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全解 精析精练】高三地理 第八单元 8.3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大纲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540.50 KB
- 文档页数:4
高考地理森林的开发与保护精选试题含参考答案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西南某地区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前后的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A.蒸发量减小B.下渗量减小C.径流总量增大D.气候更加湿润2.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使()A.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变强B.土壤肥力下降C.生物多样性增多D.自然灾害减少答案 1.B 2.B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
这一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据此回答3~4题。
3.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功能有()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净化地表径流③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D.可以观赏梯田美景答案 3.A 4.C一年一度的冬季世界经济论坛举办地——瑞士旅游名镇达沃斯,位于阿尔卑斯山区,海拔1 529米,是全球知名的温泉度假、会议、运动度假胜地,20世纪起成为国际冬季运动中心之一。
达沃斯还是瑞士经典火车路线——“冰河列车”(因其沿途雪景较多故名)必经的一站,“冰河列车”贯穿了阿尔卑斯山的绝色美景。
下图为该镇位置图。
据此完成5~6题。
5.乘坐“冰河列车”在达沃斯镇可见()A.山舞银蛇,冰峰雪山四季常驻B.俯瞰群山,林涛云海莽莽苍苍C.山河相间,越岭穿涧惊心动魄D.湖光山色,蓝天白雾袅袅炊烟6.达沃斯因具有干洁清新的空气,在20世纪初期被欧洲人视为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和康复的“天堂”。
在当时,达沃斯的这一吸引力对下列哪一国家居民表现最强烈()A.英国B.法国C.俄罗斯D.意大利答案 5.D 6.A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
高中地理旧人教必修2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东北林业开发的现状和林业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理解东北林区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与保护的必要性。
2、了解东北林区森林合理开发与保护的具体措施,理解该区林业发展的重点是加强森林资源综合开发和充分利用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
教学重点、难点:1、东北林区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2、东北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课件等教学方法:演示法、分组讨论法、正反对比法等教学过程:我国有林地面积和蓄积量均居于世界的第七位,但仍属于少林国家。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4%左右,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50%左右,而且分布不均,特别是森林资源的各项人均拥有量,都在世界各国的后列。
因此我国森林资源的形势是相当严峻的。
一、林业开发现状与问题-黑龙江。
、长。
2.东北林业开发过程中的问题与表现因长期超采现象十分严重,采育脱节及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对森林资源破坏十分严重。
A.采育失调采伐大于更新,森林资源锐减,林质下降。
B.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过去100年间,森林覆盖率由70%下降到36%。
用材林、成熟林从解放初的1200万公顷,减少到1989年底的590万公顷。
由此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①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1998年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灾害]②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物种减少。
[东北虎、梅花鹿、黑熊、野猪、野山参濒危]C.采伐方式不合理──“皆伐”为主(不分树龄全部伐掉)好处少:便于机械化作业,省工。
坏处多: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浪费及森林的更新。
二、森林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目的: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使之成为木材生产基地、绿色屏障、实现东北林业可持续发展。
2.林业产业转移:从以原木生产为中心转移到以营林为基础,综合利用为重点,既充分发挥本区森林系统对全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又不断提高林地的经济产值及附加值。
第3~8单元小结热点聚焦我国区域差异显著,只有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针对区域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国土整治,才能达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本单元小结重点、热点内容有:(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2.水土流失的治理(二)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1.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2.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三)河流的综合治理1.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2.长江三峡地区开发移民及安置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四)黄淮海平原农业低产区的治理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五)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资源的开发1.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2.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六)东北地区农林基地的建设1.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的地理背景2.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3.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针对区域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国土整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3~8单元集中了我国国土开发和整治的5个不同方面且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案例,案例的研究与分析代表了教与学、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也是知识与能力的热点。
一、高考热点聚焦在这5个单元的案例分析中,依先后次序国土开发和整治的重要性有所不同,“水土流失的治理”最重要最突出,“荒漠化的防治”次之,依此类推。
案例作为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点无疑是考查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绝好素材,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这5个单元的内容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频频出现。
例:下图表示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的面积。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 1 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地理第八单元 8.3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大纲人教版8.3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知识归纳学法建议学习本节内容要抓主要矛盾,即东北“森林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可对东北森林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原因、基本原则、具体措施及最终目的作如下图表分析:原因①从森林的功能和效益看:森林不仅可提供木材、林副产品,而且可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发生②从东北森林的现状看:由于过度采伐,采育脱节,加上毁林开荒,滥砍乱伐,森林覆盖率下降.导致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物种减少基本原则以营林为基础、综合利用为重点,实行保护、恢复、发展并重的方针,使东北林区具有生态效益,又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措施①合理采伐;②积极营造人工林;③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④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⑤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最终目的实现东北林区可持续发展2.学习本节内容要注意从图中找信息。
例如从教材P87“东北林区的分布”略图中,可以了解东北区针叶林、防护林及阔叶林的分布位置: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北部;防护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西部;阔叶林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地。
潜能开发[例1)下列关于东北林区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东北区的大、小兴安岭是我国最大天然林区B.内蒙古自治区木材生产量较大C.东北森林采伐业集中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三大林区D.小兴安岭尚未开发的原始林仅呈零星分布思路分析东北区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天然林区;大兴安岭主要位于内蒙古,其木材生产量较大;东北森林采伐业集中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三大林区;小兴安岭由于长期超采,已到后继无林可采的程度,尚未开发的原始林仅呈零星分布。
[答案]BCD思维诊断解答此题常见的思维障碍是:认为内蒙古主要是草原区,木材生产量不可能大。
排除障碍的办法是:①把内蒙古同大兴安岭相联系,看大兴安岭主要位于什么地方;思路分析东北区林业生产要从以原木生产为中心转移到以营林为基础、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方向上来,实行保护、恢复、发展并重的方针,以实现东北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八单元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以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为例8.3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东北林业开发的现状和林业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理解东北林区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与保护的必要性。
2.了解东北林区森林合理开发与保护的具体措施,理解该区林业发展的重点是加强森林资源综合开发和充分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
能力目标通过对东北林区现状问题的及其合理利用与保护、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树立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热爱自然、从我做起,保护森林资源的自觉性,努力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教学重点东北林区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林区和全国最大的木材基地,由于多年的过量采伐,导致可采林木资源锐减,并面临枯竭。
因此东北林区要把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以营林为基础的上来,压缩木材的采伐量,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与保护。
●教学难点东北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
●教学方法讲授法及师生互动讨论法●教学准备1.东北林区分布图,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分布图2.东北林区森林、东北三宝等景观图片,两幅漫画3.东北森林工业分布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林地面积和蓄积量均居于世界的第七位,但仍属于少林国家。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4%左右,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50%左右,而且分布不均,特别是森林资源的各项人均拥有量,都在世界各国的后列。
因此我国森林资源的形势是相当严峻的。
请思考回答:我国现有哪三大林区?能说出其具体分布吗?生:……(归纳)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西南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和喜马拉雅山南坡,东南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
其中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今天我们要探讨研究的是东北林业基地的建设问题。
[讲授新课](板书)§8.3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一、林业开发现状与问题(出示投影)课本图8.12“东北林区的分布”(指图讲述)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通称东北林区。
第 8.3 节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一、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东北林业开发的现状和林业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东北林区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与保护的必要性。
思考题1目前东北林业开发的现状和林业开发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2、知道东北林区森林合理开发与保护的具体措施,能说出该区林业发展的重点是加强森林资源综合开发和充分利用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
思考题2目前东北林区在森林合理利用与保护上提出了什么方针?其各项具体措施又是针对林业生产中的什么问题提出的?3、通过对东北林区现状问题的及其合理利用与保护、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考题3 根据本地实际,结合东北地区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知识,分析本地森林资源的开发方向。
二、问题与例题问题1:目前东北林业开发的现状和林业开发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问题2:目前东北林区在森林合理利用与保护上提出了什么方针?其各项具体措施又是针对林业生产中的什么问题提出的?问题3: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A、积极营造人工林,提高森林覆盖率B、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C、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缩短其生长周期D、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防止生态环境恶化4、目标检测1、东北地区要发展的两种人工速生丰产林是()A.红松、杨树B.红松、紫椴C.落叶松、红松D.落叶松、杨树2、下列属于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的是()A.大、小兴安岭,长白山B.西南林区C.台、闽、赣林区D.秦岭、太行山林区3、进一步挖掘东北森林工业发展潜力的关键是()A.大力发展木材采运业,巩固全国最大木材基地的地位B.大力发展锯材加工业,为全国提供更多更好的型材C.大力发展野生动植物的采集、栽培、养殖和加工,生产更好的林区产品D.大力发展林产品深加工,最大限度地增加林产品及附加值4、下表是我国北方某地区1965年和1975年的统计资料,分析后回答:项目1965年1975年A森林覆盖率20% 3%B耕地面积40万亩70万亩C年降水量(mm) 450 380D气温年较差(℃)23 30E当年旱涝灾害次数 1 2F河流含沙量2% 12%G当年粮食亩产量500斤250斤H当年粮食总产量2亿斤 1.75亿斤(1)由A、B两个栏目可以看出,1965年~1975年间该地区耕地面积的增加是靠等不合理的生产方式获得的。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2.通过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思辨性思维3.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学习过程】学习活动一森林的作用及世界森林现状任务一森林作用1.森林既是重要的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资源。
2.森林在、稳定大气成分、、、保持水土、以及繁衍物种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任务二世界森林现状1.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和地区。
2.森林急剧减少的危害:导致全球气候失凋、恶化、自然灾害频发,锐减,这些都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合作探究1】1.P26活动,找出各地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并绘制联系框图加以说明。
2.试分析巴西的热带雨林气候区面积广大与其地形分布特征有何关系?学习活动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和脆弱性任务一雨林的环境效应1.分布: 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由南北纬15°~25°。
地区、流域和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片集中分布区。
2.作用:——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1)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的生物群落。
被誉为。
(2)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可概括为,调节、维护。
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调节全球大气中的平衡,二是促进全球和调节全球。
三是宝库和宝库。
(3)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是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被誉为。
任务二雨林的脆弱性1.热带雨林系统的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 作用强, 难恢复,养分储存在内。
【合作探究2】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热带沙漠”,回答:(1)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热带沙漠”,这说明了。
高中地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案合集总汇第一章:森林资源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森林资源的定义、分类和功能。
2. 掌握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意义。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内容:1. 森林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森林资源的功能: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社会文化价值。
3. 森林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什么是森林资源?2. 讲解森林资源的分类和功能。
3. 探讨森林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意义。
第二章:森林资源的利用教学目标:1. 了解森林资源的利用方式。
2. 掌握木材、非木材森林资源的主要利用方式。
3. 培养学生的资源利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森林资源的利用方式:伐木、林副产品采集、森林旅游等。
2. 木材森林资源的利用:木材加工、家具制作等。
3. 非木材森林资源的利用:中药材、野生动植物保护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森林资源可以如何利用?2. 讲解木材和非木材森林资源的利用方式。
3. 学生小组讨论,提出创新的森林资源利用方式。
第三章:森林资源的保护教学目标:1. 了解森林资源保护的原因和意义。
2. 掌握森林资源保护的主要措施。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森林资源保护的原因: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2. 森林资源保护的措施: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野生动植物保护等。
3. 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和政策。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为什么需要保护森林资源?2. 讲解森林资源保护的原因和意义。
3. 学生小组讨论,提出森林资源保护的措施。
第四章: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教学目标:1. 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2. 掌握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行动计划。
教学内容: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2.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的方法:轮伐、森林认证、社区参与等。
3. 学生行动计划:提出个人和社区的森林资源保护行动。
8.3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知识网络】【重要图释】1、图8.12 “东北林区的分布”对照图例能够说出东北林区的三大分布区的名称、位置、森林类型及其主要树种。
2、图8.13 “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分布”根据地图说出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的位置、范围及其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并进而说出“三北防护林”的位置、范围及其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知识建构】学习策略:学会运用区域思维、综合思维的方法,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东北林区为实例,了解我国林区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能够灵活进行知识迁移,针对具体区域开发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合理开发与保护的具体措施,做到学以致用。
一、林业开发的现状与问题导学程序:东北林区林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产生的危害是什么?原理透视:1、东北林区在我国林业中的地位(1)全国最大的林区:林地5000万公顷,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1/4上;人均林地超过0.5公顷,是全国人均林地的8倍,森林覆盖率36%,是全国平均数的3倍,木材蓄积量22.5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1/3以上。
(2)全国最大的木材基地:木材产量约占全国的40%。
2、东北林区生产概况东北林区的森林采伐和制材工业发达,其中森林采伐业集中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三大林区。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木材调出省。
3、东北林区森林资源的分布除上述天然林区外,东北地区还有大面积的人工防护林,分布在东北平原西部,这里是风沙干旱区,林木稀少,风沙危害较重,营造的防护林带已经成林,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一部分。
4、东北林区林业开发中的问题(1)采育失调,资源破坏((3导学程序:东北森林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措施有哪些?生产方针是什么?原理透视:1、首要任务: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2、工作重心:要从目前的以原木生产为中心,转移到以营材为基础、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方向上来。
3、生产方针:保护、恢复、发展并重东北区虽然森林资源优势显著,但由于多年的过量采伐,导致可采林木资源锐减并濒临枯竭,森林生态受到严重破坏,所以必须加强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第8单元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以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为例
8.3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知识归纳
学法建议
学习本节内容要抓主要矛盾,即东北“森林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可对东北森林的合理利用
2.学习本节内容要注意从图中找信息。
例如从教材P87“东北林区的分布”略图中,可以了解东北区针叶林、防护林及阔叶林的分布位置: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北部;防护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西部;阔叶林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地。
潜能开发
思路分析
东北区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天然林区;大兴安岭主要位于内蒙古,其木材生产量较大;东北森林采伐业集中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三大林区;小兴安岭由于长期超采,已到后继无林可采的程度,尚未开发的原始林仅呈零星分布。
[答案]BCD
思维诊断
解答此题常见的思维障碍是:认为内蒙古主要是草原区,木材生产量不可能大。
排除障碍的办法是:
①把内蒙古同大兴安岭相联系,看大兴安岭主要位于什么地方;
②思考大兴安岭是否木材生产量大。
思路分析
东北区林业生产要从以原木生产为中心转移到以营林为基础、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方向上来,实行保护、恢复、发展并重的方针,以实现东北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A
思维诊断
解答此题常见的错误是认为B选项合乎题意,其实,综合利用、木材深加工及原木生产,它们共同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而保证森林资源丰富持久的是“营林”,而不是“用林”。
知能达标训练
1.东北天然林区主要分布在 ( )
①大兴安岭②小兴安岭③长白I山地④三江平原⑤松嫩平原
A.①② a①②③ C①②③④ n①②③④⑤
(答案:B)
2.东北森林采伐业集中在几大林区 ( )
A.1 B.2 C.3 D.4
(答案:C东北森林采伐业集中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三大林区。
)
3.我国最大的木材基地是 ( )
A.黑龙江省
B.内蒙古自治区
C.吉林省
D.云南省
(答案:A 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其木材产量占全国18.6%。
4.A)4.关于东北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森林采伐大于更新;②森林质量下降;③森林覆盖率呈上升趋势;④森林采伐以伐大树为主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 ①④
(答案:C林业生产的根本是营林。
)
5.林业生产的根本是 ( )
A.合理采伐
B.综合利用 C营林 D.提高森林覆盖率
(答案:C林业生产的根本是营林。
)
6.东北地区要发展的两种主要人工速生丰产林是 ( )
A.落叶松、杨树
B.红松、落叶松
C.红松、云杉
D.红松、白桦
(答案:A 落叶松、杨树成长速度快,成材周期短。
)
7.要进一步挖掘森林工业发展的潜力,关键在于 ( )
A.合理采伐
B.封山育林
C.大力发展原木采伐 D.加快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深加工
(答案:D 挖掘森林工业的潜力,目的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这一目的,只有综合开发和深加工。
)
8.东北地区是我国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地,其重要产区是 ( )
①辽河平原;②辽东半岛;③长白山地;④辽西丘陵
A①② a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C 东北区温带水果产地,主要在辽宁省南部。
)
9.东北区是我国柞蚕的主要生产基地,其主要产区是 ( )
①辽宁东部丘陵②吉林东南部丘陵③吉林中部平原④辽宁西部丘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A)
10.下列城市中最接近小兴安岭的森林加工工业中心是 ( )
A.哈尔滨
B.佳木斯 C.长春 D.齐齐哈尔
(答案:B)
11.我国最大的林业生态工程是 ( )
A.“三北”防护林体系
B.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
C.沿海防护林体系
D.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
(答案:A)
12.下列关于东北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东北“三宝”是人参、鹿茸、东北虎
B.成材周期短的林木,木质较好
C.东北柞蚕生产主要供区内绢纺织工业需要
D.原西部的防护林,其首要功能是保持水土
(答案:C 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是“三北”防护林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首要功能是防风固沙。
)
13.读“东北区防护林分布图”回答:
(1)在图中用斜线画出防护林的大致位置。
(2)东北区的防护林位于_________。
防护林北部附近主要
是_________林。
(3)试述东北区营造人工林的作用: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答案:(1)略(防护林位于东北平原西部)(2)东北平原西部阔叶林(防护林北部附近主要是阔叶林,而不是针叶林)。
(3)①从长远看,营林有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利用,是林业生产的根本;②从生态角度看,人工造林可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护农牧业生产(从森林的资源价值和生态作用两方面去分析)。
)
综合能力训练
1.读右面“防护林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防护林带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所画箭头由粗变细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__________________地区最需要营造这类林带。
2.右图是降低环境质量示意图,请选择备选答案中有关内容的代号,填人图中相关空格内。
备选答案:①滥伐森林;②水土流失严重;③沙暴盛行;④气候恶化;⑤沿海低地被淹;
⑥全球变暖,气温升高;⑦水旱灾害增多;⑧农牧业减产;⑨风沙侵袭良田;⑩工业、交通工具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⑩全球内陆年降水量减少(答案:1.(1)水土保持护坡林带。
(2)坡面地表径流的流量由大到小,含沙量由多变少(林带可截留雨水和泥沙,滞流下渗,使大气降水多转为地下水)。
(3)黄土高原、黄河、
长江中上游(图示中林带的作用主要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我国黄土高原、黄河流域及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故最需要营造这类林带)。
2.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①②⑦⑧⑨③④⑩⑥⑤⑩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