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培优竞赛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26.42 KB
- 文档页数:9
数学竞赛教案模板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数学竞赛的基本知识和解题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练习巩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数学竞赛的基本知识点梳理。
2. 数学竞赛题型的解题策略与技巧。
3. 数学竞赛中的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趣味数学故事或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竞赛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知识梳理:对数学竞赛涉及的基本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让学生掌握基础。
3. 案例分析:挑选典型的数学竞赛题目,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5. 练习巩固: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巩固提高。
6. 总结反思: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梳理重点知识点,鼓励学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持续进步。
四、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3.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兴趣。
4. 定期进行模拟测试,检验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通过成绩对比,评价教学效果。
2. 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通过练习题和竞赛成绩,评价学生的解题能力。
3. 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通过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和教辅:提供系统的数学竞赛知识体系和解题方法。
2. 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的数学竞赛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3. 练习题库:制定各类数学竞赛题型,供学生练习使用。
七、教学时间安排:本教案适用于一个学期,共计15课时。
每课时45分钟。
八、教学建议:1. 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扎实掌握基本概念和定理。
初中数学培优系列教案本教案为初中数学培优系列教案,针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训练。
本教案以新课标和中考说明为依据,结合各类典型的竞赛例题,剖析知识的内涵,发掘思维的本质,介绍解决难题的开放性思维方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探究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剖析经典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开放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 知识点:本教案涵盖初中数学各个模块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如代数、几何、概率等。
2. 例题解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竞赛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开放性思维解决问题。
3. 训练题目: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例题解析:分析经典竞赛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开放性思维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
4. 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 练习成绩:对学生的练习题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改进意见。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采用新课标教材,结合中考说明,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学习需求。
2. 教辅:选用具有针对性的培优辅导书籍,提供丰富的练习题目。
3. 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初中数学优秀比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赛题目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比赛题目的解析方法和技巧。
2. 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国内外数学比赛的优秀成绩,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
2. 讲解:分析比赛题目的特点和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创新思考。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题目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总结: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总结解题技巧和方法,强调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比赛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2. 实践法: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引导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创新思考。
五、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进行评价。
2. 对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进行评价。
3. 对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比赛题目的资料。
2. 数学知识应用的案例。
3.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训材料。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3. 强调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4.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创新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5. 定期进行比赛,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6.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初中生的数学竞赛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初中学生提高他们参加数学竞赛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题技巧。
具体目标如下:1. 学生能够了解数学竞赛的基本要求和规则;2. 学生能够掌握数学竞赛常见题型的解题技巧;3. 学生能够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竞赛题目;4.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竞赛,展示他们的数学才华。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根据数学竞赛的要求,选择适合初中生的题目并准备解析;- 准备课件或者黑板笔、白纸等教学工具;- 准备一些小奖品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2. 学生准备:- 学生需要带上纸和铅笔作为课堂工具;- 学生可以提前了解一些数学竞赛的基本知识和题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数学竞赛的概念,并向学生介绍数学竞赛对培养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重要性;- 提问学生是否参加过数学竞赛或者有兴趣参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知识讲解(10分钟)- 讲解数学竞赛的基本要求和规则,例如时间限制、答题形式等;- 介绍数学竞赛常见的题型和解题技巧,例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展示一些数学竞赛题目的解析过程。
3. 例题实践(20分钟)- 给学生分发一些数学竞赛的例题,并指导他们独立解题;- 通过提供一些建议和提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目并找出解题思路;-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共同解决难题。
4. 分组竞赛(15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 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套数学竞赛试题,要求代表在规定时间内回答问题;- 根据答题速度和准确性,给予相应的奖励。
5. 总结归纳(10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数学竞赛的重要要素和解题技巧;- 强调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练习对于提高数学竞赛水平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继续参加数学竞赛,并相信他们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课堂延伸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进行一些拓展活动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竞赛能力。
初一数学培优讲义 第2讲 绝对值绝对值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是学习相反数、有理数的运算等相关知识的基础。
与绝对值有关的知识点主要有:(1)绝对值的非负性;(2)如何化简含有绝对值的式子;(3)利用绝对值求最大值或者最小值。
在后继课程中,我们还有将绝对值与不等式、函数、方程等知识联系起来。
绝对值的基本性质: (1),0||,0a a a a a ≥⎧=⎨-≤⎩,这是化简绝对值的根据;(2)||0a ≥,称为绝对值的非负性。
这是由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决定的。
绝对值最小的数为0,因此一个绝对值的取值最小也是0,利用这一点,解题非常有用。
例1、已知|||20||20|y x b x x b =-+-+--,其中,0<b<20,b≤x≤20,那么y 的最小值为______. 分析:结合已知条件判断每一个绝对值符号内式子的正负性,再去掉绝对值的符号。
例2、式子||||||a b ab a b ab ++的所有的可能的值有( ) A.2 个 B.3 个 C. 4 个 D.无数个例3、已知|2||1|0ab b -+-=,求1111...(1)(1)(2)(2)(2006)(2006)ab a b a b a b ++++++++++的值。
例4、已知a 、b 、c 为整数,且|a-b|+|c-a|=1,求||||||c a a b b c -+-+-的值。
分析:需要先求出a,b,c 的值。
例5、化简(1) |21|x - (2)|1||3|x x -+- 分析:需要分情况讨论,我们可以借助于数轴。
例6、|x-3|+|x+2|的最小值为_______,|x-3|—|x+2|的最大值为______. 分析:画出数轴,根据其几何意义。
练习1、若有理数a 、b 满足|a+4|+|b —1|=0,则a+b=_______2、若|a|=5,|b|=3,且|a-b|=b-a ,则a+b=________.3、若m 是有理数,则|m|—m 一定是( ) A.零 B.非负数 C. 正数 D 负数4、化简 (1) |3—x| (2) |3x —2|+|2x+3|5、已知a 、b 、c 是非零有理数,且a+b+c=0,求||||||||a b c abca b c abc +++的值。
初中数学培优竞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数学培优竞赛的核心知识点,提高解题技巧和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挑战自我的勇气。
二、教学内容:1. 数论: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同余与同余方程等。
2. 代数:整式与分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与图像、数列等。
3. 几何: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
4. 组合数学:排列组合、计数原理、图论等。
5. 概率与统计:概率的基本概念、随机事件、统计方法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数学竞赛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选取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
3. 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5. 总结: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总结,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6. 作业: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案例教学: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
3. 实践教学: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解题能力。
4. 情感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团队协作等。
2. 结果评价:通过作业、测验、竞赛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 综合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数学竞赛教材。
2. 教辅:提供丰富的习题和竞赛题目,方便学生课后巩固。
数学竞赛初中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初中数学竞赛的基本题型和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竞赛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初中数学竞赛的基本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2. 初中数学竞赛的解题方法:公式法、方程法、几何法、逻辑法等。
3. 初中数学竞赛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数学竞赛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基本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解题方法和要求。
3. 讲解解题方法:公式法、方程法、几何法、逻辑法的应用实例。
4. 分析常见问题:学生遇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5. 练习与讲解:学生练习题目,老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6.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初中数学竞赛的基本题型和解题方法。
2. 学生能独立解决数学竞赛题目,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3. 学生对数学竞赛的兴趣和自信心得到提高。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基本题型、解题方法、常见问题等内容。
2. 练习题目:针对不同题型和解题方法的练习题目。
3. 参考资料:数学竞赛相关的书籍和网络资源。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2. 鼓励学生多参加数学竞赛,提高解题能力和经验。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和指导。
4.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网络资源和教学软件,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初中七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初中七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哎呀,一提到数学竞赛培优讲义,我这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为啥?因为这可真是个充满挑战又超级有趣的东西啊!你想想,数学就像一座神秘的城堡,里面藏着无数的宝藏和秘密。
而七年级的数学竞赛培优讲义,那就是打开这座城堡大门的一把神奇钥匙!我们先来说说那些有趣的几何图形吧。
三角形、四边形、圆形,它们就像是城堡里不同形状的房间。
三角形稳定得像泰山,不管怎么推怎么挤,它都稳稳当当的,难道这还不够神奇吗?四边形呢,有时候像个调皮的孩子,轻轻一拉就变形了。
圆形就更妙啦,像个超级大皮球,从哪个角度看都那么圆润可爱。
再讲讲代数部分,那些字母和数字的组合,就像是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
X、Y 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一会儿又消失不见,然后又突然冒出来,这难道不像魔术师手中的道具,让人眼花缭乱又惊喜连连?我们在课堂上,老师拿着培优讲义,就像拿着一本武功秘籍,给我们传授着一招一式。
“同学们,这道题可不容易哦,大家好好想想!”老师这么一说,大家都皱起了眉头,开始苦思冥想。
我心里想:“哼,我就不信我解不出来!”然后和同桌小声嘀咕:“你觉得从哪里入手好?”同桌挠挠头:“我也不太清楚呢,咱们再看看。
”小组讨论的时候那才热闹呢!“我觉得应该这样做。
”“不对不对,应该那样。
”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可谁也不服谁。
最后老师来给我们指点迷津,一下子就恍然大悟,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突然看到了光明,别提多兴奋啦!做数学竞赛题,有时候就像爬山。
一开始觉得山坡好陡啊,怎么爬都爬不上去。
可是当你咬咬牙,坚持一下,突然就发现找到了一条小路,然后顺着这条路,一下子就爬到了山顶,那种成就感,简直无与伦比!数学竞赛培优讲义里的每一道题,都是一个小怪兽,我们就是勇敢的战士,拿着知识的武器去打败它们。
有时候会被小怪兽打得晕头转向,但是只要不放弃,总有战胜它们的时候。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和努力,我深深地觉得,数学竞赛培优讲义虽然难,但是它就像一个超级好玩的游戏,只要你用心去玩,就能从中获得无尽的乐趣和收获。
初一数学培优讲义 第3讲 有理数运算有理数及其计算是整个代数学的基础。
有理数的计算不同于算术数的计算——因为有了负数的参与,每一步都需要确定符号。
很多有理数的运算需要借助于运算律,以及一些运算公式。
常用的方法有:提取公因数、裂项相消、错位相减,利用公式,等等。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在后面将有更多的技巧,比如说因式分解。
例1、计算:2005×20042004+2006×20072007-2004×20052005-2007×20062006例2、(1)1121231259()()...(...)233444606060++++++++++(2)1111...12123123 (100)+++++++++++(3) 10248...2++++例3、将2006减去它的12,再减去余下的13,再减去余下的14,…,以此类推,直到最后减去余下的12006,最后的得数是多少?例4*、将2,4,8,16,32,64,128,256,512这9个数填写在右边的九宫格中,使得每行、每列、2 条对角线上的数字之积都相等。
练习: 1、计算:(1) 2000×20022002-2002×20001999(2)37.9×0.0038+1.21×0.379+6.21×0.159(3)101111 (242)++++ (4)1111 (24466820042006)++++⨯⨯⨯⨯2、若200420032002,,200320022001a b c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3、已知数轴上的3点A 、B 、C 所对应的数a 、b 、c 满足a<b<c ,abc<0和a+b+c=0,则线段AB 与BC 的大小关系是( )A.AB>BCB.AB=BCC.AB<BCD.不确定。
初中数学培尖补差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优目标: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拓展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优秀学生能在数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2. 补差目标:帮助学困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增强学习信心,缩小与优秀学生的差距,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
二、教学对象1. 培优对象:数学成绩优秀,具有浓厚兴趣,愿意参加数学竞赛的学生。
2. 补差对象:数学成绩较差,对数学缺乏兴趣,需要个别辅导的学生。
三、教学内容1. 培优内容:拓展数学竞赛知识,提高解题技巧,培养创新思维。
2. 补差内容:巩固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培优方法:(1)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培养合作精神。
(2)案例分析:分析典型题目,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3)思维训练:通过数学游戏、智力题等,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2. 补差方法:(1)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循序渐进:从基础知识入手,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增强学习信心。
(3)反馈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五、教学步骤1. 培优步骤:(1)选拔优秀学生,组成数学竞赛小组。
(2)制定竞赛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内容和进度。
(3)开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组织模拟竞赛,检验培训效果,选拔参赛学生。
(5)参加数学竞赛,争取优异成绩。
2. 补差步骤:(1)了解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
(2)从基础知识开始,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3)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定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的进步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5)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给予鼓励和支持。
六、教学评价1. 培优评价:以数学竞赛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同时关注学生在培训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七年级培优讲义十(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讨论)姓名——1. 二元一次方程组⎩⎨⎧=+=+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的解的情况有以下三种: ① 当212121c c b b a a ==时,方程组有无数多解。
(∵两个方程等效) ② 当212121c c b b a a ≠=时,方程组无解。
(∵两个方程是矛盾的) ③ 当2121b b a a ≠(即a 1b 2-a 2b 1≠0)时,方程组有唯一的解: ⎪⎪⎩⎪⎪⎨⎧--=--=1221211212211221b a b a a c a c y b a b a b c b c x (这个解可用加减消元法求得) 2. 方程的个数少于未知数的个数时,一般是不定解,即有无数多解,若要求整数解,可按二元一次方程整数解的求法进行。
3. 求方程组中的待定系数的取值,一般是求出方程组的解(把待定系数当己知数),再解含待定系数的不等式或加以讨论。
(见例2、3)二、例题 例1. 选择一组a,c 值使方程组⎩⎨⎧=+=+c y ax y x 275 ① 有无数多解, ②无解, ③有唯一的解例2. a 取什么值时,方程组⎩⎨⎧=+=+3135y x a y x 的解是正数?例3. m 取何整数值时,方程组⎩⎨⎧=+=+1442y x my x 的解x 和y 都是整数?例4(古代问题)用100枚铜板买桃,李,榄橄共100粒,己知桃,李每粒分别是3,4枚铜板,而榄橄7粒1枚铜板。
问桃,李,榄橄各买几粒?三、练习111. 不解方程组,判定下列方程组解的情况:① ⎩⎨⎧=-=-96332y x y x ②⎩⎨⎧=-=-32432y x y x ③⎩⎨⎧=-=+153153y x y x 2. a 取什么值时方程组⎪⎩⎪⎨⎧+-=--+=+229691322a a y x a a y x 的解是正数?3. a 取哪些正整数值,方程组⎩⎨⎧=--=+ay x a y x 24352的解x 和y 都是正整数? 4. 要使方程组⎩⎨⎧=-=+12y x k ky x 的解都是整数, k 应取哪些整数值?5. (古代问题)今有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百钱买百鸡,鸡翁,鸡母,鸡雏都买,可各买多少?。
有关初中数学竞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数学竞赛的基本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典型题目,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初中数学竞赛的基本知识点。
2. 典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 解题技巧和策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初中数学竞赛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初中数学竞赛的基本知识点,包括数论、几何、代数等方面。
3. 题目解析:分析典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4. 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解决问题。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绩: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竞赛成绩:关注学生在数学竞赛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初中生水平的数学竞赛教材。
2. 习题集:提供丰富的习题资源,供学生进行练习。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为教学提供更多参考。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基础:在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 培养兴趣:通过有趣的例子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4. 鼓励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 定期反馈:定期了解学生在数学竞赛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竞赛水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为他们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竞赛数学的教案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竞赛题目,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3. 巩固和拓展初中数学知识,为高中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1. 数论:因数分解、质数与合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等。
2. 代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等。
3. 几何: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三角形的性质等。
4. 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
5. 概率与统计:概率计算、统计图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讲解:根据竞赛题目的要求,对相关数学知识点进行讲解和拓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给出一些典型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动手动脑,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互相学习和交流。
5. 总结:对所学知识和题目进行总结,强化记忆和理解。
教学方法:1. 讲解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解题目,引导学生理解和解题思路,然后让学生动手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问题驱动学习:通过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
3.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 总结与复习:通过总结和复习,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能力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
2. 练习题目:通过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目进行评分,评价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掌握程度。
3. 竞赛成绩:参加数学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评价标准。
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初中竞赛数学的教材,提供系统的学习内容和题目练习。
2. 习题集:提供一些典型的习题集,供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3. 在线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一些在线数学竞赛平台和题目资源,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和练习。
初一数学培优补差教学计划初一数学培优补差教学计划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又将奔赴下一阶段的教学,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教学计划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教学计划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一数学培优补差教学计划(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一数学培优补差教学计划1一、教学目标:1. 培优: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 补差:帮助学生弥补数学基础薄弱的部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培优:主要包括数与式、代数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及图像等内容。
2. 补差: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重点针对他们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如小数与分数、整数运算、几何图形等。
三、教学方法:1. 培优: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
2. 补差:采用示范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培优:(1)引入新知识: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介绍新的数学知识点,并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
(2)示范解题:给学生展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引导他们理解解题的过程和思考的方式。
(3)练习巩固:提供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4)拓展应用:通过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和应用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补差:(1)诊断测试:通过诊断测试,了解学生的数学水平和薄弱环节,确定具体的补差内容。
(2)有针对性辅导: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重点解决学生的薄弱环节,并提供大量的练习题进行巩固。
(3)定期检测:定期进行测试,检测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 培优: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 补差: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对数学的兴趣的培养等方面进行评价,确保学生在补差过程中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初中数学竞赛培优规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初中数学竞赛的基本知识点和题型。
2. 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数学竞赛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1. 初中数学竞赛的基本知识点和题型。
2. 数学竞赛学习计划的制定方法和步骤。
3. 数学竞赛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初中数学竞赛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初中数学竞赛的基本知识点和题型,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数学竞赛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学习计划:教授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数学竞赛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5. 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6. 练习: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掌握数学竞赛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2. 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采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掌握初中数学竞赛的基本知识点和题型。
2. 学生能制定个性化的数学竞赛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3. 学生在数学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数学竞赛教材。
2. 课件:教学课件。
3. 练习题:初中数学竞赛练习题。
4. 学习方法指导书籍:提供相关书籍供学生参考。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 制定自己的数学竞赛学习计划。
3. 阅读相关学习方法指导书籍,了解更多的学习方法。
初中生数学竞赛活动方案精选四篇活动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活动所指定的书面安排,详细行动实施方法细则,步骤等。
对详细将要进行的活动进行书面的安排,对每个步骤的具体分析,探讨,以确定活动的顺当,圆满进行。
以下是我整理的初中生数学竞赛活动方案精选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生数学竞赛活动方案1为增加我校学生的数学学习爱好,培育学生竞争意识,也为了履行本学期初的教务工作安排,我数学教研组特定于5月25日下午其次节课在全校七、八年级学生中实行一次数学竞赛,详细竞赛方案如下:一、竞赛组织老师:七年级组:×××、×××、×××(出卷:×××;监考:×××;改卷:×××)八年级组:×××、×××、×××(出卷:×××;监考:×××;改卷:×××)由于九年级接近中考故不参与,九年级老师做好复习迎考工作。
二、参赛人员:由七、八年级各数学老师或班主任以从班上抽选或组织学生自愿报名的形式每班至少抽取5名学生参与竞赛。
三、奖项设置:每年级组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组织奖每班一名,分别嘉奖80元、60元、40元的奖金或等价值奖品。
20XX年5月25日(星期二)下午2:55—4:55五、考场支配:七年级组考场设置在老师会议室,实行单人单桌考试制度;八年级组考场设置在多媒体教室,实行单人单桌考试制度。
监考老师务必从严监杜绝舞弊现象。
改卷老师务必做到公正、公允5月25日下午7点前各评卷老师将竞赛试卷交于教务处,请教务处的同志支配发奖事项。
×××中学数学教研组初中生数学竞赛活动方案2为增加我校九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爱好,培育学生竞争意识,也为了履行本学期初的教务工作安排,九年级数学组特定于11月19日下午其次节课实行一次数学竞赛,详细竞赛方案如下:一、竞赛组织老师:九年级全体数学老师二、参赛人员:九年级各数学老师或班主任以从班上抽选或组织学生自愿报名的形式每班至少抽取5名学生参与竞赛。
初中数学培优训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培优训练的方式,提高初中生数学的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增强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证明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抽象化能力;3. 增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计算速度,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4. 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能力。
例如:“在一个长方形花坛中,每个小方格都可以种上一朵花,要求每个小方格里种的花的数量都必须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并且花的颜色不能重复。
请问花坛的尺寸可以是多少?”2. 知识点讲解(15分钟)针对教学内容,结合教材知识,对相关概念、方法和技巧进行详细讲解。
例如,解决数列相关问题的公式和方法,解决代数方程的步骤和技巧等。
3. 练习与巩固(20分钟)提供一些例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解答和讨论。
通过多样化的题目设置,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拓展与延伸(15分钟)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
可以通过一些趣味的数学问题或挑战性题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
5. 提升与验收(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考试、测试或竞赛,通过比较成绩和讨论解题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竞争意识。
6. 总结与反馈(10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
可以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2. 学习效果评价:通过课堂测试、考试成绩和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兴趣的变化来评价学习效果。
奥数培训之趣味数学生活中的数学:1、诗仙李白豪放豁达,有斗酒诗百篇的美名,为唐代“饮中八仙”之一, 民间流传李白买酒歌谣,是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
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抖,三遇店和花,喝完壶中酒。
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 解:设酒壶中原有酒x 斗,“三遇店和花”意思是李白三遇店,同时也三见花。
第一次见店又见花后,酒有:12-x ;第二次见店又见花后,酒有:1-122)(-x ; 第三次见店又见花后,喝完壶中酒,所以依题意,得()[]0111222=---x解方程,得 87=x 答:酒壶中原有酒87斗。
2、有甲乙两个牧童,甲对乙说:“把你的羊给我一只,我的羊数就是你的羊数的2倍。
”乙回答说:“最好还是把你的羊给我一只,我们的羊数就一样了”,求两个牧童各有多少只羊。
解:设甲有x 只羊,乙有y 只羊。
依题意,得()⎩⎨⎧+=--=+11121y x y x 解方程组,得⎩⎨⎧==57y x 所以甲牧童有羊7只,乙牧童有5只。
3、一片牧场上的草长得一样快,已知60头牛24天可将草吃完,而30头牛60天可将草吃完.那么,若在120天里将草吃完,则需要( )头牛A 、16B 、18C 、20D 、22分析:设草一天增加量是a ,每头牛每天吃的草的量是b ,原有草的量是c ,根据60头牛24天可将草吃完,而30头牛60天可将草吃完,列方程组,用其中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即可求解。
解:设草一天增加量是a ,每头牛每天吃的草的量是b ,原有草的量是c 。
根据题意,得⎩⎨⎧==⎩⎨⎧+=⨯+=⨯b c b a ac b a c b 120010606030242460解得,则若在120天里将草吃完,则需要牛的头数是20120120=+ba c 。
故选C 。
4、杯子中有大半杯水,第二天较第一天减少了10%,第三天又较第二天增加了10%,那么,第三天杯中的水量与第一天杯中的水量相比的结果是( )A .一样多.B .多了.C .少了.D .多少都可能.解:设杯中原有水量为a ,依题意可得,第二天杯中水量为a ×(1-10%)=0.9a ;第三天杯中水量为(0.9a)×(1+10%)=0.9×1.1×a ; 第三天杯中水量与第一天杯中水量之比为199.01.19.01.19.0<=⨯=⨯⨯aa 。
所以第三天杯中水量比第一天杯中水量少了,选C .5、 甲杯中盛有2m 毫升红墨水,乙杯中盛有m 毫升蓝墨水,从甲杯倒出a 毫升到乙杯里(0<a <m ),搅匀后,又从乙杯倒出a 毫升到甲杯里,则这时( )。
A .甲杯中混入的蓝墨水比乙杯中混入的红墨水少.B .甲杯中混入的蓝墨水比乙杯中混入的红墨水多.C .甲杯中混入的蓝墨水和乙杯中混入的红墨水相同.D .甲杯中混入的蓝墨水与乙杯中混入的红墨水多少关系不定.解:从甲杯倒出a 毫升红墨水到乙杯中以后: 乙杯中含红墨水的比例是am a +, 乙杯中含蓝墨水的比例是a m m +,再从乙杯倒出a 毫升混合墨水到甲杯中以后: 乙杯中含有的红墨水的数量是毫升am ma a m a a a +=+⋅- ①乙杯中减少的蓝墨水的数量是毫升a m ma a m m a +=+⋅ ② ∵①=②∴选C . 6、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
”如图,在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版上,依次贴上面积为21,41,81,…,n 21的矩形彩色纸片(n 为大于1的整数)。
请你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依数形变化的规律,计算n21814121++++ = 。
解:nn 21121814121-=++++ 数字里的奥秘1、若一个两位数恰等于它的各位数字之和的4倍,则这个两位数称为“巧数”.则不是“巧数”的两位数的个数是( )(A)82. (B)84. (C)86. (D)88.分析:首先根据题意这个两位数为xy ,即可得到方程:10x+y=4(x+y ),化简得y=2x ,又由x ,y 是不为0的一位数,分析得到这样的“巧数”有4个,即可求得不是“巧数”的两位数的个数.解:设这个两位数为xy ,∵这个两位数恰等于它的各位数字之和的4倍, ∴10x+y=4(x+y ), 即y=2x ,又∵x ,y 是不为0的一位数, ∴x <5,∴当x=1时,y=2,则此两位数为12; 当x=2时,y=4,则此两位数为24; 当x=3时,y=6,则此两位数为36; 当x=4时,y=8,则此两位数为48; ∴这样的“巧数”有4个,而又两位数共有90个,∴不是“巧数”的两位数的个数是:90-4=86(个). 故选C .2、如果在一个正方体的每个面内写一个正整数,然后,在每个顶点处再写一个数,该数等于过这个顶点的三个面内的数的乘积,那么当该正方体各个顶点处的数之和是290时,各个面内的数之和等于( )(A)34. (B)35. (C)36. (D)37.分析:先设面内的数为654321,,,,,a a a a a a ,点上的数为87654321,,,,,,,b b b b b b b b ,根据题意列出a 、b 之间的关系式,得到()()()290534261=+⨯+⨯+a a a a a a ,把式中括号内的看作整体并设为x ,y ,z ,根据这三数是整数可对290进行分解质因数,得出各种可能的数值,再求出其和即可.本题考点:质因数分解.考点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解质因数,能把290分解质因数得到所有可能的式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解:设面内的数为654321,,,,,a a a a a a ,点上的数为87654321,,,,,,,b b b b b b b b , 则......;;;341363123211a a a b a a a b a a a b ===;正方体各个顶点处的数之和是290时,即()()()290534261=+⨯+⨯+a a a a a a . ∵求的是他们的和, ∴把式中括号内的看作整体,则设为x ,y ,z ,题目变为已知三数积求和,又∵这三数是正整数,∴可以将290分解质因数,得到6种可能,即2×5×29,10×29×1,145×2×1,290×1×1,58×5×1,∴和为36,40,148,292,64这几种可能. 故选C .3、一个2000位数的最高位数字是3.这个数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数位的数字可看作一个两位数,这个两位数可被17整除、或被23整除.则这个整数的最后六个数位的数字依次是 或 .分析:已知中首先确定最高数位是3,加后一个数字可被17或23整除,可以断定是4,再加下一个数字可被17或23整除只能是6,…按此进行下去,找出规律解答即可.本题考点:数的整除性.考点点评:此题主要利用被17或23整除两位数的特点,找出这2000位数的数字变化规律,即可解答问题.能被17整除的两位数有17、34、51、68、85;能被23整除的两位数有23、46、69、92.解:2000位数的最高位数字是3,加第二个数字(34)可被17整除只能是4,加第三位数字(46)可被23整除只能是6,加第四位数字(68或69)可被17或23整除可能是8或9,加第五位数字(85或92)可被17或23整除可能是5或2,加第六位数字(51或23)可被17或23整除可能是1或3,①当加到第五位是5的时候,第六位加1时,再往下加7,无法进行下去; ②当加到第五位是2的时候,第六位加3时,再往下加4,继续循环,因此这个2000位数34692五个一循环,最后五位数是34692,所以最后六个数位的数字依次是234692;③这个2000位数34692五个一循环,当循环到1995位时,后面加上34685也符合要求,所以最后六个数位的数字依次是234685;故填:234692,234685.4、图中显示的填数“魔方”只填了一部分,将下列9个数:64,32,16,8,4,2,1,2141,填入方框中,使得所有列、行及对角线个数的积相等,求x 的值。
(数字谜)32x64解:设剩下的空格里填入的数为a,b,c,d,e,f,如图,32 ax b cd e 64 f则这9个数的积为36464321684212141=⨯⨯⨯⨯⨯⨯⨯⨯,所以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积为64,得2,1,1===ax ef ac ,a,c,e,f 分别为4,2,2141,中的某个数,推得8=x 。
5、将2,3,4,5,6,7,8,9,10,11这个10个自然数填到图8中10个格子里,每个格子中只填一个数,使得田字形的4个格子中所填数字之和都等于p .则p的最大值是______.图8解:将2,3,4,5,6,7,8,9,10,11填入这10个格子中,按田字格4个数之和均等于p ,其总和为3p ,其中居中2个格子所填之数设为x 与y ,则x 、y 均被加了两次,所以这3个田字形所填数的总和为2+3+4+5+6+7+8+9+10+11+x+y=65+x+y于是得3p=65+x+y . 要p 最大,必须x ,y 最大,由于x+y ≤10+11=21. 所以3p=65+x+y ≤65+21=86. 3228386=≤p 解得 所以p 取最大整数值应为28.事实上,如图19所示可以填入这10个数使得p=28成立.6、有一百名小运动员所穿运动服的号码恰是从1到100这一百个自然数,问从这100名运动员中至少要选出多少人,才能使在被选出的人中必有两人,他们运动服的号码数相差9?请说明你的理由解:若选出54个人,他们的号码是1,2,…,8,9,19,20,…,26,27,37,38…,44,45,55,56,…,62,63,73,74,…,80,81,91,92…,98,99.的时候,任两个人号码数之差均不等于9.可见,所选的人数必55≥才有可能.我们证明,至少要选出55人时一定存在两个运动员号码之差恰是9.被选出的55人有55个不同号码数,由于55=6×9+1,所以其中必有7个号码数被9除余数是相同的.但由1—100这一百个自然数中,被9除余数相同的数最多为12个数.因此7个数中一定有两个是“大小相邻”的,它们的差等于9.所以至少要选出55名小运动员,才能使其中必有两人运动服的号码数相差9.7、三个互不相等的有理数,既可以表示为1,b a +,a 的形式,也可以表示为0,ab ,b 的形式,试求20012000b a +的值. 解:由题意,可得()21110102001200020012000=+-=+-==+=b a a b a b a 所以所以所以,不能为寻找规律:1.数(式)中的排列规律,关键是找出前面几个数(式)与自身序号数的关系,从而找出一般规律,进而解决问题.2.数阵中的排列规律的探究一般都是先找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数(设为某个字母)作为切入点,然后找出其他数与该数的关系,并用字母表达式写出来,从而解决相关问题.1、观察下列等式:,4131431,3121321,211211-=⨯-=⨯-=⨯将以上三个等式两边分别相加得,4341141313121211431321211=-=-+-+-=⨯+⨯+⨯, (1)猜想并写出:()=-11n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