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格(第1课时)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12.45 KB
- 文档页数:1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青春期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与分享,体会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自己的行为负责;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
知识目标: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了解榜样的作用。
【教学重点】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和要求【教学难点】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和要求【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田字格)1.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
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2.思考:“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你如何理解这些句中的“格”?提示:格是标准、规格和品格、格调的意思3.教师讲述:青春需要规范和引导,一些最基本的规则和界限必不可少,底线不能逾越。
用品格引导青春,追求“至善”,青春是有格调的,在飞扬的青春里见证最好的自己。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板书课题)二、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本P27-P32的内容,初步了解一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并且通过自学,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叫“行己有耻”?我们该怎样做到“行己有耻”?2.怎样增强自控力?3.“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怎样做到“止于至善”?4.榜样的作用有哪些?5.什么是慎独?6.对青春的最好证明是什么?三、学习新课(师生研讨案例,互动学习)(一)行己有耻1、你说我说:同学们列举青春出格,不知耻的事。
学生回答后,师出示一组图片,提问:你觉得这些行为光荣吗之后提问:什么是“行己有耻”?“行己有耻”简单地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2、怎样做到“行己有耻”?(1)请一学生讲负荆请罪的故事,廉颇为什么要负荆请罪?我们青少年要向廉颇学习什么?廉颇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知礼,知耻而后勇。
我们要向廉颇学习,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青春有格
1.课标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课程标准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部分: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第三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积极适应社会发展”部分: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2.每组教材备课说明及课时数
样的力量。
作业安排青春九宫格
➢今天哪一件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完成?➢哪一件事情本应该做的更好?
➢哪一本该读的书没有读?
课堂小结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
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即时对青春最好的证明,也是青春最美好的格调!
板书设计课后记。
3.2青春有格一、单选题1.吸烟有害健康,容易形成不良品行,诱发违法犯罪。
如今,烟民低龄化、未成年人吸烟现象越来越普遍,已成为父母、学校以及全社会的一块心病。
拒绝吸烟,从我做起。
当有人给你香烟时,你可以这样做()①对给你香烟的人微笑着说:“谢谢你,我不抽烟”②找借口拒绝吸烟,如“我最近感冒了,不能吸烟”③礼貌地拒绝,坚决不伸手接别人递过来的烟④避开吸烟的场所,为自己创造一个不吸烟的环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行己有耻。
①②③④:吸烟有害健康,容易形成不良品行,诱发违法犯罪,我们要做到行己有耻,拒绝吸烟,增强自控能力,远离不良诱惑,避开吸烟的场所,为自己创造一个不吸烟的环境,因此①②③④说法都正确;故本题选C。
2.我们常说青春有“格”,“格”是“言有物而行有格也”的“格”,也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格”。
下列行为符合青春有“格”的是()A.张晓晓为了节约生活费,购买盗版课外书B.韩梅梅和李雷是好朋友,常常互相抄作业C.刘涛做了错事,李明一边帮他一边批评他D.齐奇喜欢阅读,常利用数学课时间看小说【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青春有格。
C:言有物而行有格也的意思是说话要有实质内容,行动要讲品格、讲原则。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意思是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题干表述的格是讲品格、讲原则,守规矩的意思。
李明一边帮助刘涛一边批评他,体现了李明讲品格、讲原则,守规矩,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张晓晓购买盗版书的行为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B:这一对好朋友的做法是错误的,是不讲原则的表现,不符合题意;D:数学课上要认真听讲,在数学课上看小说是不遵守上课规则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3.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
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中高度赞扬了青年一代。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教案(1)《青春有格》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运用多媒体、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探究合作的解决问题。
青春期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教学难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思考:“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你如何理解这些句中的“格”?提示:格是正确、形式、规矩教师讲述: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风格。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行己有耻(多媒体显示图片)阜城新闻:街头,一辆酷骑单车“上树”了5月5日中午,双清路与阜王路交叉口,一辆酷骑单车被挂在路旁的一棵大树上。
单车在树上摇摇欲坠,围观群众报了警,阜王路派出所民警随后赶至现场,将警车开到人行道上,站在车顶将单车取了下来……前几日,有网友发帖称,在文峰公园发现一辆单车泡在河水中。
仔细一看,这辆车是前不久刚刚进驻阜城的“酷骑单车”吗?(1)学生们怎么看待这现象?理解“行己有耻”。
提示:学生分组讨论,注意举例说明教师总结:“行己有耻”简单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正如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3)教师讲述:“行己有耻”的要求:“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能力。
正如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教师总结:羞恶之心引到我们判断是否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他在我们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多媒体显示)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
本节课【知识归纳】
1.什么是“行己有耻”?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2.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1) 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3)“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4)“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3.如何增强自控力?
①增强“我不要”的力量。
②增强“我想要”的力量。
③加强自我监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