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尺寸的测量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647.50 KB
- 文档页数:3
零件尺寸的测量方法零件尺寸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取决于零件的材质、尺寸、形状以及所需的测量精度。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零件尺寸测量方法:1、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测量方法,适用于一些简单的尺寸,如长度、直径等。
测量时,使用卡尺、千分尺等测量工具直接对零件进行测量,读取数值。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精度较低。
2、间接测量法:对于一些无法直接测量的尺寸,如圆弧半径、锥度等,可以采用间接测量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测量与所需尺寸相关的其他尺寸,然后通过计算得出所需尺寸。
间接测量法的精度取决于计算和测量工具的精度。
3、比较测量法:比较测量法是将被测零件与标准件进行比较,从而确定零件尺寸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精密零件的测量,如轴承、齿轮等。
通过比较标准件与被测零件的外观、尺寸等,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零件尺寸。
4、坐标测量法:坐标测量法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方法,适用于复杂零件的测量。
这种方法是通过使用坐标测量机或三坐标测量仪等高精度测量设备,对零件的各个尺寸进行精确测量,并记录在计算机中。
坐标测量法的精度高,但需要使用昂贵的测量设备和专业的操作人员。
5、光学投影法:光学投影法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进行测量的方法。
将被测零件放置在投影仪下,通过投影仪将零件的轮廓投影到屏幕上,然后使用测量工具对投影的轮廓进行测量。
光学投影法的精度较高,但需要使用较为复杂的设备和专业的操作人员。
6、干涉法:干涉法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现象进行测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高精度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通过使用干涉显微镜,将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被测表面,并观察干涉条纹,从而确定表面粗糙度等参数。
干涉法的精度非常高,但需要使用专业的干涉显微镜和操作人员。
7、非接触式测量法:非接触式测量法是一种不与被测零件接触就能进行测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激光、超声波等非接触式传感器进行测量。
非接触式测量法的优点是不会对被测零件造成损伤,适用于一些易碎或精密零件的测量。
各种测量方法一、轴径在单件小批生产中,中低精度轴径的实际尺寸通常用卡尺、千分尺、专用量表等普通计量器具进行检测;在大批量生产中,多用光滑极限量规判断轴的实际尺寸和形状误差是否合格;;高精度的轴径常用机械式测微仪、电动式测微仪或光学仪器进行比较测量,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是最常用的测量方法。
二、孔径单件小批生产通常用卡尺、内径千分尺、内径规、内径摇表、内测卡规等普通量具、通用量仪;大批量生产多用光滑极限量规;高精度深孔和精密孔等的测量常用内径百分表(千分表)或卧式测长仪(也叫万能测长仪)测量,用小孔内视镜、反射内视镜等检测小孔径,用电子深度卡尺测量细孔(细孔专用)。
三、长度、厚度长度尺寸一般用卡尺、千分尺、专用量表、测长仪、比测仪、高度仪、气动量仪等;厚度尺寸一般用塞尺、间隙片结合卡尺、千分尺、高度尺、量规;壁厚尺寸可使用超声波测厚仪或壁厚千分尺来检测管类、薄壁件等的厚度,用膜厚计、涂层测厚计检测刀片或其他零件涂镀层的厚度;用偏心检查器检测偏心距值,用半径规检测圆弧角半径值,用螺距规检测螺距尺寸值,用孔距卡尺测量孔距尺寸。
四、表面粗糙度借助放大镜、比较显微镜等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直接进行比较;用光切显微镜(又称为双管显微镜测量用车、铣、刨等加工方法完成的金属平面或外圆表面;用干涉显微镜(如双光束干涉显微镜、多光束干涉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要求高的表面;用电动轮廓仪可直接显示Ra0.025~6.3μm 的值;用某些塑性材料做成块状印模贴在大型笨重零件和难以用仪器直接测量或样板比较的表面(如深孔、盲孔、凹槽、内螺纹等)零件表面上,将零件表面轮廓印制印模上,然后对印模进行测量,得出粗糙度参数值(测得印模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比零件实际参数值要小,因此糙度测量结果需要凭经验进行修正);用激光测微仪激光结合图谱法和激光光能法测量Ra0.01~0.32μm的表面粗糙度。
五、角度1.相对测量:用角度量块直接检测精度高的工件;用直角尺检验直角;用多面棱体测量分度盘精密齿轮、涡轮等的分度误差。
详解轴类零件的尺寸测量方法摘要:机械行业中,轴类零件是最常用的零件之一,应用于各种运动场合,一般常用通用量具如游标卡尺、千分尺等来测量轴类零件尺寸。
看似简单的测量方法里,包含着如尺寸公差知识、常用量具读数原理、测量技术原理、数据计算等多学科知识,测量前,应先进行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的选择,测量时,应保持被测部位和量具清洁,保障测量表面的接触紧实,保证刻度读数的准确,测量完毕后,依据图纸或设计要求要对被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后续处理方案。
关键词:尺寸测量;读数方法;测量误差;数据处理机械行业中,几乎所有运动机构都需要进行动力的转换和传输,在传输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部件就是传动轴,它可以起到支撑、传动、传递转矩等作用,轴的尺寸精度是衡量其是否合格的首要条件,因此,本论文就来探讨典型轴类零件的尺寸测量方法。
在进行测量之前要学习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如掌握尺寸公差的基础知识、测量技术基本原理、常用测量工具的读数原理。
还要了解一些技能知识,如能够计算零件尺寸的极限偏差值和标准偏差,会查询标准公差数值表等。
通用量具的具体读数方法是:①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是在主尺上读出副尺零线以左的刻度值,找到副尺上与主尺刻线对齐的格数,乘以精度0.02mm,最后两数相加得出测量值。
②千分尺的读数方法:先读取固定套筒左边露出的刻度值,再以固定套筒基准线读取微分套筒上的刻度,最后将两数值相加,即为测量值。
图1掌握了基本的读数方法后,就要对图纸进行分析,对以上图纸分析结果如下:1.根据传动轴在实际中的使用要求,分析图纸不同部位的尺寸公差,找出一般尺寸(公差带≧0.02)和重要关键尺寸(公差带<0.02,小数点后3位数值)。
2.依据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一般尺寸选用游标卡尺,重要尺寸选择外径千分尺进行测量。
用游标卡尺测量图纸中一般尺寸,主要包括长度尺寸、非配合尺寸和轴肩部位尺寸,测量步骤:①将卡尺的外侧量爪擦拭干净,将两量爪紧密贴合,检查有无缝隙,且主尺和游标尺的零位刻度相互对齐,俗称零位校准②将测量部位用棉布擦拭干净③测量时,右手握住尺身,大拇指移动游标尺,左手拿住传动轴,使被测部位在两外测量爪之间,当与量爪紧密相贴时,即可读数④为获得较正确的测量结果,应在轴的同一截面的不同方向进行多次测量,一般3~5次。
一、钢直尺钢直尺是最简单的长度量具,它的长度有150,300,500和1000 mm四种规格。
下图是常用的150 mm钢直尺。
钢直尺用于测量零件的长度尺寸,它的测量结果不太准确。
这是由于钢直尺的刻线间距为1mm,而刻线本身的宽度就有0.1~0.2mm,所以测量时读数误差比较大,只能读出毫米数,即它的最小读数值为1mm,比1mm小的数值,只能估计而得。
如果用钢直尺直接去测量零件的直径尺寸(轴径或孔径),则测量精度更差。
其原因是:除了钢直尺本身的读数误差比较大以外,还由于钢直尺无法正好放在零件直径的正确位置。
所以,零件直径尺寸的测量,也可以利用钢直尺和内外卡钳配合起来进行。
二、内外卡钳下图是常见的两种内外卡钳。
内外卡钳是最简单的比较量具。
外卡钳是用来测量外径和平面的,内卡钳是用来测量内径和凹槽的。
它们本身都不能直接读出测量结果,而是把测量得的长度尺寸 (直径也属于长度尺寸),在钢直尺上进行读数,或在钢直尺上先取下所需尺寸,再去检验零件的直径是否符合。
1、卡钳开度的调节首先检查钳口的形状,钳口形状对测量精确性影响很大,应注意经常修整钳口的形状,下图所示为卡钳,钳口形状好与坏的对比。
调节卡钳的开度时,应轻轻敲击卡钳脚的两侧面。
先用两手把卡钳调整到和工件尺寸相近的开口,然后轻敲卡钳的外侧来减小卡钳的开口,敲击卡钳内侧来增大卡钳的开口。
如下图1所示。
但不能直接敲击钳口,如下图2所示。
这会因卡钳的钳口损伤量面而引起测量误差。
更不能在机床的导轨上敲击卡钳。
如下图所示。
2、外卡钳的使用外卡钳在钢直尺上取下尺寸时,如下图,一个钳脚的测量面靠在钢直尺的端面上,另一个钳脚的测量面对准所需尺寸刻线的中间,且两个测量面的联线应与钢直尺平行,人的视线要垂直于钢直尺。
用巳在钢直尺上取好尺寸的外卡钳去测量外径时,要使两个测量面的联线垂直零件的轴线,靠外卡钳的自重滑过零件外圆时,我们手中的感觉应该是外卡钳与零件外圆正好是点接触,此时外卡钳两个测量面之间的距离,就是被测零件的外径。
零件测绘方法及注意事项零部件测绘就是依据实际零部件画出它的图形,测量出它的尺寸并制定出技术要求。
测绘时,首先要画出零部件草图,然后根据零部件草图画出零件图和装配图,为设计、修配零件和准备配件创造条件。
一、具体要求:1.测绘前要认真阅读测绘指导书,明确测绘的目的、要求、内容及方法和步骤。
2. 认真复习与测绘有关的内容,如视图表达、尺寸测量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与装配图等。
3. 做好准备工作,如测量工具、绘图工具、资料、手册、仪器用品等.4. 对测绘对象应先对其作用、结构、性能进行分析,考虑好拆卸和装配的方法和步骤.5。
测绘零件时,除弄清每一个零件的形状、结构、大小外,还要弄清零件间的相互关系,以便确定技术要求。
6. 在测绘过程中,应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应用,认真绘图,保证图纸质量。
做到视图表达正确、尺寸标注完整合理、要求整个图面应符合《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有关规定:(1)画出来的图样应投影正确,视图表达得当;(2)尺寸标注应做到正确、完整、清晰、合理;(3)注写必要的技术要求,包括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位公差以及文字说明;(4)对于标准件、常用件以及与其有关的零件或部分其尺寸及结构应查阅国家标准确定;(5)图面清晰整洁。
二、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在测绘图上,必须完备地记入尺寸、所用材料、加工面的粗糙度、精度以及其他必要的资料.一般测绘图上的尺寸,都是用量具在零、部件的各个表面上测量出来。
因此,我们必须熟悉量具的种类和用途。
量具或检验的工具,称为计量器具,其中比较简单的称为量具;具有传动放大或细分机构的称为量仪.一般的测绘工作使用的量具有:简易量具:有塞尺、钢直尺、卷尺和卡钳等,用于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尺寸.游标量具:有游标卡尺、高度游标卡尺、深度游标卡尺、齿厚游标卡尺和公法线游标卡尺等,用于测量精密度要求较高的尺寸。
千分量具:有内径千分尺、外径千分尺和深度千分尺等,用于测量高精度要求的尺寸。
六角螺丝尺寸的测量方法
六角螺丝是一种常见的螺纹连接零件,通常用于固定或连接机械设备。
正确测
量六角螺丝的尺寸对于选择适当的扳手或扭力扳手至关重要,以确保螺丝连接达到理想的紧固效果。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测量六角螺丝尺寸的方法:
1. 使用卡尺测量
•选择合适尺寸的卡尺,将其打开并将螺丝头放入卡尺的测量夹具之间。
•轻轻夹紧卡尺,确保不会变形螺丝头,读取卡尺上显示的尺寸数据。
•注意记录测量结果的十进制部分和小数部分,以确保准确性。
2. 使用六角扳手或六角扳手套筒
•选择与螺丝头尺寸对应的六角扳手或套筒,尝试将其插入螺丝头孔内。
•如果六角扳手或套筒能够完全套入螺丝头孔且与螺丝头没有明显的间隙,则表明选择的尺寸符合螺丝的标准尺寸。
否则需要尝试不同尺寸的六角扳手或套筒。
3. 使用螺旋测微计
•将螺旋测微计插入螺丝头孔中,轻轻旋转测微计,直至其两端之间没有明显的间隙。
•读取螺旋测微计上标尺的测量数值,即为螺丝头的尺寸。
以上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测量六角螺丝的尺寸,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可以
帮助您准确地确认螺丝头的尺寸,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错误。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需要结合使用不同的测量方法,以确保螺丝尺寸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异形零件测量方法一、三坐标测量法三坐标测量法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方法,它可以对异形零件的尺寸进行精确测量。
这种方法利用三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采用测头对工件进行触发,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工件的尺寸和形状。
三坐标测量法在测量精度要求高的情况下非常有效,但是设备成本较高,使用较为复杂。
二、激光测量法激光测量法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测量方法,它利用激光测距仪对工件的尺寸进行测量。
由于激光测量具有高精度、快速、无损伤等特点,所以在测量异形零件时非常有效。
但是,激光测量法在测量复杂曲面形状的异形零件时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光学投影测量法光学投影测量法是一种利用光学投影仪对工件进行测量的方法。
通过将工件投影到测量板上,并结合光学系统进行测量,可以得出工件的尺寸和形状。
光学投影测量法在测量异形零件时可以得到较为精确的测量结果,但是对测量环境要求较高。
四、数字扫描测量法数字扫描测量法是一种利用三维扫描仪对工件进行测量的方法。
通过扫描仪扫描工件的表面,得出工件的三维模型,然后利用软件对模型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工件的尺寸和形状。
数字扫描测量法可以适用于各种形状的异形零件,且测量精度较高。
五、误差分析法误差分析法是一种利用数学模型对工件进行测量的方法。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误差分析方法来对工件进行测量,可以得到工件的尺寸和形状。
误差分析法对测量人员的要求较高,但是可以适用于各种异形零件的测量。
在测量异形零件时,除了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测量设备的精度和准确性,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2. 对测量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分析,以排除可能的误差。
3. 确保测量环境的稳定性和干净度,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4. 在进行测量时,需要根据工件的形状和材料特性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总之,测量异形零件是一项繁琐而重要的工作,在测量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测量方法和要求来进行,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以上介绍的异形零件测量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种测量方法一、轴径在单件小批生产中,中低精度轴径得实际尺寸通常用卡尺、千分尺、专用量表等普通计量器具进行检测;在大批量生产中,多用光滑极限量规判断轴得实际尺寸与形状误差就是否合格;;高精度得轴径常用机械式测微仪、电动式测微仪或光学仪器进行比较测量,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就是最常用得测量方法。
二、孔径单件小批生产通常用卡尺、内径千分尺、内径规、内径摇表、内测卡规等普通量具、通用量仪;大批量生产多用光滑极限量规;高精度深孔与精密孔等得测量常用内径百分表(千分表)或卧式测长仪(也叫万能测长仪)测量,用小孔内视镜、反射内视镜等检测小孔径,用电子深度卡尺测量细孔(细孔专用)。
三、长度、厚度长度尺寸一般用卡尺、千分尺、专用量表、测长仪、比测仪、高度仪、气动量仪等;厚度尺寸一般用塞尺、间隙片结合卡尺、千分尺、高度尺、量规;壁厚尺寸可使用超声波测厚仪或壁厚千分尺来检测管类、薄壁件等得厚度,用膜厚计、涂层测厚计检测刀片或其她零件涂镀层得厚度;用偏心检查器检测偏心距值, 用半径规检测圆弧角半径值,用螺距规检测螺距尺寸值,用孔距卡尺测量孔距尺寸。
四、表面粗糙度借助放大镜、比较显微镜等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直接进行比较;用光切显微镜(又称为双管显微镜测量用车、铣、刨等加工方法完成得金属平面或外圆表面;用干涉显微镜(如双光束干涉显微镜、多光束干涉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要求高得表面;用电动轮廓仪可直接显示Ra0、025~6、3μm 得值;用某些塑性材料做成块状印模贴在大型笨重零件与难以用仪器直接测量或样板比较得表面(如深孔、盲孔、凹槽、内螺纹等)零件表面上,将零件表面轮廓印制印模上,然后对印模进行测量,得出粗糙度参数值(测得印模得表面粗糙度参数值比零件实际参数值要小,因此糙度测量结果需要凭经验进行修正);用激光测微仪激光结合图谱法与激光光能法测量Ra0、01~0、32μm得表面粗糙度。
五、角度1.相对测量:用角度量块直接检测精度高得工件;用直角尺检验直角;用多面棱体测量分度盘精密齿轮、涡轮等得分度误差。
记录零件尺寸的新数据测量方法记录零件尺寸的新数据测量方法1. 引言在制造业和工程领域中,正确而准确地测量零件尺寸是至关重要的。
不仅对于产品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还对于设计和生产过程的完整性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传统的尺寸测量方法可能存在许多限制和不足,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测量方法,旨在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种新方法并分享我的观点和理解。
2. 新数据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新数据测量方法基于最新的测量技术和数据处理算法,旨在通过收集尽可能多的数据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采用了更先进的测量工具和设备,如激光扫描仪、光学测量仪和三维坐标测量机等,这些设备能够以更高的精度和分辨率捕捉对象的表面数据。
3. 数据采集和处理新方法的关键在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过程。
使用合适的测量设备对零件进行扫描或测量,以获取其详细的尺寸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长度、宽度、高度、直径、角度等等。
使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三维模型或图形,并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处理。
通过对数据的拟合、平滑和滤波等处理,可以消除测量误差和噪声,并得到更准确的尺寸结果。
4. 测量结果的评估和分析一旦获得了准确的零件尺寸数据,就可以进行结果的评估和分析。
新方法提供了更多的维度和参数,可以对尺寸数据进行更全面、深入的分析。
可以计算尺寸的平均值、标准差和偏差,从而评估零件的尺寸一致性和精度。
新方法还可以生成尺寸之间的关联和趋势分析,通过比较不同零件或不同测量时间点之间的尺寸差异,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发现潜在的问题或改进方向。
5. 我的观点和理解我对这种新数据测量方法表示非常支持和认同。
传统的尺寸测量方法往往基于有限的数据点和假设,容易受到人为误差和仪器限制的影响。
而新方法则通过更全面、详细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够提供更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
这对于制造业和工程领域来说是一项重大的进步和突破,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
零件安装尺寸零件安装尺寸是指在机械加工、装配和生产过程中,对零件的尺寸要求和安装公差的规定。
正确的安装尺寸能够保证产品的功能完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零件安装尺寸的定义、重要性、测量方法和常见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零件安装尺寸的定义零件安装尺寸是指零件在装配过程中所需的尺寸范围和公差要求。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零件的基本尺寸,即零件的实际尺寸大小;二是零件的公差范围,即允许的尺寸偏差范围。
零件安装尺寸的确定需要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装配工艺和使用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正确的零件安装尺寸对于产品的功能、质量和可靠性都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合理的安装尺寸能够保证零件的装配精度,确保各个零件之间的相互配合,防止装配过紧或过松,从而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
其次,正确的安装尺寸能够提高产品的装配效率,减少装配工艺中的调整和修整工作,降低生产成本。
最后,合理的安装尺寸能够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寿命,减少故障率,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零件安装尺寸的测量方法零件安装尺寸的测量通常采用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方法。
直接测量是指通过测量工具直接测量零件的尺寸大小,如千分尺、游标卡尺、量规等。
间接测量是指通过测量零件与其他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推算零件的尺寸大小,如三点法、四点法、坐标法等。
根据具体的测量要求和测量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零件安装尺寸的确定和测量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下面列举几个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零件的尺寸偏差超出了设计要求: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加工误差、装配误差或测量误差引起的。
解决方法是通过优化加工工艺、改进装配工艺和提高测量精度来控制尺寸偏差。
2. 零件的安装间隙过大或过小:安装间隙是指装配过程中两个零件之间的空隙或间隔。
如果安装间隙过大,会导致装配不紧密,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如果安装间隙过小,会导致装配困难甚至无法装配。
解决方法是合理设计零件的尺寸和公差,确保安装间隙在允许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