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第一课时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2
《赵普》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共3篇《赵普》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1本文是一篇针对苏教版七年级《赵普》教材的教案教学设计文章。
首先,笔者将从本书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课堂设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
一、教学目标本书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赵普这个人物的历史经历,让学生了解到晋朝末年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生存困境;同时,通过赵普的奋斗和执念,鼓励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坚定信念,勇于拼搏,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二、教材内容1. 赵普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赵普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但是他从小就非常聪明,懂得勤奋学习,很快就成为了一名学识渊博的儒生。
2. 赵普的政治野心和理想抱负: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赵普逐渐体会到了时局动荡的状况和社会上的不公现象,他产生了强烈的政治理想和改革抱负,并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3. 赵普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赵普的奋斗历程非常艰辛,但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最终成为了文化名流和政治权贵,对当时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课堂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背景介绍引出赵普这个历史人物,让学生了解到这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程内容。
2. 理解把握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赵普成长经历和政治理想的内容,并进行探讨和讨论,让学生逐步理解赵普的成长历程和理想抱负。
3. 实践拓展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赵普的一些政治场景和社会争议,让他们深入地理解赵普在艰难困苦、政治挑战和伦理考量中做出的决策和行为。
4. 总结评价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总结赵普的奋斗历程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评价他的政治理想和行为,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提供一份有益的启示和学习借鉴。
综上,本文是一份基于苏教版七年级《赵普》教材的教案教学设计文章,通过分析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课堂设计三个方面,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份有益的教材辅助工具通过本教案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了解赵普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平、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深刻认识到赵普所追求的政治理想和价值观念,理解并思考政治人物的角色和责任,增强对自己的信仰和使命的认识,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
一、教案基本信息《赵普》教案范文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年级学科:五年级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能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赵普的忠诚和坚韧。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传承中华美德的品质。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赵普的品质。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对文章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1 教师简要介绍赵普的生平和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1.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做标记。
2. 生字词学习(10分钟)2.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解释字词含义。
2.2 学生跟读,加强对生字词的记忆。
3. 文章理解(15分钟)3.1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2 学生分段阅读,讨论段落大意。
4. 品读感悟(10分钟)4.1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赵普的忠诚和坚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5. 课堂小结(5分钟)5.2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知识点。
三、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文章内容,写一篇关于赵普品质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讲述赵普的历史故事,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就文章内容进行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情感教育:教师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赵普的忠诚和坚韧,将情感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赵普》课文原文。
《赵普》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赵普》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1《赵普》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电影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化载体。
如何利用电影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已成为当今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次教学设计以电影《赵普》作为教学材料,结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对于电影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一、教材分析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四单元《霓裳羽衣曲》中的《霓裳羽衣赋》和课外读物《凤凰池》中的《富春山居图》作为本次教学的起点,以“秦绅的梦想”为主题,展开电影教学。
《赵普》是以秦绅及其创立的“钱塘画派”为主题的电影,叙述了秦绅困难重重,却坚定不移地从事艺术创作,最终取得巨大成就的故事。
主人公秦绅的梦想与课本教学相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生动性和可操作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学生了解秦绅及其创立的“钱塘画派”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掌握相关基本知识。
b.学生了解电影《赵普》的主题和内涵,领悟秦绅在艺术追求上的精神内涵。
c.学生能读懂《霓裳羽衣赋》中的相关片段,领悟文学作品与艺术作品的内在联系。
d.学生能深入理解《富春山居图》的艺术魅力,领悟艺术家的精神气质。
2.能力目标a.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化的内涵,能够对艺术品进行语言表述和批判性思考。
b.学生能运用排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出具有文学价值的文字作品。
c.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和领悟电影的意义和价值,并具有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步骤1.引入环节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电影《赵普》的片段,让学生先感性认识“钱塘画派”的历史背景。
2.理解课本内容通过讲解或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阅读《霓裳羽衣赋》中的相关片段,理解文学作品与艺术作品的联系,了解秦绅及其创立的“钱塘画派”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电影欣赏全班带着问题观看电影《赵普》。
在观看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情节发展,提示学生分析秦绅为什么要坚持自己的画风和创新精神,他的画作表现出了什么样的文化内涵,学生可以自行记录。
七年级下册语文《赵普》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并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赵普的人物形象。
4. 学会通过事件描写分析人物品质的方法。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理解。
2. 分析赵普的人物形象。
3.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第二章:课前准备与教学资源2.1 课前准备1. 课文原文。
2. 相关赵普的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2.2 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
2. 赵普的相关故事。
3. 教学课件。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赵普吗?2. 简介赵普的背景,导入新课。
3.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学习工具书,自主学习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3.3 课堂讲解1. 分析课文内容,讲解赵普的人物形象。
2. 通过事件描写,引导学生学习分析人物品质的方法。
3.4 互动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赵普人物形象的认识。
3.5 巩固练习1. 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课后练习中的人物形象。
2.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物品质。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目标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
3. 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4.2 评价方法1. 课堂问答。
2. 课后练习。
3. 学生朗读展示。
5.1 拓展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赵普的故事。
2. 学生分享对赵普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5.2 推荐阅读1. 推荐与赵普相关的文章或书籍。
2.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对历史人物的认识。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步骤一:导入新课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赵普的人物形象。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具体描写。
6.2 步骤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描写赵普的具体语句。
2. 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学习工具书,自主学习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赵普教案赵普教案(一)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读准字音,正确断句,熟练朗读课文。
2、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翻译全文,掌握重点字词和一些文言句型。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二、学习重点学习目标1、2。
三、学法指导1、古文断句是学习古文的一项基本功。
古文断句与古文阅读理解是相辅相承的,正确理解古文,是断句的基础;反过来断句不正确,古文理解必定会受影响。
古文断句有如下技巧:一、准确划分句子的结构成分。
如:\"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如果断成\"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就完全错了,因为\"犬\"不是后一句的主语,而是\"坐\"的状语,意为\"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前面\"。
二、弄清对话的施受和引语起止。
三、借助发语词、敬词、语气助词划定句子的起始。
四、依据古文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句。
总之,正确地点断句子,应以所断开的每个句子必须能够独自成立,必须符合事物的情理和作者的原意为原则。
古文断句标点非一朝一夕之功,平时应多朗读,培养语感;做练习时,注意各种断句技巧,多联系上下文语境,反复推敲,能力一定会有提高。
2. 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对于一些文言虚词和特殊铺路工,要注意归纳整理,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四、学习过程:预习导学(一)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赵普的相关事迹,整理后归纳后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二)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下列的“冲关”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阖( )户启箧( ) 处( )决既薨( )论( )语寡( )学术龌龊( ) 奏牍( )补缀 (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少习吏事:寡学术: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处决如流:既薨:发箧视之:岸谷:忌克:卒用其人: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 及为相(等到)。
B.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曾经)。
《赵普》教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共3篇《赵普》教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1《赵普》教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导言:语文教学是一门独特的学科,它与现实世界生活紧密相关。
好的语文教案,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反思生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本文将介绍一份《赵普》苏教版七年级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赵普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先进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2.认知目标:学习相关生词和短语,学会描述人物的性格、行为及故事情节,了解赵普在家乡醒狮舞的出现背景及意义。
3.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清晰的表述故事内容,并能从故事中提取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探究。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家国情怀,加强学生的文化身份认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掌握生词和短语的用法、把握故事情节、理解表达作者的意图。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用讨论的方式引出赵普这个人物。
2.开篇语:让学生们听这句话:“有些人并不看上去有多伟大,但他们凭着自己的勇气和毅力改变了他们周围的环境……”让学生看看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
这个句子与赵普的故事有什么联系?3.学习生词和短语:(1)披红头巾:别上红头巾(象征队伍)。
(2)形影不离:形影转望,似乎相同;亦引申为一物和它的影子总是紧密相连。
(3)气宇轩昂:形容人或事物外貌气势雄伟,或挺拔雄姿中透出自信、庄重。
4.讲授故事情节:讲述赵普醒狮舞的背景、讲述赵普与队友的互动、讲述赵普在比赛中的表现。
5.分析比较和探究:(1)探究文本的目的: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它要向读者传达什么信息?(2)分析刻画人物的手法:文中用何种方法来展示赵普的性格和行为?6.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回顾整个故事,再次梳理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教学反思通过讲述赵普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可以秉持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赵普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
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
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
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
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
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
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
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
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
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
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
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内容等。
4、改进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调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点。
如更合理的分配讲与练的时间,更恰当的选择例题,更完美的板书设计,更科学的媒体选用等。
《赵普》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赵普》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赵普》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赵普》是苏教版七年级必修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无所作为的少年赵普如何在自强不息的努力强不息的努力下,成为了一名勇敢的革命斗士以及中华民族的骄傲。
本文是一篇小说,短小精悍,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在感受美文的同时,了解历史,感悟生活。
二、教学目标1.了解文本背景,理解文本意义;2.分析文本结构,把握文本思路;3.领悟文化精髓,感悟人生哲理;4.提高写作能力,加强语感训练。
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文本意义,分析文本思路。
2.拓展视野,传承文化精髓。
3.提高写作能力,加强语感训练。
四、教学过程1.教师引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有哪些人或事情能够给自己以启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呈现本文主题——成长与努力。
2.预习让学生在课前仔细阅读文本,分析文本结构,提前了解主要人物形象、背景、命运等方面的内容,做好必要的笔记和注释。
3.展现文本在展现文本时,教师应该关注各学生的反应,了解不同学生的需求,突出文本的内容、构思和情感。
4.读文本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读文本,通过朗读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感受文本的情感和氛围,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感情的表达。
5.讲解文本教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讲解文本,如故事情节的节选、口头讲解、图表讲解等方式,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在逻辑和透彻道理。
6.课堂讨论教师应该让学生形成小组,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探索文本中的价值观,鼓励学生发掘重点、难点和思考问题,并给予积极的评论和回答。
7.写作编写为了更好地巩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撰写关于文中事件的文章,包括分析文本中人物、事件、情节等方面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并加强语感的训练。
五、教学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眼于多方面的发展,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内涵和精神,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珍惜生活。
七年级下册语文《赵普》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赵普》全文。
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和背景,增强对文本的理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赵普的忠诚和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会从历史人物身上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熟读并理解《赵普》全文内容。
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和重要句子的书写和含义。
2.2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某些生僻词语和古文句式的含义。
深入理解赵普的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赵普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赵普作为一个历史人物的贡献和价值。
3.2 朗读与理解:分组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感。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和主题。
3.3 分析与探讨:分析文中的重要句子和词语的含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探讨赵普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3.4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赵普的历史背景和贡献。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赵普的忠诚和智慧中汲取正能量,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赵普》全文。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文中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4.2 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题的正确率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周:导入赵普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5.2 第二周:分析课文,理解重要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探讨赵普的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
5.3 第三周: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赵普的历史背景和贡献。
思考如何从赵普的忠诚和智慧中汲取正能量,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5.4 第四周:要求学生背诵《赵普》全文。
课时总第赵普学习目标: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3、了解更多学习刻苦、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物的故事。
学习重点.点:1、准确翻译豪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
2、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称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我们在评论他们的功过得失时,我们常常发现他们的身边总冇贤用相随C同学们能从历史长廊屮举出一些贤臣的例了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来举例,人物故事简单叙述,切忌变成故事大会。
)2、学生举例,教师补充,引出赵普。
赵普,北宋大克。
后周时赵匡胤的幕僚,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后任宰相。
太宗时又两次任宰札I。
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
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过这么一段话:“臣平生所知,无不出此。
昔以其(指《论语》)半辅人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二、读准字音吏事阖户启箧处决既薨曙龊奏牍掷地补缀卒用三、读出节奏读文言文,除了句与句之间的停顿外,每个句子内部的适当的停顿也很重要。
这种句内的停顿,我们称它为节奏。
朗读下血句子,读出句中的节奏: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3、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4、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5、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6、普/明FI复奏其人,亦/不用。
7、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四、读懂课文(一)疏通词意1、寡(少)学术,及(等到)为(做)相2、晚年手不释(放下)卷(卩)3、虽(虽然)多忌克(対人忌妒刻薄)4、而能以(把)天下事为(当作)己任5、尝(曾经)奏荐某人为(做)某官6、普明日复(又、再)奏其人7、普颜色(脸色)不变8、太祖乃(才)悟,卒(终于)用其人(二)疏通句意补出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1、太祖常劝(之)以读书2、普明日复奏(荐)其人3、碎裂奏牍掷(于)地(三):合作学习疏通文意明口了单个字词的解释,会补充句子省略的成分,可以说已基本读懂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用现代汉语,把全文翻译一遍。
七年级下册语文《赵普》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学习文中的人物描写手法,提升写作技巧。
1.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与解析。
分析赵普的人物形象及其品质。
探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分析赵普的人物形象及其对现实的意义。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
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课文。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2 教学手段投影仪:展示课文相关图片和资料。
纸质教材:提供课文原文和相关阅读材料。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简介赵普。
步骤二: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步骤三:分析人物形象,探讨赵普的品质。
步骤四: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升写作技巧。
4.2 教学活动活动一:课前查找赵普的相关资料,进行小组分享。
活动二:课中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和完成速度。
5.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意见和建议。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赵普的文学作品,如《宋史·赵普传》等,以加深对赵普的了解。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类似人物,思考赵普的品质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6.2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赵普的生活场景,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赵普及其时代背景。
第七章:教学资源与材料7.1 教学资源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包括赵普的文学作品、相关历史背景资料等。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赵普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文言词汇的用法,并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文言词汇的积累,课文背诵。
教师导入:写人记事的文章我们学过不少,但用文言写成的还没接触过。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用文言写的记叙人物的文章——《赵普》(也可引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激发学习的兴趣。
)自学•感知1、了解《宋史》(《宋史》,元代脱脱等撰。
四百九十六卷。
修于顺帝至正三年、到五年。
纪传体宋代史。
首创《道学传》,以道学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2、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认真读课文,疏通文意。
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文中写了赵普的几件事?表现了什么中心?本文刻画人物,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试举例说明。
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研讨•探究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掌握注释,突出以下词语:)习寡及私阖箧以竟日薨发之岸谷忌克尝为龌龊明日颜色乃率2、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全文,达到背诵的水平。
反思•拓展一、请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寡()学术,及()为()相2、晚年手不释()卷()3、虽()多忌克4、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5、尝()奏荐某人为()某官6、普明日复()奏其人7、普颜色()不变8、太祖乃()悟,卒()用其人二、请说出下列句子大意。
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2、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赵普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比。
3、太祖不用太祖不采用。
4、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过些日子(赵普)把旧纸片补缀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
三、请翻译下列句子,说说原句与译句有何不同1、太祖常劝以读书宋太祖常拿读书这件事劝他2、读之竟日整天读书3、普明日复奏其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章举荐那个人。
4、碎裂奏牍掷地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赵普第1课时学案(新版)
苏教版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赵普》
第1学时:
三、达标检测
2.熟悉整日脸色、神色修补
3.①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的事务,他学问不多。
②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4.①专心致志,刻苦读书;②以天下为己任冒死奏荐人才。
5.读书刻苦、专心致志,工作能力强,具有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