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阻滞麻醉和椎管内阻滞麻醉-大课
- 格式:pptx
- 大小:9.84 MB
- 文档页数:81
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技术椎管内麻醉系将局麻药注入椎管内的不同腔隙,使脊神经所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硬膜外阻滞麻醉两种方法,后者还包括骶管阻滞。
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主要作用于脊神经根所引起的阻滞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通称为脊麻;局麻药注入硬膜外间隙,使脊神经根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硬膜外间隙阻滞,简称硬膜外阻滞或硬膜外麻醉。
椎管的解剖与生理基础1、脊椎由7节颈椎、12节胸椎、5节腰椎、融合成一块的5节骶椎以及4节尾椎组成。
脊柱正常时呈双“C“形,呈现4个弯曲,颈曲和腰曲向前,胸曲和骶曲向后。
2、典型椎骨包括椎体及椎弓两个主要部分。
椎体的功能是承重,两侧椎弓(椎弓根及椎板)从外侧向后围成椎孔,起保护脊髓的作用。
椎弓根上下有切迹,相邻的切迹围成椎围成椎间孔,供脊神经通过。
3、椎体和椎间盘在腹侧通过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连接和支撑,相邻两节椎骨的椎弓由三条韧带相互连接,从内向外的顺序是:黄韧带、棘间韧带及棘上韧带,在背侧通过黄韧带、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维持其稳定性。
正中入路穿刺时,穿刺针将穿过上述背侧的三个韧带和位于椎板与相邻椎骨的棘突之间的椭圆形间隙。
脊髓及脊神经1、椎管内容有脊髓及其被膜(脊膜)、脂肪组织和静脉丛。
脊膜从内向外分三层,即软脊膜、蛛网膜和硬脊膜。
硬脊膜从枕大孔以下开始分为内、外两层。
软脊膜与脊髓紧密相贴,蛛网膜通常与厚而坚韧的硬脊膜紧密相贴。
软脊膜覆盖脊髓表面与蛛网膜之间形成蛛网膜下腔。
硬脊膜与蛛网膜两层之间的潜在腔隙即硬膜下间隙,而硬脊膜内、外两层之间的间隙为硬膜外间隙。
2、脊髓在头端通过枕骨大孔与脑干相连,尾端终止于脊髓圆锥,在胚胎期充满整个椎管腔,至小儿终止于第3腰椎并随年龄的增长而上移,成人则在第1、2腰椎之间。
一般颈部下段脊髓与脊椎相差一个节段,上胸段差2个节段,下胸段差3个节段,腰椎则差4~5个节段。
因此,成人在第2腰椎以下的蛛网膜下腔只有脊神经根,即马尾神经。
麻醉方法的五种分类麻醉是临床上的常用手段,主要适用于手术、疼痛、急救复苏等患者,止痛效果明显。
当前,麻醉方法有很多,且每种方法有自己的优缺点,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提高镇痛成效。
下面,本文就麻醉方法的五种分类阐述如下。
1.何为麻醉?所谓麻醉,是一种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使患者局部或整体暂时失去感觉,达到无痛治疗目的的方法。
分析麻醉原理发现,之所以麻醉能够消除疼痛,是因为麻醉药物阻断了疼痛的传输信号,大脑无法接收到痛感信号,或暂时处于麻痹状态,从而使我们感觉不到疼痛。
2.现代麻醉的范围有哪些?(1)临床麻醉。
涉及麻醉前后的相关处理。
首先,做好麻醉前的准备工作,比如了解病情,根据手术选择麻醉方式和药物。
其次,为减少术前的紧张感,保证麻醉顺利进行,可使用镇痛药、镇静药等。
第三,麻醉前禁食,防止误吸、呕吐等现象的出现。
最后,进入手术室后,按要求麻醉处理。
密切观察患者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麻醉成功后,将患者送至病房观察,直到生理功能彻底恢复。
应注意,麻醉时、麻醉后,要进行相关记录。
(2)重症监护。
危重患者,或麻醉过程中出现合并症的患者,比如代谢、循环、神经、肝肾等功能紊乱患者,可以到重症监护室,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监护和治疗。
此过程中,麻醉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休克救治,呼吸疗法。
(3)急救复苏。
麻醉时突然呼吸、心跳停止,在病室、急诊室等地方出现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要心肺复苏治疗时,麻醉工作者是参与其中的。
(4)疼痛治疗。
比如:中枢性疼痛、创伤性疼痛、肿瘤疼痛等。
3.麻醉方法的五种分类(1)神经阻滞麻醉。
将麻醉药物注入神经丛、神经干旁,通过传导作用,麻醉某神经所支配的区域。
当前,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阻滞麻醉技术越发成熟,麻醉风险也随之降低。
只要手术部位局限于某个神经支配的范围,且阻滞时间满足手术需求,都可以使用此方法。
既能够单独使用,又能和其他方法联用,适应症取决于手术时间、范围、患者状态等。
XX医院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知情同意书姓名:性别:□男□女年龄:岁科室床号:住院号:术前诊断:拟行手术名称:拟行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臂丛.颈丛)□基础麻醉□局部麻醉□其它:根据手术治疗和诊断检查的需要,患者需要或要求进行麻醉。
麻醉一般是安全的,虽然在麻醉前已经采取了力所能及的预防措施,但由于个体差异也有可能发生麻醉意外和并发症。
现告知如下,包括但不限于:1、根据麻醉操作常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使用各种、各类麻醉药和术中输液后,患者可出现中毒反应、过敏反应、高敏、神经毒性反应,导致休克、严重脏器功能损害、呼吸心跳停止,甚至危及生命。
2、麻醉时,可能发生呕吐、误吸、窒息、喉痉挛、神经反射性休克和心律失常等,危及生命。
3、老年患者及患者本身合并其他原发疾病或有重要脏器损害者,麻醉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和危险性显著增加。
如:突发脑出血、脑梗塞;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或梗塞、心力衰竭;肺栓塞,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4、椎管内麻醉及神经阻滞麻醉发生神经、血管、脊髓等组织结构损伤,可引起组织出血、神经损伤、感染、坏死等,以及全脊髓麻醉、截瘫、椎管内感染及血肿、腰痛、头痛、肢体伤残、甚至呼吸心跳停止等危及生命;抢救时可能需要气管插管或置入喉罩进行机械通气等高级生命支持。
5、授权麻醉医生在患者病情治疗需要时使用自费麻醉药品、抢救药品及耗材。
6、其它发生率极低或难以预料的意外和并发症,以及其它不可预料的不良后果。
7、本次麻醉提醒患者及家属注意的其他事项:医师陈述:我已告知患者或其亲属将要实施的麻醉方式,可能存在其它的麻醉方法,此次麻醉及麻醉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风险,术后镇痛的优缺点,并解答了关于此次麻醉的相关问题。
麻醉医师签名:签名日期: 2019 年月日患者知情选择:对麻醉医师告知的将要实施的麻醉及麻醉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风险表示理解,并解答了我关于此次麻醉的相关的问题,我并未得到麻醉和手术百分之百无风险的承诺。
麻醉学教学大纲一、前言二、理论内容和要求第一章麻醉学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麻醉学的基本概念;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和疼痛诊疗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任务。
2、了解麻醉学的课程特点、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疼痛诊疗学的基本任务。
【教学内容】重点介绍麻醉学的基本任务及麻醉学的课程特点。
第二章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目的要求】1、熟悉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的目的及麻醉前检查的基本内容。
2、掌握麻醉前病情分类方法(ASA分级);麻醉前准备;特殊病情的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及常用药物。
3、熟悉麻醉方案制定的原则。
4、了解麻醉器械和麻醉药品的准备。
【教学内容】重点介绍麻醉前病情评估的内容及麻醉前检诊的基本内容和病情估计的ASA分类法。
介绍各器官系统的检诊(呼吸系统、必血管系统、肝脏和肾脏、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水和电解质)。
重点介绍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及常用的药物。
介绍麻醉方案制定的原则。
一般介绍麻醉器械和麻醉药品的准备。
第三章神经干(丛)阻滞麻醉【目的要求】1、掌握神经干(丛)阻滞的基本概念。
熟悉神经干(丛)阻滞麻醉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2、熟悉颈丛神经阻滞的适应证、常用局麻药及其主要并发症。
3、熟悉臂丛神经阻滞常用入路及其适应证和并发症。
4、熟悉坐骨神经阻滞的阻滞方法和适应症。
【教学内容】重点介绍神经干(丛)阻滞麻醉的基本概念、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及常用局麻醉药。
介绍颈丛神经阻滞的适应证、常用局麻药及主要并发症。
介绍臂丛神经阻滞常用入路的适应证及各自的优缺点。
一般介绍坐骨神经阻滞的方法及适应证。
第四章椎管内阻滞麻醉【目的要求】1、熟悉椎管内麻醉的基本概念。
2、熟悉椎管内解剖与麻醉生理。
3、掌握蛛网膜下隙阻滞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熟悉脊髓麻醉的操作方法,掌握脊髓麻醉平面的检查与调节;熟悉脊髓麻醉常用药物及其麻醉管理;掌握脊髓麻醉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4、掌握硬膜外隙阻滞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了解硬膜外隙麻醉的操作方法,掌握判断硬膜外穿刺针进入硬脊膜外隙的方法;了解硬膜外隙麻醉常用药物;掌熟悉硬膜外麻醉的管理;掌握硬脊膜外麻醉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临床麻醉学》教案第一章:麻醉前评估与准备1.1 教学目标了解麻醉前评估的重要性,掌握患者一般情况及特殊病史的询问方法,熟悉麻醉前检查及准备。
1.2 教学内容1.2.1 麻醉前评估的意义及目的1.2.2 患者一般情况及特殊病史的询问1.2.3 麻醉前检查的项目及重要性1.2.4 麻醉前的准备工作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及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麻醉前评估与准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局部麻醉2.1 教学目标掌握局部麻醉的原理、方法及应用,了解常见局部麻醉药物的特点及不良反应。
2.2 教学内容2.2.1 局部麻醉的原理及分类2.2.2 常用局部麻醉方法及操作技巧2.2.3 局部麻醉药物的选择及用法2.2.4 局部麻醉的不良反应及处理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评估通过实践操作、课堂提问及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局部麻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三章:全身麻醉3.1 教学目标熟悉全身麻醉的原理、方法及管理,掌握常见全身麻醉药物的特点及不良反应。
3.2 教学内容3.2.1 全身麻醉的原理及分类3.2.2 常用全身麻醉方法及操作技巧3.2.3 全身麻醉药物的选择及用法3.2.4 全身麻醉的管理及注意事项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评估通过实践操作、课堂提问及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全身麻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四章:椎管内麻醉4.1 教学目标掌握椎管内麻醉的原理、方法及应用,了解常见椎管内麻醉药物的特点及不良反应。
4.2 教学内容4.2.1 椎管内麻醉的原理及分类4.2.2 常用椎管内麻醉方法及操作技巧4.2.3 椎管内麻醉药物的选择及用法4.2.4 椎管内麻醉的不良反应及处理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评估通过实践操作、课堂提问及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椎管内麻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科普三种最常见的临床麻醉方法麻醉通常被认为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对中枢和/或周围神经系统功能的可逆抑制,其主要特征是感觉丧失,特别是疼痛。
麻醉这个词来自希腊词naesthesis。
麻醉,顾名思义,麻是指麻木和麻痹,而醉是指在醉酒昏迷。
因此,麻醉的意义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丧失感觉,以达到无痛无知觉手术治疗的目的。
麻醉学是应用与麻醉有关的基本理论、临床知识和技术,消除手术疼痛,保证患者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科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麻醉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丰富和完善,麻醉操作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麻醉学科和专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目前,麻醉学已成为临床医学中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主要包括临床麻醉学、急诊复苏医学、重症监护监护与治疗、疼痛诊断与治疗等相关医学及其机理。
它是一门研究麻醉、镇痛、急救复苏和重症监护医学的综合性学科。
临床麻醉是现代麻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什么是临床麻醉?临床麻醉的基本任务是确保患者在无痛、安全的条件下顺利接受手术治疗,俗话说:“手术治病,麻醉保命”,麻醉医生是手术患者在麻醉手术过程中的“生命守护神”。
麻醉医师,又称手术室的医生,不仅熟练掌握各种麻醉操作技术,保证患者手术无痛、顺利进行,还使用先进的仪器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功能。
如果由于手术、麻醉或患者原有疾病,发现威胁患者生命的问题,将采取各种治疗措施,以维持患者生命功能的稳定,确保患者安全。
二、临床麻醉常见的方法临床麻醉方法包括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和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适用于所有的手术。
椎管内麻醉适用于下肢和腹部手术。
神经阻滞适用于上肢和下肢的手术部位选择相应的神经进行精准局部阻滞。
无论选择哪种麻醉方法,病人都会有一个顺利的手术。
麻醉医师会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和手术需要,选择最适合患者的麻醉方法。
1.全身麻醉的方法:目前全身麻醉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另一种是全凭静脉麻醉。
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是通过静脉麻醉药品和吸入麻醉药品产生麻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