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汇总表(木结构建筑篇)
- 格式:docx
- 大小:15.18 KB
- 文档页数: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前言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7]125 号文)和《关于调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项目计划的函》(建标[2009]94 号),由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四川消防研究所会同有关单位,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 年版)的基础上,经整合修订而成。
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遵循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深刻吸取近年来我国重特大火灾事故教训,认真总结国内外建筑防火设计实践经验和消防科技成果,深入调研工程建设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规范执行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认真研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开展了大量课题研究、技术研讨和必要的试验,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生产、建设、科研、教学和消防监督等单位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2 章和3 个附录,主要内容有:生产和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高层公共建筑的分类要求,厂房、仓库、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等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筑耐火等级分级及其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平面布置防火分区与防火分隔、建筑防火构造、防火间距和消防设施设置的基本要求,工业建筑防爆的基本措施与要求;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疏散距离、疏散宽度、疏散楼梯设置形式、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以及安全出口和疏散门设置的基本要求;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的防火间距、成组布置和储量的基本要求;木结构建筑和城市交通隧道工程防火设计的基本要求,以及为满足灭火救援要求设置的救援场地、消防车道、消防电梯等设施的基本要求,建筑供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电气等方面的防火要求以及消防用电设备的电源与配电线路等基本要求。
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相比,本规范主要有以下变化:1. 合并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调整了两项标准间不协调的要求。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1 木结构建筑11.0.1 木结构建筑的防火设计可按本章的规定执行。
木结构建筑的耐火等级可分为Ⅰ级、Ⅱ级、Ⅲ级,不同耐火等级木结构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11.0.1的规定。
注:1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当同一座Ⅱ级、Ⅲ级木结构建筑存在不同高度的屋顶时,较低部分的屋顶承重构件和屋面不应采用可燃性构件;当采用难燃性屋顶承重构件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75h。
2 轻型木屋顶,除防水层、保温层及屋面板外,其余部分均应视为屋顶承重构件,且不应采用可燃性构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
3 当Ⅱ级木结构建筑为4层时,本表内承重墙、承重柱、楼梯间和前室的墙、住宅建筑单元之间的墙和分户墙、疏散楼梯的耐火极限应分别提高0.50h,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4 除房间隔墙和吊顶外,Ⅰ级木结构建筑的构件不应使用轻型木结构构件。
【条文说明】本条规定木结构建筑可以按本章进行防火设计,其构件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层数和防火分区面积,以及防火间距等都要满足要求,否则应按本规范相应耐火等级建筑的要求进行防火设计。
Ⅰ级木结构建筑主要为“重型木结构”建筑,本条规定的“重型木结构”包括北美标准中规定的“heavy timber”和“mass timber”。
Ⅰ级木结构建筑各主要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比照本规范对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各构件耐火极限的要求确定的。
Ⅰ级木结构建筑的最高允许层数为8层,Ⅱ级木结构建筑对应于4层及以下木结构建筑,Ⅲ级木结构建筑对应2层及以下木结构建筑。
(1)表11.0.1中有关电梯井的墙、非承重外墙、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承重柱、梁、楼板、屋顶承重构件及吊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要求,主要依据我国对承重柱、梁、楼板等主要木结构构件的耐火试验数据,并参考国外建筑规范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国对材料燃烧性能和构件耐火极限的试验要求而确定。
在确定木结构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时,考虑了现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我国建筑耐火等级分级、不同耐火等级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及与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协调,力求做到科学、合理、可行。
2018年4月1日起施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17全文-01-总则1.0.1 为规范建筑内部装修设计,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内部装修防火设计,不适用于古建筑和木结构建筑的内部装修防火设计。
1.0.3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应积极采用不燃性材料和难燃性材料,避免采用燃烧时产生大量浓烟或有毒气体的材料,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 建筑内部装修防火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02-术语2.0.1 建筑内部装修(加) in terior decoration of buildings为满足功能需求,对建筑内部空间所进行的修饰、保护及固定设施安装等活动。
2.0.2 装饰织物(加)decorative fabric满足建筑内部功能需求,由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及其他合成纤维制作的纺织品,如窗帘、帷幕等。
2.0.3 隔断(加固定的) partition建筑内部固定的、不到顶的垂直分隔物。
2.0. 4 固定家具(加)fixed furniture与建筑结构固定在一起或不易改变位置的家具。
如建筑内部的壁橱、壁柜、陈列台、大型货架等。
-03-装修材料的分类和分级3.0.1 装修材料按其使用部位和功能,可划分为顶棚装修材料、墙面装修材料、地面装修材料、隔断装修材料、固定家具、装饰织物、其他装修装饰材料七类。
注:其他装修装饰材料系指楼梯扶手、挂镜线、踢脚板、窗帘盒、暖气罩等。
3.0.2 装修材料按其燃烧性能应划分为四级,并应符合本规范表3.0.2的规定。
3.0.3 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的有关规定,经检测确定。
3.0.4 安装在金属龙骨上燃烧性能达到B1级的纸面石膏板、矿棉吸声板,可作为A级装修材料使用。
3.0.5 单位面积质量小于300g/㎡的纸质、布质壁纸,当直接粘贴在A级基材上时,可作为B1级装修材料使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局部修订条文(2018年版)文章出处:悍马加固材料人气:973发表时间:2018-07-18 11:08【大中小】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2018第35号现批准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5.1.3A、5.4.4(1、2、3、4)、5.4.4B、5.5.8、5.5.13、5.5.15、5.5.17、6.2.2、6.7.4A、7.3.1、7.3.5(2、3、4)、8.2.1、8.3.4、8.4.1、10.1.5、10.3.2、11.0.4、11.0.7(2、3、4)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局部修订条文及具体内容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公开,并将刊登在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8年3月30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局部修订条文(2018年版)说明:1.下划线标记的文字为新增内容,方框标记的文字为删除的原內容,无标记的文字为原内容。
2.本次修订的条文应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中其他条文一并实施。
5.1.1 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和层数可分为单、多层民用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
高层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和楼层的建筑面积可分为一类和二类。
民用建筑的分类应符合表5.1.1的规定。
表5.1.1民用建筑的分类注:1 表中未列入的建筑,其类别应根据本表类比确定。
2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宿舍、公寓等非住宅类居住建筑的防火要求,应符合本规范有关公共建筑的规定;3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裙房的防火要求应符合本规范有关高层民用建筑的规定。
5.1.3A 除木结构建筑外,老年人照料设施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2009年5月,新修订的《消防法》颁布实施,首次从国家法律的层面,规定(guīdìng)了以强制性产品认证为核心的消防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2011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安部和国家认监委依据《消防法》联合公布了新的实施强制性认证的消防产品目录,增加了泡沫灭火设备、灭火剂、消防(xiāofáng)装备和建筑耐火构建等4类14种产品,又在原有已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的3类中增加(zēngjiā)了17种产品,至此,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消防产品又增加了7类31种,增加至8类43种。
消防产品强制性认证成为我国消防产品市场准入的主要模式。
据统计,自第一批消防产品实施(shíshī)强制性认证制度以来,累计已颁发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zhèngshū)3600多张,涉及获证企业340家,出具型式检验报告8900多份,为配合政府部门加强消防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消防设计审核内容包括:(1)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中涉及消防安全的防火间距、消防车道、消防水源等;(2)建筑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和耐火等级;(3)建筑防火防烟分区和建筑构造;(4)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5)消防给水和自动灭火系统;(6)防烟、排烟和通风、空调系统的防火设计;(7)消防电源及其配电;(8)火灾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疏散指示标志;(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控制室;(10)建筑内部装修的防火设计;(11)建筑灭火器配置;(12)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的防爆设计;(13)国家工程建设标准中有关消防设计的其他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由公安部实施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消防产品有:蛋白泡沫灭火剂、氟蛋白泡沫灭火剂、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推车式干粉灭火器、消防水枪、地上消火栓、地下消火栓、钢质防火门、木质防火门等35种;“灭火剂”,是指能够有效地破坏燃烧条件,终止燃烧的物质。
中国木结构建筑相关规范和标准汇总中国木结构建筑相关规范和标准汇总1) 已颁布的木结构建筑规范、标准及配套技术资料:《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2003)2005年版《木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T50772-2012)《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 2006)《胶合木结构技术规范》(GB/T50708-2012)《轻型木桁架技术规范》(JGJ/T265-2012)《木骨架组合墙体技术规范》(GB/T 50361-2005)《木材防腐剂》(LY/T 1635-2005)《防腐木材的使用分类和要求》(LY/T 1636-2005)《防腐木材标准》(GB/T 22102-2008)《木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 50329-2002)《木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木结构住宅》(07SJ924建筑标准图集)《轻型木结构建筑技术规程》(上海)(DG/TJ08-2059-2009)《木桁架坡屋面改造标准图集》(2009沪J/T-223)2) 正在编制的木结构建筑规范和标准:《结构用集成材》(GB/T 26899-2011)《机械分级锯材》(GB/T XXXX)《结构用规格材特征值的测试方法》(GB/T XXXX)3) 与木结构建筑相关的其它主要规范、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2010)《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0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木结构建筑耐火等级的设计要求
木结构建筑是指采用以木材为主制作的构件承重结构的建筑。
普通木材一般属于燃烧性材料,因此,木结构建筑的防火设计有特殊规定,其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可以按照表2-3-11的规定执行。
从木结构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看,木结构建筑的耐火等级介于三级和四级之间。
表2-3-11 木结构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注:1.除《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另有规定外,当同一座木结构建筑存在不同高度的屋顶时,较低部分的屋顶承重构件和屋面不应采用可燃性构件,采用难燃性屋顶承重构件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75h。
2.轻型木结构建筑的屋顶,除防水层、保温层及屋面板外,其他部分均应视为屋顶承重构件,且不应采用可燃性构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h。
3.当建筑的层数不超过2层、防火墙间的建筑面积小于600㎡且防火墙间的建筑长度小于60m时,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可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有关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要求确定。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木工操作间的防火要求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木工操作间作为木工工人操作和加工木材的场所,防火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防止火灾的发生,保障施工现场及工人的安全,是木工操作间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1.硬质防火墙的设置:为了提高木工操作间的防火等级,必须在木工操作间与其它用途之间设置硬质防火墙。
该防火墙可以使用砖墙、混凝土墙等耐火材料进行建造。
2.木材的储存:在木工操作间内应设置专门存放木材的区域,木材应按照种类进行分堆储存,并与墙体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减少火势的蔓延。
与火源相对的木材堆应与防火墙保持足够的距离,以防止火势通过火源向其他部位蔓延。
3.电气设备的安装:木工操作间内的电气设备应按照防火要求进行安装。
电线电缆应装设在防火套管或输油箱内,确保电气线路的安全。
电气设备的配电箱、开关等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和清洁,以保持其正常工作状态。
4.作业火焰的防护:木工操作间的作业火焰是造成火灾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木工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应使用可防火材料制成的火焰防护罩进行作业,以降低火灾的风险。
5.明火的使用:在木工操作间内禁止使用明火进行作业。
如果必须使用明火,应设定专门的操作区域,同时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并确保在作业结束后及时清理并关闭明火。
6.防火门的设置:木工操作间与其它用途的区域之间应设置防火门,以防止火势的蔓延。
防火门应符合相关防火标准,且能够有效地隔离火源,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
7.消防器材的配置:木工操作间内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并将其设置在易于取用的位置。
使用消防器材前,木工工人应接受必要的消防教育和训练,以确保正确、有效地使用消防器材。
8.定期巡查和维护:木工操作间应定期进行巡查和维护,确保防火设施的正常使用和功能。
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火灾报警系统和灭火器材的工作状态,及时处理存在的隐患,以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
9.培训和教育:木工操作间的工人应接受与防火安全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人的防火安全意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前言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7]125 号文)和《关于调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项目计划的函》(建标[2009]94 号),由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四川消防研究所会同有关单位,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 年版)的基础上,经整合修订而成。
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遵循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深刻吸取近年来我国重特大火灾事故教训,认真总结国内外建筑防火设计实践经验和消防科技成果,深入调研工程建设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规范执行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认真研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开展了大量课题研究、技术研讨和必要的试验,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生产、建设、科研、教学和消防监督等单位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2 章和3 个附录,主要内容有:生产和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高层公共建筑的分类要求,厂房、仓库、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等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筑耐火等级分级及其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平面布置防火分区与防火分隔、建筑防火构造、防火间距和消防设施设置的基本要求,工业建筑防爆的基本措施与要求;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疏散距离、疏散宽度、疏散楼梯设置形式、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以及安全出口和疏散门设置的基本要求;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的防火间距、成组布置和储量的基本要求;木结构建筑和城市交通隧道工程防火设计的基本要求,以及为满足灭火救援要求设置的救援场地、消防车道、消防电梯等设施的基本要求,建筑供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电气等方面的防火要求以及消防用电设备的电源与配电线路等基本要求。
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相比,本规范主要有以下变化:1. 合并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调整了两项标准间不协调的要求。
木结构建筑篇
要点:1
老年人照料设施,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活动场所设置在木结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或二层。
商店、体育馆、厂房(库房)应采用单层木结构建筑,并宜采用胶合木结构。
设置在木结构住宅建筑内的机动车库、发电机间、配电间、锅炉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00h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不宜开设与室内相通的门、窗、洞口,确需开设时,可开设一樘不直通卧室的单扇乙级防火门。
机动车库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60m2。
当木结构建筑的每层建筑面积小于200m2且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25人时,可设置1部疏散楼梯;
丁、戊类木结构厂房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分别不应大于50m 和60m。
住宅建筑内厨房的明火或高温部位及排油烟管道等,应采用防火隔热措施。
民用木结构建筑之间及其与其他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11.0.10的规定。
民用木结构建筑与厂房(仓库)等建筑的防火间距、木结构厂房(仓库)之间及其与其他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3、4章有关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规定。
表11.0.10民用木结构建筑之间及其与其他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m)
注:1两座木结构建筑之间或木结构建筑与其他民用建筑之间,外墙均无任何门、窗、洞口时,防火间距可为4m;外墙上的门、窗、洞口不正对且开口面积之和不大于外墙面积的10%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2当相邻建筑外墙有一面为防火墙,或建筑物之间设置防火墙且墙体截断不燃性屋面或高出难燃性、可燃性屋面不低于0.5m时,防火间距不限。
木结构墙体、楼板及封闭吊顶或屋顶下的密闭空间内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且水平分隔长度或宽度均不应大于20m,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00m2,墙体的竖向分隔高度不应大于3m。
轻型木结构建筑的每层楼梯梁处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
木结构建筑组合建造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竖向组合建造时,木结构部分的层数不应超过3层并应设置在建筑的上部,木结构部分与其他结构部分宜釆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性楼板分隔。
水平组合建造时,木结构部分与其他结构部分宜采用防火墙分隔;
总建筑面积大于1500m2的木结构公共建筑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木结构住宅建筑内应设置火灾探测与报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