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尺寸的测量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646.00 KB
- 文档页数:2
零件尺寸的测量方法零件尺寸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取决于零件的材质、尺寸、形状以及所需的测量精度。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零件尺寸测量方法:1、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测量方法,适用于一些简单的尺寸,如长度、直径等。
测量时,使用卡尺、千分尺等测量工具直接对零件进行测量,读取数值。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精度较低。
2、间接测量法:对于一些无法直接测量的尺寸,如圆弧半径、锥度等,可以采用间接测量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测量与所需尺寸相关的其他尺寸,然后通过计算得出所需尺寸。
间接测量法的精度取决于计算和测量工具的精度。
3、比较测量法:比较测量法是将被测零件与标准件进行比较,从而确定零件尺寸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精密零件的测量,如轴承、齿轮等。
通过比较标准件与被测零件的外观、尺寸等,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零件尺寸。
4、坐标测量法:坐标测量法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方法,适用于复杂零件的测量。
这种方法是通过使用坐标测量机或三坐标测量仪等高精度测量设备,对零件的各个尺寸进行精确测量,并记录在计算机中。
坐标测量法的精度高,但需要使用昂贵的测量设备和专业的操作人员。
5、光学投影法:光学投影法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进行测量的方法。
将被测零件放置在投影仪下,通过投影仪将零件的轮廓投影到屏幕上,然后使用测量工具对投影的轮廓进行测量。
光学投影法的精度较高,但需要使用较为复杂的设备和专业的操作人员。
6、干涉法:干涉法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现象进行测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高精度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通过使用干涉显微镜,将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被测表面,并观察干涉条纹,从而确定表面粗糙度等参数。
干涉法的精度非常高,但需要使用专业的干涉显微镜和操作人员。
7、非接触式测量法:非接触式测量法是一种不与被测零件接触就能进行测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激光、超声波等非接触式传感器进行测量。
非接触式测量法的优点是不会对被测零件造成损伤,适用于一些易碎或精密零件的测量。
零件尺寸的测量与检测摘要:在零件加工的过程中,为了掌握加工零件的尺寸大小、精度,都要对各种尺寸参数进行测量,获得测量结果,并以之作为分析判断和决策的依据。
传统的测量方法多是接触型的测量方法,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损伤被测物。
伴随视觉技术和激光技术的发展,基于现代视觉技术的几何特征测量已成为高速生产系统中快速、准确、全面的对产品几何尺寸控制的新方向。
在产品开发中,测量技术的作用显得日益重要。
目前在精密计量检测领域,测量精度已从原来的微米量级发展到纳米量级,对更微细加工形状的检测也受到更多关注。
不但对产品的精度质量如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圆度等提出了更高的检测要求,而且用于验证加工机床本身精度的各种检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关键词:零件、尺寸、测量一、零件尺寸的测量(一)用人工仪器测量。
随着精密机械工件、小零件、电子元器件的需求市场需求量不断攀升,但是令各大厂商头痛的是落后的质检方式和极低的检测效率,无法保证按时按质交货。
人工用仪器一边测量一边记录数据。
主流的机械零件尺寸测量方法还是人工用测量仪器一边测量一边记录数据。
这种方法由于人工读数所带来的误差比较大、效率非常低;而且当数据量大时,无法对数据的及时处理及误差分析。
统的测量方法大都使用手工测量,操作麻烦,人为影响尺寸精度的可能性很高。
(二)信息化仪器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测量的自动化程度也随之提高,以尺寸的获得、转换、显示为主要的机电测量技术也日益完善。
检测仪器数字化是当前及未来仪器的普遍趋势。
信息化就是用各种技术工具与方法代替人工来完成测量、分析、判断和控制工作。
一个自动化系统通常由多个环节组成,分别完成信息获取、信息转换、传送和执行等功能,在实现自动化的工程中,信息的获取和转换是极其重要的组成环节。
目前很多测量仪器都配串口,通过对具有数据接口的测量仪器配置数据分析仪,将使测量仪器的性能大大得到提高。
数据采集仪的主要作用是自动从测量仪器中获取测量数据,进行记录,分析计算,形成相应的各类图形,对测量结果进行自动判断.系统能及时、准确地对工件进行检测和误差分析.大幅度缩短测量工件和统计分析的时间,使操作者能够及时了解工艺系统的工作状态、加工误差的变化趋势及加工误差的影响因素,以便及时调整工艺系统,使加工误差的在线测量、实时分析得以实现。
详解轴类零件的尺寸测量方法摘要:机械行业中,轴类零件是最常用的零件之一,应用于各种运动场合,一般常用通用量具如游标卡尺、千分尺等来测量轴类零件尺寸。
看似简单的测量方法里,包含着如尺寸公差知识、常用量具读数原理、测量技术原理、数据计算等多学科知识,测量前,应先进行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的选择,测量时,应保持被测部位和量具清洁,保障测量表面的接触紧实,保证刻度读数的准确,测量完毕后,依据图纸或设计要求要对被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后续处理方案。
关键词:尺寸测量;读数方法;测量误差;数据处理机械行业中,几乎所有运动机构都需要进行动力的转换和传输,在传输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部件就是传动轴,它可以起到支撑、传动、传递转矩等作用,轴的尺寸精度是衡量其是否合格的首要条件,因此,本论文就来探讨典型轴类零件的尺寸测量方法。
在进行测量之前要学习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如掌握尺寸公差的基础知识、测量技术基本原理、常用测量工具的读数原理。
还要了解一些技能知识,如能够计算零件尺寸的极限偏差值和标准偏差,会查询标准公差数值表等。
通用量具的具体读数方法是:①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是在主尺上读出副尺零线以左的刻度值,找到副尺上与主尺刻线对齐的格数,乘以精度0.02mm,最后两数相加得出测量值。
②千分尺的读数方法:先读取固定套筒左边露出的刻度值,再以固定套筒基准线读取微分套筒上的刻度,最后将两数值相加,即为测量值。
图1掌握了基本的读数方法后,就要对图纸进行分析,对以上图纸分析结果如下:1.根据传动轴在实际中的使用要求,分析图纸不同部位的尺寸公差,找出一般尺寸(公差带≧0.02)和重要关键尺寸(公差带<0.02,小数点后3位数值)。
2.依据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一般尺寸选用游标卡尺,重要尺寸选择外径千分尺进行测量。
用游标卡尺测量图纸中一般尺寸,主要包括长度尺寸、非配合尺寸和轴肩部位尺寸,测量步骤:①将卡尺的外侧量爪擦拭干净,将两量爪紧密贴合,检查有无缝隙,且主尺和游标尺的零位刻度相互对齐,俗称零位校准②将测量部位用棉布擦拭干净③测量时,右手握住尺身,大拇指移动游标尺,左手拿住传动轴,使被测部位在两外测量爪之间,当与量爪紧密相贴时,即可读数④为获得较正确的测量结果,应在轴的同一截面的不同方向进行多次测量,一般3~5次。
一、钢直尺钢直尺是最简单的长度量具,它的长度有150,300,500和1000 mm四种规格。
下图是常用的150 mm钢直尺。
钢直尺用于测量零件的长度尺寸,它的测量结果不太准确。
这是由于钢直尺的刻线间距为1mm,而刻线本身的宽度就有0.1~0.2mm,所以测量时读数误差比较大,只能读出毫米数,即它的最小读数值为1mm,比1mm小的数值,只能估计而得。
如果用钢直尺直接去测量零件的直径尺寸(轴径或孔径),则测量精度更差。
其原因是:除了钢直尺本身的读数误差比较大以外,还由于钢直尺无法正好放在零件直径的正确位置。
所以,零件直径尺寸的测量,也可以利用钢直尺和内外卡钳配合起来进行。
二、内外卡钳下图是常见的两种内外卡钳。
内外卡钳是最简单的比较量具。
外卡钳是用来测量外径和平面的,内卡钳是用来测量内径和凹槽的。
它们本身都不能直接读出测量结果,而是把测量得的长度尺寸 (直径也属于长度尺寸),在钢直尺上进行读数,或在钢直尺上先取下所需尺寸,再去检验零件的直径是否符合。
1、卡钳开度的调节首先检查钳口的形状,钳口形状对测量精确性影响很大,应注意经常修整钳口的形状,下图所示为卡钳,钳口形状好与坏的对比。
调节卡钳的开度时,应轻轻敲击卡钳脚的两侧面。
先用两手把卡钳调整到和工件尺寸相近的开口,然后轻敲卡钳的外侧来减小卡钳的开口,敲击卡钳内侧来增大卡钳的开口。
如下图1所示。
但不能直接敲击钳口,如下图2所示。
这会因卡钳的钳口损伤量面而引起测量误差。
更不能在机床的导轨上敲击卡钳。
如下图所示。
2、外卡钳的使用外卡钳在钢直尺上取下尺寸时,如下图,一个钳脚的测量面靠在钢直尺的端面上,另一个钳脚的测量面对准所需尺寸刻线的中间,且两个测量面的联线应与钢直尺平行,人的视线要垂直于钢直尺。
用巳在钢直尺上取好尺寸的外卡钳去测量外径时,要使两个测量面的联线垂直零件的轴线,靠外卡钳的自重滑过零件外圆时,我们手中的感觉应该是外卡钳与零件外圆正好是点接触,此时外卡钳两个测量面之间的距离,就是被测零件的外径。
零件尺寸测量分析报告尺寸测量分析报告一、目的本报告旨在对某零件的尺寸进行测量分析,评估其尺寸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从而为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二、测量方法采用数字测量仪对零件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进行测量。
测量时需保证测量仪的准确度,并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式提高测量的精准度。
三、测量结果下表为对零件尺寸的测量结果:编号 | 长度(mm) | 宽度(mm) | 高度(mm)---------------------------------------------------1 | 50 | 20 | 10---------------------------------------------------2 | 50 | 19 | 11---------------------------------------------------3 | 49 | 20 | 11---------------------------------------------------四、数据分析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零件的长度在平均为49.67mm左右,宽度在平均为19.67mm左右,高度在平均为10.67mm左右。
这些结果与规范要求的50mm、20mm和10mm基本相同,说明零件在尺寸方面符合规范要求。
2. 测量结果的标准差较小,相对误差较小,说明测量的可重复性和精确性较高。
3. 数据的分布情况较为均匀,无明显的异常值或离群点。
五、结论与建议根据测量结果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该零件的尺寸在允许范围内,符合规范要求。
建议在生产过程中继续保持测量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并定期对测量仪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六、改进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可以考虑以下改进措施:1. 对测量仪进行定期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稳定性。
2. 严格控制环境因素对测量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
3. 增加测量次数,取更多的样本平均值,提高测量结果的精确性。
游标卡尺测量方法应用游标读数原理制成的量具有;游标卡尺,高度游标卡尺、深度游标卡尺、游标量角尺(如万能量角尺)和齿厚游标卡尺等,用以测量零件的外径、内径、长度、宽度,厚度、高度、深度、角度以及齿轮的齿厚等,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一游标卡尺的结构型式游标卡尺是一种常用的量具,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精度中等和测量的尺寸范围大等特点,可以用它来测量零件的外径、内径、长度、宽度、厚度、深度和孔距等,应用范围很广。
1 游标卡尺有三种结构型式(1)测量范围为0~125mm的游标卡尺,制成带有刀口形的上下量爪和带有深度尺的型式,如图2—1。
图2-1 游标卡尺的结构型式之一1-尺身;2-上量爪;3-尺框;4-紧固螺钉;5-深度尺;6-游标;7-下量爪。
(2)测量范围为0~200mm和0~300mm的游标卡尺,可制成带有内外测量面的下量爪和带有刀口形的上量爪的型式,如图2―2。
图2-2 游标卡尺的结构型式之二1一尺身;2一上量爪、3一尺框;4一紧固螺钉;5一微动装置;6一主尺;7一微动螺母;8一游标;9—下量爪(3)测量范围为0~200mm和0~300mm的游标卡尺,也可制成只带有内外测量面的下量爪的型式,如图2-3。
而测量范围大于300mm的游标卡尺,只制成这种仅带有下量爪的型式。
图2-3 游标卡尺的结构型式之三2 游标卡尺主要由下列几部分组成(1)具有固定量爪的尺身,如图2-2中的1。
尺身上有类似钢尺一样的主尺刻度,如图2―2中的6。
主尺上的刻线间距为1mm。
主尺的长度决定于游标卡尺的测量范围。
(2)具有活动量爪的尺框,如图2-2中的3。
尺框上有游标,如图2―2中的8,游标卡尺的游标读数值可制成为0.1;0.05和0.02mm的三种。
游标读数值,就是指使用这种游标卡尺测量零件尺寸时,卡尺上能够读出的最小数值。
(3)在0~125mm的游标卡尺上,还带有测量深度的深度尺,如图2―1中的5。
深度尺固定在尺框的背面,能随着尺框在尺身的导向凹槽中移动。
三爪内径千分尺的测量方法三爪内径千分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主要用于测量零件的内径尺寸。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三爪内径千分尺的测量方法,并拓展一些使用技巧。
首先,准备需要测量的零件和三爪内径千分尺。
确保零件表面干净,没有残留物,并且三爪内径千分尺的爪子没有损坏。
1. 调整爪子:打开三爪内径千分尺的爪子,使之稍微大于被测量零件的内径。
然后,将三个爪子分别放置在零件内径的不同位置上,使其均匀分布。
2. 关闭爪子:轻轻旋转三爪内径千分尺的调节螺母,使三爪内径千分尺的爪子与被测量零件的内径接触。
注意,不要用力过大,以免损坏爪子或零件。
3. 读数:通过三爪内径千分尺上的刻度线,读取被测量零件的内径尺寸。
一般来说,三爪内径千分尺的刻度线可以提供毫米、厘米和千分之一毫米的测量结果。
选择合适的刻度进行读数。
使用三爪内径千分尺进行测量时,还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测量准确性:在测量之前,应确保三爪内径千分尺的爪子没有损坏或变形,并且测量的零件表面光滑,没有凹陷或突出物。
这样可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可以多次测量同一零件,并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
这样可以减小由于操作误差引起的测量偏差。
3. 注意测量范围:三爪内径千分尺有一定的测量范围,不同的型号可能测量范围不同。
在选择三爪内径千分尺进行测量时,要确保其测量范围包含被测量零件的内径。
总之,三爪内径千分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通过调整爪子、关闭爪子和读取刻度线,可以准确测量零件的内径尺寸。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测量准确性、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和注意测量范围等因素,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
记录零件尺寸的新数据测量方法记录零件尺寸的新数据测量方法1. 引言在制造业和工程领域中,正确而准确地测量零件尺寸是至关重要的。
不仅对于产品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还对于设计和生产过程的完整性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传统的尺寸测量方法可能存在许多限制和不足,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测量方法,旨在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种新方法并分享我的观点和理解。
2. 新数据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新数据测量方法基于最新的测量技术和数据处理算法,旨在通过收集尽可能多的数据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采用了更先进的测量工具和设备,如激光扫描仪、光学测量仪和三维坐标测量机等,这些设备能够以更高的精度和分辨率捕捉对象的表面数据。
3. 数据采集和处理新方法的关键在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过程。
使用合适的测量设备对零件进行扫描或测量,以获取其详细的尺寸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长度、宽度、高度、直径、角度等等。
使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三维模型或图形,并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处理。
通过对数据的拟合、平滑和滤波等处理,可以消除测量误差和噪声,并得到更准确的尺寸结果。
4. 测量结果的评估和分析一旦获得了准确的零件尺寸数据,就可以进行结果的评估和分析。
新方法提供了更多的维度和参数,可以对尺寸数据进行更全面、深入的分析。
可以计算尺寸的平均值、标准差和偏差,从而评估零件的尺寸一致性和精度。
新方法还可以生成尺寸之间的关联和趋势分析,通过比较不同零件或不同测量时间点之间的尺寸差异,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发现潜在的问题或改进方向。
5. 我的观点和理解我对这种新数据测量方法表示非常支持和认同。
传统的尺寸测量方法往往基于有限的数据点和假设,容易受到人为误差和仪器限制的影响。
而新方法则通过更全面、详细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够提供更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
这对于制造业和工程领域来说是一项重大的进步和突破,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
任务二用千分尺测量零件尺寸一、【任务描述】根据图2-1的短轴,用千分尺测量标有尺寸公差的轴段的实际尺寸,并判断其尺寸的合格。
二、【知识链接】(一)尺寸与公差尺寸是以特定单位表示线性尺寸的数值,它包括公称尺寸和偏差,尺寸标注示例:φ50034.0009.0++、50009.0020.0--、φ30007.0-、30011.0+、 80015.0±。
其相关概念和含义如下:1.公称尺寸(D,d)由设计给定的尺寸,孔用D表示,轴用d表示。
2. 提取组成要素的局部尺寸(实际尺寸)(Da,da)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
孔以Da表示,轴以da表示。
图2-23.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也是控制实际尺寸合格的界限值。
两个界限值中较大的一个称为上极限尺寸;较小的一个称为下极限尺寸。
孔和轴的上,下极限尺寸分别用Dmax,dmax和Dmin,dmin表示。
图2-34.尺寸偏差某一尺寸减去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尺寸偏差(简称偏差)。
偏差可能为正或负,也可为零。
5.实际偏差实际测量尺寸减去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实际偏差。
6.极限偏差极限尺寸减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1)上极限偏差上极限尺寸减去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孔的上极限偏差用ES表示;轴的上极限偏差用es表示。
(2)下极限偏差下极限尺寸减去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孔的下极限偏差用EI表示;轴的下极限偏差用ei表示。
极限偏差可用下列公式表示:ES=Dmax-D es=dmax-dEI=Dmin-D ei=dmin-d偏差值除零外,前面必须标有正或负号。
上极限偏差总是大于下极限偏差。
图2-47.尺寸公差(Th,Ts)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公差是用以限制误差的,工件的误差在公差范围内即为合格;反之,则不合格。
公差等于上极限尺寸减下极限尺寸之差,或上极限偏差减下极限偏差之差。
孔公差用Th表示;轴公差用Ts表示。
公差、极限尺寸和极限偏差的关系如下:孔公差T h=│D max-d min│=│ES-EI│轴公差T s=│d max-d min│=│es-ei│公差值永远为正值。