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结构古建筑防火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7
古建筑消防设计方案在古代,建筑设计注重美观与实用性,而对于消防设施的考虑相对较少。
然而,近年来由于火灾事故的频发,对于古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古建筑消防设计方案,以确保古建筑的火灾风险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控制。
一、古建筑的特点与挑战古建筑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建筑风格,是历史的见证和珍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由于建筑材料老化、结构特殊等原因,古建筑面临着一系列的消防挑战。
首先,古建筑多为木质结构,易燃且燃烧速度快,一旦发生火灾,很难控制。
其次,古建筑常常分散布局,不利于火灾扑救与人员疏散。
同时,古建筑内部设施和电气设备陈旧,防火设备不完善,加大了火灾的风险。
二、古建筑消防设计原则针对古建筑的特点与挑战,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进行消防设计,以确保古建筑的消防安全:1.保护原则:在保护古建筑的文化价值的前提下,保证消防安全。
这需要我们尽量避免对古建筑进行大规模改造,而是通过合理的消防设施来保护其安全。
2.早期预防:通过定期对古建筑进行维护和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消防隐患,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火灾的发生。
3.分区防火:将古建筑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防火墙或防火门,以阻止火势蔓延。
4.合理安排疏散通道:古建筑的布局复杂,因此需要合理设置疏散通道,确保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三、古建筑消防设施的建设1.火灾报警系统:在古建筑内部设置火灾报警器,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发出警报,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扑救和疏散。
2.灭火设备:根据古建筑的具体情况,合理设置灭火器、灭火器等消防设备,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扑灭初期火势。
3.排烟系统:古建筑内部通风设施有限,火灾发生时烟雾会迅速弥漫,严重影响疏散和扑救工作。
因此,应该在古建筑内设置排烟系统,及时排除烟雾。
4.疏散通道:根据古建筑的布局特点,在适当的位置设置疏散通道,并确保通道的畅通与安全。
5.防火隔离设施:对于古建筑内的一些重要区域,如藏品陈列室或贵重文物库,应设置防火隔离设施,隔离火源,保证藏品的安全。
11 木结构建筑11 .0.1 木结构建筑的防火设计可按本章的规定执行。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应符合表11.0.1 的规定。
1屋顶承重构件和屋面不应采用可燃性构件,采用难燃性屋顶承重构件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75h 。
2 轻型木结构建筑的屋顶,除防水层、保温层及屋面板外,其他部分均应视为屋顶承重构件,且不应采用可燃性构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 。
3 当建筑的层数不超过 2 层、防火墙间的建筑面积小于600 ㎡且防火墙间的建筑长度小于60m 时,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可按本规范有关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要求确定。
11 .0.2 建筑采用木骨架组合墙体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建筑高度不大于18m 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不大于24m 的办公建筑和丁、戊类厂房(库房)的房间隔墙和非承重外墙可采用木骨架组合墙体,其他建筑的非承重外墙不得采用木骨架组合墙体;2 墙体填充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 A 级;3 木骨架组合墙体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应符合表11 .0.2 的规定,其他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骨架组合墙体技术规范》GB/T 50361 的规定。
11 0 2 (h)11.0.3 甲、乙、丙类厂房(库房)不应采用木结构建筑或木结构组合建筑。
丁、戊类厂房(库房)和民用建筑,当采用木结构建筑或木结构组合建筑时,其允许层数和允许建筑高度应符合表11 .0.3-1 的规定,木结构建筑中防火墙间的允许建筑长度和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表11 .0.3-2 的规定。
注: 1 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防火墙间的允许建筑长度和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 1 .0 倍,对于丁、戊类地上厂房,防火墙间的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限。
2 体育场馆等高大空间建筑,其建筑高度和建筑面积可适当增加。
11 .0.4 老年人照料设施,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活动场所设置在木结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或二层。
商店、体育馆和丁、戊类厂房(库房)应采用单层木结构建筑。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1 木结构建筑11.0.1 木结构建筑的防火设计可按本章的规定执行。
木结构建筑的耐火等级可分为Ⅰ级、Ⅱ级、Ⅲ级,不同耐火等级木结构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11.0.1的规定。
注:1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当同一座Ⅱ级、Ⅲ级木结构建筑存在不同高度的屋顶时,较低部分的屋顶承重构件和屋面不应采用可燃性构件;当采用难燃性屋顶承重构件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75h。
2 轻型木屋顶,除防水层、保温层及屋面板外,其余部分均应视为屋顶承重构件,且不应采用可燃性构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
3 当Ⅱ级木结构建筑为4层时,本表内承重墙、承重柱、楼梯间和前室的墙、住宅建筑单元之间的墙和分户墙、疏散楼梯的耐火极限应分别提高0.50h,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4 除房间隔墙和吊顶外,Ⅰ级木结构建筑的构件不应使用轻型木结构构件。
【条文说明】本条规定木结构建筑可以按本章进行防火设计,其构件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层数和防火分区面积,以及防火间距等都要满足要求,否则应按本规范相应耐火等级建筑的要求进行防火设计。
Ⅰ级木结构建筑主要为“重型木结构”建筑,本条规定的“重型木结构”包括北美标准中规定的“heavy timber”和“mass timber”。
Ⅰ级木结构建筑各主要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比照本规范对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各构件耐火极限的要求确定的。
Ⅰ级木结构建筑的最高允许层数为8层,Ⅱ级木结构建筑对应于4层及以下木结构建筑,Ⅲ级木结构建筑对应2层及以下木结构建筑。
(1)表11.0.1中有关电梯井的墙、非承重外墙、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承重柱、梁、楼板、屋顶承重构件及吊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要求,主要依据我国对承重柱、梁、楼板等主要木结构构件的耐火试验数据,并参考国外建筑规范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国对材料燃烧性能和构件耐火极限的试验要求而确定。
在确定木结构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时,考虑了现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我国建筑耐火等级分级、不同耐火等级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及与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协调,力求做到科学、合理、可行。
古建筑消防设计方案古建筑消防设计方案写1000字。
古建筑消防设计方案主要是为了保护古建筑的安全,防止火灾发生,并在火灾发生时迅速疏散人员,减少财产损失。
1. 建筑材料的选择和防火处理:古建筑多为木材结构,容易燃烧。
因此,在设计中应选用防火性能良好的材料进行修复和加固,如使用阻燃木材、石材等。
还应对木材进行防腐处理,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2. 灭火设备的设置:在古建筑内部应设置灭火器、灭火栓等灭火设备,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迅速进行扑救。
这些设备应放置在易燃地带和易发生火灾的区域,应能够方便使用,满足一定的使用要求。
3. 防火门和防火墙的设置:在古建筑内部应设置防火门和防火墙,以隔离不同区域的火源。
防火门应具备良好的防火性能,能够阻止火势的扩散,并保证人员安全疏散。
防火墙应具备良好的耐火性能,能够隔离火源,防止火势蔓延。
4. 疏散通道和疏散标识的设置:古建筑内部应设置明确的疏散通道,并设置疏散标识,以便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疏散。
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存放杂物,应设置适当的照明设备,以保证疏散的安全。
5. 紧急报警系统的设置:古建筑应配备紧急报警系统,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及时发出警报,通知人员疏散。
报警系统应设置在易燃区域和人员密集区域,并保证其正常运行。
6. 增加消防宣传和培训:为了提高古建筑内部人员的消防意识,应定期进行消防宣传和培训。
包括火灾的原因和防范措施,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疏散的流程和方法等。
通过这些宣传和培训,能够增加人们对火灾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7. 定期检查和维护:古建筑的消防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包括消防设备的有效性检查,防火门和防火墙的完好程度检查,疏散通道的畅通程度检查等。
同时,还应进行消防设施的维护和维修,以保持其良好的状态。
总之,古建筑消防设计方案的制定对于保护古建筑的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案,可以保护古建筑的安全,避免火灾发生,并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疏散人员,减少财产损失。
木结构古建筑物的灭火及消防设计探讨一、利用水来灭火用水灭火的历史很久了,采用现行的用水灭火技术也有多种,如水喷淋、水幕、水炮、消火栓和水枪等。
在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的火灾多是室内的火灾,水喷淋灭火系统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它对木结构建筑的灭火不是都有作用的,如1987年8月24日夜北京故宫景阳宫雷击起火。
当时的雷击起火点是在两个雷公柱(正吻下的木柱)和匾额后的吊环处。
在那里可以让水喷头向上喷。
但水总还是向下流的,向上喷的水是有限的,要想用水喷淋将起火处的火灭掉,是难以达到灭火目的的。
所以对水喷淋的作用,不能一概而论,还要看起火点的位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利用消火栓灭火,由消火栓接水龙带、水枪,由人来掌握灭火。
水的来源有市政消防管网供水,河湖水,储水池的水等。
由崇礼门灭火的过程可以看出:历经5个多小时,由30辆消防车带动多少水枪,一齐向崇礼门喷水。
这种喷水的办法是将水直接喷到屋面的瓦上,没有直接喷到起火点,再多的水、再多的消防车,都是没有用的。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由于没有研究如何扑灭木结构建筑物火灾的方案,在出现火灾时不知所措。
在此,我讲讲景阳宫雷击起火后的灭火情况。
据调查,1987年8月24日23时,在箭亭(位于保和殿东朝房东)值夜班的工作人员闻到烧焦煳味,通知值班室查看(那时尚未安装火灾报警);23时20分,值班室值班人员到达火灾现场;23时22分,驻院消防队到达现场,并由消火栓接水龙带到达了现场;23时32分,北京市消防局接到报警,调了11个中队,31辆消防车,近200名消防战士。
25日2时45分将火扑灭。
最后看到屋面毁坏的部分是在前坡,据档案记载,“南部屋檐中部烧焦下陷,西南角塌落,局部屋顶和全部门窗是由救火需要被破拆”造成的,而后坡没有造成毁坏。
在灭火过程中,大约有六七支水枪。
这些水都喷到了屋面上,没能喷向起火点。
那时,消防队派人上房破拆。
破拆有了漏洞,让室内空气得到了流动,燃烧得更快了,并出现了火苗。
古代建筑的防火设计咱今儿个就来说说古代建筑的防火设计,这可是个很有趣的事儿呢。
古代建筑大多是木质结构,就像一个巨大的柴火堆,一点就着啊。
可古人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有好多巧妙的办法来防火呢。
你看故宫,那可是古代建筑的典范。
故宫里到处都是大缸,这些大缸就像是一群忠诚的卫士,默默地守护着宫殿。
缸里装满了水,一旦有火灾的苗头,这水就能派上大用场。
这就好比我们在家里备着灭火器一样,随时准备灭火。
这些大缸平时要有人精心照看,要是缸里没水了,那可就像战士没了武器,遇到火灾只能干瞪眼。
再说说建筑的布局,古代建筑在建造的时候可讲究了。
房子之间的距离不会太近,就像人与人之间要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一样。
要是房子都挤在一起,一家着火了,那不得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家连着一家烧起来啊。
而且,很多建筑都有高高的防火墙,这防火墙就像是一道坚固的防线,把火灾隔离开来。
这就像我们在农田里为了防止动物乱跑,会筑起栅栏一样,防火墙就是为了防止火势乱跑。
还有建筑材料的选择,虽然主要是木材,但是也有一些防火的小心思。
有的木材会经过特殊的处理,就像我们给东西穿上一层防火衣。
这种处理后的木材就不像普通木材那么容易着火,就好像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比普通百姓更能抵御危险。
古代的楼阁建筑也很有特点。
楼阁一般都有比较开阔的空间,这就像是在森林里开辟出一块空地一样。
一旦有火灾,火焰在开阔的空间里就不容易蔓延,就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野兽,施展不开拳脚。
而且楼阁的楼梯设计有时候也很巧妙,不会是那种直直的通道,而是有曲折的设计,这样火灾时火焰就不能一下子顺着楼梯窜上去,就像水流遇到了石头的阻拦,不能顺畅地流淌。
在一些寺庙建筑中,也有很多防火的智慧。
寺庙里常常种植一些特殊的植物,这些植物可不是随便种的。
有的植物水分比较多,就像一个个小水库。
万一着火了,这些植物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火势蔓延,就像一群勇敢的小战士,用自己的身躯抵挡敌人。
古代建筑的屋顶设计也与防火有关。
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木结构建筑在传统建筑领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传统木结构建筑存在易燃、易蛀、易开裂、易变形、易掉漆、易腐朽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为提高木结构建筑的防火性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木作防火专项方案。
二、方案目标1. 提高木结构建筑的防火性能,降低火灾发生的风险;2. 延长木结构建筑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3. 提升建筑的美观度和舒适度。
三、方案内容1. 设计防火等级(1)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重要程度,确定木结构建筑的防火等级;(2)在建筑设计阶段,充分考虑防火分区、疏散通道、消防设施等因素,确保建筑满足防火要求。
2. 选用防火材料(1)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防火木材,如红松、樟木等;(2)在木结构建筑中,使用防火涂料、防火板等防火材料,提高建筑物的防火性能;(3)在室内装修中,选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如石膏板、铝塑板等。
3. 防火处理(1)对木结构建筑进行防火处理,如涂刷防火涂料、铺设防火隔离层等;(2)对木结构建筑的接缝、缝隙进行防火密封处理,防止火势蔓延;(3)对木结构建筑的电气线路进行防火保护,如使用防火电缆、安装漏电保护器等。
4. 消防设施(1)在木结构建筑中设置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消防喷淋系统等消防设施;(2)定期检查和维护消防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3)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居民消防安全意识。
5. 应急预案(1)制定木结构建筑火灾应急预案,明确火灾报警、人员疏散、火灾扑救等流程;(2)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3)加强与消防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共同维护消防安全。
四、方案实施与监督1. 建立木作防火专项管理组织,负责方案的实施与监督;2. 对木结构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3. 定期对木结构建筑进行防火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火灾隐患;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共同推进木作防火工作。
木结构建筑防火分区的要求以木结构建筑防火分区的要求为标题,本文将从建筑设计、材料选择和防火措施三个方面详细介绍木结构建筑防火分区的要求。
一、建筑设计要求1. 建筑布局合理:木结构建筑的防火分区应根据建筑布局合理划分,确保每个分区独立并能有效地隔离火灾烟气和火势蔓延。
2. 疏散通道设置:每个防火分区应设有疏散通道,确保人员能够迅速逃离火灾现场,通道宽度应符合相关建筑法规的要求。
3. 隔墙设置:各防火分区之间应设置隔墙,隔墙应具备一定的防火性能,通常采用具有防火性能的砖墙或防火板进行建造。
二、材料选择要求1. 结构材料选择:木结构建筑的主要结构材料应选用具备一定防火性能的材料,如阻燃木材或经过阻燃处理的木材,以降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2. 隔墙材料选择:隔墙应选用防火性能良好的材料,如防火砖、防火板等,以确保隔墙能够有效隔离火势传播。
三、防火措施要求1. 防火涂料涂刷:木结构建筑的内外墙面和结构构件应涂刷防火涂料,提高其防火性能。
2. 防火门设置:每个防火分区的出入口应设置防火门,以阻止火灾蔓延,防火门应具备一定的防火时间。
3. 灭火设施配置:每个防火分区应配置灭火器、消防栓等灭火设施,以便及时处置火灾。
总结起来,木结构建筑防火分区的要求包括建筑设计、材料选择和防火措施三个方面。
在建筑设计方面,应合理布局,设置疏散通道和隔墙;在材料选择方面,应选用具备防火性能的材料;在防火措施方面,应涂刷防火涂料,设置防火门和配置灭火设施。
这些要求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木结构建筑在发生火灾时能够有效隔离火势,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确保建筑的防火性能达到标准,提高建筑的整体安全性。
同时,建筑使用者也应加强火灾预防意识,定期检查和维护防火设施,以确保建筑的长期安全使用。
社科学论Soci al S c i e nce The or y论木构古建筑防火保护技术丁艳艳(济源市文物工作队河南济源454650)摘要由于木构古建筑自身耐火等级低,火灾载荷较大,扑救相对困难的特性,火灾已是威胁木构古建筑安全的最大的灾害之一。
木质古建筑火灾的特点概括起来是“三易四难”。
为了更好地保护木构古建筑,免受火灾的威胁,本文从避雷防雷、木材阻燃、火灾监测预警系统和灭火技术等四个方面,探讨木构古建筑防火保护技术。
关键词木构古建筑防火保护技术中图分类号:TU998.1文献标识码:AO n t he O l d W ooden B ui l di ng Fi r e Pr ot e ct i on T ec hnol ogyD I N G Y anyan(J i yuan C i t y H e r i t age Tas k For ce,Ji yuan,H e’nai l454650)A bs t r act Si n ce a nc i e nt w ooden bui l di ng i t sel f r efr a ct or y l ow—gr ade,l a r ge f ir e l oad,t he r e l at i v e di f f i cul t y of f i ght i ng pro-per t i es,t he f i r e t hr ea t i s one of t he anci ent w ooden bui l di ngs of t he bi gge st sa f et y haz ar ds.Fea t ur es ofw ooden a nc i e nt bui l d-i ngf i r es C al l be s um m ed印as”Thr ee easy poi nt s and four di f f i cul t poi nt s”.In order t o be t t e r pr ot ec t t he anci ent w oodenbui l di ngs f r o mt he t hr ea t of fi re,l i ght ni ng,and t hi s ar t i cl e f r o m four as p ect s,w o od fi re-ret ar dant,f i re det ec t i on and f ir e al ar ms ys t em s t echn ol ogy,exp l or eanci ent w ooden bui l di ng f ir e prot e c t i on t e chnol ogy.K ey w or ds anci ent w ooden bui l di ng;f i r e prot ect i on;t echnol ogy木构古建筑耐火等级低,火灾载荷较大,扑救相对困难,火灾已是威胁木构古建筑安全的最大的灾害之一。
木结构建筑的防火措施作为一种盛行于古代建筑,又多次被现代建筑所采用的建筑材料,木头的特性使得木结构建筑具有一个天然的缺陷——容易着火。
针对这一特性,人们在建筑设计、施工、使用等过程中,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火措施,以保证木结构建筑的安全。
一、建筑设计阶段防火措施1、明确强制规范:国家明确规定,木结构建筑要进行防火设计,其中要求设计人员严格遵照国家强制规范标准,严格按照规定落实各项防火措施,确保建筑物结构和材料的防火性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合理分布:建筑设计主张构造合理、色彩质感良好、比例均衡统一,避免过度简化、片面化。
3、采用合法材料:对于木结构建筑,其结构材料的选用至关重要,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合法采购,并进行认真的检验,防止使用非法或不合格材料。
二、建筑施工工期内防火措施1、加强现场职工培训:施工现场一定要加强员工防火意识的培训,做到“上岗前培训、施工中不断提高、防火知识普及”。
2、建立消防设施:在施工场地周围、高架建筑物的内部和外面、比较容易着火的地方等设立消防设施,预先消除火灾隐患。
3、施工环境管理:施工场地要保持干燥、整洁,杜绝随意的焚烧垃圾、木屑等行为,避免起火的可能性。
三、建筑使用中防火措施1、配置防火设施:在建筑物内部配置防火设备,如火灾报警系统、灭火器、喷淋系统等,及时消除事故灾害。
2、定期巡查:定期检查建筑物的状况,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加强扑灭火灾和防范火灾的措施,即使在火灾期间加强救援也应是最重要的。
3、培育预警意识。
居住在木结构建筑内的人员应时时提醒自己火灾的可怕,合理使用电器设施,避免用火不慎,以免不测发生。
总的来说,对于木结构建筑,防火可能一直是一个难点,但人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已经总结出了较为成熟、落实科学的防火措施,在建造、管理、使用等过程中,只要严格顺守规定,木结构建筑的防火安全将能得到有效保障。
古建筑防火设计探讨中国是世界上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
文物古建筑源远流长、光彩照人,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
因此,加强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意义重大。
本文就古建筑存在的火灾隐患做一些粗浅的分析,并谈一谈如何搞好预防工作。
标签:古建筑消防安全探讨我国古建筑多为三、四级建筑结构,耐火等级低下,火灾荷载较大,如果发生火灾,火势较难控制,极易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所以,古建筑的消防工作,加强对古建筑的防火管理,保护好古建筑不受火灾的侵害,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有关部门共同的职责。
1古建筑的防火必要性我国古建筑大都采用木结构架为主的结构形式,梁、斗、柱,层层叠叠搭筑而成。
古建筑的以木材为主,造成了良好的燃烧条件,而且一旦失火,室内散热差,温度升高快,容易引起轰燃。
有些古建筑在半山腰或山顶,消防车无法上去。
有些在城市里的,由于古建筑的特点,院套院、门连门,台阶遍布,高低错落,消防车也难以进入及时扑救。
因此,做好古建筑防火安全非常重要。
2古建筑的火灾特点2.1火灾荷载大,具有良好的燃烧条件古建筑的建筑材料大量采用木材,由于古建筑木构件受自然侵蚀多年,含水量较低、极易燃烧;在其周围墙壁之上,以木柱、木梁、斗拱等支撑巨大的屋顶,严实紧密,烟热不易散失,整个结构如架满干柴的炉膛,在燃烧中产生的高热和积聚木材分解出来的大量可燃气体使古建筑易发生轰然和倒塌。
古建筑一般都有油漆彩绘以及屏风、挂画垂帘等大量可燃装饰,很可能由于电线陈旧、电气设备安装使用不当或可燃织物随风飘荡接触灯烛等原因而引起火灾。
庙宇烧香拜祭、宫殿的祭祖、祭天地等宗教活动,焚香纸等用火,以及工作居住人员炊煮、取暖、照明用火,稍有不慎,都可导致火灾。
古建筑的避雷设施落后,有的虽然安装了防雷设备但不符合安装要求,一旦遭受雷击,也会引起火灾。
游客如带进火种或易燃易爆危险品,特别是乱丢烟头等,也可导致火灾。
木结构建筑防火分区的要求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推广和木结构建筑的兴起,关于木结构建筑防火分区的要求也逐渐受到关注。
木结构建筑的防火分区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防火区划设计防火分区应根据建筑用途、火灾危险性等因素进行设计,通过分区,将整个建筑分成数个独立的防火区域,防止火势在建筑内蔓延。
划分防火分区时应考虑建筑的楼层、结构、用途等因素,并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确定不同分区的防火等级。
二、防火分区隔墙防火分区隔墙是划分防火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将建筑分割为不同的防火区域。
防火分区隔墙及其它配套措施应满足防火等级要求,常见的隔墙材料包括砌体、轻钢龙骨、石膏板等。
防火分区隔墙应具备良好的防火性能,达到一定的防火时间,以便在发生火灾时将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三、防火分区防烟措施除了防火隔墙,防火分区还应设有防烟措施。
建筑内部需要合理设置烟气防排通道和排烟设备,以将火灾产生的烟雾有效排除。
防火分区内的楼梯间、过道等通道也需要考虑防烟措施,确保人员疏散时的安全和顺畅。
四、通风与排烟系统设计五、疏散通道和出口设置防火分区内应设置合理的疏散通道和出口。
疏散通道宽度要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确保人员能够快速逃离火灾现场。
出口要明确标识,配备相应的疏散指示标识和照明设备,提供适当的安全疏散路径。
六、防火分区内的防火门和防火卷帘门防火隔墙上的门和窗口应采用具有一定防火性能的防火门和防火窗,以防火灾蔓延。
防火门和防火卷帘门要满足相关防火标准的要求,具备一定的防火时间,能够阻挡火势的扩展。
七、防火分区的灭火设备防火分区内还应设置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如手提式灭火器、消防栓等,方便人员在火灾初期进行灭火。
灭火设备的设置位置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并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正常使用。
总结起来,木结构建筑防火分区主要包括防火区划设计、防火隔墙、防烟措施、通风与排烟系统设计、疏散通道和出口设置、防火门和防火卷帘门、以及灭火设备等要求。
如何对木结构建筑进行防火分隔
内容
防火分隔
1.住宅建筑危险部位:设置在木结构住宅建筑内的机动车库、发电机间、配电间、锅炉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 h的防火隔墙和1 h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不宜开设与室内相通的门、窗、洞口,确需开设时,可开设一樘不直通卧室的单扇乙级防火门。
机动车库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60 m²。
2.屋顶密闭空间:木结构墙体、楼板及封闭吊顶或屋顶下的密闭空间内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且水平分隔长度或宽度均不应大于20m,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 00m²,墙体的竖向分隔高度不应大于3m。
3.轻型木结构建筑:每层楼梯梁处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
4.组合建造:木结构建筑与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砌体结构等其他结构类型组合建造时:
(1)防火分隔:
——竖向组合建造:木结构部分的层数不应超过3层并应设置在建筑的上部,木结构部分与其他结构部分宜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不燃性楼板分隔。
——水平组合建造:木结构部分与其他结构部分宜采用防火墙分隔。
(2)防火设计:
——组合有分隔:当木结构部分与其他结构部分之间按上款规定进行了防火分隔时,木结构部分和其他部分的防火设计,可分别执行木结构建筑和其他结构建筑的规定。
——其他情况:建筑的防火设计应执行木结构建筑的规定。
关于古建筑防火施工方案一、古建筑特点分析古建筑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其结构特点和材料运用与现代建筑有着显著的区别。
木结构是古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而木材易燃的特性使得古建筑在防火方面存在较大的隐患。
此外,古建筑多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或风景区,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防火设施改造与增设针对古建筑的特点,防火设施的改造与增设是施工方案的核心。
首先,要对古建筑内的电线电缆进行改造,使用阻燃材料替换原有线路,并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其次,增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烟雾探测器和手动报警按钮,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反应。
三、消防设施与古建协调在增设消防设施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其与古建筑的协调性。
消防设施的设计应与古建筑的风格相协调,避免破坏古建筑的整体风貌。
例如,消防设备的选型、颜色和安装位置应与古建筑风格保持一致。
四、改造过程施工安全改造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施工安全规范,确保施工人员和古建筑的安全。
施工区域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安排专人进行安全管理。
对于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五、施工人员消防培训施工人员是防火改造工程的重要执行者,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消防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火灾的危害性、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火灾应急处置等。
通过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六、消防演练与应急能力在改造完成后,应组织消防演练,检验改造效果和施工人员的应急能力。
演练过程中,要模拟真实的火灾场景,评估消防设施的运行状况和施工人员的处置能力。
针对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七、消防监控与报警系统为了及时发现火灾并进行报警,应建立完善的消防监控与报警系统。
该系统应能够实时监测古建筑内的烟雾、温度等参数,并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
报警信号应能够迅速传达给相关人员,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八、与消防部门有效沟通在施工过程中及改造完成后,要与当地消防部门保持密切沟通。
木结构建筑防火分区的要求以木结构建筑防火分区的要求为标题,我们将探讨在木结构建筑中如何进行防火分区设置,以确保建筑物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尽量减少火势蔓延的风险。
一、背景介绍木结构建筑由于其独特的美观性和环保性,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木材作为一种易燃材料,其防火性能相对较差,因此,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考虑防火分区的设置,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防火性能。
二、防火分区的概念防火分区是指将建筑内部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以限制火势蔓延的范围。
在木结构建筑中,防火分区的设置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结构设计在木结构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应采用防火墙等结构措施,将建筑内部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
防火墙通常由非燃烧材料构成,能够起到有效隔离火势的作用。
2. 防火门和防火窗的设置在木结构建筑的防火分区中,需要设置防火门和防火窗,以隔离不同区域之间的火势蔓延。
防火门和防火窗的材料和结构应符合相关标准,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抵抗火势的蔓延。
3. 防火隔板的使用防火隔板是木结构建筑中常用的防火分区措施之一,可以将建筑内部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区域。
防火隔板通常由防火板等材料构成,能够有效阻挡火势的传播。
4. 防火涂料的涂刷在木结构建筑中,可以使用防火涂料对木材进行涂刷,提高其防火性能。
防火涂料具有阻燃、隔热等特性,能够有效减缓火势的蔓延速度。
三、防火分区的设置原则在木结构建筑中设置防火分区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分区明确防火分区的划分应明确具体,不同区域之间应有明显的隔离措施,以限制火势的蔓延。
2. 面积适宜防火分区的面积应适中,过大的分区可能导致火势无法有效控制,过小的分区则可能造成防火措施的浪费。
3. 隔离完整防火分区的隔离措施应完整无缺,不得存在漏洞,以确保火势无法穿透隔离层。
4. 防火材料符合标准防火分区中使用的防火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能够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的蔓延。
四、防火分区的检测与维护为了确保防火分区的有效性,建筑物的业主和管理者需要定期对防火分区进行检测和维护。
木结构古建筑防火改造的技术方案本文首先提出了木结构古建筑自身防火改造方案,如在应用现代先进的消防理念、应用现代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等方面进行改造,然后提出了木结构古建筑防火消防设施的改造方案,如在开辟木结构古建筑的消防通道、改善木结构古建筑的消防供水等方面进行改造。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木结构古建筑防火改造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标签:木结构古建筑防火改造1对木结构古建筑自身进行防火改造1.1消防理念在木结构古建筑防火中的应用一是应用消防安全工程学原理。
现在可以用消防安全工程学原理对现代建筑进行火灾危险性、安全状况进行分析和模拟演示。
现在需要改变原有的观点,像现代建筑一样,用消防安全工程学原理对木结构古建筑进行火灾危险性和安全状况分析,同时把消防安全工程学原理用来对木结构古建筑进行模拟演示,找出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从而找出最佳的解决办法。
二是划分防火分区。
现代建筑防火分区的划分也可以阻止火势的扩大,所以木结构的古建筑也可以划分防火分区,在木建构古建筑容易发生火灾的地方,根据测量的距离划分相应的空间,形成良好的“物理分隔”防御,再根据相应的空间间隔,实行相应的防火的方法和布置相应的防火设备,最后做到最佳的防火效果。
三是配置移动式和固定灭火设备。
应用木结构古建筑分区划分的定义,在警戒区使用移动式灭火设备,同时再根据警戒区,建立相应的缓冲区,并在缓冲区使用固定式灭火设备。
1.2安全管理理念在木结构古建筑防火中的应用一是使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
根据木结构古建筑的不同类别,使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形成普遍方法和特殊方法相结合的管理方法。
现在需要对木结构古建筑进行充分调研,对木结构古建筑原有的消防安全管理方法进行修定,同时组建专门的小组,商讨相应的防火措施。
二是应用先进的科技解决过去难以解决的隐患。
例如使用数量化的模式,得到更合理的设计规划,提高木结构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可靠度,应用先进的火灾风险评估技术到木结构古建筑上,跟得上国际先进的消防安全的趋势。
木结构古建筑防火改造技术初探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古建筑是其中重要的历史瑰宝,它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我国曾多次发生古建筑火灾,特别是木结构古建筑,如山东曲阜市孔庙、四川省峨眉山金顶寺先后发生火灾,这些火灾均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和影响。
古建筑具有不可再生性,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这对于研究研究中国的历史,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和发展旅游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加强古建筑的防火设计,进一步对木结构古建筑进行防火改造,确保古建筑的安全,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1、我国木结构古建筑的特点及火灾特殊性1.1我国木结构古建筑特点我国木结构古建筑的特点主要体现结构布局等方面,也正是这些特点导致了其火灾的特殊性。
首先是其结构特点,多采用以木架为主的结构方式,创造了与这种结构相适应的各种样式。
这种结构主要是用木梁、木柱搭建筑起一个木的结构框架,然后采用其他的材料作为围护结构。
布局特点,变化很多,单体建筑有殿、堂、厅、轩、楼、阁、塔、亭等等。
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与轴布局。
我国木结构古建筑首先采用大出檐来防雨,但是大出檐影响光,从汉代起,就出现了微微上翘的屋檐。
1.2木结构古建筑的火灾特殊性。
由于木结构古建筑本身特点,导致其火灾特珠性。
古建筑中的各种木材构件,具有良好的燃烧和传播火焰条件,起火后,犹如架满了干柴的炉膛,而屋顶严实紧密,将导致在发生火灾时,屋顶内部的烟与热不易散发,温度快速积聚,迅速达到“轰燃”。
古建筑的梁、柱、椽等构件,表面积大,木材的缝和拼接的缝隙多,并且大多数通风条件比较好,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快,燃烧猛烈,特别是在古建筑群落中极易形成群体火灾并且也极易造成房屋倒塌。
与现代建筑相比较,古建筑火灾具有如下特珠性:1.2.1 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
我国的古建筑多采用以木结构为主的结构形式,梁、斗、柱层层叠叠搭筑而成。
浅析木结构古建筑防火设计
【摘要】木结构古建筑由于技术和年代等原因,在修建的时候并没有太多有效的防火保护措施,作为木结构古建筑保护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消防安全设计仍然是薄弱环节,有的地方甚至还是空白。
近年来,我国就曾多次发生古木建筑火灾,因此必须加强对木结构古建筑防火设计。
【关键词】木结构;古建筑;设计
一、木结构古建筑的火灾特点
1、燃烧强度大
木结构古建筑的建筑构件大多采用松、杉柏香樟等含油木质材料制作,木材用量多,火灾荷载大,而且年代久远,特别是寺庙建筑常年香火缭绕,木构件极为干燥,加之表面涂刷油漆,火灾时,燃烧猛烈,火场中心温度可达 1200 度以上。
2、火势发展快
木结构古建筑发生火灾时,火焰、热烟气在室内向上升腾,首先沿着殿堂垂直布置的木构件,以及悬挂的垂幔、幔帐、柱棉、飘带、天帐等装饰品迅速向上蔓延。
火灾蔓延至屋顶部位后,又会迅速沿屋顶向水平方向发展蔓延,再加上室内空气对流条件好,极易造成全面燃烧。
同时,大多数木结构古建筑相互毗邻,通廊相连,火势一旦突破着火建筑门窗会引起延烧,强烈的热辐射也能导致毗邻建筑着火。
3、屋顶易倒塌
木结构古建筑发生火灾后,其倒塌的规律一般是屋顶首先倒塌,墙柱后塌。
这是由于古木建筑火灾首先是垂直向上蔓延,且其屋顶的屋架、桁、檩等构件截面积较小,而柱、梁截面积较大。
火灾时,古木建筑整体倒塌的时限持续时间较长。
4、文物易受损
木结构古建筑不仅自身价值无法估量,而且其室内通常还珍藏有大量经典、书画、匾额等各类古代艺术珍品。
火灾时,木结构古建筑本身及室内文物极易受到破坏,甚至直接被大火烧毁,而且用水扑救还会使木构件加速腐朽,忌水的文献史料、泥塑、唐卡、壁画等也会遭受损坏。
二、木结构古建筑防火设计的原则
1、预防火灾发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古建筑内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剧增,火险因素随之日趋增多,如果疏于防火管理,极易引发火灾事故。
通过建筑防火设计工作,合理确定与古建筑使用功能相匹配的建筑耐火等级,严格控制建筑内可燃、易燃物和内装修材料,设计安全可靠的供电、供气、供油、供热系统,可以提高古建筑本身的安全度,有效预防古建筑火灾发生。
2、防控火灾蔓延
原有木结构古建筑防火设计中大多没有防火间距的概念,当古
建筑某一部位着火时,极易迅速蔓延。
通过在建筑防火设计工作中,应用防火间距和防火分区分隔技术.合理确定建筑防火划距,严格划分防火分区,设置避难空间,充分利用防火墙,防火门窗、防火卷帘、防火阀、防火封堵材料等防火分隔设施,可以将火灾控制在一定范围,严防火势蔓延甚至“火烧连营”,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3、畅通生命通道
木结构古建筑一旦起火并失控,其产生的火焰和高温、有毒烟气将对建筑内生命造成严重危害。
在此情况下,如果古建筑缺乏必要的安全疏散措施,建筑内的人员将来不及疏散逃生,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因此,通过在古建筑防火设计中工作中应用,应用安全疏散和烟气控制技术,合理设置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应急照明装置、疏散指示标志等安全疏散设施和自然排烟、正压进风、机械排烟等防烟排烟系统,可以保障人员安全疏散,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人员伤亡。
4、创造扑救条件
木结构古建筑起火且扩大成灾后,需要消防力量及时、有效处置。
因此,通过在建筑防火设计中应用平面布置技术,合理设置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消防登高场地等建筑灭火救援设施,可以确保火灾时消防人员及各类消防车辆、装备能够顺利靠近或进入古建筑实施灭火救援,及时、有效的扑灭火灾,抢救遇难人员。
三、木结构古建筑防火改造设计的主要内容
木结构古建筑防火设计涉及内容很多,主要包括总平面布置、防火间距、建筑结构和耐火等级、建筑材料防火、防火分区分隔、安全疏散、防烟排烟、消防设施、建筑防雷等建筑防火技术方面的设计。
1、总平面布置
木结构古建筑的总平面布置要满足城市规划和消防安全的要求。
一是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规模、建筑高度、建筑体积及火灾危险性等,从周边环境、地势条件、主导风向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选择建筑位置。
二是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划分储存区(包括露天储存区)、辅助设施区、行政办公和生活福利区等。
三是为了防止火灾时因辐射热影响导破火势向相邻建筑蔓延扩大,并为火灾扑救创造有利的条件,在总平面布置中,应合理确定古建筑与各类建(构)筑物、堆场、储罐、电力设施及电力线路之间的防火间距。
四是应根据各建筑物的使用性质、规模、火灾危险性,考虑扑救火灾时必需的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和消防扑救面。
2、建筑结构防火改造设计
建筑结构的安全是整个建筑的生命线,也是建筑防火设计的基础。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研究建筑防火措施、规定不同用途建筑物需采取相应建筑防火措施的基本依据。
在建筑防火设计中,正确选择和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防止建筑火灾发生和阻止火势蔓延
扩大的一项治本措施。
现存木结构古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达不到规范的要求,可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解决。
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在木构件表面涂刷防火涂料做耐火保护层;对木结构做耐火吊顶和防火保护层包敷等等。
3、建筑材料防火改造设计
木结构古建筑中的建筑材料绝大部分是可燃的,而且由于涂刷油漆,燃烧后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给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或阻止、延缓火灾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减轻火灾危害,必须对可燃建筑材料的使用及其燃烧性能进行有效的控制。
木结构古建筑材料的防火改造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是:对材料进行阻燃处理;与电气线路或发热物体接触的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或进行阻燃处理;楼梯、通道和供人员疏散的走道内应采用不燃材料。
4、防火分区分隔设计
木结构古建筑的建筑空间大,火灾时燃烧面积大,蔓延扩展快,因此在建筑内实行防火分区和防火分隔,可有效的控制火势的蔓延,既利于人员疏散和扑火救灾,也能达到减少火灾损失的目的。
防火分区包括水平防火分区和竖向防火分区。
水平防火分区是指在同一水平面内,利用防火隔墙、防火卷帘、防火门及防火水幕等分隔物,将建筑平面分为若干个防火分区、防火单元;竖向防火分区指上、下层分别用耐火的楼板等构件进行分隔,对建筑外部采用防
火挑檐、设置窗槛(间)墙等技术手段,对建筑内部设置的敞开楼梯、中庭等采取防火分隔措施等。
5、安全疏散设计
人身安全是消防安全的重中之重,以人为本的消防工作理念必须始终贯彻于整个消防工作,从特定的角度上说,安全疏散设计是木结构古建筑防火改造设计中最根本、最关键的技术,也是建筑消防安全的核心内容。
保证建筑内的人员在火灾情况下的安全是一个涉及建筑结构、火灾发展过程、建筑消防设施配置和人员行为等多种基本因素的复杂问题。
安全疏散设计的目标就是要保证建筑内人员疏散完毕的时间必须小于火灾发展到危险状态的时间。
木结构古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重点是:安全出口、疏散出口、紧急出口以及安全疏散通道的数量、宽度、位置和疏散距离。
基本要求是:每个防火分区内最好保证有两个安全出口;疏散路线必须满足室内最远点到房门,多层古建筑保证房门到最近楼梯的行走距离限值;疏散方向应尽量为双向疏散;疏散宽度应保证不出现拥堵现象,并采取有效措施,在清晰的空气高度内为人员疏散提供引导。
6、防烟排烟设计
烟气是导致木结构古建筑火灾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如何有效的控制火灾时烟气的流动,对保证人员安全疏散以及灭火救援行动的展开起着重要作用,而且火灾时,如能合理的排烟排热,对防止建筑物的轰燃、保护建筑也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技术措施。
烟气控制
的方法包括合理划分防烟分区和选择合理的防烟、排烟方式。
划分防烟分区是为了在火灾初期阶段将烟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便有组织的将烟气排出室外,使人员疏散、避难空间的烟气层高度和烟气浓度处在安全允许值之内。
防排烟系统可分为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
防烟、排烟是烟气控制的两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建筑防火设计中,应合理设计防烟、排烟系统。
总之,木结构古建筑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是建筑易于起火的最主要原因。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木结构古建筑的设计,有效预防和减少古建筑火灾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降低火灾事故损失。
参考文献:
[1]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5
[2]郭白莉,刘兴.现代技术下的木结构建筑[j].华中建筑,2006,24(7):75—88.
[3]翁文国,范维澄.中国古建筑防火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1,9(5):20—22.
作者简介:
陈畅(1985.6—)女,湖北崇阳人,本科,助教,现工作于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段凯敏(1984.6—)女,河南三门峡人,研究生,讲师,现工作于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