后的切口处涂抹木灰,以防病菌侵入。
(3)种植苗木:在种植坑中倒入5-10厘米的腐叶土或腐熟化肥,然后将苗木放入坑中,调整根系朝向,并将剩余的土壤填入坑中,轻轻拍实。
(4)浇水和覆盖保护层:种植完成后要适量浇水,并铺设保护层,以保护红叶杨幼苗的生长。
三. 日常养护管理3.1 浇水管理红叶杨喜欢湿润的土壤,但不耐涝。
在生长期间,应该适时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
通常情况下,每周浇水2-3次,尤其是在干燥的天气下,要加强浇水。
环境条件对大田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环境条件对烤烟大田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牵涉的方面较多,现仅就气候和土壤等自然因素加以讨论。
(一)光照1.光照强度:烤烟是喜光作物,只有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才有利于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
如果光照不足,细胞分裂较慢,细胞延长和细胞间隙加大,特别是机械组织发育很差,植株生长纤弱、速度缓慢,干物质积累减慢,致使叶片薄而面积较大,内在品质差。
如在强烈日光下照射的烟叶,栅状组织细胞大而长,同时栅状组织和海绵组织的细胞壁加厚,机械组织较发达,主脉突出,叶肉变厚,形成所谓“粗筋暴叶”,叶片的氮化物含量过高,影响品质。
在栽培上,应该合理密植,让烤烟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生长,使叶片有较多的栅状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间隙适宜,叶肉厚薄适中,尤其在成熟期,光照更是必要的条件。
2.日照时数:一般生产情况下,大田期间日照时数最好达到500~700小时,日照百分率要达到40%以上,收烤期间日照时数要达到280~300小时,日照百分率要达到30%以上,才能生产出优质烟叶。
大田日照时数在200小时以下,日照百分率在25%以下,采收期间日照时数在100小时以下,日照百分率在20%以下,烟叶的品质就较差。
3.日照长短:光照对烤烟生长的影响不仅在于强度和波长,还在于光照时间的长短。
一般认为,烟草是短日照植物,缩短光照可提早现蕾开花,但有的品种并不是这样。
大多数烟草品种,对光照条件的反应是中性的,只有多叶型品种,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而少叶型品种,则对光照的反应不敏感,缩短光照时间,并不能使植株提前现蕾,这对于我国南北烟草引种有很大的方便。
每日光照时间的长短,不仅影响烤烟的发育特性,而且对生长有密切关系。
在一定范围内,光照时间长,延长光合时间,可以增加有机质的合成,当光照减少到每日8小时左右时,则烟株生长缓慢,而且叶片减少,植株矮小,叶片黄绿,甚至发生畸形。
(二)温度:烟草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在温暖的条件下生长最快,决定烟草的分布,主要是无霜期的长短。
基于彩林观赏指数预报看阿坝州旅游气象服务发布时间:2021-03-04T10:53:44.96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0月29期作者:朱海云[导读] 黑水县拥有丰富的彩林景观,尤以享有“八十里立体画廊”美誉的奶子沟彩林因面积大色彩丰富而最为壮观。
朱海云四川省阿坝州气象局,624000摘要:黑水县拥有丰富的彩林景观,尤以享有“八十里立体画廊”美誉的奶子沟彩林因面积大色彩丰富而最为壮观。
每年10月中旬前后是“彩林节”,此时段五彩斑斓的色彩跃然于山间河谷,众多游客领略黑水彩林的神奇美丽。
彩林何时进入最佳观赏期、其间景区天气如何成为有意到黑水观赏彩林的游客最为关心的信息。
为使游客能及时了解奶子沟彩林景色实况及变化趋势,利用奶子沟近10年的气象资料和彩林物候资料进行融合分析,分析影响彩林变色气象条件,建立彩林观赏指数,创新开展黑水彩林景色预报。
同时从彩林观赏指数预报延伸来看阿坝州旅游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重新思考定位阿坝州旅游气象服务。
关键词:彩林;景色预报;旅游气象服务;阿坝州引言黑水县奶子沟,藏语中的意思是美丽富饶之意,这里的红叶壮观、奇美,著名旅游专家钱振越说:“我在全国各地找红叶,终于在黑水找到了,这里红叶面积之大,色彩之丰富,堪称世界一绝。
” 彩林区树种丰富,有掸树、花揪、落叶松、枫树等95种。
每到金秋时节不同树种在相同气象条件下变色程度截然不同:大红、紫红、粉红、深蓝、浅紫、金黄.....还有的树种四季常青,各种色彩跃然于山间河谷。
进入彩林世界你会感觉进入了油彩的世界,所以与其说是看红叶,不如说是看彩林。
但因每年彩林变色日前后有一定差异,有时会相差10天左右,使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错过了最佳观赏期,因此,应用气象因子对彩林变色时间、程度做出准确的预报显得特别重要。
目前,有国内学者[1-6]对枫叶变色的气象条件做了大量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预报模型。
四川省林业厅出台了《四川省红叶指数发布管理办法》。
不同温差对2种景天科植物显色和花青素含量的影响刘金秀,梁丹,罗庆,高建有,匡美美,刘世彪,彭小列*(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吉首416000)摘要:景天科多肉植物叶片肥厚,颜色绚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花青素含量是决定叶片颜色的内在因素,而花青素含量又会受温度的影响。
采用不同温差条件研究其对景天科姬胧月和厚叶月影的叶片显色及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姬胧月()在昼夜恒定温差为15℃时,3个月内颜色变化最显著,由绿色变为深红色,花青素含量显著增加,而恒定温差10℃和自然温差6.6℃时的叶片颜色变化较小,花青素含量增加不显著。
相同条件下,厚叶月影()对温差响应极弱,在温差为15℃和10℃时颜色变化均不明显,花青素含量变化极小,室外6.6℃时叶尖颜色和花青素含量有所增加。
关键词:景天科;温差;显色;花青素 1.2.1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A 组:昼夜温差15℃,智能培养箱(宁波赛福PRX-250L )中培养,昼夜温度28℃/13℃,光照黑暗12h/12h ,每5d 浇1次水,保持土质湿润。
B 组:昼夜温差10℃,智能培养箱(宁波赛福PRX-250L )中培养,昼夜温度23℃/13℃,光照黑暗12h/12h ,每5d 浇1次水,保持土质湿润。
C 组:室外对照,昼夜温差6.6℃,置于室外培养,记录每周平均温差(图1),每5d 浇1次水,保持土质湿润。
景天科植物多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株矮小,茎、叶、根肥厚多汁,叶色花色丰富艳丽,也被称作肉质植物[1]。
景天科植物生命力顽强,观赏价值高,养护简单,被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公园、小区绿化中[2],同时这类植物拥有特殊的光合作用机制景天酸代谢途径,在晚上也可以吸收CO 2释放O 2,是名副其实的居室“环保植物”[3]。
景天科多肉植物在国外广泛流行,欧美及日本、韩国等国属于景天科植物强国,建立有专属展览温室[4],我国的多肉植物产业也在迅速发展[5-6]。
霜叶为何红于二月花
古诗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深秋初冬时,一些植物的叶片为什么会变色呢?
原来,绿色植物体内都含有叶绿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色素含量不同,叶片就表现出不同的颜色。
气温较高时,植物生长旺盛,叶绿素比例高,叶片就呈现出绿色。
秋天气温降低、光照减弱,叶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当气温降至4℃以下时,会出现霜冻,植物体内叶绿素比例明显降低,叶片就会显现叶黄素、胡萝卜素所特有的黄色。
同样,枫树、黄栌、山楂树等树种“红脸”的秘密在于它们的叶片中除了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外,还含有花青素。
随着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增大,花青素的含量不但不会减少,还会迅速增多。
而且花青素具有遇酸变红,遇碱“面不改色”的特点。
由于枫树等植物叶片中的细胞液呈酸性,故而随着秋天的降临,它会逐渐由绿变红。
而对于大多数植物而言,由于所含的花青素很少,或者花青素含量虽多,但细胞液是碱性的,所以无论气候怎样变化,叶片都不会变红。
红叶的相关知识点总结一、红叶的成因1、气候因素气候是影响红叶变色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秋季,气温逐渐降低,阳光变弱,导致叶片中的叶绿素逐渐退化,叶子逐渐变为黄色或橙色。
而一些特定的气象条件,例如干燥的秋季空气、晴朗的天气等,可以使叶子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使叶子呈现出红色。
而夜间温度降低,白天温度升高的天气可以加速红叶的变色过程。
2、土壤因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也会影响叶子的颜色。
一些土壤中富含的物质,例如铁、锌、铜等,可以在秋季时促进叶子变为红色。
土壤的酸碱度也会对叶片颜色的变化产生影响。
酸性土壤会促进叶子呈现红色。
3、植物因素植物自身的特性也会影响叶子的颜色变化。
例如,一些树种在秋季会产生大量的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因此它们的叶片会在秋季呈现红色。
而一些树种则因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偏低,很少或不会呈现红色。
二、常见的红叶树种1、枫树枫树是最为著名的产红叶的树种之一。
其中,日本枫的红叶尤其美丽,成为了日本的一种文化符号,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前往赏红叶。
2、榉树榉树也是一种常见的产红叶的树种。
榉树的叶子在秋季时呈现出深红色甚至是紫色,非常漂亮。
3、枫杨枫杨也是一种常见的产红叶的树种。
它的叶子在秋天会变为橙色和红色,十分醒目。
4、南天竹南天竹是一种常见的灌木,它的叶子在秋季也会变成红色,给人一种秋日的愉悦感。
5、紫李紫李的叶子在秋季会呈现出深红色,给人一种严肃而美丽的感觉。
6、水曲柳水曲柳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叶子在秋季也会变成红色。
水曲柳的红叶呈现出一种深沉的鲜红色,十分耀眼。
三、红叶的分布区域红叶树种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球。
但是,一般来说,红叶较为常见的地区包括北美洲、欧洲、日本、中国等地。
在这些地区,树木在秋季时变为红色的景象尤为美丽,成为了当地的一种文化景观。
四、红叶的文化意义红叶在许多文化中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红叶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人们常常把红叶的美景与丰收、富足联系在一起。
在日本文化中,红叶也有着特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